台北市長柯文哲日前公布「北市後疫情時代產業數位轉型政策白皮書」,強調以市民為中心、透過數位基礎建設、數位人才培育及產業轉型輔導、宅經濟發展及零接觸服務等15項優先行動方案。
他說,中央提出防疫、紓困、振興三部曲,更正確的講法應該是防疫、紓困、轉型,因為世界經過疫情後,不可能回到跟過去一樣。台灣因防疫成功錯過數位轉型契機,剩下的任期要推動數位基礎建設,讓台灣更強韌。
不過有人提出質疑,柯市長宣布的15項優先行動方案,幾乎都是市府已在推動的政策,似無新意。柯市長回應,因為過去各局處並沒有上位指導原則,許多推動細節都是各局處各自執行,現在會有一個中央支持團隊,支持各局處發展E化,而且有明確計畫,並有市府中央支援團隊及專案小組,這將是他任期下半段的重點工作。同時,他也表示,過去花在E化的錢太少。
對於台北市政府帶頭提出數位轉型白皮書,並且做重要宣示,應給予肯定。而鑑於數位轉型對於產業發展與社會福祉的重要性,目前中央與各地方政府也都全力在推動,如何更有效的達成轉型的目標,仍有許多地方需要賦予必要的關注,分述如下:
首先,不管是振興還是轉型,都是希望產業能夠掌握經過疫情洗禮後轉變的新契機。由於新冠疫情對食衣住行育樂及生老病死,幾乎一、二、三級所有產業都產生重大影響,因此建議應全面盤點,在振興及轉型輔導上做廣度與深度上的規劃,才不會有所偏廢。
其次,誠如柯市長所言,「過去各局處並沒有上位指導原則,推動上許多細節都是各局處發展E化各自執行」,事實上這樣的狀況並非只有台北市,從中央各部會到各縣市都可以看到類似情境。為了各自的KPI及政績,幾乎都是關門埋頭努力,不僅資源常常重複,更無法產生綜效,殊為可惜。
建議中央政府及各部會都應該設立數位轉型長,負責規劃政府數位轉型的工作,除了從政府治理的角度思考如何建立一個以民眾為中心的數位化政府之外,更應該與各部會及地方政府合作,協調與研議產業、教育、醫療,交通及社會各層面數位轉型的願景與藍圖,透過願景與藍圖等相關指導原則,作為各部會與地方政府往下思索各自目標與計畫的參考依據。
再者,在產業轉型輔導方面,建議應透過專家組織顧問輔導團,提供中小企業診斷與諮詢,分析各公司進行數位化之潛在機會和風險,釐清轉型方向,並提供員工相關之訓練課程,以及設備投資上的稅賦抵減及優惠。例如韓國有所謂的AI消費券(AI Voucher),有數位應用需求的廠商可提出申請,政府會媒合適當的廠商來協助,完成服務後兌換。
新加坡也有類似的機制,中小企業如只需基礎轉型需求,政府會提供所需要的轉型解決方案,並透過補助以協助其轉型。而對於追求更進階轉型服務的中小企業,政府將媒合專家或數位轉型專案經理人協助,一旦經理人認定中小企業所提出的新轉型解決方案需求是可推廣擴散,會將此新方案納入領航計畫,以滿足該產業的新需求,成為未來政府固定補助的政策。
最後,資源的投入應及時且足夠。柯市長在記者會上表示,過去花在E化的錢太少了。相較於其他先進國家,我們在數位化的投資的確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根據台北市產業轉型政策白皮書資料,未來首爾市將投入1.1萬億韓元(約10億美元),著重培育大數據、網絡和人工智慧等產業聚落發展。為了國家未來的競爭力,中央及各部會也應加大數位科技應用上的投資力度,才有機會讓轉型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