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遍天下旅遊電子報】每月企劃精采的旅遊專題,讓你感受美景與多樣風情,創造屬於個人的旅遊哲學。 【非凡商業周刊電子報】掌握最新財經資訊,分析國內、外總體經濟,現今當紅產業剖析,個股研判相關報導。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2/09/08 第5298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海鮮與饅頭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站在爸爸肩上:解讀綠二代的大集結現象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美打焦土戰 傷得了大陸?
民意論壇 笑死,國家機器做圖嘲明星
政府譏藝人 違法無知
天然台世代不保台 綠政客害的
學位論文與研究報告的差別
保障人權阻死刑 剝奪自由就行?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排名選擇投票制 不必煩惱棄保
物理治療日/適量運動 有望延緩老化、暖化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海鮮與饅頭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今年選舉未出現任何亮眼或動人的訴求,林智堅論文抄襲案下戲後,即乏善可陳。所幸,陳時中的「免治馬桶」掀起一陣火花,他的競選團隊「政二代」林立將再掀風潮。此外沒多少新鮮事,此際,楊丞琳的「海鮮」和林佳龍的「饅頭」,竟都成為熱議話題。

藝人楊丞琳上大陸節目,稱自幼家境不好,沒吃過什麼海鮮,還說「在台灣吃海鮮是奢侈的事」。台灣四面環海,當然不缺海鮮;而海鮮有貴有賤,不至於讓人吃不起。但楊丞琳一句話,引起綠營愛國心大發作;內政部立馬發表「造句哏圖」諷刺,陳吉仲酸她「吃海鮮是國人之日常」,各候選人更競相晒吃海鮮照駁斥。

這麼玻璃心,當然是不容許台灣被大陸民眾看扁。但打選戰打到這麼羊腸小道去,也未免太離題。楊丞琳又不是候選人,為她一句話隔岸發砲,到底在射什麼?尤其,那個節目已是兩個月前的事,此時拿來作文章,倒比較像在幫陳時中的「免治馬桶」解圍吧!

林佳龍也很離譜。他稱自己像「潤餅」,對手侯友宜則像「饅頭」,如果連吃三顆饅頭「會中毒」。此話基本不知所云,連饅頭業者都懶得理他;林佳龍也自知失言,竟推稱這話是得自馬克斯的「三塊麵包」理論,實在有夠扯。

從海鮮到饅頭,反映台灣的民主政治不進則退,只剩下一堆嘴皮了。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站在爸爸肩上:解讀綠二代的大集結現象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陳時中競選團隊陣容曝光,露出的名單讓人吃驚,擠滿了當今政府要員的公子女兒。其中,除陳時中的兒子陳彥安,包括了司法院長許宗力的女兒許喻理、內政部長徐國勇的女兒徐慧娟、法務部次長蔡碧仲的女兒蔡舒景,前考試院長姚嘉文之女姚雨靜,北市民政局長藍世聰之子藍佑倫等。陳時中七月中才獲民進黨徵召,短短時間就集結了這麼多「政二代」加入其門下,綠營如何蓄集黨政之力為他輔選,由此可見。

儘管這些政府要員都極力撇清,以「兒女已成年」、「孩子有獨立思考」、「他們有自己的交友圈」等理由,辯稱外界將他們貼上「政二代」的標籤並不公平。此話固有若干道理,但不可否認,這群年輕人若非具有「政二代」身分,會那麼容易進入黨中央的眼簾,而優先被招募嗎?這些綠二代,就是因為「站在爸爸的肩上」,顯得格外醒目與高大,才得以雀屏中選進入陳時中麾下參與市長之役。

這次選舉,「綠二代」這般大規模的集結和動員,確實是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此一現象,除反映民進黨內權力傳承與交班之熱切,更透露出蔡總統混淆「黨政分際」之無所不用其極。事實上,外界若僅聚焦在綠營「政二代」卡位的積極,極可能漏失了一個更重要的角度。試想,蔡總統把政府高官的子女都納入陳時中旗下,真正的目的其實不在第二代,而是這些子女腳下站著的「巨人」。所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競選現場扛轎的是「綠二代」,但在關鍵時刻能賜與抬轎者神力的,其實是他們的「父親們」。不是嗎?

「從政」成為家族傳承事業,國內外皆司空見慣,不足為奇。然而,由主政者發動,刻意且大量地將政務官的子女拉進執政團隊的內外圍活動,這卻是第一樁。蔡英文本身也許沒有家人參與,但她放任民進黨進行這樣的操作,甚至可能經她默許或授意而進行,這是嚴重傷害民主的做法。如此做法,除踐踏「黨」和「政」的分際,將使行政中立及司法獨立無法維持,甚至迫使行政權和司法權淪為民進黨的助選工具。

這種擔憂,並非杞人憂天。近幾年,我國的行政中立已逐漸傾斜,在公權力運用及資源分配上常刻意「助綠損藍」;司法起訴判決及大法官釋憲案,也往往看顏色斷案。這次,司法院長許宗力、法務部次長蔡碧仲、內政部長徐國勇的「女兒們」全進了陳時中團隊,競選中若發生什麼爭議,國民黨和民眾黨會不擔心政府作出偏頗的裁決嗎?表面上看,這些政二代只是去抬轎輔選,但關鍵時刻,他們不會被當成黨的棋子來下嗎?我們建議,這三名政務官的子女最好主動退出團隊,以示公正和清白,也幫蔡政府維持一點顏面。

民進黨當然可以辯稱,這些第二代都是自己主動投入,為黨的團結效力,在工作中並不特別標榜自己的家世身分,外界不應抹煞他們的自主選擇。問題是,如果沒有背後那個爸爸的高大身影襯托,完全靠公平競爭的話,他們出線的機會和其他年輕世代受到拔擢的機會,會是相同的嗎?對此,民進黨誰能站出來反駁嗎?

最諷刺的是,綠營拉了一拖拉庫「政二代」為陳時中助選,目的就是要幫他爭取年輕世代的選票;但站在年輕世代的立場設想,這些「綠二代」,正是利用「身分特權」插到青年隊伍最前方的一群。那些高貴的「靠爸族」優先奪走了機會,同世代的年輕人卻仍在苦苦排隊、苦苦工作、苦苦掙扎。他們要向誰追討公平?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美打焦土戰 傷得了大陸?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美國貿易代表署日前發表聲明指出,接獲超過350家美國企業的回覆,請求保留對中國商品的懲罰性關稅,因此不會終止該懲罰性關稅,但會進行檢討。聲明同時指出,拜登政府在最後定奪時會考量該關稅行動是否影響包括消費者在內的美國經濟。

美國前總統川普在2018年發動貿易戰,先後對價值約3,7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課徵從7.5%到25%的懲罰性關稅,分別於今年7月6日與8月23日到期。拜登上台後對中國關稅措施啟動四年一度的審查,徵求國內利益相關者意見,貿易代表署蒐集來自美國企業的資料應是意見之一。

美國的CPI自去年4月開始超過4%以來,一直持續攀升,近幾個月則在8%以上的高檔徘徊,為美國近40年來最高紀錄,通膨壓力逼得美國聯準會頻頻加息,不但重挫股市,也引發美國經濟衰退的擔憂。專家估計,如果取消對中國的懲罰性關稅,將可使美國的CPI下降1.5個百分點,使消費者及部分以進口中國商品為零配件的美國企業受惠。捨此不由,令人費解,當然引發爭議。

不僅如此,當初川普之所以發動關稅貿易戰,主要緣由是美國對中國大陸貿易逆差愈來愈大,但實施的結果,逆差不但未見縮小反而更形擴大,美方顯然是低估了美國對中國商品的依賴度,及中國商品在美國進口貿易結構中的低替代性,因而效果適得其反,換言之,此等措施懲罰的對象其實不是中國而是美國自身的企業與消費者。與加劇通膨一樣,都形同自殘。

美國的自殘還不限於關稅與貿易。最近外媒報導,為防止被取得關鍵技術,美國政府正考慮採取行動,限制美企對中國企業的投資,相關限制正醞釀中,範圍甚廣,涉及到半導體、人工智能、量子運算、稀土和電動車等產業。據了解,拜登最快會在本月間簽署有關行政命令。毫無疑問,這又是一種為了遏制中國而不惜犧牲美國企業本身利益的舉措。就在日前,拜登政府以安全威脅為由限制了美企輝達(Nvidia)對中國出口AI晶片,此一限制將影響輝達數億美元營收,消息一出,輝達股價立即重挫,這些,何嘗又不是自殘。

自殘之際,還要殘盟友跟夥伴。為了打擊中國半導體產業,美國正在號召、誘使甚至脅迫全球主要半導體供應國韓、日、台加上美國自己,建構一個「半導體聯盟(Chip4),以孤立中國。根據相關構想,美國將要求韓、日、台的相關半導體企業赴美投資,以建立一個以美國為核心的產業鏈。很明顯,這又是一個違反市場機制,既不利於美國盟友夥伴,其實也未必有利於美國自身的舉措。

如何解讀美國近年來愈來愈多的「違反經濟理性」的行為?說到底,應與美國在各相關產業的核心競爭力日趨衰微有關。

從上個世紀二戰結束以來,美國在農業、製造業、金融等幾乎每一個領域都擁有全球範圍內最強的核心競爭力,美國就怕貿易對手不開放市場、不開放競爭,所以通過世貿(WTO)組織推動全球化不遺餘力,甚至批評、譴責所有抗拒全球化、違反市場競爭機制的行為。然而,曾幾何時,一眾新興國家尤其是中國快速崛起,它們的競爭力愈來愈強,甚至超過美國,中國對美國貿易順差愈來愈大,美國因此心有不甘,愈看中國愈不順眼。其實,只要是在市場機制下雙方自願的交易都是互惠的,但美國卻因民粹意識增長,且與中國陷於「修昔底德陷阱」的矛盾而難以自處,所以才一而再、再而三地採取自殘式的焦土戰略。關鍵是,無數經驗顯示,中國的核心競爭力也在變強大,歷史或將證明,美國自棄其一貫堅持的市場理性,最終結果可能是自殘而未必傷得了敵。

   
民意論壇
笑死,國家機器做圖嘲明星
季節/新黨輿情中心主任(台北市)/聯合報
藝人楊丞琳在大陸節目表示「其實我在台灣沒吃過什麼海鮮,早年家裡的經濟壓力也挺大的,其實吃海鮮是奢侈的在那。」內政部臉書宣傳反詐騙時,竟也舉例「笑死,竟然有人說在台灣吃海鮮很奢侈」,暗諷楊丞琳,遭外界質疑。

內政部長徐國勇回稱,內政部小編是宣揚反詐騙,把真正意義看清楚,在台灣不會吃不起海鮮,年輕人用這個反詐騙宣導,「我們支持他們」。

徐國勇的回應完全荒腔走板,有看完楊丞琳上下文即可知道,她強調的是個人小時家境因素吃不起海鮮,人家描述個人境遇有什麼錯?這跟詐騙有啥關係?

再來,徐國勇月薪十九點六萬當然吃得起,但他可知道有多少窮苦人家,是靠吃泡麵、白吐司、稀飯果腹?還是說在徐國勇眼中,窮人沒資格視為台灣人,他才敢掛保證,台灣不會有「人」吃不起海鮮?

楊丞琳描述的時空背景,是她十四歲家道中落後的困境,那是國民黨李登輝執政末期,說也奇怪,民進黨平常最愛批評國民黨,有人談到自己家裡在國民黨執政時窮到吃不起海鮮,你民進黨在氣什麼?

從陳時中嗆提問的記者白目,到蘇貞昌揚言查辦轉發「很多孩子就這樣走了」的藝人郭彥均,再到如今徐國勇公然嘲諷藝人,在民進黨執政下,政府的傲慢和輕佻,可見一斑。

但想想也不用意外,民進黨立委蘇治芬都敢公然反對中小學掛回「禮義廉恥」匾額了,一個不重視禮義廉恥的黨,還能幹出什麼好事?

   
政府譏藝人 違法無知
王瀚興/律師(台北市)/聯合報
日前好事者將藝人楊丞琳之前上陸綜訪談截圖,掐頭去尾,扭曲為台灣人吃不起海鮮;本來是無謂的口水,然內政部臉書一句:「『笑死』,竟然有人說在台灣吃海鮮很奢侈」,後雖移除,但堂堂天下第一部,卻做起網軍事,於法未合。

依照楊丞琳影片逐字稿:「沒吃過,其實我在台灣,沒吃過什麼海鮮,早年家裡的經濟壓力也挺大的,其實吃海鮮是奢侈的在那。」來賓復言:「其實丞琳很早就出道了,靠自己的努力幫家裡還清了債務。」要撻伐他人,豈可惡意扭曲?將小時家境不好所以沒吃海鮮,強辯為台灣人吃不起海鮮?一般人尚不至於如此,徐國勇律師怎麼當了部長就忘了呢?

或謂:這個不是重點,重點是台灣人怎麼吃不起海鮮?《左傳》與《公羊傳》記載趙盾感動刺客,放棄無理的刺殺任務:前者稱看到趙君一大早就準備上朝,勤於政事;後者,則舉出趙君家中剩了條魚,還要留下一頓吃,何其節儉。學者深究,後者公羊傳,乃齊地人士所作,魚米之鄉,水產何其便宜。但趙盾乃晉國大臣,山西地處內陸,魚當然彌足珍貴!地區與人士之不同,大大影響食物的珍貴與否。

今無論楊丞琳家裡是否曾經寬裕,然欠債還錢是事實,犧牲美食,成就學業,創造不凡,難道有罪過嗎?可以不討論其背景,妄加詆毀?好事者若仍不依不饒,非屬無知,即為無理!

至於內政部又違反了什麼法律呢?公務人員行政中立法第三條:「公務人員應嚴守行政中立,依據法令執行職務,忠實推行政府政策,服務人民。」請問政府依照何法令,可以三人成虎?推動何種政策,可公器私用?舉政府之力,加入網軍公審之行列,又是哪門子「服務人民」?

以清代文學家周容「芋老人傳」為結:某書生進京趕考,落難時,老夫婦煮芋頭湯給他喝,日後官拜宰相,請來老夫婦再做芋頭湯,卻覺味不如前。老人說:「芋頭湯作法沒變,是時間、地位改變了人啊!」老人又舉其見聞,「丈夫致富,有新歡;朋友發達,則絕交;貧寒時發願,為官則貪贓枉法;就是因為有了今日,忘了昔日!」誠哉斯言!標榜「清廉勤政愛鄉土」的民進黨到哪了?保障言論自由,維護人權,忘記了?芋頭老人的箴言,望徐部長、徐律師,莫忘初衷!

   
天然台世代不保台 綠政客害的
楊穎超/大學教師(台北市)/聯合報
蔡總統出席與高中生面對面論壇,對於如何增進全民國防參與的提問,她答:國家是否可以有足夠自我防衛能力,最重要因素就是國民自我防衛意識,如果大家都有決心且有自我防衛意識,這個國家就撐得下去…高中生…要有義勇軍的心態…可以站出來澄清,讓假訊息不要再傳遞。

蔡其實輕巧地推卸政府責任。民主社會多元訊息紛呈,台灣的公民教育早已深入人心。問題就在近年官員不珍惜身分,平常胡言亂語,成為假訊息來源之一,現在講話,沒多少人要信了。

從沒聽蔡出面約束官員,還反過來要人民澄清。在場高中生沒反應,恐怕還多在傳統文化籠罩裡。更嚴重的是,不知道台灣的國防問題,不在不知敵人在哪、分辨不出假訊息,而在沒有決心防衛國家。

日前一項媒體民調指出,有六十二點二%的民眾贊成恢復至少一年的徵兵制,這代表多數國人知道台灣危險;但沒有決心保衛國家:六十五點二%的民眾表示不願自己或家人上戰場。

這種死道友不死貧道的民心,尤其流行於年輕的天然台世代。他們口說抗中,卻不願當兵。然而,為什麼前人可以為保衛台灣自我犧牲,現在卻不行?答案恐怕在「台灣民族主義」的建構過程裡。

要讓自私個體為抽象集體獻身,很不容易。近代西方民族主義就是為此產生。而中華文化與西方不同,更難。要在受了各式國家欺凌之後,才出現中華民族概念。這讓中國得以戰勝船堅炮利的日本,也是兩岸創造經濟奇蹟的精神基礎。

受日本統治多年的台人也承接了這個認同基礎。日本統治後期推行的皇民化運動,背後目的是讓台人為日本上戰場,若當時已認同日本,殖民當局不必哄騙台人可當沒公民權的「日本人」。而從台灣光復那天起,台人歡慶迎接祖國的事實反映,中國認同是很清楚的。

透過凝聚人心的認同,中華民國通過了各種血淚考驗。大者如古寧頭戰役,第一線青年軍傷亡慘重,老兵自述一排卅二人僅八人生還;或如黑貓中隊,廿八位菁英飛行員,十人壯烈殉國,另兩人被擊落關押多年。這些歷史班班可考,當時人民團結在一個旗幟、一個國家之下,用自己的犧牲,換到中華民國屹立存在的現實。

但民進黨部分成員,從贏得地方政權後拒辦升旗典禮、拒唱國歌,到中央執政後,繼續解構、汙名前輩犧牲的神聖符號,還一知半解的強調民族建構論,玩著多元史觀的語言遊戲,卻無能激發「自我犧牲之愛」。這或許使台人對不同國家認同覺得平常,但也動搖了過去政府長期建立的,對國家民族獻身的精神。現在天然台世代對國家的態度,就是來自於當初解構國家民族重要性政客的灌輸。

這對國家的禍害,平時還看不出來。現在台灣處境艱難,執政者驚覺要激發人民愛國意識了。但這需要神話信念與長期培養過程,一時之間哪裡能造得出來呢?

解構中華民國的政客學者們,恐怕沒想到有這麼一天吧。

   
學位論文與研究報告的差別
鄭自隆/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兼任教授/聯合報
林智堅碩士學位被雙殺,但風波並未息止,反而衍生更多藍綠參選人學位論文被指控抄襲的混仗,甚至連接政府的研究案也被撻伐。很多名嘴的討論都以意識形態作為攻防基礎,黨同伐異。本文不評論個案對錯,只提供一些基本知識,給雙方參考。

首先談功能,學位論文必須有扎實理論架構,因此「必須從理論出發,最後再回到理論」。只是單純的現況呈現,如「台北市民眾使用網路行為調查」,只針對區里普及率、使用類型做調查,並不足以成為學位論文,但只要合乎委託單位需求就是合格的研究報告,這個研究報告如何轉化為學位論文?就必須有理論作支撐,如以「數位落差」探討哪些因素會影響網路使用行為,有理論基礎才有「概化能力」,即以樣本推論母體、以研究個案推論其他個案的能力,這就是學術的功能。

其次談著作人,論文又分學術論文與學位論文,學術論文可以多人掛名,掛名先後依貢獻度排列,但台灣常以官大者居首;學位論文是檢驗發表人的學術能力,因此只能單一作者,不得合著。研究報告通常處理面向龐雜,或期程長久,那就會由一組團隊承接,而掛名計畫主持人也一定是官大者,報告的產出是分工,通常動口使喚的是教授,動手執筆的是研究生,所以看到報告有複製貼上或詞不達意,不是教授水準差,而是沒有把關。

再說抄襲,現在很多有心人只要看到被盯上的論文某段和某人一樣,就宣稱抄襲,真的是這樣嗎?

社會科學學位論文第二章是理論討論,也就是這篇論文的立論基礎,要討論理論不引述理論原典,或他人相關著作行嗎?所以不能稱為剽竊。現在網路方便,懶惰的研究生直接複製貼上,當然不宜。在沒有網路的時代,研究生就得逐一翻書,再謄寫到自己的論文上,就不會發生連標點或錯誤都一樣的笑話。

會引述別人觀點的只有第二章,若連第四章研究結果與發現也一模一樣,那肯定就是抄襲;經比對如果第二章都是別人的東西,代表自己對這個理論無立場或觀點,儘管篇幅很多,那也是虛胖之作。

公家機構委託的研究案,通常會要求廣蒐各國案例,因此不能說翻譯外國資料就是抄襲,只要有註明來源,這都不是抄襲;當然也不能只交翻譯資料作為結案,而必須從中分析優缺點,然後擬出可行的政策建議,要寫出政策建議,能不用到主管官署或委託單位的現行資料進行比對嗎?所以說產業型的研究案是否高明,不在二手資料來源是誰、引用多少,而在結論是否具體可行。

台灣政壇好說「去中國化」,但崇尚學位卻是典型封建科舉表徵,而且還將學位作為對他人的綜合能力評估指標,因此衍生了「吳寶春條款」,吳寶春麵包好吃是「技術」而不是「學術」,食品學博士做的麵包或許比不上吳寶春,但無損其學術地位,技術學術不必劃上等號,吳寶春沒上大學仍然受人尊敬。

教育部常產出一些媚俗政策,學美國的多元入學,讓寒門弟子進不了國立大學;廣設大學,弱化技職競爭力;吳寶春條款讓國中畢業的地方型政治人物堂而皇之有生技碩士學位,台灣真的是碩士滿街跑,不相信?可從華納威秀二樓丟塊小石頭,被砸到的一定有碩士學位,賭不賭?

   
保障人權阻死刑 剝奪自由就行?
陳潔明/大學兼任副教授(台北市)/聯合報
台南雙警命案使廢死議題再次引起關注。台南地檢署昨天偵結起訴嫌犯,並以「最重大惡行」求處死刑。由於民進黨政府雖未廢除死刑,實際上卻不執行,因此即使嫌犯被判死,司法能否實現正義,許多人存疑。

蔡英文總統出席與高中生面對面論壇,也被問及死刑存廢問題。蔡總統表示,國家制度可以提供足夠的安全,只要建立好完整的社會安全網,就可以不用以死刑嚇阻犯罪。

但我們卻看到退警協會成員在雙警出殯會場,高舉布條要求判殺警兇嫌死刑,布條寫著「在職被歹徒砍,退休被政府砍,保障在職警、還我退休金」。警察連自己的安全和福利都不保,何來「完整社會安全網」?

社會安全網是抽象的,死刑是具體的。

有許多資料顯示,死刑存在有遏阻犯罪作用。美國紐約州長帕塔基一九九五年上任後恢愎廢除廿二年的死刑,紐約州暴力犯罪率立即降低百分之廿三,謀殺案件減少三分之一。

刑罰目的並非唯一用在嚇阻犯罪,思考死刑存廢還有更核心的理由。

主張廢死的重要理由之一是人權,認為國家無權剝奪人民的生命。這項理論把「死刑應否廢除?」等同並導向另外一個問題:「國家可不可以殺人?」這誤導了問題方向。

精確而言,「死刑應否廢除」的意義,應該是等同於以下這個問題:「要不要保有死刑作為最嚴重之刑罰?」也就是說,對於最嚴重最殘暴的犯罪,我們社會應該處之以何種刑罰?

以民國一○二年四月被執行死刑的陳瑞欽犯行為例,他在十八年間為了保險金一共殺害了六個人,包括前後的兩任妻子、一名親生兒子以及兩名繼子,再加上生前最後交往兩天的女友。

二○一一年七月挪威首都奧斯陸發生嚴重殺人事件,犯罪者布雷維克三小時內狂殺七十六人,大部分是參加夏令營的青少年。他殺人的理由只是對政治的不滿。挪威一九七九年廢除死刑,最高徒刑只有廿一年。

在討論「死刑應否廢除」時,我們更應該討論的,是像上述這樣的嚴重、殘暴或惡性重大的犯罪,應該處以什麼樣的刑罰,才能夠使司法實現正義?

當人類因為有了政府和法律而禁止私人的復仇私刑行為,司法就應該為當事人實現正義。

刑罰的目的包含:感化、嚇阻、隔絕、報復;報復當然是用刑的目的之一。

當代應用倫理學家辛格認為「正義」觀念的根源是來自「有恩報恩,有仇報仇」的「回報」觀念。

被稱為挪威殺人魔的布雷維克,坐牢期間還申請上了奧斯陸大學,在單人囚室中修課。

相對那些還來不及上大學,就被他殺死的六十多個孩子,布雷維克得到的待遇公平嗎?挪威的司法實現了正義嗎?

討論死刑應否廢除時,我們不能只拘泥在人權不可剝奪上。「自由」又何嘗不是人權?若用終身監禁不得假釋取代死刑,又何嘗不是完全剝奪了人身自由這項人權呢?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排名選擇投票制 不必煩惱棄保
張瑞雄/聯合報
十一月底將要選舉縣市長,其中大眾注目的重點就是台北市、桃園市和新竹市,都是三腳督甚或四腳督的情況。在這種單一名額和多位候選人的選舉,大家關心的焦點就是會不會有棄保的效應。如果沒有棄保,到時三分天下或四分天下,獲勝的候選人得票可能只是相對多數且沒有超過百分之五十,這樣算是勉強勝出,也不算是光榮贏得勝利。

若要避免棄保或不過半當選的情形,可以考慮在美國很多州採用的一種選舉方式,叫做排名選擇投票制度(RCV, Ranked-Choice Voting)。在該制度中,選民根據偏好對候選人進行排名,如果有超過一半的選民選同一位候選人為第一優先,則他或她即是獲勝者。如果沒有候選人贏得超過半數第一優先票,則第一優先票最少的候選人就被淘汰。投給被淘汰的候選人的第一優先票就不再計算,並依這些票的第二優先選擇加入給剩下的候選人,重新計票以確定是否有候選人贏得調整後的多數票。

最近美國阿拉斯加州眾議員補選,有兩位共和黨候選人(包括前州長莎拉裴林)和一位民主黨人。第一優先票民主黨人百分之四十,裴林百分之卅一,另一位共和黨人百分之廿八,所以最後一名先被淘汰,他的選民的第二優先票依選民選擇分配給裴林(只有百分之五十列她為第二優先)和民主黨人,重新計票的結果是民主黨人以百分之五十一點五贏過裴林的百分之四十八點五。

裴林的失敗(川普二○二○年在此贏十個百分點)引起了共和黨人的強烈反彈,畢竟約百分之六十的阿拉斯加選民投票給了共和黨人,但由於這種選舉方式,民主黨贏了。歸根結柢,是這個選舉制度傷害了共和黨人嗎?或者是裴林太過偏激,讓有些共和黨人持保留和懷疑的態度?

排名選擇投票制度確保獲得最多票數和最廣泛支持的候選人獲勝,被大多數選民反對的候選人永遠無法在此制度下贏得選舉。此制度也為所有候選人提供了公平的競爭環境,也可以避免負面攻擊的選舉,例如候選人A一直攻擊候選人B,那麼B的選民一定將A列為優先等級的最後面,讓A的當選機會大大降低。

另外選民也不需要為要不要棄保傷腦筋,只要將你喜歡的列為第一優先,其次喜歡的列為第二優先,那麼這兩個你喜歡的當選的機率就會提高。比起兩輪選舉的制度(第一次若都沒有人過半數,則前兩名再選一次,如法國總統的選舉辦法),排名選擇投票制度一輪就決定當選人,只是投票時比較複雜,選民要將候選人排序,或許對一些人來講不是那麼的容易。

當然沒有一個民主選舉制度是完美的,但在多腳督的狀況下,為了避免不過半當選,排名選擇投票制度應該是可以考慮的方法。(作者為台北商大前校長)

   
物理治療日/適量運動 有望延緩老化、暖化
卓瓊鈺/成大醫學院物理治療系副教/聯合報
前陣子好熱,因為地球暖化氣候異常,歐洲嚴重乾旱,巴基斯坦則出現暴雨洪災。

有些人感覺暖化已經回不去了,就隨心所欲為所欲為(譬如俄羅斯燃燒無法賣掉的天然氣?),這實在是一種對後代不負責任的行為。因為即使無法回復,我們也要要試著減緩它,就像物理治療師常說老化可以用運動來減緩它的速度,甚至回春(變得更有活力),只要努力都是有可能的。

科技發達推進了文明,但也消耗了太多的能源。南北極融冰,使海平面升高,終究會影響到人類的生存。身為地球人的我們在對抗暖化都不能置身事外。所以該怎麼做呢?

積極一點的人可以多走路,多騎腳踏車,出門多搭公共交通工具,多種樹,保護山林。平時要多吃地區生產的食物,少吃肉類(尤其是牛肉)都是很好的節能減碳方式。消極一點在日常生活最好能夠遵守三R:Recycle reduce reuse(回收、減少購買,以及再利用)。

在臨床上,物理治療師也常教導病患利用運動來促進健康,延緩失能。運動可以減脂、增肌、增加骨密度改善基礎代謝、增加心肺適能等等,運動的好處是說不盡的。但是還是有些老人或是病人因為不運動而失能,或許是動機不足,以及不知道不運動可能導致失能或殘障的嚴重性,這都需要家屬以及醫療專業人員的勸導與教育才有可能改善。

每年的九月八日是世界物理治療日,也是台灣的物理治療師節。世界物理治療聯盟每年都會倡議一個主題,今年的主題是關節炎與物理治療。人體的關節會因為使用過度而造成退化性關節炎,但適量的運動卻可以增加肌力改善柔軟度,反而可以保護關節。因此要關節健康的老化,跟延緩地球暖化一樣,必須思考出正確的應對模式,才能夠用得長住得久。

   
全球央行年會後股市傳災情 鮑爾到底說了什麼?
今年全球央行年會,聯準會主席鮑爾以1980年代美國對抗通膨的經驗為鑑,表示聯準會將持續升息,並維持高利率一段時間。但從今年6月開始的量化緊縮計畫,執行至今卻遠落後預期,也讓不確定性大幅上升。

納尼!蜘蛛會睡覺?!
德國康士坦茲大學行為與演化生態學家丹妮拉•羅斯勒的研究團隊以夜視攝影機拍攝幼小的跳蛛,觀察跳蛛是否會在夜間睡覺,結果發現跳蛛的休息模式類似人類睡眠周期,會有腿部顫動和快速轉動眼球的現象,研究成果月初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