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為報復裴洛西訪台而進行大規模海空操演,共機多次飛越海峽中線,解放軍艦艇出現在東部海岸外,東風飛彈飛過北台灣上空,無人機則竄擾金馬外島。在首波軍演結束後,共軍機艦仍持續在台灣周邊活動,並拋出不同戰區的演訓消息,顯然希望擴大威嚇效果。兩岸的第一線兵力連續多日近距離對峙,所幸雙方均維持克制,並未擦槍走火。但局勢發展的徵兆,正朝著危險的惡性方向前進,人們必須保持戒慎與高度警覺。
台灣首當其衝的,就是台海軍事局勢的轉變。以往中共口頭不承認海峽中線,實務上仍視其為活動界線,僅在關係特別緊繃時才會稍稍踰越。如今,此一默契完全被打破,共軍任意逼近,顯示中線的概念從此不復存在。這不僅進一步壓縮了我方的防禦縱深,使國軍兵力疲於奔命,更使原就不足的訓練空域愈發縮減。最糟的是,少了阻隔彼此活動的無形防火牆,未來雙方海空近距離對峙勢必更頻繁,爆發擦槍走火的風險也更大。
這次共軍宣布操演的六個禁航區,其中三處直接畫入台灣領海,相當粗魯。儘管國防部強調,在我機艦攔阻下,領海領空並未讓其侵入。但過去北京對台灣的治權尚表尊重,這次中共行事卻儼然將台灣「內地化」,完全不顧我方治權與人民感受。
從雙方對峙更可看到,中共卅年來軍費暴漲卅九倍的成果:解放軍出動的艦艇幾無超過廿年的船齡;國軍多數艦種,則是經歷過一九九六年台海危機的老艦。我方在數量上原本就不占優勢,如今問題更嚴重;前幾日共軍擾台艦隻維持十三、十四艘,是我方一級作戰艦(驅逐艦、巡防艦)的半數以上。我海軍大舉出海堵截監控共艦,所耗費的人力物力是沉重負擔。
從裴洛西專機來台時繞了大圈,乃至雷根號航艦在演習高峰期反而遠離台灣,可見北京與華府間事前必有相當程度的理解。因此,美方不推進兵力,避免製造更多緊張。華府雖口頭譴責中共,並召見大使秦剛,但並無具體制裁行動。反而陸方打蛇隨棍上,除小粉紅網民吹噓「美軍已退出台海」,解放軍持續宣傳各式操演,甚至傳出共軍拒接五角大廈之熱線電話。上述現象在在顯示,相較於一九九六年飛彈危機,今天中共軍力已非吳下阿蒙,更自認已晉身區域強權,與美方打交道無須遷就。
北京如此強硬,其來有自。此次軍演排出的陣仗,更顯示部署已有時日。北京對美國這幾年的反中圍堵早已不滿,華府「以台制中」更是北京的心結。裴洛西事件引發的民族主義情緒,正是導火線。尋求在廿大破格續任的習近平,此時對外也必須採取激進姿態,以鞏固政治基礎。民粹情緒不僅存在中國大陸,台灣和美國也都出現不同程度的反中浪潮,也對民選政府造成壓力。華府與北京之間,更儼然形成新舊霸權爭雄的「修昔底德陷阱」,彼此相向飆車誰都不願讓步。
夾在兩大強權槍口間的台灣,風險遠超乎以往。然而,CNN等國際媒體來台觀察,都訝異台灣民眾似對共軍武嚇無感,反而不乏譏嘲的風涼話語,政客、名嘴甚至不斷散播對方「不堪一擊」的觀點。如此義和團式的「處變不驚」,或許符合蔡政府對選情的期待;但這種氛圍愈高張,就愈發撩撥對岸的打擊情緒,台灣即愈陷於危局。
從歷史教訓看,原可避免的戰爭最終爆發,往往出自過度示弱或過度挑釁;俄烏之戰即是一例。在兩岸量體懸殊的情況下,台灣要保持永續生存,除須強化硬實力,並付出所需的成本,也需與對手維持足夠的交往,切不可讓局勢演成惡性螺旋而無以轉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