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奇巴克童書魔法盒】讓父母瞭解孩子思考與美感的「天賦」,陪孩子一起快樂閱讀、創意思考! 【人類智庫健康生活週報】提供中醫養生智慧,及最新、最實用的養生健康知識,和你一起呵護全家人的健康!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1/03/11 第4937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偷懶的藉口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綠營大內宣攻勢已超出道德臨界點
經濟日報社論/拜登的結盟抗中策略
民意論壇 兩岸和平工程 當務之急
陸積極挖角 半導體競逐白熱化
準確度若有百分百 你願意給AI醫師看病開刀嗎?
「憂鬱世代」回響/滑手機被念,孩子甩門離家…
旅遊護照 應鎖定陸美日
日本311大震10年/提升全民防災素養 與海洋共存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改善兩岸關係,確保水果農產品出口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偷懶的藉口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全國學生表演藝術競賽,連續兩年遭教育部喊停,惹火了學生和家長。原因是,上萬人的高中籃球聯賽近期開打,學生在場上熱情嘶吼,蔡總統還親臨頒發冠軍獎盃。相形之下,更靜態的音樂藝文賽事卻被禁止,說是吹奏樂器會「散播飛沫」,這到底是什麼邏輯?

如果說歌唱或吹奏樂器會散播飛沫,打籃球不戴口罩在場上嘶喊,不會噴口水嗎?說穿了,教育部宣布演藝賽停賽,更像是一個方便自己偷懶的藉口,也逃避了可能的後續責任。自命「超前部署」的政府,一方面得意洋洋地宣傳自己的防疫成果多麼了得,一方面用一紙命令掐掉幾十萬學生觀摩競技的機會,還真順手!

教育部至少該先去問一問陳時中:一年多來,台灣發生過幾起校園新冠病毒感染事件?有多少青少年學生因此臥病在床?如果能提出一個令人信服的感染率,那麼,教育部停辦比賽就是超前部署。反之,若學生感染率趨近於零,那麼,教育部停辦比賽就只是偷懶,完全沒想到教育的目的。

對教育部而言,停辦比賽「好省事」;但對學生而言,苦練兩年,卻失去了顯身手的機會。且看日本,正在籌劃「沒有海外觀眾」的東京奧運,為的就是不讓選手失去競技的機會。我們的教育部,卻拿飛沫來嚇人;但這不是很容易防範的事嗎?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綠營大內宣攻勢已超出道德臨界點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民進黨的大內宣操作靈活,手法日新月異,屢幫政府立下奇功,也讓蔡總統的支持度穩居過半。最近在萊豬、鳳梨、藻礁等議題上,政府大內宣和網軍的分進合擊,卻不斷出現失控現象。尤其近日對環團的抹黑、攻擊與分化,到了手段下流的地步,已遠超出人們所能容忍的道德臨界點。當執政黨大內宣的誠信破毀,要再繼續操作,恐怕只會迎來訕笑和反譏。

綠營這次汙衊護藻礁公投連署的參與者,完全不擇手段。網軍除扭曲護藻礁就是「擁核」,更指控相關環團人士為「韓粉」及「中共同路人」,並誣指領銜人潘忠政是為「不滿軍公教年改」而發,抹煞他長期護藻礁的努力。剛遭罷免的綠營議員王浩宇,近日還發表掐頭去尾的影片,影射潘忠政暗槓七千萬藻礁相關工程款。事實上,那是台電興建藻礁護堤的工程經費說明會,王浩宇明知其詳卻刻意抹黑。這些,都暴露了民進黨罔顧道德的文宣操作。

大內宣再怎麼神通廣大,也必須遵守基本的道德底線,因為那關乎事實與誠信。宣傳必須立足於事實,或可誇大但不能扭曲;宣傳也必須立足於信念,保持一貫的價值立場,否則就是愚民與欺民。然而,民進黨在文宣戰愈來愈得心應手的順風中,卻忘記了應守的道德分際,它不僅因得意忘形而拋卻了自己宣傳過的信念和承諾,也把曾經相信過自己理念的民眾拋棄了。

萊豬和藻礁議題之所以變成蔡政府的燙手山芋,主要原因就在於道德的背叛。萊豬是民生問題,關係全民的健康,民進黨的決策卻完全站在人民的對立面,不思在行政上或標示上謀求安撫民眾的擔憂。藻礁是環保議題,關係台灣的永續,民進黨卻違背自己的誓言破毀藻礁,甚至不惜對昔日一路追隨的社運夥伴下毒手抹黑。試想,在成長過程中接受環保意識洗禮的年輕世代,這次目睹蔡政府毀藻礁、汙衊環保人士的鴨霸,他們對民進黨的信任不會動搖嗎?

無巧不巧,此際發生了民進黨立委王定宇和民進黨發言人顏若芳的「同居」疑雲。儘管兩人宣稱是房東、房客關係,但此說說服力不高,難以取信大眾。王定宇是民進黨「湧言會」大將,經常義正詞嚴發表「反中」提案,並在臉書營造「愛家」形象。但他放著便宜便利的立法院宿舍不用,卻跑去分租單身女子的住所,還時相同進同出,就常情衡度,很難言之成理。

換一個角度看,在短短半年之內,民進黨府、院、黨發言人相繼鬧出社會側目的道德事件,這又豈是一句「巧合」所能輕輕帶過?去年九月,總統府發言人丁允恭因遭爆料劈腿,迅速辭去職務。兩個月後,行政院發言人丁怡銘因編造假消息被迫辭職,同時被揭出當年婚外情舊事。如今,則是民進黨的發言人顏若芳遭爆與王定宇傳有緋聞,百口莫辯。不論當事人如何撇清,府院黨發言人短短時間內同陷緋聞及道德風暴,多少反映了蔡政府和民進黨用人多麼隨便,道德底線多麼脆弱。試想,如此公私不分、倫理無度的發言人體制,就算再懂得巧妙操控輿論,但一旦遭到揭穿,還能愚弄人民到幾時?

香港二○一九年的反送中運動,蔡政府伺機炒作「芒果乾」,大內宣效應達到了顛峰,藉販售「亡國的恐懼」擄獲年輕世代的心。去年,更利用新冠疫情,炒作出「超前部署」的桂冠。但政府施政畢竟要靠點點滴滴的付出與積累,大內宣策略這次在萊豬和藻礁議題上撞山,真的是超過道德底線太遠了。

   
經濟日報社論/拜登的結盟抗中策略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拜登的中國政策,與川普大部分一樣,不同的是作法,拜登表示他可以團結盟友,共同對付中國,而不像川普妄自尊大,美國優先;拜登政府批評川普的作法,創造了國際權力架構中的真空,讓中國得以趁虛而入,川普輕視盟友,也讓美國過去的聯盟關係弱化。

但在與盟國合作應對中國時,拜登政府也必須要傾聽盟國的關切。拜登政府負責對華政策的官員稱,要獲得其他國家的支持,就有必要考慮這些國家的利益,而且做為盟主,要去滿足他們的利益。

過去川普完全以美國為本位,對於美國安全承諾,斤斤計較,要駐在國多付基地維持費,否則就要撤回派駐盟國的美軍,這讓南韓、日本與德國等盟邦,非常不滿;拜登上台後,除了延長了駐日美軍協定,以及與韓國達成防衛費分攤的協議,原本要減少的德國駐軍也暫緩撤出。

在印太地區,直接面對中國大陸的霸權,美國要糾合盟友相對容易,其中由美國、印度、日本與澳洲等四個國家所組成的「四方安全對話」,美國不僅繼續參與,先由國務卿布林肯參加線上外長會議,拜登自己還將與其他三國元首,在12日舉行首次「四方安全對話」的領導人線上峰會。

拜登比較大的挑戰還是在歐洲,歐盟期望與中國對話與合作,不願意被美國拉進與中國對抗的聯盟,私下還希望在美中對峙之間,坐收漁翁之利,去年年底突然宣布與中國大陸達成投資協定,就被美國視為取巧。

不過歐盟也同意與美國開始一系列的磋商,內容從戰略合作,到高科技管制,目的不是要建立廣泛聯合陣線,而是找尋彼此相同的利益所在,建立起相互的合作關係,美國對於香港、維吾爾人、中國市場等議題,有信心可以與歐盟找到共同立場,但是對於5G高科技的合作,則沒有這麼大的把握。

但這並不表示拜登政府現在就決定要與北京全面對抗了,美國其實仍然希望在氣候暖化、北韓、伊朗等問題上要與中國合作,只不過不願意一開始就「為了對話而對話」,美國希望把有共同立場的國家,先組織起來,這樣要與北京談判時,也比較站在上風。

就在白宮宣布12日舉行四方安全對話高峰會的同時,一名高階官員也說,美國正在與中國協商可能在近期舉行兩國高層會議,據中方透露,會由楊潔篪與王毅和布林肯在阿拉斯加會晤,這其實是美國的兩面平衡手法,讓大陸不要認為是有針對性。

這其實也是其他盟國的看法,譬如印度雖然最近與中國發生邊境衝突,中國支持巴基斯坦也讓印度覺得芒刺在背,因此印度還是不希望中國覺得印度在挑釁,印度也公開堅稱,「四方對話」並非針對中國。

這次四方安全對話的主題,也強調不是軍事安全,而是全球暖化,以及面對疫情,如何更有效的協調亞太疫苗的供應。

事實上,現在安全的定義已經包羅萬象,美國作為盟主要解決的問題,不僅僅只是提供安全保護,甚至廣義的經濟安全,包括經濟與科技,像是確保下一代5G網路以及關鍵商品的供應鏈,甚至為應對衝擊汽車業的晶片短缺問題,拜登簽署供應鏈行政命令,國會也通過促進半導體生產的撥款方案。

在未來幾個月,會是拜登結盟的關鍵期,除了近日「四方安全對話」,今年6月在英國舉行的七國集團(G7)峰會上,更多民主國家會由東道主英國的特邀出席,拜登在競選期間信誓旦旦想要召開的「民主峰會」,屆時會在場邊召開。

台灣作為美國亞太盟友之一,具有重要戰略地位,也在供應鏈中不可或缺,但在期待美國加強與我國實質關係的同時,也必須要清楚我們真正利益在哪裡,不要任由美國牽著鼻子走,損人不利己而不自知,這是我們在密切注意拜登的聯盟策略,所不可不提防的。

   
民意論壇
兩岸和平工程 當務之急
張淑中/宏國德霖科大講座教授(新/聯合報
蔡政府執政以來,一直認為只要積極推動「國艦國造」、「國機國造」、「不對稱作戰」等建軍備戰政策,以及美國長期承諾軍事合作支持,兩岸就不致有戰爭立即風險。但在政治現實環境下,中國大陸已是亞太地區的軍事強權,只要民進黨不承認「九二共識」,北京政府不可能放棄對台動武企圖,仍對台有針對性的飛彈部署、機艦繞台頻頻武嚇作為,此對台灣而言,都屬不利態勢。

美軍印太司令部司令戴維森九日就表示,中共正在加速其野心企圖,在二○五○年前取代美國領導地位,台灣也是中共企圖之一,六年內恐面臨顯著威脅。

近年來大陸國防預算持續提升,受到國際社會高度關注。大陸日前舉行人大及政協會議公布二○二一年度「軍事預算」數據,較去年增長約六點八%,是台灣今年度編列國防預算的十六倍之多。

換言之,台灣若要從傳統軍備與對岸進行武器競賽,不論是對美採購或自製軍備,都將造成政府財政極大負擔,且對兩岸未來發展沒有任何助益。如何從「戰略思想」重新調整,以「和平對話」、「經濟交流」取代「軍事對抗」、「政治對立」,就是蔡總統必須思考,且立即推動的兩岸政策方向。

陸委會主委邱太三日前在立法院備詢時表示,民進黨政府和共產黨政府若要有直接政治性接觸,短時間內不敢有這樣預期,不過其他互動應可為未來累積礎。可看出蔡政府的兩岸政策主軸,是意圖先避開敏感的「九二共識」問題,再談兩岸各項交流。

然而,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回應兩岸能否恢復交流,是否有「春暖花開」期待時稱:「春天需要有東風,花開需要有雨露,那麼這個『東風雨露』就是九二共識」;大陸海協會會長張志軍在兩會時表示,只要承認九二共識歷史事實,雙方接觸交往就不存在障礙。可見九二共識仍是北京政府絕不退讓底線。

簡言之,即使民進黨政府對大陸釋出善意,期許未來雙方能正常有序地推動交流,並希望先從經濟、社會、文化的「非政治」層面互動,提升及累積彼此的互信,再漸次克服更高層次的議題。中國官方卻直接表明,只有先解決敏感的九二共識,再來談兩岸的各項合作。

不論是從事務性協商或是從九二共識承認重啟兩岸交流,都是當前蔡政府必須努力克服並突破的「兩岸和平工程」;兩岸不能一直處於高度政治與軍事緊張關係,適當溝通對話確有必要。尤其當前國際政治局勢已大變,美中關係、台美關係皆有新局面,未來「兩岸關係」也勢必相應有新發展。

總之,現階段「兩岸和平工程」,除符合美國「和平解決」兩岸問題的期待;在國內社會也不致引起太大爭議,更能得到國際社會高度的認同和支持。因此,期待蔡英文總統務本的重啟兩岸和平工程,而不是徒耗在軍備競賽的對峙。

   
陸積極挖角 半導體競逐白熱化
楊宗新/公(台中市)/聯合報
檢調破獲一起大陸半導體業者疑似透過在台設立公司,藉以招攬人才的案件,涉嫌違反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等規範。其實近年我國半導體人才前仆後繼赴陸任職,早已不是新聞,但陸資以組織性方式在台從事吸納,則是首見。

回顧我國半導體人才赴陸情形,世大積電創辦人張汝京於二○○○年率團隊至上海創立中芯國際,可謂開風氣之先,但此階段赴陸者尚屬少數。直到二○一四年大陸發布「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並籌設「大基金」,各地方政府紛紛鼓勵半導體產業發展,需才孔急,開始大量向我國業界招手。據估計至二○一九年為止,我國逾三千位從業人員遭挖角。這股風潮隨著美制裁大陸半導體產業及疫情爆發,才稍有回流趨勢。

在東亞地區,日本半導體研發、南韓代工均表現不凡,何以陸企特別青睞台籍人才?除語言、文化相通外,還包括現實上我國薪資水平較低,挖角成本不致過高,及心理上的社會價值較能接受被挖角行為,不像日、韓視「人才出走」如「叛國」般的嚴重,以致少有人願意背離主流。而陸企挖角的方式,除對基層誘之以利外,還包括對管理階層授之以權、對領導階層許之以願景。

值得注意的是,從赴陸任職者背景看,三千多名台籍工程師中,來自台積電只一百多名。這顯示遭挖角者大多來自屬於成熟製程(生產十奈米以上晶片)的企業,而非來自擁有先進製程的台積電。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大陸半導體產業發展較慢,技術尚未達標,另方面也說明台積電福利足以抵擋挖角,更重要的是,因美國帶頭制裁,國際尚無廠商願意對大陸出售用以投入先進製程的極紫外線光刻機。

在這樣態勢下,我國半導體產業雖仍領先,但面對大陸挾國家基金投入建設,且作為全球最大半導體需求市場,不無出現以需求帶動供給面技術升級可能,我國廠商除應更多投入於先進製程,在生態鏈上,也需在代工外,多元投入於晶片設計、切割封裝、測試等領域。

   
準確度若有百分百 你願意給AI醫師看病開刀嗎?
王薇瑄/科技媒體作家(台北市)/聯合報
根據華爾街日報年初的報導,IBM正考慮出售智慧醫療部門Watson Health。這個部門二○一五年成立,開發腫瘤治療、疾病診斷的AI醫療系統,希望能在數位醫療上搶得先機;為此,它花了四十億美元先後收購了Phytel、Explorys、Merge Healthcare、Truven Health Analytics四間醫療影像辨識及數據分析公司。然而,時隔不過五年,當年沸騰一時的「登月計畫」,不久後可能就要走入歷史。

Watson Health主打病理報告判讀、癌症診斷,到開處方簽,完全是AI醫生姿態,不禁讓市場引頸期盼。然而,二○一九年Watson部門卻宣布裁員七成員工,因為這套系統並不如預期那麼神;癌症判讀有待加強,甚至還曾開錯藥。

多本國際期刊比對了醫生和Watson系統的治療建議—泰國康民國際醫院的醫生和系統建議的一致性高達八十三%,但在韓國的Gil醫療中心卻只有四十九%。對此,許多腫瘤學家紛紛表示,比起AI系統,還是更相信自己的判斷。困在此窘境的還有Google Health,它在泰國數家診所安裝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AI診斷系統,篩檢過程同樣狀況不斷,像是臨床應用結果失準、無法辨識圖像、診斷結果傳送嚴重延遲等。AI導入治療,究竟碰到了什麼瓶頸?

首先,病理診斷的人工智能系統需要大數據訓練,無奈坊間診斷格式、檔案規格不一致、疾病進程在不同系統上分類不同等,都不利於AI學習。其次,傳統疾病診斷由醫師判讀,畫面沒有框架,診斷流程自然順暢。AI之於醫學和商業最大的差異,在於商業的AI分析著重在趨勢,事件發生機率若是七十五%跟九十%相比,並沒有太大差異,但醫學診斷和治療需要零容錯率,且問題與答案也未必是單一而絕對的。

不過,試想若AI醫生有百分百準確度,你願意給AI醫生看病治療,甚至開刀嗎?讓我感到詫異的是,即使是網路世代○○後的家教學生也無法接受。

看來,AI醫療產業從實驗室到真正實用,還有頗長的一段時間落差,所幸新世代漸漸崛起,不僅較樂意嘗試新事物,也耳濡目染各式各樣AI與機器人應用,或許屆時能讓AI醫療大翻身吧?

   
「憂鬱世代」回響/滑手機被念,孩子甩門離家…
吳芳枝/退休人士(台中市)/聯合報
手機放桌上,三歲孫兒眼尖拿到手機,也會好奇學大人滑來滑去,手機的誘惑太大了;當孩子玩到停不下來時,父母要有警惕。

孫兒說,幼兒園有些小朋友已有手機了。到底幾歲可以給孩子手機,成了數位時代父母的煩惱和困擾。經蒐集整理,小孩使用手機年齡,最早的是英國,七歲時大多有手機了;台灣、美國、日本、中國約在十至十三歲。家長給手機理由,是聯絡方便,了解孩子行蹤,所以多只給通話、傳簡訊基礎功能手機。

外甥從小學到國中都是資優生,也沒跟父母開口要手機;考上明星高中後,因離家遠給他手機好聯繫,沒想到一頭栽進電玩虛擬世界,無法專心讀書。

有天晚上,妹妹看孩子一直玩手機,叨念幾句,外甥竟甩門離家出走,直到深夜才回家。控制孩子使用手機,卻引起反彈,變成兩代間沒完沒了的戰爭。

「想毀掉一個孩子,給他一部手機就夠了!」高中生如此,何況更小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更薄弱,看過太多孩子毀在手機例子,不得不提高警覺,但是過度放縱或嚴格禁止,都不是理想的做法,如果無法掌控,恐是傷身又傷心。

父母要以身作則,家人吃飯或相聚時,絕對不要使用手機,跟孩子約法三章,家人共同遵守。能當面溝通的,不要用簡訊,親子互動是最可貴的親情。手機是通訊工具,不必因噎廢食,善加利用可讓手機變成多元學習管道。

   
旅遊護照 應鎖定陸美日
王任賢/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聯合報

所謂「旅遊護照」,其實並無新意。因為國人出國,本就需政府核發允許出國的護照,及目的地國家准許入國的簽證。所以護照本就是為出國旅遊,新冠之所以會談旅遊護照,只是強調台灣被疫情禁錮出國太久,對於疫苗能否與護照結合,讓國人再回到無風險進出國門的日子,心情投射出來的名詞。

護照是國人出國使用的身分證,但不是每個有身分證的國人都可獲得護照,被法律禁止出國的人就沒法取得護照。在台灣沒有把健康議題加到護照審核上,所以常出現輸出病例,例如以前SARS去了日本、多耐結核去了大陸、以及最近新冠去鄰國確診,都是沒有將健康議題列入護照核發的後果。這不但有失國際禮儀,國家保障人民旅遊安全,也沒有作為。應該趁這次新冠疫情,想辦法落實並形成未來政策,這是純內政作業很容易執行,不做就是不想做,別用其他理由搪塞。

我們所說「旅遊護照」,其實是簽證意思。簽證是目的地國家對入境旅客的要求,為了保障旅客安全,完善當地特有傳染病的防護或預防性用藥,是核發簽證的必要條件。台灣雖然護照沒有以健康問題審核,對於協助國人排除健康議題取得他國簽證卻早有規畫。在各部立醫院及政府指定醫院,都有設立旅遊醫學門診,協助國人出國旅遊諮詢及執行預防處置。

新冠若要執行「旅遊護照」,最簡單方法是動員現有旅遊醫學門診。只需下一道公文,規定所有預出國旅客兩周前必須看過旅遊醫學門診,在門診接受新冠疫苗接種及抗體檢測。只要有接種過疫苗,且具有抗體的國人,就可安全出國。即使到了疫區,自由行動雖然無法保證不會再感染新冠,但感染的是在有抗體保護下的新冠病毒,依據台灣這一年經驗,不會重症,也無傳染力。

台灣現階段最具感染風險的族群,不是專責醫院醫護,他們照顧的是診斷好的檢疫病例,不是猝不及防的社區病例。照顧病人時國家也都給了周延防護,只要照顧時完全合規就不會有風險,部桃是一年來台灣唯一的疏忽。台灣由於沒有社區感染,醫護風險遠低於其他國家。台灣的最高風險是在邊境,有限的疫苗絕對要保護到出境國人,途徑就是旅遊醫學門診。

旅遊醫學是雙方面的,雙方簽證上都必須有健康註記,才能互惠到保護台灣與人民。所以與有開始打疫苗國家談「旅遊護照」,才是現今談判重點,不是只與疫情平緩國家談,要談不早就可以談了嗎?疫苗就是要能在疫情下仍能執行交流,談的對象應該是最有實際來往需求國家,說穿了就是中、美、日、韓、歐。

帛琉如果當作制度試點,勉強還能接受,但結果很難複製到其他國家。如果能夠以鳳梨事件談判、中美貿易、或東京奧運選手出國參賽談判當作試點,或許更能貼近台灣的需求。

   
日本311大震10年/提升全民防災素養 與海洋共存
黃薇、邱瑞焜/海大地球所碩士生、/聯合報
今年三月十一日東日本大地震十周年,十年前那一天日本人民遭遇大地震的侵襲和海嘯的衝擊,死亡人數超過一萬五千人,是該國歷史上最嚴重的自然災害之一,這也讓日本痛定思痛,在災後積極地為下個大災難做準備。

國際上,有鑑於自然與人為災害日趨複雜,各國都積極投入防減災工作,例如二○一五年第三屆世界減災會議通過「仙台減災綱領」,重申對降低災害風險及建構耐災能力承諾。聯合國也在永續發展目標(SDGs)上設定細項目標,在目標十一「建構具包容、安全、韌性及永續特質的城市與鄉村」中,希望「到二○三○年,大幅減少災害的死亡人數及受影響的人數,並減少因災害造成的GDP直接經濟損失,包括跟水有關的災害,並將焦點放在保護窮人與弱勢族群」。可見對災害超前部署,已是國際趨勢。

雖然過去政府在地震、河川洪水、土石流的防災工作積極投入,讓前述三種災害發生時大多是財物損失,人員傷亡僅是零星個案,但對於海洋災害所造成的傷亡,似乎還有努力空間。目前在「向海致敬」政策引導及疫情衝擊無法出國下,國人到海邊釣魚、戲水、浮潛、划獨木舟等活動的頻率增加,海邊遊憩景點停車場假日好天氣時常一位難求,但現在還沒進入夏季,海岸帶已造成許多傷亡事件。

二二八連假中,就有兩件不幸新聞。廿八日一名高中生跟同校師生到台東美麗灣戲水,似因撿泳帽慘遭大浪捲走,隔天才尋獲遺體。檢討原因可能因當地沒專人管理,亦無合格救生員進駐,師生也未評估安全性就下水,以致溺水時無法即時救援。

隔天三月一日又發生基隆嶼釣客落海事件,兩位釣客落海後,一位往外海游倖存下來,而往岸邊游回的釣客卻因頭部撞擊礁岩死亡,同一事件因觀念與行為不同而有不同結果。由這兩案例看,或多或少跟民眾缺乏海洋防災素養有關,唯有提升全民防災素養才能減少悲劇發生。

海洋防災素養提升,光靠各級學校推動還不夠,因為很多海洋災害傷亡者都是成年人,早已離開校門,較少能獲得防災知識與技能。在全民素養不足下,要是再次遭遇一八六七年侵襲北部海岸同等級海嘯,國人是否有睿智判斷及足夠能力,做出遠離災害的保命行動,可能要打很大問號。

建議應打造海洋防災國家隊,結合海洋委員會、海巡署、經濟部河川局等單位,除海岸相關設施在設計上要融入防減災思維外,更應共同進行海洋防災宣導(包括離岸流、瘋狗浪、海嘯等),並每年在海嘯溢淹潛勢區進行小規模避難演練,這樣不斷強化防災意識,才能在下次災害發生時降低傷亡機率。

防災專家常提醒:「意外與明天,永遠不知道哪個會先到?」台灣四面環海,與海洋共存,期待提升海洋防災素養變成全民運動,大家才有資格期待更好的明天。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改善兩岸關係,確保水果農產品出口
楊之遠(台北科技大學環境工程與管/聯合報
中國大陸暫停禁止台灣鳳梨進口,民進黨政府指責中國進行政治打壓,但無論是政治或檢疫因素,都涉及兩岸溝通及關係改善。

由於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經濟成長快速,不僅成為全球製造中心,更成為消費大國,擁有強大的買家優勢,並形成中國政治、外交的有利籌碼。

最明顯的案例就是近期中國對澳洲農產品採取一條列的抵制措施。中澳二○一五年即簽署自由貿易協定,一九年中國市場占澳洲農業、漁業和林業出口總值廿九%,中國近年亦從澳洲大量進口嬰兒奶粉、羊毛、龍蝦、原木等產品。

但是二○年四月澳洲莫里森政府呼應川普,要求就新冠病毒起源對中國進行調查,並批評中國對香港實施新《國安法》政策,明顯挑釁中國。

二○年五月中國開始對澳洲大麥徵收八十點五%的關稅;六月起禁止澳洲運煤船入港清關,數月以來已造成八十艘運煤船滯留在中國港口沿岸;七月因驗出含有氯黴素禁藥成分,中國停止進口澳洲牛肉;十月停止購買澳洲棉花;十一月澳洲龍蝦在中國機場因檢疫面臨通關延遲;十二月除了對澳洲葡萄酒開徵二百%反傾銷稅外,又另外開徵六%反補貼稅。

如果中澳關係持續惡化,預估小麥、羊毛、糖和銅礦石等亦將可能被列入抵制清單。專家估計若中澳之間貿易戰演變成最壞情景,澳洲恐將損失六%GDP,但中國則會損失○點五%GDP。

兩岸對立升高,近期中國軍機在台海頻頻演習,民眾習以為常,但當國台辦宣布禁止台灣鳳梨進口,卻引起軒然大波。若檢視二○年中國進口商品類章金額表,顯示台灣出口到大陸第二類植物產品約十五億人民幣,其中食用水果及堅果之金額則僅有九億。

中國禁止台灣鳳梨進口造成風暴,最主要的原因是水果類農產品有產期限制,不易儲存。雖其產值占台灣總出口金額比率微不足道,但是對弱勢農民而言,卻是一年辛苦的心血,產品無法外銷,當然會引發農民反彈。

蔡政府反中情結溢於言表,與澳洲莫里森政府相比猶有過之,兩岸關係惡化勢所必然。如今政府啟動搶救鳳梨大作戰,實非治本之道。以澳洲為鑑,若兩岸無法化解敵意,中國可能還會有後續抵制措施。建議蔡政府應採取具體作為,改善兩岸關係,否則以中國之貿易博弈經驗,接下來台灣民眾不僅要搶救蓮霧、釋迦,恐怕工業輸出亦將受到波及。

(作者為台北科大環境工程與管理研究所兼任教授)

   
為什麼要少吃糖?糖對身體的危害有這些
喝飲料在所難免,許多無糖茶飲對身體甚至有一定的好處;可是若你喝的是含糖飲料,可要注意了。眾多研究顯示,攝取過量的糖會引起肥胖、代謝症候群、蛀牙、心血管疾病等危害;近來研究更指出,特別是經常使用在手搖飲的高果糖糖漿,攝取過量的危害比一般精緻糖更劇烈。

年終獎金投保 三族群大不同
不論今年領到的年終獎金有多少,疫情帶給大家的重要一課,就是要做足保險保障規劃來面對未知的變化,建議小資族、青壯年與熟齡族這三大族群,依不同人生階段需求,好好規劃年終突然多出的一筆獎金,提早部署,讓保險能成為家庭面臨風險時最好的依靠。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