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族e周刊】不但有職場求生法則,更幫你補強不可不知的勞工權益,讓你成為內外兼修的快樂上班族! 【寂天英語學習充電報】提供英語會話及實用句型,讓你脫口說出流利英語,不再「看的懂」卻「說不出口」!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1/09/01 第5048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NCC與派系接班大業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陳時中說可以混打了,但疫苗在哪裡?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央行政策納入氣候變遷 大勢所趨
民意論壇 害青年沒疫苗 綠委還敢搶功
外籍看護頻洗工 誰知雇主苦
廚餘轉乾燥飼料 安全兼顧永續
去梯言/台灣不要成為帝國墳場
列車長熱舞創意 勝過大內宣
開學若降載 隔日到校、分群授課
中秋夜開車比端午安全嗎?
陸網遊禁令 年輕人會有對策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NCC與派系接班大業
黑白集/聯合報
國家通傳會(NCC)又捲入新聞台生死門。申設已久的台數科、鏡電視重啟審查,傳出委員不滿資料外洩,拒作投票工具人,要求主委陳耀祥查明再議。兩家業者政商實力雄厚,陳耀祥否認下指導棋,聲稱「外洩」純屬誤會。

陳耀祥關中天功在黨國,但新聞台世紀戰火未歇。瘋搶中天頻道者眾,卻被華視攔胡;除兩家業者匍匐前進,寰宇則先移頻八十五頻道埋鍋造飯。

NCC堅持有線新聞台必須新設,卻恩准擴大區塊,獨厚三立財經台達陣。蛋黃區增為十一台,三分之二綠光閃閃,陳耀祥如何審新安舊,未必能壓得住陣腳。

新聞台硝煙瀰漫,民進黨內也戰鼓聲催。派系聯手倒蘇,接班戰場兵馬四起,獨派金孫、新系大阿哥、正國會少主等陣營動作頻仍。巧的是,各方勢力多與新聞台老闆相親相愛,皆忙著「爭地盤」。

綠營派系和綠媒老闆魚水相幫,已見稱霸。君不見,高雄政壇花媽終有離別時,海董江山代相傳。由三立與海派的上位捷徑可知,兩家申設業者不折不撓其來有自。

海董微恙,蔡總統專機探問;她防跛有賴媒體大亨相挺,為逐鹿接班者及綠友友作好示範。NCC奉命關中天,聲稱董事會干預新聞自律,實為旺董選錯邊;接班候選人上行下效,業者紛紛「為黨自律」,輪到陳耀祥煩惱選邊了。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陳時中說可以混打了,但疫苗在哪裡?
社論/聯合報
任何稍有自尊的官員,都不會在犯了那麼多錯誤之後仍然大言不慚,也不會面對數百條人命損失仍一派泰然毫無愧色。但蔡總統、閣揆蘇貞昌和指揮官陳時中不同,他們都可以把決策責任和道德良心切割得清清楚楚,不讓愧疚沾染自己的心。因此,當陳時中宣稱AZ和BNT混打「可行」時,大家都知道這個承諾其實是空的,因為混打的政策還未出爐,也不知道疫苗在哪裡。

當許多國家都開始計畫施打加強型的「第三劑」,台灣打完兩劑的人口只有三﹒七%,而第一劑的覆蓋率僅超過四成。儘管郭台銘、台積電合購的首批一八五萬劑BNT疫苗今起將陸續抵台,但依指揮中心規畫,主要是供十二到十七歲的一四○萬青少年造冊施打。至於上網預約BNT的十八歲以上年輕人多達三百多萬,八成以上的人恐將落空,還要再等下一批。簡單地說,進來的BNT供年輕人接種第一劑都不夠,哪有多餘的量可供混打AZ?

但陳時中並不在乎再一次練肖話。防疫指揮官的權柄,已經大到「喊水會結凍」的地步,空頭支票都可以自行回收,又豈怕跳票?這幾天,郭台銘好意稱已請BNT明年預留三千萬劑給台灣,蔡政府上下卻冷眼以對;陳時中則稱明年已訂購兩千萬劑莫德納,「量已經夠了」。言下之意,郭董再訂BNT毫無必要,政府敬謝不敏。

「疫苗已經夠了」的台詞,人們從去年以來就聽過不知多少回,但有哪次是真的夠了?蔡政府訂購的一千萬劑AZ,迄今只來了廿六%,比日本捐贈的量還少;訂購的五百萬劑莫德納,只來了廿九%,比美國捐贈的還少;向COVAX採購的四七六萬劑AZ,只到貨十三%。正因各疫苗廠交貨均延宕,導致台灣疫苗施打進度落在全球末段班,五月的本土疫情因而導致八百多人死亡。人民對此的驚恐和怨怒,乃至人命損傷的悲痛,蔡政府好像沒有學到任何教訓。因此,目前疫情不過稍稍緩和,各級官員馬上驕態復現,彷彿手中疫苗已可用到地老天荒。

台灣的疫苗問題,除了採購數量及到貨數量不足外,更大的問題是缺乏整體規畫及不知應變,陷在「走一步算一步」的泥沼。這從目前的幾個現象已經看得很清楚:第一,要打的人打不到,這包括仍打不到第一劑的青壯族群,和不知何時才能打到第二劑的長者,均在漫長苦待;第二,政府採取集體化無差別接種,對於不同體質或有特殊疾病禁忌者卻無任何提醒,從而造成不少猝死案例,這已近乎「不教而殺」;第三,政府先前宣布嚴禁疫苗「混打」,如今又改口稱可以混打,對民眾認知造成困擾。事實上,不同技術層次的疫苗在施打順序上有嚴格要求,目的在於須能提升免疫效果;但陳時中對此一直含糊其詞,除糊弄百姓,也會造成誤導。

依照國際間既有的混打研究,AZ和BNT的混打並非隨意為之,而是先打過腺病毒疫苗的AZ,再打mRNA疫苗的BNT,才能擴大免疫效能。對於同是mRNA疫苗的莫德納之混打,應該也是這樣的順序,但陳時中支吾其詞。問題在,我國各種疫苗有一搭沒一搭的到貨,指揮中心只能將就推銷手中的疫苗,哪有餘裕奢談施打策略?所謂超前部署,不過是一句超前謊言罷了。

□請問蔡總統:你覺得國內疫苗已經夠了嗎?如果夠,你覺得台灣的疫苗接種何時能達到足夠安全的六、七成覆蓋率,以便國家早日解封?如果不夠,你的閣揆和防疫指揮官卻悍然拒絕進行疫苗的補充採購和部署,你不該把他們換掉嗎?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央行政策納入氣候變遷 大勢所趨
社論/經濟日報
近年來,氣候變遷成為全球各地頻傳重大天災的緣由,相關損失的嚴重程度和影響時間的不確定性,亦成各國經濟與金融風險的來源。對此,以維持物價與金融穩定為使命的各國央行,在氣候變遷議題上應扮演積極角色或保持觀望、是否應把氣候變遷納入貨幣政策的思考架構,專家學者見解各異,但已有愈來愈多的央行關注這項議題。這點從「綠色金融行動網絡」(NGFS,由主要國家央行及監理單位組成)的會員數大增,由2017年12月成立時的八個創始會員,增加到今年6月底的95個會員,即可得見。

就主要央行來說,英國央行、法國銀行已先後就氣候變遷風險或損失,對本國金融機構進行壓力測試;歐洲央行預計將在2022年對銀行應對氣候相關風險策略及計畫進行全面審查;日本銀行擬提供零利率資金給對氣候變遷領域作借貸、投資的金融機構;美國聯準會也成立氣候監督委員會,責成金融機構提升對惡劣天候事件的意識和適應力,並要求其提供緩和氣候變遷風險的應對措施。

同時,隨著氣候變遷相關資料漸漸豐富,總體經濟計量模型已可將氣候變遷因素納入,對氣候相關投資效果的衡量更具合理性,許多研究結果也證實,這些投資可在不損及報酬下,增強金融體系對氣候變遷的韌性等,均使氣候變遷因素納進央行政策考慮變得可行。聯準會等主要央行亦開始以身作則,如央行購買企業資產時,可挑選在氣候指標上表現較佳的企業,或拒買產生較多二氧化碳的資產或企業;可改變銀行擔保品價值計算的規定,大幅度調低碳濃度較高擔保品的估值,進而影響其擔保價值及可貸款的額度;可對達到特定氣候指標的銀行或定期揭露氣候風險的銀行,給予較低的再融資利率優惠,商業銀行也得以對綠色產業提供較低利融資。

不過,在廣泛地將氣候變遷納入貨幣政策思考架構之前,央行得先了解其對經濟影響的本質,尤其是界定氣候變遷的程度及其立即影響具有高度的不確定性。為此,今年3月德國知名學者迪特里希(A.Dietrich)等人建議,捨棄直接探究氣候變遷的實際影響,改以人們「預期」氣候變遷會如何影響其生命財產。他們對美國消費者進行訪查,先衡量氣候變遷對經濟短期影響的看法,發現受訪者預期氣候變遷對經濟成長造成影響的程度微乎其微,但認為在可預見的未來,發生代價高昂之自然災害的可能性非常高,而這種對災害的預期將改變其資金配置行為。

誠如聯邦準備銀行舊金山分行的研究,氣候變遷是一種已知的未知(known but unknown)風險,這種風險升高將使人們增加預防性儲蓄,以便抵消或規避未來可能發生的損失。但在當前長期中性利率水準(r*,達成最大就業與穩定物價目標下,最適宜的實質利率水準)已偏低下,一旦大量出現前述的個人儲蓄行為,又將拉低r*,連帶限縮聯準會因應景氣低迷時的政策操作空間。何況,即使整體社會為因應氣候變遷,透過增加投資並朝向綠色永續經濟發展的模式,或可提升r*水準,以緩解其下滑壓力,但轉向綠色永續經濟發展的變化幅度和速度,卻又可能陷入另一個已知的未知風險。特別是當改變的幅度過大且速,反而可能給就業和物價上漲帶來莫大壓力。

無論如何,在極端氣候引發的天災頻傳下,全球主要央行審慎以對,紛紛提出相關應對措施。相形之下,台灣近兩年面臨少見的旱澇交替成災,乃極端氣候之害,更損及民眾生命財產安全,但我國央行不僅未加入NGFS,亦未對氣候變遷提出具體的監理政策,令金融機構無法有更積極與系統性的作為,相關的應對措施不足,倘若天災加劇,只怕屆時釋放再多的資金與急就章政策都難以收亡羊補牢之效。

   
民意論壇
害青年沒疫苗 綠委還敢搶功
何思誼/退休教師(新北市)/聯合報
有八位民進黨立委呼籲疫情指揮中心「別漏接了青年族群」,希望九月開學前大學生、研究生可以完成施打。

檢驗這些立委,要看他們做了什麼?而不是他們說了什麼?

如果不是他們和民進黨其餘五十幾立委在立法院阻擋了「採購充足疫苗案」,我們六月就有充足的BNT疫苗,順利的話,這三個月足夠全國人民打二劑,九月前大家都產生足夠的抗體,不會有任何學生開不了學。

因應九月初即將到貨的BNT疫苗,指揮中心規畫優先撥予十二至十八歲學生施打,剩下的依照年齡層由上往下施打。因此大學生及研究生就成了被擠壓的一群,讓他們感受到「強烈的剝奪感」。

我相信這種「相對被剝奪感」和「為何我只想好好活下去都不行」的感覺,從五月疫情爆發以來,每個台灣人都強烈的感受到。尤其在看到第二類官員二劑疫苗打好打滿時。

直到昨天指揮中心才更改BNT接種順序,將十八歲至廿二歲年輕族群施打順位提前。但又引起許多上班族的不滿。

這一切的原因,大家都明白是因為「疫苗到貨量不足」。這就是政府和六十幾位民進黨立委做的好事。

政府的「分散疫苗」、「不足量採購」的政策,導致我國外購疫苗到貨量低且慢。五月疫情大爆發時,當時到貨疫苗,加上美日捐贈,有效疫苗嚴重不足,中間死了數百人民,政府一直冷血觀看,連一劑國際疫苗都不肯多買。

這個疫苗空窗期直至民間採購一千五百萬劑,郭董盯貨,因緣際會搶了現貨疫苗,才終於有了這一九五萬劑給國高中生施打。

於此同時,民進黨立委明知疫苗不足,在立法院還聯手擋了「採購充足疫苗的提案」,蠻橫執行民進黨意—護航高端疫苗。

所以這八位立委現在想用民間購買的疫苗來做假好人,爭取年輕人的選票,根本沒資格。

因為他們擋採購國際充足疫苗案,導致不能強制政府立即下單買疫苗,台灣也因此失去搶貨資格。

就是因為政府不下單又卡郭,所以六月一批疫苗就眼睜睜被新加坡搶走,打在新國年輕人的手臂上。行文至此,不禁擲筆一嘆,要是搶到這批,十二到十七歲學子都已經打了第一劑BNT。

天佑台灣,幸好郭董、台積電和慈濟終於訂到一千五百萬劑BNT疫苗,郭董並親飛德國盯貨,讓首批疫苗能提前來台。這才有BNT疫苗輪到這八個綠委來說嘴。台灣人民千萬不要忘記,他們就是在立法院阻擋台灣購買國際疫苗的人。別被騙了!

民進黨立委在立法院阻擋採購充足疫苗的提案後發聲明:國民黨斷章取義、扭曲事實,國際疫苗市場不是買的問題,而是搶貨的問題。

這就奇怪了,為什麼政府都搶不到貨,郭董一出馬,不但搶得到,疫苗還提早到達?是政府懶散不盯貨?還是能力不足?

   
外籍看護頻洗工 誰知雇主苦
張陳/退休人士(台北市)/聯合報
去年十月來台五年多的菲籍看護,要求離職,跨業轉往工廠。原因無他,廠工待遇較高,仲介告訴我,可加薪留人,行情是每月加薪三千到一萬元,我願意加薪五千元,但移工到工廠每個月連加班可得三萬,周日到餐廳打工可得一千元,談判不成,我只能祝福她。

因新冠疫情關係,新移工來台時間一延再延,終於今年四月底入境,集中檢疫所隔離兩周費用、自主健康管理一周飯店住宿費、新冠篩檢費、仲介費,共付近五萬五千元,五月下旬開心新人入住。

不久即發現移工躲在浴室抽菸,向仲介反應,卻說全台缺工無法換工,只能要求移工少抽,慢慢改善,雇主無奈!回想當初選工時,她的履歷表明確地填寫不抽菸,我詢問相關單位,得知造假的個資是詐欺行為,可提告,但是家有身障者,忙碌異常,再弄個官司,實在不智,只能作罷了!

攸關眾多家庭看護工跨轉廠工,這種「洗工」現象暴增,多少雇主疲於奔命,媒體常有報導,但立委和官員沒有同理心,移工申請入境時是家庭看護工,就不應任意轉換,何以不修法?聽說曾有團體去抗議,但人數稀少,不成氣候。請問家有身障弱勢,哪有時間參與街頭運動?

原先有居家復能照護員來家裡協助身障者復健,但到去年六月即終止服務,原因是政府沒有錢,要我們打電話到衛福部反映。為我們服務的居家護理師,認同我說出大部分家屬的心聲,什麼長照1.0、2.0不是仍常出現長照輓歌,百姓只能自求多福!

官員不是大言不慚「要人給人,要錢給錢,要機器給機器」,相較之下,何其諷刺!

   
廚餘轉乾燥飼料 安全兼顧永續
陳文卿/台灣資源再生協會常務理事/聯合報
農委會上周說要在二○五○年達成淨零碳排放,並因此成立了一個「淨零辦公室」,提出了「減排」、「增匯」、「農業綠能」三大減碳策略。在推動緣由中,則開宗明義敘明「全球升溫農業首當其衝,糧食危機迫在眉睫」。

此之同時因查獲民眾非法夾帶肉品進到國內,而被驗出非洲豬瘟病毒,因擔心非洲豬瘟病毒可能入侵養豬場,農委會緊急下令禁止廚餘養豬一個月,並提供經費補助給原來的廚餘養豬場,要求改以飼料飼養。就危機處理的角度而言,農委會的做法正確,可是長期而言必須有更永續性的思維。

國內的養豬飼料主要成分是玉米、黃豆,以及魚粉等。這些原料絕大部分都是國外進口,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不僅國外的飼料原料供應不穩定性提高,且價格上揚,再加上航運成本增加,因此進口飼料成本也增加了。長遠來看,飼料短缺危機與糧食危機其實是同樣的一個問題。

因此,如果國內從此不能再利用本土產生的廚餘作為替代飼料,而必須全部使用高碳足跡的進口飼料,則整體碳排放量將增加,也使要達到零碳的目標增加困難。

長期以來環保單位將收集的廚餘供給養豬業者再利用,雖然是養豬業者協助處理環保問題,但反過來說對降低飼養成本的貢獻功不可沒。所以,農委會不應該只是下禁令,應該更積極去規畫如何充分利用國內既有的有機資源,提供既安全衛生,且無防疫顧慮的替代飼料。

建議可以仿效如韓國、日本等行之有年的做法,將廚餘脫水後,再利用高溫乾燥,做成粉狀之飼料中間原料。再依飼養禽畜或水產養殖的差異,調整其營養成分。乾燥溫度超過攝氏一百度,足以消滅各種病原菌,因此安全性較有保障。當然,這樣的乾燥飼料所耗費的能源成本較現行的「濕式飼料」為高,但安全性則高太多了,而且所需要的能源也可從豬糞尿等有機廢棄物厭氧消化產生的沼氣來提供。

如果僅是單純地處理廚餘,降低環境汙染,當然環保機關責無旁貸,但是如果提供農田或禽畜利用,減少化學肥料支出,以及進口飼料成本,受益對象則是農戶、農業部門。而提高飼料自給率,則是應付糧食危機的重要對策。因應非洲豬瘟危機,農委會除發補助金外,應該有更積極的作為。

   
去梯言/台灣不要成為帝國墳場
公孫策/聯合報
阿富汗再一次成為「帝國墳場」,但是它的代價是慘痛的,遭遇是悲哀的。在一片「台灣是不是下一個阿富汗」言論聲中,尋求台灣怎樣才能不陷入悲慘境遇,意外找到歷史中幾乎不為人知的兩個故事。(錢穆先生教的:在現實中找問題,在歷史裡尋答案。)

一八五四年,美國駐日公使湯森.哈里斯向國務院提出,美國應該向清廷購買台灣,做為對華貿易的門戶以及經營東方的補給站。這個提議被國務院否決,十三年後,美國向俄羅斯購買了阿拉斯加。

一八九五年台灣割讓給日本,鎮壓乙未抗日有功的乃木希典在翌年出任第三任台灣總督。又隔年春天他返國述職,向首相與軍方、政界要員表示了他的看法:「(台灣是塊燙手山芋,日本統治台灣)就像乞丐討到一匹馬,既不會騎,又會被馬踢。」他建議將台灣賣給英國,既可以甩掉一個包袱,又可以得到一筆錢。此議雖然未得內閣同意,他並不死心,私下跟英法官員接觸,英國反應冷淡,法國人卻十分感興趣,甚至討價還價講了個一千五百萬法郎的「賣台價格」。

伊藤博文二任首相時,內閣又對乃木希典的提議展開辯論,有人提出「一億日圓」的價格,但乃木的政敵兒玉源太郎抨擊:「不是台灣不好治理,而是我們管理的官員無能。」於是兒玉接替乃木成為台灣總督—台灣不賣了。

如果當年美國買了台灣,台灣現在就跟阿拉斯加一樣,成為美國一州了,是嗎?如果當年日本賣了台灣,台灣現在又會是如何?—如果二戰的歷史軌跡不變,台灣是不是跟中南半島、菲律賓、印尼一樣,成為帝國戰場?

翻開台灣歷史,從葡萄牙、西班牙、荷蘭,到英國、法國、美國、日本,帝國主義一直都盯著台灣。幸運的,台灣始終不是「帝國墳場」,也就是免於像阿富汗那樣的悲慘際遇。

今天呢?美國拉著盟國組成抗中連線,美軍從阿富汗撤出以後,會更用力於挑戰北京在台海、南海的容忍底線,台灣則一步步不由自主地被推到火線前緣。

很多人為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將台灣與以色列相提並論而興奮,我們且不比較台灣有多少條件可以跟以色列相提並論,單提出一項:願意付出代價的決心。在這一點上面,以色列人和阿富汗人是足堪比擬的(以色列人付出的代價一點也不少),只是他們跟美國的「交情」正好相反而已。

台灣人如果沒有那樣的決心,不願意付出(成為帝國戰場/墳場)那樣的代價,不想經歷那樣的境遇…那就得有比他們更高的智慧,避開戰爭的災難。

   
列車長熱舞創意 勝過大內宣
蔡田/退休國小校長(台北市)/聯合報
報載台鐵一名女列車長於下班時間穿著制服在列車上大跳熱舞,結束前並配上剪票動作,影片才PO出三天就吸引近卅萬人觀看,多數網友都給予好評,認為列車長活潑可愛,活力十足。但也有部分網友質疑在工作場所,穿著公司制服,這樣的舉止並不恰當。列車長則為自己造成「觀感不佳」而道歉。

筆者認為列車長的作為並無不當,不需要道歉,反而用另類詼諧的方式,傳達希望乘客「乖乖買票」、「不要坐霸王車」,這樣的動機很不錯;不但是愛公司的表現,而且創意十足,不應該受到指責,台鐵還應該獎勵她的創意並利用下班時間為公司做免費宣傳。

從過程和結果來看,列車長的作為並沒有對其他人造成不良的影響或傷害,在列車上以熱舞來做宣傳,並無不妥。所謂「觀感不佳」純粹是個人感受問題,而且媒體也都報導是在下班時的行為,不會有「上班摸魚」的誤解,民眾應該放寬心胸,給予正向看待。

政府經常花了大筆預算,拍攝各種宣傳影片,或是設立各種APP,但是因為太過正經或嚴肅,往往效果不彰,這位列車長的創意發想值得參考與學習;建議台鐵要發掘她的專長,把她列入人才庫,作為日後推動宣傳活動的主角或顧問。

事情往往是一體兩面的,有人誇獎,也有人嫌棄,但只要動機良善,效果良好,而且沒有妨礙他人利益或破壞社會秩序和風俗,社會何妨多些寬容和包容,讓基層的創意發想,可以不斷往正向的方向邁進。我支持跳熱舞的列車長,這樣的點子很棒,我為她喝采、加油!

   
開學若降載 隔日到校、分群授課
梁坤明/國中校長(新北市)/聯合報
中小學開學,搶完午餐用隔板的「學校民生必需品」後,又要開始思考降載分流到校的可能。開學後如果遇到需要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分流降載,將影響到中小學老師的教學及班級經營,如果一個班級裡有一半或三分之一的學生返校上課,另外一半或三分之二的學生在家線上學習,老師要兼顧線上與實體的兩群學生,應該分身乏術、兼顧不及,實質效果應該也不會良好。

回想四十多年前,當時國內出生人口多,小學的校數或教室數量不足,國小中、低年級的學生往往要採「二部制」方式上學,即所謂上、下午班輪流到校上學,共用一間教室;例如,小一上午去上學中午放學,小二就中午上學下午放學的,解決學校數或教室不足的問題。

個人認為在疫情需分流降載上學時,也可以採取隔日到校的方式上學,在實務上是一個比較可行的做法。例如,學校需降載二分之一到校,則可採同一年級單數班第一日先到校,雙數班第二日到校的方式,到校的班級則分成兩群分配到相鄰的兩間教室上課,老師在其中一間教室上課,另外一間以轉播方式學習。老師在課堂上可以在學生實做、分組討論、習寫作業等時間,到另外一間教室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導師也可以進行班級經營及班級事務的處理,師生間及同學間也有互動機會,營養午餐供應及費用收繳也比較好安排,讓中小學班級的型態仍然可以維持正常的運作。

前述的方式,既可以看到學生的學習狀況,解決老師擔心學生學習成效的問題,也可以避免同一個班級,有的在家有的在校,老師要顧實體又顧線上的問題,同學間的人際互動可以持續,導師要交代班級共同的事務、午餐處理、交代作業等,也可以順利進行,是一個比較可行的做法。

   
中秋夜開車比端午安全嗎?
賀陳旦/交通部前部長(台北市)/聯合報
八月十七日高公局公布中秋連假國道交通疏導措施,和五月廿四日對端午節的措施一模一樣。但是端午節管制措施在六月七日假期前四天有大改變,取消所有優惠和放寬措施。到六月十二日連假第一天更採行最嚴格的匝道管制,目的都在不鼓勵民眾使用高速公路,減少跨區移動。中秋管制在一個月前就頒定,會不會有變化?又該不該檢討為什麼要改變?

管制車流兼得防疫和交安。端午節從循例管制到取消優惠,理由是疫情嚴重,要保護民眾安全,停止以往鼓勵車流的作為。好康措施中和生命安全最有關係的就是夜間免費,端午假期一併取消該優惠,是有道理的決定;也代表政府存在的意義:政府要保障人民安全。防疫少外出是保護,夜間少開車也是保護!

高公局預估中秋連假不擔心疫情擴散,不必在匝道攔阻車輛,可以理解。但是行車安全呢?少了疾病對生命的威脅,還有夜行車禍的傷害啊!恢復免費優惠,等於是政府鼓勵民眾在危險時段開車!這是政府的角色嗎?還是政府又不見了?

有人以為夜間免費可以紓緩白天高速公路塞車。坦白說,從九十四年開始夜間免收通行費以來,交通主管並沒有詳細評估其績效。合理推測,一○三年電子收費(ETC)以前,繳費要停車,車多時白天不免有間隔性塞車,不如夜間不付費一路暢行省時間,有可能會有日夜間局部分流。

有了ETC後,繳費不影響車速,夜間省時間的優勢已不存在。反之,所得增加、生活圈擴大和休閒旅次增加,高速公路車流快速成長,連假交通量是平常日的一點五倍,而夜間車流增加不到其十分之一。尤其近幾年慣性塞車多在都會區,是大量當地車流造成。而連假會取消廿公里免費,何以還有這麼多短程車塞在一起,可見這種壅塞是生活行為導致,不能靠夜間免費來消除。

又有人以為連假夜間免費是照顧返鄉省親族,這是美化政府施政的包裝說詞,也沒有追蹤過究竟有多少真正需要的人受惠?事實上夜間車流一如白天大部分是五十公里以內短程客,也是現在生活圈擴大,廿四小時作息的夜歸族。真正休息足夠,下半夜才開長途車輛(並不能確定是探親目的),不到夜間車流十分之一。

也就是說,原來這套用免費照顧返鄉族的主張,完全不精準,沒有排除短程都會夜歸客,也沒有區別開國旅早鳥群。只因為這是行之十六年,對特定對象的慣性小惠,大家就忘了公平正義,繼續慷政府之慨。結果,政府放棄了收取通行費的法定責任,卻用免費鼓勵民眾載著家小在危險時段開車?

政府要照顧返鄉遊子有許多方法,例如仿離島航空補貼,可以以準確的減收探親車次的通行費。塞車的嚴重狀況也可能藉費率分隔長短途車尖峰點,都不需要惰性的延續無效的免費作法。

反而,被遺忘的夜間行車安全,才是要檢討重點,政府應重新站到保護生命的位置,扮演該有的角色。在生命課題裡,不管是疫情還是交通,我們期待:「有政府,保安全!」

期望中秋管制從高公局原訂的夜間免費,導正為中秋假期恢復收費,為的也是生命安全!善莫大焉!

   
陸網遊禁令 年輕人會有對策
王麗莎/口譯工作者(新北市)/聯合報
中國官方為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於網路遊戲,勒令所有電玩網遊公司針對未成年的玩家,未來平日一律不准提供網遊服務,只能在星期五、六、日和國定假日期間,每日提供一個小時(還明定是晚上八點到九點這個區間)的網遊服務。這是繼一個月前,中國官媒批評網路遊戲是「精神鴉片」、「電子毒品」,並點名網遊產業以及騰訊等知名網遊公司發展帶來的「負面影響」之後,官方直接祭出的強硬手腕。

雖然不是政治經濟直接相關的重大訊息,不過許多歐美主流媒體都將這條新聞當作頭條或是次頭條處理。因為應該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政府曾想過要這樣做。或者應該說,就算曾有過這個想法,也沒有人敢真的付諸實行。

不過大家好奇的是,官方雖做了這個宣布,而且騰訊等網遊企業也已經提出相關配套,包括嚴格落實網遊帳號實名制、打擊未成年玩家冒用成年人身分以及透過第三方平台買賣成年人身分帳號的行為,但在新的禁令措施上路之後,民間會不會衍生新的辦法鑽漏洞?

畢竟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而且網遊確實在中國已發展成一個非常具產值及影響力大產業。再加上這幾年電競已成為年輕人間的一套顯學,官方禁令成效有多少、會不會衍生出更多亂象,全世界都很好奇。

   
郁達夫與臺南 一個人在途上
作為五四新文學運動以來享譽文壇的大作家,郁達夫抵臨臺灣後,他先轉往臺北,並以講師的身分參與了《臺灣日日新報》主辦的文化演講會;隨而南下臺中、嘉義考察,繼之來到古都臺南,與在地文士進行交流。

《詭老》突然加速老化時 會面對些什麼問題?
《詭老》是奈沙馬蘭〔M. Night Shyamalan〕編導的最新作品,對於熟悉他且是為了他去看電影的觀眾,可能不會很滿足,就他的作品來說這部沒有特別驚艷,不過如果只是用一般電影來比較,《詭老》仍然很有創意跟思考空間。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