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跨東方與西方的資訊撞擊,【英語島電子報】最適合想在英語裡找到知識、趣味和品味的商管人士。 【台灣光華電子報】讓你深入了解台灣社會,兼具國際觀與本土思維深度報導,為你呈現另一種閱讀台灣的方式。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3/10/17 第5572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誰鬆了一口氣?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自外於採購法,中央畜產會已成黑箱怪獸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協助產業升級 突破經濟困境
民意論壇 提高擁車成本 促進大眾運輸
美唱衰中國經濟 陸有能耐說不
喊建西瀛大橋 不利澎湖航安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碳匯是農業新希望
兩輪投票制 終結「民選皇帝」
藍白合 別再高來高去
搶救國道客運 刻不容緩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誰鬆了一口氣?
黑白集/聯合報
國民黨和民眾黨共推候選人,到底要用「全民調」或「開放式民主初選」,演成隔空叫陣和惡言相向。推遲第二次會談,「藍白合」前景似乎有些黯淡,很多民眾看得無奈又氣憤。與此同時,當然也有人感到鬆了一口氣。

首先,最感鬆一口氣的,是民進黨和賴清德。在野陣營分裂,讓賴清德穩居領先;而藍白合作現曙光,會談達成若干共識,賴清德和綠營上下想必都捏了把冷汗。藍白合若無法持續,等於送一份大禮給綠營,此後賴清德躺著選就行。

其次,眾多長期「唱衰」不看好藍白合的名嘴及政論家,必然也會頓感鬆了口氣。原因是,若藍白合順暢,即意味他們的預言失準。此外,把昔日黨內恩怨和自身利益看得比國家與政黨重要的藍營失意政客,乃至認為「打垮國民黨」比「下架民進黨」重要的白營主戰派,當然也都會感到開心。

再來,還有爭取國民黨提名不成隨即翻桌、自行連署參選的郭台銘。郭台銘參選,打著「促成在野整合」的訴求;一旦藍白整合成功,他的參選正當性消失,即難以為繼。藍白不合,是他所樂見。

藍白會後,兩黨各持己見,互相指責,大逞口舌之能。如若藍白合破局,除兩黨吞下敗選苦果,就是讓眾多「鬆了一口氣」的人額手稱慶。藍白兩黨,真要完美示範何謂「親痛仇快」嗎?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自外於採購法,中央畜產會已成黑箱怪獸
社論/聯合報
進口蛋爭議延燒多時,最近又接連爆發中央畜產會花三億元補助「進口豬肉」,卻導致不肖業者將美豬「偽標」洗產地問題;畜產會的擅自作為,引發農民及消費者不滿。立委近日更揭露,畜產會從二○二一年以來五次採購冷凍蛋液均未公開招標,已違反政府採購法。農業部則辯稱,畜產會以法人「自有資金」採購,不適用採購法。上千人的畜產會,每年高達九成以上收入靠政府補助,如今竟自創「自有資金」巧門規避採購法,顯示它已成為一頭失控的黑箱巨獸。

進口蛋風波爆發後,農業部與負責執行專案的畜產會成了風暴核心,但扮演關鍵角色的畜產會卻始終神隱,全由農業部抵擋砲火。時任董事長的林聰賢,直到下台都未曾露面。畜產會是農業部所屬財團法人,卻表現得像農業部的上級機關。

農業部與畜產會間權責不符的扭曲關係,在進口蛋、豬事件中暴露無遺,照見了體制的畸形。畜產會是在二○○○年依《畜牧法》由農委會捐助成立,初成立時僅四十二人,如今竟膨脹至上千人的肥大組織,比起畜牧司還龐大數十倍。畜產會董事長也淪為政治酬庸,多由退任農委會主委擔任;如此一來,農業部如何監督?

畜牧業產值龐大、業務龐雜,但畜牧司僅負責政策制定,執行上則長期委託畜產會執行相關業務。畜產會每年接受政府七億至十幾億不等的補助,立委吳怡玎更從預算書發現,畜產會高達九十二%收入來自政府。這次畜產會辦理專案進口雞蛋,是向來自農漁民存款的農業金庫貸款十五億元,其中五成擔保由農業信用保證基金保證,這些則是納稅人的稅金。簡言之,畜產會等於用農漁民存款和納稅錢執行虧錢專案,不僅涉及圖利特定廠商,更因執行失當引發食安風暴。

癥結在,畜產會一手接受農業部補助,另一手執行各項畜禽產品的專案進口,卻不依《採購法》辦理,而是自挑廠商,自訂規則,胡亂補貼。農業部辯稱,畜產會是「法人」運用自有資金購買財物,因此不適用採購法;但此一說法完全禁不起檢驗。原因是,畜產會是公法人,其財務結構不是來自政府補助就是借貸,就算有盈餘也是靠公帑補助而來,這算什麼「自有資金」?依農業部的邏輯,若各部會皆可另設法人組織,將所有採購案交由法人執行,迴避公開招標的規定,審計單位能接受嗎?那樣的話,政府採購法也可以廢了吧!

正因畜產會長期接受政府補助卻又不受監督,使它成了化外之地。除了雞蛋與蛋液進口,畜產會更在六月宣布獎勵業者進口豬肉,每公斤提供六元補助,補助卻回溯至五月一日有效,讓許多在發布日期前進口豬肉的業者也獲益。試問:若無政商關係,貿易商能未卜先知搶進豬肉嗎?在遭質疑「內線交易」後,農業部見事態嚴重,隨即改口要求畜產會將獎勵時間依六日公告日起算。但若非立委踢爆,畜產會多少圖利業者的貓膩也就得逞了?

除採購黑幕重重,畜產會本身的績效也備受批評。審計部近日報告就指出,畜產會四項委辦補助措施進度落後,包括:沼氣再利用率偏低、蛋品產製銷冷鏈未達標、屠宰分切冷凍廠進度停滯、傳統豬肉攤及運輸車導入溫控設備不如預期等。對此,農業部都視而未見吧?

當初打著「調節產銷」大旗及預警功能的畜產會,如今卻搖身變成畜禽產品的超級進口商,用補助來擾亂市場。更糟糕的是,還被餵養成一隻誰也監督不了的超級黑箱怪獸。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協助產業升級 突破經濟困境
社論/經濟日報

今年台灣經濟雖然在第2季成長1.36%,走出第1季的負成長的陰影;但是今年上半年台灣經濟仍負成長0.98%,是東亞唯一出現衰退的國家。

今年下半年台灣經濟雖然可由谷底攀升,全年經濟成長率預估為1.61%,卻是蔡政府上任以來表現最差的一年。主計總處評估要到明年經濟才會好轉,成長率為3.32%,仍居於世界後段班。

台灣經濟低迷,主要是受到全球升息抑制最終需求成長,影響出口動能;加上台灣最主要出口市場中國大陸通貨緊縮下需求疲弱,進一步衝擊台灣出口。出口不振也使台灣民間投資低落,不良循環下使台灣經濟持續下滑。

在全球通膨壓力趨緩,升息走向尾聲,需求回升下,台灣經濟也可望回溫。台灣是小型經濟體,不可能不受全球景氣波動影響。但未來應由改善台灣經濟體質的角度,做好中長期發展規劃,才能擺脫目前在景氣循環時出現「衰退快且幅度大,回升慢且幅度小」的情況。

台灣人均GDP已突破3萬美元,進入高所得及先進國家行列。與高所得國家相比,台灣製造業占GDP比重不但最高,而且還在上升。2022年台灣製造業占GDP比重達34.17%,較2016年上升了將近2個百分點。製造業的強勁表現是台灣人均GDP跨過3萬美元的重要關鍵。台灣製造業主要是憑藉技術升級,特別是資訊電子產業在全球供應鏈主要環節中取得領先優勢;所以即使沒有品牌支撐,表現仍然非常突出。

未來製造業帶動的成長模式仍會持續,但在全球供應鏈重組下,如何維持既有優勢,將會面臨更大挑戰。政府必須挹注更多資源協助產業升級,然而目前政策思維主要是由投資面協助產業升級,鼓勵投資仍優於鼓勵升級,未能充分發揮成效。另外資源也錯置,例如在前瞻基礎建設大量投入下,仍然無法解決台灣缺水、缺電及土地不足的瓶頸。

未來產業政策需以促進升級為主軸,應更重視鼓勵研發投資,而非只是追逐設備投資的增加,惟有軟、硬體並重才能因應全球產業的競爭。

另外也需要解決台灣產業「K字型」兩極化成長模式。今年上半年台灣製造業表現不佳,資訊電子業卻逆勢成長,其他產業則大幅衰退;特別是傳統產業,衰退幅度更加明顯,亟需政府協助。不過台灣目前協助產業方案,仍偏向大型企業,並以選擇贏家為主;未來必須提供中小企業居多,屬於弱勢的傳統產業更多支持。

服務業的發展也必須關注,近年來由於服務業成長相對趨緩;加上製造業中資訊電子產業的快速成長,服務業占GDP的比重,反而有下降趨勢。

今年上半年台灣經濟衰退,但服務業卻維持成長。主要是因為疫情消散下,民間爆發性消費所帶動,短期對經濟當然有助益;但一旦恢復常態,不但成長難以為繼,對改善服務業體質助益也有限。

台灣服務業約占GDP六成,但企業規模普遍不大,也較缺乏全球知名品牌企業;近年來服務業雖有成長,但國際競爭力仍不足。服務業貿易出口表現亦不佳,較難創造高薪的就業機會,此也是台灣薪資水準長期偏低的主要原因。

歷任政府均有不少服務業發展藍圖或方案,但由於服務業涵蓋範圍廣且難以整合,所以成效有限。應通盤檢視評估各項政策利弊,並藉目前政府組改機會,進一步統一事權,才能精進服務業發展。

近年來全球環境劇變,產業面臨更多挑戰;各國政府不再放任自由經濟,更積極介入產業發展。產業政策特點是不以短期救急為主,而以建立長期優勢為目標,並且更重視國際結盟。台灣也應順應調整,才能在產業升級重組的趨勢下取得成效。

   
民意論壇
提高擁車成本 促進大眾運輸
張家瑞/金融分析業(新北市)/聯合報
日前聯合報報導,六都大眾運輸多年來使用比例不升反降,深感震驚。其實促進大眾運輸最沒效果的就是降價或免費,最有效果的就是提高擁有車輛的成本,建議如下:

一、限制網約車並不再發放計程車牌照:目前國內計程車已供過於求,再加上網約車,占用道路又造成交通擁擠,增加公車行駛時間。

二、大幅提高擁有私人運具的各項稅額,降低民眾購車的意願,然後用相當比例牌照稅及燃料稅的收入補貼大眾運輸業,使其工作者擁有優渥的薪資;有優渥的薪資,就可解決公車司機不足的問題,增加發車的班次,提升民眾搭乘的意願。

三、捷運的定價要高於公車,以香港為例,很多地鐵路線由於比公車便宜、速度又快,把公車的生意搶了不少,導致很多公車路線停駛;公車路線停駛的結果,就是更多的人跑去擠地鐵,搭乘地鐵的品質大幅下滑。

四、大幅提高停車費及交通違規罰款,並提撥一定比例收入給停車場管理員、警察及檢舉民眾當獎金,另再提撥一定比例的收入給大眾運輸業的工作者。

如果我們大眾運輸的使用率能達九成以上,那很多停車場都能改建成公園綠地,亦可讓民眾呼吸到新鮮的空氣。

   
美唱衰中國經濟 陸有能耐說不
葉萬安/前經建會副主委(台北市)/聯合報
中國自去年底解除疫情封鎖,原本期待經濟會復甦反彈,但到目前經濟不僅未反彈,且有降溫之勢,被歐美媒體以「急墜」形容;再加上七月消費者物價下降百分之零點三,歐美又宣揚是「通貨緊縮」,並強調是「日本化」的先兆。尤其曾獲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克魯曼,在紐時撰文批判中國將比日本問題更嚴重。美國總統拜登乘機說:「中國經濟是滴答作響的定時炸彈」。他們目的在唱衰中國,警告投資者不要去中國投資,阻擋中國的發展。

日本失落超過卅年,是因受美國兩次打壓所致,一是一九八五年在紐約召開「廣場會議」,強力施壓日圓大幅升值;另一是一九八六年強迫日本半導體出口設限,並開放市場,導致日本產業空洞化。

但據我多年來研究各國經濟發展的經驗,中國經濟體制與發展和歐、美、日、台等大不相同,有其特殊之處。

首先,它有對美國說「不」的能耐。二○○一年底中國入世(WTO)後,出口、出超快速增加,二○○三年即遭到美國以「三○一條款」,強力壓迫人民幣大幅升值。不過,早在二○○一年四月,我在北京曾對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長說,根據台灣經濟,在對美出超擴大後,美國即壓迫新台幣大幅升值,致使經濟下滑。建議大陸在入世後出超大幅擴張時,應先開放市場,降低出超,人民幣不能先升值。結果,中國在美國壓力下,挺著維持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不變,直到二○○五年八月十九日才微幅升值。致使中國在二○○一年至二○一○年的十年間,出口快速增加,帶動經濟每年呈兩位數成長,而日本同時期每年僅成長百分之零點六,因而中國GDP於二○一○年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廿多年前的中國GDP不到美國的八分之一、日本的四分之一,竟敢對美說「不」。而今中國GDP已是美國的百分之七十、日本的四點二倍,怎會向美國壓力屈服呢?

二、日本在美國兩次壓力下,國內經濟空洞化,雖日本政府多次推出「經濟振興方案」,都未能有效執行,致使經濟長期失落。而中國具有全世界最完整的產業結構,堅強的產業鏈體系,只要政府提出「振興經濟方案」即能落實執行。

三、日本經濟一向是以民間企業為主,以營利為目的。而民間對日本政府缺乏信心,資金大量外流,二○二二年底日本國外淨資產達三點一七兆美元,居世界之冠,相當同年GDP的四分之三,可見資金外流之嚴重。而中國經濟一向以公營為主,但民間企業也充滿活力;雖不久前部分民企遭到政府整頓而受挫,目前已整頓完畢,恢復活力。而且中國不論是公或民營企業,不只是為了謀利,更為了國家的自主與生存,具有奮發圖存的精神。如華為公司在美國邀其盟邦全力打壓下,而能突破重圍,起死回生,震驚全球。

四、日本是民富、政府窮,其國債是其GDP的二點六倍,為全球之最。中國政府雖亦債台高築,但全係地方債。中央政府財政多年來均有歲計賸餘。只要政府決定刺激經濟成長,要財政支應,還有廣闊的活動空間。

因此,我認為中國經濟目前陷入困境應是短期問題,稍假時日即會反彈復甦。我估測中國今後十年每年經濟成長尚有百分之五上下的潛力,較之美國同時期只有百分之一至二的成長,相對還是高成長。估測二○三○年中國每人所得可超過二萬美元,突破「中所得陷阱」的魔咒。中國GDP超越美國,不是「能否」的問題,而是「時間」的問題。請拭目以待。

   
喊建西瀛大橋 不利澎湖航安
蔡國顯/《澎湖頌》導演(高雄市)/聯合報
澎湖縣長陳光復計畫在馬公和西嶼漁翁島間建「西瀛大橋」,筆者有不同的看法。

澎湖群島屬於大陸礁棚地形,有利於水產生物的棲息和產卵,澎湖海產豐富、味道鮮美,但也因此不利於航行,對不諳航道的航海者是很大的挑戰。澎湖群島的島嶼礁石在測量上並不周延,在海圖上並未完整呈現;漲潮時往往不易察覺,造成很多船隻航行的困難,一不小心就撞上礁岩而擱淺。

籌畫中要興建大橋的海域,是澎湖唯一的內海,中間還有一座屬於西嶼鄉的海墘嶼(西公礁)。這也是在澎湖跨海大橋未通車前,山東流亡學生、名編劇家張永祥老師,在西嶼漁翁島東台古堡(牛心灣)時,考上押船官後,每次從西嶼漁翁島往來馬公島的海域航道,筆者和他都非常熟悉。若興建此大橋有幾項問題要考量:

一、它會破壞掉整個澎湖的水產生物洄游生態。

二、勢必影響白沙鄉、湖西鄉以及西嶼鄉北邊幾個村莊的觀光旅遊收益,商家會受到極大的衝擊。

三、增加漁船航行的困難,尤其是在夜間能見度不明且導航燈塔不足時。

四、不利於軍艦巡弋和商船的運輸補給航行。

五、這海域是二戰後美國第七艦隊協防台灣、錨泊在西嶼漁翁島時,水翼兩用飛機作操演訓練的海域,在軍事上很重要。筆者幼年就曾親眼目睹美軍的操演。

現在兩岸情勢兵凶戰危,台灣海峽中線頻頻被越線挑釁,戰爭一觸即發;澎湖是國防最前線的地方之一,在戰時或平常都非常重要,目前已有跨海大橋連結白沙鄉和西嶼鄉,而跨海大橋的橋墩都興建在礁岩上,未影響航道,且其橋墩上有燈號顯示導航。

相比之下,西瀛大橋興建與否,交通部、澎湖縣政府和各界賢達鄉親們,應該多考量。

陳光復縣長猶在野時,曾和其他立委舉行記者會要求新建澎湖輪,航速要調整達到卅四節;現在重回縣長寶座,澎湖輪現在才廿節左右,應想辦法改善,才是鄉親之福。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碳匯是農業新希望
周韻采/聯合報
這一兩年台灣產業最夯的話題就是減碳,各式研討會、講習及認證課程目不暇給。然台灣已準備好邁向淨零時代了嗎?

減碳目標引領的商機有二:一為開發新技術,生產節能、儲能設備及再生能源;二為自然碳匯的投資。由於台電為國營企業,且輸電及配電皆由其獨占經營,由台電拉饋線至業者種電區,台電再保證購電補貼業者,形成穩賺不賠的綠能商機。然對一般用戶言,投入光電設施,發電量大於用電量,不賣回台電不划算,卻因電證合一制度,發電者無法保留綠電憑證,即無法抵減碳排量,缺乏誘因大量投入。另民進黨的分贓文化,使得裙帶業者如雲豹,以高價租賃農地及魚塭,大肆建置太陽能板,以求販電收入極大化,卻泯滅了生態景觀。

相對而言,強調以「自然為本」的碳匯生產活動,不會有發電設施回收及景觀破壞問題,理應要獲得更多政策支持才是。

「碳匯」可區分為三大類:綠匯(林)、黃匯(土壤)及藍匯(海洋),碳匯多寡受各國自然條件影響。初估台灣的森林碳匯每年約七八一萬噸,紅樹林與海草床等約四十五萬噸。然這只是預估值,碳匯認證標準乃經過人為努力後所增加的吸碳當量,一般預估新植林每年每公頃約產生十至十二噸碳匯,經營/保育林約二至五噸。台灣碳費若以一公噸三百元計,同時農業部補貼每年每公頃三萬元保育費用,共計三一五○○元。另投資水稻種植技術以減碳廿%,約為每公頃一噸碳匯;若一戶平均卅公頃田,價值僅九千元。這兩例之所得完全不敷成本,凸顯了碳匯尚難商品化的困境。

其次,碳匯需轉取碳權憑證後,才得交易。目前國際通用的碳權憑證核發組織如VCS或GS,從專案申請、檢測、認證,整套程序走完約花費五十萬,以台灣的小農規模及商品多樣化程度,個別農戶根本無力負擔認證費用。

儘管現階段台灣碳匯量少、商轉程度低,但它賦予農林業一個美好的故事和願景,農業部實應將碳匯結合於ESG責任,增加排碳業者投資農林業的誘因。農業部雖已推出農業永續ESG專案,然若無穩固的經濟機制運作,農產發展將無以為繼。農業部應盡速建立大宗農產品的方法論,以便各方可參考計算碳匯量。農業部亦應集合相同農產品的小農,集體申請碳權認證,再協助其分割憑證,以利個別販售。

台灣這婆娑島嶼,與其鋪滿了刺眼的太陽能板,不如投注在碳匯上,才能不辜負它的清麗。這其實需下任總統發揮洞見與執行力,台灣才能轉骨,發展以自然為本的循環經濟。此間,公益團體也對各黨總統參選人發出能源政策問卷,期盼參選人們能認真回答這攸關台灣存續的命題!(作者為元智大學資訊管理學系教授)

   
兩輪投票制 終結「民選皇帝」
林偉修/淡江大學全球政治經濟學系/聯合報
近期民眾黨柯文哲主席拋出台灣的總統是「民選皇帝制」,因為總統能決定行政院、考試院、監察院、司法院和大法官的人事案,指示政策的走向,卻不用到立法院備詢,完全是個有權無責的總統。針對這個政治學早已指出的台灣政府體制問題,柯文哲提出的解方是,長期來說希望能修憲,將現在的半總統制改為內閣制;短期內希望建立憲政慣例,將人事同意權交還立法院,由立法院決定政策與人事案。

先不論這些提議是否只是選舉時吸引選票的戰術考量,但不可否認「民選皇帝制」的問題的確存在,只是這個問題的意義與可能的解方,恐怕不是柯文哲主席所提出的那樣。

先談談「民選皇帝制」的問題。台灣的總統權力為何會大到無法制衡?主要的原因在於總統的權力並非來自憲法,而是來自政黨。當總統所屬政黨同時掌控立法院多數時,兼任黨主席的總統,或能影響政黨運作的總統,便能透過立法院落實總統對於政策與人事案的意志。從民進黨在立法院握有多數席次期間,行政機關與總統所提出的政策與人事案從未遭受挫敗便可看出。

換言之,除了修憲改為內閣制之外,期望透過建立憲政慣例以改變台灣總統權力無法制衡的問題,恐是緣木求魚;因為當總統所屬政黨掌控立法院多數時,有無這個憲政慣例結果都一樣。當總統所屬政黨無法掌控立法院多數時,總統要落實其在政策與人事案的意志本就困難。

至於可能的解決方式,內閣制立意良好,但在修憲門檻甚高、沒有主要政黨支持的情況下,此提議無異竹籃打水,徒勞無功。

目前可以做的反倒是增加總統的正當性,讓這個位高權重的總統做任何決定時必須有更多民意支持,增加總統決策的考量因素。

筆者認為最直接且可能的方式,就是立法院修改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將現在的相對多數決改為兩輪投票制,要求總統當選人必須獲得全國過半民意的支持;唯有如此,總統的決定才有足夠民意基礎;為求連任,總統對政策與人事的考量就必須更加全面。「民選皇帝制」也許無法根除,但這個讓權力與正當性相當的做法,至少可以讓未來的總統更加民主一些、更加在乎台灣多數民意的想法,而不是透過政黨一憑己意,在少數民意支持的情況下獨斷任為。

   
藍白合 別再高來高去
吳瑞國/政治風險公司執行長(台北/聯合報
政界的在野合作,在基層的期盼與壓力下,十月十四日的幕僚會議,總算踏出實質討論的第一步。就像任何談判一樣,當天會議的形式(style)與內容(substance)同等重要:彼此是否對等、言談有無「求同存異」等,都是外界解讀會議成果的焦點。沒人期待雙方談一次就能整合成功,但在如何產生正、副總統候選人的立場依舊分歧,而會後的各種解讀與高層人士近日的放話,讓這件原本就困難的事,更加複雜難解。

由於缺乏互信,這次幕僚的會議也看出各自政黨的不足。民眾黨在會前率先提出「辯論、民調、輸者退選」的立場,但不知是否對自己提名人現階段的民調數字沒有信心、還是桶箍還未箍好,國民黨猶如挨了一記悶棍,遲遲沒有公開回應,讓人看不懂藍白整合究竟是進?是退?還是原地踏步?

但當國民黨當天提出「開放式民主初選」作為回應時,民眾黨顯然在狀況外,由於沒有事先評估或沙盤推演過,不知道如何反應,甚至在會議結束幾天後,雙方除了隔空放話、認為「開放式民主初選」勞民傷財外,就是指控對方沒誠意,無意整合。除了強調「藍白合」沒有破局,對於下一步要怎麼走都不清楚,大家也看得霧煞煞。

民眾黨不能因為在包括市話與手機的民調中呈現領先,而自詡勝券在握,忘了在面對重大談判前,必須做好各種「B計畫」、「C方案」的準備與回應,料敵從寬,禦敵從嚴,不應把原先的民調優勢變成整合破局的黑鍋。

藍白整合仍是在野陣營能否贏得總統選舉的關鍵,但許多簡單的道理在政黨的算計裡,都成了困難、甚至無解的習題,澆熄了基層的熱情,也浪費了寶貴的時間。

原本就困難重重的政黨整合之路,現在要嘛宣告破局,要嘛幕僚退場,直接讓這場選舉大戲的主角們粉墨登場,面對面解決整合的種種問題與差異。讓雙邊不僅直球對決,也讓彼此的最強棒出擊,能妥協、能解決的一次清潔溜溜,在選戰剩下的九十天裡,不再高來高去,基層也不需要再霧裡看花。

   
搶救國道客運 刻不容緩
李克聰/消基會董事暨交通委員會召/聯合報
聯合報陽光行動專題報導,政府十年建設砸上兆元,但搭公共運輸不增反減。根據統計,去年全國運具次數,公共運輸市占率僅百分之十四點三,不僅比十年前低,還創新低。

檢視歷年來公共運輸發展遭遇的重大危機,十六年前南部地方客運因受到經濟不景氣影響,加上人口外流,乘客需求減少,在收入銳減、油價飆漲,營運成本提高下,要停駛二百五十條偏遠路線,所幸政府協助增加補貼才度過危機。九年前高鐵公司發生財務危機,在政府協助下,台灣高鐵變成實質上的公營事業,高鐵公司也避免了破產重組的危機。

如今受三年疫情衝擊,因運量銳減、駕駛人力流失,即使疫後搭乘人數回流,國道客運今年上半年客運量約為二四八一萬人次,僅為疫情前的六成,總路線數也從疫情前一八八條減為一六九條,已陸續有阿羅哈客運與日統客運退出市場。根據公路局統計,今年連假國道客運搭乘率,春節連假四成五、清明連假五成三、端午連假五成六。今年中秋連假雖比端午連假增加一成運量,但相較雙鐵尖峰車票的一位難求,加上物價上漲,國道客運票價已達上限,客運業者在營運困難下,多條路線在五年期滿後將不續營。這將是公共運輸發展遭遇的另一重大危機。政府應盡快全力協助客運業者度過危機,才可改善全國公共運輸市占率過低的困境。

高鐵、台鐵與國道客運是台灣西部重要的三大平衡性城際運輸,三大系統各有其需求與服務特性,也分別肩負不同的運輸任務,一旦失衡產生惡性循環,問題十分嚴重。目前很明顯國道客運客源漸轉移到高鐵,台鐵也有少部分旅客轉移到高鐵;尤其高鐵有符合乘客彈性需求的自由座,造成軌道與國道客運運量失衡。最近台鐵宣布重新評估調整運能,包括東部中長途、西部中途、各都會區內短途輸運等,並部分增加通勤尖峰時段列車與試辦自由座,這對國道客運又是另一衝擊。目前政府改善方式包括透過業者聯營方式合作,調整路線並搭配轉運站,有十八條國道客運路線採由二至三家客運業者聯營,但是這只能治標,暫時減緩營運惡性循環問題。

治本方法,建議政府應檢視真正有客運轉運功能的轉運站,如台中水湳轉運站,因當初規畫就定位為台中國道客運的轉運門戶,而且設計就預留直接由轉運站銜接國道一號的匝道。中央如能協助地方整合,解決技術法規問題,以後所有經過台中的路線就可在此轉運;透過業者聯營、轉運中心調度排班,甚至統一改由台中發車,就可大幅降低營運成本,有效解決駕駛不足及工時受限問題,而且直接進出國道可以避免地方交通打結,有效提高營運效率。

另外,政府應盡快從寬調整全聯會向公路局申請的國道客運運價,未來可如同補助通勤交通月票,甚至將國道客運票價打五折,運用票差直接補貼給業者。至於敬老愛心優惠票亦應編列經費補貼業者。這樣才能從根本改善國道客運的營運環境,讓其起死回生、增加整體公共運輸吸引力,朝向全國公共運輸市占率達五成,與私人運具平衡發展之目標邁進。

   
從日劇看日本社會縮影與支持系統
民營電視台製播的偶像劇,在日本稱為「趨勢劇」(TrendyDrama),主要內容是以透過對工作職場、學校的描述,反映日本的家庭觀、愛情觀與工作觀,以及關注社會上的潛在課題與流行趨勢。

關於英國脫歐災難 人民異常沉默
愈來愈多英國人意識到,英國投票退出歐盟這項保守民粹主義在國際間崛起的決定性時刻,是個重大錯誤。如同反對人士預估,英國脫歐引發通貨膨脹、勞力短缺、企業倒閉及旅遊亂象。此舉造成供應鏈問題,危及英國汽車製造業的未來。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