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都有「路徑依賴」的習性,深受歷史經驗和過去選擇的深刻影響,即使當下有更好的選擇,仍可能因為歷史路徑的約束而無法輕易改變。這種行為模式具有不可逆性,一旦進入某條路徑,轉向其他路徑的成本,包括技術、經濟或社會成本,可能非常高,而且某些決策會因為規模經濟、網絡效應或慣性而自我強化,結果往往是固有的思維阻擋了最佳選擇。
在穩定性高的環境中,路徑依賴還不致帶來太嚴重的錯誤決策,但在一個價值觀和行事風格劇變的時代,路徑依賴就可能醞生大問題。當下的世界正在劇變,我們必須深刻審視現實,揚棄固習,才能在這個流變的時代中作出理智抉擇。
整體而言,新時代最大的變化是既存的自由主義國際秩序崩解了,國際社會更趨向只見利益而缺乏道義的現實主義,意識形態中的核心價值被利益算計取代,去價值化的「交易政治」成為外交與經濟的互動模式,而且大國將分割全球的勢力範圍,各取所需。
川普總統最近洋洋得意,聲稱以高關稅恐嚇就逼使台積電乖乖投資美國1,000億美金,從此美國不再依賴台灣的晶片。這是何等只見其利而不見其義的現實主義思維!川普以停止援助逼迫烏克蘭簽訂稀礦資源不也如此?
國際關係基本上雖受叢林原理支配,但國際合作與分工也是常態,因為彼此都可從中獲益,因此經濟學或博弈論中有Positive-sum(正和)的術語,指的是參與者之間的互動或交易使得總收益增加,也就是所有參與者的利益總和為正數,大家都能從中受益,實現共贏。
最典型的事例是國際貿易:如果兩個國家通過貿易獲得了雙方都期望的資源或產品,這是一種正和局面。國家或合作解決問題亦然,比如企業之間的聯合創新,雙方都能從合作中受益,這也是正和。
戰後國際秩序的大部分基於這種理念,相信世界是一場正和博弈,即使參與的成本和收益分配不均,但參與其中的所有人都能從中獲益。這是國際貿易、國際法和國際聯盟的基礎,幾十年來,有效促進世界的繁榮與和平。
川普促帶來的世界觀,卻是只能看到零和博弈的贏家和輸家,據此而形成全球貿易的高關稅和保護主義取向的政策,貪婪而具掠奪性,不惜打破盟友體系。過去的國際貿易及各種國際合作總是認為將整個蛋糕做大,每個人分到的那份也就更大,但現在想法與作法變了,零和博弈成為新模式,以為總回報是固定的,所以每一次收益都是以某個人的損失為代價,因而陷入殘酷的戰鬥之中。
世界格局正進入大交易時代,商人思維將外交舞台和國際經濟變成了交易市場,在一切都有可交易的價格,由此而對世界格局帶來諸多不確定性影響。
關稅成了脅迫的籌碼,安全承諾成了報價單,盟友關係被利益算計取代。國際間的政經交鋒,無論是政策或是施壓,目的都是赤裸裸地謀求自身利益,意圖在對方妥協後達成交易。這種模式注定會給企業和國家的發展帶來動盪而凶險的外部環境。
世界新秩序的輪廓逐漸顯現,未來國際舞台的主角為「3+1」陣容,也就是美國、中國和歐盟這三大玩家,加上因烏克蘭戰爭而上檯桌的俄羅斯。這四方動態平衡的變化,將決定全球格局的未來走向,同時也影響著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外部環境。其中的主軸是美中對抗。
過去七年,美國對中國發動關稅攻勢,對中國商品的關稅加徵高達100%;繼而是技術脫鉤,通過晶片禁令和高科技出口限制,直接衝擊中國科技產業。中國則依靠體制特性、經濟韌性和地緣政治槓桿牽制美國。
未來美國必將通過軍事優勢和技術封鎖,以更大力度遏制中國,雙方關係將陷入更加僵持,但已非民主與專制的對抗,而是利益的博弈,具有一切都可交易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