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難尋?【古典音樂報】深度專業地介紹古典音樂樂曲與歐洲樂壇現況,讓你不再孤芳自賞! 爸媽的育兒神器、育兒神隊友【育兒生活Mombaby Lifestyle】,讓爸媽輕鬆自在,寶寶開心成長。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1/09/17 第5061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當然是好意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民進黨在蠶食國家,國民黨在汙損自家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加密幣引爆數位資產革命
民意論壇 高端混打 沒學會走就想飛
構思大竹苗 別讓窮縣再犧牲
新竹硬升格 甘冒違憲滅小黨
提中正紀念堂轉型 綠想掩飾威權心態
廚餘養豬退場 不如養豬業退場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慢,是一種優雅的競爭力
讀報能知天下事
聯合報是心靈營養品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當然是好意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邱太三是蔡政府中一個體質特異的鴿派,總是說些友善、卻派不上用場的話。對岸聽了,可能莞爾一笑,也可能翻個白眼。就比如這兩天,他突然稱許兩岸是全球防疫做得最好的,又說習近平兩年前提「習五條」是一番好意。讓人丈二金剛,摸不著邊!

這些話乍聽,讓人十分舒暢,但總覺得哪裡不對勁。就以頭一句話為例,對岸肯定不同意。人家入境隔離期間得做四、五次核酸檢測,一有本土確診二話不說全區普篩,光疫苗就打了破廿億劑。但台灣還在靠別人捐贈,邱太三那句兩岸都好,是在表揚誰?

第二句更絕。邱太三說習五條原是好意,是希望兩岸能夠和平統一;但兩年前蔡英文將它罵得一文不值,還把九二共識與一國兩制畫上等號,要大家別再提九二共識,然後踩著芒果乾當選連任。現在邱太三卻說它是「好意」,還一副願意和平統一的模樣;這是在褒獎習近平,還是唱小英反調?

拐彎抹角地說了這些言不由衷的話,邱太三心裡明白,他的聽眾根本不是北京,而是拜登。上回他說兩岸要春暖花開,是在拜習除夕通電長談後;這次他熱捧習近平,應是看到拜習又秉燭夜話了。

說習五條是好意倒非假話,習一篇談話就幫蔡英文逆轉勝,當然是好意了。邱太三也許是奉令,用政治暗語去答謝!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民進黨在蠶食國家,國民黨在汙損自家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原本是場讓人期待不高的主席選舉,但經國民黨內部一攪和,竟能演出讓外界看到落下頦的戲碼。國民黨不團結,已是百治不癒的老症頭;但在丟失政權又被鬥到灰頭土臉之際,想當主席的人還有心情在自己的破廟裡耍酷逞威,顯示胸中沒有大局。儘管「選監會之亂」隔日迅速收拾殘局,卻徒留笑話,讓親痛仇快。

此次選舉有四人角逐,無論投票率高低,以國民黨員的智慧和經驗,應不難選出他們認為理想的主席。然而,張亞中在政見會因口才便給而網路聲量竄起,對原居優勢者帶來一些威脅,國民黨選監委員會竟臨時召開會議,要將他移送考紀會。由於提案的組發會是江啟臣人馬,而選監委員中的候選方代表又僅朱立倫之代表出席,因此便傳出不同陰謀論,指稱是某方人馬發動云云。

選監小組移送張亞中的理由有二:一是他在政見會中指控朱立倫曾任「美國線民」,二是他出示三張「五百萬美元本票」,自陳在洪秀柱任主席時曾助其募款,未料引發洪秀柱不滿。「美國線民」之說引自《維基解密》,非張亞中杜撰,朱立倫只需說明即可。至於張亞中企圖以「三張本票」自證有募款能力,實則是五年前自願代黨募款未遂的本票樣張,當年即應將本票歸還黨部卻私自收藏;如今拿出來當成自炫工具,有欠磊落,難怪洪秀柱變臉。

無論如何,距離主席選舉僅剩十天,國民黨組發會及選監小組卻在此時對張亞中祭出黨紀大鞭,絕非明智之舉。一則給人黨內有力人士企圖影響選情的印象,二則選監會召開會議的程序亦頗有瑕疵,三則江啟臣和朱立倫事後競相撇清互控,更凸顯此舉正當性不足。張亞中以宣傳理念為由參選,所採取的手段顯已不成比例;江啟臣是現任主席,他領導的黨部行事有欠思考;朱立倫聲勢領先,卻表現出不尊重他人的倨傲。這些,在在有損國民黨形象,所幸江、朱迅即收拾殘局。

相對於民進黨政府正在加速蠶食國家資源,身為最大在野黨的國民黨卻在自己家中內鬥互毆,如此墮落的朝野,民眾能不失望?僅看近期蔡政府出手之迅速,閣揆蘇貞昌大手一揮,一千六百億的特別預算就以紓困、振興之名花光;除供他挽救人氣,對台灣能有多少實益?此外,蘇揆承諾在嘉義太保設置「嘉義科學園區」,蔡總統幫陳其邁爭取到台積電赴高雄設廠,林智堅在蔡總統和柯建銘陪同下力推「新竹縣市合併案」,都同樣在「吃國家」圖利黨,完全不問程序正當與否,不做任何效益評估。

在民進黨愈來愈一言堂化及分贓化的趨勢下,蔡政府這類「口說即政策」的情況層出不窮。如高鐵延伸宜蘭案,在蘇貞昌催促下,直接跳過可行性和環境影響評估,直接決定設在四城站,跌破各界眼鏡。更可悲的是,國內疫情屢屢告急,陳時中卻一再延宕疫苗外購、捐贈和施打的時程,並在民眾接種莫德納已超過時效之際,突然要大家混打高端。如此厚顏黑心的官僚,每天依然在那裡大言不慚。

蔡政府如此濫權與公私不分,政治上正需要在野黨的強力制衡,這也是國民黨發揮監督角色的好時機。誰料,國民黨卻心不在焉,只在乎自己小廟裡的權力爭逐,甚至演出難看的破壞戲碼,這如何爭取民眾認同?試想,如果這四名主席候選人打到水火不容,最後勝出者只能統領一個破碎的黨,國民黨還能奪回政權嗎?如果胸中沒有捍衛台灣民主的熱情,如何配當這個主席?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加密幣引爆數位資產革命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加密貨幣近年來大行其道,可交易的幣種逾萬檔,總市值超過2兆美元。伴隨投資熱潮,加密貨幣逐漸褪去神秘色彩,成為企業名人、年輕幣圈的熱門話題,但也招來大國的監管與打壓,牽動加密貨幣的未來走勢。

回顧全球第一款加密貨幣比特幣,是由日裔美國人中本聰於2008年所提出的構想,以開源方式打造一個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完全不需要透過銀行、政府等第三方機構,實現去中心化的開放交易體系。比特幣的底層技術為區塊鏈,透過每個礦工共同驗證、記錄每一筆交易,以確保資料正確性、不可竄改,且過程公開透明、完全匿名性,因而逐漸在幣圈流行開來,之後再有乙太幣(Ether)、泰達幣(Tether)等相繼問世,開啟加密貨幣的大航海時代。

自2017年以來,加密貨幣市場便相當火熱,尤其2020年各國政府為了疫情紓困、大量印鈔救市,熱錢助長加密貨幣投資,單日飆漲20%的幣種不在少數。但如同過往,暴漲暴跌的幣價走勢,主要標的比特幣從2020年3月低點5,000美元附近起漲,一年後創下6萬美元歷史新天價,旋即三個月內雪崩跌破3萬美元,呼應了「幣圈一天,人間十年」暴富與韭菜的反差命運。

這波加密貨幣的蓬勃發展也推升國際金融巨擘的支持,例如第三方支付商Paypal已開放美國消費者以數種加密貨幣付款、信用卡組織VISA與Mastercard計劃提供加密貨幣支付服務、美國數位支付公司Square規劃推出可以儲存比特幣私鑰的硬體數位錢包、星展銀行則提供加密貨幣的信託業務,皆著眼讓消費者更安全、方便地管理個人的加密貨幣資產。

此外,部分私人企業已將加密貨幣視為資產配置選項,如特斯拉、時代雜誌等大舉購入比特幣,納入資產負債表。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更在其推特戲稱特斯拉擁有鑽石之手,不會賣出所持有的任何加密貨幣資產,而狗狗幣(Dogecoin)在他的推文之下,也上演神奇暴漲劇場。

資本市場的投資也相當熱絡。美國最大的加密貨幣交易所Coinbase搶先在2021年4月那斯達克上市,穩定幣USDC發行商Circle將跟進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以獨到破壞式科技選股聞名全球的方舟投資女總裁伍德,看好比特幣終將升破50萬美元目標價,未來更可能取代債券,成為核心的投資組合標的。

加密貨幣資產的大幅膨脹,似已威脅金融正常秩序,非大國政府所樂見。中國大陸率先出手管制,2021年5月明令打擊比特幣挖礦和交易行為,全面清查加密貨幣交易所、禁止加密貨幣支付網路,大規模關閉國內高耗能的「礦場」。

美國聯準會5月宣稱加密貨幣對金融穩定構成風險,財政部長葉倫更公開批評挖礦耗能,並研擬逾1萬美元的加密貨幣交易課稅制度,證交會至今仍未批准任何一項加密貨幣ETF的申請。至於英國、日本監管單位則在2021年6月要求全球最大加密貨幣交易所「幣安(Binance)」停止在該國境內的營運。

□一般評估,加密貨幣終究難以取代各國法幣的通用媒介地位。首先,幣價波動過大,若其做為商品的計價單位,恐造成一日三市,容易產生消費糾紛;其次,交易非常無效率,現行區塊鏈技術難以負荷短時間內的大筆交易數據處理、欠缺即時性,更遑論一次比特幣交易等同73萬筆信用卡交易所產生的碳足跡,難以甩開高耗能產業的惡名。

總體而言,民眾對加密貨幣的認知已今非昔比,投資管道活絡也引發市場上創新投資與投機泡沫的兩派論戰。可以預期大國將持續高度監管加密貨幣的發展,並研擬央行數位貨幣(CBDC)因應,價格平穩的穩定幣(Stablecoin)有望興起成為買賣雙方合意的交易媒介,這波數位資產潮流,儼然已是「回不去了」的金融科技產業趨勢。

   
民意論壇
高端混打 沒學會走就想飛
沈政男/醫師/聯合報
台大醫院即將進行莫德納混打高端疫苗實驗,引發外界質疑。高端緊急上市充滿爭議,如今又被用來進行前所未有的混打實驗,只能用一句話形容:還沒學會走路,就想要飛!

跟高端同樣屬次單元技術的美國Novavax疫苗,老早做完三期試驗,藥廠也三番兩次說要申請緊急授權,但最新消息是再度延後,不曉得出了什麼問題。受試者老早打完兩劑,但保護力未能得到官方認證,只能眼睜睜看著Delta疫情持續延燒,無法補打其他疫苗。

高端上市一帆風順,如今也將展開第二劑施打,然而實際保護力仍無法證實,因疫情已被控制,絕大部分高端接種者都沒有機會接觸新冠病毒。以此一欠缺實打成效數據的疫苗,來搭配一個實打保護力已廣獲驗證的疫苗,即使實驗結果得到帳面好看的抗體數據,仍無法抹去許多人心中問號。

有專家說,用高端搭莫德納,乃因mRNA疫苗產生的心肌炎大都發生在第二劑,因此混打高端就可避免。試問,mRNA疫苗的心肌炎副作用,何時被偵測?在二、三期實驗都沒發現,而是實打後,累積了幾百萬人、幾個月的經驗,才從數據裡發現異樣,進而確認此罕見副作用。反觀高端,至今打了多少人?打了多久?將來會不會產生罕見副作用,恐怕不能把話說得太滿。

指揮中心說,此實驗乃由台大醫院提出,然而他們須報請指揮中心核定,而指揮中心因疫苗數量不足與分配問題,飽受各界批評,因此由指揮中心來核定,實有利益衝突的疑慮。外界質疑絕非空穴來風。

雖有正副總統公開加持,高端第一劑施打人數至今只有數十萬,可見絕大多數民眾對於高端疫苗仍存有疑慮,而堅持第一劑施打莫德納的民眾,對疫苗安全性與保護力更是慎重,因此即使混打高端獲得官方核准,顯然也不會受到歡迎。

事實上要進行混打次單元疫苗的實驗,可與Novavax藥廠合作,在台灣打莫德納加Novavax,英國就是這麼做。或者等待國外實驗出爐,應該比莫德納加高端更加可信。

若要解決莫德納疫苗青黃不接問題,以混打來說,最須進行的應該是莫德納混打BNT,因後者到貨量漸漸趕上。這類實驗在國外很少做,因為人家不至於出現這個問題。

混打的出現,原本是為了避免AZ疫苗的血栓副作用,後來發現免疫生成數據優異,因此漸漸有國家採用。然而,混打的實打成效尚無大規模研究,只能當成是一個例外手段。當今保護力最好的仍是mRNA疫苗,最理想的組合當然是兩劑mRNA,接下來才是AZ加mRNA,或者兩劑AZ加mRNA。台灣應朝此方向努力,而非另闢旁門左道。

   
構思大竹苗 別讓窮縣再犧牲
賴香伶/民眾黨立委(苗縣三義)/聯合報
為了推動新竹縣市合併升格,立法院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表示,這問題並不難,只要修改《地方制度法》將升格門檻,調降到一百萬人口就可以。這種為個案修法態度,固不可取,更讓人憂心的是,長期對行政區劃「見樹不見林」,未見全盤思考結果,無疑只會讓已失衡(北重南輕、強中央弱地方、富都窮縣)的政府體制,及區域發展更惡化。

現行地制法就直轄市設一二五萬人口聚居規定,其實是各方角力結果。立院廿年來針對地制法十餘次□法,也都未敢隨意下修此人數門檻,顯然立法者認為維持一定人數有其必要。如今在新竹市長林智堅兩屆任滿前夕,才喊出縣市合併,尚且為其修法,怎能說不是因人設事、量身定作?這樣的思維,與國土計畫法楬櫫追求國家永續發展精神,格格不入。

國土計畫劃設,著眼在國土空間使用合理化,內政部今年四月卅日依《國土計畫法》核定各地方政府提報的直轄市、縣(市)國土計畫,完成國土計畫第二階段作業,地方政府必須於四年內完成第三階段國土功能分區圖公告。在國土功能分區圖繪製完成後,國人將更清楚各地國土功能分區實質面貌,換言之,這正是進行行政區劃重劃的最佳時點。

長期以來,我國行政區劃存在著土地大小懸殊、人口分布失衡、行政區與生活圈割裂等問題;二○○九年改制直轄市後,更拉大六都與非六都間差距,原本賦予六都扮演區域發展火車頭期待,結果讓六都磁吸效應擴大,人口持續向六都遷移。而超過廿年未修的《財政收支劃分法》,在未能擴大統籌分配款規模、以公式取代比例分配設計下,讓中央政府繼續集錢集權,地方政府只能「隨人顧性命」設法加入「直轄市俱樂部」。

基於以上認識,若要討論新竹縣市合併,自不應將苗栗縣排除在外,除大竹苗地區想像,的確是相對具區域均衡發展精神的實效與潛力;更因苗栗縣是我國區域發展長期失衡下的犧牲者,若只推動新竹縣市合併升格,那麼整個台灣西部從台北到台中,將只有苗栗縣是唯一非直轄市孤縣,勢必加速人口外流致有掏空危機。

眼前最重要的工作,是讓延宕逾廿年《行政區劃法》及《財政收支劃分法》,分別加速完成立法及修法工作,絕不是為個案升格解套的修法。

   
新竹硬升格 甘冒違憲滅小黨
張耀宇/律師(台北市)/聯合報
想合併升格,在憲法這一關,恐怕就會踢個大鐵板!

依地方制度法第七條第一項規定,縣市之新設、廢止或調整,應「依法律規定行之」,現行法卻完全沒有相關規範,法源欠缺,導致縣市合併根本無從為之。但顯而易見的,單純縣市合併僅攪動政治春水,並無其他誘因,若尚須修法配合方能為之,實難取得他人支持,是以林智堅才會強調合併後「升格直轄市」。

直轄市升格與否,隱含國土規畫、區域均衡、法治配套等問題。歷來執政國、民兩黨缺乏長遠規畫下,直轄市升格的法治規畫,形式面來說,因「行政區劃法」胎死腹中,立法者只好以修訂「地方制度法」方式來應付;就實質面言,原應作為規範中央與地方統籌款最主要法源之「財政收支劃分法」又因不明緣故,未能妥善修訂,立法者卻再以修訂「地方制度法」作配套,全無整體規畫。

法律規定的形塑與安排必須具有一般性,法律規定須盡可能地掌握原則性事務,應盡量避開個人、特定事件、特殊領域等「個案化立法」,才能使人民相信法律不會因人設事。苟立法者僅係因「新竹縣市合併要升格」此目的,未附其他理由,逕斷將地方制度法第四條規定直轄市升格之人口門檻降為一百萬人,縱以一般抽象性描述方式為修正,仍難逃為「新竹縣市合併升格量身打造」之「個案立法」,非無違憲之虞。

且赤裸裸表現政客追求速食型政治紅利,以所謂「更有競爭力、產業優先、民眾福祉優先」等亮麗眩目卻空洞口號,掩飾其為自己「量身訂做」的野心。尤有甚者,背後目的亦可能是消滅第三勢力,如民眾黨或時代力量立委參選新竹市的勝選機會!

   
提中正紀念堂轉型 綠想掩飾威權心態
林廣挺/中華民意研究協會副研究員/聯合報
清末民初名人辜鴻銘在滿清滅亡後仍留辮子,據傳他在北京大學任教期間,因此事被學生嘲笑時,他平靜地回應道「我頭上的辮子是有形的,你們心中的辮子卻是無形的」,據說學生聽後無言以對。

無論是否屬實,這個故事之所以廣為流傳,當然是因為引發後人反思。一個人守舊與否,不能只看有形的外在,更重要的是無形的內在。通常心態上已經擺脫過去的人,往往能與舊時代表徵共存。反而是思想和態度守舊的人,愈要透過攻擊外在象徵,來掩飾或壓抑自己真實的內心。當前民進黨政府「轉型正義」思維,不正是後者心態的具體展現。

猶記得文化部去年末才以「維護台灣珍貴的民主自由價值」為由,要求授權在台出版大陸地區書籍,都須先向文化部送審、申請許可後才能取得ISBN書號和登記圖書免稅。文化部當時聲稱,此舉是要「避免不具善意的國家利用台灣的民主自由,破壞台灣的民主自由」,但這說法,與戒嚴時期為避免「匪諜滲透」必須限制言論及出版自由,有何不同?

促轉會提出中正紀念堂「轉型正義」方案,文化部長李永得聲稱,必須具備歷史評價和法制程序完備,否則「社會衝突會更劇烈」。他認為現在最重要的工作應是調查,文化部將在十一月展出蔣介石檔案,包括白色恐怖期間親批文件。但有了「以出版審查維護民主自由」前例,宣稱要維護歷史評價完備性,卻特別指名白色恐怖期間檔案,調查方向和結果會如何,大概也可想而知了。

事實上,解嚴至今超過卅年,出版社和讀者絕對有能力分辨優質大陸書籍和「中共宣傳品」的不同。而蔣介石的歷史功過,在民智已開台灣,民眾心中自有一把尺。但民進黨政府總認為,民眾缺乏判斷、自覺能力,既不知「民主自由之可貴」,也無力覺察「歷史真相」,因此需要他們開示、領導和指明真理所在。這種不相信人民表現,就是典型威權心態,反映在民進黨對民意蔑視、對異議壓制,以及大內宣的愚民政策。

民進黨政府為了阻擋民間洽購BNT疫苗對「復必泰」百般阻撓,但當上個月BNT疫苗到貨時,為了保住顏面,人員搶先登機移除「復必泰」布條,顯得相當狼狽。這與戒嚴時期為了維持民眾對共產黨的恐懼和排斥,因而妖魔化馬列思想,將相關書籍關鍵字塗黑,或甚至撕掉一整頁,欲蓋彌彰的作法,幾如出一轍。

面對民進黨政府為轉移施政不力焦點,試圖透過發動對舊威權象徵的攻擊,來掩飾自己充滿威權心態,在中正紀念堂廣場上無視「威權象徵」、輕鬆自在活動的民眾,或許也可以平靜回應他們:「中正紀念堂的威權是有形的,你們心中的威權卻是無形的。」

   
廚餘養豬退場 不如養豬業退場
劉培柏/前台灣省家畜衛生試驗所所/聯合報
因恐廚餘養豬,造成非洲豬瘟疫情,危及國內養豬業,日前農委會公布新制補助辦法,廚餘養豬退場獎勵四十至六十萬,轉型飼料養豬每頭給二千五百元。該會繼十三日宣布,十月起擬有條件開放廚餘養豬,有高溫蒸煮設備的二百頭以上豬場,可恢復廚餘養豬云云,養豬政策又一急轉彎。筆者認為養豬政策搖擺不定,朝令夕改,民怨不止,為一勞永逸,不如就全面放棄養豬吧?

國內養豬飼料主要成分大豆、玉米仰賴進口,養豬成本高。美、中飼養成本都只需台灣的一半或更低。由國外進口生豬肉或豬肉製品,還比國內自產便宜。

養豬是高汙染行業,養豬戶常發生亂排糞尿廢水行為,汙染水源環境,引發社會紛爭。在環保掛帥的氛圍下,在人口稠密的台灣,養豬業已成過街老鼠。不如由政府規畫轉型,全面放棄養豬。

台灣雖是海島國家,畜牧防疫卻困難,主要原因是政府量刑過低,縱容走私,走私引進海外病原不勝枚舉;海關防疫人員常查緝不力,越南毒肉郵包屢屢闖關入台為鐵證。發生疫病,政府常以補償、補助等政治手段解決問題,反促使業者管理鬆懈,疫病叢生。台灣是否會爆發非洲豬瘟?只是時間問題。

目前全台只有七千多家養豬場,養豬戶都非弱勢族群,政府為政治利益,過度保障,引起社會不公之議;豬價過低,政府常多方補貼,近日豬價高漲,養豬戶財源廣進,只是業者回饋社會了嗎?

台灣黑豬用廚餘餵飼,飼養至屠宰需時九至十二個月,一般肉豬則僅需六至七個月。台灣黑豬因飼養期長,肌肉脂肪酸的改變,有其獨特風味,肌肉較軟但沒有腥羶味,這種肉品可以和飼料養成豬相區隔,是台灣黑豬特色;阿嬤說古早豬肉卡好吃,不是沒有原因的。若國內豬隻也全都吃飼料,其豬肉產品已無獨特之處,不如養豬業退場,從各國進口豬肉和肉製品,供國人選擇消費,多國風味、便宜、又可顧及國內的環保等,一舉數得。

總之,筆者認為,廚餘養豬退場,還不如養豬業退場?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慢,是一種優雅的競爭力
侯勝宗/聯合報
過去這半個世紀以來,台灣人的勤奮與打拚精神,讓大多數人將生命過多投人於工作上的「生計」與「生產」,但卻忽略了「生活」品質與「生態」永續。然而在這一波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下,全世界的城市發展與人類移動被病毒困住,所有事物瞬間減速,慢似乎成為下一波社會發展的重要選項。隨著氣候變遷與全球災難的常態化,或許人類必須開始學習往慢經濟發展,探索可以兼顧環境永續與社會公平的經濟發展新模式。

台東或許可以提供未來發展慢經濟的城市原型。台東是台灣在後疫情時代崛起明日之星。台東擁有豐富自然生態、多元文化及山海環境,知名旅遊平台Booking.com發表「二○二一旅客評分卓越獎」,台東榮登全球第一!台東傲人的自然與人文之美,再加上近年台東各項施政成效佳,不僅國人喜愛,也很受國際旅客青睞。

台東雖有全國十分之一土地,但卻僅有不到百分之一總人口,又位在地理邊陲,缺乏足夠生產要素的先天限制,讓台東不具備發展快經濟條件。但台東善用山岳、大海、月亮、星空多樣化自然景觀(最長海岸線和豐沃的花東縱谷)、豐富的南島文化與部落特色(三分之一人口是來自七個不同族群的原住民,全國之最),化阻力為助力,轉化自然資源與天然美景、醇厚的人文特色與族群融合成為一種渾然天成的慢生活氛圍。台東結合在地的農業與太平洋的大海元素,推動慢食運動與慢遊體驗,已然成為台灣人心生嚮往的退休樂園與慢活天堂。

台東致力打造專屬台東的生活態度與美學,積極推動「慢經濟」發展。首先,從台東的生活角度出發,透過真實純淨無汙染的環境、善良純樸有人情味的人民以及多元族群兼容並蓄,獨一無二好山好水的台東之美,讓外來遊客體驗令人嚮往的台東生活。

如今的台東,利用慢來成就自己個性,推動各種有別西海岸的快經濟,例如:台東最美星空音樂會(六至八月)、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十月)、東海岸大地藝術節-月光海音樂會(八至十月)、蘭嶼飛魚季(四至十月)、鐵人三項運動競賽(十月中)與全縣各部落的豐年祭(七至八月)。讓每位外地遊客來台東後,可以用慢的方式來體驗台東人日常生活的美好,讓十六個鄉鎮各有獨特價值,打造不可替代的品牌與意義,更讓遊客們體驗後仍意猶未盡。期待「一萬人來一百次而非一百萬人來一次」慢生活的成真。

疫後台東,正努力打造自己成台灣「慢經濟」代言人,讓優雅成為台灣競爭力。

(作者為逢甲大學公共事務與社會創新所特聘教授)

   
讀報能知天下事
蔡田/退休教育人員(台北市)/聯合報
日昨拜讀「媒體式微,聯合報依然發光」,筆者深有同感。為何呢?我和我的朋友們都有個共同感覺,那就是看聯合報不但可知曉國內外大事,增廣見聞,還可提升個人文字水準。

有位朋友比我更愛閱讀,每天清晨第一件事就是到住家附近超商買聯合報,就算颱風天,也風雨無阻;購買、閱讀已成他每天不可或缺的儀式感。

這位朋友,不只自己閱讀,還做「剪報」,彙整專題資料,然後在我們的健走家族中分享,類似「讀報教育」,我們取名「大師開講」。以最近大師開講為例,主題是美軍撤離阿富汗。健走家族許多成員本對阿富汗不甚了解,透過這分享,讓夥伴因而認識阿富汗與國際形勢,收穫良多。

「大師開講」已近四年,在潛移默化中,慢慢建立起喜愛閱讀習慣。以一介忠實讀者身分,祝賀聯合報永續發展,持續造福廣大的讀者!

   
聯合報是心靈營養品
李月治/服務業(台北市)/聯合報
聯合報七十周年了,我是十幾年前才認識聯合報的。作為早期來台相對弱勢新住民,原本在故鄉有一份不錯工作的我,初來乍到感到異常失落,沒有人脈、沒有親友、沒有資源,生活圈封閉。透過聯合報,讓我走出狹窄視野,得以一窺台灣,了解世界,成為我在異鄉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亦是陪伴我走過歡樂、走出幽谷的心靈夥伴。

每天晨起,一杯咖啡,一份報紙,是開啟一天的日常儀式。相較不少嗜血、譁眾取寵的媒體,聯合報一直保有新聞的良善和純淨,報導公正公平。特別是聯合報願景團隊,耗費心血,深入社會各角落關心公眾議題,關懷弱勢,每次深入挖掘和報導都是直擊心靈的震撼,喚起社會關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真正達成「努力讓台灣更好」的使命,照亮台灣前路,這是其他媒體難以企及的深度和高度,讓人欽佩。

更難得的是,在各報副刊紛紛減版甚至停刊,聯合報副刊還提供投稿版面,為讀者開闢一方寶貴園地,成為海內外讀者的福地。功利現實當下,許多人把文字看得一文不值,聯合報提供這些園地,何其可貴。

各版從新聞報導到社論、民意論壇、副刊,一篇篇深度的報導,優質的文章,他報難以企及。因緣際會加入投稿行列,每篇拙作的潤飾和標題,都讓人心服口服。

莎士比亞說,書籍是全人類的營養品。我說,聯合報是我的營養品。感謝聯合報陪伴我十幾年異鄉歲月,一日不看聯合報,就覺得缺少了什麼。因著一份感恩和支持,我同時訂閱聯合報紙本和數位版,讓這位心靈夥伴持續充實生活!願聯合報永續經營下去,生生不息。

   
每天這樣難怪常喊累 哪些習慣會讓你愈來愈疲累?
研究顯示,大約有644萬人天天感覺疲勞,不管怎麼睡都覺得不夠,剛起床不但沒有感到全身舒適,甚至還有好像被卡車輾過般全身痠痛,完全提不起勁;也許,你已經發生慢性疲勞症候群,若不趕快解決,不但會愈來愈容易生病,也會影響到課業、工作和家庭。

全台最大年輕人社群平台Dcard 讓每個人都有機會找到共鳴
Dcard於2011年,由兩位台大學生創立,初衷很簡單,想要透過網路平台來認識異性朋友。隔年,Dcard更推出論壇功能,讓用戶以匿名(或是只露出校名)的方式發文、留言討論,希望每個人都有機會在平台上找到共鳴。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