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的對等關稅政策,掀起了全球市場的劇烈動盪;他在經過幾天的市場恐慌和激烈的政策辯論後,忽然宣布針對不對抗的國家延後90天實施,唯獨中國被排除在外,並且針對中國的關稅更從原本已高昂的104%提高至驚人的125%。這種政策反覆的劇烈程度,連一向波動激烈的金融市場也甚少見到,其背後的考量值得深入探討與反思。
川普的舉動,可以從兩個層次來理解。首先,這可視為川普在市場壓力下所進行的部分讓步。川普上任以來,一直以強硬的貿易保護主義立場著稱,尤其對中國的貿易政策更顯強硬,但在近期由他主導的貿易戰已讓華爾街市值蒸發逾11兆美元,甚至市場多次瀕臨崩盤邊緣,美國國債市場更是罕見地同步下跌,引發市場極大的恐慌情緒。川普所謂「人民有點緊張」(getting yippy),以及對市場變動表示「有點反胃」(queasy)的描述,顯示其政策決定已經出現動搖,並且充分暴露出市場走向對其產生的影響 。
另一方面,川普對中國關稅的加碼又凸顯出其政策堅持的一面。即便在對其他國家暫時退讓之時,他仍對中國採取更嚴厲的措施,足見他對中國的強硬立場並未減弱。川普政府形容這種選擇性的退讓是因應其他國家「迫切希望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但實質上反映出的是川普在政治上與市場壓力之下所作的權衡,並非基於一套穩定、明確的戰略規劃。
川普的貿易政策顯現出明顯的混亂和不可預測性,造成國際社會和市場的深度不安。政策隨時可能改變的特質,讓企業和市場難以制定長期穩定的計畫。企業對未來前景不確定性的恐懼,遠甚於短期的關稅成本提高,因為這種不確定性嚴重影響企業的長期投資規劃與營運部署。
川普的「90天暫停令」,表面上暫緩了貿易戰的全面爆發,但背後深層的貿易衝突結構並未解決;與中國的關稅戰更有升級跡象,雙方的報復措施持續升級,全球經濟體面臨的不確定性仍在增加。川普希望透過加劇貿易摩擦迫使其他國家屈服並重新談判貿易協議,但至今國際社會對川普政府要求的新協議內容缺乏明確的理解,談判難度和複雜度極高,而川普頻繁更改的態度,更讓談判成為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川普在國內外製造的政策動盪,不僅影響美國經濟,也極大損傷了美國的國際信譽與形象。市場短期的反彈,並非對政策的長期信任,只是市場緊繃情緒暫時緩解的結果。長期而言,企業和投資者對美國貿易政策的不信任已然成形,這對未來美國經濟的持續成長與穩定,都是嚴重隱憂。
整體而言,川普的關稅戰術,已經證明是難以持續且代價昂貴。全球貿易本就環環相扣,採取這種粗暴且變幻無常的政策,只會造成國際市場的不穩定,進一步損害各國的經濟成長動能。對此,國際社會與美國內部應積極尋求更具理性、可永續的貿易政策,避免陷入更深的經濟泥沼。
川普政府或許可以透過市場的短期上漲尋找一些政策上的安慰,但真正的勝利必須來自明確的策略、穩定的政策和國際社會的信任。只有如此,才可能真正達成促進美國經濟長期健康發展的目標。否則,短期的「贏面」不過是一場空洞的政治秀,最終受傷最深的,仍是美國的企業、工人和消費者。
當川普還沉浸在市場上漲的短暫喜悅之中,長期的不穩定、難以預測的政策路線,是全球經濟乃至美國經濟最難承受的重擊。這場關稅之戰,到底誰贏誰輸,或許還有待時間檢驗;但可以肯定的是,這並不是一場透過單純加碼關稅就能獲勝的戰爭,它考驗的更是政策制定者的智慧、理性與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