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破狼每周星座運勢】提供各星座整體運勢分析、當週須注意事項。量身為12星座打造本週星座最佳行走指南! 成功不是偶然,能力才是關鍵!【能力雜誌電子報】是專業經理人暨上班族提升競爭力最佳管道!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5/04/25 第5947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脫中」餅鋪不打烊?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凝聚主流民意,「救民主」重於「救藍白」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美國雙赤字嚴重 匯率談判勢在必行
民意論壇 減熵反增熵 川普須勒馬
借鑑日本 確保關鍵技術根留台灣
是誰毀憲亂政、背棄國名
司法不能有顏色 更不是政黨工具
從毒駕看交通失序與治本之道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脫中」餅鋪不打烊?
黑白集/聯合報
川普苦等習近平電話未果,卻等來股債匯三殺。難堪的經濟數據讓他一改「川皇」人設,放軟姿態聲稱:跟中國談判不會採取強硬姿態,加徵的一四五%關稅太高,將大幅下降,但不會是零。

財長貝森特說得更真切。他承認中美目前已是雙向禁運,這個狀態不可持續,聲言美國的目標不是要跟中國「脫鉤」。他暗示,這局面不久就會降級。果不其然,美媒立刻爆出砍半的新稅率。

各方訊號高度一致。美方顯然意識到,產業全鏈條世界工廠的底氣很硬,硬槓下去恐血流成河。川普只好自說自話,嫌起自己訂的關稅太高。這就算不是唾面自乾,也接近無地自容了。

賴清德更難看。川普「對等關稅」一出,他立馬見獵心喜提出「脫中入北」,以為美中從此將徹底脫鉤,台灣以後靠老美過日子就行。如今川普都已髮夾彎,「脫中」成了他一人的獨角戲。

川普是瘋狂的,但變臉是他的特長。而貝森特是華爾街出身,比誰都清楚美中脫鉤的後果將是全球經濟災難。賴清德卻將「脫中」畫餅成「台灣新願景」,以為可供人民充飢。

台積電南京廠去年獲利二六○億元,美國廠則虧一四三億;請問,台積電如何「脫中」?黃仁勳最近飛往北京,承諾繼續服務中國市場,他笨嗎?連美國都轉彎了,賴清德的畫餅鋪還不快打烊!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凝聚主流民意,「救民主」重於「救藍白」
社論/聯合報
為反制大罷免,國民黨明日將舉行「戰獨裁站出來」大遊行。藍白兩黨主席朱立倫、黃國昌日前舉行「在野峰會」,因內容泛泛,被認為對遊行加分有限。這場會面效果不彰,正是過去一年的政治縮影:兩黨過多的政治算計掩蓋大是大非,形成「反綠」民意未必「挺藍白」的現象。

四二六遊行的主題是《戰獨裁站出來》。台灣目前雖還稱不上「獨裁」,但正一步步走向專制。諸如,主政者蔑視選舉結果、箝制言論和集會自由、政治干預司法、以國安為名大肆擴權,在在皆是民主退化的表徵。蔡政府時期,台灣已陷於民主逆流,自由精神不斷遭毀棄;這在賴政府,更成生活之日常。

在這股逆流中,國民黨和民眾黨首當其衝,成為主要的整肅對象。兩黨被抹紅成中共同路人,兩黨在國會的決議悉數遭到賴清德以覆議及釋憲手段架空,更推動「大罷免」企圖以廉價手段否決選舉民意。執政黨更動用司法鷹犬追殺在野黨人士,柯文哲已遭羈押九個多月,朱立倫則被以違反《集遊法》當成首謀。賴政府的野心,就是要徹底剿滅在野黨,將所有權力握在手裡。

賴政府的民主倒退,每天都在侵蝕一般公民的權利。例如,有人在網上詢問「陳菊走了嗎」,四小時後即遭逮捕,以違反《社維法》移送裁罰。各種與兩岸有關的團體,包括宗教、學術及文化交流,不斷遭到行政命令限制。至於陸配和陸二代,公開的壓迫和遣送,更是一波接著一波,肆無忌憚。

賴政府一味挑起政治對抗,濫用行政權力,卻完全忽略國計民生和經濟發展。面對川普的關稅戰,賴清德選擇投降退讓,不惜犧牲國內農工傳產,連台積電都可拱手送人。賴清德執政近一年,除鬥爭在野黨和恐怖統治,似從不記得要造福人民。這是台灣人民最大的悲哀。

儘管百姓對賴政府怨聲四起,國民黨與民眾黨的支持度卻未見起色。主要原因,是民進黨利用豐沛的黨政資源進行反宣傳,龐大的網軍側翼則配合煽動仇恨對立。除此之外,藍白兩黨因個人政治因素流於私利算計,對於社會民情卻無法敏銳回應。正因如此,許多民眾雖「討厭民進黨」,卻仍難以「心向藍白」。

以最近台北市長蔣萬安提出「倒閣」呼籲為例,倒閣雖非處理當前諸多問題的唯一解方,但頗受民意歡迎。然而藍白兩黨卻迴避討論,甚至提出奇怪的理由推託。朱立倫和黃國昌皆稱,倒閣不能解決專制獨裁的賴清德,重點不在「倒閣」,而是要「倒賴」。但就體制而言,國會目前只有倒閣權,不能罷免總統;朱、黃兩人的「倒賴」說,其實是無法執行的空包彈。說穿了,民眾黨是生怕倒閣後改選,席次反而下降;國民黨則是疏懶慣了,尚未推演倒閣後的種種得失,只好先以遷就現狀為安。這種消極態度,看在民眾眼裡,會認為兩黨只盤計自身利益,並不關心台灣民主的大是大非;如此,真有「反獨裁」的決心嗎?

明天的四二六遊行,是檢驗藍白兩黨能否凝聚「反綠」能量,並將之轉化為「支持藍白」的重要指標。藍白兩黨必須認清,如果在野黨不能為台灣及廣大民眾發出聲音,卻只汲汲於本黨的「損益」,不會有感動人民的能力。尤其,當賴政府不擇手段要殲滅在野黨時,藍白兩黨再不積極反抗,只會被民眾看輕。

目前,五萬人報名國民黨的四二六遊行,這絕非什麼令人欣慰的數字。藍白必須喚起所有對賴政府不滿的民眾一同上街,才能激發反罷免、反獨裁的力量。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美國雙赤字嚴重 匯率談判勢在必行
社論/經濟日報

川普4月20日在社群平台發文條列八種「非關稅作弊黑招」,並直接數落歐盟和日本。由於匯率操縱被列為黑招之首,且匯率變動對美國減少貿易及財政的雙赤字問題有立竿見影效果,未來會成為川普談判的利器。

所謂八種作弊黑招,包括貨幣操縱、課增值稅、低價傾銷、出口補貼、透過農業技術標準排除進口、技術門檻設限、盜版和竊取智慧財產權,以及轉運逃避關稅等。其中,後七種對貿易赤字的影響較難量化,而貨幣操縱則和關稅類似,具有較易量化影響效果的優點。

藉由關稅戰和各國進行匯率談判是《海湖莊園協議》條列的重點之一。在川普就任總統前,目前擔任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米蘭(Stephen Miran)即已發文表示,在美國貿易和財政赤字長期失衡下,需要用關稅迫使其他國家達成雙邊/單邊貨幣協議,以達到類似《廣場協議》的效果。這個潛在的協議被稱為海湖莊園協議。廣場協議是美、日、英、德、法五國於1985年9月22日,在美國紐約的廣場飯店簽署;之後,此五國在外匯市場大量拋售美元,導致其他國家貨幣相對美元大幅升值。例如,從1985至1989年間,日圓、德國馬克及新台幣,最多曾分別升值116%、102% 及36%。

另一方面,面對美國將公布《匯率報告》的壓力,我國央行於4月18日召開記者會因應。美國以下列三項指標評估貿易夥伴的匯率政策,若符合其中兩項,就會被列入「觀察名單」:對美貿易順差超過150億美元、經常帳盈餘占GDP超過3%,以及貨幣淨買匯金額占GDP超過2%,且連續八個月買匯。由於我國去年對美貿易順差739億美元以及經常帳盈餘占GDP 14.3%,預期會被列入觀察名單。在記者會中,央行亦說明美國經常帳逆差主要反映政府財政赤字及民間儲蓄不足的結構性問題,因而無法透過匯率談判改善。

不過,央行的說法在學理及實務上恐難獲美方認同。就學理而言,在美元匯率不變情況下,美國政府及民眾並無誘因減少支出。然而,若美元貶值,則美國出口產品會因變便宜而銷售更多,而貿易對手國的出口產品則會因變貴而銷售更少,故美國貿易逆差會減少。

就實務面而言,美國經常帳的長期逆差導致政府債台高築,從而陷入「以債養債」的窘境。美國2024年度經常帳逆差的GDP占比已達3.9%,故美國政府必須持續增加公債發行,導致其債息支出及政府赤字不斷擴大。在2025會計年度的前五個月(2024年10月到2025年2月),美國聯邦政府支出有七分之一用在支應公債付息。

美國目前嚴重的雙赤字問題,導致其會將關稅戰的焦點擺在匯率談判。《海湖莊園協議》曾列出五項能減少美國貿易逆差的手段,包括高關稅政策、匯率談判、債務重整、成立主權基金及支付軍事保護費。其中,債務重整不大可能獲得債權國首肯,而成立主權基金則和貿易對手國不相干,另外三項手段才是美國和貿易對手國談判的重點。若我方採取央行立場,不願進行匯率談判,則未來必須面對32%的對等關稅,以及龐大的軍事保護費。

台灣被迫進行匯率談判是較可能出現的情境。若新台幣升值能換取豁免對等關稅,則會提升我國整體福利,但對各產業的資源配置及從業人員的所得分配會產生不同衝擊;出口導向產業會受損,內需產業及國內消費者會受益,且後二者受益程度的總和會超過前者受損程度。因此,政府宜對出口產業的從業人員進行損害補償。

鑑於我國和美國進行匯率談判已迫在眉睫,行政院和央行宜評估各種新台幣升值、對美投資及採購組合方案的衝擊,以降低談判結果所產生的損害。

   
民意論壇
減熵反增熵 川普須勒馬
陳孝平/陳秀鑾教育基金會董事長(/聯合報
川普二度入主白宮,大量簽署旨在顛覆美國政治風貌的行政命令。其中最引起爭議的是對貿易對手巨幅提高關稅,以及對合法與非法移民均採極不友善作為。

過去數十年來,讓貨物、資金、與人力自由穿越國家邊界的全球化運動,在國際貿易理論與人道主義的支撐下,幾乎成了國際政治不可侵犯的聖牛,無人敢攖其鋒。全球化確實大幅提升人類福祉,但這些活動也提高了全球作為一個社會的「熵值」,而美國不成比例地承受這些「熵增」,加速美國社會因「熵值極大化」而面臨崩塌的後果。從這個角度看,川普的作為只是延緩美國社會的「熵增」,恢復美國的活力,也就是藉此落實他兩度競選的口號「讓美國再度偉大」。

這個由熱力學引出的物理概念,「熵」指的是一個系統「亂度」的增加,使得尚可使用的「能量潛勢」消減。當一個系統其熵值達到極大,就不再有能量的移動,不再有活力,或可稱為終結或死亡。

國際間貨物與人力的自由移動雖提升了全球的福祉,但前提是一個國家在原先占有優勢的產業必須繼續維持其領先的幅度,否則因貿易型態的改變,就會產生產業空洞化,失業擴大化。也就是在因國際貿易自由化產生熵增的同時,當事國必須有能力藉由技術進步等吸納這些熵增,確保社會仍能維持低熵的狀態,否則就會危及社會秩序。在川普三度競選中,所謂「鐵鏽帶」選民的瘋狂支持,就是美國因國際貿易而熵增的反映。

在移民政策方面,美國自從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的民權運動以來,雖然在法制上對提升國內人權有極大的進步,但在社會實際運作的層次,還是到處充斥著「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心結,阻礙種族的融合。所以繼續開放邊境,只是對美國社會產生增熵的效果,卻無有效機制減熵,用知名政治哲學學者法蘭西斯.福山的用語,對美國來說,這就是朝向「歷史的終結」。

但川普的粗暴操作,不但極度擾亂國際秩序、在全球範圍內急遽升高熵值,而且美國也因股市暴跌,各國拋售美元、減持美債,醞釀可能具毀滅性的經濟風暴,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未能自免於熵增的殺傷力,川普本人的民調也因此暴跌。

回想二次世界大戰,實肇因於國際貿易秩序的崩壞,使得德意志民族對於透過國際貿易還清一戰賠款感到絕望,且對西方國家孳生極深的恨意,遂轉向支持納粹民粹政權,導致血流漂杵的世界大戰。現在川普正重複走在歷史的錯誤道路上,川普儘管瘋狂,料白宮策士應有人不至於無視歷史的教訓,昏愚到縱容川普帶著美國走下懸崖。

於是川普必須勒馬。

   
借鑑日本 確保關鍵技術根留台灣
顏廷棟/銘傳大學財金法律系教授(/聯合報
近日立法院舉行「半導體產業的發展與挑戰」公聽會,焦點議題是,在美國川普政權高關稅的壓力下,我國台積電半導體等高科技廠商被迫赴美投資,可能會導致關鍵核心技術流失的風險。雖然經濟部訂頒「公司國外投資處理辦法」第六條規定,公司對外投資若有影響國家安全、對國家經濟發展有不利影響等六種情形,將不予核准申請,但該辦法欠缺明確審查標準,況且對於核准對外投資案件,並未建立防止關鍵技術外流的防範措施,難免引起輿論憂慮。

事實上,為因應美中兩大國科技、貿易霸權較勁的國際情勢,日本政府在去年通過「經濟安全保障推進法修正案」,引進「適性評估」制度,針對有關保障經濟安全之重要資訊,賦予政府機關得審查接觸或處理資訊人員之資格,並命其負有保密義務等權限。

日本政府推動經濟安全保障措施的核心項目,例如有關國計民生及經濟活動重要物資供應鏈穩定,基礎設施不公開申請專利之技術內容制度(建立防止洩密之完備審查制度)、強化資安保護措施(建置政府檔案機密防護網)、加強外匯投資金融審查(嚴密監控外匯金流,徹底落實防恐洗錢措施)。此外,適用經濟安全保障法,負有保密義務人員,舊法僅限政府機關所屬公務人員;新法通過後,企業經營者或研究單位等特定民間人士也被納入。

日本此次修法背景,主要是防範AI等高端科技可能轉為軍事用途之風險,並保護半導體等重要元件產業鏈安全及技術研發成果,因此擴張經濟安全保障法的管制對象。依據日本新法制度,政府在獲得本人同意後,得審查包含犯罪或懲戒紀錄、精神疾病史、家族國籍等七項目,通過審查資格的有效期限為十年。本人若不同意接受審查,或未通過資格審查,政府或企業不得給予職位調動等不利益處分。

新法制度,依據經濟安全資訊重要程度,區分為二層級保護措施。機密性較高的資訊,適用特定秘密保護法規範,洩密者最重處以十年有期徒刑;機密性較低,被指定為「重要經濟安全保障資訊」,洩密者最重處以五年有期徒刑。

日本政府預計十年內推動公私部門超過一百五十兆日圓的綠能轉型投資、官民合作推進科學技術革新。該等投資計畫,大多涉及高科技重要機密,是以在經濟安全保障法修正案通過後,強化對公私部門保密措施,得以確保順利完成投資計畫。

從日本修法的啟示,我國政府審核高科技廠商赴美投資申請案,除了考量外交及貿易關稅等國際情勢因素外,更應建立一套可以根留關鍵技術的經濟安全保障法制;否則,在美國川普政權的移山計畫下,台灣護國神山有可能變成半屏山。

   
是誰毀憲亂政、背棄國名
吳榮鎮/大學教師(屏縣鹽埔)/聯合報
日前,賴清德在民進黨中常會觀看「勇敢挺身,為台灣留名」影片,拍手叫好,呼籲所有公民勇敢站出來,除掉「向中國傾斜、在國會毀憲亂政、逃避人民監督、背棄國家名字」的藍白立委。面對如此顛倒是非,自己有病反逼人民吃藥的詐騙治國,人民已經忍無可忍。四月廿六日人民將齊聚凱道「戰獨裁」反問賴政府:到底誰在糊弄國際社會?是誰向中國傾斜?是誰毀憲亂政?是誰背棄國家的名字?

首先,誰在糊弄友邦?外交部官網將梵蒂岡駐華大使館的英文名「Apostolic Nunciature to China」去掉「to China」;媒體詢問外交部考量為何?外交部發言人蕭光偉稱「稱呼是便於民眾理解及溝通」。事實上,兩岸分治後,教廷堅守一個中國,教廷國務院行文我國駐教廷大使館時亦使用「Embassy of China to the Holy See」。自一九四二年至今,教廷承認的「中國代表」仍是在台北的中華民國政府;教廷在台北的大使館為「駐華大使館」而非外交部所言之「駐台大使館」,賴政府在外交的用字遣詞上大肆糊弄教廷。

其次,誰想消滅中華民國?最近北市議員簡舒培逼問蔣萬安「誰想消滅中華民國?」蔣直接回嗆「要消滅中華民國的就是民進黨和共產黨」;又民進黨的內政部長公然發言要讓賴清德「做台灣國的主人」,此即顛覆憲法。賴政府面對窩藏在黨政機關的共諜案,迄今不但支吾其詞,反而有綠委還稱「國民黨自己會貼上去,何需滲透」?事實上,目前被檢調逮捕的五個人都是民進黨員,長年滲透總統府、外交部、立法院、民進黨中央黨部。

再次,是誰毀憲亂政、背棄國家的名字、逃避人民監督?賴政府未經任何法律授權,擅自把中華民國憲法及其增修條文,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定位的「兩岸關係」改為「兩國關係」,官方文書以「台灣」取代「中華民國」,有計畫地實踐民進黨的台獨黨綱。歷年來,民進黨為因應勝選考量、世界局勢、兩岸情勢及民意的變化,以「台灣前途決議文」為託辭,雖然社會質疑聲不斷,然賴清德仍然堅守台獨黨綱,待時機成熟制定新憲獨立建國,此仍是民進黨勢在必行的歷史任務。

尤其,面對立法院審查預算,一一四年度預算額度已是歷年來最高,賴政府仍然發動大罷免,全面出動抹黑在野黨,先是不准各部會提出解凍報告,並下鄉宣傳造謠,為民進黨的「惡罷」添增柴火,製造全民恐慌。直到有公務員吹哨爆料政府扣住解凍報告,行政院長卓榮泰迫於輿論壓力才宣布要提解凍報告。其實人民明白,賴政府意欲假借預算案惡搞大罷免、團滅在野黨,實現一黨獨裁。

賴政府詐騙濫權治國,自己有病反逼人民吃藥。面臨國際局勢的詭譎,當美國對等關稅風暴襲來,卻不知所措。對外糊弄國際友邦、對內不認同中華民國;黨政機關充斥共諜,又設法逃避立法院監督,更不容許輿論踩著施政痛處,導致學術界寒蟬效應。無怪乎人民深懼參與罷綠連署,因會被檢調「查水表」。

   
司法不能有顏色 更不是政黨工具
陳清雲/立法院法制局前局長(新北/聯合報
近來因罷免案連署、政黨辦公室遭搜索,選務行政與司法調查行動引發爭議,再次喚起社會對「司法中立」的深切關懷。尤其在部分案件中,出現選擇性偵辦與雙重標準的質疑,更令人擔憂我國民主體制的根基是否已遭侵蝕。

首先,罷免制度原為保障人民政治參與與監督權的重要設計,惟近期罷免行動頻見爭議,如冒名連署、抄襲簽名,甚至「死人連署」等情形,嚴重損害制度公信力。

更引發社會關注的是,部分罷免團體採取挨家挨戶敲門、查詢住戶資料方式進行連署,可能已涉及刑法之妨害秘密罪,甚至觸碰隱私保障的紅線。然而,對於不同政治立場的罷免案,執法機關卻表現出截然不同的處理態度,難免令外界質疑,是否存在「辦藍不辦綠」的選擇性辦案。

其次,有在野黨地方黨部遭搜索,引發「政治偵辦」的強烈反彈。政黨活動應受憲法保障,執法機關應更謹慎拿捏分寸,以免造成寒蟬效應,使政黨政治淪為表面民主、實質壓制。若在辦案過程中無視比例原則、漠視程序正義,將難以說服人民其背後動機「純粹是依法行政」,而非以服務特定政黨為目的。

上述現象不僅削弱民眾對選務與司法機關的信任,更可能使原本屬民主制度設計的罷免與監督工具,反被政治操弄而淪為鬥爭利器。當人民對法制機構中立性產生懷疑,最終勢必反噬社會整體對公共機構的信任基礎,形成制度性風險。

面對這種情況,重建司法與選務的中立性至關重要。首先,執法與調查必須一視同仁,不因政黨立場不同而有所區別,凡有涉及不法者均應依法處理。若無具體事證則不應輕率啟動偵查,避免政治迫害之嫌。

其次,相關單位應加強資訊公開與說明責任,向社會清楚交代辦案標準與決策依據,以實踐「不但公正,且必須看起來公正」的基本原則。

民主政治的核心,在於程序正義與權力制衡,無論何種政治立場,都應尊重制度界線,避免濫用國家機器進行鬥爭。司法與選務機關若欲維護威信與效能,首要任務即是堅守中立,不為政黨服務、不偏向特定利益。

政治可以有立場,司法卻不能有顏色;無論哪一個政黨執政,唯有堅守司法中立,避免選擇性執法,才能保住民主制度的最後防線。唯有重申憲政精神與法治原則,讓國家機器遠離政治操作,才能真正保障人民的基本權利,也才能在風雨飄搖的國際局勢中,維繫台灣民主制度的韌性與正當性。

   
從毒駕看交通失序與治本之道
李克聰/消基會董事暨交通委員會召/聯合報
近日康橋國際學校舉辦單車環島活動,遭四十一歲蕭姓男子毒駕、逆向撞入學生車隊,造成七名學生受傷。對此,國教行動聯盟青年部要求政府立即修法,以防止駕駛分心或毒駕再次發生。交通事故的原因不外乎「人」、「車」、「路」(交通環境),建議交通部爾後在每月道安記者會中,應要求各縣市在交通事故死傷數據上應提供一致標準、更仔細完整之事故肇因統計分析數據,以為修法參考。

例如近年來各種型態的自撞事故愈來愈多,其中用路人是否有風險認知?是否有服用藥物、喝酒、使用各式毒品等造成身心狀況異常,而無法專注遵守交通規則並注意交通安全?政府應重視此型態的交通事故並有效防制。

即使用路人身心狀況正常,是否嚴守交通規則並注意交通安全,仍會隨著交通秩序而變化,交通秩序又會因交通環境之人車流與交通規則之執法強度而變化。

交通秩序、交通規則及交通安全互為因果,改善交通安全需要大多數人遵守交通規則,產生良性循環必須從改善交通秩序著手;台灣交通秩序是否混亂,可從最基本的人本交通─行人與自行車來評估。

台灣本來缺乏安全的人行空間,目前政府雖努力改善人行空間,但仍缺乏各縣市一致標準的自行車通行空間規畫設計,因此改善後的人行空間,仍需同時容納行人與自行車通行;常見行人與自行車正逆向混流失序的不安全現象,加上政府缺乏制訂適用於行人與自行車的交通規則,以及應該有的交通秩序與相關風險認知作教育宣導。

當交通秩序混亂,用路人就會從亂如流,遵守交通規則的意願自然降低,交通安全即無法從根本有效改善。

交通部每月道安記者會公布的數據,雖在近幾個月來有所改善,但從交通事故的頻繁報導及民眾親身感受來看,卻依然失序混亂不安全。

至於汽機車的「車」行的交通秩序,日前在桃園市區龍安街一處無號誌路口,有兩名男童舉手示意要通過行人穿越線,但等待半分鐘,十一輛車都沒有減速停讓,直到第十二輛車才減速煞停。

探討此事件的主因,目前大部分車輛行經無號誌路口的行穿線時,均未遵守「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九十三條及「道路交通處罰條例」第四十四條規定,應減速慢行作隨時停車之準備,造成行人雖舉手示意仍難以安全通行的窘境。

如多數用路人對標誌、標線的遵守度低,要改善行人安全就應運用號誌加以規範;在無號誌路口,可加設與前後號誌路口連鎖的號誌,或在所有號誌路口運用「行人專用保護」與「行人早開時相」來保護行人;在環境條件不利於設置號誌之無號誌路口,應在前端增設「停」、「慢」標誌標線並加強照明、增設減速標線和設施,或科技偵測來車之警示動態標誌等,讓用路人能清楚辨識遵守,如此才能形成人車安全互動之交通秩序,進而有效改善交通安全。

   
高速發展的ChatGPT所帶來的美麗與哀愁!
自2022年11月30日ChatGPT問世以來,這一款基於大型語言模型的AI,迅速對人類社會各個層面產生深遠的影響。無論是在工作效率、學習方式,還是科技產業的競爭格局上,ChatGPT都帶來了革命性的改變。但在其推動社會進步的同時,也引發了隱私安全、資訊真實性、就業市場衝擊等一系列問題。

義大利紙媒 讓AI寫新聞!
義大利「頁報」《Il Foglio》日前使用人工智慧(AI)發行最新一期報紙,創全球先例。華盛頓郵報報導指出,頁報這項計畫名為「Foglio AI」,由頁報總編輯塞拉沙主導,他表示,此舉旨在探索AI的能力與侷限,同時也向新聞界發出警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