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奧正在進行,中華隊選手黃郁婷「制服風波」,並未隨著她在一千五百公尺女子競速滑冰項目「無緣獎牌」而平息,網民持續用惡毒語言撻伐,泛綠陣營更是從各級民代到網軍側翼都加入戰局。然而,黃郁婷犯了什麼滔天大罪,必須被這樣對待?撇開「公開穿著他國隊服,有失身為國家隊的國格和隊格」這個表面理由不談,那些遍布在相關報導下面的留言,諸如主張她「身著敵國隊服」而要求取消其出賽資格,或是認為她「缺乏政治敏感度」的緩頰說法,其實已隱而不宣指出問題核心。
台灣社會主流共識是,代表國家出賽的中華隊運動員,沒有所謂「政治和體育分開」的個人立場,而是體育不可避免受政治干擾,甚至必要時,體育還得為集體的政治目標服務。換言之,穿著「錯誤的隊服」、進行「錯誤的表態」,牴觸「抗中保台」的政治正確,才是黃郁婷引發眾怒的真正原因。
兩岸關係惡化以來,對「抗中保台」政治正確的堅持,及隨之而來對異議者的壓迫,早已滲入社會各層面,就連原本應講求科學、客觀的防疫、能源、食安、經貿和學術等領域,都未能倖免,更遑論國家投入資源、政治人物蹭熱度,激發民眾政治狂熱的國際運動賽事。
且看去年東京奧運,部分綠營政客、親綠媒體和網軍側翼將之視為絕佳「反中舞台」,他們把選手當成「抗中工具」,藉由不斷吹捧賽場上擊敗大陸對手的台灣選手,來強化兩岸對抗氛圍。與此相呼應的,則是不斷傳播各種外媒對大陸選手「非人化」和「妖魔化」的負面敘事,以及台灣選手如何和外國選手惺惺相惜的美化報導。
這些大內宣的操作,在台灣成功塑造出一波大陸遭到國際社會排擠、而台灣受全世界喜愛的輿論,不但間接支撐「抗中保台」路線,也提振民進黨政府執政聲勢。樂此不疲的執政黨和食髓知味的群眾,或許期待有機會能重溫舊夢。
然而,台灣社會對北京冬奧缺乏關注,甚至累積疏離情緒,最終演變成一股摧毀自己選手的衝動;這當然不只是因為參賽選手稀少、奪牌希望不高而已。更深層原因是,自從美國放棄抵制決定讓運動員參加後,民進黨就陷入進退兩難局面,在國際奧委會「溝通」後才改變立場決定參加開幕,更是顏面盡失。
現在連身為掌旗官的選手,居然追隨眾多外國選手傳遞大陸正面的形象,這讓北京冬奧作為「反中舞台」、選手作為「抗中工具」的政治價值不復存在;所謂「不管她得第幾名,都當作不存在」、「我不關心也不會看」的粗暴言語,反映的就是這種「得不到就摧毀」的挫敗感。
台灣無條件追隨美國「反中」,如今當西方政客和選手集體華麗轉身,才赫然發現,原來既沒有困住中國、也沒有鎖住美國,反而是自己被遺棄在空蕩舞台上。既然困不住中國,就困住自己;如果連自己都困不住,乾脆自我摧毀。
黃郁婷的遭遇,表面上看是她個人挫敗,實際上卻象徵台灣社會集體的失敗。她不是第一個充當宣洩集體失敗感的替罪羊,也絕對不會是最後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