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破狼每周星座運勢】提供各星座整體運勢分析、當週須注意事項。量身為12星座打造本週星座最佳行走指南! 【會計研究月刊電子報】為您建立以簡馭繁的思考邏輯,解讀會計、財務、金融等趨勢走向,掌握財經專業脈動!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1/04/28 第4969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蔡英文與藻礁二選一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王國材向台鐵釋放了錯誤訊息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善用直播電商突破零售困境
民意論壇 黃介正/美中關係正常化五十年
美俄和緩 美中改善契機
去梯言/不換閣揆,內閣又能撐多久?
公司化 台鐵改革的痛點
台灣欠缺的職人精神
台鐵應自辦監工 改善工安
淨零排放…能源效率 是能源困境解方
美中角力 歐盟採平衡策略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蔡英文與藻礁二選一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蔡總統接見環團代表,聲言不同意三接停工,並稱還在尋找三接與藻礁的「平衡點」。公投發起人潘忠政對未達共識表示失望,府方隨即反嗆「只和潘忠政沒共識」。第二天,「共識」呼之即來,地球公民基金會聲明不排斥外推三接等替代方案,並說「我們沒有七十萬連署壓力」,會結合其他環團與政府對話。

地球公民基金會說,當初政府處理藻礁資訊不公開,所以民間連署公投;現在政府開放公共討論,連署目的已達到。資深社運人士何宗勳也高度肯定蔡總統創前人未有之舉,「打造政府與環團溝通平台」,期許能找到雙贏方案。

看來,護藻礁的環團已經分裂。藻礁公投原是為環保,但是,部分環團似更在乎與政府保持關係。七十萬人連署,難道只是幫環團入府被摸頭鋪路?

何宗勳先前牽陳吉仲代表府方遊說潘忠政,一試不成,便退出公投運動。他斷言,淺綠支持者會含淚挺政府,一旦公投沒過,環團即失去抗爭正當性。他把護藻礁意識視為藍綠對抗,扭曲公投本質;可見,熱中政治的環保人士,竟比綠營黨工更擅分化。

蔡總統說,三接與藻礁,是環保與環保間的選擇。然而,政院所提替代方案,卻只外推一公里。寸土之遙,避談三接之害,卻關係蔡總統與藻礁的存亡拉鋸。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王國材向台鐵釋放了錯誤訊息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因太魯閣號事故升任交通部長的王國材,稍早在林佳龍的歡送會上笑得春風滿面,遭外界批評「忘了四十九條人命」的慘痛,並質疑他是否有改革台鐵的能力。他上任後,立刻否決台鐵新局長杜微的「調高票價」計畫,認為現在談提高票價並不合理,應以「活化台鐵資產」為優先。王國材的談話,恐怕對台鐵員工釋放了錯誤的訊息。

台鐵多年來虧損累累,加上事故不斷,社會形象跌到谷底。主要癥結,是台鐵制度僵固管理鬆散,在高鐵的優勢競爭下,又逐漸失去利潤豐厚的都會區旅客市場。另一方面,又因背負國家政策包袱,必須照顧偏遠地區旅客之輸運而難以獲利;因此,員工士氣低迷亟待重振。換言之,台鐵的沉痾有其自身制度因素,有國家政策因素,也有市場競爭因素,必須多管齊下治療才行。但王國材開出的第一帖藥方,卻是「活化台鐵資產」,聽在台鐵員工耳裡,應該是霧煞煞吧。

台鐵目前一年虧損五十九億元,整體負債為四千多億元,卻有多達八千多億元的資產。這八千億資產,若能善加活化運用,對於解決財務問題當然能有助益。問題是,就算能夠活化資產,但制度和管理上不進行改革,員工的士氣紀律不設法振作整飭,台鐵的運輸服務和安全能改善嗎?天下當然沒有那麼容易的事。那麼,王國材喊「資產活化優先」,是說給誰聽的?

台鐵「公司化」當然是必須走的路,但為何喊了廿年都做不到;如今火燒眉毛,王國材卻還說得再等三年才能完成?□密就在,其間牽涉到員工公務員身分的轉換、台鐵財務和股權的計算,政府要處理的問題極為繁重且棘手。而以近年的政治生態和文化,歷任交通部長都只是政壇的短暫過客,誰也不想真正扛起如此艱鉅的重擔。正因為如此,所有台鐵改革的計畫最後都淪為紙上作業,看不到實際行動。

蔡政府五年,共用過四任交通部長,卻沒有一位把推動台鐵公司化當成重要政策目標。更諷刺的是,在前瞻基礎建設中編列的鐵路立體化工程預算,高達兩千五百億元,從南到北有十幾處要做。政府撒錢之大方與隨便,連日本專家都吃驚,嘆說「台灣真有錢」。這些經費,原可用來改善台鐵的設施和安全,甚至遷建;結果,卻是被地方政府用來包裝都市開發及炒作土地,台鐵本身則依然背負著積弱不振的罪名。高度政治化的預算分配及建設盤算,何時曾以台鐵的核心運輸價值為考量?

王國材所提的「台鐵資產活化優先」,說穿了,其實就是要變賣或處置台鐵的土地及機具資產;所謂「活化」,不過是政治人物的美飾之詞。「活化」不是不能做,但變賣資產終究是一次性效益,這次賣完,下次就沒了。用這種「賣祖產」的手段來改善財務,並不是太令人鼓舞的作法;若在民間,會被當成「不肖子」的行徑受到議論。

相形之下,已廿五年未曾調整的台鐵票價,若能考慮各地不同運具的競爭略作合理調整;甚至如台鐵工會先前的提議,可利用台鐵票價低廉的優勢開出更多都會間的直達車,或有助於吸引長短程旅客回籠。這些,恐怕還是改善台鐵財務的根本之計。然而,王國材第一時間就駁回杜微調高票價的建議;這看在台鐵員工眼裡,會覺得部長跟他們站在一起嗎?

台鐵目前最迫切的是重振內部士氣,唯有如此,才可能提升鐵道安全。王國材可以在資產活化上提供協助,但他若只會頤指氣使,恐怕推不動這場改革。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善用直播電商突破零售困境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在新冠疫情衝擊下,全球實體零售業關閉門市甚至倒閉者屢見不鮮。例如巧克力名店GODIVA,在2021年底前將關閉美國128間門市、H&M預計關閉全球5%門市、2021年2月底大型電子產品連鎖店Fry's宣布結束36年營業等。據估計,美國仍會有超過1萬間實體門市關閉,雖然美國零售聯合會評估2021年零售業將成長6.5%左右,但電商因能滿足消費便利需求而快速成長,形成商機從零售業移轉至電商的現象,電商年銷售額預計成長18%。

伴隨著5G通訊技術的成熟、行動支付快速成長及自媒體活絡發展等因素影響,直播電商(Live Streaming E-Commerce)成為零售業除了外送服務之外的另一劑強心針。所謂直播電商泛指直播主或網紅用智慧手機與App等軟硬體,在直播平台或社群網站上以影音推播,展示、說明與銷售合作商家或自有商品的一種交易方式,具有即時與跨時區、能與直播主或商家雙向互動、帶有娛樂性質等特性。

直播最初核心功能是觀眾邊收看邊打賞給直播主。隨著產業發展而衍生出提供付費影視音內容,以及直播電商常涵蓋的電商與導購、品牌合作與廣告、和網紅孵化與支援服務等商業模式。根據KPMG的推估,領先全球發展的中國大陸直播電商市場規模,2020年約1.05兆人民幣,2021年可望達近2兆人民幣。由於成效可期且發展快速,直播電商正在全球快速發展。

為掌握商機,愈來愈多零售業者以直播電商開展數位轉型,電商業者也積極搶占直播商機。如Shopify將Shop Pay整合至Facebook與Instagram,並在2020年10月與字節跳動公司合作;2021年2月字節跳動公司在其Tik Tok中測試直播電商、展示商品型錄、舉辦特賣活動等;Walmart在2020年12月也首次和字節跳動公司合作直播導購時尚精品。Amazon的「Amazon Live Creator」App不只讓商家直接用智慧手機直播以促銷商品,也提供「Amazon Live」讓一般用戶分享與介紹商品使用心得。

直播電商發展至今,有幾個趨勢值得關注。首先是協助商家數位轉型的熱潮正興起。如瑞典影音社群公司Bambuser於2019年轉成直播電商系統整合後,除了提供門檻低且能串接第三方電商平台的整合服務外,也讓零售商家可與客戶一對多、一對一、多平台同步直播等展示店內商品,主要收取簽約費、技術授權費及實際使用費。至今其已成為市場大廠,客戶涵蓋全球各地房地產、百貨零售、服飾配件、時尚奢華品、美妝藥妝等。

其次是從境內至跨境。日本跨境直播電商Inagora,2021年2月整合超過100家日商、3,300個品牌及4萬種商品,提供商品自動中文化、廣告行銷、客服、資訊管理、金物流等跨境服務,為日本品牌商在中國大陸和東南亞為主的海外各大電商平台推廣。透過讓網紅直播展示日本正品並保障假一賠十、在跨境開設體驗旗艦店、跟日本原產地合作採通路獨占銷售等模式,Inagora獲利主要來自與日商、直播主拆帳商品銷售額。

最後是結合新興技術瞄準新世代。德國直播電商Yeay用區塊鏈驗證社群成員身分,確保影片和評論的真實性,讓13至18歲的Z世代、新興設計師、藝術家或獨立商店可推薦任何品牌並分享體驗,並推播給同樣13至18歲為主的用戶賺取加密貨幣,再用於交換物品、第三方代幣或兌換歐元,Yeay則向品牌商拆帳成功交易導流費。Asics、Nike、Patricia Field等運動或時尚品牌都已和Yeay合作。

因應直播電商的發展趨勢,建議政府在輔導零售業者數位轉型時,也應將直播電商納入考量,除了可以觸及更多元的消費者之外,更可藉此突破地域的限制,讓台灣的優質商品可以有機會拓展全球市場。同時,如何運用新興科技吸引更多新消費世代,並凸顯台灣在數位科技應用的前瞻性,也是未來值得努力的方向。

   
民意論壇
黃介正/美中關係正常化五十年
黃介正/聯合報
五十年前陪同季辛吉秘密前往北京,前國務院亞太助卿羅德曾在與我駐美官員閒聊時,詢問誰是一九四九年後首位進入中國大陸的美國官員。當眾人皆指季辛吉時,羅德糾正並促狹的表示:深夜從巴基斯坦起飛,他交代機組員在即將進入中國領空時將渠喚醒。由於季辛吉在後艙休息,他卻跑到駕駛艙,因此算是第一人。

在美蘇冷戰方殷,南北越戰炙熱,中國大陸「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看不到盡頭,北京的街區仍然到處高掛「打倒美國帝國主義」紅布條之時,美國總統尼克森的心念卻是盡早結束越戰,並拉攏中國對抗主要敵人蘇聯。

五十年前的「乒乓外交」與季辛吉密訪,開啟了美中關係「正常化」,雖然以「聯中制蘇」為發端,戰略之精髓卻是將中國大陸引入美國治下的國際秩序與規範。鄧小平推動的經濟改革與對外開放,長期以來支撐了美國的主觀願望,期盼達到「和平演變」中國的最終目的。

季辛吉在五十年後的耄耋垂暮之年,親眼見證中國的發展與美國當初的設想,背道而馳;親耳聽到楊潔篪在美國的土地上,當著國際媒體對著他的晚輩繼任者說「中國人不吃這一套」,內心或有無限感慨,現在的習近平與當年他所面對的毛澤東、周恩來,一樣不好對付。

二○一八年三月川普政府發動對中貿易戰當時,現在拜登政府國安會亞洲事務協調總監坎貝爾,與甫獲提名國防部印太安全事務助理部長雷特納,幾乎同時在《外交事務》期刊出版〈中國重估算〉。共和、民主兩黨巧合地同步「覺醒」。

習近平講「時與勢在我們一邊」,可解讀為鼓舞內部制度自信;講「中國已經可以平視這個世界了」,可解讀為數十年發展的感想;講「東升西降」,也可解讀為對未來形勢發展的判斷。上周習近平在博鰲論壇再次重申:「中國無論發展到什麼程度,永遠不稱霸、不擴張、不謀求勢力範圍,不搞軍備競賽。」然而,世界強權與周邊國家此時聽來的感受,可能與習初掌權時大不相同。

五十年前,美中關係可以正常化,但五十年後,霸權關係可以正常化嗎?

「美中關係再也回不去了」,是季辛吉的感慨,也是強權興衰歷史發展進程的必然。季辛吉今春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表示:現代科技、全球化傳播和全球化經濟要求兩國付出比以往更大的努力進行合作,世界的和平與繁榮也取決於兩個社會之間的相互理解。又在「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強調:美國必須就「新的全球秩序」與中國達成諒解,以確保穩定,否則世界將面臨類似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那段危險期。

很顯然地,高齡九十七歲的季辛吉仍然對其博士論文為基底的「國際秩序」情有獨鍾,對於國際體系的權力均衡(勢均力敵)念念不忘,承認全球化與網際網路對傳統國際關係規律的撞擊,並且在經歷中共五代領導人的時不我予中,繼續探索「霸權關係正常化」。

(作者為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副教授,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理事長)

   
美俄和緩 美中改善契機
陳一新/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聯合報
美國總統拜登最近有意調整對俄羅斯的政策,計畫在今夏與俄國總統普亭會晤。雙方若能改善關係,不無可能緩解目前由美國為首聯盟與中、俄帶頭聯盟日益緊張的對峙關係。

普亭十三日與拜登通話,拜登提議未來數月兩人可安排在第三國舉行兩個元首峰會。

拜登將在六月十一日至十三日前往英國倫敦參加「七大工業國」(G7)峰會,接著十四日到比利時布魯塞爾,參加北約與歐盟的峰會。不過,白宮並未透露美俄峰會是否會在拜登六月出訪歐洲前後舉行。奧地利與芬蘭已表達成為舉辦美俄峰會承辦國的意願。

為何拜登願意向普亭伸出橄欖枝?第一,中、俄兩國三月成立十六國聯盟以來,與美國為首聯盟對壘的態勢日益嚴峻,有如兩列對向而開火車,華府認為有必要藉美俄峰會緩和雙方關係。

第二,俄羅斯三月在烏克蘭東部邊境部署重兵,力挺烏東親俄勢力,讓美國與北約高度緊張。

第三,俄異議領袖納瓦尼抗議普亭政府選舉舞弊與反民主,憤而絕食,拜登呼籲普亭放人。

第四,拜登政府指控俄羅斯利用網軍影響美國大選,驅逐俄十名外交官,俄羅斯也驅逐十名美外交官作為報復。拜登從政多年,經歷多少大風大浪,認為俄羅斯影響美國大選這種克里姆林宮永遠不會承認的小事,不必成為美俄改善關係的障礙。

第五,最重要的是,在中、俄帶頭的聯盟成立之後,拜登發現美國要同時應付中、俄兩國恐怕力有不逮,甚至可能會愈來愈力不從心。

就普亭來說,俄羅斯也不希望和中國並列成為美國的敵人。拜登願意改善美俄關係,克里姆林宮正好求之不得。這也是為什麼俄外長拉夫羅夫在電視上公開表示,俄羅斯非常重視拜登的提議。

普亭並不希望納瓦尼絕食死在獄中,事情鬧大對俄國絕對不利。納瓦尼廿三日在親友勸說下,已停止絕食。在與拜登通話後,普亭決定廿三日從烏克蘭大舉撤軍, 向西方展現善意。

從普亭對俄美峰會的重視程度來看,俄羅斯顯然寧願與美、中都維持友好的關係,也不願被中國綁架與美國為敵。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也不必不開心,也許美、俄改善關係正是中、美改善關係的新契機。

   
去梯言/不換閣揆,內閣又能撐多久?
公孫策/聯合報
對於各種民間呼聲,總統府最常的回應是「總統聽到了」。可是,要求換閣揆的呼聲既高且久,蔡英文肯定聽到了,卻毫無反應。她應該不是無動於衷,而是大家不能體會她的苦衷。

蔡英文苦在哪裡?我們先看一則《郁離子》的寓言:

楚成王擔憂他的令尹(等同宰相)□呂臣不勝任,想要換令尹。徵詢司馬(等同國防部長)□宜申的意見,□宜申說:「換不得。」楚王問為什麼?□宜申說:「宰相不是一般官職,你得先找到接替他的人。」楚王說:「現在這個令尹不適任,不但大夫和國人知道,連鬼神都知道,只有你認為不能撤換,可讓我糊塗了。」□宜申說:「我的鄰居房子屋梁蛀了,房屋快垮了,他找來工匠要抽換大梁。工匠說:『必須找到梁材才能換,否則撐不住屋子。』鄰人等不及,就請了其他工匠,將一些次等木材捆一捆替換了大梁。那年冬天大雪,屋梁撐不住,梁斷屋塌。現在這個令尹雖然無法勝任,可是他有父祖的餘威,國人對他很熟悉,所以還能服氣。楚國的新臣都不足以擔當重任,這是我說不宜撤換的原因啊!」

蔡英文二○一六年當選總統,第一位閣揆林全是阿扁政府時代的財政部長,與文官體系還有老交情,還能夠帶領政府裡的「老藍男」推動行政,但是很快就被民進黨的派系杯葛而下台。接替林全的是當時聲望最高的直轄市長賴清德,可是連番施政失誤(如拔管)和個人失言(如乾淨煤),一年內道歉八次,終於為地方選舉失利而負責下台。

換上來的蘇貞昌,閣員很多是落選的縣市長,內閣組成事實上是民進黨內派系的平衡結果,也以之支持蔡英文贏得二○二○年總統黨內提名,並且藉抗中與香港局勢變化使得蔡英文當選連任。

然而,拼湊材料撐起來的內閣,終究難以應付各種衝擊。以最近發生的事件來說,太魯閣號慘劇勉強以交通部長下台而交代,中南部旱象根本就是束手無策,而松山分局被砸事件居然「私了」解決,讓民眾對政府的信心跌到谷底。

可是,蘇內閣有沒有做什麼調整?有的,丁怡銘回鍋了。也就是說,蘇貞昌認為,撐持內閣不倒不是靠棟梁之材,而是粉刷油漆。卻忘了孔子說的,「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

可是蔡英文沒辦法,她實在找不到棟梁之材。問題是,不換閣揆能撐多久?

   
公司化 台鐵改革的痛點
楊崇正/澎湖科技大學行銷與物流管/聯合報
台鐵在三年內連續發生普悠瑪號出軌、太魯閣號撞車兩件重大傷亡交通事故,各界要求台鐵公司化體制改革之民意再度沸騰。

日前行政院召開「台鐵重大改革措施會議」,規格宛如臨時行政院院會。但會議結論似未觸及台鐵體制改革之痛點。只談企業化(設定三年後),迴避公司化,只敢給補助(每年政府補助五十九億元虧損),不敢漲票價。完全不碰敏感議題,遇到民粹反對,就自動轉向(例如台鐵工會反對公司化)。政府要作真正改革還是形式改革,令人懷疑?

台鐵作為百年老店,政策包袱和經營沉痾甚多。自一九七八年中山高速公路通車以來,台鐵四十多年來均無獲利。自二○○七年台灣高鐵公司通車以來,台鐵營運更是雪上加霜。其實有關台鐵體制改革如何走向公司化的方案,早在二○○三年即已出爐。其內容甚至被編入大學運輸學課程教科書當中,所有運輸物流糸所學生都知道台鐵體制改革應該如何作為。公務員交通行政類高普特考,也出現多次命題。台鐵公司化,問題不在於如何做?而在有無下定決心,要不要做?

台鐵體制改革可分成外部組織改革及內部組織改革兩大方面。外部組織改革,要由現行的「政企合一」走向「政企分立」,亦即公司化,成立完全國營的「台灣鐵路股份有限公司」,負責運輸營業。鐵道監理之行政業務,則交回交通部鐵道局。類似成功案例有交通航港局和台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的政企分立模式。

在內部組織改革方面,要由現行的運務工務機務電務四大體糸之「分處制」走向「分區制」。分區制可使各營運區內之運工機電四大體糸取得橫向協調機制。

短期目標應是推動政企分立的公司化。至於下一步的民營化,宜列入中長期目標。民營化的架構,乃在國營台灣鐵路股份有限公司體制下,由現行車路合一制,走向車路分離制。車乃經營權,路乃所有權。在所有權國有之架構下,部分路線可開放民營(或公民合營)的鐵路公司負責經營。

車路合一制的民營化,成功案例如日本國鐵。車路分離制的民營化,失敗案例如英國國鐵。總之,台鐵體制改革之要務,在首推政企分立之公司化。國營鐵路公司仍可面對市場機制作出快速反應,政策性負擔(如偏鄉/支線/小站等交通正義)則由政府補助。至於是否進一步推動民營化?日本和英國案例各有千秋,則可從長計議。

   
台灣欠缺的職人精神
呂清夫/輔仁大學應用美術系教授(/聯合報
外國人說,台灣人情好、東西好吃,但是台灣的基礎建設卻令人不敢領教。由於工作人員的便宜行事,因之,南方澳大橋會垮下來,太魯閣號會出問題。這讓我想起郭沫若年輕時到日本的感想,當時他看到路邊的工人在鋪地磚,其認真謹慎的態度是他見所未見。近日趙少康也批評,各行各業都缺乏「職人精神」,此精神就是再微不足道的事情,都把它做好。亦即用十年磨一劍的執著去做人做事。

根據媒體報導,這次太魯閣事故的肇禍者李義祥原先已是累犯,罪狀可謂罄竹難書,這樣的人居然可以繼續承包官方工程草菅人命!

這兩天又有另一工人便宜行事。台鐵宜蘭工務段發包施工武塔站月台加高工程,卻發生工人違規侵入軌道,到軌道上撿東西,被太魯閣號撞上受傷倒地,接著又有一列區間車開過來,好在有另一工人站出來阻止列車前進,否則受傷工人將被輾斃,要列車好像計程車一樣隨叫隨停,顯示工人與施工管理嚴重脫線。

日本的「職人精神」,其實也跟其社會環境息息相關。二次大戰之後,日本企業,尤其是大企業已經建立了終身僱傭的體制,在這種企業制度下,企業能否生存與發展,直接影響到員工的工資與福利,並決定能否喚起工人的積極性,使其全身心投入到技術的鑽研之中,追求完美和極致,並對企業從一而終。

在日本,任何一個職業、任何一種工人,只要能夠將工作做到極致,成為本行業的翹楚,就可以得到社會的敬重,各行各業莫不如此,比如「壽司之神」小野二郎屬之。除此以外,政府也非常注意技術的保護與傳承,《文化財保護法》還將技術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並由文部大臣指定該技工為「人間國寶」,會獲得各級政府的表彰,甚至被授勳。在日本,技術一流的藍領工人之收入一般都比較高,甚至超過白領階級。

我曾拜訪過幾位人間國寶,譬如竹編花器師飯塚小玕齋便住在茂林修竹的別墅之中,他有政府的俸祿,可以專心於創作,問他原來學什麼的,他說是東京藝大油畫系畢業,卻來搞這種雕蟲小技,他說這種壯夫不為的工作才更有發展,油畫已經有太多人在畫了。他還指給我看,他作品中竹編花紋是從正倉院中收藏的宋代竹器得到靈感。如換成台灣,那麼□國寶□也者只是形容詞而已,在日本則可名利雙收,大家自然會一生懸命奉獻到底!

   
台鐵應自辦監工 改善工安
蘇明通/法律事務所顧問(台北市)/聯合報
台鐵最近接連發生多起與工程有關的重大傷亡事故,分析其原因,恐怕與台鐵未在工地現場派駐自己的管理人員有關。

早年各機關辦理工程,多採自辦監造,即自行指派公務員在工地執行監督管理施工廠商的工作,直到民國九十年代初期才在「民間可做的事,政府不與民爭利」的政策下,逐漸轉變為委外監造,由工程主辦機關編列預算,付費委請技術顧問業派人至工地代替公務員執行監造工作,將權責下放給受委託的技術顧問業。

這樣的轉變,造成公務員忙於將自己的工作招標評審委外,平常只看施工廠商及監造業者的施工日誌、品管紀錄、估驗請款等文件,看不出問題就存檔備查,偶而遇到上級機關抽查或發生事故,才見到公務員出現在工地。大家就這樣每天行禮如儀,辦公室放幾包乖乖,保佑不出事。

如果施工廠商及監造業者有意偷工減料、降低品質、作假蒙混欺騙,這樣的制度下很容易得逞;而只看文件未到工地現場的公務員難以發現,還可藉著未在工地而免負直接督導的責任。這也是太魯閣號因軌道旁工程車滑落造成重大事故後,花蓮地檢署第一波起訴對象只有施工及監造業者,而沒有台鐵員工的主要原因。

台鐵工程有特殊性,需考量行車安全、電車線斷電、列車減速或停駛、深夜施工等情形,台鐵人員最了解,放著自己人不用,委託對軌道工程不專業不認真的技術顧問業派二軍到工地監造,不出事也難。

台鐵一定會說人手不夠,必須委外,但光省去招標評審委外、看廠商文件、處理廠商爭議等時間,就可讓公務員有時間派駐工地,直接管理施工廠商。萬一出事,公務員也會被檢討責任,權責分明,因此在工地負責監造的公務員一定會更用心,避免發生工安事故。

   
淨零排放…能源效率 是能源困境解方
華健/海洋大學輪機系教授(基隆市/聯合報
今年的世界地球日,拜登總統邀請四十國領袖舉行視訊氣候峰會,共商減碳對抗氣候變遷。同一天,蔡總統接見環團,重申加速推動「展綠、增氣、減煤、非核」的能源轉型政策,並響應開始評估及規畫台灣在二○五○年達淨零排放目標路徑。

只不過,從蔡政府上任至今的歷程看來,四項能源轉型重點,似乎除了非核有成外,其餘都很難樂觀肯定。不久前的「二○二一年氣候變遷績效指標」,台灣排名數第三,溫室氣體排放和再生能源發展均被評比為非常糟。錯的能源轉型,不僅無以達標,甚可錯失機會,陷入泥淖,台灣就正面對「以煤養綠」的困境。面對如此困境的主因之一,在於能源效率在能源轉型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被忽略了。

追究原因,不外規畫脫離現實,加上落實美化虛假。例如在能源政策當中,便特別強調更新設備。以致包括許多學校、機關在內的用電戶採行的第一步,便在花大錢更新設備,卻不從最符合成本有效的能源盤查,以及接下來的分階段改進著手。以致節能經費花完了,在節電設備更新數量上交出的亮麗成績單,卻看不到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實際效益,而無以為繼。

如今能源效率已普遍被稱為「頭號燃料」,因為它實為能源轉型的核心,及所有國家所擁有最豐富的能源。依照國際能源總署的永續發展情境預估,接下來卅年,在整體減排需求當中,四成要靠能源效率。

迄今能源效率所能帶來的許多機會,仍尚未開發。其中一個很重要的理由在於,目前在所有部門有超過六成產生的能源,都被浪費掉,而有很大的改進空間。例如以再生能源發電取代其他燃料,照說便會在能源供應上,有從熱源轉到作功來源的根本轉移。而這也必然會使像是熱泵和電動車等技術,在能源效率上取得大幅改進。

另方面,台灣每年有近萬人死於堪稱國病的肺癌。此問題的根本肇因與解答,皆在能源部門。使用能源屬最主要的空氣汙染物排放來源,在台灣這些汙染物不外源自於煤與石油在發電廠、工業設施、車輛與非路上引擎的燃燒。為能實現整個社會的永續發展,當務之急在於針對工業、交通、住宅這三個主要耗能部門,進行能源效率評估。

例如目前的綠建築法規並不足以收提升建築能源效率之效。迫切需要的是,建立並落實較高的成效標準,以實際檢驗包括空調、照明、馬達等影響能源密集度的建築設計,政府可首先以公共及社會住宅為目標。這些對建築的能源效率投資,可望同時帶來創造就業機會等附帶好處。

改變消費者行為,也是達成雄心減碳目標的關鍵。其中首要包括減少短程開車、增加走路與單車、增加使用共乘與微移動系統、降低路上車速等。加速將小客車轉為電動車,對於達成淨零目標會有顯著助益,不僅在於其減少石油需求,更在於其效率比傳統車高出五倍。

推動這類改變需要一系列新政策。其中包括提供能讓消費者更輕鬆、更負擔得起的高效率選項提供經濟誘因,以及能逐步限縮高能源密集度選項的規範。

   
美中角力 歐盟採平衡策略
張淑中/宏國德霖科技大學講座教授/聯合報
由廿七國外長參與的歐盟外交事務委員會四月十九日通過「歐盟印太合作戰略」,在法國、荷蘭和德國大力推動下,促進印太地區的多邊主義、和平穩定及海事安全。據媒體報導,此文件的重點在合作而不是對抗,因此特別以「歐盟印太『合作』戰略」為標題。強調廿七個成員國的團結合作和包容,完全不同於美國或澳大利亞所採取的強硬態度。

長期以來,歐盟的亞太政策較重視經貿利益,對亞太安全議題是以「多極化國家」軟性角度來處理。因此區域內的台海問題、南海主權爭議,並非歐盟關注焦點。根據歐盟統計局二○二一年最新資料顯示,中國大陸去年已超越美國成為歐盟最大的貿易夥伴;歐盟與中國大陸雙邊貿易總額在二○二○年達到五八六○億歐元,亦即當前中國大陸不只是歐盟在亞洲的最大貿易夥伴,也是歐盟在全球貿易的第一大貿易夥伴。

至於美國的亞太政策,不論是由共和黨或民主黨政府執政,皆係偏重於軍事戰略,主要在實現其「單邊主義」。例如美國向來即反對歐盟完全解除對中國武器禁運政策,除不希望中共解放軍未來有獲得更多的高科技武器機會,使其整體軍力提升進而威脅到美國在亞太的戰略利益外,也不願見到台海兩岸軍力有嚴重失衡現象,因此近年來藉「美日同盟」或建構「亞洲北約」對中國大陸進行戰略圍堵與制約,就是美國最重要的亞太安全政策。

換言之,即使當前美國拜登政府希望未來在氣候變遷、全球健康、核武管控及不擴散等共同利益議題上,尋求與北京政府合作。但對於近年來,中共在台海區域破壞和平、在南海海域大幅擴張軍力,以及持續研發新式戰略武器如核子動力潛艦、網路駭客攻擊、反衛星導彈系統,並且增建航空母艦等全球態勢,華府十分警覺,仍視中共為美國未來的主要潛在威脅。

美國與歐盟對於亞太政策觀點的最大差異,在於美國有直接戰略及安全利益,因此中共在印太區域持續擴張軍力,將使駐亞太地區的美軍陷入險境,畢竟是美國軍隊在協防亞太地區安全。

至於歐盟與中共則分處於歐、亞大陸,雙方距離遙遠,不會有直接軍事衝突的可能性,故歐盟較重視與中共的經貿利益與商業往來,不會只因台灣問題或新疆人權問題就和中國扞格。例如德國外交部長馬斯四月廿一日即公開喊話,與中國脫鉤是錯誤做法,儘管雙方存在諸多分歧,但歐盟仍有必要與中國接觸,而非選擇更加偏向孤立主義的方式。

總之,長期以來美國因實行單極主義,在處理重大國際事務方面皆從「美國利益」,甚至是從「美國優先」角度考量,此種霸權心態早使歐盟存有戒心。因此當前美國與中國在南海海域的軍事角力作為雖愈來愈大,但歐盟不會完全配合美國合力對抗中國。

簡言之,歐盟現階段是採「平衡策略」,除與美國重新恢復良好關係之外,也希望與中國維持建設性關係,即在處理印太重大事務方面,仍希望從「經濟」或「外交」角度切入,藉軟性力量與中共交往合作並將其逐漸融入國際社會。

   
除了缺水 台灣還得擔心高油價
曾幾何時,國際石油需求逐漸恢復正常,以沙烏地阿拉伯為主的產油國,卻決定控制產量,也連帶讓油價節節上升,來到每桶70元高價。在疫苗帶動疫情解封之後,高盛銀行更預估,持續上升的需求,將讓原油價格在第三季站上80美元。

全台最美黃金風鈴木花道 八掌溪左岸親水公園河堤
今天天氣實在太棒了,一毬一毬金黃色的花在藍天的映襯下,你說多美就有多美,按快門的手貪心的不想停止。好喜歡仰拍黃金風鈴木的花朵,宛如喇叭狀的花朵聚集在枝頭,隨風搖曳,串串黃花似風鈴,陽光下恣意的舞動著。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