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下半年起,國內各機構陸續調高台灣經濟成長率預測,更有一舉上調至6.0%者。究其原因,主要是著眼於出口十分暢旺,帶動製造業持續擴張,PMI表現更明顯優於全球。
今年台灣出口為何如此強勁,且有遠高於過去幾年的絕佳表現?當然與國際景氣復甦加快並帶來終端需求急升有關。但更為重要的是,全球陷入晶片荒,使身為全球半導體晶片生產供應鏈重要樞紐的台灣,ICT產品出口維持高成長,加以在先進製程上具有他國難以匹敵的領先優勢,讓出口、製造業表現格外亮眼,推升台灣經濟成長。
具體地說,從去年一路延燒到今年的全球晶片荒,主要是由四股力量共同促成。一是新冠疫情爆發後,遠距辦公、學習、休閒娛樂等需求激增,帶動消費性電子產品熱銷,連帶其內部所必需的晶片需求相應飆升;二與三是製造業產能與全球運力限制,由於嚴格的防疫措施,讓經濟活動與國際間物資往來停擺,同時引爆全球供應鏈危機,導致科技業製造產能大減,甚至還因國際海空運輸量縮價揚、供不應求而創下空前延遲紀錄;四是當前絕大多數企業慣用即時下單(just-in-time)生產模式減低庫存,以便隨時因應景氣變化。於是,在疫情嚴重時期,許多企業中止訂單,待疫情趨緩,經濟復甦加快時,才又緊急追加訂單。惟此時各地生產及運輸步調已被疫情打亂,進一步加大晶片供不應求缺口。一如全球汽車業因晶片荒而減產或停工,正是疫情時大減單與採行即時下單模式之故。
再者,台灣半導體產業鏈完整,不只在設計、製造、封裝、測試四階段均扮演要角,令晶圓產能位居全球第一,更因率先掌握科技業發展趨勢,使台灣在高階製程方面遠遠超越各國,以2020年為例,台灣的10奈米額定晶圓產能即占全球63%。
正因積體電路領軍的ICT產業出口成長強勁,讓台灣出口呈現指數型成長,加以主要國家景氣回暖,需求持續湧現下,非ICT產業出口亦見蓬勃發展,致使預測機構有底氣地喊出今年台灣經濟成長率上看6.0%。只是,台灣經濟成長數字雖佳,大多數民眾恐無感,因為製造業、出口成長過於亮麗的光芒,掩蓋了非製造業與民間消費疲軟不振的事實,台灣遂出現內外需嚴重失衡的現象。
那麼,明年台灣經濟表現能否再現今年走勢?就外在情勢而言,疫情仍是主導全球經濟成長的重大因素,隨著疫苗施打日益普及,且愈來愈多國家的防疫政策傾向與疫情共處,2022年全球經濟可望延續擴張趨勢。惟在今年的高基期,以及新興國家恐因疫苗覆蓋率偏低,使疫情持續影響經濟的情況下,明年全球經濟成長幅度將不若今年。尤其目前續處高檔的全球貿易量,增速已見緩和,必將影響以出口為主的台灣經濟。
不過,全球供應鏈危機與晶片荒短期內仍無法全面解除、2022年全球及主要國家半導體市場成長依舊可期,台灣出口表現雖不若今年傲人,卻仍可望有頗佳表現。即便是在美中兩強角力下,台積電赴美、日、德等地設廠投資,但因建廠費時與高階製程仍留國內,讓台灣半導體業直至2027年仍具領先優勢。
再就內需來說,近日台灣疫情已有舒緩跡象,防疫警戒也調回至二級,應有利零售、餐飲業表現與非製造業活動,且政府推出振興五倍券等激勵措施,多少有助內需回穩。
綜上,在出口強勢帶動下,今年台灣經濟成長率交出許久不見的好成績。明年出口可維持不錯的表現,國內疫苗覆蓋率也能有效提升,民間消費應能逐步回歸正軌,進而緩和內外需失衡發展的情形,使2022年台灣經濟成長率即使遜於今年,卻能維持3%以上的穩健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