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全球經濟開始復甦,大家也期待美國聯準會將從6月開始,結束暴力升息,開始下調基準利率,而且年底前會降息三次,進一步促進全球經濟成長;可是想不到,4月中旬以來,美元指數狂飆,一度漲至106,連續創五個月來新高;新台幣對美元更貶破32.5元大關,創近八年新低,下一步測向32.8元,而且主要亞幣全都走跌。□
美元獨強,其實有非經濟因素與經濟因素,其一是,目前有兩場戰爭正在進行,俄烏與中東地區的地緣政治衝突疊加上去,尤其是中東衝突有擴大的跡象,以色列要報復伊朗的無人機與飛彈的襲擊,地緣風險持續升溫,市場擔心國際油價將驟然上漲,使全球通膨噩夢重演,美元走強,反映避險情緒再次上升。□
其二是,市場本以為美國通膨漸降,聯準會可以調降利息,但是通膨數字仍高,而經濟指標強勁,也大大超過預期,美國經濟不只不會硬著陸,也不會軟著陸,甚至可能會「不著陸」,聯準會因此不敢降利率,怕通膨控制不住;尤其今年是大選年,如果6月沒有機會調降,考慮到政治因素,怕被指責偏向特定候選人,在11月大選前利率都不可能變動,這使得美元再度走強。□
之所以通膨數字居高不下,與川普、拜登政府連續幾年在疫情前後的大撒幣有關,先是川普任內有巨額的疫情紓困支出,加上拜登任內的《通膨減少法案》和《晶片與科學法案》,這些財政支出規模太大,美國的印鈔速度接近於中國2009年「4兆人民幣」。過於寬鬆財政政策,除了增加原已沉重的債務負擔外,也造成通膨難以治理。
美元走強對於各國不是好消息,尤其像台灣這樣的資源進口國來說,美元走強將造成進口能源與原材料的價格上漲,將引發通貨膨脹疑懼,同時也會造成經濟成長率下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數據顯示,如果美元匯率升值10%,一年後新興市場國家的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將被拉低1.9%,對經濟的負面影響將持續兩年以上。□
但是美元走強造成全世界的問題,這不是聯準會在意的事,聯準會只在意美國的通膨與經濟成長,國境外的事,各國財政部與中央銀行自行負責,這就是國際金融圈常說的:「美元是我的貨幣,但卻是你們的問題。」
面對超強美元,有些國家為了出口,不惜讓本國貨幣持續貶值,像是人民幣,人民銀行遲不出手干預,主要是大陸經濟現在消費與投資都低迷,只有靠出口才能翻身,但是有些國家則擔心貶過頭了,尤其上周韓元和日圓對美元匯率分別破了1,400和154,韓國副總理兼企劃財政部長官崔相穆,以及日本財務大臣鈴木俊一紛紛表示,威脅要干預採取穩定措施。□
另一個方式是協調,日本與韓國是美國的盟國,在4月18日開幕的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上,已經與美國展開協調,希望能減少衝擊,美國財長葉倫、鈴木俊一與崔相穆在19日三邊會議後發表的聯合聲明顯示,三方將「繼續根據我們現有的G20承諾,就外匯市場發展進行密切磋商,同時承認日本和南韓對日圓和韓元近期大幅貶值的嚴重關切」。□
但老實說,這些「口頭干預」並沒有辦法嚇走匯率投機客,真正要下重手,還是需要央行進場,由於美國過去曾再三警告日韓不得「操縱匯率」,外界解讀表示,史無前例的三邊會議可能代表美國已默許日本與韓國得以干預匯市,甚至不排除共同干預的可能。□
對於台灣央行,未來半年正值賴清德政府初上台,維持物價、匯率穩定,是當務之急,除了央行「喝咖啡」的道德勸說,仿效日本與韓國的辦法,與美國協調,也許不失是一個方法,畢竟台灣是美國堅強的盟友,華府這個時候不支持,甚麼時候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