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最厲害的頭腦、最捉摸不透的管理動向、不知何去何從的地球命運,都在【世界公民電子報】。 【發現-史前館電子報】有考古學家帶你進入時光隧道,讓你更認識臺灣豐富史前文化、原住民文化與自然史。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5/04/09 第5934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關稅高低干誰的事?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台股血流成河,賴政府卻還在盲動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因應川普關稅大刀的挑戰
民意論壇 川普的手術刀 台灣挨得起?
從美陸逢源到美陸夾殺
川普關稅大棒盤算 美債是特急件
昧於外情 賴政府缺乏經貿談判人才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川普的戊戌變法
美對等關稅 是戰爭行為
停止惡罷 朝野亟需團結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關稅高低干誰的事?
黑白集/聯合報
川普對台課卅二%的高關稅,衝擊全台產業。閣揆卓榮泰昨邀請國會朝野「共商國是」,希望用最大共識快速編列特別預算。與此同時,正全力推動「大罷免」的曹興誠,卻怒斥在野黨:「台灣關稅高低,干你什麼事?」

關稅戰衝擊產業,也將重創台灣經濟,每個人都身受其害,在野黨不應該關心嗎?若光靠執政黨就能擺平一切,賴政府何必邀在野黨協商?曹興誠卻認為,大罷免才是國家利益的「重中之重」,須「先罷掉藍委,讓他們不能講話」才行。曹興誠是有錢人,不必在乎誰關廠誰失業,流露了他的霸道驕蠻。

曹興誠的矛盾,其實也是賴政府的矛盾。那廂關稅戰都無技可施了,這廂大罷免仍不肯鬆手,卻還厚顏邀在野黨共商。綠委沈伯洋罵道,「藍白一面指責政府不與美方溝通,一面刪官員出國預算」;彷彿美國關稅太高都是在野黨害的,只要官員能赴美,立馬就能擺平川普。這種鬼話,民眾會信嗎?

民進黨若真那麼厲害,台積電何須承諾赴美投資千億美元,而川普仍不放過台灣?賴政府若能隻手解決一切,何必邀企業和在野黨共商?問題是,接下來的經濟及社會衝擊,民進黨應付得了嗎?如果沒有在野黨,對產業的八八○億元補助方案能過關嗎?

如果曹興誠的話說錯了,卓榮泰要不要出來更正一下!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台股血流成河,賴政府卻還在盲動
社論/聯合報
清明連假逃過的關稅殺伐賣壓昨天噴湧而出,台股開盤即下殺兩千多點鎖死,跌破兩萬關卡,台積電則殺到八五○元以下。這天是名副其實的「黑色星期一」,台股血流成河。原本忙著大罷免的賴政府,近日雖緊急召集業者開會研商,端出的因應方案卻顯然無法對症下藥,投資人信心崩潰。更糟的是,賴總統日前宣示將與美方「嚴正交涉」,突然急轉彎為「不採關稅報復」,希望從「零關稅」開始談。

四月三日,行政院對美方祭出的卅二%關稅,一口氣連罵六次「不合理」,顯示完全始料未及。到了六日,神隱多日的賴清德突然露臉,卻宣布「不報復」、「零關稅」、「大採購」等三大對策,同樣是令人摸不著頭腦的奇怪轉向。如果說開罵「不合理」是外交盲動,如今賴政府驟轉為全面投降,仍然是一種盲動。試問,先前氣勢洶洶說要「嚴正交涉」,現在卻是「肝腦塗地、掏心掏肺」的低姿態,會有助於解決問題嗎?

不難想像,賴總統之所以對美國採取軟腰跪姿,原因有二:其一,是中國大陸對美國的對等關稅採取報復措施,以全面加徵卅四%回敬;如此一來,勢必使這場貿易戰戰火愈演愈烈。賴清德看準這點,企圖採取與中方截然相反的因應,因此擺出「求和」的身段,希望藉此博取川普關愛的眼神。其二,遭美國重課四十六%的越南,總書記蘇林日前致函川普,稱將取消所有美國進口商品的關稅,以換取美方給予越南「零關稅」的對等待遇。賴清德有樣學樣,所以照抄其「零關稅」談判策略。

問題是,如此低聲下氣,能否換得川普的降稅承諾,仍然是一個巨大的謎。例如,越南的「零關稅」提議固有創意,也讓不少跨國企業懷抱期待;但川普的鷹派白宮高級顧問納瓦羅卻認為這遠遠不夠,他直指傾銷及出口補貼等「非關稅欺騙」,才是問題核心。納瓦羅是唆使川普把關稅當成「船堅砲利」的關鍵人物,白宮才會創出將「貿易逆差除以貿易額」當成關稅稅率的公式。以其邏輯,豈會輕易接受「對等零關稅」的提議?

美國加圖研究所(CATO)近日引述世貿組織的資料,顯示台灣對美國商品的平均關稅僅一.七%,川普的算法卻高達六十二%。同樣的,中國大陸對美國的加權平均關稅才三%,川普的算法卻是六十七%。可見,川普所謂的「對等關稅」,基本上是「欲加之罪」,毫無「對等」精神。台灣雖是貿易大國,卻是內需小國,內需市場有限,當然玩不起中國大陸的「抗美」遊戲。賴政府想師法越南的軟腰策略棄子稱臣,但以川普之刁蠻,也未必能如願。最後,就怕賠了夫人又折兵,裡子面子盡失。

回顧關稅戰爭開打以來,賴政府的表現一路張皇失措,毫無章法可言。一開始,是錯估情勢,官員只能兩手一攤。次日,行政院洋洋灑灑宣布了「九大面向、廿項措施」,卻僅提出八八○億的預算支持,經費低到不可思議。台積電單一企業赴美投資都達千億美元了,政府要紓困支持有所產業,卻只端出八百多億台幣,難道在扮家家酒?其後,賴總統邀請產業界代表會談,各方皆認應「謀定而後動」。但賴清德卻在卓揆會晤在野黨前夕,搶先宣布了「不報復」、零關稅、擴大採購的對策。如此作法,顯然擺明了根本不想聽在野黨的意見,只要他們背書通過補助預算。

這場關稅災難,已造成台股血流成河,企業資產縮水,各產業前景黯淡。賴政府卻只會盲動,將如何帶台灣度過難關?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因應川普關稅大刀的挑戰
社論/經濟日報

美國總統川普4月2日宣布對各國課徵「對等關稅」震撼,恐將世界經濟推向衰退,台灣則是受害的重災區。行政院長卓榮泰雖然提出新台幣880億元的因應方案,賴清德總統也宣布「無意報復」,並尋求「零關稅」談判,但周一股市仍出現歷史性重挫,社會極度不安。

除半導體等少數產業外,台灣被川普要求課以32%關稅的消息,舉國譁然。細究川普「對等關稅」公式,竟發現充斥不合學理、假設與實證結果任意性,甚至被引述參數的學者都澄清。川普荒謬的關稅算計,徹底毀壞經濟學者尊重市場、自由貿易與實事求是的「三觀」,民間批評公式暴力之聲不絕於耳。

川普關稅邏輯建立在商人的「分潤」思維;他認為外國以不公平貿易手段造成對美出超,搶走美國人的工作;外國出超就是賺美國人的錢,所以要求外國繳回一半出超降低貿易失衡,而稅率就由外國對美出口額當作分母決定。依此邏輯,一國縱使降低對美出超,卻仍有可能被課以高關稅;他國想要川普「赦免」高關稅,就必須得到他的首肯。

各國對川普高關稅政策的回應不一,可分為以牙還牙的對抗、靜以待變的謀定後動,以及聽天由命的順從等三大類。中國大陸針對美國製品課徵相同關稅,並管制稀土輸美就是對抗模式。歐盟考慮選擇性對抗則屬謀定而後動。被課重稅的越南選擇完全順從,表示要大幅降低美方進口關稅,而得到川普正面回應。至於賴總統妥協於「對等關稅」的態度比越南更積極,但是否能因此降低稅率,仍在未定之天。

雖然台積電(2330)宣布千億美元赴美投資,但台灣仍被川普課重稅,顯然是出乎大家意料。行政院第一時間表示不合理,要「嚴正交涉」,昨賴總統態度轉變,政策定調「不報復」「零關稅」「大採購」三大對策,但是否真能符合美方需求則仍有疑義。

川普很早就公開要以關稅作為施政主軸,可惜政府對川普政策出現嚴重認知落差;川普要的並不是貿易互補,而是半導體供應鏈在美生產,以及由川普決定的台美貿易「平衡」。除非台灣任由美方予取予求,不然只要川普要求不被滿足,關稅大刀恐將持續存在,而台灣電子、資訊及傳統產業必然嚴重受創。至於行政院提出融資優惠、租稅減免,協助外銷、輔導轉型、開拓多元市場等措施,就只是暫時舒緩企業困境罷了。

政府盡可能化解川普關稅大刀威脅,但也要有無法完全滿足川普要求的準備。台灣生產本質是供應鏈一環,應從經濟整體結構評估貿易的平衡性,而非川普雙邊貿易平衡的天真觀念。台灣與美貿易經常帳若真的出現「平衡」,其對台灣經濟衝擊恐會更嚴重;政府必須嚴謹評估滿足川普所必須付出的代價。

政府與川普政府談判,需要社會力支持,故應將貿易談判過程透明化。社會若充分理解台灣處境,才能形成休戚與共的體諒。否則,政府與美談判若無條件地退讓,恐將引發社會反彈,傷害政府公信力。

川普的高關稅必然衝擊台灣經濟,政府應轉化危機為改革契機。例如可進行租稅改革;修正關稅、貨物稅及其他貿易障礙,但宜對全球一視同仁實施,進而促進台灣與各國貿易往來,有利「多元化」經貿發展。政府更須誠意化解政治僵局,推動朝野和解,調整預算擴大內需,開放陸客來台觀光,以振興民間經濟。

川普關稅大刀是台灣的國安危機,政府不宜再以「涉外不讓人知」的封閉作風與美談判,透過社會溝通「能讓與不能讓」的共識,畢竟無止境的妥協並不符合國家利益。政府若政策合理且有民意支持,那麼面對川普「梭哈式」的貿易談判也就不足畏懼了。

   
民意論壇
川普的手術刀 台灣挨得起?
范振家/管理學博士(高雄市)/聯合報
川普再次高舉「美國優先」旗幟,宣布對全球一八○個國家與地區祭出新一波「對等關稅」,試圖藉此重塑全球貿易版圖。而台灣,儘管長年以美國最堅實盟友自居,卻在此波政策中被課以高達卅二%的關稅,成為亞洲主要經濟體中遭遇最高懲罰的國家,甚至高於南韓(廿五%)、日本(廿四%)與新加坡(十%)。這記來自華府的「手術刀」,無疑劃破了我們對「歷來最佳台美關係」的美好想像,也深深刺入台灣經濟體質最脆弱的部位。

川普宣稱,這是一場為了拯救重病經濟的手術,現在手術完成就等病人康復。乍聽之下彷彿醫者仁心,但對全球多數被納入「手術範圍」的經濟體來說,這更像是冷酷的外科處置─在未經同意、無預警之下強行切割、抽血、縫合。對台灣而言,這並非單一關稅的問題,而是一次對我們長期依賴單一市場、忽視經貿多元化,結構性失策的殘酷揭露。

或許,我們應該「感謝」川普。正是這一刀,刺穿了「與美國站在一起」即可穩固經濟命脈的迷思,也讓我們看見盲目信仰「價值同盟」的戰略空洞。

這一刀,讓我們被迫直視長期對美國出口依賴的風險,以及未能有效布局替代市場的現實困境。川普的話術一向荒謬,但這回卻殘酷地精準,他說這是手術,我們確實成為病床上的病人,只是我們從未簽過麻醉同意書。

台灣近年積極強化與美國的政治與經濟關係,從晶片聯盟、軍購合作到「台美廿一世紀貿易倡議」,我們投注了大量資源與政治籌碼,希冀能換來更多實質保障。然而,卅二%關稅不僅無情摧毀這份期望,更清楚宣告,在美國的「利益清單」上,沒有所謂的特殊待遇,只有赤裸裸的計算。

在國際政治的現實邏輯中,情誼無法兌現保障,盟友不等於豁免。台灣過去對美國的依賴,已從戰略聯盟逐漸傾向經濟附庸,一旦美國轉向保護主義,首先受創的往往就是最依賴它的夥伴。

川普所謂的「對等關稅」是一個極度簡化、扭曲現實的概念。當今全球供應鏈高度整合,各國依據比較利益原則進行互補貿易,「對等」並非關稅稅率數字上的一對一,而是建立在產業分工、制度差異與市場成熟度的綜合體系上。以此邏輯強行推動關稅壁壘,不只破壞國際規則,也推動其他國家加速脫離美元體系、重組供應鏈並強化區域合作機制,川普的政策正在反向推動全球「去美化」。

對台灣而言,我們必須放下對「美國承諾」的過度期待,重啟區域經濟戰略思維。過去長期忽視與東南亞、歐盟、印度等多元市場的實質經貿合作,必須盡速補強與推動,避免再次陷入單邊依賴的死結。

其次,政府應全盤檢討出口結構與產業風險機制,鼓勵企業分散投資、尋求多邊經濟協定保障,並強化自主研發與科技升級,提升在全球供應鏈中的不可替代性與彈性。

是時候該停止迷信「價值同盟」萬靈丹,川普狠狠告訴我們:不是你跟著美國就能免於被割。我們需要的不是更多擁抱,而是更多籌碼、更多彈性、更清晰的自主戰略。這場關稅衝擊或許是一記重創,但若能讓我們真正醒來,或許也不失為一劑苦口良藥。

   
從美陸逢源到美陸夾殺
戴東清/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聯合報
川普日前宣布對台灣課徵卅二%關稅,比鄰近的日本廿四%、南韓廿五%都來得高。因該關稅額度比原先預期的廿至廿五%高得多,各界紛紛表達將對台灣經濟造成重擊的憂心。四月七日台股大跌兩千多點,如實反映這樣的憂心。彭博經濟學家估計,該稅率將讓台灣對美出口銳減約六十三%,導致台灣國內生產毛額GDP下滑約三點八%。若果如此,台灣的經濟成長率將再現少有的負值。

台灣被課重關稅的公式,是根據美國對台貿易逆差數字除以進口台灣產品的總值再打對折所得。去年美國對台貿易逆差為七三九點二億美元,進口台灣產品總額為一一六二點六四億美元,前者除以後者再除以二,即約為卅二%。若採用二○二三年美國對台貿易逆差為四七九點七五億美元,進口台灣產品的總值為八七七點五二億美元為計算基點,則為廿七%,與日韓幾無差別。誰能料到凸顯競爭力的貿易順差竟會成為課高關稅的來源,這恐怕顛覆了所有經濟學的基本原理。

台灣因為不想在經貿上過度依賴中國大陸,以免因失去經濟自主性喪失政治自主性,故想方設法轉移生產基地,並減少對大陸的出口。台商好不容易將生產基地大陸轉移東南亞或印度生產,不料川普一改自由貿易的邏輯,對東南亞國家及印度課高關稅,使得轉移生產基地的努力形同做白工,也難怪許多電子業者會喟嘆不再轉移了。

台灣不僅面臨美國高關稅對經濟的衝擊,而且還要面對來自對岸日益嚴峻的安全威脅。對岸繼二○二四年連續進行「聯合利劍二○二四A、B」演習後,今年又無預警進行「海峽雷霆二○二五A」演習。既然有了A,就沒有理由不舉行B甚至C,「海峽雷霆A」已經演練要域要道封控等項目,也傳出台灣運送天然氣船因演習而多繞一天入港的訊息,未來對台的安全威脅只會更多而不會更少。

當然,對岸以軍事演習來阻止台獨勢力擴張也好,防止美台合作抗中也罷,除了傷害台灣人民感情外,能夠收到的效果有限,否則為何在台灣支持和平統一的聲音愈來愈少,傾向獨立的聲勢反而愈來愈旺?政治人物只要高舉台灣獨立旗幟就有選票,民間團體連發動大罷免,都把被罷對象是「中共同路人」的紅帽子拿出來用,不正說明武嚇的作用有限嗎?

台灣原本就不必過度寄望於對岸的善意,只是維持兩岸和平,不是符合台灣的利益嗎?因此也就沒有理由中斷與大陸的溝通,也沒有理由讓兩岸的敵意不斷螺旋上升!畢竟兩岸不溝通就容易產生誤解,敵意不斷上升就愈易導致兵戎相見的結果。美國即使與大陸競爭,也未放棄與之對話的機會,實力與美國差距不小的台灣又何必放棄呢?

台灣獨特的歷史背景,可說是比美國更了解中國大陸,比中國大陸更了解美國,原本可運用此優勢在美中之間左右逢源,不料卻走成美中左右夾殺的局面。若不能在政策上有所調整,未來在兩強的夾殺之下,台灣發展前景恐難以樂觀。

   
川普關稅大棒盤算 美債是特急件
華科/台銀倫敦分行前經理(台北市/聯合報
自川普宣布「對等關稅」以來,包括美國在內的全球股市應聲暴跌,中美兩大經濟體間的關稅大戰,可能觸發全球經濟衰退的陰霾籠罩全球。以出口為導向的國家如我國,更是衝擊嚴重,七日股市加權指數單日下跌超過二千點,跌幅達百分之九點七,股民哀鴻遍野。

川普頻頻以關稅大棒進擊全球,連最忠誠的盟友也受到嚴苛打擊。其目的除了希望藉此增加美國政府稅收,彌補財政的不足外,也讓製造業回流美國。但背後是否尚有其他的思維邏輯,值得進一步推敲。

川普二度上任,承接了總額超過卅六兆美元的國債。據美國國會辦公室估計,今年需支付超過一兆美元的利息,較之二○一七年第一次就任時的十九點九兆美元,沉重的債務負擔必然嚴重拖累川普施政;如再加上川普競選時對選民應允的減稅政策,國家財政缺口將進一步惡化。而美國財政部必須繼續向外舉債以為因應,形成惡性循環。

依過去歷史經驗,一個國家經年累月的發債終有極限,常演變成對該國貨幣信心的喪失,導致新債的發行出現難以為繼的困境。最近黃金價格不斷飆漲,似乎正在反映全球對美債無上限印發,後續償債能力的疑慮。

為維持美元全球儲備貨幣的地位,減輕美國現有債務負擔,施行寬嚴有序的貨幣政策,提升美國製造業的復甦,將是川普實現「美國再次偉大」的重要施政策略;沉痾已久的美債問題,更成為川普政府無可迴避的特急件。

川普甚為倚重的白宮經濟顧問米蘭撰寫的「重組全球貿易體系使用者指南」,被認為是此次川普為解決美債問題的思維藍圖。藉由:

一、大幅調升對美進口關稅引起各國恐慌,進而逼迫對美貿易順差的國家進行談判,美國得以提出為調降關稅稅率,這些國家應做出的對應代價。包括需在適當時機配合美國調升對美元的匯率,以增加美國對外出口的競爭力,同時達到提升美國製造業之目的。

二、多年來對美國貿易順差所累積的美元外匯儲備,各國必須轉換為美國發行的長期債券,其發行期間可能長達一百年,所載的利率也非一般市場利率。但這些國家將因此成為美國保護傘下的被保護國。作為美國的回報,其中包括出兵協防或取得美國軍售武器。美國將因此解決不斷到期債務的借新還舊問題,也達到降低美債利息支出之目的。

美國現任財政部長貝森特也敦促世界勿對新增稅率採取報復手段,同時表示這些國家將得以個別與美國商討關稅。言外之意,被調漲關稅是可以討論的,但需支付相當代價。

此計畫是否可行,已引起國際財經界討論,但由歐盟和其他重要經濟體已直接表達將採取直接報復關稅來看,關稅大戰仍存在相當大的不確定性。以此推知,此次川普的關稅大戲,其後應隱藏著更大目標,後續的發展才是我們應該注意的。

   
昧於外情 賴政府缺乏經貿談判人才
張鷹/退休外交人員(台南市)/聯合報
賴清德總統表示,針對美國對我課徵高關稅,將由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領軍組成談判小組。傳出有民進黨立委認為,要集聚專業、有經驗,且是重量級的人來作為赴美談判特使團團長,由前總統蔡英文組團為宜,但蔡英文辦公室回覆「不予評論」。

賴總統責成毫無經貿和涉外談判背景的鄭副院長倉促上陣,主因在於賴政府缺乏經貿、談判、涉外長才,國安團隊也輕忽川普在競選、當選、上任期間對台灣釋出的一連串訊息。

一年多以來,蔡政府和賴總統的國安團隊及其幕僚,昧於外情,報喜不報憂,有誤導總統決策之嫌。

去年川普在競選時表示,台灣搶走晶片生意,應向美國付保護費,並一再稱台灣偷走美國晶片云云。針對川普發言,從未見賴政府有派遣資深經貿官員向川普團隊積極進行澄清和溝通。當川普上任後逐一兌現其政見,直至日前公布對台「對等關稅」,賴總統才發覺與原先預期有落差,關稅既不對等也不合理,這才要求行政院與美方強力交涉,但已失先機。

日前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受訪時表示,美國計畫將晶片製造從台灣轉移到本土,川普將會深入研究如何將半導體製造遷回美國。當川普政府不再使用外交話術,直指對台灣和台積電不滿,民進黨政府實有必要適切回應這些指控。

上月賴清德總統偕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舉行記者會表示,赴美增資案是台灣的時刻,更是台美關係歷史性的時刻。事隔一個月,賴總統言猶在耳,川普官員非但不領情,反而表示「這些以前都是在美國製造的,是我們的政策讓台灣把這一切都拿走了」。台灣人民的護國神山頓時懷璧其罪,情何以堪?

此外,外長林佳龍在立院表示,說川普是孤立主義並不精確,美國還是需要全球力量幫助偉大,台灣則是美國的夥伴,讓美國再次偉大,不能沒有台灣。

回顧賴總統及林部長的發言,明顯與現實有落差。歸根究柢,民進黨政府執政十七年來,缺乏具經貿談判背景的涉外人才是不爭事實。

例如蔡政府時期,以有業務特殊需求為名目,採多元化人員進用方式,放寬駐外機構最多得任用十名政務公使及政務副常任代表,目的在安排民進黨人士外派。安插口譯哥趙怡翔,擔任駐美代表處諮議及政治組組長。儘管民進黨人士擁有選舉造勢能力,但轉換到涉外的長期業務,仍需團隊合作,而非個人單打獨鬥,何況對外談判須具備語文、經貿、談判三條件。

反觀在國民黨執政時期,長期培養出如蕭萬長、江丙坤、鄧振中、卓士昭等優秀經貿談判人才,他們皆歷經無數次談判考驗,在談判桌上折衝樽俎,為國人爭權益,對方也認為他們是可敬的談判對手。民進黨以選舉起家,但缺乏涉外能力與認知,且不信任常任文官,也不培育經貿談判人才,如今捉襟見肘。賴總統應記取教訓,讓美國再次偉大,不能以台灣為代價。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川普的戊戌變法
林一平/聯合報
美國總統川普短期內推動一系列激進政策,尤其在國際貿易領域。他透過行政命令與加徵高額關稅等手段,試圖重塑美國內政及全球經濟秩序。這一策略不禁令人聯想到一八九八年光緒皇帝發起的「戊戌變法」,雖然兩者在本質、背景和影響上存在顯著差異。

戊戌變法試圖改革封建體制,而失敗源於「外強中乾」的絕對落後。川普的貿易戰則是反全球化、回歸民族主義,卻面臨中國的崛起、製造業外流等美國霸權擴張回調的影響。兩者雖處於不同國家體制及時空背景,相同之處皆展現了領導者在短時間內推動變革、挑戰既有結構的強烈意志。而劇烈變革往往損害既得利益者,無法達到近悅遠來的效果。

光緒皇帝的變法雖以制度改革為主軸,但也影響到經濟層面。變法本身並未挑戰國際經貿規則,而是試圖融入其中。然而,由於清朝在不平等條約框架下失去關稅自主權,始終無法真正主導對外經濟政策。加上變法缺乏深厚的社會基礎與權力後盾,終於在慈禧太后的政變中遭受扼殺,未能改變中國在國際經濟中的被動地位。

相較之下,川普作為美國民選總統,雖受到憲政制衡,但仍能強力透過總統行政權實施具高度衝擊性的貿易政策及聯邦政府改革。川普採用馬斯克的DOGE改革,聯邦政府雇員無法「近悅」,而其貿易政策更無法讓世界各國心甘情願「遠來」。

最有趣的是,川普自比戊戌變法時的清朝,認為美國受到貿易不平等條約的壓榨。於是以「美國優先」為號召,川普對中國、歐盟、日本、墨西哥乃至台灣等主要貿易夥伴徵收高額關稅,試圖抑制進口、振興本土製造業,並藉此逼迫各國重新談判貿易協定。他的作法實質上破壞了自二戰以來美國主導利人利己的自由貿易體系,也使全球貿易戰升溫。川普是否會逼迫各國採取報復性關稅措施,使全球經濟陷入不確定性?

十九世紀末的清朝無法擺脫列強控制,只能被動應對貿易壓力,導致經濟變革裹足不前;而廿一世紀的美國具備制度優勢與全球話語權,但若單邊貿易政策未能兼顧國際合作與內部共識,其長期穩定性亦堪憂。川普的關稅政策在短期內雖有助於提升部分美國企業的議價力與國內產能,但也會導致美國在亞太與歐洲的經濟影響力相對削弱。

戊戌變法被視為中國現代化的開端,雖然改革失敗,卻喚起對制度轉型的深層反思;而川普的貿易戰則可能成為全球經濟結構調整的分水嶺,挑戰長期以來依賴多邊協議與開放市場的全球化體系。歷史告訴我們,無論在哪個時代,改革若未能整合內部力量並取得國際理解,其影響終將受限。川普的「戊戌變法」方興未艾,改變了美國八十年來作為全球自由貿易守護者的形象。而世界各國震驚之餘,都希望有位慈禧太后出現,終止川普的變法。

(作者為前科技部代理部長)

   
美對等關稅 是戰爭行為
吳成豐/靜宜大學企管系終身特聘教/聯合報
美國總統川普拋出「對等關稅」後,各國震撼也震怒,連美國國內與歐洲各地民眾亦上街高舉「把手拿開」旗幟,反對川普掠奪民眾經濟與人權。據非正式統計,抗議群眾多達六十萬人。

但早在三月,股神巴菲特接受電視專訪時,就已語出驚人說「關稅某種程度上算是戰爭行為」。巴菲特的主要理由是,懲罰性關稅極可能引爆通膨。

且看賴政府如何因應川普計畫對台課徵對等關稅。六日晚間,賴總統透過影片對全民喊話,其因應川普的重點做法是擴大對美採購以降低台美貿易逆差;行政院已盤點對美大量採購計畫,國防部也提出軍事採購清單,以及擴大對美投資等。

直白地說,美對台的對等關稅三成二,肯定重創台灣產業及民眾生計,就像巴菲特說的有如戰爭行為,而且將很具象化地「兵臨城下」。先前台灣護國神山台積電已「被迫」在美增加投資千億美元以上,川普仍公開說「台灣能富裕,是因為搶走美國晶片產業」,美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又加一句「正研究如何把半導體製造從台灣移回美國」。

台灣智慧與金融資產如此「朝貢式」輸美,仍不能滿足川普胃口,非但是非顛倒,且重稅照課。

嚴重的是,賴政府先前面對台積電未經我政府投審會審查即擬在美增資一事,有損台灣利益卻噤聲不語;如今川普又兵臨城下,賴政府的對治之道竟是大量對美採購,包括許多國人認為已不可再增的軍購在內。近三年來,台對美軍購比往年增加千億台幣以上,已嚴重壓縮國人醫療保健、長照、教育經費與廣建社會住宅等「社會福祉」。

川普種種對台作為賴政府都容忍了,請問讓台灣嘗盡苦頭的是誰?這苦頭是否類同巴菲特口中「戰爭行為」下的產物呢?如果是,那麼敵人又是誰?

賴政府在兩岸高揭抗中保台,在內部縱容大罷免,如今面對百分之卅二關稅的撞擊,才知道邀集在野黨「共赴國難」。請賴總統認清戰爭行為的本質,全球很多國家反制川普的高關稅,反觀台灣,強烈意識形態的抗中,真的保到台了嗎?或是說,是否有高智慧的作為,讓台灣與兩岸均能避險呢?

   
停止惡罷 朝野亟需團結
林水吉/前國策顧問、公教軍警消聯/聯合報
面對「關稅危機」,行政院提出八百八十億救產業,惟工商界領袖並不看好,建議盡快召開國是會議尋求朝野最大共識。畢竟,中小企業是台灣經濟發展的「根」,攸關台灣經濟發展的命脈,目前正是朝野團結、停止「惡罷」的最佳時刻。

立委審查預算是憲政職權,大罷免是去年選舉不認輸的心態,也是霸凌憲政體制,霸凌人民及立法委員。這次立院總預算案審查結果為兩兆九二四八億,對照去年總預算為兩兆八五一九億,今年總預算仍較去年高,民進黨實在不宜在媒體上用錯誤數據,製造對立,殊屬不智、不道德。

大罷免一再升高社會對立及拉高社會仇恨值,政府一定要評估後座力,大罷免沒有任何政黨或個人得利,沒有誰是贏家!

如今世界各國都在設法因應關稅危機;請民進黨停止「大罷免」,大家同心協力,以和為貴,則國家幸甚!人民幸甚!

   
東京懷舊下町雜司谷 與貓咪邂逅的四季風情
位於池袋與早稻田之間的雜司谷,擁有古老寺廟與歷史文化,隱藏著許多文青小店,更是愛貓人的天堂,牠們悠閒地穿梭街區,增添了溫柔氛圍。雜司谷的春夏秋冬有貓相伴,織就鮮活的日常風景。

聽過黑大蒜嗎?和大蒜差在哪裡?
蒜頭營養價值高,但黑蒜的營養價值更高。研究證實,透過自然發酵後的黑蒜頭,除了原有的大蒜素、礦物質及胺基酸等營養素,更能生成額外的抗氧化物質,營養更豐富。營養師指出,黑蒜比生大蒜的抗氧化力更好,還有助維持消化機能,降低心血管疾病。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