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不是偶然,能力才是關鍵!【能力雜誌電子報】是專業經理人暨上班族提升競爭力最佳管道! 【大家健康悅讀電子報】提供健康資訊、親子教育及有趣的兩性話題,讓你幸福養生,健康、樂活每一天!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4/04/12 第5691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顧大狀」該如何領導國軍?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教改卅年走歪,還要把問題丟給下一代?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馬習二會對兩岸經貿的意義
民意論壇 跟風AI內閣與BI人民
請準總統 正視網軍、名嘴之亂
馬習二會 將掀朝野對陸政策論戰
韓選民懲罰拒溝通的總統 台灣呢?
兩岸三難題 考驗新政府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顧大狀」該如何領導國軍?
黑白集/聯合報
從蔡政府到賴政府,都把顧立雄視為曠世奇才。八年內,他歷任不分區立委,掌管過黨產會、金管會、國安會,如今又要接國防部,萬用跨度空前。外界好奇:為何重要職務總想到顧大狀,他也每次都欣然接受?

綠媒稱,此一安排,是要在軍隊國家化後,完成「以台灣為中心的共同認同」。這顯然承認國軍已「國家化」,但還不夠,必須確保「綠化」,成為民進黨側翼才行。這也暴露,持此觀點者對政治的唯一想像,就是無止境地攫取權力,複製黨國一家,至於國家安全與建軍目的則非其重點。

顧立雄該做的,絕非推動「軍中文革」,在不同世代軍人間挑動意識形態矛盾;而是善用法律專長,在軍備範疇著力改革。國軍每年裝備投資超過千億,蔡政府更假國防自主之名,擴大向國內業者釋商。但軍方引進的裝備,品質長期遭基層抱怨,廠商低價搶標後無力履約情事屢見不鮮。其關鍵,正如轉任立委的前副部長陳永康所云,國軍「需要更多律師與會計師」。軍中主事者對相關領域不夠懂,人才的質和量都不足,訂不出健全規則,代價就是花大錢當凱子。

不同於國安會的幕後遙控,部長必須與國會與輿論直球對決。顧立雄若想證明自己「樣樣都能幹」,而非仗恃高層關係「樣樣都想幹」,請由此切入改革。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教改卅年走歪,還要把問題丟給下一代?
社論/聯合報
從一九九四年的「四一○教改大遊行」迄今,台灣教改正好滿卅年。卅年來教改爭議不斷:廣設高中大學的結果,「大學生滿街跑」已成教改失敗的同義詞;到今年七月,將有十五所大專關門走入歷史。少子化的衝擊,造成私立大學的倒閉潮,並向下延伸到高中職。「忙、茫、盲」的教改,並未打倒升學主義,也沒讓學習減壓,反而加深社會的不公義。教改卅年,數起來是一把辛酸淚。

當年擔任教改會召集人的李遠哲,近日率先出書卸責,稱「碩博士滿街跑不是我的錯,廣設大學跟我無關」,把責任推給教育部前部長吳京和故總統李登輝。這種態度,證明廣設大學政策徹底失敗。當年教改目的在「打倒聯考」,但廢了聯招,卻未讓高中生壓力減少;一改再改的升學方案也未「消滅明星學校」,反而讓許多標舉「升學保證」的私校更受歡迎。此外,高中學習歷程設計造成學校活動社團消滅,補習班旗幟越張越熾;人們期待的「多元平均發展」,反而淪為更機巧的升學「技能設計」。

事實上,聯招再怎麼受到詬病,公平性未曾受到挑戰;但教改後的諸多升學方案,卻引發更多公平性的質疑,包括「貧窮世襲」。根據研究統計,富人小孩進台大機率是窮人的六倍,而頂大學生家戶所得遠高於私校,在在說明教改無助社會階級流動,反而造成更大的不公。多元升學和繁星等方案,未能實質照顧到弱勢學生,反成為中低階層家庭逆轉命運的障礙。

廣設大學結果,造成了學習縮水及學歷貶值,大學畢業生低薪化。更糟的是,破壞了過去技職體系的尊嚴和完整,對技職教育造成重擊。就連當年主張廣設大學的學者也承認,輕率放任專科和技術學院升格,是最民粹、最廉價的變革手段,卻也造成大學教育的崩壞。許多新校為爭取學生市場,搶設成本較低的人文學科,捨棄傳統技職培訓,破壞技職教育的根本。高等教育快速下墜,甚至波及大學研發與師資培育,使我國大學教育品質和國外大學差距越來越大,根本就一場國家災難。但在一片鬆綁的呼聲中,無人敢逆勢說真話。

在教材變革路上,有過讓學生數學能力下降的「建構式數學教學」,有倉促上路的「九年一貫課綱」,有所謂「一綱多本」錯誤百多的教科書開放。廢除聯考改為基測,方案年年在變,家長年年面對教改新招簡直無所適從。不安的教育現場,不時有學生扛不住壓力而自殘自傷的事件,更屢見流浪教師找不到教職,代課老師屢遭欺侮霸凌。教改帶來校園師生關係的新緊張,卻鮮少看到多元發展、適性適所的幸福教育現場。卅年來的亂象,年年有人檢討,教育當局卻聽而不聞,沒有人肯面對錯誤政策作出修改,一路因循下去。

更可議的是,教改不僅誤判了社會少子化的發展,也跟不上科技時代變遷的腳步。政策上死抱著傳統美制系所分科思維,跟不上數位時代的教育思維,當然和國外教育進程越拉越遠。我國高等教育研究與教學人才缺乏,公私立大學追求營運打平已屬不易,遑論追求卓越。尤其,教育部不僅抱殘守缺,還霸住教育資源不放,教育哪看得到曙光?翻過教改卅年的蒼白一頁,台灣賠上的是一整個世代的精神和氣質。

當年的教改先鋒如李遠哲,也不得不承認當年意氣風發的孟浪主張已告失敗。這部失控的教改列車,如今要怎麼調整方向,請勿再蒙著眼睛瞎搞。若再昧於現實,賠上的將是台灣新世代的未來!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馬習二會對兩岸經貿的意義
社論/經濟日報

馬英九前總統與習近平在北京第二次會面,與2015年馬英九總統任內,在新加坡的首次「馬習會」,時空環境已大不相同,但都充分傳達台灣民眾期望兩岸和平與經濟能穩定發展。

2015年是國共對抗下70年來兩岸領導人首次會面,雖然在野的民進黨強烈反對,但國際高度重視且普遍肯定,有助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而此次馬習會馬英九早已卸任,雖然少了官方色彩,但是台灣內部雜音大減;因為在近年來兩岸關係持續倒退,官方管道全面中斷下,兩岸高層能有機會接觸當然有正面意義。特別是這次馬習會是在拜登總統與習近平線上對話之後,賴清德正式就職總統之前,時機關鍵而且重要。

蔡政府八年來中國大陸對台灣文攻武嚇未曾終止,也持續壓縮台灣國際空間,兩岸關係惡化;全球普遍認為台海是爆發軍事衝突的高風險地區。賴清德雖然一再強調「蔡規賴隨」,繼續維持現狀;但大陸顯然對賴的獨立立場高度質疑,不但沒有任何正面回應,還一貫持批判立場。未來賴政府的兩岸關係,不但不確定性升高,也有再度惡化的可能。

此次馬習二會,雖不代表台灣官方立場,但至少向中方傳達台灣廣大的民意。兩岸情勢緊張,引發台灣民眾不安;台灣人民渴望兩岸和平,主流民意雖不求統但絕對不支持獨,不希望發生衝突,兩岸經濟才可以共榮發展。陸方則釋出兩岸文化、血緣相連,雙方必須加強交流,方有助於降低歧見。

兩岸關係是美中關係重要軸心,甫才結束的拜習對話,中方主張台灣問題是美中關係的第一條紅線,要求美方遵守相關原則。美、中雙方雖然全力避免發生衝突,但中國勢力不斷擴張,引發美國不安。美國在亞太地區聯合盟邦的各式軍演,目標均直指大陸。雖然拜習對話有助於紓緩緊張情勢,但雙方仍是高度對立情況。

在經貿方面,美國除了抑制中國大陸高科技領域外,最近又公開指責中國的電動車、鋰電池,以及太陽能電池等綠能產品,挾政府補貼之利,席捲全球市場。美國準備祭出更多制裁措施,預料中國大陸也會反擊,美中經貿對抗節節升高。

兩岸關係也受到美中關係的影響,美中政經關係不佳,對於一直靠向美國的台灣,也會受到波及。在賴總統就職前,兩岸有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氣氛。除了軍事騷擾事件未曾間斷外,原來預期政治敏感度低,可以先行恢復開放的觀光,也在雙方各持己見下而觸礁。

另外,去年中國針對台灣長期對大陸的進口禁令,展開貿易壁壘調查,並在年底先取消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下,對台灣12項早期收穫石化產品的優惠關稅,做為報復反制措施,為兩岸經貿的發展投下變數。

今年台灣總統大選前,中國大陸又宣布因為台灣沒有移除對大陸的進口禁令,所以準備增加取消ECFA下對台灣包括農產品、紡織、機械,以及車輛零組件等關稅優惠項目。雖然迄今為止陸方尚未擴大範圍,但預期未來必會有後續動作。

ECFA是馬政府任內簽署,與兩岸直航可說是兩岸關係的最具亮點的突破。ECFA雖然後續無以為繼,但早期收穫計畫,雙方迄今仍在享受貿易紅利;陸方如果片面終止早收的優惠關稅,直接衝擊到台灣出口。

綜合而言,兩岸在政治早已進入你輸我贏的「零和博弈」情境。而在經濟層面上,對岸也錙銖必較,評估兩岸經貿措施的適切性,甚至不惜直接進行經貿報復,未來可能也會對賴政府繼續加碼。藉由馬習二會,表達出中國大陸任何損人不利己的措施,均無助於改善兩岸關係,也不為台灣人民所接受,希望對岸可以審慎考量。

   
民意論壇
跟風AI內閣與BI人民
汪志雄/大學教授(美國芝加哥)/聯合報
總統當選人賴清德於四月十日公布新內閣首波名單,行政院長由民進黨前主席卓榮泰出任,副院長為文化部前部長鄭麗君,祕書長為國發會主委龔明鑫。賴清德表示,要打造「行動創新的AI內閣」(active and innovative cabinet)。

「行動創新」對一個國家的治理而言,是抽象而且空洞的。政治既是每天的事,除非當政者擺爛,不然當然要行動。創新更是令人不解,到底是要政策創新?方法創新?還是國號創新?很顯然,賴清德的幕僚是為了搭上AI熱潮的列車,所以用了active跟innovative這兩個英文單字,卻提不出任何具體內容。這種跟風式的膚淺行銷,更凸顯了賴的團隊是amateur(業餘)跟incompetent(無能),也是另類AI。

過去十多年,台灣面對大陸經濟崛起,產業外移,就業市場黯淡,薪資停滯不前,已經逐漸發展成一個M型社會。雖然其間經過兩次政黨輪替,卻讓台灣變成一個更加分歧對立的社會。特別是在蔡英文執政底下,台灣的貧富差距創歷史新高,政府過度的舉債讓國家財政迅速惡化,執政黨更不斷利用公權力打擊言論自由,讓媒體成為一言堂,人民的生活缺電缺水缺銀兩,食安問題不斷爆發,光電風電破壞環境生態,廢核燒煤增加空氣汙染,人口負成長年輕人買不起房,邦交國不斷減少,兩岸關係劍拔弩張,台積電被迫外移,整個國家被美日予取予求。

在這種內外交迫的情況下,因著錯誤的能源政策,蔡政府又趕在四月起全面調漲電價,人民的生活更雪上加霜。過去面對馬英九政府的油電雙漲,蔡英文總統曾經在臉書寫下:「過去四年,你過得好嗎?你找工作有沒有比以前容易?薪水能買得起的東西,有沒有變多?你是不是害怕沒有工作,覺得生活沒有保障?你的辛苦和困難,政府有沒有聽到?面對未來,你是不是更無力?這四年,你辛苦了!」如今蔡總統八年執政過去,人民不但沒有過得更好,反而更加辛苦,蔡英文更成了我國歷任民選總統中,任內電價漲幅最高的總統,實在是萬般諷刺。

賴清德即將在五二○上任,他從蔡英文手中所接下的是一個「內外動盪,社會分裂,財政惡化,國債新高,股市虛胖,貧富不均,人口萎縮」的M型國家。人民面對「低薪高通膨、漲電高房價」,日子過得苦不堪言。然而賴清德既不思如何「重建財政紀律,穩定民生物價,改革國家稅制,縮減貧富差距」,卻只會喊出一個文青空洞的「AI內閣」口號,這說明了賴只會延續蔡英文「網紅治國」的路線,只在乎如何增加網路聲量,而不是努力提出具體可行的政策。其結果必然是「盜起不知御,民困不知救,吏奸不知禁,法斁不知理,坐縻廩粟而不知恥」。台灣在賴「AI內閣」的執政之下,只怕會有許多因困苦而怨聲載道的「BI人民」(bitter and irritated)!

   
請準總統 正視網軍、名嘴之亂
黃丙喜/國家公益發展協進會理事長/聯合報
總統當選人賴清德都要上任了,電視、社群媒體還是充斥著一堆網軍、名嘴天天在販賣對立、恐懼、仇恨言論或虛假消息。賴準總統在言論自由日承諾未來會持續守護台灣的言論自由,政府也會極力確保各項資訊的正確性,讓台灣的民主之路愈走愈穩。針對承諾,他上台後應先整治網軍、名嘴之亂,否則「堅韌的國家」將只是浮光掠影。

賴清德有時很固執,但他不喜歡網軍的固執卻是擇善,全民應給按讚,也期待他上台後能夠堅持。

根據國際非政府組織「無國界記者」公布的二○二三年全球新聞自由指數,台灣在亞洲排名第一(卅五名),領先南韓、日本。然而,正如賴擔憂的、台灣現今的各種假訊息及仇恨言論不僅侵害民主體制,當面對緊急災害時,錯假資訊的傳播,更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恐慌。

網軍之害非但造成政黨和人民的高度對立,更是社會道德及職業倫理的嚴重破壞。賴總統上任後,政府、國會和社會都將更迫切需要和諧、溝通和互信。如果網軍、名嘴為了私利,繼續置國家公益、社會公器於不顧,操弄假訊息,顛倒是非,不管黑白,台灣很難朝自由民主再邁進一步。

言論自由的理論基礎,來自於人類對於自我實現的需求。隨著民主化的進步,言論自由應該要有更多相對應的民主功能或社會責任,特別是在公共領域的言論空間,更得有超越黨派的開明,才能夠維護民主自由體制的品質。

針對新聞自由和網軍、名嘴之亂,歐盟正在推動的「歐洲媒體自由法」很值得賴政府借鏡。傳播媒體做為第四權,應擔負起為公眾保障公共資訊知情權的守門人角色,尤其是抗擊商業、政府的外宣或內宣。在當前跨國社群平台主導的不公平競爭下,嚴重改變了新聞媒體的商業模式,政府又放任網軍、名嘴信口開河,大眾傳播的營運發展更會深受其害。

網軍、名嘴之害現在又升了一大級,在AI技術濫用下,被生成的假訊息、假民調在各種平台串流,再加上流量、聲量為王的錯誤認知,衍生的併發症是新聞、名嘴、專欄及社論都經常誤用。總統大選期間,這種亂象充斥,賴準總統應該心知肚明。

如果政府不願發揮公權力加以守護,媒體正義就會變成媒體霸凌,網軍、名嘴尤其容易變質。賴準總統,請把它列為上任前的重要功課。

   
馬習二會 將掀朝野對陸政策論戰
馬準威/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聯合報
馬前總統選在清明時節期間,開啟第二次大陸行,相較於刻意選擇某個特殊時點訪「陸」,以掃墓祭祖為名前往反而更為自然,即能把不必要的政治聯想壓到最低,故從出訪時間點安排而言,這是一個明智的選擇。然訪問期間,不巧台灣發生廿五年一遇的強震災害,沖淡了馬前總統出訪的效應,但尾聲的「馬習二會」又讓各界關注強勢回升。

近期南海的衝突升溫,中共與菲律賓、越南等海上主權爭議再起,對台灰色地帶手段與軍事威逼交錯,國際社會歷歷在目,「中國威脅論」有升溫趨向。

在劍拔弩張的氣氛下,習近平透過與台灣前領導人晤談,展現溫和樣貌,向國際媒體宣傳,中國是可以理性談判的、中國是區域和平的維護而非破壞者,以助緩解周邊國家對中國逐步升起的敵意。

北京欲傳達,就算兩岸如此緊繃,中共永遠保持和平化解衝突的誠意,不光對台灣,也向周邊國家乃至西方世界傳達訊息。

北京的總體戰略目標仍係達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但兩岸關係緊繃,必然造成內部鷹派勢力躁動。習近平需要一個減壓閥宣洩內部鷹派壓力,以維持國家穩中求進;在兩岸關係上,需要「抓手」。對中共而言,馬英九是台灣的前領導人,是國民黨前主席,政治輩分夠、層級也到位;對中國大陸民眾而言,馬是一位仍具影響力的重量級台灣政治人物,他代表著很大一部分台灣人的想法。

當這樣的「集合體」在與習近平會面時說出:「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共同追求和平發展」、「兩岸中國人」等語時,強烈顯示兩岸「和平統一」充滿希望。習想藉此傳達,台灣問題可控,台灣問題可以等,激進派毋須躁動,那麼對台鴿派即有空間。

就當前兩岸的情勢來看,中共對台文攻武嚇已呈常態,用中共的話來說,這些舉措是針對台獨分裂勢力,不是針對廣大的台灣人民;但這也意味當台獨分裂勢力沒有根本性移除,對台軟硬兩手即不可停歇,此無法靠「馬習會」或賴準總統的就職演說表達善意而扭轉。故可以推斷「馬習會」後,中共對台文攻武嚇皆將如常持續。

不過「馬習會」仍讓「冷僵」的兩岸關係換回一些回暖的空間,這個空間在台灣新任總統甫上任前,實質增加了中共對台工作的耐心,中共可能比較願意給予新總統較長的「觀察期」,而非急切地採取直球對決。

對綠營而言,中共對台「以強凌弱」,必須團結抗中才有勝算;對藍營而言,兩岸緊張唯有溝通方能緩解,一味對抗並非最佳解方,這兩條路線存在實踐上的矛盾。「馬習會」後,勢必同時激化這兩股思維的對立。短期內,台灣朝野將掀起一波對大陸政策的辯論,加上「馬習會」與《台灣關係法》四十五周年的時點重疊,「親美」或「友中」的戰略抉擇,也將成為論戰的核心。

   
韓選民懲罰拒溝通的總統 台灣呢?
劉順達/教(台北市)/聯合報
韓國第廿二屆國會議員選舉落幕,執政黨國民力量黨慘敗。韓國選民在一場審判尹錫悅抑或反對黨的激烈二擇一選戰中,決然選擇了在野的共同民主黨,立即牽動黨政人事大搬風,執政還剩下三年的尹錫悅今後將面臨更多艱難。

選後,尹錫悅率先對選舉結果表達願意虛心接受民意,即行著手刷新國政,面對新局;緊接著,國務總理韓□洙、總統辦公室秘書室長李官燮及國民力量黨非常對策委員長韓東勳也分別請辭。

兩年前,尹錫悅結束廿七年檢察官生涯後毅然從政,一夕之間代表國民力量黨競選總統成功,可以說政治經歷雖不多,但一帆風順,期間也沒經過大風大浪,屬於人生勝利組。

這次執政國民力量黨慘敗的原因很多。大家指責最多的一項,應是韓國選民對尹錫悅的傲慢與不溝通給予嚴厲審判,而不是施政腐敗,更不是共同民主黨表現多好。追根究柢就是尹錫悅的個性使然。

就以兩個例子來說。共同民主黨代表李在明要求面談八次均遭拒絕,其理由居然是認定李在明為嫌犯,正在接受司法調查和審判中。卻忘了李在明同時是國會第一大黨的代表身分,因此,導致朝野始終無法協治。

醫療糾紛拖了三個月至今沒有妥協,讓病患與家屬痛苦不堪。尹錫悅做了廿七年來歷任政府都不敢動的事,他要各醫學院增加招生名額,總計二千人。醫學系教授和各醫院醫生則希望改為逐年增加,但尹錫悅不接受。

這兩年來,尹錫悅施政飽嚐國會「朝小野大」的痛苦滋味,此次國會選舉結果,共同民主黨的反對和杯葛力道恐怕會加倍,國會各委員會召集人將由共同民主黨掌控,甚至設立特偵組調查尹錫悅夫人接受名牌皮包案件等。執政黨唯一能獲得安慰的,是阻止共同民主黨在國會三百席中獨占二百席,若此,在野不僅可自行修憲,也可彈劾尹錫悅提早下台。

敗選的後遺症餘波盪漾,這絕對是對尹錫悅的一場惡夢。看來,尹錫悅要從改變自己開始,放低姿態,讓朝野握手言歡,以及內閣和總統辦公室幕僚不要局限在檢察官同事,尹錫悅才能度過向後三年的難關,得以施政順暢。

真巧,此時國人看到台灣新總統賴清德日前發布了新內閣行政院長為卓榮泰,近日也陸續確認一些部會首長名單,準備五月廿日上任。但說實話,大多是自己圈內人,與廣納各界人才和適才適所的期待距離頗大,這點頗與尹錫悅用人哲學大同小異。

尤其,這次韓國選後的國會結構與台灣立法院「朝小野大」的情況類似,互有借鏡之處。賴清德的台獨堅持,適時於就職演講中表達放棄,或可能打開兩岸重啟對話,進而在總統府隨時邀集國民黨和民眾黨針對國政集思廣益,尋求合作;甚至擴大總統府記者室,總統上下班時可到記者室與記者喝咖啡聊一聊,等於是與人民進行溝通。

尹錫悅的三年和賴清德的四年站在同一起跑點,國人都會比較和區分優劣。

   
兩岸三難題 考驗新政府
黃健群/工業總會大陸處處長、大學/聯合報
馬習二會在各界關注下終於落幕,無論對馬前總統此次評價為何,由於馬英九並不具任何公黨職身分;因此,對台灣對陸政策的直接影響必定有限。然而,接下來更重要的是,五二○後新政府要如何因應更為複雜的兩岸情勢。

二○二一年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所謂「第三個歷史決議」,首次提到「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總體方略」,已成為大陸對台政策的戰略指引;其主要戰略思維,是在強調反獨、反對外部勢力干涉下,團結、爭取台灣民心,並在大陸發展進步基礎上解決台灣問題。

近年來,大陸對台軟硬兩手策略並用:一方面加大對台軍事威懾,同時透過經貿政策的工具化,對台灣施加壓力;另一方面,在強調「兩岸關係根基在民間,動力在人民,希望在青年」前提下,擴大對台融合發展的諸般舉措。由於大陸當局認為,我總統、立委大選結果,代表台灣有六成民意支持兩岸交流,亦即大陸對台政策方向是正確、有成果的;所以在既有基礎下,將持續推動相關對台政策。因此,對新政府來說,面對大陸將有三大難題:

首先,如何導正赴陸禁團令。今年六月一日起,政府將暫停台灣旅行社組團赴陸;目前政府表示,陸方若善意回應可重啟。然而,由於大陸方堅稱障礙不在大陸一方,且強調「兩岸要重回軌道」才會恢復。依此情勢,兩岸將持續僵持;但這個傷害台灣旅遊業者、對大陸卻無實質損失的錯誤政策,要如何調整導正?將是新政府馬上要面對的課題。

其次,如何因應大陸官員來台。由於政治、新冠疫情等因素,近幾年大陸官員都無法來台,以至於應是對台灣最了解的台辦官員,幾乎都未到過台灣。在大陸當局定調未來對台首重大交流,大陸各級台辦、官員,都希望以專業人士交流方式來台參訪、且大陸官員來台有利緩和兩岸緊張的前提下,政府要如何落實準總統賴清德「交流取代圍堵,對話取代對抗」兩岸政策,是新政府要面臨的第二個課題。

最後,如何因應大陸經貿政策的工具化。大陸商務部自今年一月九日表示「正研究進一步採取中止ECFA早期收穫關稅減讓措施」後,就再也沒有任何動作。然而,在兩岸經貿鏈結仍深、大陸仍是台灣最大貿易夥伴下,無論是認定台灣設置貿易障礙的後續反制,亦或對台輸陸產品課徵反傾銷稅,甚或擴大中止ECFA早收產品優惠關稅,不但是懸在台灣頂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亦是新政府要面對的第三個課題。

由於上述三大難題,牽涉的不僅是政策規畫或執行,更多的是政治層面的效應;稍一不慎,容易動輒得咎。也就是說,在台灣對大陸認知如此分歧的此刻,要如何尋找台灣共識,在管制和發展之間尋求衡平,不僅考驗新政府團隊的視野和智慧,亦將是新政府最大的挑戰!

   
漫步文創聚落感受美學脈動 從街邊到餐廳的美食二日遊
從銅板美食到餐廳美饌,從手搖茶飲到夜市小吃,人文薈萃的台中市處處都有美味的誘惑,吃巧?吃飽?吃簡單?吃奢華?一次囊括。依山傍海的地理位置也讓自然美景渾然天成,傍晚來到清水海邊追夕陽,翌日漫步文創聚落之中,感受時髦都會區的流行脈動及異國氛圍。出發吧!遨遊台中啖美食、賞美景去!

美甲族群要注意感染綠指甲的問題
綠膿桿菌是一種普遍存在於土壤、植物、水源的菌種,容易在潮濕的環境生長,會分泌青色的綠膿菌素,一旦指甲感染了綠膿桿菌,即會出現俗稱的「綠指甲」。因為手部經常碰水的緣故,家庭主婦、廚房工作者、美容美髮業者都是常見的好發族群,而經常做美甲的族群無形中也會增加指甲感染的可能性。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