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智權報】探討專利與智慧財產權,涵蓋各國重要的侵權訴訟分析、法規解析,提供您需要的IP實務與知識! 這一刻,科技發展又有什麼新發現?和【FIND科技報】一起在無遠弗界的資訊汪洋中遊走,盡情挖掘新知識!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4/10/01 第5808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總統之怒背後的恐懼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四十萬可恃民力,不能填補國防人力黑洞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降息降準下的中國大陸經濟
民意論壇 開放陸生引活水 大學免關門
將領升遷 何關省籍
限貸令無罪 可專案適度修正
校園割頸案只是冰山一角
錯誤能源政策只因理盲?
改革容獎 明確公益對價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當孔子遇見AI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總統之怒背後的恐懼
黑白集/聯合報
一場行禮如儀的將官晉任茶會,竟變成賴清德總統「指正」軍人不知禮節的「立威大會」。這並非「總統之怒」首例,幾天前衛福部長邱泰源也爆料,賴總統曾致電罵環境部長彭□明。

總統怒責將官,導火線是幕僚傳達錯誤資訊,要將官「輕鬆以對不必起立」,但賴總統大可展現親民作風,智慧化解;若真的在意軍人禮節,也可事後問清楚,下次「改正」。但賴總統不但當場指正,還改了將官升遷程序,就不只是「誤會」可解釋。

總統罵部長,據稱是因為環境部沒給足夠資源讓醫療院所減碳。「罵部長」和「罵將官」,兩起事件看似不相關,實則都反映賴清德接任總統後對權力的危機感。人事、政策和預算在立法院都寸步難行就罷了,竟連內閣閣員也「陽奉陰違」,是可忍孰不可忍?

尤其在國安層次,賴政府只能全部沿用蔡政府人馬。不信任軍方是民進黨傳統;在賴總統眼裡,過去軍隊效忠國民黨,後來受前總統蔡英文籠絡,現在將官見到自己不起立,是明顯的警訊。於是才有未來將官晉升要召見當事人、甚至確認籍貫出身等威權做法。

部長將官豈犯龍顏,但龍顏兩度變色,總統府卻都不敢正面應對外界詢問,而是遷怒揭露者。如此不但欲蓋彌彰,也暴露總統之怒非源於自信,而是擔心成為弱勢總統的恐懼。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四十萬可恃民力,不能填補國防人力黑洞
社論/聯合報
賴清德總統主持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議,國安會副秘書長徐斯儉在會中簡報指出,未來將透過訓練和演練,培養四十萬「具有中等強度值勤能量的可恃民力」。目前正規畫在各鄉鎮市區公所建立防災協作中心,將接收和分配這些民力,並與防災士結合,投入社會防衛。賴總統更指出,全社會防衛韌性目標之一,就是「必要時支援軍事行動」。

賴總統要培養外界逕稱為「民兵」的四十萬「可恃民力」,看在志願役官兵人數已跌到新低的國軍眼裡,不知道該羨慕,或該竊笑?徐斯儉盤點四十萬民力來源,除公務人力外,還包括民間救災團體、現役及退役替代役、義消義警社區民力任務隊及其他NGO組織或慈善團體,他們將被訓練達到「具有中等強度值勤能量」,以備「必要時支援軍事行動」。但四十萬「民兵」的目標與能量,有待驗證。

諷刺的是,立法院預算中心報告指出,國軍志願役人數今年六月已創近年新低,多數戰鬥部隊編現比不到八成。多項軍購將陸續結案,志願役人數不足,國軍將面臨有武器卻沒人操作的窘境。而國軍今年恢復徵兵,九月起有四個以義務役為主的營,進行基地測考。但日前這四位營長聯名向立委請願,指出單位裝備嚴重不足,根本未達進訓標準。此外,國防部宣布汰除M41D戰車、CM24彈藥運輸車、大字號救難艦等裝備,但當媒體提問,為何預算書看不到它們的替代品?官員頓時支吾其詞,暴露「遇缺不補」的尷尬事實。

隨著恢復徵召一年期義務役,未來每年數萬役男入伍,乍看可解國軍缺員之苦,其實使問題更複雜。義務役只能擔任基層職務,幹部或高技術性工作仍須志願役。為容納義務役重回部隊,國軍新增五個步兵旅;為強化不對稱戰力,近年大舉擴編飛彈與無人機;各後備旅的常設幹部,未來要增到近三百人。這些措施本身都有正面價值,卻需增加近萬名志願役職務,進一步激化缺員問題。部隊缺員變成持續惡化的循環,國防部仍諱疾忌醫,粉飾太平。

國軍志願役嚴重缺乏,流失持續惡化。政府必須改善軍人的職業競爭力,盡可能緩解問題。提高從軍誘因,待遇是起碼條件。待遇不僅是薪水數字,為官兵解決住房、幼托等問題,更能鼓勵長留久用。值得注意的是,公務員與教師即使不升遷,也可六十五歲退休,軍人卻大多得在家庭負擔最沉重的中年退伍。因此提升國軍職場價值,除改善現役待遇,更須協助他們退伍的後路。「國防人力黑洞」已是必須跨部會合作因應的國安危機。

古今中外的軍隊都向官兵灌輸忠誠、堅忍等美德,磨礪為國獻身的使命感。但賴總統卻更在意軍人禮節與籍貫出身;不問幕僚作業失當,只問將領為何不起立迎接三軍統帥,甚至在軍隊國家化後,還要掌握早已不列在身分證與履歷的將領籍貫資訊。近年台灣社會的認同混亂,執政者對中華民國缺乏感情,只在攻擊政敵時才記得拿來當工具,甚至放縱側翼對國軍傳統恣意譏諷。兩岸局勢更趨嚴峻,抗中聲量喧囂,國軍缺員卻明顯更惡化,信仰與典範的瓦解,是令人不忍明說的關鍵。

賴總統提醒,全社會防衛韌性工作,需獲得全國人民的共識及支持。但無論如何,民力不可能取代國軍,必須提高從軍誘因,讓更多青年願意投身捍衛國家。同時也需體會,即使投注再多資源,國軍規模有其極限,不可能單靠武力就保證和平;就像國防人力黑洞,也不可能靠四十萬民兵填補。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降息降準下的中國大陸經濟
社論/經濟日報

中國人民銀行最近先後宣布降低政策利率0.2個百分點,以及下調存款準備率0.5個百分點的「降息降準」措施,也放寬房貸市場及股市融資條件,下調的幅度超出預期,陸港股市連續大漲回應。雖然目前各方對此政策成效看法不一,但是普遍認為有其必要性;也顯示大陸經濟政策已經開始轉軌,相關影響值得注意。

中國大陸上半年經濟成長率5%,雖然大致符合預期目標;但第2季表現不及第1季,下半年迄今經濟表現仍不理想。特別是由於國內消費及投資不振,生產者物價指數已連續下跌近二年,今年消費者物價指數也曾出現下跌,通貨緊縮的陰影仍存在,經濟很難達到5%的年度成長目標,經濟前景也不及美國及歐盟等主要經濟體,必須有更多刺激成長措施。在公布降息降準後,國際主要經貿機構也調升中國大陸今年經濟成長率,預期有機會超過5%。

在面臨美國聯合盟友強力圍堵下,大陸在2020年提出新發展格局,雖然仍強調「雙循環」,但以擴大國內市場,提升自身創新能量的「內循環」為主,並要降低對國外依賴的「外循環」,然而此成長模式卻面臨瓶頸,運作並不順暢。

房地產產業一向是支撐中國內需市場,以及帶動經濟成長的主軸。但在習近平「房子是用來住的,而不是用來炒的」一錘定音下,近年來大陸抑制房地產市場,推出所謂「三線四檔」融資管理規則,以降低房地產企業舉債擴張的金融風險,使得不少房地產業企業破產,層出不窮的「爛尾樓」更使得不少民眾血本無歸,連帶影響國內消費能力,使經濟持續呈現低迷。

事實上,自疫情以來,中國大陸經濟一直受到房地產市場危機,以及內需市場疲弱影響。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最近會議中,承認經濟出現問題,並要強力出手救市,更首次表明房市必須首先止跌回穩。另外,中國大陸也公布提振就業的相關措施,以解決青年高失業率的問題,展現其開始全面解決經濟問題的決心。

習近平經濟思維篤信實體經濟,提出「新質生產力」,以創新驅動發展新興產業,做為經濟成長的動力,成為目前中國經濟政策的重點。不過在國內需求不足下,必須依賴出口吸納過剩產出,但卻面臨其他國家指控其不當補貼的貿易制裁,最近各國對大陸電動車加徵報復關稅即是一例;在未來會面對更多反制措施下,發展不確定性高。

綜合而言,在各國將中國大陸視為主要圍堵目標下,大陸未來會面臨更嚴苛的外在環境。美國總統選情雖然仍不明朗,但可以確定的是,無論誰當選,對中國大陸的反制不會鬆手,仍會持續擴大,只是程度上的差別。基於此,在未來對外擴張阻力增加下,必須回歸由刺激國內經濟著手,此次措施預期只是第一波,未來還有可能推出更多提振國內經濟的方案。

在美中長期經貿對抗、大陸經濟情勢不佳,以及地緣政治風險等多重因素下,近年來兩岸經貿結構也發生質變。台灣對大陸投資快速下滑,東協及美國成為台灣主要海外投資據點。今年上半年受人工智慧商機帶動下,台灣出口成長11.6%,但對大陸出口則持續降溫,衰退2.6%,占總出口比重也下降到31.2%,為22年來的新低。

雖然對大陸市場出口依賴降低,有助於降低風險,但是近年來對中國大陸出口疲弱,連帶也影響到台灣經濟成長。

在中國大陸寬鬆貨幣政策未來還有可能再加碼下,內需市場可望升溫;如何在兼顧出口動能及風險管控下掌握商機,一方面帶動台灣對大陸出口,另一方面則維持台灣對其他地區出口同步成長,雙管齊下,不偏廢任一市場,對台灣最為有利。

   
民意論壇
開放陸生引活水 大學免關門
姚振黎/大學退休教授(台北市)/聯合報
日前又見「少子化低谷未到,招生已受衝擊」的新聞報導,因應辦法就是教育部允許寄存名額取代減招。大學校長隨即稱,少子化衝擊已數年未見改善,最糟的時刻尚未到,未來幾年招生情況只會愈來愈糟,不大有機會改善。

如果「立足台灣,放眼國際」、「開眼看世界」真是高教政策訴求,唯有引進活水、開放陸生,地緣上由近及遠,開闊視野、增廣聽聞、拉大識見、師生受益。不僅學生免除「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老師也得見「善學者,師逸而功倍」。畢竟,師傅聰明,是徒兒教的;老師優秀,需要學生激盪,否則豈會有「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說法。

日前檢查文稿,準備送繳用於「學術會議」、論及「詩豪」劉禹錫與白居易情誼及唱和的詩作。然而,對岸的一般報章、雜文短篇,均見有人寫—只有我們想不到的議題,沒有他們寫不出的題目,雖非長篇巨構,也非碩學俊彥,卻不因作者年少,寫得仍見亮點、令人驚艷,讀來有英雄出少年的感動。

因曾發表陶淵明與米沃什詩作對觀,驚喜看到剛出版的《米沃什與布羅茨基:詩人的友誼》中譯本。對岸新書出版,沒有停滯;研究議題、書寫對象,不僅限於古代中國。反觀我老牌出版社驚傳收攤,公告說「因疫情長期影響,加上讀書風氣不再…」老成凋零,隨主事者羽化,不是孤例個案。兩岸在此事上,至少人文類的讀寫及出版上,愈見差異化。

當八月下旬,《經濟學人》在第一時間評論3A遊戲《黑神話:悟空》憑什麼砸開一座遊戲金礦時,遇到二名年輕科技新貴正在談玩遊戲,好奇問《黑神話》如何?二人禮貌的答以:「是中國的遊戲,只有中國人在玩。」

日昨,母校舉辦新校長遴選暨候選人治校理念座談會,五位菁英候選,皆為長期教研、以校為家、勤奮用功,願意犧牲享受、勇於承擔的高教校務。若在十年前,輿論會是「未見國外回來者,需要引進外界高教訊息」。時移勢遷,主客觀環境及氛圍使然,雲林一國小傳出學生沒做功課,老師以「搬磚體罰」,影片流出引發爭議;有家長指控老師虐童,「學生徒手搬磚塊、爬樓梯很危險,萬一摔下樓怎麼辦?」校長隨即得出面解釋。

台灣教育環境,與時俱進,變動快速。引進活水果真是知易行難?以中文系為例,若不吹熄燈號,長此以往,猶如無源之水、無根之木,走上文藝創作,就成必然。

   
將領升遷 何關省籍
楊均承/退休人士(台南市)/聯合報
抗戰時有一句口號:「地不分東西南北,人不分男女老少,皆有守土抗戰之責。」這句話最重要的意義就在於團結民心不分畛域,其中沒有省籍的考量,更沒有族群的歧視。

話雖如此,但是先總統蔣中正比較信任浙江人,侍衛室成員多為先總統同鄉的說法一直是大內秘聞,也是民間津津樂道的趣聞。

此次麟洋配榮獲奧運金牌,李洋的父親曾任職七海,又牽扯出蔣經國的貼身侍衛獨厚原住民和金門同胞的話題。雖然都是「天寶舊聞」,但也引出當年國共內戰潰敗,很大的原因在於領導人只信任門生故舊和嫡系部隊,以致上下離心離德、國事不堪聞問的後果。

近年來為了族群融合,所有個人資料只填出生地而不填籍貫,現在年輕一輩的交往,也甚少有人在意對方省籍出身;選舉造勢場合中,「外省人」、「本省人」或者「芋仔蕃薯」的話題也幾乎成了絕響。這也證明時間是一種融合劑,可以消磨本來就沒有必要的隔閡與藩籬。

據聞總統府要求將領人事發布前,總統要先召見當事人,國防部須提前呈報人員簡歷,其中包括已不列在身分證的籍貫資訊,不知道這算不算是省籍隔閡的幽靈重現?省籍正確是不是又成了部隊幹部升遷調補的重要依據?賴清德既然一力抗中去蔣,卻獨留下蔣一生功過的殘渣剩水,這又算是哪一種類型的三軍統帥?

   
限貸令無罪 可專案適度修正
鄭博文/大學退休教師(高雄市)/聯合報
中央銀行看到新青安專案帶動的購房潮,把蔡前總統與蘇前院長打房抑制房價飆漲的努力打消,為預防美國次貸風暴有可能在未來三至五年間發生,遂祭出第七波信用管制—限貸令。一時之間哀鴻遍野,直呼貸不到錢,購房的年輕人有違約之虞,大罵央行限貸令擾民。

如果細看限貸令五項內容,對首購族沒有任何影響,但對換屋族是會帶來一些困擾,可能要先售屋才能取得購屋寬限期或超過五成貸款。受影響最大是建商餘屋,餘屋貸款最高成數由四成降為三成,增加建商庫存壓力。

其實目前貸不到錢的困境,來自銀行受《銀行法》七十二條之二的限制,不得超過放款時所收存款總餘額的三成,而多家銀行的房屋貸款水位已超過二成八,所以在房屋貸款審核上會更加嚴格。

許多國家都發生過住宅泡沫化危機,近期最著名也影響最大的是美國次貸風暴,遠一些則有東南亞、香港、日本與西班牙。其中,日本住宅泡沫化危機讓日本經濟沉寂卅年,因此央行此刻出手限貸令何罪之有?央行若放任新青安專案,不出面提醒放款銀行要節制,才是怠忽職守。

各國住宅泡沫化危機都有一個共同點,亦即降低購屋頭期款門檻而引發購屋潮,讓房價急速飆漲;在各國房地產交易中,只要降低頭期款比例,就會刺激購屋消費意願。

新青安專案在市場運作上,可能就是建商或仲介業「建議」屋主降低頭期款,加上有五年寬限期,而讓年輕人貿然投入房市,絲毫不考慮寬限期過後的本息還款能力。央行限貸令是提醒各銀行要注意風險管控,對債信有問題的年輕人要盡早剔除,避免年輕人與銀行雙輸。

目前銀行要平息民怨,其實一點也不麻煩,對有自備款三成,加上其父母願意出面連保的購屋年輕人,銀行就可優先開綠燈給予放款,一圓成家夢。因此銀行業要透明、主動說明自身審查標準,不要讓想購屋且有能力的年輕人痴痴地等,等出一陣怒火之後又要花更多心力來處理。

第七波限貸令展現了央行做為獨立機關的本色,民眾與房地產業者不宜給予苛責,它盡到了看見住宅泡沫化而預作危機處理的責任。相較之下,財政部的新青安專案反而失職,因此專案應修正為鼓勵有自備款三成的年輕人優先適用。自備款三成,若能舉證是年輕人自有儲蓄則更為優先,避免自備款三成來自父母贈與。

   
校園割頸案只是冰山一角
段心儀/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秘書/聯合報
新北國中生割頸案震驚社會,昨一審宣判。這個案件不但暴露司法體系的結構性問題,也凸顯教育體系的結構性問題,必須全盤考量、及時處理。

二○一九年修訂的《少年事件處理法》旨在符合《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卻鬆散了司法原本嚴密把關的系統,導致實際執行層面漏洞百出。少年犯罪後,既以行政輔導取代司法執法,又以個資理由保密犯罪事實,讓教育體系無法進行有效的預防和輔導,讓校園成為犯罪組織的溫床,更讓循規蹈矩的孩子成為待獵的羔羊;幫派反而鑽法律的空子,趁機大肆吸納犯罪僅遭輕罰的青少年為成員,降低了犯罪年齡層。立法司法體系必須亡羊補牢,立刻翻修少年事件處理法。

但司法其實已是社會安全最後一道防線,教育才是社會安全的基石。教育系統若不能幡然改過,則司法系統再怎麼手忙腳亂,也接不住隨著錯誤教育政策日益增加的犯罪人口。

卅年前教育系統首先提出「鬆綁」,從法令、師資、課程、教學、教科書…都要「鬆綁」。但經過多年運作後,教育鬆綁出現「鐘擺效應」,教育體制從以往的高度管制,走向幾乎難以控管、近乎放任的另一極端。公立學校校長有責無權,事事需要協調,妥協取代發展;教師管教權被剝奪,只能調整心態以「客」為尊,自嘲奴婢。失去了老師的保護後,校園中強者橫行而淪為叢林,毒品與幫派大舉滲入,公立學校逐步向美國看齊。憂心的家長紛紛把孩子送進私校,然僧多粥少,不但需要財力,家長還得各顯神通。教育兩極化確立,階級固化也逐步成形。

除了校安,課程與教材的異化更是潛伏的暗流。教改前,公民教育強調「德育」,禮義廉恥是共同校訓。現在則將公民教育視為「智育」的一環,以法律、經濟為主軸,教學生如何維護個人權益,卻沒有提醒他們相對的責任。於是學生勇於爭取權利,無愧地推諉責任,又失去自省的能力,「無恥課綱」培育出缺乏恥感的一代。

少子化已是國安危機,偏頗的課程及校園叢林培養出來的,又是缺乏知識能力和教養的新世代。他們對自己沒有信心,對社會環境沒有安全感,更不知道如何應對未來的變局,於是不婚、不生、不養成為最好的選擇。可以預言,這些結構性問題不解決,再多催生政策也改變不了台灣人口倒金字塔的趨勢。

   
錯誤能源政策只因理盲?
官俊榮/台大退休教授(台北市)/聯合報
有關美國賓州三哩島核電廠即將重啟,聯合報的報導發人省思。尤其對比國內的實況,令人有所警覺。在童子賢等大咖掀起民眾普遍充滿重返核電的期待中,卻一再聽聞主政者重複「必須在安全沒有疑慮」等前提下,已經猶如小學生犯錯後重複一樣的謊言;而後當台電放話「數據中心若設在桃園以北,台電一律不核准供電」,引發獨厚南部縣市的質疑中,多位重量級綠委竟公開嚴正指稱「難道不知道AI產業只能用綠電生產?」

一九七九年三哩島核電廠發生爐心融毀,與俄羅斯的車諾比、日本的福島核電事故,並列史上三大核災。如今三哩島核電廠將於二○二八復活,對人類就核電安全認知的轉變,有相當的代表性,也見證國際間的返核風潮。特別當前智能產業的資料中心及相關科技大廠需要龐大電力,促使各國電力需求驟增。而近乎零碳排的核電普遍被認為較風、光電等來源更可靠,因此成為以科技掛帥的經濟發展,兼顧不斷電需求和氣候承諾下的高CP值選項。

三哩島核電廠的復活,是國際間智能產業領頭的微軟公司,攜手美國星座能源公司推動。由星座投資促成一號機組即將恢復運作,而微軟將從重啟的三哩島核電廠購買能源,為期廿年。星座能源的股價在公布雙方協議後漲逾二成,今年以來漲幅已超過百分之百。不僅國際科技大咖的微軟等於為國際供應鏈之認同核電背書,股海鈔票的流向同樣表現出對核電生產的信賴與支持。

然而當微軟挺拔的站在返核浪頭,何以輝達投資台灣必須低頭搶購再生能源的綠電?綠委所嗆「AI產業只能用綠電生產」其實揭露關鍵:這些AI智能科技產業與其他出口產業同樣必須高度出口導向,在國際供應鏈中同樣都須接受RE一○○等使用低碳能源生產的規範。而由於近年多數歐美國家傾向認同幾乎零碳的核電,包括再生能源的綠電或核電生產,都可被國際供應鏈認可,台灣AI發展造成電力需求攀升,應該可用綠電或核電補足,兩者可互為替代。但是主政者堅持廢核,並且只對綠電核發RE一○○所要求的低碳能源使用憑證,迫使智能等科技業「只能用綠電生產」,且傾向設廠於綠電重鎮的南部。

星座能源執行長Dominguez在與微軟合作聲明中說:「核電廠是唯一能夠持續兌現這個氣候承諾的能源來源。」正呼應COP28會議中有占全球GDP高達七成的廿二國聯手支持核電。相對的,輝達推動在台設廠必須搶購綠電,除了只曾表達必要考慮電力供給,從來不提起核電等議題,應該是必須低調避談意識形態爭議。

意識形態使人理盲,但相關能源結構的利弊乃至不可逆的代價,都是像歐美所以返核一樣透明。理盲是政策錯誤太過單純的理由。政府只對綠電發給憑證,直接創造綠電業者的暴發利基。而台電因為廢棄價廉物美的核電、依賴高價的火電與綠電,導致數千億虧損。如今雖擬凍漲住宅用戶電價,經濟部仍拍板調漲工業電價十二點五%。但台電的虧損,卻疑似無形中轉換為綠電業者的超級暴利。令人警覺現代版的乾坤大挪移,造就特異金流?

反核的神主牌可能使人理盲,但如今錯誤的能源政策恐非理盲所致。按星座能源執行長Dominguez受訪時表示的:「政策制定者和整個市場已經敲響警鐘」。

   
改革容獎 明確公益對價
張金鶚/政大地政系退休教授(台北/聯合報
近來有關京華城、高雄國賓飯店等容積獎勵過高浮濫,引發不合理不公平的爭議,此是否涉及個人主觀圖利,或法令制度模糊,抑或相關委員會審議不當所致?尚待釐清。不論如何,容積獎勵涉及龐大利益,若未能訂定明確獎勵規範,確保獎勵的正當性,容易引發各界的覬覦與質疑。

容積乃建築基地上允許興建的樓地板面積,其背後的意義是可以居住的家戶人口和所需要的公共設施水準,即所謂的居住強度與居住品質;當然,背後更重要的是金錢利益。容積獎勵即政府加印鈔票(容積)提供給地主或開發商,換取政府需要由地主或開發商提供的公共利益,這並非地主應得的權益,彼此應是明顯可受公評的對價關係。

這其中,政府所提供的容積獎勵價值,很容易透過實價登錄資訊或是估價師的估算獲知市場價值。容積獎勵不應只是告知多少百分比的容積或坪數,也非官方的土地公告現值,而應是獎勵容積的市場價值。由於區位條件的差異,縱使各地區容獎坪數或百分比相同,市價卻大不同,不應等而視之。

然而,另一方面,地主或開發商所提供的公共利益回饋,往往模糊不明確或政府不需要,甚至不但不具公共利益反而產生公共負擔,這部分完全沒有提供公共利益的市場價值估算結果,彼此對價關係顯然失當。

由此檢討京華城案,先不論此案是否適合準用都更容獎辦法,市府都委會提供廿%容積獎勵,從五六○%提升至六七二%,增加樓地板面積約值市價二百億元。然而地主開發商提供所謂「韌性城市」、「智慧城市」及「宜居城市」等三項口號式模糊不清的公共利益,即便透過綠建築、智慧建築及鄰近街廓通道、公園和陸橋等工程,亦缺乏公共利益的市場價值估價結果。

換言之,政府花了二百億,卻換得模糊不清或明顯低價的公共利益,彼此對價關係完全失當。顯示法令制度不健全、委員會審議不確實,背後是否有人為操控圖利?也令人質疑。

同樣檢討高雄國賓飯店案,先不論此案引用危老重建條例是否適宜,僅透過危老條例給予卅六%容積獎勵,法定容積八四○%,加上容積獎勵成為一一四二%,獎勵樓地板面積為六一七二坪;以當地一坪六十萬市價計算,換算容積獎勵價值達約三十七億。然而此單一地主自行開發商,不但沒有整合其他地主形成大規模的整體開發、沒有提供公共設施等公共利益,反而因此超高強度開發、增加容積與居住人口,導致公共設施水準下降等負面影響,增加公共負擔。

換言之,高雄市政府花了三十七億元卻換來公共負擔,如此對價關係顯然得不償失。此亦凸顯危老條例多為小規模、少數或單一地主開發,純屬私人利益,實不宜獲得容積獎勵。更別提危老個案小基地重建,與都更條例明顯產生競合關係,將阻礙未來較大規模的都市更新整體開發計畫,不利都市整體發展。

容積獎勵制度改革之道為,中央政府修訂相關容積獎勵法令,訂定容獎必須提出公共利益對價關係估價報告、容獎項目內容及公共利益計算標準、容獎上限與影響衝擊評估,以及容獎申請與審核程序等原則。

地方政府則依都市計畫檢討,具體訂定各都市計畫地區所需容獎項目內容及上限、公共利益的評估報告等執行細則;地方審議委員會則依據中央與地方容獎規範,審查申請容獎之對價關係的合理性。希望藉由此次二案教訓,重建明確公共利益對價關係的容積獎勵制度,以確保容積獎勵的正當性與公平合理性。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當孔子遇見AI
郭瓊瑩/聯合報
當今的教學環境對全國乃至全球之「教師」們而言,的確具超大之衝擊,當AI如海嘯般席捲全球時,不僅學習者必須快速吸收聰明以對;對教師們而言,尤具教與學習間之互動、因應、調適與有效轉型之多向度挑戰。

「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早已是AI知識庫之「功能」,且能不斷更新互動加值。「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對今日之學習者而言,一人宅在家,亦能有量身訂制之「教師」陪伴輔導。

昔時孔子周遊列國,飽覽大地風土人情、歷史文化知識,並與眾弟子辯證交流對話…這些互動式知識精華之累積,今日亦早得以蟄居而得。另藉由全球互聯網之快速傳達與智慧加值,瞬間「教師」們的崇敬地位與身分似已趨平,且被依賴度趨薄。當代天才愈來愈多,且年齡層愈下降,創業者、發明者愈趨多元,且其財富開創力亦超速。當然其挑戰亦日新月異。

甫公布全球排名前十所大學,英美仍占多數,只有新加坡及瑞士各占一席,此亦說明了頂尖人才菁英之集中化,而知識所創生之「黃金屋」亦同時伴隨其產能價值高速積累,遠拋其後繼者。

今日教師之職責不再只是「傳道、授業、解惑」之排序,「解惑」反成為第一優先與必要。換言之,在此浩瀚數據資訊交會時代,各類知識之取得已非難事,關鍵仍在公元前五二二年孔子對「教與學」之信念─辯證、思考、啟發、解惑及各人智慧潛能之開創引領。

開放式自主學習沒有實體「學校」,已漸成為廿一世紀之新趨勢。如今日各層級實驗學校乃至如密涅瓦大學(Minerva University)此特殊之實驗型體制,無實質定點「校園」,它們的學生來自全球各地,授課方式為旅行式遊牧教學,必須與全球各學習場域之地理、文化、種族互動,且學習時間為七年。

這些新興學制範型也包容了傳統教師以外之與世界各國多元頂尖企業、NGOs、NPOs之聯盟,在「因材施教」面,更鼓勵學生們主動學習,自提議題與共尋解決方案,其宗旨係以全球為其有形與無形之學習場域基盤。

這樣的「學習載體」與「教學方式」也超越了上世紀之「海上學府」。當然,「教與學」光譜之另一端亦將會再挑戰非菁英式之學習,如何由下而上、由小而大,知識技術之挹注,無等級之分。而教師們之「定位」與「角色」勢須重新調適到頂尖教授亦可教育幼兒園、偏鄉小學。而高中、大專等尤應與各地域社經人才需求之培育接軌。

畢竟學無止境,而學用若不能合一,不能貢獻社會嘉惠人類福祉與地球生態環境,則人類的未來亦將堪憂。

教師節是所有教師們的覺醒日,也應是每年自主反饋省思、調適教師職責與貢獻度之關鍵時刻。期天下教師們都得以成為拿著iPAD、戴上AR眼鏡穿梭古今之孔子。(作者為中華民國景觀學會榮譽理事長)

   
培養溝通能力 打通人際網絡
溝通力是現代社會中不可或缺的軟實力,不論是在職場、家庭或社交場合,溝通能力會直接影響與他人相處的品質。溝通不只是語言的表達,還包括情感的傳遞及對他人話語的理解,有效的溝通能力有助於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要如何練就溝通力,以下方法可供練習。

「中產階級版」退休移民新選擇!
你想像過退休後的生活嗎?有些人已開始規劃晚年,在台灣有許多養生村、安養院,但近年許多國家針對退休人士推出了專門的「退休簽證」或「養老簽證」,讓長輩可以在當地長期居住,享受退休生活,體驗不同的人生之旅。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