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IMF)與世界銀行警告,全球衰退風險升高,因先進經濟體成長放緩,美國聯準會(Fed)為打擊通膨而加速升息,不僅導致美元指數飆升,各國貨幣大幅貶值,全球外匯市場空前混亂,也加劇了開發中國家的債務壓力,IMF金融顧問阿德里安指出,全球金融體系崩解的風險已升高至過去歷次危機僅見。
與此同時,新科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柏南克也發出警語,他在華府智庫布魯金斯學會的記者會上表示,俄烏戰爭和匯率波動正給各國帶來壓力,決策人士應留心全球金融狀態是否有惡化跡象。
前此,曾擔任過聯準會主席的柏南克,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戴蒙和聖路易華盛頓大學教授迪布維格共同獲頒諾貝爾經濟學獎,表彰他們對銀行經濟作用和金融危機的卓越研究。瑞典皇家科學院表示:「世界近期面臨經濟衰退和疫情造成的經濟低迷兩大危機,各國央行和金融監管機構所採取的行動,幾乎都是基於這些諾貝爾獎得主的發現。」毫無疑問,柏南克之獲獎,極大程度上是跟他2008年世紀金融危機爆發後,以QE(量化寬鬆)成功化解了金融危機有關。
2008年9月15日,紐約五大投行之一的雷曼兄弟宣布破產,揭開了世紀金融海嘯的序幕,緊接著一家又一家的大金融機構、大企業就像骨牌一樣紛紛倒閉,巴菲特以「金融珍珠港事件」形容形勢之危急,索羅斯高喊「百年一遇」, Fed前主席葛林斯班則表示這是他職業生涯以來所僅見。
就在此時,曾為美國大學著名教授且專研1930年代經濟大恐慌、甫就任Fed主席未久的柏南克出手了,那就是著名的QE。這是一種另類的寬鬆貨幣政策,Fed以發鈔來直接購買迫切需要資金的大金融機構和大企業的股票,一方面為此等企業及金融機構輸血,二方面藉此穩住金融市場,止住股市的下瀉。
在財政和金融手段雙管齊下之下,幾個月後,大約在2009年第2季開始,整體形勢獲得緩解,西方及全球經濟度過一劫。就此而言,柏南克確實作出了關鍵貢獻。
柏南克的危機處理在當時曾引起廣泛的爭論與非議,批評者認為許多繳不起房貸的民眾失去了住屋,但被認定是罪魁禍首的銀行卻得以保全,這種感受與論點當然可以理解,但也必須看到,如果危機不這樣處理,整個社會無疑會付出更大代價。
獲獎者之一的戴蒙在記者會上表示,「這些紓困有問題,但實際上有益社會」。戴蒙之言,也應是持平之論。
但問題出在後來。QE一動,就停不下來了,因為一停,就擔心好不容易才穩下來的經濟會不會馬上又垮了下去;這就好比鴉片,一吃就上了癮,忍不住只好再吃,這就永遠戒不了了。QE亦復如此,到了原本宣布的期限後,再來一個新的,所以QE之後就來個QE2,之後還有QE3、QE4,沒完沒了。
也因此,美國Fed印鈔機就印出了天量的美鈔,成了巨大的流動性,不僅充斥美國,也流向全球各地,導致了全球流動性的氾濫。
糟糕的是,實體經濟在世紀海嘯大破滅之後還來不及恢復,對貨幣需求有限,於是海量的流動性流不進實體經濟,只好沖向各個資產市場,導致各國股、債、房市的大幅上漲,甚至形成泡沫,當時許多國家不以為意,因為一般物價尚稱穩定,但去年以來,貨幣政策長期過於擴張的效果,終於還是傳導到了物價,包括美國、英國、歐盟的CPI紛紛直飆而上。
對各國而言,現在面對的困局是,要對付物價就必須升息,但升息又擔心刺破了資產泡沫,釀成金融危機,甚至導致經濟硬著陸;對整個國際而言,美國大幅快速升息,美元指數持續攀高,也讓各國貨幣貶個不停,對各國物價及實體經濟都造成複雜影響,而這些又都正是IMF、世界銀行包括柏南克共同擔憂的形勢。
柏南克雖已獲獎,但他的QE功過卻不易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