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14屆全國政協與人大會議先後開幕,由於黨政重要人事在去年底的中共二十大基本確定,特色是習家軍全面接班,已無太大懸念,只待人大完成形式正式公布,本屆兩會最受海內外關注的主要集中在五個方面。首先,當然是經濟。3月5日,人大開會首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任內最後一次《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今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成長5%左右。去年因受疫情影響,中國大陸經濟成長3%,遠低於政府原先制定的5.5%目標,因而一般認為在疫情基本走向結束的今年,北京有可能將經濟增速目標定得較高,但從最新公布的5%目標看來,當局的心態還是比較保守謹慎的,這可能是更多地考慮到國際經濟仍陷停滯膨脹低迷困境,加上去年底清零防疫政策結束以來,國內消費、投資及出口指標仍未現明顯復甦有關。因而有理由推斷,決策當局有極大可能採取更為積極的擴張政策,尤其是更為擴張的財政政策來提振內需。相對於美、歐等發達國家目前仍陷於高通膨的困境,中國採取寬鬆宏調的餘裕空間要大得多。
其次,受到關注的應是機構改革。這在剛結束不久的二中全會,強調必須以「加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為統領」,及配合「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兩個在中共二十大定下的最高政治目標,來統籌推動全面的機構改革。因此,各方的關切層面有三:一,將出現「強黨弱政」的趨勢,俾準備經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二,國家安全及金融體系的機構改革或將成為改革重點;三,會不會整合國台辦、港澳辦等部門,設立國家統一委員會,以彰顯國家統一、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後者如果成為事實,即不啻預示了兩岸統一排上了日程,自將牽動兩岸形勢、東亞形勢,甚至是美中博弈態勢的發展。
第三,也與前者有關的,是中共在二十大提出的「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及習近平在2019年初提出的「兩制台灣方案」,在本屆的政協及人大會議中會不會有進一步的舖陳。今年年初,新上任的國台辦主任宋濤表示,今年將與台灣各界有識之士深入協商兩岸關係和國家統一,北京方面的想法與做法,在兩會中會不會有進一步的討論與提出。
第四,在經濟成長預期目標之外,今年還有一個指標或將受到各方關注,就是國防支出預算的成長。中國國防預算已連續20多年成長,早已是全球僅次於美國的軍費大國,不過自2016年以來,大陸國防預算成長率連續七年降至個位數,大致在6.6%至8.1%之間浮動,以致國防支出占GDP的比率多年來也一直穩定在2%左右,此一水平遠低於美國的3.4%。
受俄烏戰爭及全球安全形勢變化影響,許多國家近年均大幅提高軍事預算,美國2023年國防預算達8,500億美元,較前一年成長14%;日本成長率更高達24%,並計畫在五年內將國防預算翻倍;德國、英國也均有計畫將各自的國防預算分別在五年內及八年內翻倍;台灣今年國防支出的成長率也達13.9%,所以,今年中國大陸的國防預算成長7.2%,相對保守。
最後,是關於人口政策。大陸2022年出現了61年來首度人口負成長,總人口較2021年底減少85萬人。此一現象引發各界高度關切,生育率低落,不僅拉起了人口老化的警報,對長期經濟發展也十分不利,更關鍵的是生育率長期偏低一旦過了臨界點將難以回歸。中國執政當局會不會提出針對性的有效對策,也當然是今年兩會的關注焦點。
每年3月的中國兩會,從來是海內外的共同關注,但今年的關注角度很不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