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重返白宮執政就職滿百日,用一句話來說,是全世界因川普而轉變,且令世人充滿了不安的驚恐和怎麼會這樣的問號。川普回歸白宮後的施政藍圖已清晰可見:這是一個經過調整的戰略組合─保護主義、工業復興和強勢地緣政治的再結合。
從重新入主白宮的第一天起,川普就宣示將有重大變革。這位以「打破常規」和「不按牌理出牌」為「交易的藝術」著稱的總統,已經以一系列激進的政策與行動,強令「美國優先」不僅捲土重來,而且力度更甚,以讓「美國再度偉大」的願景再現。
具體表現在四個層面:
一、行政手段更激進,川普一就任即撤銷前總統拜登的六十七項行政命令,不到百日,已簽署一百卅項行政命令,規模前所未見,推翻美國許多政策的基石。
二、重啟加徵關稅作為無差別攻擊武器,要全球各國就範。尤以「對等關稅」堪稱核彈或海嘯,顛覆自由貿易精神與規則,令美國股匯債三殺、資金逃離美國,及全球各國經濟前景面臨重大考驗。
全球經濟正面對「川普變量」重啟後的新博弈格局。新興市場資本回撤、匯率動蕩加劇;以出口為導向的國家明顯承壓;歐洲多國正在重新評估產業依賴,並提高財政支出因應;投資者則在重新衡量這股反/逆全球化重襲的結構性風險。
與四年前的川普1.0執政相較,對等關稅戰略更為系統化與制度化,不只強調短期談判勝利,還要將關稅從談判籌碼轉變為美國產業政策的長期支柱,明確服務於於製造業回流、戰略產業安全、財政稅收及地緣政治保護等多元目標。
儘管目前供應鏈移轉困難、成本與效率無法改變,川普仍強調產業安全優先於市場效率,其背後是對產業供應鏈安全─主權─國家安全三合一的戰略思維。
三、走向非正統經濟路線,在財政與貨幣政策方面,大規模財政擴張與對聯準會的施壓,成為市場關注的政策雙核心。
縱使減稅、基礎建設與製造業補貼計畫正在迅速展開,但財政赤字擴大、美元大幅走貶、長期債券利率走高及股市閃崩等問題重重,外資流正在逃離美國。
四、外交政策主張交易優先。川普以商人的商業談判風格,亦即交易優先的實用主義處理外交事務,在多邊秩序或重要地緣政治關鍵議題上,他也具有更鮮明的單邊優先與戰略聚焦的風格,以公開高壓的戰術尋求短時間達成目標。
此外,交易風格也表現在處理烏俄停戰上,要求烏克蘭簽署美烏礦產協議;也結合對等關稅的攻擊武器,甚至還以共同投資能源及擴大採購天然氣等條件,聯繫起來作為地緣政治安全的談判籌碼。
其他諸如接管加薩走廊和格陵蘭、併吞加拿大納入美國第五十一州、美船可免費通過巴拿馬及蘇伊士運河等倡議,更是凸顯川普欲以強勢單邊主義重構國際秩序的決心。
簡言之,川普百日新政釋出一個清晰信號:這是一個以「美國優先」為最高原則下,呈現出更具意識形態色彩,且不斷打破全球與國內規則的美國。
「就任百日定江山」,這是美國著名政治分析家大衛.葛根(David Gergen)在其名著「美國總統的七門課」中的名言,能在百日內建立聲望,對其推動政策十分重要。但川普的百日新政變革帶來最新民調支持率驟降,創下八十年來最低紀錄,低迷而慘淡的開局令川普未來執政及期中選舉增添坎坷路,接下來是否及如何調整前行的路考驗著川普,也試煉全球及我們如何因應,姑且謹慎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