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畫刊】提供讀者掌握高雄最「夯」的訊息,感受維持不變的人情味與不斷改變的新高雄。 網路時代,部落格是最佳發聲的平台。從【部落格名嘴】電子報非大眾媒體的角度,看個人媒體如何發揮影響力!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4/07/17 第5757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大法官踢少林足球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國家機器進場拆樑,李進勇比選罷法還大?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科技界表態 川普勝券在握?
民意論壇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天下事無巧不成書
川普2.0快來了 看不到政府應對策略
總統獨大 民主失血
用民主反民主 賴總統就是範例
別再淡化供電吃緊現實
解決缺電 民進黨應認錯改正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大法官踢少林足球
黑白集/聯合報
賴總統用棒球賽比擬國會改革釋憲案,喊話在野黨:如若不從,將得面對噓聲和青鳥。賴總統似乎用錯了哏。哪有一場正規棒球賽,所有裁判、觀眾都被指定支持其中一邊的?少林足球才是這種玩法。賴清德的話讓人聯想到電影裡惡魔隊總教頭名言:「裁判、旁證、主辦全都是我的人,怎麼跟我鬥?」

解釋法律是否合憲,目的在節制掌權者之作為,維護國家和人民利益,而非政爭工具。賴清德是釋憲聲請方,卻當成棒球賽,把權力得失置於政治秩序與民主制衡之上,把人民矮化成看台觀眾。於是,民眾看到大法官努力幫總統打憲法官司,看到台南地院為議長賄選犯嫌辯護,荒謬如出一轍。

大法官踢少林足球,是民選獨裁的惡果。十五名大法官全由蔡英文提名,經綠委過半的前兩屆國會通過。清一色綠到出汁,形同十五個沒黨證的郭國文,正是「都是我的人」寫照。

比電影狠絕的是,賴清德備妥番外篇「足球流氓」。他召喚青鳥,不只恐嚇在野黨,也敲打大法官要識時務。四成總統操弄街頭民粹,討伐六成在野黨,這才是「用民主反民主」。

少林足球裡,裁判將惡魔隊人身攻擊判成「出界」,主角質問「是踢球還是打人?」對手得意說,「我就是打人,把你整隊打殘廢」。大法官諸公是釋憲,還是配合鬥倒在野黨?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國家機器進場拆樑,李進勇比選罷法還大?
社論/聯合報
民進黨聲稱「罷樑」行動是由公民團體自主發起,但在民團送交連署書前夕,終露出馬腳。先是民進黨秘書長林右昌利用「反國會擴權」名義赴基隆開講,卻一再劍指謝國樑,用意昭然若揭。此外,基隆市選委會要依《選罷法》在四十天內完成名冊查對,中選會主委李進勇卻插手限縮,要求在卅天內完成,硬生生減少十天。不僅如此,他還親自前往基隆,公開進行行政指導。李進勇近年的行政不中立劣跡斑斑,現在更自我凌駕在法律之上,儼以選罷太上皇自居。

林右昌和李進勇皆曾任基隆市長,兩人利用職務之便插手「罷樑」行動,顯得恣意且順手。兩年前,基隆地方人士因反對蔡政府在外木山填海興建四接,而發起「護海公投」;林右昌與李進勇即曾不顧基隆發展,聯手封殺這項自治公投。這次的罷樑行動,兩人同樣左右開弓,林右昌接連到基隆政治開講,不斷強調「選對市長很重要,選不對人,市政就是倒退」。果然,他哨音一吹,其子弟兵基隆市議員張顥瀚立刻在服務處開辦罷樑連署,民進黨介入罷免愈發毫不遮掩。

這次罷免連署過程受到質疑,主要是不少連署單是跨區在台北市捷運站取得,連署人未必是有效的基隆市選民。此外,由於民進黨的介入,利用反國會改革法案擴大仇恨動員,連署重複、外溢或造假的情況可能不少,必須仔細比對。也因此,基隆市選委會聲稱要四十天才能完成查對作業,這是依《選罷法》規定行事。相形之下,李進勇要求基隆市府要在卅天內完成,不僅是強人所難,更違反了選務中立原則。李進勇還大陣仗前往市選委會「假慰勉、真施壓」,坐實了國家機器介選。一個把自己看得比《選罷法》還大的人,心裡會有什麼民主制度與超然中立?

不僅如此,李進勇還嚴重干預基隆對有效連署的認定標準。依規定,對於有疑義的連署書,例如資料填寫錯誤或沒有本人簽名等,都須以「雙掛號信」由本人確認。基隆市選委會認為,若當事人拒領、未回覆,或查無此人,乃至回覆卻未簽名等,都無法認定為有效連署書,以汰除偽造或他人代簽情事。但中選會卻要求,若未回覆,即應認定為合格。試問,若未回覆就視為合格,那又何必勞師動眾寄雙掛號?李進勇封殺四接公投,卻寬鬆認定罷樑連署,真像鬆緊帶一樣,「遇己則寬,遇人則嚴」!

林右昌在基隆執政八年,交棒時丟失江山,無法將執政權順利交給民進黨同志,或恐對謝國樑懷恨在心。因此,趁此機會,對謝國樑落井下石。事實上,就以引發謝國樑市政處理爭議的「東岸商場」產權糾紛為例,若仔細盤點,這正是林右昌留下的爛攤。若非林右昌放任與坐視,東岸商場豈會任由私人企業違法擴建占用多年,卻毫不過問?但綠媒和側翼卻亂帶風向,指稱謝國樑與得標廠商關係密切,因而發動罷免。

事實上,謝國樑去年底重新招標,為了維護市產而與廠商打官司,凸顯的正是林右昌市府在圖利私人企業,且毫無依法行政觀念。基隆地院上月判決,原廠商大日公司請求基隆市府給付商場二至四樓增建案五千萬元收場,市府不必賠償;至此,真相和公理已昭然若揭。可見,這次罷免根本是在轉移焦點,也毫無正當性可言。

民進黨為了轉移國會改革壓力,把謝國樑拿來罷免祭旗,已是居心叵測。而李進勇不顧中選會的中立地位,竟親自進場指導拆樑,任意揉捏法令,真是「秀下限」而無止境了。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科技界表態 川普勝券在握?
社論/經濟日報

川普遇刺後,美國政治情勢一夕巨變,川普似乎成了全國英雄,他流血握拳的形象,加上精心挑選的年輕副手參議員范斯,配合空前團結的共和黨提名大會,似乎躺著就可以當選。

原本維持中立,甚至還有些反川普的高科技界,首先聞到風向,紛紛錦上添花,矽谷諸多巨頭藉著譴責暴力為名,向川普間接表態,如微軟CEO納德拉說,「致以最良好的祝願,祝他早日康復」,蘋果CEO庫克:「我心與他和受害者們同在,強烈譴責暴力。」

之前與川普關係緊張的亞馬遜創始人貝佐斯,也打破九個月社交媒體沉默,稱讚川普「在面對真正子彈時,展現出極大的優雅和勇氣」。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原本就是川普的支持者,槍擊發生不到一天時間內,馬斯克已經在自己的X帳號發表和轉發多達15篇推特,公開為川普拉票,更宣布每個月捐款到川普的競選委員會。

而在另外一邊的民主黨,原本鬧得沸沸揚揚的拜登退選換人議題,似乎自動消失,部分原因是,民主黨內原本最擔心的是拜登老邁,現在川普遇刺之後,聲勢大振,拜登退不退已經不再重要,換拜運動,一夕之間失去了動力,原本躍躍欲試的替代人選,紛紛打退堂鼓。

其次,當川普聲勢拉升到最高點,反而刺激了本來不想支持拜登的民主黨選民出來投票,促成黨內空前的團結,而拜登陣營此刻也適時暫停競選活動,並撤下攻擊川普的電視廣告,這時任何出來批評拜登,要求他放棄競選連任的民主黨人,都會遭到批評。

拜登還獲得了黨內自由左派的強力支持,交換條件是,拜登宣布將減免醫療補助的債務,以及有利於年輕人租屋與購屋的措施。如果拜登連任,左派的支持將把他的政策拉往社會福利,大幅增加社會福利支出只有靠兩個方法來彌補,一是讓富人繳更多稅,二是收不到這麼多稅,就增加發行公債,讓美國財政繼續虧空下去。

目前美國有嚴重的財政問題,2024年的預算赤字預計為1.9兆美元,赤字總額高達35兆美元,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122%,單單是明年的債務利息支出就將超過1兆美元,短期也許看不出問題,但長期將對美元的國際地位產生隱憂。

美國工商界其實對社會福利的增加,是很擔心的,因為這不僅影響財政健全,更重要的羊毛將從富人的身上拔,在川普的第一年,2017年就將公司稅率從35%削減至21%,並對高收入者降低了個人所得稅率,同時提高標準扣除額。川普政策就是傳統共和黨政策,服務於1%頂層富豪們的經濟利益,認為他們才是經濟的啟動機。

對比起來,拜登為了增加聯邦收入,將企業稅率從21%提高到28%,對年收入超過40萬美元的個人增加稅收,取消對高收入者的減稅優惠。對年收入超過百萬美元的徵稅最高達39.6%;大量經費花在社會福利,不夠的部分就舉債,部分民主黨執政的城市,對低收入戶的犯罪行為,睜一眼閉一眼,結果搞出了「零元購」,導致矽谷的中產階級怨聲載道,心生不滿。

工商界的轉變不只起於川普遇刺,一個多月前,川普在舊金山舉辦募款活動,門票價格從5萬美元到50萬美元不等,其中「優先晚餐座位」和「與川普合影」的VIP,需要捐款30萬美元,門票早早就售罄,總共籌集1200萬美元競選資金。

這並不是因為川普本身有多優秀,而是美國企業界開始變得非常反對拜登,尤其是對民主黨的經濟政策、稅收政策不滿。又譬如在行業監管上,拜登政府對英偉達、微軟和OpenAI等科技巨頭們進行反壟斷調查,在加密貨幣和AI等新興技術領域嚴密監管,都讓許多高科技人士擔心會限制技術創新和行業發展。

現在距離11月的選舉,還有100多天,看來雙方的選民已各自歸隊,究竟鹿死誰手,現在下定論,言之過早。

   
民意論壇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天下事無巧不成書
趙坤茂/聯合報
本月五日,「透.南城—城市穿行四○○年」在台南市美術館開幕。該展覽以數位科技及人工智慧展現新舊融合的新城市和舊靈魂,讓民眾穿梭在府城四百年來的空間軌跡,以及窺探智慧城市轉型的綺想風貌。

當年,荷蘭東印度公司為尋找東方貿易據點,經歷澳門、澎湖等處後,最後自台南安平登陸,於西元一六二四年構築熱蘭遮城(Fort Zeelandia)。熱蘭遮城即為我們熟知的安平古堡,它見證了府城四百年來的潮起潮落,現已經被列為國定古蹟保護。今年適逢熱蘭遮城建城四百年,台南市政府特別舉辦「台南四○○」系列活動,慶祝台南建城四百年。

你知道嗎?遠在地球另一端的紐約市,今年正好也是建城四百年!

西元一六二四年,荷蘭西印度公司在紐約市曼哈頓南方的納滕島(現為總督島),建立荷蘭人的定居點。隔年,在曼哈頓南端建構阿姆斯特丹堡。再隔年,荷蘭人與原住民談判,爭取到曼哈頓島的使用權,並在那裡建立永久定居處,取名新阿姆斯特丹(New Amsterdam)。數十年後,英國人占領新阿姆斯特丹,將城市改名為紐約(New York)。今年適逢紐約市建城四百年,紐約四百年紀念委員會特別舉辦「New York 400th」系列活動,慶祝紐約建城四百年。

遠在地球兩端的城市,竟然湊巧都在同一年慶祝建城四百年。更巧的是,當年都是荷蘭人遠渡重洋殖民屯墾,而且在將近四十年後,荷蘭就把府城拱手讓給鄭成功軍隊,也將紐約統治權交給英國。

天下事無巧不成書,當年荷蘭在地球兩端的殖民進退巧合有其偶然性,隱約中似也有其必然性,恰恰反映了彼時荷蘭海權的興衰起落。

其實,科學研究工作者在漫漫研究路上,未嘗沒有諸多巧合參雜其間。當我們在知識疆界屯墾時,孰料是否有其他競爭者也正朝著同一邊界突破呢?我們走在路上有時會撞衫,甚至撞傘,在研究路上有時也會撞題。筆者就曾有數次撞題經驗,往往直到論文投稿後,才發現其他團隊也正在同一課題上鑽研。

記得有一次,我們將某一研究成果投到一個國際頂級會議,審稿委員會來函告知有另一團隊的成果與我們相關,建議兩篇論文合併發表。當時,我們信心十足,但經驗不足,竟然拒絕委員會的建議,最後慘遭退稿。

幾個月後,我們將研究成果再精進一步,投到另一個國際頂級會議。幾星期後,委員會來函告知有相關論文,建議兩篇論文合併。這次雙方團隊學乖了,大家都立即答應,於是論文就順利被接受發表了。

當時,我們解的理論問題已懸而未決廿年,怎會如此湊巧,有兩個研究團隊在同一時間得到相當類似的成果呢?回想起來,當時應用面的需求,正好讓研究者注意到其背後理論問題的重要性,於是遠在地球兩端的研究團隊就這樣一頭栽入同一課題。

更巧的是,另一研究團隊雖然遠在美國東岸,竟有一位成員是筆者的印度好友!我們直到委員會撮合後,才知彼此正在解同一問題,大家都直呼不可思議,只能說天下事無巧不成書呀!

(作者為台灣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

   
川普2.0快來了 看不到政府應對策略
苑丹東/時事觀察員(高雄市)/聯合報
隨著川普在美國總統選舉中聲勢看漲,全球各國必須重新調整對於「川普2.0」時代的應對策略。這一政治現象不僅凸顯了美國國內政治的轉向,也預示著國際關係中可能的重大變革。在這個背景下,歐洲政治的右翼抬頭和保護主義、孤立主義的復辟,也正逐步改變著歐美的政治生態,全球體系因此面臨挑戰。

川普政策的核心仍然聚焦於「讓美國再次偉大」,這一口號下的政策主張對內強化了民族主義色彩,對外則展現了強硬態度。共和黨二○二四年黨綱草案顯示,共和黨在對外政策上避免直接提及台灣,反映了一種更加以美國利益為先的外交策略。這種策略轉變,暗示了川普政府對台海問題,可能採取不同於傳統所謂「民主價值意識形態聯盟」的處理方式,在國際社會中引起不確定性。

共和黨黨綱草案強調的是:防止第三次世界大戰、重建歐洲和中東和平,以及強化美國軍力,顯示共和黨將重點放在全球戰略安全和國防建設上,而非具體的地區性衝突。這可能意味著在川普的領導下,美國將透過增強軍事威懾和戰略聯盟來維護國際秩序,而不是介入特定地區的緊張局勢。

迄今為止,民進黨政府尚未顯示出明確的策略以應對美國選舉後可能的變化。相比之下,同樣位處島鏈關鍵位置的菲律賓,已調整其對中國的對抗策略,甚至將在九月或更早撤回美國在菲律賓部署的「堤豐」中程飛彈系統。此外,中菲雙方通過雙邊諮商機制達成協議,決定重建互信,並妥善解決海上爭端。

儘管菲律賓受益於堅實的美菲協防條約,由美方提供了強大的安全保障,但面對川普可能重新執政的不確定性,菲律賓依舊積極主動地調整其外交政策,謀求在中美之間精巧地保持平衡。這一行動明確展示了,即使在美國的堅定保護之下,菲律賓仍然保持彈性,加強與中國的外交聯繫。

隨著川普可能回歸和國際政治右翼勢力的抬頭,台灣面臨的國際環境變得更加複雜和不確定。儘管全球化可能會遇到暫時的挑戰,但其發展的腳步絕不會完全停止。大陸則在這方面持續推進,不僅努力突破類似於亞洲版北約的戰略圍堵,還積極構建新的國際合作體系,一帶一路倡議、上海合作組織及金磚國家,都成為推動這一戰略的關鍵工具。此外,最近提出的「全球南方」合作計畫,更凸顯了大陸對未來全球布局的野心。

許多專家過去對於中國的未來持悲觀預期,認為中國將面臨崩潰,然而卅年來的發展證明這一預測並不準確。因此,民進黨政府若不斷挑釁中國,並不明智。連菲律賓都知道雞蛋不能全放在一個籃子內,在當前多變的國際政治環境中,彈性和策略性的外交、兩岸行為才是生存的王道。

   
總統獨大 民主失血
林法/公退(彰化市)/聯合報
總統獨大,民主失血,川普造勢的槍響,再次凸顯權力競逐若贏者全拿,就將面臨種種難堪困境。

美國號稱全球民主最悠久、國力最強大,但總統遇襲屢見不鮮,說明因結構性的制度缺失,正步入「落伍國家」的後塵。所以儘管拜登疾呼全民團結、冷靜,並強調解決政治分歧需靠投票而非子彈,但從二○二一年川普支持者攻擊國會山莊以來,許多民調顯示有愈來愈多美國人認同為達某些政治目的,可以甚至必須使用暴力。

與美「總統獨大」相近的台灣亦為顯例。從過去三一九兩顆子彈引發的震盪,到現在集「四院大權」於一身的民進黨,不惜鼓動群眾圍剿在野掌控的立院,都說明「少數政府」仍可為所欲為,「數人頭」不過影兒,「比拳頭」才是實際。因此「權力訴說真理」,那些突發卻影響深遠的暴力事件,讓我們無法預期將來會發生什麼;當然,著重程序正義和妥協穩定的民主法治,在無所不用其極的政客手中,也早已煙消雲散。

最可怕的是,美國人向來崇拜英雄,川普濺血後不忘揮拳高呼戰鬥,更使其當選機率大增。如此凡事皆可交易且把我們當「筆尖」、對岸當「磐石」者,一旦入主白宮,誰敢斷言他不會出賣台灣?

若真有那麼一天,屆時受綠營洗腦將美視為忠實盟友的選民,大概就比世上同受民粹風潮所苦的人,更能體會什麼叫「民主失血」與「難堪處境」的雙重滋味吧!

   
用民主反民主 賴總統就是範例
林火旺/台大哲學系退休教授(桃園/聯合報
紀念解嚴卅七週年,賴清德總統致詞時表示,不希望任何人在民主社會用民主反民主,他卻不自覺自己才是頭號戰犯,證明他根本不懂民主。

當代民主是自由主義民主(liberal democracy)之縮寫,指的是以憲法為核心的一套政治體制,所以也稱為憲政民主(constitutional democracy),任何政治作為都要依照這套體制的法律規範,因此民主就是法治,一切依法行政。

在立法院由多數立委通過的國會改革法案,有可能不正義,但立法院是憲政體制的一環,具有「民主」的合法性。青鳥行動則是體制外,賴總統讚揚體制外的抗爭,還宣稱是民主的力量,顯然想用體制外的力量壓迫體制內的決議,這當然也可以稱為民主,不過精確地說,它叫做民粹式的民主(populist democracy)。因此賴總統在這個事件上,其實是「用民粹反民主」。

當代的「民主」,指的是憲政體制內所有政治作為的總和。賴總統把自己的操作模式稱為「民主」,因為他把青鳥行動的抗爭者等同於「人民」,而違反抗爭者的意志,就是違反「人民」的意志,因此國會改革法案是「反民主」。

這樣的邏輯不堪一擊,就算青鳥行動有十萬人,沒有站出來抗爭的公民數卻超過一千萬。比較合理的解讀是,那些沒有站出來的人並不同意青鳥行動的主張,因為立法委員就是他們的「民意代表」。事實上,立法院每一位立委代表的是數萬張選票,立法院外的每一個人只能代表自己,「人民」站在哪一邊?不言可喻。

立法院有沒有擴權?體制內自有一套解決的機制,懂得守護民主的總統應該靜待司法獨立運作;然而民粹思維的賴總統,卻在釋憲結果尚未出爐前,說三道四並且語帶威脅。

目前台灣政界最嚴重的問題是,對自由主義的民主一知半解、民粹思維的政治人物充斥。為了攫取個人的政治利益,經常在同溫層的簇擁下,打著「人民」的旗幟打壓異己,儼然自己就是「民主」獨一無二的代言人,所以任何反對者就是反民主。

事實上,在多元社會中,政治歧見是永恆的事實,因此「民主」主要展現在溝通、妥協、讓步、與不同意見者和平相處。無視多元聲音存在、堅持貫徹自己意志,其實比較接近獨裁者的心態。

立法院朝小野大,使得堅持己見、不妥協性格的賴總統,必須靠民粹的力量支撐自己的觀點。所以從他執政以來的種種表現,民粹的濃度遠勝於民主;對外鬥中共、對內鬥在野黨,默認民進黨立委在立法院癱瘓議事,間接鼓勵罷免風潮,完全違反「當家不鬧事」的政治智慧。

事實證明,賴總統才是「用民主反民主」的範例。

   
別再淡化供電吃緊現實
葉宗洸/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聯合報
經濟部能源署日前公布《一一二年度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內容除揭露一一二年供電情勢,也規畫未來十年(一一三至一二二年)長期用電需求與新增機組建設期程。

檢視報告全文後不難發現,我國很快便必須面對用電量飆升幅度的嚴峻挑戰。對此,經濟部宣稱透過三項建設與妥適配置供電,即可維持供電穩定;實際上,卻是淡化處理供電將連年吃緊的現實。

首先,為因應人工智慧(AI)與電動車產業發展(其實還有非AI相關的半導體產業擴增)伴隨而來的大量用電需求,經部特別強調三項「及時建設」的重要性。其中,「新機組建設」確實是重中之重,基載電力不足,不必奢談供電穩定;接著才是「電網更新建設」,畢竟老舊變電設備與纜線全面汰換,才能確保供電品質;而且,前項之供電得以穩定後,電網的折損率自然下降。第三項的「儲能系統建設」迫切性不高,原因是容量擴充難度高、建置與供電成本高昂、供電時間相對較短,可持續發展但不必列為及時建設。

至於新機組建設是否能滿足經濟成長率大幅成長的用電需求,其實變數仍多。供需報告中只簡單提及新設天然氣接收站的開發進度會有影響,但未說明具體因應作為。

其次,供需報告未提再生能源的兩大主力,風電與光電開發進度均嚴重落後。事實上,截至今年五月,光電裝置容量為一三二二萬瓩、風電為三二六萬瓩,距離二○二五年目標值的二○○○萬瓩與六九○萬瓩,差異相當大。報告中宣稱二○二五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可達十五%、二○二六年可達廿%,目前幾可確定均無法達標。

另外,供需報告已將發電時間的關注重點改為夜尖峰,符合現況;然而,未來幾年,夜尖峰供電穩定性的維持,難度相當高。原因除了夜間無光電、夏季低風電,還有燃氣發電成為未來供電主力後,即將面臨天然氣接收站數量不足的問題。

實際情況是,第三天然氣接收站明年中才能完工,後續四接、五接、六接、甚至七接的新建都仍存在變數,但供需報告卻已經將所有新建機組納入供電總裝置容量中,不免有膨風之嫌。

最令人膽戰心驚的是,未來四年多的年度夜間「備用容量率」,不僅不到原訂的十五%,最低還只剩八點一%,凸顯了機組增加數量難以趕上用電成長。此期間只要兩部以上的中大型機組停機,即時夜間「備轉容量」馬上捉襟見肘。換言之,日後將不允許全系統在同一時間有三部機組停機(不論是歲修或故障),這對台電的電力調度與歲修排程都是空前的挑戰。結果,供需報告中只輕描淡寫的提到「寬列長期年度的備用容量率」,毫無危機意識。

總結而言,這份電力資源供需報告提供的數據,暴露了數年內維持夜間供電穩定的極高難度與嚴峻性。不過,只要核三兩部機組延役,可一舉提高夜間備用容量率六%以上。在供電變數未能完全排除之前,賴政府應認真思考讓核電延役。

   
解決缺電 民進黨應認錯改正
尤英夫/律師(台北市)/聯合報
黃仁勳離台前夕,說了一句很重要的話:「台灣電力限制是個挑戰」。他要在台灣設廠,擔憂缺電問題,因為AI和半導體等都是吃電怪獸,缺電絕對是致命傷。

這是電力夠不夠的問題,也就是個很嚴肅且必須要解決的重大問題。隨著AI應用和相關產業快速擴展,背後潛藏的是缺電隱憂,當多家科技大廠有意來台投資的時候,政府更要有周全的準備。

除了政治人物有可能挑撥離間製造是非外,我們不能說擁核與反核的人不愛台灣,他們愛台灣才認真主張擁核或反核。所以不能以政治意識來討論是否可能缺電的問題。

天下所有事物,沒有絕對的對錯。年齡愈大閱歷愈多就有這樣的看法。童子賢就是一個案例,他說卅年前他也反核,但十年前開始關注全球暖化議題,在這兩、三年已經慢慢想清楚,地球暖化會將會對人類文明產生不可挽回的衝擊,因此內心陷入掙扎。核是一種技術,可以利用提高技術,好好地用管理技術去管理它。

李遠哲也強調他認同童子賢觀點,「雖然核電有缺點,但核能帶來的災害,跟全人類滅絕是絕對不能相比。」

擁核的人主要認為核電不會有空氣汙染,不會產生二氧化碳,燃料體積小,運輸與儲存都很方便,發電的成本中,燃料費用所占的比例較低。反核的人主要認為台灣地狹人多地震頻繁與廢核料難以處理,如果有事故發生會對生態及民眾造成重大傷害等等。

我們如果檢討過去幾次的核災,應該都有可能避免。

民進黨過去極力主張反核,訂下二○二五非核家園目標,然而面對「二○二五年綠電占比廿%」承諾跳票、供電問題屢爆民怨。其實在其黨綱基本綱領—我們的基本主張中說:核電的投資等有關政策,均應先行嚴格評估。好像民進黨也不見得非把我國變成非核國家不可。

國民黨一直批評民進黨把「非核家園」當做神主牌,不能有任何變動,非核政策不能變更。問題是,明天我們沒有了,祖先牌位跟著也沒有了。何況朝令夕改,只要比較好的,沒有不能改變的理由。此時在野黨一定譏諷惡評,民進黨政府難免滿臉豆花,面子裡子雙輸。但是不誠實承認錯誤或不當,怎會有改善或改正的可能?再說,天下之大,何人不會犯錯?時移勢易,檢討改進本來就很正常!再說一陣風過了,同時改善改正了,人民更有可能由衷的支持與尊敬。

目前不斷的跳電發生,原因可能很多,但電力是否充足可能有問題。雖然政府一再解釋,還是無法解決一大推的迷惑。美國商會關心台灣是否有穩定的能源供應,歐盟也對台灣缺電擔憂,對台灣的能源供應短缺問題表示關注。美國媒體CNBC報導,專家認為,台灣面臨能源短缺,不僅已構成國內半導體業營運風險,也可能波及全球晶片業。華府智庫大西洋理事會全球能源中心高級研究員韋伯斯特更指出,台灣不僅面臨能源短缺,更面臨電力短缺。至於國人,根據今年五月媒體網路調查顯示,有高達五十七點三%的民眾認為台灣是缺電的。

個人認為,也許有必要請國內外專家學者來調查說明,也可以由這些專家提出改善的辦法。當然,問題還是很多,不過總該有個開始認真討論吧!

   
藥物汙染動物 性別竟被逆轉!
研究人員報告指出,藥物或毒品的化學物質汙染生態系,使部分物種出現成癮、焦慮、過於樂觀和性別倒錯的現象。性別倒錯(sex reversal)又稱性別顛倒或翻轉,是指生物體的性別自然改變,或因為使用類固醇荷爾蒙後發生轉變。

看全球11大企業 如何利用人工智慧加速公司發展
CB Insights市場情報平台今年5月發表了「全球11所大企業之AI策略」報告,涵蓋了金融服務及保險、製藥業、企業技術及工業4大範疇,這些產業領頭羊對AI的取向及策略,極具參考價值。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