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最厲害的頭腦、最捉摸不透的管理動向、不知何去何從的地球命運,都在【世界公民電子報】。 【阿布拉電子報】分享文學性、藝術性與兒童性兼具的兒童繪本,並希望透過繪本和你一起發現孩子的世界。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2/02/15 第5160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夢幻名單或噩夢名單?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蔡規難以朱隨,國民黨必須積極迎戰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通膨預期心理升高 央行及早因應
民意論壇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除舊布新 如何正視傳統?
李清志/偽出國的能力
別忽視兩岸地緣政治風險
2040農業淨零有夢最美 失望相隨?
機率做決策 不是猜明牌
更改外祖父母 教育部多此一舉
動輒得咎… 勇警的哀愁
台鐵改革從公司化做起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夢幻名單或噩夢名單?
黑白集/聯合報
近來,蔡政府不少政務官被點名投入年底縣市長選戰。除衛福部長陳時中這個老面孔,還有內政部長徐國勇、經濟部長王美花、次長曾文生,農委會主委陳吉仲等人。有人以「夢幻名單」形容之,實則未必。

無論真的被看好,或亂點鴛鴦譜,民進黨鎖定政務官參選不外是利用其名氣。目前廿二個縣市,扣除現任三位綠首長要連任,就要提十八人。政務官聚集黨政菁英,從中挑選適合的人參選不乏前例,但人數如此眾多實屬罕見。

而且,這份名單顯然並非「質量並重」,其中多人爭議不小。通膨來勢洶洶,國營事業一再出包,王美花、曾文生都在風暴中心。陳時中參選,除難以兼顧防疫,還有道德爭議。徐國勇的表現,堪稱「只剩一張嘴」;而陳吉仲更是「換位子就換腦袋」的人物,爭議多端。這名單,你看是「夢幻」,民眾看則是「噩夢」。

更尷尬的,是民進黨掌握充沛資源,身兼主席的蔡英文總統更是提名大權一把抓;但許多縣市在地戰將苦候多年,如今卻得靠爭議政務官大軍撐場。名單若是空穴來風也就罷了,若是真的,未免把選民想得太簡單。

不管是夢幻或噩夢名單,政務官參選看來擋不住。蔡政府對施政自我感覺良好,已無以復加;政務官投入選戰,不失為讓「官員現形」的好方式。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蔡規難以朱隨,國民黨必須積極迎戰
社論/聯合報
國民黨中常會通過「縣市長特別提名辦法」,黨務人士坦言,核心理念就是「以協調為重,不辦初選」。該人士沒有說出口的是,需要特別提名辦法,就是要讓朱立倫能完全掌控提名權。這項特別權力,其實是師法民進黨,蔡英文獨攬提名權以避免初選內亂。問題是,目前藍綠兩黨氣象迥異、態勢懸殊,蔡規難以朱隨,朱立倫提名集權並無助變局。

年底縣市長選戰對國民黨有兩層意義:其一,是守住現有地方執政優勢,阻擋民進黨執政霸權擴張;其二,是為明年總統選舉鞏固基礎,若無法穩住地方優勢,藍營將有土崩瓦解危機。朱立倫勝負事小,國民黨未來事大,此戰絕對輸不得。

國民黨目前在十四個執政縣市,其中十一人尋求連任,現任者優先言之成理。在非藍營執政縣市裡,奪回北台灣是重中之重,北市、桃園、基隆、新竹都有「變藍天」的機會。南台灣則翻盤不易,但必須出奇兵打出氣勢,若提前認輸必將連累整體盤勢。國民黨必須全力整合,利用選戰創局變勢,才能撼動民進黨的一黨獨裁。

四年前,國民黨得以在地方選舉大勝,除了選舉人本身條件,韓流旋風帶動南北「可能改變」的期待,拉抬了整體氣勢。換言之,當時北市選戰國民黨候選人丁守中缺乏主帥架式,又採佛系打法,以致能贏而未贏,反而是大鬧高雄的韓國瑜翻轉歷史。國民黨想複製四年前經驗,卻找不到可以領軍的戰將,以致情勢混沌。

以北市選局為例,蔣萬安出線應已底定,但他平穩有餘力道不足,選情仍充滿變數。民進黨處心積慮要收回首都,不論是林佳龍或陳時中出征,都盤算過此役不論輸贏都能積累政治資本,因而積極備戰。現任市長柯文哲,則力挺副市長黃珊珊以無黨籍身分角逐,繼承其政治香火。北市勢將重演三強對立戰局,而國民黨一向是三家分晉下的敗家。

基於歷史教訓,國民黨急著喊出「藍白合」口號,事實上示弱的呼聲,也讓蔣萬安有些尷尬。政治分合原繫於實力較勁及利益交換,親民黨或新黨當年的合作卻埋下今天近乎亡黨的危機,民眾黨自不會輕易點頭。更何況,藍軍當前氣虛,沒條件納養白軍,「藍白合」不易成形。

國民黨的當務之急,是把黨內的失敗主義「打掉重練」,摒棄保守思維,重新找回政治動能,鼓舞黨內鬥志。以台南為例,目前有謝龍介、陳以信表態,加上從未放棄的高思博;面對民進黨內的內鬥潛勢,可以一戰。反觀綠營在屏東打得火熱,國民黨卻按兵不動,冷熱之間,也減損了地方支持者的期待。

回顧歷史,民進黨為搶雙北,蔡英文、蘇貞昌、謝長廷都是屢敗屢戰;個人失敗無妨,能鞏固黨的氣勢其實更重要。相對而言,國民黨人熱中爭搶主席,哪個領導人曾放下個人利害為黨衝鋒?朱立倫要牢掌提名權,就要有本事抓住選戰主軸,找到先鋒將帥,讓年底選戰能成為敲響民進黨完全執政的喪鐘;否則,若一味妄想守成,無法重振藍營士氣,明年政黨再輪替便是奢望,台灣民主也將繼續受到綠營摧殘。

朱立倫必須體悟,年底選戰是國民黨救亡圖存之役,唯有重整士氣,奪回政治議題主導權,才是讓黨還魂的第一步。除了黨中央、立院黨團、地方首長都要有「退此一步,即無死所」的決心,背水一戰,拿出具體行動讓民眾相信國民黨有能力改變現狀。否則,一個不慍不火的黨中央,溫溫吞吞地燒著那口老灶,要怎麼感動人民?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通膨預期心理升高 央行及早因應
社論/經濟日報

行政院主計總處上周公布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達2.84%,為連續六個月升破2%通膨警戒線,扣除蔬果、能源後的核心CPI年增率則大漲2.42%,創下13年來新高。同時,1月躉售物價指數(WPI)年增率為10.83%,漲幅雖較去年12月縮小,但主要是去年基期較高所致。主計總處官員都坦言,物價壓力確實很大。

最新的物價統計顯示國內通膨情勢已響起警鐘,不容小覷,尤其是國際農工原物料價格仍處於高檔,輸入型通膨正持續累積壓力,且春節過後還有一波商品調漲風潮,當各項商品漲幅令民眾有感,反映了民間通膨預期心理已然形成並升高,乃至開始加速自我實現,「上漲有理」極易進一步加重通膨問題,中央銀行必須及早因應。

過去一周來有幾個與通膨有關的訊息值得重視。首先,美國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大幅上升,年增率高達7.5%,創下40年來最高紀錄,且已連續四個月高於6%。經濟學家及投資者紛紛修改對聯準會(Fed)和其他央行的政策預測,包括押注聯準會今年將有更多次數或更大幅度的升息,甚至猜測3月即會升息0.5個百分點。這代表了歷經長期的低通膨及低利率時代已至歷史性的轉折。

其次,國際油價的變化具有相當重要的指標性。國際能源署(IEA)日前已警告,由於OPEC+在恢復生產方面一直很吃力,除非中東重量級產油國額外增產來彌補供應缺口,全球油價可能會進一步上漲。目前原油價格已升至七年高點,每桶價格站上90美元,因為當市場需求走出疫情衝擊開始回升,全球供應卻沒有跟上腳步。同時,石油庫存處於七年來最低水平,IEA預計市場將面臨進一步壓力。

有感於物價上漲壓力日益加重,春節假期的最後一天,行政院長蘇貞昌拍板六大平穩物價措施,包括即起至4月底免徵進口「黃小玉」營業稅、奶油與烘焙用奶粉進口關稅減半、再度調降汽柴油貨物稅等平穩措施。當行政院各部會都忙著因應物價上漲問題時,央行總裁楊金龍日前已清楚表示,未來央行貨幣政策「原則上將會朝向緊縮」;此一談話代表央行已調整先前「物價上漲只是暫時性」的基調,市場也普遍預期今年內升息勢在必行。但眼前通膨預期心理已經引發,並開始改變民眾消費及商家訂價行為,商品漲價動作此起彼落,很可能加速惡化通膨情勢,央行若要等到美國聯準會及各國升息後才打算跟進,恐怕為時晚矣。

「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貨幣政策不僅是一門社會科學,更是一門藝術。除了各項總體經濟與金融面的統計、模型及預測分析,對於貨幣政策具有高度自由裁量權的央行,不要忽略了行為經濟學及社會學等在民眾消費心理層面上的影響;另一方面,我們理解央行必須面臨經濟環境種種不確定性並作出明智決策,但在展現政策面面俱到考量的同時,更要避免落入貨幣政策「不是太遲,就是太猛」的常見決策陷阱。

我們建議,此際央行應立即重新評估經濟及物價情勢,拿捏關鍵時機並快速採取行動,明確宣示穩定物價決心,例如更明確提出央行對抗通膨的政策指引,並開始引導金融同業拆款利率等市場短期利率走揚,向市場及社會展現央行政策意向,甚至考慮先行小幅調升重貼現率等政策指標利率,以漸進式預防性升息作為,及時應對及平抑這波通膨預期心理。

通貨膨脹問題已到關鍵拐點,央行貨幣政策回應切莫再躊躇不前。

   
民意論壇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除舊布新 如何正視傳統?
郭瓊瑩/聯合報
新春迎新,在國際新聞上卻見俄羅斯與烏克蘭之緊張態勢,瞬間電影「屋上提琴手」的畫面與音樂立即躍出眼簾。自古以來西伯利亞北國嚴峻的天候以及複雜的政治情勢,大國與小國間之併吞、占領,分分合合,包括蒙古之入侵,曾幾何時基輔羅斯之大,卻又要面臨被併吞侵略的威脅,國際政治之翻雲覆雨著實令人感歎!

電影主角對猶太人在烏克蘭與俄羅斯間夾縫生存之審慎與無奈,以及對「傳統-tradition」價值之堅持與面對現實必須妥協之猶豫,貫穿全場。主題曲「傳統」,表露對傳統與文化之堅持與民族之自信自尊,鏗鏘有聲!也令人聯想到今日在台灣吾人面對到底我們血液中真正的傳統是什麼?歷經四百多年來之移民交融,並在這塊土地安居之價值與意義,似乎不應只是政治人物所詮釋的唯一定義,它就像DNA一樣,無論人遷徙到那,卻仍存在其血液中。

斯拉夫民族在冰天雪地中生存成長之堅韌個性,已成為無形特質。正如遷徙移民到寶島的今日「台灣人」,其骨子裡堅毅刻苦的文化傳承精髓。曾有生態文化學者進行調查,發現全球瀕臨消失的「語言」種類與其生存地生物多樣性之減少與物種瀕臨滅絕正相關,沒有文字的原住民族尤為瀕危。保存多元的「傳統文化」看似理所當然,惟在各種政治利益與政策的推波下,也正面臨另一波人為危機。

電影中另一首主題曲「Sunrise-Sunset」,優美中帶有無盡的憂傷與無奈,但似乎又必須接受文化與時代之衝擊;面對新與舊,傳統與現代以及不可逆的時間變遷,吾人能掌握什麼?正如蘇軾所言「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政治人物想守的「江山」如果是「文化傳統」與「蒼生福祉」,不也應如清風明月?

若自世界史之長河來看,人類之生存故事與生活變遷,即如達爾文之理論,的確是一適者生存弱肉強食之競爭法則。是敵是友?透過人類DNA之檢測,更可繪製出一幅偌大的文化交流融合與變異之「世界文化地圖」。依生物基因理論,除非長期閉鎖,似乎少有自然「純種」之存在。正如今日各國皇室想堅持之「純種」現實,竟是如此困難與充滿各種挑戰。

布新未必要全然除舊,正視傳統似應秉持客觀宏觀的信念,自大歷史視野去蕪存菁,面對時代洪流,或許經融合各民族的優良傳統會更具韌性與人性光輝。(作者為中國文化大學景觀學系系主任)

   
李清志/偽出國的能力
李清志/聯合報
距離上次出國已經兩年,意即整整兩年的時間,我們都被困在這座幸福的小島上,我們嚴密的防守這座島嶼,不受病毒的侵擾;當全世界都被新冠病毒吞噬之際,台灣這座島嶼的人們,卻依然能自由地吃喝玩樂,四處遊走,享受這個時代地球人難得的小確幸。

因為無法出國,卻希望享受出國旅行的樂趣,因此每個人都慢慢被培養出「偽出國」的能力,或是應該說,為了繼續在這個瘟疫的年代生存下去,每個人都被迫要具備有「偽出國」的能力。

出國的樂趣不在於吃喝,不在於購物,更不是為了在社群媒體上打卡炫耀;對我而言,出國真正的樂趣,乃在於體會不同城市的文化、空間或地理型態。所以重要的不是你去了哪裡?重要的是,你有沒有能力體會覺察不同城市、不同地方帶給你的空間氛圍?

為了滿足大家出國的渴望,生意人便設計建造歐洲城鎮,或是日本庭園、荷蘭村等等,讓人可以一秒鐘到歐洲或日本。花蓮瑞穗就有一家度假飯店,規畫有如一座歐洲小鎮,有車站大廳、城堡、教堂、廣場、莊園、旋轉木馬等等,基本上就是傅柯(Foucault 1986)所認為的「異質空間」(heterotopias),或是所謂的「第三空間」,是介於想像與現實世界之間的奇特場所。這樣的地方在疫情蔓延,無法出國之際,剛好滿足了許多人對異國的嚮往。

不過這些類似迪士尼樂園般的假城鎮,對於一般人可能具有某種吸引力,但是對常出國旅遊的國人而言,就顯得過於粗糙與虛假,甚至覺得荒謬俗氣。真正具有「偽出國」能力的人,不需要去這些刻意假造的異國樂園,就能在不同的城市中去感受異國的空間氛圍,或是享出國旅遊的樂趣。

去台南市區小巷弄漫遊,感覺就很像威尼斯,而且曲徑通幽,走一走忽然會有一個大廣場出現,很像歐洲的城鎮廣場;但是台南的廣場通常是廟埕廣場;廣場中大樹下夜晚會有深夜食堂,讓人乘涼吃消夜。

基隆市則讓我感覺像是日本長崎,同樣是港灣城市,也同樣是座山城,充滿階梯斜坡,但是你只要爬上階梯山坡上,就可以享有極佳的海港景觀。有一天我往基隆山坡階梯探險,狹窄的巷道蜿蜒在山坡上,居民多以摩托車代步,技術高超地穿梭其間,交錯複雜的階梯坡道,也讓我想到韓國首爾的某些地方。忽然望見一條階梯頂上坐著一尊雕像,前往探查才發現,雕像竟然是「今天不做,明天就要後悔了!」的經國先生,坐在山坡上,望著遠方,若有所思的樣子,然後雕像前就曬著生薑,一種融入尋常百姓生活的平淡與怡然。

墓園是城市故人居住的地方,儲存著過去城市的歷史記憶,所以去墓園散步可以找到許多城市歷史的線索。每次到巴黎旅行,都會去他們的墓園散步,想不到在基隆也有一座法國人的公墓!這是一八八五年清法戰爭法軍死者的墓園,是那場戰爭僅存的重要遺跡,在這座墓園散步,墳墓墓碑及墓園規畫都是歐洲墓園的樣式,真的好像進入歐洲城市的墓園一般。

新竹這幾年非常重視歷史古蹟的保存與再利用,李克承博士故居可說是保存修復再利用的極佳案例,在日式老房子□喝咖啡、吃水果三明治,感覺好像穿越時空,來到典雅的古城京都!

身為「都市偵探」的我,在這段無法出國旅行的日子裡,就常常運用「偽出國」的能力,讓自己不用出國,就可以在我們自己的城市裡,享受異國城市漫遊的樂趣。(作者為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副教授)

   
別忽視兩岸地緣政治風險
李沃牆/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金門/聯合報
憂心俄羅斯與烏克蘭的戰爭陰霾籠罩,恐一觸即發,地緣政治風險升溫。美股道瓊工業指數十一日大跌逾五百點,當日恐慌指數VIX收在廿七點三六,漲幅達十四點四三%,重登今年一月底的高檔,原油直逼每桶一百美元大關,避險資金也推升黃金價格。亞股周一開盤全面重挫,金融市場恐怕要震盪一段時日。

俄羅斯小麥出口占全球市場四分之一,為最大出口國,而烏克蘭約占十%,排第五;此外,烏克蘭玉米出口市占逾十%,也是大麥、葵花子油重要供應國。再者,俄羅斯煤炭出口占三分之二,也是天然氣出口大國,歐盟天然氣進口約半數來自俄羅斯。一旦俄烏戰爭引爆,俄羅斯也會遭受美國及西方國家的嚴厲經濟制裁或出兵。若然,將引發小麥、玉米等原物料及能源價格飆漲,帶動運價上揚,讓通膨進一步惡化。尤有進者,俄羅斯、烏克蘭的鈀、氖及六氟丁二烯是半導體製造的關鍵原料,若俄羅斯全面管制出口,恐重創半導體產業。

衡諸歷史,因種種因素而引發衝突的地緣政治風險事件不勝枚舉。地緣政治風險升溫徒讓金融市場波動擴大,恐慌情緒升高。如一九九六年的台海危機,資金大舉外逃,台股崩跌。

由美國聯準會經濟學家Dario Caldara和Matteo Iacoviello基於新聞報導所編製的地緣政治風險指數(GPR),統計自一九○○年以來與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有關的詞彙在主要國際報紙上的出現比例。GPR指數在兩次世界大戰、韓戰、古巴飛彈危機、波斯灣戰爭、九一一事件、二○○三年美國入侵伊拉克前後皆出現飆升。

GPR指數又區分戰爭威脅、威脅和平、軍備加強、核威脅、恐怖主義威脅、開戰、戰情升溫、恐怖行動等八大子類別事件。觀察其國家風險指數,目前俄羅斯與烏克蘭均逐步上升中。該指數也顯示台灣在一九九六年五月的台海危機時達零點三高點;去年底,大陸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的談話暗指今年將對台進行大動作,恐讓兩岸關係雪上加霜,指數更升至零點三三歷史新高。

另彭博社去年底一項調查指出,今年市場面臨的最大的風險是通膨,其次是新冠疫情,接著是地緣政治的緊張局勢。並以大陸與台灣、俄羅斯與烏克蘭之間日益緊張的關係為例,認為上述四個國家對峙的緊張情勢一旦升級,勢必將讓多國家捲入衝突之中。貝萊德(BlackRock)也警告,台海緊張局勢已經構成「重大的中長期風險」,不容小覷。

每逢金融危機或天災、戰爭等黑天鵝或灰犀牛事件,高負債比的金融業受創尤重。金管會指出,金融三業對俄羅斯和烏克蘭曝險部位達二二九一點七一億元。倘俄烏開戰,俄羅斯債券違約機率將大增,恐釀巨額損失。截至去年第三季底,國銀對大陸曝險總額高達新台幣一兆四二○八億元。建議金融業宜參酌上述風險指數,將地緣政治風險因子,特別是「兩岸地緣政治風險」變數納入風險管理或預警系統中,做好事前避險,才能有效降低損失。

   
2040農業淨零有夢最美 失望相隨?
徐世勳/台灣產業關聯學會名譽理事/聯合報
日昨農委會召開「邁向農業淨零排放策略大會」,研擬農業因應氣候變遷調適政策與規畫淨零排放路徑,除宣布農業可在二○四○年率先達成淨零排放,也企圖形塑農業補貼的另一論述。

美中不足的是,討論的議題仍以生產為重,如何運用現代科技來穩定與擴大生產,仍跳脫不出傳統「生產型農業」的框框,忽略了上下游供應鏈「需求端」,尤其是長期人口變遷問題的考量。

有誰認真想過廿年後的二○四○年,寶島台灣還住多少人?都住那些人?吃那些農產品?君不知,在急速工業化與都市化下,台灣人口少子化、老化問題極其嚴重,影響農產品的需求及需求結構,也當然影響農業的淨零排放及其因應策略。

首先是少子化的問題。台灣總生育率(平均每名婦女一生的生育數)去年為零點九八,世界倒數第一。根據國發會「中華民國人口推估報告」,在低推估(假設總生育率為零點九人)情境下,與二○二○年相比,二○四○年總人口數約減少一百卅多萬人,將降為二千二百多萬人。屆時農產品的需求將大幅減少,更何況我國為加入CPTPP或與相關國家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屆時農產品進口將日趨擴大,將使得國產農產品的行情更形惡化。

未來消費者飲食習慣或嗜好的改變也不容忽視。就以國產稻米為例,國人每人每年白米消費量由五十年前的一百五十公斤逐年下降,至今每人每年吃不到四十五公斤的米。國人過去「米為主食」的飲食習慣早已改變為「米麵共食」,甚或即將到來的「麵為主食」。影響所及,國產稻米在政府「護農神山」的過度保護下,嚴重供過於求,公糧爆倉,不得不以飼料米賤賣,嚴重浪費公帑。

另外是人口嚴重老化的問題。我國已於二○一八年成為「高齡社會」(超過百分之十四),預估將於二○二五年成為「超高齡社會」(超過百分之廿)。根據國發會的推估,高齡化程度持續增加,在二○四○年將升至百分之卅點二。基於老年人的健康考量,飲食需求將轉向偏重蛋白質營養,屆時台灣的農業政策與生產結構也勢必配合調整,由偏重熱量需求的「糧食安全」調整為偏重蛋白質需求的「營養安全」。

在政府過度保護下的我國農業,農民普遍相信農產品是一個完全賣方主導的市場,仍迷信十九世紀「供給將創造需求」的「賽伊法則」,政府(或憨厚的老百姓)終將埋單。農委會要提前在二○四○年達成農業淨零排放,當然是「有夢最美」,但若不務實面對台灣人口少子化、老化所帶來的農產品需求結構改變的挑戰,恐怕供需失衡、政府失能的夢魘永遠揮之不去,必將「失望相隨」。

   
機率做決策 不是猜明牌
鄭宗記/政治大學統計學系教授(台/聯合報
台北市柯文哲市長宣稱以「機率做決策」,面對疫情的不確定性。若利用科學、正確的機率角度,計算不確定現象可能發展方向(值),的確可提供解決方案作為決策時的參考。

機率有不同的定義與計算方式,若以年節時極為熱門的台彩大樂透為例。古典機率認為每一個號碼出現的可能性,都是四十九分之一。相對次數的概念則是利用過去的訊息,計算先前的期數中各號碼開出的比例,此即為該號碼出現的機率。主觀的機率則取決於人們對某事件的發生,主觀上所相信的程度;心中若有所謂「明牌」,就會認為這些明牌號碼出現的可能性是特別高的。最後,貝氏機率則說明在事件B發生的機率下,重新評估事件A的發生機率;此為條件機率的概念,某個事件發生的機率會隨著某個事件的發生而變化。

若X代表一個人是否感染到某種疾病的事件,設X=0時表示未染病,X=1則為染病。依據前述的機率特性,估計此疾病在群體的可能風險;可將所有的X加總,再除以總人數,即得到感染該疾病的機率。當然,若能考量每個人本身體質、所處環境差異等,染病的風險因此有所不同。納入更多訊息條件,建構疾病的感染模型分析,提供感染的決定因素更多方面的理解。

作為一位醫師,面對各種醫療狀況,有其冷靜及淡定的專業考量。然而,個人的染病與否是0與1,不僅是冰冷「運氣不佳」的機率數值。任何一位執政者都應該深刻體會,這些統計數據都是許多悶悶不樂的故事的總和。

人民生活與政府施政所面對的難題,絕對是較猜測樂透號碼更為複雜、多元的。在文建會時代曾執行的表演藝術產業調查,現在有識者認為利用各售票系統的資料,即可「大數據」分析表演藝術的參與狀況;然此,忽略了會員資料庫缺乏廣大的非消費者訊息,分析結果將導致「選擇性的偏誤」。現有資料能展現的部分,的確充滿各種可能性,但不可(未)取得的部分才是至關重要的。

當年擴張高等教育時,主其事者難道不知,國人的生育率已逐年下降。近年想藉由招收陸生、境外生來解決高教招生問題,殊不知兩岸局勢轉變及疫情的擾亂。當因禽流感撲殺雞隻時,或許有進口冷凍雞肉可供肉品市場之需,但卻未能意料到隨後的雞蛋供應不足。

台灣民眾疫苗施打迅速,疫情大爆發的可能性較各國相對低。但病毒的複製、變種與傳播隨時在演變,各國疫情也動態性、不同程度的發展。在整體資訊有限下,執政者如何對各種問題的不確定性,做出更明智決定,有賴以證據為基礎的循證政策制定思維。政策方案的設計應以分析可取得之資料為依據,而不是依主觀判斷或意識形態。

柯市長率先成立市政大數據中心及資料治理委員會,資料的擁有者應更善加利用資料,以資料為基礎的佐證提供治理方案。主政者對資料詮釋有其專業判斷,但為建置資料驅動政府施政,以資料科學方法進行資料剖析,需更深層的統計推論與適當的機率模型分析,洞察可能的佐證,才能名實相副「資料治理的開放政府」。

   
更改外祖父母 教育部多此一舉
王瀚興/律師(台北市)/聯合報
日前立委王婉諭表示,她曾指出教育部線上國語辭典有「性別歧視」問題,教育部回覆,讓她感受最棒的是,外祖父、外祖母、外公、外婆等「對媽媽的父母親」的稱謂,不再有「內外之分」。筆者以為,不僅多此一舉,更引喻失義。今國人對外祖父母稱謂,自古皆然,誰曰歧視?

或問:法律上有無「外祖父母」定義?在民法親屬定義,確無祖父母與外祖父母之法文;但民法第一條:「民事,法律所未規定者,依習慣;無習慣者,依法理。」第二條:「民事所適用之習慣,以不背於公共秩序或善良風俗者為限。」是以,法無明文時,以習慣補充:而依習慣上,外祖父母與祖父母,約定俗成,經久慣行,外公外婆,小孩也可改稱阿公阿嬤,哪個違反公序良俗?教育部何立異為高?

或謂:重點在性別歧視?但在法律上權利義務,哪有因外祖父母稱謂差異,而產生不利效果?既然性別歧視不能單獨產生法律效果,教育部無端生事,又是何故?

英文祖父母與外祖父母,無法從字面上區隔,反生紊亂,原先中文明確強項,卻邯鄲學步,拾人涕唾,謬誤一;且依照教育部二○○○年十二月「大功」與「小功」詞條,認為外祖父母在關係上較為疏遠,所以服喪僅小功,今望文生義,認為外即「歧視」,教育部詞條,自相矛盾,謬誤二;日本知名漢學家內藤湖南,對關東軍要求從歷史舉證「滿洲自古為日本所有」,教授嚴詞拒絕:「沒有證據的事,怎可亂講?」東北乃大利益,但內藤有大風骨,相較於教育部任意更動詞條,不顯得有些曲學阿世?謬誤三。凡此三者,皆為教育部更動「外祖父母」詞條解說之弊病。

《楞嚴經》:佛陀以手指地,問弟子阿難:「我手,是正是倒?」阿難回答:「世人叫這個是倒,但我不知,正是何解?」佛陀問:「何者為正?」阿難回答:「佛陀以手指天為正,但只是手的位置互換,本質並未改變,正如清淨法身一樣」。美哉斯言!祖父母與外祖父母,只要長輩與晚輩親愛,哪因名詞有異?謹以此文,也紀念去年仙逝的岳丈,及感謝對孩子慈祥的聰慧岳母。

   
動輒得咎… 勇警的哀愁
魏志修/執業律師、前法官(桃園市/聯合報
同樣是在一○八年暑假,七月在嘉義發生鐵道殺警事件,八月在桃園蘆竹則發生員警執法過當,民眾因此死亡的事件。後案據媒體載稱,是一名酒醉後在街上揮拳、揮舞鋸刀滋事的男子,遭獲報前來的五名員警壓制時,發生酒精中毒與姿勢性窒息,之後休克不治,檢察官因而起訴員警過失致死罪。媒體將後案比擬為台版的佛洛依德事件。

然而美國的佛案,佛氏並未出現如前述案件的酒後嚴重失序、對員警揮舞鋸刀、揮拳等危安、衝突與攻擊行為,兩案客觀背景情境顯然不同。這樣的比擬可能會引發不必要與意想不到的爭執與對立。

當今政府不斷強調重刑化、強力執法、犯罪零容忍、社區監護網的安全政策,在在加重了執法人員的負擔,然而,在員警、在你我隨時都有可能面臨遭無理由、無差別被害的情境(如隨機殺人)下,在確保人民自由權利,恪遵程序正義、正當法律程序的同時,對於第一線出生入死乃至最後職司裁判的執法人員,針對他們在個案上的判斷,如果不能給予適度的容錯空間與尊重,或是在一定條件下責任上的減免,同時搭配責任保險的風險規避、轉移機制,恐怕到最後,這些廣義的司法人員在職務執行上,只會越趨消極、保守。一切的舉措,全以避免犯錯、個人自保為優先。

有功無賞,打破要賠。有功長官受,有過屬下擔。在這個動輒得咎,人人都是自媒體,隨時都可漫天渲染的時代,今後也許不會再有像嘉義鐵路殺警事件那般因為奮勇阻擋卻遭殺害的年輕員警,但換來的卻可能會是更多遇害的無辜生命。

   
台鐵改革從公司化做起
張學孔/台大土木工程學系教授、先/聯合報
提升台鐵安全與台鐵公司化是行政院積極宣示的重大政策,也是交通部王國材部長不惜丟掉烏紗帽也要全力推動的政策!為什麼?理由很簡單,因為沒有組織改造,就會有更大的安全風險,沒有組織改造就會浪費更多的國家資源,沒有組織改造就會讓台灣永遠落後先進國家的鐵路營運與優質服務!

歐洲的德鐵、法鐵、瑞典鐵路以及亞洲的日本、韓國的國家鐵路都是透過公司化的體質改造,將企業經營與行政監管分離,創造更安全、有效、高品質的鐵路運輸與多元加值服務!

鐵路機構的公司化也讓經營更有效率、讓內部人才得以發揮、讓外部產業能夠逐步融入、將社會能量與資源注入台鐵的經營管理,能夠產生更大的附加價值,國家整體有限資源獲得更有效的配置!此外,組織改造讓企業經營與行政監管分離,使得權責明確、賞罰分明,有志在台鐵服務的優秀同仁們能獲得應有的報酬,顧客能有更優質的多元服務,而台鐵場站開發與資產活用更能活絡軌道經濟與地方發展!

除非,您是不想讓更多台灣同胞享受更優質的公共運輸服務,除非您是短視近利只貪圖短期私益不讓台鐵進步,除非您漠視行車安全提升的重要性,除非您不在乎您自己子孫與台灣民眾在交通安全提升與便利性!不然,您絕對不會反對台鐵邁出公司化的第一步!

交通部在過去十年幾任部長任內也先後接棒將所屬的郵政、機場、港務等機構成功的完成公司化改革,這些機構的公司化均展現出自主彈性高、營運績效與競爭力強、員工榮譽感與薪資福利提升的具體成果。現在,王國材部長已經明確展現改革的魄力,也為台鐵基層員工權益展現最大努力,這是過去十多年犧牲多少寶貴同胞的生命安全所換得府院與朝野難得一致的決心。

我們學界站出來支持公司化政策,不僅是專業理念的執著,更是為我們子孫的幸福生活環境深沉呼籲,呼籲社會團體發揮利他精神、呼籲台鐵同仁發揮智慧、呼籲民意代表與地方仕紳為永續發展著想,我們不能再錯過此次改革的契機,我們真的要一起努力透過組織改造創造更安全、更有效率的台灣鐵路優質服務!

   
企業居家辦公要記載出勤紀錄 不得片面降低工資
近期國內COVID-19本土疫情持續升溫,不少事業單位開始實施居家辦公等分流措施,降低員工染疫風險,北市勞動局長陳信瑜提醒,雇主仍應核實記載在家辦公勞工之出勤紀錄,且不得單方片面調降薪資。

肩併著肩的溫度 藏在小巷裡的復古味
住商混合的市景,巷弄之中的臥虎藏龍,走在台灣街頭,隨時都能體驗那不期而遇的驚喜。小店業主率性又創意的生活態度,別具特色的商品,熱情爽朗的人情交流,這樣蓬勃旺盛的草根生命力,正是台灣在地生活精彩之所在。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