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探投資週刊電子報】提供潛力股報導,及分析台股、大盤趨勢、個股漲跌。讓你掌握股市,貼近台股趨勢! 【人資e周刊】內容包含最新勞工政策解析、企業管理進修、人事聘用秘方,希望您的疑難雜症能獲得解決之道。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3/12/13 第5613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日本大哥還在講廉恥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政黨輪替,才能使綠色恐怖停止肆虐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氣候革命牽動地緣戰略格局
民意論壇 公民課早沒了道德成分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美國的軟實力:學問好
重劃街道 讓騎樓不再是灰色地帶
提高量刑標準 更能有效打詐
教育沒核心 奢求社會共識
美大學面對仇恨言論的複雜處境
政府不可鼓勵民眾行險!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日本大哥還在講廉恥
黑白集/聯合報
民進黨強力辯護「無恥課綱」,賴清德說「只是原則指引」,蕭美琴肯定「接軌世界,與時俱進」。立法院長游錫□更直言,「廉恥是君主政治產物」。游錫□一席話,炸翻整個網路,網友洗版砲轟:「堪稱無恥最高境界」。

游錫□宣稱,台灣除受儒家思想影響,也受日本、歐美文化影響,才有政治民主;中國古文不符民主價值觀。水牛伯和美國琴將「無恥課綱」與「國際化」畫上等號;問題是,民進黨最敬重的「日本大哥哥」,不僅推動古文教育,也沒忘講廉恥。

培養自衛隊幹部的防衛大學,學生綱領之首就是「廉恥」,連同「真勇、禮節」自勉為精神基礎。十三世紀創校至今的鎌倉學園乃至日本許多學校,都還掛著毛筆書寫的「禮義廉恥」校訓。日本是民進黨自豪的「民主同盟」,都還緊抱「君主政治產物」。即便日中關係緊張,日本政府從未放棄儒家文化,難道不擔心國格受損?

明治維新追求西化,最重要的啟蒙思想家福澤諭吉反對幕府的陳腐漢學,但並未揚棄「廉恥」作為民德,強調民智與民德兼具,才是文明開化。綠營及側翼醜化「禮義廉恥」是封建黨國遺毒,但以日本經驗鑑照,便完全站不住腳。

蔡政府的問題不在拒讀「廉恥」,而是根本不講廉恥。賴清德三哭欲兼得大位與違建,便是鐵證。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政黨輪替,才能使綠色恐怖停止肆虐
社論/聯合報
高雄市府政風處最近被揭發兩起不當監控事件,以查察「賄選」為名,對在野黨總統及立委候選人監控。政風處應監督的是政府公務人員,如今卻扮演對付在野黨的「東廠」,真是角色錯亂。民進黨面對這種濫權不公,都反控對方是「認知作戰」,甚至以「機密」為由反控爆料者洩密,對遭指摘事項則避而不談。口口聲聲「透明」的蔡政府,可謂把「黑箱」發揮到了極致。

國民黨立委候選人徐巧芯日前因送出廿元的重陽壽麵,使她和數名里長遭到調查局以「賄選」名義約談,這明顯在干擾選舉。徐巧芯隨後爆料,高雄市府政風處的機密文件查賄通報,指控補教協會理事長劉秀鳳以七十壽宴為名為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造勢涉及「賄選」;但當天柯文哲並未到場,倒是民進黨立委趙天麟等三人出席,為何政風處不說劉秀鳳是為民進黨立委賄選呢?

高雄市府政風處被控不法的另一樁「查察賄選」,則是針對高雄六選區的「喜樂島聯盟」立委候選人郭倍宏進行長時間監控,並將情資送交檢調單位,引發郭倍宏不滿。主要原因是,該選區有民進黨候選人黃捷參選,擔心深綠的郭倍宏瓜分其選票,企圖影響。藍營民代另揭露,檢警調共監控二百多個臉書粉專,其中四成是「常批評政府」的粉專,皆是濫權侵犯民眾政治權利。

蔡政府利用「機密文件」規避監督,早已是常態。如五年前的「拔管案」,當時賴清德內閣的「跨部會拔管會議」,一律以密件處理。再如疫情期間的疫苗採購案黑幕重重,衛福部都以「機密文件不公開」為由回應,把真相鎖在重重迷霧中。

類似機密文件核定浮濫的情況,不斷延續至今。例如,近日傳出觀光署送交勞動部的「旅宿業開放外籍移工評估報告」,因外媒曾稱蔡政府將開放十萬印度移工,這也列為密件。直到外界質疑,觀光署才說已同意改為「限閱」。外籍移工的開放,決策過程難道不需要開放公眾討論,以昭公信?

選戰開打後,連續有一些「密件」被揭露,證實蔡政府治下的亂象已到無法無天的地步。諸如,潛艦國造案承包商之一的郭璽,在建案期間的錄音被揭露,恐涉不法;但有立委本於職權監督並尋求國際司法協助,卻被執政黨指為「洩密」,甚至攻擊在野黨「扯後腿」,完全顛倒是非。

再如,藍營民代最近根據一份「密件」,指民進黨副總統參選人蕭美琴在擔任駐美代表時與美方貿易代表視訊會議,早知台灣不會被納入「印太經濟架構」(IPEF),但她毫無作為,讓台灣平白開放萊豬、福食,卻換取不到外交或經貿實益。這點,一針戳破了民進黨宣稱「台美關係史上最好」的氣球。

耐人尋味的是,對這些指控,廉政署非但未否認文件真偽,甚至稱這是依法務部指示行事。換言之,這類情況可能普遍存在於各地政風及檢調機關,且大剌剌為之。

可以想見,蔡政府執政的種種濫權不法,包括「密件掩護爭議」、「被揭發後反控認知作戰」、「以司法懲治、恫嚇吹哨者」等,如果民進黨下屆繼續執政,不僅過去的濫權不公案件將石沉大海,它也將食髓知味繼續濫用權力。那麼,無論在野黨或一般民眾要監督民進黨政府,勢必愈加困難,民主制衡也終將淪為空談。

政黨輪替的最大意義,就是要終止不公不義。不僅要消除綠色恐怖,更要防止吹哨者動輒淪為被告,並促使執政者對權力保持謙卑和警惕。蔡政府已濫權八年,民眾要繼續讓它爛下去嗎?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氣候革命牽動地緣戰略格局
社論/經濟日報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方第28次會議(COP28)正在杜拜舉行,此次會議可以觀察全球大趨勢,但爭議也更擴大,有如下幾個重要且影響深遠的看點:

一、 有關化石燃料減量或淘汰的爭議。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執行秘書斯帝爾直言,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氣)是全球暖化主因,要求各國採取行動淘汰化石燃料。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也在大會呼應指出,淘汰化石燃料是控溫1.5度C的唯一方法,他特別強調,是必須淘汰,不是減量或放緩。

相當程度上可以代表石油國家觀點的大會主席,即主辦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工業與先進科技部長賈比爾卻強烈反對,表示淘汰化石燃料的主張並無科學根據有助於控溫1.5度C。

二、鑒於甲烷也是三大溫室氣體之一,但其減量行動長期遭到忽略,美國因此在2021年提出「全球甲烷承諾」倡議,矢言減少甲烷排放以遏止升溫。美國總統氣候特使柯瑞指出,甲烷造成一半的暖化效應,「沒有減少甲烷排放,控制升溫在1.5度C之內是不可能辦到的」。柯瑞並強調目前已有155個國家簽署了「全球甲烷承諾」協議,共同對抗氣候變遷,不過,中國並不在其中。根據全球大氣排放研究資料顯示,中國是甲烷排放大國,2018年排放占全球18%,若中國無法減 排,必將大大影響甲烷減排行動。

三、 全球氣候談判已談了二、三十年,各種承諾、協議層出不窮,這次就已經有多個能源轉型承諾,如2030再生能源增加三倍、能源效率提高二倍、2050核能增加三倍,讓人目不暇給。承諾變得廉價,完全無需負責,也難怪沙烏地阿拉伯能源部長阿布杜拉齊茲親王在拒絕支持大會呼籲逐步淘汰化石燃料使用時指出,那些推動逐步淘汰的國家是虛偽的,他要那些支持逐步淘汰和作出承諾的國家,從2024年1月1日起制定計畫。

四、儘管各國立場不一,好現象是各國企業尤其是化石能源產業明顯地已感受到愈來愈大的壓力,近年來參加氣候大會的人數愈來愈多,2022年比2021年增加25%,2023年比2022年更大幅增加了四倍。

總的看來,關於氣候變遷及暖化雖然還存在不少科學論證上的爭議,但國際輿論已成,且聲勢如排山倒海,難以抗拒,這樣的形勢與趨勢,勢必對人類未來的產業及科技發展產生巨大影響,甚至也將進一步牽動全球政經形勢及地緣戰略格局的變化。

首先,氣候革命必將延伸至科技革命,新能源科技必將成為人類第四次工業或科技革命的主流。第一、第二次工業革命成就了大英帝國,第三次工業革命成就了美國霸權,因此,第四次工業革命誰領風騷也就決定了誰有機會成為下一個、也就是21世紀的全球強權。近代中國先後錯失了第一及第二次工業革命,在第三次工業革命中,從一開始吊上車尾後,急起直追,勉強也爭到了前沿,到了現在正在開始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在有關的核心領域如5G、AI、量子科技等,中國不但已位居世 界前沿,新能源中的太陽能也表現不俗,中國能否在核融合方面取得突破,值得高度關注。

其次,對沙烏地等一眾中東石油國而言,可謂屋漏偏逢連夜雨,上世紀末開始擔心石油枯竭,未料尚未枯竭竟先遭遇更嚴重的氣候革命。面對此等國家危機,對這些油國而言,錢不是問題,關鍵是如何加速轉型,轉型要靠科技、靠基建、靠製造業以及靠為數眾多的工程人才,無疑中國應是最佳對象,中東國家與中國的關係強化因此看來是大概率的趨勢,毫無疑問,這也必將牽動到全球的地緣戰略格局。

所謂「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除了政治,看來也同樣體現在氣候、科技、產業乃至地緣權力結構等方方面面。

   
民意論壇
公民課早沒了道德成分
鍾邦友/高職教師(高雄市)/聯合報
北一女國文老師區桂芝批判一○八課綱為「無恥的課綱」,教育部長卻回應「從未放棄禮義廉恥」。但早年的公民與道德課程,在民進黨執政後,幾已改為爭個人權益的社會與法律內容,明禮義、知廉恥的道德素養成分不復存在。

現下高中職的公民教科書內容大量敘述人權保障、權利維護、行政救濟與罷工、街頭運動的實務作法,字裡行間隱含仇中、勞工雇主對立、公民不服從的意識形態,道德闡述輕描淡寫帶過,只教導學生如何爭取個人權益。

某版本教科書就例舉若因缺曠太多遭退學,應如何訴願及訴訟;只教學生爭取權益,卻未提檢討缺曠原因並尋求自我改進。在勞動權益的保障單元中,推銷如何與惡老板談判的手法與管道,卻通篇不見職業道德與敬業精神的蛛絲馬跡。

一○八課綱從研訂小組及審查委員的遴選就充滿爭議,加上教科書編著者及審查者的沆瀣一氣,帶領下一代橫衝直撞往讓人憂心忡忡的方向去,那些操控課綱修訂的影武者早就遂行其政治目的了!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美國的軟實力:學問好
李家同/聯合報
我最近一直在研究類比電路,大概已經可以駕馭比較簡單的類比電路。可是一旦電路裡有很多的元件,而且架構是我不熟悉的,我常常就無法了解這個電路會有什麼樣的功能;如果輸入某一種訊號,輸出的訊號會如何?我的解決辦法是,求救於一個叫做SPICE的軟體,不論我輸入什麼樣的訊號,這個軟體都可以告訴我所輸出的訊號是什麼。更有趣的是,一個電路有很多節點,這個軟體可以告訴我每一個節點的電壓,也可以告訴我電路各處的電流形狀及大小。

如果我自己設計了一個電路,幾乎必須要依靠SPICE軟體,因電路中間有很多參數必須很適當,但是我自己是無法決定這些參數的。如果我看到了一個不熟悉的電路,我更需要SPICE軟體。

我開始問,為何SPICE軟體如此厲害,可以知道一個龐大又複雜電路的作用?SPICE軟體也是工程師寫的,這些工程師顯然是非常有學問的,對於電子學一定了解得非常徹底,否則絕對不可能寫出這樣高級的軟體。常常使用SPICE軟體以後,我愈來愈謙虛,知道自己的學問實在不夠。如果我是一個對電子學有徹底了解的人,我可以不需要用SPICE軟體。

我們常常說,美國工程師的優點是有創意,這當然是對的,可是我們常常忽略了一件重要的事實,那就是美國有很多極有學問的工程師。SPICE是一種模擬軟體,工業界愈來愈需要各種模擬軟體,先進國家也都在發展模擬軟體。而美國在電子工業上所發展的模擬軟體非常傑出,這是大家不大知道的事。

模擬軟體是相當不容易發展的,沒有學問不可能寫出模擬軟體。我國的工業界已經知道如何使用各種模擬軟體,我們應該問的是,為何先進國家能夠發展出這些功能強大的模擬軟體?這是我國教育界應該深刻檢討的,我們究竟有沒有培養出一些極有學問的工程師?

我們不可能保證全國所有工程師都非常有學問,但是我們絕對應該有這種認識,那就是我們愈來愈需要這一類的工程師。理由是,我們的工業需要研發人員;我們要提高工業產品的水準,所以工程師需要在物理、化學、數學、生物等等學問上有一定的深度。我國很多公司也在發展自己所需要的特別模擬軟體,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現象。

我們實在不該成天強調創意等等,千萬要知道,美國的軟實力並不完全在創意,而是在深厚的學問上。我們一方面希望工程師有創意,但也希望他們是極有學問的。企業界也應該了解這一點,好的科技公司一定要能使工程師不僅有非常好的工業技術,也對基礎學問有愈來愈深厚的了解。(作者為清大榮譽教授、博幼社會福利基金會榮譽董事長)

   
重劃街道 讓騎樓不再是灰色地帶
周孝宇/建築師、都市計畫技師(台/聯合報
日前交通部長王國材表示,只要有確保一點五公尺行人通行空間,地方政府可自訂是否開放騎樓停車。騎樓能否停車這項燙手山芋,中央將球丟給地方政府「因地制宜」。

騎樓是東南亞頗富特色的一種建築形式,為了適應炎熱多雨的氣候而在一樓設置柱廊式人行道的「半公共」空間,是一種有地方特色與實際作用的建築形式。但騎樓在台灣的發展卻因種種因素,形成了產權和使用權衝突,以及管理責任的灰色地帶:

一、產權與使用權:騎樓空間的建築物產權仍是私有(一般是登記在一樓住戶),但依據道交條例,騎樓屬人行道之一部分,必須開放給公共通行,此種公私相悖的特性,在商業繁榮的法定騎樓,一樓商店希望騎樓開放停車增加客源;而在以住宅使用為主的私設騎樓,一樓住戶希望保障隱私性和增加使用空間,縱使政府有土地稅的減免,但騎樓常常變為一樓住戶的停車、堆放雜物空間,或直接裝設鐵捲門讓其變為室內空間的一部分。

二、規畫設計和管理責任:騎樓做為公共人行道的一部分,但對於其高程、鋪面材質和夜間燈光的規範卻付之闕如,造成騎樓高高低低難以行走、材質光滑下雨天易跌倒,以及夜間未有照明設備易形成治安死角等管理問題。

因政府長期缺乏設置實體人行道,騎樓是行人通行的主要場所,但騎樓私有化問題嚴重又缺少取締的情況下,已讓行人無路可走,必須走上馬路與汽機車爭道,而讓台灣成為行人地獄。

騎樓通行問題的癥結點,還是因為政府沒有設置實體人行道,才會讓騎樓這個灰色空間的公私有衝突不斷。其實台灣許多的道路與歐美、日本比起來並沒有比較窄,但由於未妥善利用,形成許多空間的浪費和衝突。若要改善台灣的人行空間,政府必須大刀闊斧將街道重新設計,首先是車道的瘦身和縮減,將剩下來的空間設置實體人行道和汽機車停車空間,才能解決各種衝突。

另外,騎樓的管理規範和執法應該更為細緻和確實,明確定義規畫設計和使用管理規範,避免太多的「因地制宜」和管理單位的疊床架屋,讓民眾有明確可依循的指引。如此一來,騎樓可以是吸引人駐足的城市街道特色,而不是缺乏管理、衝突不斷的灰色地帶。

   
提高量刑標準 更能有效打詐
雷金書/新北地檢署檢察官(新北市/聯合報
筆者從事打詐工作多年,時有耳聞台灣從事詐騙人口初估已達十萬人以上,這個人數雖然缺乏具體實證數據,但從各地檢署每年不斷增加的詐騙案件數,將提供人頭帳戶或電信門號這些詐騙集團周邊的詐騙案件一併計入,這個數據即使不中亦不遠矣。十萬人是個什麼概念?如以台灣人口總數推估,就相當於每二百餘人就有一人從事詐騙犯罪。

檢察官和警察職司犯罪偵查,並無職權從源頭管理金融帳戶、網路廣告及電信門號等業務,所以打詐光靠檢警不可能竟其功,必須靠金管會、數位部及NCC等主管機關進行源頭管理,才能有效降低犯罪率。但打詐要更有成效,打詐國家隊除了反思這些主管機關的職權之餘,是否也需反思法院的量刑標準?

法院審判才是將詐騙犯罪定罪的最後一關,刑法第三三九條之四明文規定加重詐欺罪的法定刑為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那合理的期待法院量刑標準至少應該取中間值,也就是從三年六個月有期徒刑作為中間標準,再依據個案犯罪情節輕重,上下調整詐騙犯的刑度。然而,常見詐騙集團成員最後判決的宣告刑僅落在一年至二年刑度,這意味著法院量刑都是從一年的最低刑度起跳,那對這些詐騙集團而言,在犯罪所得多半無法追回的情況下,坐牢簡直比上班還划算。

相較於販賣毒品案件,動輒遭宣告五年以上,甚至十年以上重刑,從事詐騙無疑是「低風險,高報酬」的好生意,形同將有心犯罪者,吸引到詐騙領域去,這是人性逐利的基本心態,有心詐騙者能不趨之若鶩?

近來常見幫派分子在這種氛圍吸引下,轉而從事詐騙,並以暴力控制人頭帳戶提供者的柬埔寨式詐騙,已使得詐騙犯罪日趨暴力化,不容吾人忽視。

實則在現行法制下,只要法院適度提高量刑標準,無須進行修法,就能有效解決輕縱詐騙犯的問題。否則,即使透過修法提高最高刑度,只要量刑仍然維持從最低刑度起跳,那修法並不會改變輕縱詐騙犯的結果。唯有法院提高量刑標準,才能更有效打擊詐騙。

   
教育沒核心 奢求社會共識
邵玉銘/政大前教授兼國際關係研究/聯合報
最近因為「無恥」課綱的爭議,引發海內外關注。其實,台灣多年來早已成為一個公認「理盲」和「濫情」的社會。所以,這個爭議只是台灣整個教育及社會問題之冰山一角。

今日台灣社會更大的問題是,整個社會沒有共同的核心價值。比如說,在個人的生命歸屬上,有台灣人、中國人、兩者皆是的三種認同。在國家前途上,有維持現狀、台灣獨立及與大陸統一三個選項。這種分歧,個人認為也和台灣教育失敗有關。

個人在美國大學求學及任教廿年,一九八二年回國在大學任教四十年。根據學理與實務經驗,認為台灣教育已到釜底抽薪的關頭。個人母校芝加哥大學,校史僅一三一年,其師生竟獲得九十九名諾貝爾獎,以校史之短和獲獎人數之多,排名世界第一。

芝大大學部教育特別強調「博雅」(liberal arts)教育。芝大認為知識分子對人類有史以來知識之精華,都應有基本的了解。為達到此目的,芝大為大學生在四年內設計了四十二門課程。這又分成兩大部分,第一部分稱為「共同核心」(common core)課程,共廿一門,占四年課程總數之一半,包括八大領域:一、人文學科;二、物理科學;三、社會科學;四、生物科學;五、外國語文;六、文明(civilization)研究;七、數學;八、藝術、音樂、戲劇(擇一)。在這些課程中,尤重經典之研讀。

芝大認為大一、大二學生知識不足,也不完全了解自己的志趣,所以大一、大二不分系,全體學生必須讀完「共同核心」課程,使他們先了解自己志趣,如此在大三、大四,即可修習第二部分的廿一門專門學科課程。芝大這種「先博後約」的訓練,考慮有二:一、學生修習「共同核心」課程後,才具有思想深度與建設社會的能力;二、大學只提供基本知識,學生如想走專業領域,應該等到研究院,因此美國大學法、商、醫等學院,都是研究院。根據許多美國大學評鑑,名列前廿名的大學均屬私立大學,其大學學程設計與芝大大致相同。

相對而言,台灣教育問題出在過早分系。在台灣高中,高一課程相同,高二就分組,一進大學就分系;所以從高二到大學畢業這六年,學生彼此之間念的學科天南地北。與美國相比,美國高中及大學七年,其中五年教育幾乎都屬於共同課程。在這種制度下,台灣的大學畢業生,除了自己專業外,對其他領域幾乎一無所知。尤有甚者,這種知識的疏離,再加上畢業生進入社會各自從事不同工作,使得他們對於國家方向、社會發展及所謂人生的核心價值都難產生共識,個人認為這是台灣今天一片紛擾與亂象的最重要原因。

明年總統大選後,個人建議,總統應召集台灣教育改革會議,集合對教育問題有深刻研究之中外學者及專家,對台灣整體教育制度及內容作深入研究並提出改革方案,使台灣教育將來能深具共同核心價值。這除可培育恢宏大度的國民,還可促進社會共識與團結。

   
美大學面對仇恨言論的複雜處境
張瑞雄/台北商業大學前校長(台北/聯合報
賓州大學校長馬季爾因在國會證詞中淡化反猶太言論引發爭議而辭職,顯示了大學在言論自由與學生保護之間的複雜張力,她的離職是由於公眾對不斷上升的反猶太主義感到不安,以及對校園敵意氛圍被校園行政管理人員忽視不滿。

馬季爾與哈佛、麻省理工學院的校長最近在美國國會作證,就校園內管理反猶太事件提供證詞。共和黨議員質詢她們,詢問「猶太種族滅絕」的呼籲是否違反大學行為準則?校長們用法律術語回應,即冒犯性言論必須有實際的行為才能受到處分。

這回答引發了捐助人、州長、參議員和猶太社區的憤怒,尤其是對馬季爾,賓州大學因其對反猶太主義的寬容態度而損失了一億美元的捐款,賓大董事會表態要尋找新的校長,馬季爾則於幾天內辭去校長職務。

問題的核心是很多猶太學生感到不安全,被人群高喊反猶太口號、教授呼籲種族滅絕,以及不時的死亡威脅迫使一些猶太學生躲起來。批評者指責學校高層在學生尋求幫助時關上了求救的門,優先考慮迫害者而不是受害者。

當今的校園文化讓人想起一九三○年代的德國,那時反猶太主義在青年中被正常化,然後轉變為國家意識形態,造成希特勒的崛起。在法律上,冒犯性言論受到保護,除非存在實質的威脅,學校必須仔細權衡是否因言論而對學生進行處分。但為了平衡公民自由和防止騷擾之間的微妙關係,往往需要進行實際情境的判斷,大學現在承認在這種平衡作為上失敗了。

校長們的焦點在維護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的原則,即除了實際威脅之外,言論自由受到保護。但在這樣做的同時,校長們似乎對猶太學生在當前氛圍中的擔憂沒有同理心。

從這場爭議中能得到哪些教訓?首先,大學尚未解決包容、安全和意識形態多樣性之間的緊張關係;辭職的校長可能會滿足批評者,但處理問題需要複雜的權衡。其次,教育應在偏見成為國家信條前起預防作用,大學必須教育學生歷史的教訓和人道主義的價值觀。第三,富有同情心和社區團結,比死硬的政策更為重要,同理心才能超越仇恨。

這場爭議顯示了大學在言論自由和學生福祉方面的高難度平衡,成功與否,在於如何調和常被視為相互排斥的理念,如自由與安全、意識形態與包容。透過勇氣和智慧,大學可以引領克服仇恨。

   
政府不可鼓勵民眾行險!
賀陳旦/交通部前部長(台北市)/聯合報
高公局在元旦連續假日前公布夜間行車的危險:今年國道車禍往生者算有四十五%發生在夜間,十一月的六起死亡車禍有五件發生在晚間十點到清晨六點!

披露這麼驚人的行車風險資訊後,高公局煞有介事的說明生理和環境因素下夜間開車很危險,要多休息,謹慎駕駛云云。卻沒有半個字說即將來臨的連續假期,高速公路依舊夜間免收費,等於是鼓勵駕駛在危險狀況下上路!

這是怎麼回事?管理者明知危險,卻鼓勵使用者行險!這怎麼可以、怎麼應該是政府做的事?

高速公路在連續假期間夜間免費施行多年,緣自於想像中的「移峰填谷」,以為可以分散車流,降低白天壅塞,卻從來沒有系統性分析真實效用,只用這個招式代表盡力減少塞車。

久之,成了降低長途行車成本的巧門,甚而變成做這樣選擇者的權益。一旦涉及利益,哪怕只有非常小眾,就會有政治訴求的機會,強調權益,被美化成政治照顧,是政治正確!

政治正確時,政策沒有討論餘地,有很多讓人扼腕的例子。但是夜間行險由政府鼓勵,連政府責任也可以不顧,還真是少見。這是眼睜睜的積非成是,這是政府集體失聰失明!

公共政策當然因時代作選擇。反攻大陸時代少有環保思考,當時也沒有環境影響的制度,來衡量大工程對自然環境的破壞程度。五十年後,全球提倡永續,施政者必稱人本,交通機關疲於奔命維護行人安全。為害更大的國道危險措施,必須即刻停辦!

迎向新總統,迎向新施政,迎向有責任心的政府!請選民大眾支持新年假期高速公路恢復夜間收費,維護用路人你我的安全!

   
「離題了!」英文怎麼說?保持會議中「不離題」,這幾句必學起來
會議中離題的現象常常發生,但取決於多種因素,包括參與者的專注度、主持人的控制能力、會議議程的明確性…等等。過多的離題內容可能會浪費時間,導致會議目標無法實現哦~帶你認識幾個會議中離題時很實用的英文句子,下次的會議中,要是不小心離題了,就用得到啦!

南機場夜市必吃美食TOP7!米其林必比登推薦,想吃要有耐心排隊
南機場夜市可以說是台北夜市當中CP值數一數二高美食夜市了,不只有米其林必比登推薦美食,還有許多各式各樣臥虎藏龍的老字號台灣小吃、創意甜點,可惜胃的容量有限,只去一次是沒辦法把所有南機場夜市必吃美食一網打盡的,快把這篇收藏起來,下次去南機場夜市別錯過了!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