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破狼每周星座運勢】提供各星座整體運勢分析、當週須注意事項。量身為12星座打造本週星座最佳行走指南! 【橘世代電子報】為讀者提供面對人生下半場所需七個面向的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4/08/16 第5777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不被在乎的「誠實」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神話破滅後,柯文哲的一人黨必須改造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推動碳權交易 三方向趕進度
民意論壇 保供電正常 別死守非核
政府推環境永續 卻忽略經濟永續
政治不難… 柯要找回良心
識人不清 柯文哲政途重大障礙
民主凌駕專業 地方自治成怪獸
樹立司法威信 下個輪到誰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不被在乎的「誠實」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已故外交耆宿陸以正,曾對「外交官有說謊特權」一說不以為然。他強調,外交第一要務是「精確」,其延伸就是誠實。外交官的誠實,並非將祕密和盤托出,而是必須牢記自身責任,是將本國立場準確傳遞給駐在國。如果說謊被拆穿,在外人面前崩壞的是國家的信用,後果嚴重。

這番話,適用於所有對外發言者。無論蓄意或怠忽,一旦留下「不誠實」印記,未來一言一行都將飽受挑剔與質疑,從此事倍功半。

例如,軍事關乎國家生死,發布情資勢必有所保留。但關鍵是,「不隱藏無法隱藏的資訊」與「不說必被戳破的謊話」,否則就會引發反效果。兩年前中共飛彈飛過台灣上空,我方第一時間諱莫如深;未料日本稍後公布軌跡,導致國防部的公信跌停。最近共軍山東號航艦出第一島鏈,故事重演:國防部堅拒證實消息,又被日方先公布。國防部或國安會的犯錯成長曲線,真是慢到不行。

不僅國防外交,凡攸關公共領域者,都應竭力維持自己的可信度。今天的台灣輿論環境過度膜拜「聲量」,只要成為話題就好,正負面不拘,「信任」常被扔到一旁。但今天社會資訊的流傳速度是過去的千百倍,任何漠視自身「人設」,平時不蓄積公信力的人物或團體,都極易在下一場危機海嘯來襲時,遭到形象滅頂之災。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神話破滅後,柯文哲的一人黨必須改造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柯文哲在市長任內所涉京華城案,其副市長彭振聲最近遭檢方境管及限制住居,顯示案情發展不利。至於延燒中的政治獻金假帳風波,會計師端木正、木可負責人李文娟均以重金交保,並接受科技監控。兩案往上發展,皆難保不燒向柯文哲;光是這究責的過程,都將使民眾黨重創。

兩個案件接踵而來,尤其檢方偵辦獻金假帳案之迅雷不及掩耳,無論背後有無上級政治授意,都說明偵辦之手不會輕饒。嚴格而論,這兩個案件的本質不同,對民眾黨的衝擊也不一樣。問題在,從高虹安的助理費案起,數案連續爆發,已留給外界一連串負面消息的印象。幾案層層堆疊的結果,必然是煙塵蔽天,抹消民眾對民眾黨原有的信任。

就京華城案而言,柯文哲涉及的程度,明顯更不易撇清。京華城改建並不屬於「都更」案件,柯文哲卻給予八四○%的超高容積率獎勵,不僅違背經驗法則,也違背法令規定。其相關會議,雖由彭振聲主持,卻是柯文哲親自簽准核行。此案之不合理一望即知,柯文哲施政的公正性當然受到質疑,他是否「放水」特定財團也引發議論。尤其,柯文哲過去口口聲聲打貪揭弊,自己卻犯下同樣的嚴重錯誤,難以自圓其說。

相對於京華城案指向柯文哲的徇私不公,獻金假帳案則尚無跡象顯示柯文哲將金錢納入私囊。問題是,其間各式情節暴露他用人不當、管理無方、公私不分等,到了令人瞠目結舌的地步。他身為民眾黨主席,因為識人不明及行事粗疏,竟在自己的大選政治獻金帳上鬧出空前的笑話和醜聞,使自己的政黨蒙羞,讓廣大的小草們失望,柯文哲還有什麼顏面面對其黨員和支持者?

把政治獻金的爛帳都推給會計師胡亂調節,倒是推得乾淨;但是柯文哲的競選總幹事黃珊珊和他親信的財務長李文宗,都不必負責嗎?把作帳和簽證都交給端木正與其外包,又是出自誰的英明決定,而如此倚重端木正?號稱第三大黨,犯下別人沒犯過的蠢事,卻選擇最省事的方法逃避責任;這樣,如何再吸引小草上門?何況,匆匆宣布關閉的「木可」公司,還有多少說不清的帳;黨、政和私人間的帳目如此夾纏,柯文哲的清白神話瞬間變成了一池渾水。

柯文哲自稱,這次假帳案是犯了「低級錯誤」。這種態度,其實是在迴避問題,想要淡化事態,無意深刻自我檢討。事實上,無論假帳案是不是「低級錯誤」,它對民眾黨形象和士氣的衝擊卻是「核彈級」的。試想,柯文哲所獲得的三百多萬張選票,包括那些曾經捐款支持或購買選舉小物的年輕人,基本上都是相信柯文哲的清廉,從而認為他有能力可以改變台灣政治局面。京華城案使他的清廉形象出現裂縫,假帳案則讓他「很會領導」的假象潰堤。區區三億多元政治獻金,就把民眾黨打出原形,柯文哲的神話還寫得下去嗎?

從政治大局看,外界並不樂見民眾黨因弊案接二連三就士氣消沉,乃至自暴自棄。但無論如何,今天的事態發展,說明民眾黨等同「柯黨」及「一人政黨」的定位,應該趁機徹底改變了。柯文哲創建了民眾黨,初期固然有其個人魅力作為支撐。但五年過去,如果他仍不懂得與同志分享權力並共同治理,如果他仍以為這個黨只能繞著他的個人意志運行;那麼,這個被專制主席壟斷的政黨,動輒因其言行不當而搖搖晃晃,又將如何壯大發展?

從年初自信將當選總統,到如今弊案纏身,柯文哲該從一人黨的神壇走下來了!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推動碳權交易 三方向趕進度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環境部彭□明部長近期的公開發言中提及:「碳費費率不會高」、「一開始不要給企業太大壓力」、「不是一下子要拔大家很多的毛」等。這些言論似乎已經為碳費費率審議會議的結論定錨,合理推測應該就是徵收每噸300元,這與去年10月所傳出的每噸10美元方案相近,若應用於高碳洩漏風險產業的自主減量計畫,再打兩折,每噸碳費為60元,這也與日本起步的碳稅費率相仿。

環境部象徵性的碳費政策已經逐漸明朗,然而,旨在推動國內企業更積極主動投入減碳的碳權交易機制,卻進展緩慢。負責碳權交易的台灣碳權交易所雖然在去年8月由蔡英文前總統親自出席下盛大開幕,但經過一年時間,目前仍然還是在從事代購國外自願性碳權以及教育推廣工作,這種進展不要說要對比新加坡,連馬來西亞碳權交易所都比台灣進度還快,不只已經有碳權的連續交易,也已經在7月交易本土的自願性碳權。

針對目前碳權交易的緩慢進度,我們提出以下三點建議。首先,環境部在氣候變遷因應法通過後,自願減量專案的推動速度過於緩慢,到目前為止僅有四案通過審查並註冊,分別是經濟部水利署的兩個專案、土地銀行及彰化銀行。這數字顯示現行申請文件或行政流程過於繁瑣,建議賦予環境部明確的自願減量專案KPI,包括專案數量、碳減排量以及參與企業的數量等指標,並定期進行評估與反饋。環境部的角色應該不僅限於監管者,更應該成為積極的推動者和協調者,透過提供技術支持、財務激勵以及政策指引,主動促進更多企業參與自願減量專案,增加本土碳權的供應。

其次,台灣的碳權交易應該回歸由金管會實質負責管理,這樣可以利用其在資本市場管理方面的專業知識,強化碳權交易市場的流動性與價格發現功能。環境部多次公開強調要避免碳權炒作,然而目前台灣碳權交易所的會員僅有100多家公司開戶,且大部分都是大型公司或金融機構。在案源有限及會員數量不足的情況下,談論炒作問題似乎不切實際。現行制度限制交易一次,這完全扼殺了碳權次級市場的發展可能性。適度發揮價格發現功能,才能鼓勵企業更積極投入減碳技術的開發。證券交易所熟悉的造市制度,也能夠透過提升流動性,確保交易雙方的需求得到及時滿足。

長遠目標也可以發展「標準化」碳權合約進行交易,以增加市場的價格透明度與流動性。標準化合約的推行有助於消除市場中的資訊不對稱,讓會員公司更容易理解並參與碳權交易,新加坡的碳權交易所推出的Nature X合約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這類合約提供了明確的交易條款和標準,促使市場參與者更透明地進行交易,有效提升市場流動性。簡而言之,改由金管會積極介入管理才有可能打造一個更成熟、更穩健的碳權交易所,吸引更多公司主動投入減碳。

最後,環境部應考慮再提高高品質碳權的碳費抵換比例,促企業更積極投入自願減量專案。被納入碳費徵收範圍的企業之後可透過購買本土自願性碳權來抵扣最多10%碳排量。台灣現在年總碳排量約是2.8億噸二氧化碳當量,納入碳費徵收的比例約是54%,大概是1.5億噸。合理而言,應該有三分之一比例,即約5,000萬噸的本土自願性碳權供排碳大戶抵扣,透過碳權交易所驅動更多企業投入開發移除型的高品質碳權(例如:碳捕捉、再利用及封存、土壤、森林、海洋等)。提高高品質碳權的碳費抵換比例,將可促使更多企業投入資金與資源,參與到這些項目中,從而推動減少整體碳排放,實現更大的環境與經濟效益。

   
民意論壇
保供電正常 別死守非核
陳貴端/逢甲大學教授、曾任核四廠/聯合報
行政院發言人陳世凱昨日坦言「沒有錯,北部現在電力不足」,因整個北部的電力開發相對困難;另一方面,電價費率審議會將於九月召開,電價是否會因電不夠而調漲來以價制量,備受矚目。

電業屬於公用事業,理想費率訂定原則有三:一、使供電業有適當收入與合理利潤,能充足穩定供電,永續經營;二、能將成本合理分攤於消費者(用戶);三、防止浪費並促使公平有效使用。此次電價審議,費率應否調漲?調整幅度多大?關乎政府能源政策。就電業言,能源政策會影響供電系統及供電成本,進而影響電價,電業為公用事業範疇,通常由政府制定政策,並監督管制,目的在促電業保證充分供電,價格適當,有合理報酬、永續經營。

台電配合政府非核家園能源政策,二○二五年目標「燃天然氣五十%、燃煤卅%、再生能源廿%、核能○%」,明年將以高汙染、高碳排,靠進口、高燃料成本、供給欠穩定之天然氣及煤取代零排碳、供電穩定、低成本之核能,與二○五○淨零排碳目標背道而馳。加之供電系統調整,火力及再生能源電廠興建落後,已衝擊台電供電穩定及供電成本及電價。引發是否應檢討能源政策及能源政策不調整,電價如何能不漲之疑慮。

近期跳電、停電頻傳,缺電危機四伏,半導體、AI及電動車產業是台灣經濟發展重點產業,供電是否能滿足需求,企業憂心忡忡。電價低於供電成本,雖調漲電價,但台電仍估計今年虧損將達一八五○億,財務黑洞難解。電價上漲,引發通膨,影響民生及經濟。專家學者及企業界紛紛建議政府應盡速檢討修正能源政策,不放棄核能,同時積極開發綠電、讓核電延役。 

賴總統籌組的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中,副召集人童子賢、顧問李遠哲、簡又新等人均挺核,童子賢更主張應調整供電系統配比「讓核能成基載電力」、「核能已不是人類公敵」,三三會理事長林伯豐也曾稱「非核能源政策已過時」。最近民調有八成三支持核能,五成七贊成核二、核三延役。今年三月在比利時舉行首屆核能峰會,歐盟主席馮德萊恩及與會各國聲明支持利用核能、建新核電廠,助淨零碳排目標。二○一八年「以核養綠」公投通過後,立法院次年已修「電業法」廢除第九十五條第一項「核能發電設備,應於二○二五年前全部停止運轉」的條文。二○二五年廢核政策已無法源依據。

台灣經濟發展,需要政府提供充足穩定、價廉、潔淨的能源,政府不應再死守非核家園神主牌,經濟部郭部長及行政院卓院長不應在原地打轉,應在乎供電是否穩定充裕?減碳目標是否受到危害?及年年調漲電價,衝擊物價,是否影響民生及經濟?以巨額稅收補貼虧損增加國債,是否違反市場法則及使用者付費原則?

   
政府推環境永續 卻忽略經濟永續
顏廷棟/銘傳大學財金法律系教授(/聯合報
賴清德總統日前主持首場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議,指示未來必須務實面對電力要充足、系統要安全、減碳要加速等三大課題。至於涉及核綠共存的議題,賴總統表示,永續發展才是不分政黨為國家共同打拚的目標。不過,現行以風力、太陽能等綠能發電為主軸的能源政策,其有限的發電量能否滿足AI等科技發展的大量用電需求?甚至可能影響既定的國家永續發展目標。

針對加速減碳議題,會中環境部長彭啟明進行專題報告表示,台灣今年底將進入碳費先行,以大帶小的階段,未來會健全碳定價機制,往總量管制的碳交易方向邁進。如此固然是因應淨零碳排、環境永續的國際潮流趨勢;但另一方面,收取碳費、管制碳排量,必然增加企業生產成本及限制生產數量,因此在推動環境永續的環保政策過程中,如何確保企業健全的市場經營環境及維護消費者福祉,應為政府當局不可忽視的經濟發展政策。

為達成淨零碳排目標同時兼顧經濟發展,日本公平會在去年三月公布「有關獨占禁止法對實現綠色社會之事業活動處理原則」,強調企業生產符合減少碳排的環保標準產品或研發創新技術,通常有促進市場競爭效果,而且有助於減緩溫室效應及符合一般消費者利益,應無違法性問題;例外情形,相關企業討論降低溫室效應減少碳排放量,預見可能增加生產成本,因此實施對產品需求者收取一致性的溫室效應費用、分配生產數量、限制使用降低溫室效應設備或技術等壟斷協議,可能有違反獨占禁止法之虞。

從賴總統宣示的政策目標來看,我國施政重點偏向綠能發電、碳排管制等環境永續項目,顯然忽略兼顧經濟永續發展的政策。事實上,在淨零碳排政策要求的市場環境下,企業從事經濟活動行為可能兼有促進與限制市場競爭之雙面效果,如此若無明確的規範遵循標準,勢必衝擊企業從事環保產品生產或減碳技術研發等意願,終將有礙環境永續政策的推動。

是以職司市場競爭秩序權責的公平會,宜應參考日本綠色社會之事業活動處理原則,依據企業實施經濟行為有無符合環保目的合理性、手段正當性,及衡量促進或限制競爭效果等因素,明確揭示有無違反公平交易法之判斷標準,期能達到經濟發展與環境永續發展的雙贏局面。

   
政治不難… 柯要找回良心
王清厚/退休人士(台中市)/聯合報
柯文哲常說「政治不難,只有找回良心」。而他台北市長八年任期屆滿後,包括京華城改建案、北士科設定地上權案等,輿論、媒體吵得沸沸揚揚。近日,柯文哲二○二四競選總統的政治獻金也遭質疑申報不實,他雖表示嚴肅面對,經手帳目的同仁與會計師會全部重新清查,但記者會的說詞卻讓民眾聽得霧煞煞,對社會與支持者難以交代。

柯文哲以「白色力量」中道勢力崛起,當選台北市長時,顛覆藍綠板塊,甚至在總統大選時搶走民進黨的青年選票,綠營欲去之為快。

如今,柯文哲面對官司纏身,以及總統選舉政治獻金疑似申報不實風暴,他會為脫身而受執政黨利誘?或在國會仍藍白合作?或白綠和?有待觀察。

柯文哲不能因案纏身影響藍白在立法院的合作,他必須找回過往的信心與志氣、傲氣,誠實面對問題,也不能向任何外在勢力妥協退縮,不淪為傀儡,要以民意為依歸。

「政治不難,只有找回良心」,柯文哲別忘了要找回良心!

   
識人不清 柯文哲政途重大障礙
李志偉/自由業(新北市)/聯合報
近期,柯文哲團隊被指總統大選政治獻金申報不實,再次暴露了他在用人上的問題。如果柯無法有效管理其團隊,無法確保透明和誠信,那麼他的政治前途除了將面臨嚴峻挑戰,也可能在未來失去支持者的肯定。

當事件發生後,民眾黨迅速舉行說明會,身為競選總幹事的黃珊珊請辭民眾黨中央委員,並與端木正、李文宗一起移送中評會。柯也在其臉書發布道歉貼文,承認當初競總將所有憑證交給會計師處理、送監察院申報時,並無再做最後的檢查。對於「漏報」、「短差」到「虛報」一事,競選團隊事前並不知情,除了要追究會計師法律責任,競總也有應負的責任。

看似快刀斬亂麻的處理了事情,然而也透露出柯團隊人事管理及財政管理的問題。柯文哲的直言不諱和改革形象固然吸引人,但如果沒有足夠的專業團隊和有效的監督機制,那麼這些優點也可能會變成缺點。

這一位政黨領袖到底是否有足夠的專業團隊來支持他的決策,還是僅僅依賴少數人的意見?竟然面對重要的財務申報是那麼地不嚴謹。雖然柯自稱是「第一次參選總統沒經驗」,然而他的競選團隊其實不乏政壇老手,將責任歸咎於會計師,似乎無法讓人信服。

柯對此事件說明「這次是烏龍、不是汙錢」,但經此讓人不禁質疑他的領導風格,是否適合在更高層次的政治舞台上發揮。柯當初參選時的「理性、務實、科學、民意、專業、價值」,加上「執行力」理念,是否依然存在?

總結來說,柯文哲的識人不清,不僅影響了他的政治形象,更可能對台灣民眾黨的未來產生深遠影響。做為一名政治領袖,柯必須重新審視其用人策略,確保其團隊的專業性和誠信,才能真正實現其改革的目標。否則,這識人不清的問題將成為他政治生涯中的重大障礙。

   
民主凌駕專業 地方自治成怪獸
呂欽文/建築師(新北市)/聯合報
民主是普世價值,但民主的外衣常常蒙蔽了專業的是非。如果民主發展成了我行我素,那如同氾濫的自由,會侵蝕社會的倫常。

核不核、能不能,是大家熟悉的「專業」與「民主」相互拉扯的議題;在民主的大帽子下,專業很難說上話。但除這類屬於廟堂高層次的大議題之外,我們的社會其實存在著許多似是而非的所謂「民主作為」,像一頭怪獸,一般民眾看不到,卻消耗著專業的能量。

根據「地方制度法」衍生出來的「地方自治」行政權,就是一頭怪獸。「地方自治」本來是彰顯民主理念的良好機制,在台灣卻因為操作過度,一個小小的島國,弄得一國多制。假如在政治範疇內各爭山頭、各爭資源也就算了,但「地方自治」的手法,習慣性地擴及到專業的領域,相當莫名其妙。舉幾個例子:

「政府採購法」行之有年,但爭議事件有增無減。這不是因為中央主管機關沒把法規修好,而是各地方政府在地方自治的權限下自己改變招標方式,假公共利益之名,肆意增加不合乎公平合理原則的規定。種種錯誤樣態,中央管不著,因為工程會沒有任何手段可約束地方的行為。

建築管理是關係民眾權益的大事,更是屬於專業領域的事,各地方不應有不一樣的標準。但台灣本島廿個行政區,至少可以找到十幾種不同的建管程序與表單。往往一溪之隔,就是另外一套建築管理天地。中央主管機關國土署不是沒有頒布標準程序與版本,但各縣市就是很「努力」地想要表現自己的「特色」,導致民眾與專業者總是要從頭學起、疲於奔命。問國土署能不能管管?他們也只能苦笑說:「地方自治啊!」

最近發生了讓國內外建築界錯愕的事,一場醞釀多年,經國內外廿七個團隊參與競圖的「某某縣中心圖書館及美術館新建工程」,竟因為改朝換代,新的縣太爺找個理由推翻了前朝花費不貲、競圖團隊嘔心瀝血孕育出來的設計案,重大建設竟然視如兒戲。存與廢之間,給錢的文化部管不著、工程會亦沒被知會,監察院「尊重地方行政」更不便置喙,只剩下專業者在一邊淌血!

地方建設藝文場館經過專業的評估,竟抵不過地方首長的一念之間;這不是孤立事件,沒多久就會發生一次。我們可以說「民主是台灣的驕傲」,卻可曾知道「專業卻是台灣的恥辱」?

民主不是萬能,民主需要社會良知的駕馭!「地方自治」是一頭大象,如果駕馭得好,可馱以重任;但如果任其獸性逞威,則可能毀了民主。這個道理我們不是不懂,只是不敢正視,不敢在民主的頭上掛鈴鐺。

   
樹立司法威信 下個輪到誰
林清汶/鴻林法律事務所顧問(台北/聯合報
行政院前發言人陳宗彥,在民國一○一年至一○二年間,涉嫌接收酒店業者的不當招待,被檢方提起公訴並由台南地檢署偵結,內容略為:「陳宗彥於民國一○一年、一○二年擔任台南市政府新聞處長及民政局長期間,因受連姓及王姓酒店業者請託,而協助詢問、協調台南市某警職人員平調案,及某視聽歌唱場所變更使用工程案,並於一○一年十二月間及一○二年十一月間,接受連姓及王姓酒店業者安排酒店女服務生提供性招待」。檢方認定陳宗彥涉犯貪汙治罪條例第五條第一項第三款「不違背職務收受不正利益」罪嫌,因此將他提起公訴。

然而,本案於一○三年查辦沒幾個月移交後,就以「查無不法」簽結,去年六月高檢署甚至認定當初偵辦陳宗彥時查無違失;如今南檢正式起訴,如此自相矛盾、大相逕庭的調查,當時承辦的檢調手握明確事證卻縮手,理由何在?這也讓陳宗彥可以宣稱,對十幾年前的同一事件,在沒有新事實與新證據的情形下,台南地檢署卻推翻之前的認定而將他起訴,讓他深覺冤屈。

今年初本案在監察院審查會中,監委表決對陳宗彥作出彈劾「不成立」的決定,係以該案司法正在調查中,監院不宜先行進行彈劾;但司法偵辦與監院行使監察權本質上並無衝突,就算司法上無罪亦不代表沒有行政違失,即便無罪定讞,但最終彈劾成立的官員也不乏先例。國家柏台諸公,對證據如此明確、因公務免費接受性招待且有實證可稽達者,竟違反良知舉出似是而非的道理。陳宗彥當時為政務官,如由監察院通過彈劾後,再移送懲戒法院作適法之處分,係屬公務員之司法行政處罰。刑事偵辦與監委懲戒程序並不衝突,監委當時卻仍以「司法正在調查中,監院不宜先行彈劾」等事由,乃自甘墮落、機關喪權。

南檢認為,陳宗彥受領國家俸祿,本應潔身自愛,謹守公務員分際;竟未能與酒店業者保持距離,貪圖性招待而收受不正利益,有害公務員廉潔自持之要求,亦嚴重破壞國家公務員清廉形象。然而,從上述案情觀之,據報陳宗彥十二次性交易中每次一萬二千元,僅有二次未付款,並非完全都無對價;且南檢據查「並無違背職務」之情事,因此想必陳宗彥未來在法院答辯時能有很多說詞理由,仍可以規避法律責任。

本案歷經十年迄今才被重新起訴,當事人早已遠離權力核心,司法機關何以最近才磨刀霍霍,找賴清德愛將陳宗彥開刀?筆者認為項莊舞劍別有所圖,賴總統意在樹立司法威信,同黨要角如鄭文燦可以查辦羈押,愛將陳宗彥亦已被起訴,還有誰不能辦?下一步應該輪到民眾黨主席柯文哲了吧?透過司法公信力建立聲望與政績,乃極為高明的做法。

當「小草」鳥獸四散奔逃後變成「青鳥」,不就是民進黨的如意算盤?司法在政治的運籌帷幄、機關算盡下,發揮得淋漓盡致啊!

   
10大行業人資長看職場差異
《今周刊》針對包含聯發科、統一、華航、長榮航、中鋼等37位來自科技、鋼鐵、百貨、金融、醫療、健身及教育等,超過10個行業領域的人資長和中階主管進行調查,在他們眼中,這群謎樣新物種,究竟散發出哪些與5、6年級的X世代及7、8年級的Y世代截然不同的特質。

怎麼教孩子判斷輕重緩急?
「小孩做事情都不動腦,我要他在房間寫作業,寫了好長一段時間,生字都還全部空著」。分不清楚輕重緩急,的確是孩子目前會遇到的問題,但藉由適當的教導原則,可增加小朋友的判斷力及處事方法。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