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拜登五月廿八日釋出明年美國政府總預算規畫。此草案經費共六兆美元,如確實執行,將讓政府支出飆升至二戰以來的高點。有別於前幾位美國總統施政的優先順序,拜登的當務之急顯然是支撐中產階級,做出一定程度的社會改革,希望在扎實重建美國競爭力的同時,大幅縮減美國愈加嚴重的貧富差距,卻也讓此草案的推動變得步履維艱。
草案圍繞拜登的兩項主要政策,分別為發展基礎建設、新能源,以及鞏固教育及社會保障。這些政策要價不菲;拜登針對美國最有錢的族群,包含個人與公司,提出嚴厲且激烈的加稅制度,除分擔帳務外更重新分配了財富。
對於他的願景,拜登說:「我們選擇投資什麼,就代表這個國家重視什麼。」而他明顯背離富人至上主義,轉而投資於伸張正義平等的漫漫長路。
在過去一年新冠疫情的摧殘下,美國每七個家庭就有一個完全失去生計;但是最有錢的一百萬餘人絲毫不受影響,甚至變得更有錢。
二○二○年,美國最有錢的一%人口增加約四兆美元收入,約為美國總和的三十五%;而較貧窮的五十%人口則只分到美國總和的四%。美國白人的累積財富更首次超越一百兆美元,是二○○九年六月全球金融海嘯結束時的兩倍。
令人感慨的是,不論是經濟學家所提出的K型復甦理論,或是印度實質可見的慘烈景況;這種災後富人更富、窮人更窮的現象早已不是新聞,卻鮮少有資本主義大國的領導者站出來改變什麼。
拜登的預算提案一出爐,來自共和黨,甚至部分民主黨員的罵聲便不間斷:美國領導人撒下六兆美元卻只預期維持二%左右的經濟成長率,重磅加稅後甚至還要忍受連續十年的入不敷出,簡直是瘋了!
但是真正細看,恐怕只看得到使人顫慄的悲哀:美國這貧與富之間的百年鴻溝,究竟要花多少錢才能開始填平?即使如此激進、劇烈的財政政策都無法釜底抽薪的社會問題,究竟有沒有解法?該不該解?
貧富差距可謂美國社會最難解決的問題之一,與其並列的還有地球暖化與種族平等。這些問題在許多人眼中理應被正視,但美國於四年前選出漠視這些議題的總統後,不禁讓人疑惑此國家到底重視什麼?
直到新冠疫情爆發,讓社會議題浮現於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人面前,如暮鼓晨鐘般敲醒了美國夢;但是,此預算提案也許來得太晚,更將在國會中被一層一層剝去外皮,恐怕如同眾多社會議題的解決方案,在真正到達人民手中時已剩白骨。
無論如何,此草案都只是一個提案,在現在的美國社會乃至任何一個資本主義國家中,幾乎不可能完整實現。但是可以確定的是,拜登的執政理念與前任總統川普大相逕庭,也通過此提案顯露其希望做大家的總統,而非只做富人的總統之決心。
貧富差距絕非一日之寒,更不可能在短期內完整改善;只望拜登堅守競選時的諾言,把美國一點一滴帶往新的、能夠容納更多人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