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不是偶然,能力才是關鍵!【能力雜誌電子報】是專業經理人暨上班族提升競爭力最佳管道! 【考公職e周刊】提供你公職、職場、證照……等各類考試的情報,還有應考人現身說法,上榜秘訣分享給你!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4/10/07 第5810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有些話放肚子裡就好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閣揆閣員不同調,誰管國土計畫成國土亂畫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提升軟體產業 再創新發展模式
民意論壇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注意電腦和手機對孩子的影響
能團結國家 才是合格領導人
賴切割兩岸 嚴重分化國家認同
祖國非政權 是文化歸宿
徵收碳費制度 應保護中小企業
颱風後 正好檢視電網韌性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有些話放肚子裡就好
黑白集/聯合報
韓國瑜擔綱國慶活動主辦人,金句連發,炒熱「中華民國生日快樂」氛圍。暌違九年的江蕙以清亮如昔的歌喉獻唱,「要把台灣攬牢牢」,也贏得觀眾熱烈掌聲。唯獨賴總統上台致詞,卻突兀地指導大家,「祝賀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日切勿用『祖國』」,顯得時地不宜,場子頓時冷掉一半。

賴清德未參加最初的唱國歌,只待在休息室內,理由是「維安考量」。後來,他上台致詞十分鐘,隨即離場。此事,引起不少民眾議論。有人認為,他就是不想唱國歌,因為不認同中華民國。有人認為,唱國歌只花兩分鐘,就算有維安考量,既然能致詞,為何不能唱國歌?賴總統如此精算,反而錯失扮演「全民總統」的機會,也讓國慶晚會走味。

賴總統不愛唱國歌也就罷了。讓人不解的是,在慶祝中華民國生日的場合,他卻凸槌談起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日,還教誨大家避免使用「祖國」二字。總統,這也太煞風景了吧!你是在鼓勵大家祝賀對岸十一國慶嗎?

再說,「祖國」二字指的是「祖先居住及來自之地」,英文稱為motherland,強調的是血緣親族,而非政治認同。台灣多數居民,不論閩客、外省,先祖都來自對岸,稱祖國不奇怪,喊中華人民共和國才更像政治表忠吧?

總統先生,有些話放肚子裡就好,說得太淺白,反而失了莊重!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閣揆閣員不同調,誰管國土計畫成國土亂畫
社論/聯合報
《國土計畫法》預計明年上路,但除農民反對、地方反彈,藍綠立委也紛紛呼籲展延,閣揆卓榮泰表示尊重立院討論結果,內政部長劉世芳則唱反調,認為延緩實施,爭議仍未解。其實該法通過八年來,迄今溝通、配套和整合都不足,主因就是內政部和農業部怠惰;尤其當多數縣市□□按表操課,民進黨執政的屏東縣老早啟動「農地逃脫術」,大幅削減「農一」良田。試想,如果各地為了應付中央,紛紛效尤,國土計畫恐成國土亂畫。

內政部原規定,各縣市政府在今年六月底前遞交國土功能分區圖,但迄今仍有九縣市尚未提報。中央雖保證,劃為「農一」的土地將享有比目前更多的資源,且五年檢討一次;但內政部每場下鄉說明會,地方總是砲聲隆隆。中南部縣市長更陷入天人交戰,因為土地一旦劃設為「農一」,可能「永世不得翻身」,土地永遠為農地,農家世世代代為農夫,宛如現代世襲制。

國土計畫專案小組二○一八年曾模擬推估,屏東擁有八萬公頃的農地資源,僅次於台南,位居全國第二。時任屏東縣長潘孟安曾抱怨不公,不滿屏東要劃設八萬公頃來負擔糧倉,新北卻只需劃設六千公頃農地。

依照國土法,面積超過廿五公頃、農用比超過八成,應劃為「農一」,用途管制較嚴格。然而,屏東四萬多公頃的良田,最後只保留台糖四千一百公頃土地為「農一」,其餘農地幾皆劃入可從事較多元農業活動的「農二」,形同九成農地變相逃脫,未來甚至有機會發展農產品加工產業。農業部曾要求屏東縣修正,但內政部仍蒙著眼睛核定公告,被質疑難道因為潘孟安是賴清德總統的「換帖兄弟」就放水?

雲林縣目前「農一」土地為六點八萬頃、「農二」為二點六萬公頃。看到屏東縣「農一」大幅縮減為四千多公頃,雲林縣稱將效法屏東,將「農一」減為五八三六公頃。雲林縣長張麗善直言:「既然屏東做這樣的示範,不跟進就太笨了」。

由於《國土法》衝擊農業縣市選票,廿二位民進黨立委不惜逆風中央,出面呼籲行政院延後二年,待充分溝通後再上路。值得關注的是,民進黨現有卅八席區域立委,近六成區域立委聯名反對,正因選區的壓力太大,逼得他們集體踩煞車。卓榮泰放軟態度,表示願意尊重立院討論結果。但劉世芳當場質疑,就算延緩兩年實施,爭議事項還是存在;她顯然不認同卓揆看法。

劉世芳多次強調國土法將如期上路,民進黨立委的政治大動作請命,形同「倒劉」。原因是,不少綠委二○二六年將轉戰縣市長,誰也不願被國土計畫扯後腿。此外,朝野立委也分別提出十三個修法版本,多訴求展延,希望拉住劉世芳。兼任民進黨主席的賴總統也責成政策會整理相關意見提供給行政院,更下令政院代表列席常會收取常委意見,似不排除「緩議」可能。劉世芳聽不進基層民意,難道也嗅不出高層風向?

國土計畫攸關國土保育、城鄉發展、糧食安全與氣候適應,是否延緩,自當慎重;但關鍵仍在溝通、配套與整合,如果賴政府依舊怠惰,就算展延二年,還是無法上路。尤其像屏東縣大開巧門讓農地翻身,其他縣市當然心領神會躍躍欲試。原本國土重劃的美意被政治塗鴉後,多數縣市都擬比照屏東,只提報國營事業農地充數。國營事業土地被限制開發,反正不會有選民陳抗;縣市長交差了事,中央贏得美名,但良田消滅、糧倉剩空殼,影響深遠,更非後代子孫之福。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提升軟體產業 再創新發展模式
社論/經濟日報

Google前執行長艾瑞克□施密特(Eric Schmidt)8月在史丹福大學的一場人工智慧(AI)演講,他原以為是閉門會議,順帶評論了台灣的軟體實力,他認為「台灣硬體產業還可以,但軟體就不行了(Taiwan is a fantastic country whose software is terrible)」。我們常見的回應是:台灣的軟體實力並沒有大家想像的弱,在IC設計產業、資通訊硬體產品裡的韌體及驅動程式仍有突出的表現和國際競爭力。但是更重要的是,隨著地緣政治、淨零排放、高齡少子化等趨勢,台灣需要有更平衡的發展模式;而軟體產業可能是必須加強的環節。

台灣的經濟成長相當仰賴製造業出口所產生的貿易順差,但是地緣政治、淨零排放等因素可能會衝擊貿易順差的成長動力。眾所周知,地緣政治造成國際供應鏈的重組和分流。近年美歐等主要國家重視供應鏈韌性,使得美中科技戰的影響已經外擴,對我國相關領域產生直接或間接的衝擊,美國在關鍵領域除了強調「美國製造」之外,也對台灣開始採取「去風險化」策略,促成了「Taiwan+1」和新東進的發展趨勢。而且「Taiwan+1」所涉及的產業和供應鏈逐步擴大,已從半導體的先進製程擴大到成熟製程、電子產業重要零組件(如晶圓、主機板),及關鍵領域的終端製造或組裝產業鏈(如AI伺服器等)。在這些領域,美國的意圖已經不再是「Plan B」,而是要強化美國本土或近岸的價值鏈。

另一方面,淨零碳排對國際價值鏈的影響可能大於美中科技戰。美中科技戰目前為「選擇性脫鉤」,而台灣產業受影響程度也取決於美方友岸外包之集中度。淨零碳排則無「局外人」,且以漣漪效應方式外擴波及供應鏈。再加上台灣本身的限制條件:綠能、碳權、碳匯相對有限,可能會使一些產業選擇外移。

地緣政治和淨零碳排為中長期趨勢,將持續驅動以市場為中心的區域化短鏈方向發展,因此台商海外發展與台灣本土經濟將局部脫鉤,未來將影響我國的商品貿易順差。在關鍵領域,「吸引台商回流,投資台灣」的政策空間也將受壓縮。

考慮上述趨勢,再加上高齡少子化,台灣未來需要有較多元且少耗費實體資源的成長動力,而具國際市場服務能力和競爭力的軟體產業可能是選項之一。

相對而言,南韓的產業結構早已有多元化的發展,提升了「軟實力」的內涵與國際擴張。早年以定目劇(多時段多場地的表演節目)、韓流服飾、醫美服務等助力發展國際觀光業。近年南韓遊戲、韓流明星和天團、韓劇更積極擴展國際市場,在Netflix等國際平台占有一席之地。NAVER所提供的外語翻譯服務更在疫情期間促成了Super Junior 3D混合實境線上演唱會〈Beyond Live〉;130分鐘付費線上直播。這讓我們看到更廣泛和深刻的軟體產業和軟實力。

大約十年前,經濟部的智庫聯手規劃台灣的發展願景。當時提出四大願景角色,其中兩個為「軟性經濟創意者」、「生活型態先驅者」。目前政府部門擬定「綠色成長與2050淨零轉型」方案,便納入了「形塑淨零永續的綠生活」,接納了「生活型態先驅者」的內涵。但是多年下來,在「軟性經濟創意者」方面的表現似乎仍停留在我們所熟知的IC設計、韌體等領域。

華盛頓智庫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在2021年出版了一份報告「Taiwan's Opportunities in Emerging Industry Supply Chains」。重點之一是建議台灣,在地緣政治氛圍中,加強發展軟體產業,特別是足以讓國際信任的「較安全軟體」(safer software),如IoT、資安所需的軟體。他們也提到台灣朝此發展的主要障礙,包括人才、國內市場為主的專案模式。因此,他們建議參考愛沙尼亞、以色列等國,加強利用國際合作、政府採購、面向國際等政策組合,發展具有鮮明特色的軟體產業及國際競爭力。

   
民意論壇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注意電腦和手機對孩子的影響
李家同/聯合報
我國相當重視新科技,所以總是鼓勵學生利用電腦和手機,經由網路取得資訊。但是很少人提到這種工具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首先,根據政府的統計,小六生近視者高達百分之七十點六。孩子們長時間使用電腦和手機,對他們的視力絕對是不好的。如果我們再不注意這一點,將來我國的士兵都是要戴眼鏡上戰場的,我們也很難找到合格的年輕人做戰鬥機飛行員。

美國的首席醫官認為美國人沉迷於社交媒體是一件嚴重的事,會造成精神疾病,因此他建議社群媒體都應該註明「社群媒體對人是有害的」,現在的香菸包裝上都有這種類似的警語。根據我本人的經驗,很多男孩沉迷於電玩,有些大學生功課嚴重落後,究其原因,是因為下課以後都在玩電玩。他已經對電玩成癮了,要花好大的力氣才能戒掉。

在過去,美國的小孩放學以後回到家裡,就會和同學到街上嬉戲。很多孩子喜歡騎腳踏車到處遊玩,鄉下小孩會到森林和河流地區尋找自己。但是愈來愈多孩子回家以後足不出戶,開始玩電玩,這對他們的健康其實是極為不利的。根據統計,美國年輕人平均每天花五小時在社群媒體上,相當浪費時間。也因為在這種虛擬世界中可以暢所欲言,這使得很多年輕人在真實生活中不能發展好的人際關係。

孩子們在網路上大放厥詞,好像是很痛快的事,但是被發現以後,會影響他們的前途。歐巴馬總統有一次到一所學校和學生們聊天,告訴他們千萬不要在網路上亂講話,因為有些公司會專門蒐集這種資料。有些公司在徵求新人時,會先查這位新人是否曾經在網路上亂講話。最近我國的大學生也有人在網路上胡扯,教授應該告訴他們不該如此做。

芬蘭過去很重視電腦,很多課本都在電腦裡。上課時,學生不帶書本,只看電腦。今年芬蘭反過來了,所有學生都要帶書本上課,而且要用紙筆記筆記,這樣會使得學生注意老師的授課。

加州已經通過法案,要求學校發展策略,使學生不能無限制地使用智慧型手機。還有很多州也都在立法,使學生少用智慧型手機,而且這種法律的通過,往往是沒有議員反對的。澳洲政府也在如此做,可見得很多國家都已經重視電腦和手機所造成的問題。

我們可以說,智慧型手機也是一個電腦,完全不用電腦是不可能的事。我們都要利用電腦來查資料和通訊,可是絕對不能讓年輕人沉迷於電腦。我們更要注意的是,現在網路上有相當多資訊根本是有毒的,比方說色情網站。年輕人接觸到這種有毒的資訊,對他們極為不利。社會應當重視這種事情,不能以為電腦是有百利而無一害。(作者為清華大學榮譽教授、博幼社會福利基金會榮譽董事長)

   
能團結國家 才是合格領導人
汪志雄/伊利諾芝加哥大學教授(美/聯合報
今年的國慶晚會,總統賴清德以維安為由藉故不參與唱國歌,並拋驚句:「中華民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祖國」,且在致詞結束後便馬上離場,全程只亮相約十分鐘,遭質疑是鄙視國家,有失總統高度。

相較於賴清德對「中華民國」生日慶祝晚會的遮遮掩掩、不情不願,國慶晚會籌備會主委韓國瑜院長在晚會安排上,特別用心凸顯對國旗、國歌的認同與熱愛;在活動設計上不但由唱國歌開場,接著又以大幅國旗進場,在萬人合唱國旗歌的歌聲中,展開序幕,讓群眾的愛國心透過國旗與國歌彼此互相連結,令人感動不已。

誠如韓院長所說:「愛國不需要害羞,要勇敢大聲說出來!」今天我們身處台灣,我們國家的名稱就是叫「中華民國」,我們的護照、身分證、鈔票,上面明明白白就是寫著「中華民國」四個字,因此除非賴總統有膽識去改國名國號,否則大聲說出「我愛中華民國」、「中華民國生日快樂」,有什麼好丟臉可恥的?

一個好的國家領導人,必須要團結而不是分裂國家,必須要提升而不是破壞國家認同,必須要一致對待而不是按著顏色來區分人民。可惜的是,賴清德總統自上任以來,短短不到六個月,其所作所言都是在撕裂台灣、分裂人民。對於藍色執政的地方政府處處刁難責怪,對於綠色執政的地方政府卻是百般配合照應;不尊重在野國會多數的民意展現,卻執意利用「大法官」這塊遮羞布與在野黨對抗和鬥爭。

尤甚者,賴更利用檢調對黨內對手與黨外政敵進行選擇性、針對性的司法追殺。任何一個領導人具備這種「義和拳式」的驍勇與霸氣,都將會是國家的災難。而這樣的災難,從行政、司法、經濟、教育、外交,全面性、結構性和系統性的崩壞,可見一斑。

行政的崩壞,始於奴才取代了人才,能力不重要,關係決定一切;主政者,政治酬庸,不問能力,只看派系。

司法的崩壞,始於法律被政治所凌駕,執法標準不一,政黨的立場取決一切;執法者,起不起訴、羈不羈押,只憑顏色。

經濟的崩壞,始於官僚為政黨服務,政府的投資與建設只為特定政治目的;決策者,能源經濟規畫,罔顧專業,但求媚主。

教育的崩壞,始於學者的風骨淒涼,鎖國自嗨,阻礙國際化腳步;主事者,唯首是瞻,非我族類,必予誅之。

外交的崩壞,始於國家認同的錯亂,主政者酬庸政客凌辱專業,將外交使節淪喪成沒有腰桿的殖民官;銜命者,唯唯諾諾、辱國背骨、笑罵由人。

這種國家機關全面性的崩壞,絕大部分是因為領導人的個人風格以及用人哲學。當一個領導人親小人、遠君子、避賢臣,那麼他周邊所充斥的一定都是奴才、打手及作威作福、德不配位的官僚。因此面對批評的聲浪,不但不會痛定思痛深刻反省,更只會抹黑硬拗死不認錯,最後加深對立,提高仇恨,使國家社會處於分裂的局面。

賴清德身為中華民國總統,必須認清,能夠團結國家,才是一個合格的領導人。祈望賴總統能夠以蒼生百姓為念,謙卑聆聽民意,不要被死忠支持者的意識形態所綁架,從而能夠帶領中華民國走出一條「明天會更好」的康莊大道。

   
賴切割兩岸 嚴重分化國家認同
柳金財/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副教/聯合報
賴清德總統在國慶晚會發表「祖國論」引發爭論,他宣稱就年紀來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絕對不可能成為中華民國人民的祖國」,中華民國反倒可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七十五歲以上民眾的祖國,中華民國在台澎金馬落地生根已七十五年,「不必再去談論這層關係」。賴顯然切割兩岸歷史、主權及領土聯繫的關係。

檢視近來賴提出愈趨強硬的路線,不僅宣稱拒絕簽署兩岸和平協議;一再倡議聯大二七五八號決議只解決中國代表權與席位問題,並不涉及台灣主權、國際地位及參與國際社會問題。同時,批判政黨組織、社會團體及兩岸交流者為中國在台協力者、受統戰及認知作戰影響。賴總統左右開弓,台灣社會卻陷入有史以來國家認同最嚴重分歧,兩岸敵意螺旋無以復加。

賴清德曾以民進黨主席身分在全代會全程以閩南語致詞,強調要建立台灣主體性的國家認同,團結人民反併吞,確保國家主權,建立「生活在台灣的二三○○萬人是一個命運共同體」的國家認同。

回顧檢視賴總統就職演說提到七十九次「台灣」、九次「中華民國」、三次「中華民國台灣」;提到台灣的次數,遠超過蔡英文在二○一六年就職演說的四十一次與二○二○年的四十七次。賴提到「中國」七次、「中華人民共和國」一次,蔡兩次演說都未出現過。在賴清德的國家及國族認知圖像中,台灣/中國、台灣人/中國人、台灣認同/中國認同、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已然成為二元對立結構,欠缺歷史文化連結、領土主權重疊性及國家同一性。

首先,僵化論述及強硬路線利於鞏固政治基本盤。賴通過總統大選,判斷國民黨有其鐵票支持,民眾黨也有固定支持者,這兩塊鐵票非賴可以吸納,只能鞏固自己的基本盤。但其僵化的國族論述及強硬的兩岸路線,不僅無法拓展國族認同公約數,反深化台灣的認同分歧。

其次,激進台獨路線將兩岸衝突從治權轉向主權爭論。在台灣社會,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比率急速下降至個位數,認同自己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的雙重認同下降至三分之一,認為自己是台灣人的比率已輾壓中國人認同及雙重認同,達到三分之二。賴既不認同台灣人是中國人,也不承認兩岸同屬中華民族;又宣稱台灣、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台灣皆是自己的國家名稱。這些做法毋寧是去中華民國化與去中華民族化。

最後,藉賴蔡兩岸路線差異化,凸顯賴歷史地位。賴追求自身歷史地位,其路線就不可能蔡規賴隨,若無突破性及創新性就無法耳目一新。

既然多數台灣民眾認同自己是台灣人,賴的激進路線恰滿足基本教義及深綠選民需求,強硬政策主張讓賴更能收割政治利益;只要總統選舉辦法仍維持相對多數當選,並分化藍白政治聯盟,即能鞏固自身權力基礎及歷史地位。

一個國家認同均質化的社會,不僅擁有高度凝聚及豐裕的社會資本,公民社會亦具有普遍的公民意識、政治認同及忠誠感,完整成熟的國民意識是捍衛公民社會及國家安全的堡壘,避免國家社會被內外勢力所穿透。

然現今台灣社會國家認同既不完整且分化,執政者在取得政權的過程中,不惜以分化共同體意識為代價,反成為破壞國家認同之始作俑者。若一方面在社會內部製造敵人,形成斷裂社會;又一方面在外部倡議強硬激進、挑釁兩岸及國際的戰略,無異是引戰肇戰,而非避戰避險之略,豈是智者所為?

   
祖國非政權 是文化歸宿
林火旺/台大哲學系退休教授(桃園/聯合報
十月五日的國慶晚會上,賴清德總統說了一段令人啼笑皆非的話,也許他自己還認為很有創意,他說:「我們的鄰居中華人民共和國,十月一日剛過完七十五歲生日,再過幾天,中華民國就要過一一三歲生日;因此就年紀來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絕對不可能成為中華民國人民的祖國,反倒是中華民國可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七十五歲以上民眾的祖國。」

如果他是玩笑話,場合及身分都不對,以總統之尊,在國慶晚會這麼莊重的場合開這種玩笑,實在不得體。

如果他是認真的,目的是貫徹「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的論調,則這樣的說法反而自曝其短。因為「祖國」不是國家,而是土地、血統、文化,它指的是祖先成長的國度,無關政治,所以英文叫motherland。中國歷代的各個朝代,不論秦朝、唐朝或清朝,都是政治符號,但是生長在這些朝代的人,如果到了國外留學或定居,他們的祖國都是同一個:中國。

小時候常常看到路邊電線桿上貼著小字條,上面寫著「天國近了」,難道「天國」是一個國家嗎?「祖國」是祖先居住的地方,「天國」則是神居住的地方,這裡的「國」與政治何干?難道是賴總統人文素養太差,不知道這中間的區別嗎?

如果進一步分析,「中國」也不等同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因為這個詞的內涵不全是政治,還有其文化意涵。不可否認,全世界目前只要提到「中國」,指的確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但是精準的說法是:當前統治中國這塊土地的政權叫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這塊土地不只被漢人統治過,滿人、蒙古人也曾經占領過。所以政治是政治,文化是文化,我們不必連文化上的「中國」也奉送給「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個政權。

事實上,中華人民共和國信奉的是馬克思、列寧的思想,完全是外來文化所形成的政權,是「境外勢力」的典範;而我們反而是完整地繼承了中華傳統文化,因此「中國」兩字的文化內涵,真正體現的地方是台灣。

我們過的重要節慶,端午、中秋、農曆新年,都是中國節日。祖厝的堂號,說明我們的祖先來自何方。使用的文字是正體中文,中文字的造字法傳統稱為六書: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所以中國文字本身就是一種藝術創作,但是現在中國大陸的簡體字,完全破壞了中國文字之美。

因此,在台灣除了原住民之外,從「文化中國」的角度來看,哪一個不是「中國人」?

當然,在台灣有人連「文化中國」也不敢面對,聽到「中國」兩個字就抓狂;但是如果中華民國是一個自由民主的國家,要不要承認自己是「中國人」,絕對是屬於個人自由的範圍,不只沒有人應該因為自己的認同而道歉,也不應該因為認同而遭到霸凌。

賴總統可以討厭中國,但是對許多人而言,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而是中國那塊土地,確實是他們的祖國。祖國不是某一個特定政權,而是文化心靈的歸宿。

   
徵收碳費制度 應保護中小企業
顏廷棟/銘傳大學財金法律系教授(/聯合報
國內徵收碳費制度即將在明年上路,初步以年排放量二點五萬公噸以上的電力業、燃氣供應業及製造業為主,其中有一四一家上市櫃公司需要繳交碳費。工商團體憂慮徵收碳費可能衝擊到產業經營環境,有建議碳費費率不宜太高,甚至台泥公司董座認為欠缺台版CBAM(碳邊境調整機制),會把基礎重工業搞垮。

徵收碳費的對象,雖說是以大型企業為主;但令人擔心的是,在以大型企業為中心廠商、中小企業為衛星工廠的產業供應鏈體系下,中心廠商若將碳費經營成本轉嫁給外圍衛星工廠負擔,衛星工廠顧慮長期仰賴與中心廠商承攬業務的交易關係,因此被迫吸收生產成本增加的壓力,勢必壓縮到基層中小企業的生存空間。

日本政府為達成淨零碳排的綠色社會環保目標,同時兼顧經濟發展的市場經營環境,日本公平會在二○二三年三月公布「有關獨占禁止法對實現綠色社會之事業活動指引方針」,強調大型企業的中心廠商藉由淨零碳排的政策名義,超出節能環保公益目的,強迫衛星工廠無法負擔成本之低廉對價或無償提供經濟利益等不合理的交易條件,構成濫用交易優勢地位之違法行為。

該指引方針揭示中心廠商實施違法行為類型為:一、衛星工廠已設置有符合環保標準之碳排放量裝備,中心廠商仍強迫其購買指定之其他品牌裝備。二、中心廠商建置收集供應鏈碳排量的數據資料平台,強迫衛星工廠無償提供數據資料,或拒絕其請求利用數據資料。三、中心廠商締約後,要求衛星工廠生產有減碳效果之新規格零件,因此增加零件研發及生產成本,卻拒絕衛星工廠請求重新議價。四、中心廠商要求衛星工廠使用符合環保標準的新型機械設備,在衛星工廠斥資購買相關機械設備後,中心廠商卻任意違約取消訂單,且拒絕承擔違約賠償責任。

我國產業結構以中小企業居多,體質脆弱,普遍缺乏應變能力。是以,政府實施徵收碳費制度,同時應建置防範大型企業濫用交易優勢地位的法制措施,以維護中小企業市場經營環境。職司維護市場交易秩序權責的公平交易委員會,宜應參考日本綠色社會之事業活動指引方針,訂頒「事業因應環境永續適用公平交易法之規範說明」,明確揭示「足以影響交易秩序之顯失公平行為」的違法判斷標準,期能達到兼顧環境永續與經濟發展的雙贏局面。

   
颱風後 正好檢視電網韌性
盧展南/中山大學電機系教授(高雄/聯合報
強烈颶風海倫於九月廿五至廿九日襲擊美國東南部,造成極大破壞,九月卅日仍有四百萬用戶停電,直至十月三日仍有八十五萬戶停電。去年小犬颱風挾強風暴雨狂襲蘭嶼,十七級強陣風造成蘭嶼全島停電。上周山陀兒颱風肆虐南台灣及東北角,累計逾廿萬戶停電,截至十月五日下午二時仍有一萬六千餘戶停電搶修中,復電情況未讓受創民眾滿意,也沒聽到相關單位對供電韌性提出檢討。

有趣的是,前年台灣發生的三○三大停電,因人為操作失誤影響五三九萬戶,歷時十二小時復電之後,台電為台灣的電網把脈,提出一個五六四五億元的電網韌性計畫。可能是這次風災影響不夠全面,媒體及政治人物對電網韌性是不提為妙。

氣候變遷下的天災越來越劇烈,颱風重創過後,應該是檢視電網韌性的最佳時機。筆者不清楚總統府「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對電網韌性的規畫指南為何。美國能源部電力部門的韌性規畫指南描述了基於風險的方法的重要性,其中包括對威脅、脆弱點、影響可能性和電網性能標準的評估,以及確定一系列行動的計畫,以減輕潛在的影響。

針對電網復原力的投資,往往需要對氣候變遷和傳統電網規畫流程之外發生的其他災害的復原力,進行更主動的分析。停電期間可用量化指標(例如電桿倒塌及設備受損數量、停電總戶數及電量、斷電及復電數量及持續時間),以事件發生時量化指標下降速度,事件後量化指標下降幅度、退化持續時間、系統恢復速度,來檢視電網韌性。

針對過去大停電的情況,以這些指標在合適的標準下加以分析,數字會說明電網韌性是否呈現過往投資的效益及需要再強化的地方。例如一九七七年七月廿五日賽洛瑪颱風於高雄附近登陸,超高壓輸電鐵塔倒塌六十六座、一六一KV鐵塔一一二座、六十九KV鐵塔木桿八十三座,限電到八月廿日才解除。事後台電找回退休專家將鐵塔設計基準提高。之後,集體鐵塔倒塌事故沒有再發生。配電方面則擴大地下化,對颱風時的供電可靠度也相對提高。這些計畫做了合適的投資,確實有效減輕潛在的影響。

近期國內只要發生區域群聚及多次停電,台電就緊急提出各式加強電網韌性投資計畫,降低問責。在國外,電網韌性被定義為「電力系統能為不斷變化的狀況做好準備,並適應不斷變化的條件,承受破壞並迅速恢復」的能力,其中破壞干擾包括「故意攻擊、意外事故或天然發生的威脅或事件」。因應氣候變遷,主要關注如颶風、洪水、森林大火等低發生機率、高影響事件。

電網韌性本質上是由威脅驅動的,電力公司可根據系統面臨的不同威脅和漏洞,擬定韌性指標,據以訂出防範及因應策略。韌性的定義具有獨特的時間和空間範圍,涵蓋一段時間內的系統效能,而空間範圍可以電網基礎設施或轄區加以區分。

基於電網供電效能的指標,可以用來衡量電網韌性,並評估提高韌性所需的投資及效益。與傳統電網規畫目標(安全性、可靠性、效率和可負擔性)相比,電網韌性並沒有很好地融入電網規畫準則中,台電需要將韌性分析納入電網規畫中並加以制度化,以因應重大停電事故,並對傳統規畫流程之外的其他災害進行前瞻性韌性分析,將韌性強有力地整合到電網核心規畫分析和投資優先順序中。

   
梵谷真跡來台!台灣限定造景「夜晚露天咖啡座」
《梵谷:尋光之路》特展全新呈現梵谷的經典真跡巨作,將帶領你穿越時光,體驗這位大師的藝術旅程。台灣限定的《夜晚露天咖啡座》場景,讓民眾有機會親身體驗梵谷的名畫魅力。這個精心打造的露天咖啡座,重現了畫中溫暖的黃色燈光和悠閒的氛圍,彷彿讓人置身於梵谷的藝術世界。

定期定額買ETF長期持有 有效嗎?
本文以定期定額買ETF長期持有為例,幫助讀者思考簡單投資法則是否有效。定期定額買ETF其實是個好主意,能避免「擇時」。選擇時機買進與賣出,經常是散戶賠錢的重要原因,因為與法人內部人比較,散戶缺乏資訊優勢,在進出時機的選擇上居於劣勢。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