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周,最受全球注目的新聞,除了以色列哈馬斯暫時停火,進行大規模人質交換外,莫過於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首府杜拜,所舉行的聯合國第28屆氣候變遷大會(COP 28)。
本屆大會除盤點各國距離《巴黎協定》目標還有多遠,最令人震撼的消息,莫過於美國氣候變遷特使柯瑞所提出的核能宣言:「在2050年之前,全世界的核能發電,應該是2020年的三倍。」柯瑞這項增加核能發電宣言,立刻獲得英國、法國、日本、韓國等主要已開發國家的支持與共同簽署。
柯瑞與英法日韓等國,當然清楚目前核分裂發電可能帶來的潛在風險,更了解核廢料最終儲存之嚴重性,但是兩害相權取其輕,在綠色能源尚未成為人類主要發電來源之前,唯一可以大規模減少溫室氣體增量,降低氣候變遷所造成無數人類生命財產損失的方法,唯有以核能做為過渡,捨此無他。
美英法日韓的這項正式表態,無疑地支持台灣2018年「以核養綠」公投構想。
目前各國致力的太陽能、風能、海洋能等綠色能源,性質上均屬不穩定電源,無法隨著需求而及時供給,故各國電網智慧化與更新、大型儲能技術,將是短期最大挑戰。
雖然在COP 28會場中,專家學者務實地討論了包括氫燃料電池、核融合在內的終極綠色能源,以及大型儲能、二氧化碳捕捉封存等積極減碳技術,但結論都是:還需要15至30年研發與商轉實現的時間。
除了殘酷的戰爭,現階段對人類威脅最大的,莫過於逐年加劇的全球氣候變遷,熱浪、嚴寒、暴雨、乾旱,每年不僅奪走數以萬計的寶貴生命,更造成部分國家糧食不足危機,與跨國大型傳染病的盛行。
2023年全球平均氣溫增加了攝氏1.4度,創有氣候紀錄以來的新高。
阻止這場浩劫的主要方法,唯有降低溫室氣體的排放,而溫室氣體最大來源,眾所皆知,便是化石能源燃燒發電,化石能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氣、頁岩油。
台灣在過去十年,由於工業發達、大量耗電的半導體晶圓廠不斷擴建、人民生活舒適需求增加,雖然政府及民間致力節能,並發展離岸風電等綠能,但終究緩不濟急,二氧化碳排放量每年只增不減,而且在未來十年,也沒有真正降低耗能排碳的可能方法與具體路徑。
以液化天然氣取代燃煤發電,或許可以改善空氣汙染,但液化天然氣終究是化石能源的一種,在溫室氣體排放與燃煤發電,僅有大惡與小惡的差別。
換句話說,雖然台灣不是《巴黎協定》的簽約國,可能不會被盤點,但事實上,台灣是世界減碳後段班,更是造成全球氣候變遷的幫兇。
從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到蔡英文,四任中華民國總統,均曾公開承諾:台灣將遵守國際共識與公約,做到節能減碳,可惜在這件事上,我們失信了。
溫室氣體所造成的全球氣候變遷,與其他的環境汙染在性質上有所不同。大多數的環境汙染,製造者與後果承擔者有地緣上的關係,比如燃燒廢五金產生戴奧辛,汙染水源,可能造成飲用者罹患癌症或烏腳病。但是,燃燒化石能源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會隨著大氣擴散,造成臭氧層破損,增加太陽直射海洋的作用,產生增量氣旋與洋流,造成其他地區的暴雨或高溫,是典型「黑狗闖禍,黃狗遭殃」的災難形式。
明年1月中華民國將舉行總統、副總統,與立法委員選舉,選後組成新的政府與國會。令人欣慰的是,目前主要三黨總統候選人,均未排除使用核電的可能性,但是國人對於世界各國在全球氣候變遷的擔憂,與更積極降低溫室氣體排放的呼籲,注意程度呈現明顯不足。台灣做為地球公民一份子,實在應該在這項議題上,做出更負責任的行動,立即恢復核一、二、三正常運轉,客觀評估核四重啟運轉安全性,為世界改善氣候變遷、降低溫室氣體排放的重責大任,付出一份應有的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