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前財政部長桑默斯表示,有關中國經濟規模將超過美國的預測,與歷史上日本和蘇聯曾經歷過的情況大同小異,而那兩個國家都沒能成功。桑默斯在彭博電視的「華爾街一周」節目上說:「就在六個月或一年前,按市場匯率的GDP總量來算,認為中國經濟會在某個時點超過美國是一種公論,現在沒有人這麼肯定了。」桑默斯在1999年至2001年柯林頓政府時期擔任美國財政部長,在此之前,他是一名非常出色的經濟學家,堪稱學而優則仕,因此他對美中經濟比較的觀點自非泛泛之論。
他指出,在上個世紀的60年代和90年代,蘇聯跟日本的經濟均有出色表現,蘇聯與日本的GDP與美國GDP之比一度接近60%甚至70%,但最後均功虧一簣,不但未能超過美國,反而又拉大了跟美國的差距。桑默斯因此認為,儘管近年來中國經濟崛起快速,中國GDP與美國GDP之比在2021年也升高到了77%,但最終也可能落到跟前蘇聯和日本相同的結局。桑默斯並以中國今年以來表現不佳的一些指標,例如,包括高盛在內的機構下調對中國經濟的預測,認為今年GDP只會成長3%,遠低於北京設定的5.5%目標。此外,他也以中國未來將面臨的挑戰來佐證他的觀點,包括巨大的金融風險、推動成長的引擎不明確、共產黨愈來愈多地參與企業,及老年人比重上升的人口結構等。
對此,我們提出一些不同角度的看法。首先,無論是前蘇聯vs.美國、日本vs.美國,及中國vs.美國的比較,都是一個長期的概念,長期GDP的表現更多是取決於一國的潛在成長能力,而與短期的經濟表現或指標的變化並無太大關係。
其次,以上個世紀前蘇聯與日本均曾一度接近美國但最終卻未能趕上美國為例,據此判斷21世紀的中國將是下一個蘇聯或日本,恐怕也失之於過於草率。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興衰分析與比較,或許能找到一些相似的邏輯,但肯定也會有一些並不相同的獨特因素。此處不妨就前蘇聯、日本、美國與中國的情況做一些簡略的分析。
前蘇聯1917年10月革命成功之後,有大約半個世紀經濟表現強勁,與社會主義理想的激勵和計畫經濟在資源運用上的階段性表現有關,但難以持續;所以,雖然1950年代的「史普尼克危機」給了美國巨大震撼,最終蘇聯還是在1991年以解體告終。
日本在20世紀的表現,首先是19世紀明治維新打下的現代化基礎,及1895年甲午戰爭打敗中國後,獲得來自中國的巨額賠償,加上戰爭掠奪,總額達3.5億兩白銀,相當於日本當時全國財政收入的6.4倍,也是清政府財政年度收入的4.4倍。二戰之後,又發了韓戰及越戰兩筆戰爭財。所以總的來看,日本後來之所以在1980年代直追美國,多與此等戰爭紅利有關,但紅利總有耗盡之日,這也是1990年代大泡沫破裂迄今,日本已持續失落了30年的主要解釋。
再看美國。20世紀的美國霸權是建立在全球第一的軟實力(體制加科技)、硬實力(軍事)及虛實力(全球獨占的印鈔權)之上,但進入新世紀之後,這幾種實力都在變化或弱化之中,特別是對內而言體制的腐化,及對外而言「去美元化」的方興未艾,凡此都是對美國霸權能否持續的最大挑戰與威脅。
最後談中國。近代中國的崛起與近500年九個西方(包括日本)大國崛起基本全靠殖民、侵略與掠奪完全不同,中國憑的是本身的潛能與努力,這也是1840年之前讓中國在兩、三千年歷史中能經常位居世界前沿的條件,換言之,當代中國是正在從近代處於下行或低潮的「非常態」向歷史長河的「常態」回歸的過程或開始。
怎麼看中國與美國的競爭?桑默斯作為一位出色的經濟學家,看來也需要多涉獵一些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