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央行副總裁陳南光指出「央行低利寬鬆貨幣政策是房價上漲的主因之一,房價上漲央行也有責任」的說法,央行總裁楊金龍也說話了:「利率僅只是影響房價的因素之一,房價問題成因複雜,須由相關政府部門共同因應,若單純以利率工具處理房價問題,將付出經濟成長大幅減緩的代價。」兩位首長一來一往,對話看似溫和,其實明眼人皆知:央行的領導者之間對貨幣政策有著不小的歧異看法。
在台灣,貨幣政策不同於政府的其他政策,其正確、適當與否,殊少見到輿論的討論批判,只因貨幣政策的專業性離一般民眾甚遠。但這也是極其危險之處。貨幣政策對整體經濟的影響遠高於其他政策,美國各界對聯準會的決策隨時關心,聯準會因此與大眾常積極溝通並接受嚴格監督。只可惜這在台灣仍付之闕如;更有甚者,當央行總裁與副總裁對貨幣政策的看法顯有差異時,儘管社會大眾對此無甚感覺,經濟體系其實正在冒著承擔錯誤決策的極大風險。
楊總裁此次談話其實透露了一個重要的訊息,就是央行何以長期堅守低利率政策,是因「若單純以利率工具處理房價問題,將付出經濟成長大幅減緩的代價」。這個觀點其實很有商榷餘地。對於升息會導致經濟成長大幅度減緩,不但缺乏嚴謹的學術討論,恐怕也與目前一般的認知大異其趣。眾所周知,目前投資暢旺的情形完全與低利無關,更早前的低利環境也未能刺激投資的增加,反之,低利寬鬆貨幣政策如今更是捧著錢追房、追商品,導致房價、物價高揚的主因。楊總裁不妨看看幾乎所有業界、智庫針對房價高漲原因的分析都是「低利、資金充沛」所致。
擔心新台幣升值才是央行執意維持低利率的真正原因。但也因為此一堅持,貨幣放水漫淹的情況日復一日,過多的資金追逐有限的商品,房價物價豈有不漲之理,這是經濟學的基本常識。面對房價漲勢一發不可收拾,政府「健全房市方案」淪為笑柄,央行似乎很負責任地祭出了四波打炒房措施,但這些措施就像圍堵治洪水,其結果可想而知,市場已證明效果甚微,也扭曲市場機制與資源配置。
與台灣情況最為類似的南韓短短不到半年已經升息三次,基準利率已調回1.25%的相對高水準。南韓央行快速升息主要係考量通膨加劇,包括石油及原物料價格的飆漲,再加上南韓家庭債務迅速成長等原因。值得注意的是,南韓並沒有「付出經濟成長大幅減緩的代價」這種考量,這也證明了楊總裁的多慮。更值得深思的是:何以南韓央行不擔心「升息尤其要關注國外升息步調,否則資金湧入南韓,可能加劇韓元升值」?南韓升息最重要的啟發是:維持物價穩定是央行天職,當物價都無法穩定時,央行考慮其他目標(包含經濟成長)都是失職。央行組織法已有明訂,相對於穩定物價,協助經濟發展只是次要目標。
近日美國聯準會承認去年通貨膨脹為暫時性的認知有誤,因而積極展開升息縮表規劃。美國之例說明了聯準會未能力控物價是物價飆漲的原因,並願認錯改正。台灣央行的利率政策隨美國亦步亦趨,當然也不應否認物價失控與央行寬鬆有關。如今,美國展開升息,台灣終於可跟隨,物價問題或可稍解,但較之南韓,緊黏美國政策的台灣央行似乎也太不在乎存在感了。
現代貨幣體系中,央行擁有很大的獨立性,目的即為不濫發貨幣而導致通貨膨脹。在台灣,這反映在央行總裁的一任五年任期還較總統為長;然而,當央行政策失當時,任期保障反將成為失當政策的護身符。擁有絕大權力的央行總裁除了應臨淵履薄,更應致力撤除專業霸權與藩籬,廣納建言、接受監督,才能因應新時代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