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最厲害的頭腦、最捉摸不透的管理動向、不知何去何從的地球命運,都在【世界公民電子報】。 【發現-史前館電子報】有考古學家帶你進入時光隧道,讓你更認識臺灣豐富史前文化、原住民文化與自然史。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4/08/09 第5772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大法官當打手好嗎?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零日攻擊」為大選前導,愛國是門好生意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中國大陸吹起反制裁的號角
民意論壇 奧運轉播中科技與資金的戰爭
奧運性別爭議 凸顯性平倒退
電價反映成本有理?主政者反核 嚴重扭曲市場機能
國運繫於大法官理性裁法 而非迎合
核能政策混沌 誰被摸頭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大法官當打手好嗎?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原應就法理進行辯論的憲法法庭,在國會改革的釋憲案上,卻不時出現官員發表謬論及大法官宛如打手的離譜演出。司法的中立和公正,因此不斷遭到扭曲。

國會改革法案兩次憲法法庭辯論後,網路上皆出現片段影像,宣稱大法官尤伯祥如何打爆、打臉民眾黨立委黃國昌。這種文宣,恰印證在野黨質疑大法官早有預設立場,喪失中立與客觀。被側翼「英雄化」的尤伯祥,在同溫層聲浪加持下,在憲法法庭賣力演出;自以為電爆當事人,但胡亂插話質疑,只顯得自失立場。

附和執政黨言論的大法官,追問國會調查權能否向台積電調閱營業祕密資料,對臉書、谷歌等科技巨擘過去遭美國國會聽證調查的事,彷彿毫不知情。如此配合上意脫軌演出,法學素養能不令人憂心?

樂當綠營打手英雄並表態效忠的大法官外,綠營官員在憲法法庭上的發言,同樣作了糟糕的法治教育示範。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稱,要求總統作國情報告,需要修憲。監院秘書長李俊俋則說,調查犯罪是司法院、調查公務員疏失是監察院的職責,質疑立院調查權目的何在。對院檢角色傻傻分不清,更對過往大法官多號解釋提及的國會調查權毫無所知,側翼還捧成「漂亮的一記殺球」。

憲法法庭應是憲政教育的課堂,不該成為政客表忠、愚民的戲台。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零日攻擊」為大選前導,愛國是門好生意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預定明年播出的《零日攻擊》劇集,大張旗鼓推出前導片;因涉及政府出資操作認知作戰,引起各界高度關注。文化部長李遠稱,審查委員認為該劇有「國際化」機會才批准補助,無關政治。導演也說,這部劇證明,抵抗中國侵略的題材能吸引投資人及市場。問題是,若真具商業價值,為何絕大部分資金出自政府,而官股主導的中華電信卻把補助金額列為機密?

從某個角度看,這部戲很像中華電信,都是「官股民營」。充滿民進黨意識形態的戲,大義凜然高談抗中,實際上卻以防範「第五縱隊」之名黨同伐異,進行政治清洗。在野黨質疑政府透過不同管道注資該劇,立馬遭綠營貼標「中共同路人」,果然不假。提前一年推官宣片,執政黨順勢擴大「伐異」砲火,這部作品儼然地方選舉的前導文宣。

中共對台滲透逾半世紀,當然值得文創作品探討;但由民進黨政府擔任金主,恐嫌不務正業。前綠委趙天麟的「中國小三」案,疑似在澳門開房間被偷錄的鄭文燦,都有被滲透嫌疑,卻皆被司法無視。抓不到大咖匪諜,就只能靠影劇虛擬嗎?從向心夫婦到基層里長,政府把「抓匪諜」當成勝選祕器。如今描寫紅色滲透的戲劇,則因「官股民製」,被質疑是輔選專用的大內宣,是合理的懷疑。

蔡英文執政後,常挑大選前上演政治題材電影。例如,二○一九年的《返校》,描述校園白色恐怖;二○二二年則有《流麻溝十五號》,由競選台北市長落敗的姚文智出品。製作者申請到政府補助,綠營政治人物利用揪團觀影打選戰,雙方藉此相互拉抬,分別賺取選票和鈔票。但這兩部電影,都不如《零日攻擊》有敲開國庫搬走上億元的實力。

無論《零》劇是否為大選量身訂做,都高度契合政治市場需求。從反服貿運動起,抗中一直是大選重要論述,兩岸關係惡化則提供了寫實背景。蔡英文的連任大選,藉香港反送中營造亡國感,再加上美澳製造的王立強間諜案;這種沉浸在末日情境的大選模式,為民進黨一再締造勝選。今年,賴清德退回陳水扁的少數執政,已無「反送中」紅利可用,文宣高手便將「今日香港,明日台灣」改成「第五縱隊已在你身旁」,一邊召喚悲情,一邊鼓動槍口對內。

賴政府押注《零日攻擊》,社群平台討論熱烈,卻不見有人號召從軍。南部某國立大學學生作了四百人民調,五成七選擇「在家等,配合解放軍投降」。有人則反諷,既然宮廟和黑道是中共同路人,該擔心他們已滲入總統府資政及國策顧問才對。

《零》劇提前熱身,能否促成社會重視中共滲透,抑或反激發畏戰情緒,尚未可知,但負面效應已浮現。外媒將該劇視為賴清德執政的寫實,《華郵》便稱,短片反映台灣青年不願當兵,會讓美中懷疑台灣自我防衛的決心。

對《華郵》報導,國防部迅速澄清,但說詞毫無說服力。因為這部唱衰台灣的作品,不只黑熊參與,更有國防部支援拍攝。荒謬的是,與此同時,共軍推出《戰海疆》統戰片恫嚇我方;國防部只好再急推《堅守國土》短片反制。究竟人民要信黑熊還是顧立雄?

以兩岸的緊張關係,戲劇創作著意刻劃戰爭前夕景象,無可厚非。但如果是「拿納稅人的錢,洗納稅人的腦」,甚至是「挑撥納稅人的仇恨和矛盾」,那就太可恨。在台灣,以愛國為名的生意,從疫苗到雞蛋,都旨在圖利少數人,卻導致多數人不安與不滿。《零日攻擊》切勿重蹈覆轍。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中國大陸吹起反制裁的號角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美國官方宣布,自9月1日起,正式解除中國無人機出口限制;無巧不成書,香港《南華早報》報導,中國7月底也宣布了一份加強管制無人機出口的清單,公告是由商務部和海關總署,以及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聯合發布,管制實施日期也是9月1日。

美國宣布解除中國無人機出口限制的同時,就對中國大疆下了一筆大訂單,有理由相信,此一舉動與俄烏戰爭有關。據統計,各國購買中國無人機最多的前三名是荷蘭、美國及俄羅斯,荷蘭一直受北約委託,每年組裝100萬架無人機給烏克蘭,如今,新訂單下不了,對北約、對美國,估計將造成極大困擾,如何影響烏克蘭戰局值得關注。

中國管制出口的清單,除了各種無人機成品外,還包括許多零組件與技術。就在美國「被迫」解除對中國管制的同時,中國偏正好宣布要開始管制。此一事件,或許可以視為是美中世紀博弈史上前所未見的關鍵時刻:中國終於對美國吹起了反制裁的號角。

為了對付中國快速崛起,美國從歐巴馬時代開始,就在戰略上對中國採取遏制手段,其實遠在戰略遏制之前,美國及美國主導的西方,就在各種高精實的產品和技術上處處對中國設限,比如全球定位系統(GPS)、預警機、高科技醫療設備、航母的電磁彈射設備等,美國及西方不是禁售中國,就是售後在使用及維修上施加各種限制,至於晶片及光刻機就更不在話下了。近代中國由於工業化、科技化起步晚,面對類此管制,莫不苦不堪言,這是第一階段。

但中國的科技力 、工業力明顯地被低估了,幾乎所有被美國及西方嚴格管制的產品與技術,經過一段時間,都能被中國一一突破難關,製造或發展出來,而且往往成本更低。中國的北斗不但能夠定位還可以通訊,這就超越了美國的GPS及歐洲的伽利略;中國預警機及雷達技術已領先美國,也難怪微軟的比爾蓋茲在美國政府決定對中國晶片發展限制時,警告美政府此舉將倒逼中國。這是第二階段:突圍。

突圍指的是中國想方設法,以發展「進口替代」來化解被美國及西方封鎖管制的壓力,在這個階段應該就可以看到中國科技力與工業力的巨大潛力,但美國及西方顯然還一直認為限制及打壓必將陷中國於困境,也還一直以為即使中國有某些突圍之舉,也必然是抄襲與偷竊西方的結果。

在突圍中出現反超,並成為一種愈來愈普遍的現象之後,就開始進入第三階段:領先。一項獲美國國務院支助的澳洲戰略研究所(ASPI)發表的報告指出,在評估的44項技術中,中國已在37項領先美國及其他國家,包括電池、高超音速、無線射頻通訊如5G、6G等,美國僅於其餘七項領先,包括疫苗、太空發射系統及小型衛星等;報告還指出,中國很可能在十項領域發展成壟斷巨頭,包括合成生物學、奈米材料、電池、5G等。

從受限到突圍,再到領先,以當前中、美兩強間的博弈鬥爭氛圍,接下來的自然就是反制了。軍事科技的發展使無人機在俄烏戰爭中大放異采,一開始美國還礙於面子,限制中國無人機的進口,但終於迫於現實,做出了解除限制進口的決定,哪裡料到卻被中國狠狠反將了一軍:你取消,那就輪到我來管制。

其實,在此之前已前先例。去年,中國限制了鎵與鍺的出口,前者缺貨讓美國現在許多關鍵武備(如F35戰機)的製造受到影響;這一次,就直接是限制作為製成品的無人機了。中、美關係如未能改善,那麼雙方的各種限制做法不但持續而且還會增多,比如,不排除雙方在國際貨幣及太空領域的較量。美中關係的持續矛盾,對全球的和平與發展,無疑將增添許多變數。

   
民意論壇
奧運轉播中科技與資金的戰爭
趙哲聖/開南大學資傳系助理教授(/聯合報

巴黎奧運進入末段高潮。從「一日球迷」到「一月奧運迷」,因為法國地域和時區,台灣觀眾必須紅眼觀戰。但隨著轉播制度變化,不少觀眾反映打開電視卻找不到,或按照比賽時間卻看不到中華隊選手。

要求重視友誼、團結和公平競爭的奧運,在大國政治角力與運動商業化的推波,廣告與贊助商投入龐大的資金下,也使轉播費水漲船高,奧運不只是體育盛會,更是商業操作。至於透過傳統「電視」觀看奧運模式,也已產生質變,經由網路渠道的觀眾大增,這是改變奧運轉播原始定義的改變。

首先,過往政府保障用天線就可免費收視的無線電視,在舊媒體時期,無線三台攜手,除了分擔龐大的轉播費用外,當時還要面對「第四台」產業競爭崛起。那個時期有線頻道不能用動態畫面,哪管有線系統的市占率當時是高過無線五台。

再來,剪線潮持續發生,電視機旁的「小盒子」成為大家的觀看行為。前幾屆無線電視標下轉播授權金,因而必須在轉播時安插廣告彌補支出,被觀眾唾棄。許多觀眾的習慣,是藉由OTT(網路來源越過傳統電視接收方式)認識了電視的角色。

這也是近幾次奧運觀看變化,由「新媒體」標下網路轉播,透過網路串流才能看到奧運現場。只不過,中華電信MOD裡的Hami video或是長期經營體育的愛爾達,畢竟只是各種新媒體的「部分」。於是,觀眾可以透過類似「奧運套餐」的方式,付費做一月奧運迷。

這次奧運觀看引起討論,追根究柢是轉播的授權金愈來愈高,商業化的奧運是金錢遊戲,像在東南亞的越南與寮國是唯二放棄巴黎奧運轉播權的國家,他們的觀眾笑稱活在平行時空。所以,大家要體會,轉播系統不是慈善事業,資金、廣告或是政府補助,都可能是未來重大賽事轉播需要面對的課題。

而新媒體進攻舊電視的態勢,包含奧運透過臉書、YouTube等社群媒體發布精華短片或花絮,靠分享與點擊數,以迎合社群互動的年輕「滑世代」觀眾,已經發酵。如果真心想追奧運,「跪求網路分享免費」的心態大可不必。無線台也必須精進自我,不能只有在奧運期才想讓觀眾「必載」觀看,活動一結束,觀眾又鳥獸散的拋棄無線電視台的「設計精神」。

隨著奧運接收轉播的方式不斷變革,這場科技與資金的戰爭,還在持續!

   
奧運性別爭議 凸顯性平倒退
陳明莉/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教授(/聯合報

巴黎奧運如火如荼的展開,我國拳后林郁婷和阿爾及利亞女將克莉芙卻遭質疑性別有問題,不應該參加女子拳擊比賽。除了哈利波特作家羅琳指名批評外,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和美國總統參選人川普、英國前首相特拉斯都強烈反對她們參賽,網路上更充滿許多酸言酸語的屈辱性攻擊。

如今,這場性別爭議更延燒成國際政治攻防,針對俄羅斯代表在聯合國安理會對兩位女將的指控,不但賴清德總統已指示體育署務必嚴正表達抗議,採取相應法律作為,阿爾及利亞外交官也出面反駁。

奧運性別爭議並非單純的對兩位運動員是男是女的性別質疑,除了涉及國際體壇的權力鬥爭外,這些反對聲浪大都來自於「反跨」分子對「跨性別」的焦慮、恐懼和偏執。尤其近年來,「反跨」勢力日益猖獗,常以「公平」和「保護女性」為名遂行打壓弱勢之實.讓「跨性別」者的生存空間越加艱難。

根據國際民調機構今年在廿六個國家調查發現,全球有百分之六十六的人表示「跨性別」在當今社會面臨相當程度的歧視,有關「跨性別」的平權議題往往遇到更強烈的反對;歐盟基本權利署今年公布的第三次LGBTIQ調查更顯示,「跨性別」者常常遭受以仇恨為動機的暴力和歧視。

「反跨」者聲稱,「跨性別」女性存在身體上優勢,若允許她們參與女子組競賽,勢必會擠壓「真正」女性運動員的生存空間,甚至讓她們受到傷害。事實上,至今大多數研究都證明對「跨性別」女運動員的恐懼,並無充分的科學根據,即便有一些不同結論的零散發現,公平與否也不能簡單的二元判斷。

觀諸所有運動競賽,即便「順性別」者間也存在許多生理差異,世界許多最頂尖的運動員都具備某些先天身體優勢。但我們不能因為俠客歐尼爾身高二一六公分,體重一四七公斤,就禁止他參加比賽;我們也不能因為某些族裔運動員四肢長、肌肉密度高、爆發力強、動作靈活,將其排除在競技場外。「女人」不一定要長得像芭比娃娃,不能因為有女性運動員「看起來像男人」,就禁止參加女子組比賽。

與「種族隔離」類似邏輯,「反跨」勢力用來排擠邊緣群體,將「跨性別」者排除出公共空間的話術之一,是將其塑造為一種危險或威脅的形象,煽動大眾的恐懼。掀開歷史,無論是推翻奴隸制和種族隔離的非裔,還是爭取投票權和同工同酬的女性,都曾被類似的邏輯打壓:由於種族/性別的生理差異,黑人/女人不能平等的參與公共活動。

奧運早期被視為男性專屬領域,納入女性後,如今是否「真女性」卻變成參賽的審核標準,是性別平等的倒退。誠如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所說:「請他們提出一個基於科學、新的女性定義。為什麼一個出生、成長、參加比賽,並擁有女性護照的人不能被視為女性?」在對性別認知愈發深刻、豐富的今天,人們應該重新思考和定義體育活動「公平」概念,保障「跨性別」者和其他邊緣群體平等參與的權利,更不能因身體外貌的特徵遭受莫名的歧視與屈辱。

   
電價反映成本有理?主政者反核 嚴重扭曲市場機能
官俊榮/台大退休教授(台北市)/聯合報

經濟部長郭智輝近日的談話刻意避開股市議題,如聯合報社論所指出,卻又另外論述水電定價,其中再提「水、電價應該反映成本」,表面上似乎言之成理,但其實頗有疑義。

在商言商,商品價格足夠反映成本,讓商家至少不會虧損。而讓電價反映成本,也就是要維持台電不賠錢,政府不須再額外編預算補貼台電。現況來說,則郭部長的說法包裝了要民眾付出夠高電價,由民眾承擔台電虧損的主張。難道不就是主張電價需再調更高? 

再就市場機能而言,價格代表買方從賣方的商品所獲之效益。當雙方受價格引導,而使買方效益等於賣方成本,不僅創造了最大的社會淨效益,而且兩廂情願、符合基本的公平。所以類比「使用者付費」之社會共識,「電價應反映成本」也顯得很有說服力。

然而成本必須是合乎最低成本效率(cost effectiveness),也就是必須用成本最低的方式,來提供既定的電量,否則顯而易見無法合乎所謂的最大社會效益,同時也對付費民眾不公平。尤其面對獨家壟斷的台電,民眾還沒得選擇。

實際上,核電成本遠低於當前國內的再生能源。但是在沒有相當的客觀依據下,政府與台電卻因主觀限制或特定動機捨棄核電,反而向再生能源業者購買成本超高的綠電再轉賣,這當然讓自己付出的成本偏高,完全背離市場的理性,導致電力的生產,不合乎成本效率。

據此而要求民生電價反應供電成本,既不合理也不公平。況且目前國內綠電的生產方式,造成近無限制的農田、魚塭毀損等環境破壞的外部成本,並未能納入市場運作中買賣雙方的內部考量。也就是環境成本被從市場排除,進而低估供電的社會成本。更背離成本效率。

再者,郭部長出身半導體產業,熟知AI等智慧產業是高度出口導向,在國際供應鏈中與其他出口產業同樣都須接受使用低碳能源生產的限制。除了再生能源的綠電,由於近年多數歐美國家開始傾向認同核電,用綠電或核電生產,都可被國際供應鏈認可。則就台灣AI快速發展的電力需求來看,可以用綠電或核電互為替代而補足。

雖然台灣的綠電生產缺乏有利條件,但主政者反核,只對使用綠電者核發低碳能源憑證,直接創造綠電業者暴發坐大的機會。不僅讓上述市場機能更嚴重扭曲,不利資通訊科技等相關產業發展,且更將讓廣大庶民無端受害。

   
國運繫於大法官理性裁法 而非迎合
紀俊臣/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聯合報

自今年二月立院開議以來,幾乎天天都有立法爭議的新聞。所謂立法爭議,並不全然是立法本身有瑕疵引起的爭議,而是外力介入以「立法瑕疵」為藉口的不理性問政爭議。所謂「理性」,是在某一特定時空最適當的政策選擇。理性即是正義,並非真理。面對國會立法的高度政治敏感性,如何得到四海皆準的規範,自是困難重重。國家立法如此,行政執法抑或司法裁法又是如何?此乃當下爭議值得探討之處。

理性既是特定時空的最適選擇,依憑者即是「特定時空」;換言之,國會如能洞察時需,且能因地制宜,即可制定符合國家需求的法制規範。此不僅可用於國會立法,地方立法亦復如此。

就筆者多年來的觀察,行政執法或司法裁法雖已有「立法」為依據,但依法行政或裁判,仍有「法理情原則」的彈性應用;此即行政執法並非政治而是專業所在;有專業始知法理情的拿捏;司法裁法本諸專業,始得自由心證卻獲致核心價值的堅持。

國會立法,如無時空觀念,絕對制定不出符合時需,並能迎合空間發展的制度。因之,近半年來,在野聯合提出並通過的法制,有識者宜由時空為基準,以為功能檢驗,必能得出立法的可行或不可行。試問,憲法在成文法國家所以能持之久遠,依循的原則是立法的補充或立法的阻礙?國會立法是在製造政治問題抑或法律問題?政府施政本諸依法行政原則,該法係善法或惡法的政治基準為何?民進黨政府自稱民主政府,為何怕人民做主?民進黨政府自稱開放政府,為何怕國會依循民主法治國家的機制所制定的監督機制?尤其奇怪的是,還有司法機關的應和。這是民主國家的正常現象?

民進黨政府不論行政部門或司法部門,理應有反省能力,國會監督愈趨嚴格,行政部門腐敗就會愈少;其執政的時間就可愈長,何樂而不為?司法部門唯有依憲政主義為基準,並採取論理法則來推動以法律為準繩的獨立裁判,才是國家走向民主憲政的唯一規趨。當今的司法部門在事涉政治權力分配的事件,究竟有多少是依據法治原則;尤其憲政主義,有識者皆心裡有數。這是當前的法制社會所不該有的偏差。

凡愛國之士,應深切體認一個腐化的政府,國家最後的命運如何?國會立法之所以重要,在於本諸理性立法的制定制度,而行政機關則在於法理情原則下的施政。國人唯有團結,團結在理性的國會立法、理性的政策執法;更有賴於理性的裁法。是非論斷憑藉著對法學的良知良能,絕不是迎合上焉者可即。唯有政治精英皆能理性政治選擇,始可排除民進黨長久以來的製造腐化環境卻不自知。

對於理性的政策工具,國會立法務必以監督為前提,健全機制為準繩,並不斷的創新立法,促使國家法制能與時俱進,並有助於行政部門服務效能的提高;在裁法的司法機關更當忍辱負重,一切以人性尊嚴為核心價值,採取公正公開公平的「三公原則」去裁法。絕對不能因貪戀官位,利己私心,才能做出歐陽修所為的歷史性是非定奪。人們所最為期待的理性政治,可以延伸為理性法治國原則,就在此「時空」的合宜取捨而已。

   
核能政策混沌 誰被摸頭
李敏/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特/聯合報

氣候變遷是人類面臨最大的挑戰,如何因應可以歸納為三大面向,一個是氣候變遷已發生的狀況下,國家或地區要如何自救,簡單說就是災害管控﹔第二是如何減緩氣候變遷惡化的程度,目前共識是必須減少溫室效應氣體的排放。二氧化碳的排放被認為是氣候變遷首要戰犯,減碳有很多事可以做,包括能源政策規畫、能源選擇、節能、生活習慣的改變等。第三個是國家無法滿足國際對國家減碳的期待時,在強制減碳的要求,對國家生存發展的威脅。

賴總統成立「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以總統高度將氣候變遷提升到國家安全層次,凝聚社會共識,進行國家整體戰略布局。未來每季開會,由總統召集,為國家發展擬定戰略。委員會名單包括政府機關代表八人、產業代表六人、公民代表六人、學者專家四人,總計廿四位委員及兩位顧問。機關代表均為內閣成員,公民代表清一色的來自反核的環保團體﹔學者專家有兩位是反核的重砲手,一位是氫能領域專家,一位是工業衛生與環境醫學的教授﹔讓人訝異的是台電董事長居然是產業代表!委員會民間委員極度偏向反核,已無庸置疑。

好玩的是,三位副召集人,唯一來自民間的童子賢,近日已是推動「返核」急先鋒,毫無保留的大聲說出要台灣核電廠延役,且要將核電站比提升到卅%。賴還找來兩位立場擁核的顧問,李遠哲與簡又新。委員會是閉門會議,委員與副召集人及顧問間的舌槍唇戰,會是一場好戲,但關心的民眾看不到。

看看「核四再評估委員會」是如何做的。當年陳水扁先生當選總統,經濟部長林信義就任籌組「核四計畫再評估委員會」。再評估委員會由政府機關代表六人、立委代表(兩人)及學者專家代表(十人)組成。各界推薦十位專家學者參與:五位是國內反核運動領袖,專長領域包括經濟、化工、醫學、資訊,與物理;五位被認為擁核的專家專長為能源經濟與核工各兩位,一位企業負責人:持反核立場與擁核立場的人數幾乎是相等的。

再評估委員會於六月十六日起至九月十五日間,召開十三次會議。除第一次會議外,其餘歷次會議,皆於下午六時三十分起,進行至凌晨。開會過程,除於經濟部大禮堂閉路電視同步轉播外,也利用中華電信公司的Hinet同步上網,自第五次會議起,由公共電視台於開會當晚九點起,進行全程錄影轉播。會後並將會議議事錄、實況錄影、引言人報告、相關單位提供之補充資料,公布於經濟部網頁。這些資料目前還可以找得到,參與的委員必須為自己的立場與論述負責。當初可以這樣做,現在科技更發達,有更多的管道與科技可以做,為何不做。難道委員發言的內容無法受公評,政府的難處有不可告人的地方。

民主國家在政府體制外設立委員會處理特殊事情是可以接受,但是委員會很容易成為爭議政策的下台階,在籌組委員會時就已有特定的立場的擔任委員,演場戲給民眾看,傳遞一個訊息,是委員會的決定,不是決策者的意志,決策者有實質的決定權,但不負責任。可是有的時候,戲演了一半,導演會改劇本的,核四再評估委員會就是一個例子。

賴清德的核能政策至今混沌不明,閣員與顧問,各吹各的號,媒體好不興奮的見縫插針。委員會開鑼了,關起門來吵,不要讓民眾看笑話,結論由大老闆定槌宣告,一切太平。至於誰是被摸頭的一方,大家拭目以待。

   
IP結合契約不可或缺
步入金龍年,台股就在台積電領軍下,於新春開紅盤之日開出跳空大漲,一舉突破前高,也讓台灣股民歡欣鼓舞。此大漲背後,不僅有台灣經濟與科技實力的支撐,更是台廠厚積技術實力並推向國際的結果。隨著越來越多台商採行合資與合作模式,台商也要學習歐美企業,利用IP 與契約互補的特性,結合IP與所簽訂的契約,方能掌握競爭優勢再創台灣股市高峰。

全台黑色系咖啡廳盤點!高級感、暗黑風、古典派全都收
咖啡廳對現代人來說除了是聊天、放鬆、喝下午茶的地方,也可能是看書、工作的場所,彷彿咖啡廳就是一座城市不可或缺的存在!而咖啡廳人人都有愛店,因此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特別的,也就是精選全台「黑色系咖啡廳」大盤點!希望會看見你有興趣的店!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