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在此次九合一地方選舉慘敗,蔡總統立即辭卸民進黨主席以示負責,民進黨也指派鄭文燦組織檢討小組。最終的檢討報告洋洋灑灑萬餘字,列舉多項敗選原因。其實民進黨列舉的敗因,都只是細微末節,並未觸及核心問題。民進黨敗選更深層原因,是選民害怕民進黨將台灣帶入戰爭。選舉結果應驗藍營在選前提出「票投民進黨,青年上戰場」的魔咒。
二○二○年民進黨利用香港反送中運動,打出「抗中保台」牌,用「今日香港,明日台灣」口號恫嚇選民,贏得總統大選。當時台灣民眾並沒有看到血淋淋、活生生的戰爭實例,誤信民進黨抗中可以保台,因此票投民進黨。
但是俄羅斯與烏克蘭開戰後,台灣民眾看到了戰爭的實際狀況。「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之說甚囂塵上。雖然民進黨政府極力辯駁,強調台灣與烏克蘭不能類比,但是並沒有提出令人信服「抗中可以保台」的理由,以至於台灣民眾仍然憂心忡忡。
副總統賴清德日前提出「和平保台」新主張,顯然是因深知抗中保台牌已然失效,不得不更換。「和平保台」固然能打動人心,但是必須要有更深入闡釋及論述,並採取相關舉措,才能使人信服「和平保台」能夠實現。
首先,兩岸和平必須植基於雙方共識,降低彼此的敵意。中國大陸從來沒有主張主動對台灣使用武力。而是當台灣走向獨立時,被迫使用武力。換句話說,只要台灣不走向獨立,兩岸不會發生戰爭,和平也就順理成章。
賴清德一向自稱為「務實的台獨工作者」。無論賴清德是否務實,只要繼續與台獨連結,台灣就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和平。所以賴清德必須明白表態,與台獨畫清界線。
其次,民進黨二次執政以來,所作所為莫不是逐步走向台獨。民進黨政府否認「九二共識」,對內採取「仇中反中」政策,對外一直扈從美國抗中行為,與兩岸和平完全背道而馳。
去年,民進黨政府聽任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來訪,導致中共發動圍台軍演,兩岸緊張情勢一夕升高,也讓台灣人民嗅到戰爭氣息。
即使民進黨政府加強對美軍購,也在壓力下決定延長兵役期限,但兩岸一旦開戰,台灣即淪戰場,必然難逃烏克蘭慘狀。政府全面依賴美國,但俄烏戰爭後美國未出一兵一卒,使美軍護台的臆測不攻自破。
事實上,民進黨與北京官方聯繫早斷線、停擺。賴清德提「和平保台」,卻沒有改變反中態度,也沒有改變全面扈從美國作法。如此的「和平保台」宛如海市蜃樓。
民進黨政府如果不能深切體認當前台灣民意首重避戰謀和,改弦易轍,採取實際行動以緩和兩岸緊張情勢,即使抬出「和平保台」華麗口號,也難以取信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