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序拉回到2019年,因美中貿易戰升級,香港爆發反送中運動,隨後中國大陸強行推出港版國安法,造成香港政經及社會極度不安定。當時為了爭取、甚至取代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金管會推出了有意媲美星港的「財富管理新方案」。這項方案的三大策略包括:一、開放高資產(1億元)客戶的財富管理業務;二、開放多元化金融商品及投資管道,並培植財富管理人才;三、強化金融機構研發商品能力,提升我國金融機構國際競爭力,共有19項開放措施。這項政策的實施是希望台灣人的錢交由台灣人管理,同時吸引大中華區的有錢人、乃至於境外富人來台灣理財。
之後,為了吸引台商資金回流,金管會再於去年8月提出「財富管理新方案」2.0版,開放給具備「財務、業務建全性」和「一定規模財管業務基礎」的銀行申請,獲准銀行可以辦理外幣金融債得連結衍生性金融商品或為結構型債券、國際金融業務分行(OBU)得對高資產客戶逕行提供總行經核定的台股衍生性金融商品等八項業務。
目前除了去年第一階段核准的中信銀、兆豐銀及上海商銀三家銀行,今年5月再核發給國泰世華、一銀、合庫及瑞銀等四家銀行,已獲核准的銀行無不摩拳擦掌,準備大力擴展財富管理業務。但認真盤點金管會推出「財富管理新方案」至今,分別就產品多元、人才培育及攬才,以及我國金融機構的國際競爭力等三個構面來看,要建構與星港並駕齊驅的國際理財平台,似乎仍停留在整備階段,實績有限。
首先,就產品多元化而言,政府就應該更積極開放我國金融機構擅長並具比較優勢的商品,例如和台股及新台幣兌美元等匯率連結的相關商品,這一部分正面的進展是前述七家獲准銀行的OBU,得對高資產客戶逕行提供總行經核定的台股衍生性金融商品,但是目前還未開放槓桿交易商得提供涉及新台幣的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NDF)交易服務。
短期之間,金管會應說服央行開放和新台幣相關的匯率衍生性金融商品,中長期則應研議開放期交所推出新台幣兌美元等外匯期貨及選擇權。如此不但可以落實開放多元化金融商品及投資管道的政策,也讓亟需規避匯率風險的企業有更多元的避險工具可供選擇。
再就金融人才延攬來說,金管會非常積極地推動金融引才,國發會也大力推動就業金卡,延攬國際各種專業人才來台工作,原先高度期待在近兩、三年香港處於風雨飄搖之際,國發會就業金卡政策有望吸引在港工作的眾多傑出國際金融人才。然而,近兩年半來就業金卡在金融業的累積件數只有244件,遠遠不如預期,政府相關單位實應儘速提出更積極的延攬國際人才措施。
再者,就提升我國金融機構的國際競爭力而言,金管會和央行在法規鬆綁上的確已有些進展,但香港能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主因,除了產品多元、國際金融人才濟濟及金融法規友善外,擁有較低稅負及高度國際化也是重要原因,因而政府相關單位應整體評估如何優化稅制,並配合政府2030雙語國家政策,引導金融業營造友善的雙語金融環境,以提升我國金融機構的國際競爭力。
總之,金管會推出的「財富管理新方案」1.0及2.0版,方向大致正確,但要建構媲美星、港的國際理財平台,需要更積極開放我國金融機構擅長且具有比較優勢的商品,並提供多元的新台幣兌主要通貨的外匯避險工具。同時,要更積極鬆綁法規、優化稅制、營造友善的雙語金融環境,再輔以更積極的延攬國際人才措施,才可能加速建構出與星港並駕齊驅的國際理財平台,使此一政策不致淪為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