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資e周刊】內容包含最新勞工政策解析、企業管理進修、人事聘用秘方,希望您的疑難雜症能獲得解決之道。 【寂天日語學習充電報】提供日常生活中的會話表現,並收錄最實用、最豐富內容,讓你輕鬆脫口說日語!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4/10/28 第5824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雙少數可當超級大總統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民進黨因政策引戰,就要把學生拖進戰火?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貿易的夕陽無限好?
民意論壇 自公大敗 日政治注定漂流
川普「救國者」言論 打中底層選民
大屋頂下/兩岸新視角(下) 賴清德習近平皆需智仁勇
馬英九錯了嗎 習近平可相信嗎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永續發展的驅動力:ESD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雙少數可當超級大總統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雖然各界對國會改革法案的憲法裁判結果早有預期,但憲法法庭竟能如此掏空立法院監督職權,把國會打成無牙老虎,仍然讓人吃驚。尤其國會監督功能全面弱化,讓正當性不足的雙少數總統,都可以成為超級大總統,這是大法官們對綠色黨國的最大貢獻。

前民進黨立委林濁水發文批評,憲法判決出爐後,「台灣立法院離正常西方民主國家的體制愈來愈遠,國會體制愈成為獨一無二的民主怪胎了。」其實更嚴重的是,總統大權獨攬且有權無責,連靠勢官員都可以藐視國會,代表民意的立法院卻毫無監督餘地,憲政關係完全失衡,成為民選獨裁的溫床。

難怪賴清德總統樂得連吃立法院和在野黨的豆腐。賴清德說願意依照憲法法庭判決意旨,赴立院進行國情報告;但立委不准問,總統不必答,他現在赴國會,是去宣示勝利、清點戰果嗎?賴清德又說期盼朝野政黨共同守護自由民主憲政體制;但他曾喚青鳥恐嚇在野黨,現在是邀在野共悼自由民主憲政嗎?

林濁水點名許宗力「持續不斷地自我背棄再自我背棄,又繼續自我背棄」;其實當初蔡英文提名許宗力違憲「再任」大法官時,就可逆料今日的場景。大法官們極力捍衛超級大總統,功在綠色黨國。嚴審新任大法官人事與修正憲法訴訟法,在野黨豈能猶豫!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民進黨因政策引戰,就要把學生拖進戰火?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高中發放「戰時狀態青年服勤書」,要學生填寫後參與服勤,引發「學生上戰場」疑慮。國民黨立委醞釀修法,確保「青年學生不會上戰場」,卻遭民進黨說這是「解除武裝」前奏。令人不禁懷疑,難道民進黨所謂的「全民防衛」,必須依賴「學生上戰場」?

雖然發放「青年服勤意願書」爭議,因教育部公開道歉、收回,而暫時平息,但這絕非單一事件。早在去年二月,國防部就曾公告《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修正草案,明定「教育動員準備方案」。當時教育部也傳出要將十六歲以上學生不分男女,造冊到「全民防衛動員資訊整合系統」,以利戰時學校青年服勤動員。

當時國防部提出的修法草案,雖因還涉及言論管制等重大爭議,而宣告暫停。但如今學校發放「青年服勤意願書」,無疑證明賴政府試圖跳過「修法」,直接落實「戰時動員學生」計畫。加上稍早亦傳出宮廟接到軍方公文,要求提供場地作為戰時後備部隊儲放彈藥之用,亦曾引發社會恐慌。這些都讓賴政府的全民防衛和全社會防衛韌性,籠罩在「全民皆兵」陰影下。

為此,藍營提案欲修《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和《民防法》,刪除「學校青年服勤」,並將民防範圍刪除「支援軍事勤務」,民防編訓對象刪除「高中以上學生」。但綠委沈伯洋卻批評,這是「用學生包裝,弱化全部民防」,因為民防原本就會支援軍事勤務,如果把民防支援軍事全部拿掉,「就會把撐住國防的民防直接消滅」。

沈伯洋還辯稱,依照《民防法施行細則》,軍事勤務只有物流、急救、修復道路等,沒有「上戰場」。但細看條文,軍事勤務就是配合國防軍事單位,執行「搶修軍用機場、軍用港口、軍用廠庫等重要設施」、「協助裝卸運輸軍品」、「監視及報告敵機動態、敵軍空降、飛彈襲擊」等,甚至包括空白授權的「其他國防部協調中央主管機關指定者」。這些「軍事勤務」與「軍事任務」很難區別。

試問,一旦戰事發生,在校學生就算不用到第一線戰場作戰,從事這些任務,難道子彈會轉彎,繞過正在「修復機場跑道」、「運送軍事物資到前線」、「監視敵機動態與敵軍空降」的學生?若要避免學生上戰場,自然非修法不可。總統府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委員、「壯闊台灣」創辦人吳怡農便表示,「讓民防的任務明確化,甚至去軍事化,原則上不代表會弱化台灣的安全」,我們反而急需民防的革新。他也表示,民防的意義是「民間防護」,釐清「軍事防衛」和「民間防護」差別,不代表不重視國家安全。

民眾對「宮廟存放彈藥」、「學生上戰場」反彈劇烈,主因在於近年兩岸情勢緊張,戰爭一觸即發。宮廟是人民信仰所寄,在校學生則攸關國家未來發展,將兩者置於戰爭中,不僅違反國際人道法,也將使台灣未來發展受到嚴重摧殘。賴總統的全社會防衛韌性,難道想看到這種結果?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也要求各國在武裝衝突中應採取一切可行措施,保護及照顧受武裝衝突影響的十八歲以下之人,民進黨卻因其政策路線導致戰爭逼近,就要把學生拖進戰火,這說得通嗎?

國民黨修法之議日前在立法院會遭退回至程序委員會。但「學生上戰場」爭議很大,綠營內部亦有不同看法。與其將對方抹紅抹黑,朝野不如坐下討論是否應將「民防」與「軍事勤務」脫鉤處理。如果台灣的全民防衛要靠在校學生參戰,既撐不住國防,也消滅了國家未來。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貿易的夕陽無限好?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經濟部公布,9月外銷訂單538億美元,年增率4.6%,是連續七個月正成長。這和國發會9月底發布的景氣燈號為「紅燈」相互呼應──台灣經貿在人工智慧、高效運算和雲端產業加持下,彷彿呈現著一片榮景。

然而,大家不太留意的是,資料中也呈現化學品和塑橡膠製品接單年增率分別為-8.5%和-1.1%的窘況。事實上,工業生產指數也顯現傳統產業正逐漸衰退的現象。若以2021年為基期(指數為100),8月重要傳產生產指數分別為:基本金屬74.9、化學材料及肥料74.6、機械設備86.9、汽車及其零件89.4。短短三年,上列傳產生產跌幅都超過一成,令人怵目驚心。

除土地、勞動、資本等生產因素之價格差異,造成成本和競爭力差異以外,是否面對「關稅」,也是影響貿易出口的關鍵因素。目前,全球三分之二製造品是免關稅或優惠關稅的,而未獲任何關稅優惠的製造品,平均約負擔10%關稅。對製造業起家的台灣而言,有無關稅對出口關係重大。幸好,出口主力資訊產品和相關電子零件,因參加了「資訊科技協定」(ITA),得以和其他的84個成員互免關稅,在國際大放異彩以外,傳統產業在關稅重負之下,日益成為「夕陽產業」。

在關稅對產業發展如此重要之下,我國因受制於對岸,過去只能對中美洲幾個邦交國成功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得以互免關稅以外,最近十年除2013年分別和紐西蘭、新加坡成功簽署之後,迄今毫無斬獲;連口口聲聲志在必得的CPTPP,看來也是前途未卜。奇怪的是,一般國人似乎也甚少關心,對照周遭競爭國家努力拚搏的狀況,國人冷漠而無感。台灣傳統產業就像熱鍋裡被溫水煮熟的青蛙,逐步邁向衰亡。整體出口屢創新高,其實只是夕陽無限好,只要全球景氣一變或競爭者變得更強,我國出口極可能立刻轉變為一片漆黑。

看看我們周遭競爭者是如何努力的:南韓在2004年成功和智利簽署了自貿協定後,立刻快馬加鞭,在2012年之前接續和新加坡、歐洲自由貿易協會(四個成員國)、印度、東協、歐盟、美國成功簽署。但並不滿於此,2014-2016年間又密集和澳大利亞、加拿大、紐西蘭、中國、越南、哥倫比亞完成簽署。雖因門戶大開遭到國內激烈反對,卻還是能在2021年後陸續和中美五國、土耳其、印尼、柬埔寨、以色列簽署。可以看出,南韓和全球主要貿易國家都已貿易自由化,產業可以平衡發展,不必依賴少數產業,經濟安全遠勝台灣。

別只說南韓這個競爭力極強的國家,連保護色彩濃厚的印度,自從2002年和鄰國斯里蘭卡簽署了貿易協定後,2007-2017年間又分別和新加坡、不丹、智利、尼泊爾、馬來西亞、日本、東協、泰國、模里西斯簽署,前兩年(2022-2023)又加上阿聯和澳大利亞。亦即,鄰近印度的國家多成為它的投資來源和出口對象,國際競爭力也因此大增。

世界並未因我們遲滯而停下腳步,以近三年(2022-2024)來看,值得留意的協定包括中國大陸和塞爾維亞、厄瓜多、柬埔寨、尼加拉瓜簽署,英國和澳大利亞、紐西蘭簽署,南韓也和柬埔寨、印尼簽署,東協自貿區再簽署升級版,日本和東協在原有的「貨貿」基礎上再簽署「服貿」;連戰亂中的烏克蘭都能在今年勉力和加拿大簽署;凡事要大陸點頭的香港,都可以用「獨立關稅領域」的身分和中國、紐西蘭、歐洲自由貿易協會、智利、澳門、喬治亞、澳大利亞、東協簽署了八套協議。我們若不奮起直追,傳產的末日應該已經不遠。

難以令人理解的是,連北京難有影響力的印度,或成天和它唱反調的歐美日等國,我們也都毫無作為,傳統產業的未來,真的看不到一絲曙光嗎?

   
民意論壇
自公大敗 日政治注定漂流
陳永峰/智庫東亞政經塾塾長,京都/聯合報
日本「新」首相石破茂在本月一日上台,不過就在我們還來不及討論石破內閣的人事布局以及政策方向之時,石破首相已經解散了眾議院。

世事真的難料。自民黨議員們在九月廿七日選出石破茂擔任總裁,原本是希望藉由石破茂長期的高人氣,在接下來一年內將接連舉行的眾參議院改選當中,增加自己連任的可能性。結果事與願違,石破茂不僅捲不起旋風,還讓不少現任議員不得不「提前」搬出國會議員會館。昨天的眾院改選,自民黨從選前的二五六席直接跳空,掉到二百席以下,即使和長期政治盟友公明黨加起來也遠遠到達不了過半數的二三三席。

自公大敗之後,日本政治日程將出現什麼變化?

●如果石破茂負起敗戰責任辭去自民黨總裁,自民黨就得重新選出新總裁。只是,這個新總裁未必能成為日本首相。一個月前在自民總裁選舉中飲恨敗給石破茂的高市早苗,本次改選在奈良縣選區高票當選,或有機會突破「玻璃天花板」成為第一位女性自民黨總裁。

●自民黨必須重新學習尋找國會的穩定多數。二○一二年的第二次安倍政權以來,長期共組內閣並在眾參兩院維持議事合作的「自公聯合政權」必須調整。例如,尋求「更多」其他政黨加入執政聯盟的可能性。例如,本次議席明顯成長的國民民主黨,與本次雖然議席減少但在關西地區擁有強大支持基本盤的日本維新會等。

●如果自民黨放棄或找不到多數的話,那麼一九九三年型的政黨輪替有可能再度出現。當時,由排除了自民黨和共產黨的八個黨派共組內閣,進而推出日本新黨的細川護熙擔任首相。這種時候,本次改選依然高票當選的小澤一郎,可能又會有一展合縱連橫長才的機會。

●明年七月的參議院定期改選,將是日本政治的大決戰。現在的自民黨在總數二四八席的參議院中只占一一四席,不及半數。明年改選後的情況只會更壞。日本政治的漂流已經注定,政局穩定的可能性不高。

日本眾議院大選的結果,展現了求新求變、不動不行的「陀螺性格」,也展現了「變是為了不變」的保守思維。日本眾議院的選舉制度和台灣幾近相同,一票選人,一票選黨。但日本眾議院同時維持了八個以上的有效政黨,這和改制前的一九九○年代初期,幾無兩樣。

如果不久的將來日本再度完成政黨輪替,除了證明日本民主主義早已深化,並非自民黨長期一黨專政之外,另外,當然也暗示了英美型的「兩大政黨制」未必是世界標準。「兩大政黨制」不一定只有兩黨,只要隨時存在政黨輪替的可能性,社會結構中足以構成兩種得以互相抗衡的思想或行動勢力即可。

歷史轉換點的意義需要時間沉澱,才有辦法凸顯其歷史意義。愈重大的轉換點,需要的時間愈長。經過卅餘年的沉澱,自民黨在一九八九年參院選舉大敗的意義,終於清楚起來。從那一天開始,日本複數政黨聯合執政的模型即已出現,至今無法解消。不管自民黨在眾參兩院是否單獨過半,日本都還是聯合政權。

對於此次眾院改選結果,我們不必太過驚訝。多元勢力在日本社會結構中的共存,早就是不變的事實。就連石破茂當上自民黨總裁,也是。他可是自稱「自民黨中的在野人士」啊。

   
川普「救國者」言論 打中底層選民
張瑞雄/台北商業大學前校長、全球/聯合報
美國總統大選即將投票,世界各國關注著川普與賀錦麗的競選策略及其對美國民主的可能影響,有人對川普的可怕言行為和他的民調數字之間的脫節感到震驚,選民真的是非理性的嗎?

從川普的競選活動來看,他的語言顯然朝著更黑暗的方向發展。川普愈接近選舉,愈傾向使用暴力和恐嚇的言辭來吸引選民。川普強調美國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他用描述敵人威脅來加強他「拯救國家」的形象。例如他描述移民可能威脅美國公民的生命安全,並且警告世界大戰即將來臨。

川普的攻擊性策略不僅表現在他對政治對手的侮辱,還有在他對外來移民、左派抗議者以及「內部敵人」的描繪上。川普反覆強調,如果他沒當選,美國將走向崩潰,並且強烈指責他的對手將會使美國在國際舞台上變得無法立足。

特別是川普將移民描述為暴力犯罪的來源,甚至聲稱他們會入侵美國人的家園,這種言辭不僅在保守派選民中引起共鳴,還鞏固了川普在一些關鍵搖擺州的支持。這些言論雖然缺乏具體證據,但其目的是激發一種恐懼感,讓選民認為只有川普能夠捍衛國家的安全。

川普的支持者並不反對他的黑暗言辭,甚至有些人因此而更加支持他。這裡反映出一種深層次的社會情感,許多選民感到被邊緣化,他們對於精英階層和國家現狀的不滿,使得川普的「反抗」形象對他們極具吸引力。川普的支持者看重的不是政策細節,而是他所代表的「對抗主流」的態度。他們對於川普的攻擊性言辭並不感到反感,反而認為這是向精英和左派宣戰的信號,並視為一種社會報復的象徵。

賀錦麗的挑戰在於,她面對的是一群將川普視為「復仇工具」的選民,這些選民支持川普,是因為他能夠給選民所憎恨的人帶來痛苦。這意味著,即使賀錦麗提出再多政策或正面論述,對於某些選民來說,這些都無法與川普的「社會報復」形象相抗衡。

這場選舉不僅是政策之爭,更是民主價值觀的爭奪。賀錦麗認為川普的再次當選可能帶來獨裁的危險,她多次強調川普對於民主機制的威脅。而川普則指責民主黨企圖摧毀美國的核心價值,並將他自己定位為「唯一的救國者」。

這樣的兩極化使選民陷入恐懼和焦慮中,無論是川普的支持者或反對者,這場選舉都被塑造成一場生死攸關的對決。這樣的情緒將對美國民主體制產生深遠影響,因為當選民基於恐懼而非理性選擇時,民主機制的公信力將受到挑戰。

   
大屋頂下/兩岸新視角(下) 賴清德習近平皆需智仁勇
黃年/聯合報
昨天本文指出,賴清德的國慶演說顯示:他彷彿站在一道深淵之前,正從「中華民國是外來政權」的台獨主體這一頭,想跳向「中華民國源自辛亥革命」的另一頭。

中共應當見到賴清德正在起跳。本文昨日問中共:是要一口咬定賴的說法皆是「台獨怪談」,因而阻止他往前跳?或拉他一把協助他順勢跳過去?中共在賴清德台獨一路走到黑及可能轉向中華民國之間將作何選擇?

本文的意見是:倘若賴清德真想跳過去,中共宜因勢利導、順水推舟,甚至助他跳過去。

因為,對中共而言,兩岸互動的近程及中程目的,不在懲罰賴清德,而在回復一個對大陸友善且安定的中華民國。沒有友善安定的中華民國,近程及中程的兩岸關係皆失憑藉,兩岸即無遠程的憧憬可言。

綜觀全局,以中華民國來穩固大屋頂中國,這應是中共在此際處理兩岸關係的不二法門。

比照昨天本文,也從「理所當然」及「勢所必至」試作申論。

先簡述勢所必至。台灣問題的國際化正是方興未艾的趨勢,且一般認為此一趨勢至少在十餘年內難以逆轉。

中國的最高利益是和平崛起,但美西方阻滯中國崛起的圍堵態勢卻是難解難分,且十分明顯地以台灣為槓桿。

在上述架構下,最直接的影響是中共武統台灣的約束增加。因為,中國要和平崛起就不能武統台灣,要武統台灣就不能和平崛起。

和平崛起與武統台灣有本質性的矛盾。

看烏克蘭及加薩的血淚示範。俄羅斯及以色列的軍力較強,但中國難道要做俄羅斯或以色列嗎?或台灣難道想做烏克蘭或哈瑪斯嗎?如果走到那一天,中國還能不能和平崛起?

對中共來說,武統是國難也是國恥,是萬不得已的選項,也是最猙獰惡劣的選項。這應當是習近平及中共高層,迄今仍再三聲言「願盡最大誠意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前景」的主要原因。

當然,中共仍然「必須」保留「不放棄使用武力」的說法。但是,別說武統,像如今這種幾乎天天軍機軍艦繞台、聯合利劍演習可能ABCD的態勢,難道是解決兩岸問題的長程正確方案?

武統受到約束,這是大勢;和平競合是兩岸共同利益,這也是大勢。形格勢禁,中共的兩岸政策必須出現新視角新思維,即是勢所必至。

再簡述理所當然。改革開放成績斐然,在這四十餘年中,中共的自我救贖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呈現麻花交纏式的過程。

如今,已經站上了世界巔峰的中國,將如何面對全世界?面對中國自己?及面對兩岸?

先論面對全世界。中國是超大超強的國家,中國不是朝鮮、古巴、越南,所以中國對人類的整體文明應當承擔更大的責任,這也是世界對中國的期待。

有中國特色的「中國方案」確具優勢,但亦確有缺陷。自由是人性的本質,民主是文明的方向。如果中共繼續以「馬克斯主義基本原理」為旗幟,繼續以低民主、低人權為統治手段,這個超大超強的中國,壓迫人性、背離文明,將對未來世界文明造成多大的威脅與傷害?

試問:這樣的中國,如何在世界上成為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

再談面對中國。中共對民主並非全無期待與追求。習近平說「民主是全人類的共同價值」,但他也說「絕不照搬西方政治模式」,這兩句話都沒說錯。但只要真正確立民主是應當期待與追求的上位價值,則民主的方法與內容確可因國制宜,如北歐與新加坡的民主皆是別具一格。

中國畢竟應當追求做一個建立在民主契約上的「新型大國」,不能永遠以專制獨裁的「新型大黨」樣態而存在。即使退一步說,中國若以「新型大黨」的樣態存在,這個黨也必須更真誠與更徹底地完成自我救贖,以維持黨的品格與正當性。

比如,中共迄今未能實施黨公職人員財產公告制度,這卻是「自我革命」不能沒有的規矩。中共是越共的老大哥,越南已有財產公告制,但中國卻無。這就連「從嚴治黨」都談不上,淪為自欺欺人的謊言。

中國的醫療福利距「社會主義」的水準還差得很遠,甚至不如俄羅斯。如能整治貪腐,這些錢已大可提升全民醫療福利。

中共不能自我救贖、自我革命,中華民族就不能偉大復興。

再說面對兩岸。中華民國以自由民主的體制生存於世界,這不僅是中國五千年來極其珍貴的民族資產,也已然成為舉世高度肯定的文明成就。今天的中華民國,對中國與對世界都是稀罕可貴的,中共沒有理由在中國及世界消滅中華民國。

尤其,對中國來說,中華民國傳承的孫中山三民主義,可以做為中國的永恆追求。中華民國在台灣具體而微地實現了三民主義,也可說是全中國民主的一塊實驗田。甚至,蔣經國最終將中華民國帶向了民主政治、為兩岸開啟了和平交流,其智其仁其勇,皆足可做為中國政治人物的模範。

中共在中國的治理,確有諸多可以稱道之處。但是,畢竟中華民國已是一人一票,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卻仍在一人手上拿一張A4白紙的階段。

這就是中華民國應當為中華民族而存在的理由。中共應為中華民族保全中華民國,讓中華民國等待中華人民共和國慢慢向民主更加靠近。對大屋頂中國而言,若說這就是「讓一部分人先民主起來」,亦無不可。

以上,無論對全世界、對中國、對兩岸,中共應以中華民國來穩固大屋頂中國,這應是「勢所必至/理所當然」的新視角與新思維。

其實,習近平所主張的「心靈契合」正是此一新視角新思維的指引。因為,中共若以消滅中華民國為對台政策,即無「心靈契合」的可能。正如前述,兩岸至少在短程及中程關係上,皆必須以友善安定的中華民國來穩定兩岸情勢,然後始有徐圖未來的可能。

綜上所論,中共將如何因應賴清德?

不論從什麼角度看,賴清德已起步想跳越深淵,這已使他陷於進退兩難的危機之中。今後他很可能不斷出現顛倒反覆,但這將使他更加無地自容。因為,賴清德的臨淵一躍,本是「理所當然/勢所必至」,即使是假戲也要想辦法真做。

在這樣的情勢下,本文認為,中共不必等著對賴清德落淵下石,而應當思考如何拉一把助他順勢跳過去。

這需要賴清德的智仁勇,也需要習近平的智仁勇。賴清德與中共,都要有自設下台階及為對方設下台階的智仁勇。

回頭看前文提到的蔣經國,大智、大仁、大勇,是兩岸所有政治人物的模範。(全文完)

▌延伸閱讀:

大屋頂下/兩岸新視角(上) 賴清德如何跨過這道深淵

   
馬英九錯了嗎 習近平可相信嗎
陳長文/台灣人、大陸人、中國人、/聯合報
針對馬英九前總統在年初德國之聲(Deutsche Welle)採訪中,回應主持人「…是否相信習近平」的提問時表示:「…你必須相信他」(...as far as cross-strait relations, you have to)而遭自由時報社論批評一事,長文以為,值得進一步探討。馬前總統的言論固可供評議,惟將其標籤化為「親中」,則顯失偏頗。

首先,若現任政府能恪守中華民國憲法,表態放棄台灣獨立,馬前總統自無需為兩岸和平奔走。然而,自二○一六年以來,蔡英文總統「只做不說」兩國論,一方面稱九二共識為「歷史事實」,另一方面模糊其內涵。而「務實台獨工作者」的賴清德總統,更屢以「互不隸屬論」挑釁對岸,擾動兩岸關係。這些作為都顯示民進黨在兩岸關係方面,長期採取對抗、顢頇,甚至是暴走的態度。

「必須相信習近平」這樣的表述,實際上反映了雙方對話時所需要的基本態度。若一開始就表明對方不值得相信,就意味著沒有溝通的必要,更談不上有合作的可能;而且為何賴總統可以公開表示願意與習近平共進晚餐,馬前總統就不能表達必須信任習近平?

長文必須指出,在當前中國大陸早已躍升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事實下,務實看待兩岸關係有其必要。而且值得注意的是,表達相信並不意味著放棄警惕,台灣仍然必須為各種可能發生的情況做好一切準備(包括軍事防衛力量在內)。

習近平自主政以來,遭遇到極大的內外挑戰,兩岸關係的發展尤其是重中之重,歷史的關鍵時刻正掌握在習近平手中。作為當代中國(大陸地區)最高領導人,習總書記面臨著一個重大的歷史抉擇:或者是效法美國開國元勳華盛頓,為中國奠定扎實的憲政根基,使這個古老的文明真正邁入現代法治社會;還是重蹈歷代帝王的專制統治之路。

在這個意義上,馬前總統所說的「必須相信他」具有更為深層的戰略意涵,這不僅是對當前兩岸關係的務實判斷,更是對中國及兩岸未來發展道路的期許。

習近平曾強調「憲法的靈魂在於實踐」,若中國大陸能夠實踐憲政民主,落實人民的基本權利,那麼兩岸的「良制一國」統一願景就不是空談。正因為在當前「一中架構」下,台灣人被視為中國人,台灣人就當然有責任、也有義務,在進入統一議題討論之前,持續要求中國大陸走向真正的憲政之路。

事實上,兩岸關係的未來走向,早已超越了台灣二三○○萬民眾的切身利益範疇,而是關乎整個大中華地區十四億人民能否全面真正邁入憲政時代,充分享有並實踐基本人權的重大課題。在中國大陸全面落實憲政、切實保障人民權利之前,「良制一國」的前提必然是憲政民主的確立,唯有在憲政的基礎上,兩岸才能真正對話、真誠協商,最終達成互利共贏的統一方案。在此基礎上,馬前總統的一句「你必須相信他」,或許就是創造兩岸關係,走向柳暗花明,甚且中國大陸同胞未來能夠充分享受憲法保障之基本人權的契機。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永續發展的驅動力:ESD
方元沂/聯合報
近年來,推動永續發展教育(ESD)已成為全球教育政策的重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於二○二○年發布《二○三○年永續發展教育路線圖》,提出五項優先目標,希望透過體制內外的公私協作建構生態系統。此外,UNESCO更於去年十一月通過《關於和平與人權教育、國際理解、合作、基本自由、全球公民和永續發展建議書》,推動ESD融入所有教育範疇。

ESD不僅是將永續發展目標SDGs納入課程,更強調教學法的變革,ESD是一種全人教育,促進互動式、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方式,推動探索性、行動導向與轉化型學習,使學習者能夠培養批判性思維,並在永續未來的價值觀和態度上有所發展。

UNESCO建議書的教學指導方針涵蓋教育系統各方面(如課程設計、評估、教師發展、教材、學校政策等),並延伸至傳統學習環境之外的學習。所謂「轉化型教育」是一種共同創造的教學方式,尊重學習者的尊嚴與多樣性,消除學習障礙,賦予學習者批判性反思的能力,使其成為變革推動者,在個人、社區到全球層面做出明智決策和行動。

轉化型教育方法應融入課程,涵蓋所有學科及教育層級,透過全面性、多學科、跨學科和超學科方式,探索學科間的關聯及其在多樣情境中的意義。學習目標包括培養分析與批判性思維、預見能力、尊重多樣性、自我認識、全球連結感、賦權和韌性、決策和合作能力,以及適應力、創造力、公民意識、和平解決衝突的能力和媒體與資訊素養。

在ESD學習成效評估方面,應優先採用支持所有學習者的評估方法,以增進協作、促進學習者的全面發展和福祉。政策制定者和教育工作者應確保評估過程無偏見,聚焦學習者利益,並鼓勵學習者參與評估,通過建設性反饋提升學習。評估應具備適應性,適用於身心障礙者、少數群體和弱勢人群,並重視混合學習的法律和道德挑戰,保護學習者和教師的數據隱私及基本權利。此外,各學習環境的評估應具備可靠性、透明性和包容性,涵蓋認知、社會情感、行為和跨學科知識。

在日前UNESCO ESD Net for 2030的研討會中,分享了多國推動ESD的案例,包括新加坡的「環保管理計畫」。該計畫涵蓋六至十八歲學生,以課程、校園、文化和社區四個「C」為核心,所有學校設有永續發展的課外學習活動,如推行堆肥和回收計畫,參與維護公共區域,並將收成捐給弱勢社群。又新加坡將永續發展融入各學科的正式課程,特別在地理和科學課程中強調永續議題和「基於地點的體驗學習」。同時,學校運用雨水花園等校園設施作為「綠色校園」的教學資源,推動實踐式永續學習。

教育部近年來大力推動大學社會責任(USR)計畫,與SDGs接軌,使大學的教學與研究能量,成功轉化為支持台灣地方創生與國家發展的重要支撐,也為台灣高等教育推動ESD奠定良好基礎。在今年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舉辦的永續教學實踐與成果競賽,參與教師數量創新高,其中許多教師將USR計畫或教育部的教學實踐研究計畫融入轉化型教育方法。政府與教育單位應進一步鼓勵並支持教師在ESD教學與實踐方面的努力,培養具備永續發展能力的新生代,使其成為台灣未來永續發展的關鍵驅動力。(作者為中國文化大學永續創新學院院長)

   
瓜分英特爾的贏家們
回顧過去半導體產業的歷史中,英特爾(Intel)在過去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都被視為產業的龍頭、巨擘,當Intel跨入晶圓代工領域時,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曾以七○○磅的大猩猩形容,意指在技術及資本支出方面台積電都落後於Intel,突顯其強大,如今在最近的十年間卻發生重大變化,台積電不但在獲利、技術超車Intel,甚至還將接獲Intel的委外大單。

梵谷名著《星夜》 「漩渦」暗藏流體力學
荷蘭畫家梵谷於1889年創作的《星夜》是藝術史上最引人入勝的油畫作品之一,畫中描繪法國南部聖雷米「聖保羅精神療養院」窗外的絢麗星光與翻騰雲彩。《星夜》在梵谷自己割傷左耳住院休養之後繪製,畫中漩渦普遍被解讀為梵谷創作時的身心混沌狀態。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