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尚未正式就職,但完全無視現任拜登總統,已經開始倡議其政策,儼然成為「影子總統」。而各國領袖也爭相與川普接觸,希望可以多瞭解川普非常具有侵略性的政策,以降低未來風險。
川普一向主張「美國優先」,在其第二任期將會更為貫徹完全以美國為中心的立場。關稅是川普的最愛,除了主張全面性加徵關稅,也要對特定國家,例如中國大陸、墨西哥及加拿大;或是特定產業,例如電動車,加碼更高關稅。
關稅通常被川普視為談判籌碼,各國可以和美國諮商談判,尋求減免甚至豁免。例如川普第一任曾對進口鋼鐵及鋁製品加徵關稅,但一些國家透過與美國談判而擺脫額外關稅。台灣當時也與美國諮商尋求豁免,但美國以台灣出口產品仍有不少「含中成分」,迄今仍維持對台灣的附加關稅。另外最近川普也揚言準備對加拿大及墨西哥加徵25%關稅,即是要求兩國先上談判桌。
川普課徵關稅的主要動機是為降低美國貿易逆差,以及吸引外資;對此台灣應有完整的論述,把握機會爭取豁免。雖然台灣對美貿易順差大幅增加,短期也難下滑,但台美產業高度互補,台灣出口以中間產品為主,約占對美國出口八成,主要是提供美國產業所需,屬於供應鏈上下游的合作關係。若是美國對台灣產品加課關稅,反而會提高美國產業生產成本,形成雙輸的結果,此與多數國家主要對美出口最終消費財不同。
特別是近年來在美國推動「乾淨網路」,以及對AI安全需求大增下,台灣資通訊產品對美國出口,由過去透過中國大陸再出口美國的三角貿易,轉為直接貿易關係。其中以伺服器、電腦零組件及網通設備對美出口大增,雖然合計占台美順差金額約九成,但有助於確保美國經濟安全,加速美國與中國大陸脫鉤,並在關鍵領域上取得競爭優勢。
川普也非常在意企業增加投資「回流」美國。事實上,美國一向是台灣海外投資的重要據點,在美中貿易戰後,台灣對美投資更明顯成長;特別是在台積電赴美投資後,美國更成為台灣海外投資最重要國家。
台灣對美國投資產業多元,包括資通訊及電子、石化、紡織、汽車,以及金融及物流業等,除了促進美國經濟成長,也為美國創造大量就業機會,台灣應以此做為回應美國的主要論點。
除了台美雙邊貿易及投資議題外,台灣也須回應川普要求增加對美軍購。台灣增加對美國軍購已不可避免,但應爭取合理交易條件,以及更多技術合作機會,以協助台灣軍工相關產業發展。
另外,針對川普要求台灣交「保護費」,以及國防支出提高到GDP 10%的論點,政府應提出回應。明年台灣國防支出約占GDP 2.5%,在全球已經屬於高比重,向上提升空間有限;台美未來應以強化國防領域合作,降低對岸軍事威脅為優先。
綜合而言,川普不追求多邊結盟,也不希望捲入國際紛爭,因而增加美國負擔。但也並非完全傾向孤立主義,而是以美國為軸心下,可以經由談判交換條件,建構符合美國利益的雙邊關係。
台灣應記取與川普第一任的互動經驗,並有效掌握台美議題方向。最近隨著「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的首批協定生效,政府視為台美關係的里程碑,並準備進行後續議題談判。不過此為拜登政府所力推,並非川普的選項;台灣應優先針對川普所關注問題,做好與美國互動準備。雖然任何國家與美國談判,均是居於不對稱的劣勢地位,但也並非完全處於被動;台灣只要能先做好功課,在談判桌上仍可爭取更多實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