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智權報】探討專利與智慧財產權,涵蓋各國重要的侵權訴訟分析、法規解析,提供您需要的IP實務與知識! 爸媽的育兒神器、育兒神隊友【育兒生活Mombaby Lifestyle】,讓爸媽輕鬆自在,寶寶開心成長。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3/10/20 第5575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海峽需要一條心靈絲路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無人機國家隊橫柴入灶,蔡政府把國家當自家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降低中共經濟封鎖的風險
民意論壇 兼顧生態與發展 海洋遊憩才能永續
僅訴求去碳 請賴再想想
毀林種電 環境不正義
不適任的學生與家長
能源建設 賴清德是無知還是裝傻?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海峽需要一條心靈絲路
黑白集/聯合報
都說「十年磨一劍」,習近平磨的是一帶一路。但帶太遠、路太長,倡議十年下來,只通了幾條鐵路。習近平承認,之前只是「大寫意」,今後才是「工筆畫」。

遇上動盪的時代,一帶一路合作發展的內涵與嚮往,或許正是當前世界所需。習近平在這次峰會演講中重提六年前的話,即「古絲路之所以名垂青史,靠的不是戰馬和長矛,而是駝隊和善意;不是堅船和利炮,而是寶船和友誼。」

這話精準註解一帶一路的要義,聽在因俄烏戰爭流離失所的千萬烏克蘭難民,以及加薩走廊炮火下正批量殞命的巴勒斯坦人耳裡,該有多感慨?習近平當年還說,古絲路不是靠軍隊打出來的。但軍隊自古有之,張騫通西域走出曠古第一條絲路,為的還是聯繫大月氏合抗匈奴,背後還是為了軍事。

這是人類的思維痼疾,認為憑暴力就算不能解決一切,也能解決大半。習近平算是超越了它,認識到絲路之美不是用暴戾的武力打下。問題在於,習近平能否將它用於兩岸?兩岸要有所進展,照樣得靠駝隊與寶船,而非機陣和航母。

話說回來,搞壞兩岸關係的,民進黨才居功厥偉。整天否認九二共識,鼓吹兩岸仇恨,豈非在率人民奔向戰爭?台灣不該如詛咒般地變成加薩廢墟,這一灣海峽,需重建一條心靈絲路!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無人機國家隊橫柴入灶,蔡政府把國家當自家
社論/聯合報
蔡政府標榜重點發展項目,經常冠上「國家隊」之名。七年多來蔡政府成立卅多個國家隊,卻不乏內容空洞、甚至掩護利益輸送之例。繼疫苗、打詐、雞蛋等國家隊「翻車」後,立法院將審查的下年度總預算,又看到「無人機國家隊」橫空出世,在需求必要性與編列合理性都有疑問的情況下,搶搭最後一年的資源列車上陣。

明年國防預算的無人機相關計畫,一口氣新增微型無人機、目獲無人機、監偵無人機、陸用監偵無人機、艦載監偵無人機等五項「軍用商規」產品。再加上「無人機反制系統」,總計將向國內業者採購六十六億元產品。項目不僅全係臨時插隊,多數更將在明後兩年付款完畢。

國防部原是最恪遵「設計計畫預算」原則的政府機關,從使用單位依作戰需求發動,經上級單位審核通過,再排定優先順位,過程極為嚴格。但「無人機國家隊」的採購,卻完全打破此一原則。蔡總統去年宣示成立「無人機國家隊」,年底便由經濟部完成遴選,今年初由國防部宣布採購。問題是,這些無人機當時根本尚未打造出來,投資建案甚至八月才全部完成,已逾行政院審核預算期限,等於在預算書送交立院的最後一刻才將它填入。

尤有甚者,立院預算中心報告指出,五款商規無人機中,三款到上月底尚未通過驗收。至於反制系統的研發,更要到十一月底才能完成。國軍引進武器裝備,性能表現仍無法確定,就急著埋單付錢,堪稱空前。

就算這些產品最後能如期交付,光就已知資訊,其作戰價值也令人懷疑。這波「國家隊」產品,尺寸多為坊間空拍機或噴藥機水準,但這個領域已有中科院的數種產品;至於更大或更小的產品,則均付闕如。例如海軍採購「陸用監偵無人機」,稱將作為岸置反艦飛彈搜尋目標之用;但衡諸飛彈射程,偵巡半徑應在兩百公里以上,而其採購的無人機體大小與價位,顯不足以擔此任務。立委廖婉汝更質疑,所有無人機交貨到位後,將需四千名操作手;但國軍官兵總數僅十六萬人,卻要有四千人負責無人機操作,豈非笑話?

由此不難看出,政府宣傳為國防與產業盛事的「無人機大餐」,真正考量並非台海作戰需求,而是為拉抬「國家隊」不惜扭曲建軍方向,讓國防部掏腰包幫業者拉抬商機。至於中選廠商與執政黨特定派系的人脈,乃至政策發布前後業者的股價起伏,都充滿令人遐想的皮□陽秋。

政府挑選潛力產業刻意培養,實屬必要。撐住當今台灣在全球經濟地位的半導體產業,正是蔣經國時代大力扶持的「國家隊」。俄烏戰爭也說明,無人機在當代軍事科技中,是不可忽視的一環。但蔡政府卻打著國家隊旗號,無視技術層次與國內外客觀環境需求,更將國家資源與政黨或派系的友好企業掛鉤。一旦投資評估的考量點,變成如何優先照顧自己人,或如何吸引產業變成自己人,自然難以做出理性決策。

對於「國家隊」響亮口號下的黑幕,民眾已大倒胃口,蔡政府應知之甚稔。因此每逢新國家隊出場,必然運用大內宣將願景無限放大,並大打忠誠牌與「芒果乾」把質疑聲音汙名化,以閃避論辯。但此次無人機隊的採購,除嚴重破壞預算程序,更無助國軍的實質防衛與作戰,寧非自欺欺人!國防裝備務求縝密精實,不容濫竽充數;國家預算必須花在刀口,不容苟且徇私。蔡政府假國家隊之名,把國家目標當成政黨資源在用,只會徒增非議。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降低中共經濟封鎖的風險
社論/經濟日報
2021年4月,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封面故事,曾經以「台灣是世界上最危險的地方」做為標題,之後的兩年半,國外重要媒體與政經智庫大多支持此一觀點,隨著俄烏戰事興起,此一聲浪益發興盛,台海危機已經成為全球注目焦點,包括歐洲與亞洲主要國家領袖,均公開呼籲降低此一影響世界甚鉅之重大風險。

當然,台灣多數戰略專家認為,中國目前正面對內部整頓的嚴峻階段,軍委會副主席、國防部長、外交部長均銷聲匿跡,短期武力犯台的可能性很低。

台灣民意基金會最新民調顯示:42.8%台灣民眾認為必要時美國將會派兵保護台灣,於是台灣社會呈現「馬照跑,舞照跳」昇平景象,幾乎沒有人擔心戰爭的威脅。然而國安專家指出,未來四年內,中共在主客觀條件均不具備的狀況下,不會採取武力犯台,但極可能以封鎖海空航運,企圖癱瘓台灣經濟,瓦解民眾信心,造成股、匯、房市崩盤,大量資金外流之經濟危機。

依據國內外智庫研判:2027年前,兩岸有可能出現所謂「非戰爭的軍事行動」(Military Operations Other Than War),譬如海空航運封鎖,關鍵原物料進不來、製造商品出不去,海底電纜、通訊網路、發電及供水設備遭受惡意破壞等。

當原物料進不來、生產貨品出不去,台灣經濟到底可以支撐多久?

本報曾建議政府國安單位立即採取必要因應措施,包括但不限於:吸引主要關鍵原物料供應商來台設廠、增加台灣晶圓製造在海外產能、釋出更多公共資源與利多政策,穩定人心、與國內各大科技公司協商,編造關鍵人才名冊,必要時除我軍警情治單位外,或可請美國給予特別保護與安全撤離,以維繫狀況解除後產業重建能力。民間企業更應針對重要客戶,如蘋果、輝達、超微、特斯拉等,擬訂緊急情況下,短/中期因應措施,務必對其供應不斷,訂單不至於移轉至韓國生產。這些廠商屆時便將對中國政府施壓,縮短台灣遭受封鎖時間。

台灣現階段經濟發展,由於內需消費市場有限,主要仰賴出口、外資投資與觀光消費收入,可是今年8月之前,台灣出口呈現連續11個月下滑,創14年來新低紀錄,國外來台觀光人數,除韓國之外,均遠低於業者期待,連日客來台人數都創新低,對於國內旅館、餐飲與零售服務業,並未產生預期之加乘效果。

在國際大廠考慮台海可能出現風險,主張「Taiwan+1」多元供應鏈策略下,台灣生產製造業被迫出走,紛紛在越南、印度、印尼、泰國等地設立工廠,分散製造產能,造成本土生產、出口、就業,三緯度減少,實為台灣經濟發展最大危機。

值此危急存亡之秋,台灣社會與經濟真的承受不了戰爭,甚或海空運封鎖的隱患。重新開啟兩岸溝通對話,降低彼此誤判危機,實在是現任與未來政府不可逃避與推諉的重責大任。我們需要的不是高調與口號,以務實行動照顧2,300萬人民安全與福祉,才是中央政府必須面對的情勢與處理態度。

經濟發展是一個國家根本的基礎,外交、內政、教育、醫療保健、勞工保障、社會福利、國防建設等,均須建立在一個良好的經濟發展基礎之上,除此別無他途。如果兩岸問題是妨礙台灣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關鍵,我們便應謹慎且徐圖為之,否則其他理想與奢談,均是不切實際的鏡花水月。

過去八年,兩岸關係與信任倒退,確確實實影響台灣經濟發展與產業出路,我們期盼明年初選舉出的下一任元首,能夠重新檢討情勢,開啟新途徑,改善兩岸緊張與互相猜疑的不良關係,將台海發生戰爭與遭受中共經濟封鎖的可能性降至最低,則國家是幸、百姓是幸。

   
民意論壇
兼顧生態與發展 海洋遊憩才能永續
康嘉隆/海洋大學潛藍社前社長、鍾/聯合報
隨著新冠疫情趨緩,民眾重新回到群體社會與自然環境,包含從事遊憩與觀光活動。四面環海的台灣,水上遊憩活動的熱門度可以預期。隔離結束的世界,民眾一波一波的出門,「報復式出遊」一詞因此出現,代表著不只是把過去疫情期間無法做的遊憩加倍補回來,更象徵著遊憩活動對經濟、社會與生態環境等的突然衝擊。美麗的海洋吸引著人們去親近,但在暴增的海洋遊憩人潮下,如何維持經濟發展與海洋生態的平衡,是重要課題。

大量海洋遊憩活動產生的汙染包含垃圾、汙水,海岸地區的基礎服務是否能處理與容納這些汙染?其對海洋生態的影響為何?不論是從旅客體驗角度、環境保育角度、當地居民角度,皆不會是個大家所樂見的情況。自二○二二年疫情趨緩後,熱門的海洋活動地區如小琉球,面臨前所未有的遊客人潮;潮間帶和水上活動的遊客幾乎快把海填平了,更不用提對此區域海洋生物棲息地之影響。又如百萬遊客登島澎湖,已超出當地所能提供的用水量;大量遊客下水活動,卻未留意防曬乳或化妝品成分是否對海洋環境友善,及人潮導致更多踩踏珊瑚礁事件等。

根據綠色和平今年八月在小琉球的調查,發現小琉球周圍的珊瑚及其伴生的群族正逐漸衰退中。以老少皆宜的浮潛為例,遊客滿懷期待準備浮潛,但卻看到水面上滿滿的人潮。好不容易擠下水卻發現水中只看見其他遊客的手腳、垃圾與白化死掉的珊瑚;漂亮的珊瑚礁裡,魚卻沒有看見幾隻,會是甚麼心情呢?想必是一次不好的體驗。

即使人潮帶來錢潮是眾所樂見之美事,觀光活動也帶動一些海岸地區的繁榮,但曾經到小琉球旅遊的旅客,分享當地民宿老店主感慨道「小琉球從前人口外移嚴重,直到發展觀光後才逐漸繁榮」;除了為在地居民增加發展機會以外,也吸引外部投資,如企業集團規畫在小琉球興建國際旅社,但因占地未達需要環評的標準,引起當地居民抗議,其對海洋生態的影響也存在隱憂。

為了兼顧海洋遊憩發展與海洋生態,在現有的海洋保護區或海洋遊憩景點,進行適當的政策規畫與落實管理措施有其必要。

以基隆潮境公園為例,因遊憩人口遽增,於二○二三年開始管理海洋遊憩活動;譬如潛水需要有國際證照且須事先申請才能下水,並有人流總量管制。

在未有明確管理範圍的海域,可規畫設立海洋保護區及制訂相關規範措施,有效管理親海活動,避免遊客敗興而歸,並減少對當地居民生活環境的破壞,使海洋生態系統得以永續。重要的是發展海洋教育,全民養成海洋友善觀念來親近海洋,以共同維護海洋生態環境。

   
僅訴求去碳 請賴再想想
謝英士、鄭佾展/環境品質文教基金/聯合報
全球石油與天然氣巨頭阿布達比國家石油公司執行長,也是今年底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8)主席的賈柏(Sultan Al Jaber),上周於沙烏地阿拉伯舉辦之中東北非氣候周直言:「不要過度『幻想』以清潔能源替代,世界需要化石能源」,強調使用碳捕捉再利用與封存(CCUS)技術去碳,而不是淘汰開採、生產和使用化石燃料本身。

與九月加拿大舉辦之世界石油大會(WPC)情況如出一轍,面對國際能源總署與加拿大聯邦能源和自然資源部長威爾金森疾呼擺脫化石燃料,加大再生能源投資,石油和天然氣要在未來十年內達到峰值的論調;加拿大亞伯達省省長史密斯則懟以應加大投資CCUS去碳,而非拿石化業開刀。

無獨有偶,昨天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提出「淨零轉型五大策略」之第二次能源轉型,目標也放在電力「去碳化」,即二○二六年八成燃氣、燃煤發電,投資去碳技術;二○五○年再生能源占六十%至七十%、氫能源占九%至十二%、燃氣占廿%至廿七%。然而,賴副總統沒說,天然氣使用仍有碳排,氫能恐怕仍以天然氣為原料的灰氫、藍氫,與國際石化業同調,了無新意。

以賈柏為首的石油輸出國,正在形塑新的淨零話語權,台灣也齊聲附和。這樣去碳、持續使用化石燃料的論述,符合許多國家與企業利益,也就是現今化石能源所建構起的發展優勢,廣受既得利益者的歡迎;與之相對的是希望加大再生能源投資、關注自然資本與解方,以及缺少礦產希望扭轉能源不自主的國家。可預見去碳或去化石燃料路線之爭,將成為年底氣候大會核心課題。

據外媒披露,賈柏已邀請全球石油和天然氣、水泥、鋁和其他重工業的巨擘,籌組「全球去碳聯盟」,目標二○五○年實現企業直接排放和外購電力產生的排放(範疇一、二)淨零,但並不包含其他間接排放(範疇三),例如銷售加工、運輸配送、使用、廢棄處理等產品生命週期產生的碳排放、員工通勤等。

換言之,即使石化業本身淨零、去碳,其所生產之石油、天然氣使用仍將產生碳排,且無人為此負責。在沒有轉型期限的框架下,投資去碳技術是否符合ESG、符合負責任投資?抑或只是飲鴆止渴,一味推遲真正淨零轉型的毒藥?與乾淨的煤、乾淨的天然氣、甚至是碳中和天然氣一般,充斥著謊言與話術。

聯合國一再表示,為了符合《巴黎協定》目標,到二○三○年,世界需要將碳排減少四十五%,才有機會把氣溫控制在比工業化前高出一點五度C;然而,根據各國提交的「國家自訂貢獻」統計,二○三○年碳排將「增加」五十%,完全背離一點五度C路徑 。失控主因就是利益集團仍把持話語權,各國仍無法拋下其對於國家自然資源主權、所有權、財產權的固有見解。

無法從總量、從源頭解決碳排問題,缺少普及性,且為過渡的去碳技術,台灣又要投注多少資源,橋接到何時?淨零是否終將是一場夢?去化石燃料或僅訴求去碳?是各國氣候意志的靈魂試煉,台灣站在哪一邊?建議賴副總統再想一想。

   
毀林種電 環境不正義
李桃生/林務局長退休 (新北市)/聯合報
《金融時報》報導,印尼自二○一九年以來結合美國、中國、巴西及香港的跨國企業,為了採鎳已毀壞二點三萬公頃的森林,其中有些特許礦區的森林,生物多樣性極高,是碰不得的。

問題是,鎳是電動車及其電池關鍵材料,而印尼想成為電動汽車供應鏈的強國;二○二二年,印尼的鎳產量幾占世界總產量的一半。發展電動車不是淨零減碳的重要策略?然而,毀林採鎳造成的高碳排、廢棄物汙染、村莊的遷移及生物多樣性的衰減。這一進一出之間,帳要怎麼算?

若說重新造林就是生態恢復,恐怕是文字遊戲。復育生態學是非常複雜的科學,且非數十年不能竟其功。從究明土壤性質、選對樹種、培育健壯苗、細緻栽植、落實撫育以致成林,是一條漫長的路;最終結果,不可能恢復原來的植物社會,能夠恢復原有的生態功能已是萬幸。

台灣本沒有大面積毀林的情況,但不久前《聯合報》報導「光電砍鳳林」,近千公頃的鳳林森林即將消失,住民憂心;而一部分土地是台糖所有,台糖勇於拔得頭籌。台糖的說詞是「那些都是『林相不佳』的森林」,何謂林相不佳?

一九六五至一九七六年,台灣在聯合國糧農組織支持下執行「林相變更」,針對每公頃蓄積量五十立方公尺的「林相窳劣」□葉樹森林,進行大規模的砍伐並復育造林,重建具有木材經濟價值的森林。前輩們囿於當時情境,無從虞及原有的森林蘊藏著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資源,甚至是遺傳性資源,而這可貴的資源是上蒼賦予吾人者,失而不可復得。

今天生態知識已經普及化,為了光電,有何道理可以重蹈覆轍?造平地森林是行政院於二○○一年八月卅一日核定之「平地景觀造林及綠美化方案」,二○○二年由林務局大力營造者。據悉,台糖也有計畫保留一部分林地後,陸續規畫砍樹種電,至於當初平地造林的宗旨「增加平原地區之森林覆蓋率,改善生活與旅遊品質;生產用材,提升木材自給潛力;增加碳素吸存,並淨化空氣」等事項,早就拋諸腦後!

走筆至此,不禁慶幸行政院農委會於二○○八年政策決定,由林務局遴選匡定三處各有近千公頃平地森林,向台糖營造平地森林園區。如今花蓮大農大富,已是花東縱谷的壯麗地景;屏東林後四林為屏東人的後花園,假日車位難求:嘉義鰲鼓則是候鳥的天堂,黑面琵鷺在台灣的據點之一。三大平地森林園區,給人們帶來知性與靈性的感受,如非當年超前部署,今天三大平地森林恐怕會遭台糖砍光種(電)光,變成一大片光電板!

台糖千萬別說,農牧用地造林,接受林務局補助廿年已完成了義務;行政法律關係消滅,改為光電基地,完全合法。事情的根本是要不要維護環境正義?砍了具有美學氣息的森林,是名副其實的「環境不正義」!

不要忘了,台糖是國營事業,社會責任應藏於心中,造林是長期志業,廿年僅是萬古長河的一瞬間而已!砍樹種電方興未艾,仍僅為短期利益思考,一失足豈僅是千古之恨?

   
不適任的學生與家長
許宥妮/教師(桃園市)/聯合報
日前桃園發生女老師多次遭學生施暴,家長不配合管教的事件,令人感慨萬千,老師之地位已淪落至此,我想孔子泉下有知也會潸然淚下吧!

大家只聽過「不適任教師」,但有聽過「不適任學生」與「不適任家長」嗎?

所謂的「不適任學生」,就是不斷擾亂上課秩序,不管老師怎麼講怎麼處罰都沒用,嚴重影響其他孩子受教權的學生。

而所謂的「不適任家長」,就是只會生不會教,當發現孩子不聽自己的話後,又把責任推給社會及老師,反正千錯萬錯絕不是我的錯。萬一老師哪天受不了打了自家小孩,就開始敲詐勒索,沒個三、四十萬誓不罷休。

事實上,「不適任學生」及「不適任家長」的數量遠超「不適任教師」,但教育部拿他們束手無策,所以只好拿「不適任教師」開刀,殊不知很多「不適任教師」都是被前兩者逼出來的。

以我自己而言,打自小孩生下那天我就趕快搜尋各種育兒教養密笈,結果不搜不知道,一搜嚇一跳,坊間充斥著各種理論,有狼爸虎媽派、親密育兒派、百歲千歲派、極端教養派…,每一派都有諸多擁護者,我一時竟無所適從,不知自己到底要選哪個?

傳統的中國教育以嚴厲及打罵為主,很多人認為這早已過時了。於是在舊的體制崩塌,新的制度規範又尚未成型之際,我們成了失落迷茫的一代,反而不知要如何教育自己的小孩?

身為教師的我都有如此困擾了,更何況是一般的父母。於是有些父母只能生搬硬套,也不知自己的孩子適不適合;有的是邊教邊改;有的是篤信其中一派走到黑…,於是孩子的狀況反而比以前更多了。

如今的學校,「尊師重道」四字早已蕩然無存。學生可以打老師、罵老師三字經,老師若打回去或罵回去就慘了。而教育部對學生及家長沒輒,只能拿老師開刀,說老師專業素養不足、班級經營不力,反正千錯萬錯都是老師的錯。

然而,我懷疑最上面那些做決策的人真的了解第一線的教育現場嗎?真的了解老師的痛苦與無奈嗎?或許他們偶爾會來學校巡視,但校長只會呈現學校最光鮮亮麗的一面,黑暗而醜陋的一面他們永遠看不到。於是教育在錯誤的路上愈走愈遠,想當老師的人愈來愈少,想退休的老師愈來愈多。

就以我們學校為例,老師帶班只能靠自己,一旦我把學生送學務處,學務處只會怪我有問題,為何別人都沒送就你送?為何他們一來學務處就變乖了?你到底是怎麼帶班的?

搞到最後,全校的老師都不敢送學生去學務處了,請問這些事教育部知道嗎?各種奇葩的教育亂相充斥在台灣校園的各個角落,或許位高權重的你們永遠也不會知道。

   
能源建設 賴清德是無知還是裝傻?
陳立誠/台灣能源部落格版主(台北/聯合報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昨天推出能源政見,他表示將透過「第二次能源轉型」、「數位與綠色的產業雙軸轉型」、「推動永續綠生活」、「政府做淨零轉型後盾」、「不遺落任何人的公正轉型」等五大策略,達成二○五○淨零轉型的目標。

賴清德表示,能源政策首重穩定供電,很多人質疑台灣電力供應不穩,並指責馬英九任內電力建設嚴重遲滯,八年間電力系統增加之裝置容量只有二六八萬瓩。台灣歷史上,供電穩定度最危險的時候,就是馬英九剛把政權交給蔡英文總統之際,當時備轉容量率只剩一點六四%。他擔任行政院長時,每天起床第一個看的資料,就是今天備轉容量率是多少,今天電到底夠不夠。

個人看了賴清德的發言,真是啼笑皆非。沒錯,馬英九第一任內極少電力機組完工,第二任甚至沒有任何新機組完工商轉。表面上看來,馬英九怠忽職守。但真的是如此嗎?電力建設如同捷運建設,由規畫到興建時程極長,非十年不為功,多屬於前任動工,後任剪綵的基礎建設。

馬英九任內完工的大潭機組是李登輝時代即聘定工程顧問公司規畫設計。馬英九運氣很不好,因陳水扁時代中斷電力建設,使得馬任內完工的機組大幅下降,造成馬政府最後一年、蔡政府第一年缺電極嚴重。但這要怪在馬總統頭上嗎?

馬英九時代大力推動電力建設,在蔡政府第一任總共有八部馬英九時代動工的機組完工:林口電廠三部機組、大林電廠兩部機組及通霄電廠三部機組,總共增加六六七萬瓩,備轉容量大幅上升,使缺電危機大幅改善。

到了蔡總統的第二任期,缺電危機再度浮現,原因也很簡單,因為蔡總統死抱反核黨綱,二○一八年到二○二三年間,核一及核二共四部運作良好的機組未獲延役,反遭強迫除役,電力裝置容量頓時少了三二四萬瓩。

要知道的是,國際能源總署(IEA)上月發布的「淨零排放路徑圖」明確指出核能為減碳重要手段。IEA指出,要達到二○五○年淨零目標,全球核能裝置容量應由今日四一七GW(百萬瓩)倍增為九一六GW,並強調核電延役是不可或缺的手段。台灣每年電力需求穩定增長,一來一往,近年缺電危機再現,蔡總統及民進黨政府只能怪自己。

以上電力供需過程均為公開資訊,民眾不免納悶賴清德的嚴重誤導,到底是無知還是裝傻?

   
世界一改變.孩子就崩潰嗎?練習如何擁抱彈性
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些固著的行為,但有「固著行為」的孩子,經常因為改變而感到不安,該如何幫助他們?如經過練習,孩子不但可以把事情講得完整,也可從中學習與討論還有哪些步驟或方法,是我們能用來避免衝突發生的。

走讀艋舺和雲門 尋,鄭宗龍創作之源
2020年,出任雲門舞集藝術總監第六天,鄭宗龍帶著舞者前往歐洲巡演,演出2019年的作品《十三聲》,被當時法媒譽為:「這是鄭宗龍吸引眼球的一場勝利。」鄭宗龍在創作時,雖然不是刻意的,但是童年居住的艋舺印象,始終能挑起他靈感的泉源。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