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天日語學習充電報】提供日常生活中的會話表現,並收錄最實用、最豐富內容,讓你輕鬆脫口說日語! 健康飲食、肥胖、醫學新知…各種你想知道的醫學健康資訊、名醫提供的保健錦囊,都在【健康e世界】。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5/05/13 第5958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當漢人變「其餘人口」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失望之年:賴清德始終逆向民意期待而行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從美中協議 看透川普關稅的搶錢本質
民意論壇 低俗非創意 重塑師生互動的語言藝術
性平教育 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安全網補破口 先去政治化
用關稅特別預算 搶救年輕世代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問題考卷省思:漠視道德不明智
美中忙博弈 台灣關鍵期
陸應助WTO 力抗「強權即公理」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當漢人變「其餘人口」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行政院悄悄將官網「國情簡介」中占全國百分之九十六的「漢人」,改成「其餘人口」,還推說是因應「監委建議」、「促進族群平權」而修正。但真相恐怕只是民進黨嫌「去中」不夠,還要「去漢」,結果欲蓋彌彰,反鬧笑話。

「漢人」變「其餘人口」,行政院說是監委鴻義章三年多前的建議。但鴻義章有建議把「漢人」改為「其餘人口」嗎?他只是認為漢番兩大族群壁壘分明的族群論述,恐不利消除種族歧視及形塑族群平權,而且漢人含括閩、客、戰後移民等,原來敘述會偏向「漢族中心論」。

行政院的改動,可說是反智、反常識。專業統計,主體以外,才概以「其餘」計,但行政院詳述的原住民、新住民總共只占百分之三點六,「其餘人口」卻超過百分之九十六,荒謬絕倫。如認為「漢人」太簡略,為何不乾脆再細分為閩、客等族群?

但就算把漢人細分為閩、客、戰後來台者,也等於闡明台灣人絕大多數來自中國大陸,民進黨既然要「去中」,當然也得掩蓋這事實。於是自欺欺人,大筆一改,乾脆把「漢人」改成「其餘人口」了。

民進黨把「中國」妖魔化,如今又把魔爪伸向「漢人」,彷彿全世界對漢學、漢民族的研究都是虛妄。百分之九十六的「其餘人口」,凸顯的是民進黨極度自卑導致的自大。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失望之年:賴清德始終逆向民意期待而行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賴總統就任一年,對多數台灣人民而言,基本上只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每當人們期待賴清德拿出元首的治國高度時,他卻只記得自己的權力威風,更多時候是從黨主席的黨意出發,逆著民眾的期待而行。國會改革法案如此,大罷免如此,兩岸關係如此,面對川普關稅衝擊也是如此。賴政府一年來一意孤行,忘了多數人民的意向需要聆聽,忘了國家治理需要智慧,忘了民主法治需要制衡。

作為一個僅擁有四成民意的總統,賴清德的執拗超乎人們想像的強大,他的民主素質超乎想像的不堪,他的行政團隊則超乎想像的狹隘——如果不是無能的話。這些情況加總,便造就其執政對體制的強力破壞,他的施政極端的不專業且不透明,也因此對憲政、司法、社會及政黨政治都造成無可彌補的傷害。

過去一年,民眾除了看到對峙、覆議、釋憲等程序如皮影戲般反覆上演,看到大罷免的仇恨叫囂在藍綠之間如烏雲般盤旋,看到檢調司法如機器戰警般出動鎮壓政治對手,大家看不到政治、經濟及社會公平正義的任何成長,也沒有任何爭議事項獲得解決。說穿了,賴清德根本不關心這些議題,他在乎的只是如何擴大自己的權力,如何利用大罷免的矮門檻把民進黨的國會優勢扳回來。他塞滿了權力欲望的心,已經裝不進「民之所欲」。

不幸的是,過去一年不是一個太平年,未來幾年更是如此。當川普用極端的關稅當武器向世界宣戰,全球自由貿易秩序潰不成軍;當俄烏、以哈戰爭未歇,印巴兩國又輕易開啟了戰端。在這樣的動盪年代,高度出口導向的台灣,未來幾年在經濟上必然備受挑戰和衝擊。然而,外界看不到賴清德對國際情勢的巨變提出任何清晰的因應策略,也未對國人任何具體說明,卻只是一味盲目消極地應和川普的需索。這種反應,顯然不是一個明智領導人應有的態度。

更惡劣的是,正當國際環境發生驟變,需要舉國凝聚智慧齊心共度時,賴清德卻在國內領導大罷免,並不斷非法動用司法工具意圖消滅在野黨。賴清德嘴巴上不忘呼喊著「團結」,但他手中的各種行政及司法奪命武器不斷出籠,招招對準國會及在野黨的菁英。台灣民主化已卅多年,但賴清德僅僅執政一年的民主大倒退,就直接把台灣打回「威權」時代。這真是令人瞠目結舌的「政績」。

更可怕的是,民進黨內一片死寂,沒有人能對此再發出什麼聲音,彷彿不在乎他們幾十年的民主努力被賴清德毀於一旦。陳水扁和呂秀蓮曾先後表達異議,認為大罷免不應成為「打壓異己」的工具,但隨即遭到網軍側翼的圍剿。在賴總統任內,不僅將網軍側翼「正規化」,一些專營「嘴砲反共」的人物如曹興誠、沈伯洋、網紅八炯等,都成了賴政府陣前大將,這到底是什麼樣的陣容?包括「賴系人馬」在黨內的呼風喚雨,可能妨礙其「子弟兵」參選前途的同志,如高雄的林岱樺、台南的陳亭妃,均遭司法追殺。綠營的「黨內民主」,應該和台灣民主的下場一樣,都遭清德宗快刀閹割了吧!

回顧過去一年,賴總統一路高亢,他嗆中國大陸為「境外敵對勢力」,對在野黨祭出大罷免,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遭羈押已達兩百多天。賴清德僅擁有四成民意,卻企圖享受百分之百的權力,人民對他的各種期待,他完全當成耳邊風,一路逆向而行。當台灣陷於嚴重的倒退、撕裂和內捲,我們如何面對全球動盪的變局?(系列一)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從美中協議 看透川普關稅的搶錢本質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美國與中國貿易談判告一段落,出乎各界預料之外,雙方12日發表聯合聲明,同意在未來90天下調雙邊關稅。根據美中在日內瓦敲定的協議內容:美國將把對中國商品的關稅從145%下調至30%;中國則將對美國進口商品的關稅從125%降至10%。

表面上看,中國同意達成協議,讓川普有面子,可望稍微平衡貿易逆差,而中國獲得的90天寬限期,晚於其他國家,屆時可以觀望各國情勢,再進一步與美進行下階段協商。雙方各取所需,對美國來說,中國商品能進到美國,大大減緩通膨壓力,大賣場舒緩沒貨可賣的窘況,中國大陸低迷的經濟也找到出路,雙方都暫時鬆口氣。

川普4月2日宣布對等關稅後,攪亂全球經貿局勢,各國無不想盡辦法尋找因應對策。這段時期「川普混亂」把世界經濟秩序搞得人心惶惶;除了他的政策意識型態偏鋒極端之外,更糟的是他專斷獨行、詭異多變的個性,讓人無法預料其行為的一致性。

這或許是川普個人的性格與成長背景使然,惟他既貴為總統,身邊必有眾多智囊謀士,怎麼不但沒有阻攔,反而還沆瀣一氣地任其獨斷孤行?背後的原因與真相,值得深入探究。

二次大戰後,美國就一直扮演著全球政經舞台的霸權要角,惟要當世界霸主就得處處花錢,數十年下來,政府的經費開支大幅增加,聯邦財政年年入不敷出,債務累積不斷攀升,如今已高達36兆美元,占GDP的128%。

其次,隨著世界經濟逐漸復甦,美國得天獨厚成為全球最大規模的經濟體。美國勞工在經濟富裕的環境下,養成了好逸惡勞的習性,導致勞動成本大幅增加,廠商被迫外移。美國民眾更耽於消費享樂、不事儲蓄,致使資金供應不足,影響民間投資意願。

此外,美國市場消費潛力強大,加上美元一直扮演著國際準備貨幣的角色,世界各國莫不竭盡所能增加對美出口,卻也因而造成美國的貿易逆差。然後,各國賺取到的美元外匯,再以資本帳的方式流回美國。換言之,美國需要依賴大量的國外產品或資源才足以滿足其國內的總體需求。

就總體經濟的關係言,一國的民間儲蓄投資若有缺口,尚可由政府收支補救,但若政府財政亦呈現赤字,就只能藉引進國外資源來填補。川普知道「由奢入儉」改變民眾消費習性不易,故要擺脫此一困境,讓美國再次偉大,只能往對外貿易與政府債務這兩方面著手。

由於川普把雙赤字的責任完全推給他國,口口聲聲怪罪別人「欺騙」、「掠奪」與「偷竊」,故須施以暴力式的懲罰。不過這只是個藉口,他真正的目的乃是企圖將被他國「賺」走的錢「搶」回來。

首先,他提出對等關稅,但稅率卻非以弭平他國對美相同產品的稅率差距為準,而是決定於各國對美的貿易順差。這種關稅課徵根本不再具有任何產業保護的傳統意義。實質上,它更像是一筆當各國賣東西給美國時被迫繳納的過路費。

只是關稅稅率提高並不代表稅收就會增加,如果輸美產品因而大幅降低,關稅稅收反而會減少。何況,就算產品進口量不變,關稅的負擔者也可能是美國民眾而非外國出口商。

再者,川普可用的技倆就是匯率,逼迫對手國貨幣升值,藉以增加出口,把錢重新賺回來。另外,川普還可以發行百年無息債券,脅迫債權國家轉換持有,以減少聯邦政府債務支出,改善財政赤字。

最後,在走頭無路之下,川普更可能祭出殺手□,宣布欠債不還或凍結沒收各國在美資產。論者或許認為以美國世界霸權地位,不可能用如此下流的搶錢「奧步」,但一個泱泱大國若連「各國的捐贈」都曾被納入搶錢手段之一,還有什麼事做不出來?

這次美中談判能順利達成協議,雖各取所需,檯面下或許有些未公布的妥協。無論如何,項莊舞劍,川普的關稅是在為後續更多的搶錢行徑鋪路,這點大家要看懂!

   
民意論壇
低俗非創意 重塑師生互動的語言藝術
林澤/國中教師(台南市)/聯合報
近日,金門某國中健康教育的段考試題出現「精液豆漿」、「強姦」、「69式」等極度不當內容,引發軒然大波。校方雖已致歉並啟動調查,但此事揭示的,恐怕不僅僅是單一事件。

首先,這名老師將低俗不堪的文字寫在考卷上,大剌剌地暴露自己無知、缺乏性平意識素養,更無關創意或老師「想接地氣」、用國中生講話的方式。正因為嚴重缺乏專業素養、倫理界線意識及對教育本質的正確理解,選擇用低俗不當甚至具傷害性的內容做為考題,不但暴露出該校審題機制名存實亡的警訊,更直指師培養成階段,乃至於進入學校後的命題專業素養完全沒有精進。

其次,在日常的教學互動中,類似的失當言行也時有所聞。筆者便曾觀察到,有數學老師在引導學生理解「角平分線」這一幾何概念時,僅因某名學生一時戲謔地將「角平分線」與「攝護腺」聯結起來,該名老師便在接下來的課堂裡反覆提及「攝護腺」,爾後其它學生更說出「紅外線」、「紫外線」等與數學概念風馬牛不相及的詞彙,試圖以此製造笑料。

這種做法看似是想讓課堂氣氛活潑,實則是教師專業失能的體現。它暴露出教師誤解了「幽默」與「低俗」的界線,更忽略了語言做為價值傳遞媒介的深遠影響,以及自身在師生互動中應有的角色邊界。學生當下的笑聲,絕非對知識的豁然開朗,更可能是對突兀情境的錯愕反應,甚至是對教師失格行為的無奈附和。這種「創意」不僅不好笑,反而模糊了學習的焦點,甚至在潛移默化中傳遞了不當的價值觀。

俄國心理學家利維.維高斯基的社會文化理論,便深刻地揭示了語言在個體認知發展與形成價值觀的核心作用。教師做為學習環境中「更成熟的他人」,其語言模式、詞彙選擇及所傳達的隱含意義,都會對學生的認知建構與價值判斷產生直接且深遠的影響。

當教師在教學或評量上使用低俗不當,或與教學目標無關的戲謔語言時,無異是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扭曲的認知框架;學生可能會錯誤認為此類語言是被允許、甚至是值得模仿的,從而影響其語言習慣與價值取向。

   
性平教育 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劉松柏/教(南投市)/聯合報
近日,金門某國中健康科期末考題出現不當用語,引發社會軒然大波,有人認為出題老師欠缺性別平等意識,也有人認為校方審題機制出了問題,但綜觀實際狀況與社會輿論即會發現,各級學校其實仍未能落實師生性平教育,導致這次的問題產生。

我國憲法規定「中華民國人民無分男女、宗教、種族、階級、黨派,在法律上一律平等」;「世界人權宣言」亦揭示人人有資格享受本宣言所載的一切權利和自由。近年性別歧視的現象雖有改善,但仍有很長的路要走。性別歧視常伴隨著工作上的不平等,例如升遷或職業選擇;如早期認為女性只能從事某些職業,或某些職業只能由男性擔任,這些刻板印象並非僅靠制定法律便能解決,而是需要大家一同落實。

此次事件也反映出師資專業知能的欠缺,如評量出題的基本原則、各種疾病傳染途徑、性心理及性生理的知識等,其實都需要專業的師資進班上課。如以英國大哲斯賓賽的「生活預備說」來探討,健康課涉及與生存直接相關的領域,其實更需要專業的師資;但中小學現行的師資結構,其實在各領域仍存在著許多非專長教師,雖然絕大部分對於教育有著熱忱,但在專業度上需再提升。

亡羊補牢,其時未晚。目前老師可進修的管道很多,各校依據一○八課綱也有巡堂及審題機制,甚至可以利用AI協助檢視題幹中有無歧視用語。而在評量方式方面,以多元評量的觀點而論,也未必每一科目均須紙筆測驗。希望這次事件只是單一偶發,後續對於該校學生的輔導,尤須主管機關協助妥為處理,方為學生之福。唯有每位學生都有正確的性別平等意識,我國的性平教育方能真正落實。

   
安全網補破口 先去政治化
楊金寶/台北護理健康大學嬰幼兒保/聯合報
「剴剴」是個等待收、出養的可愛孩子。台灣等待收養的孩子,二○一九年有八七四人,二○二三年為七百人,其中找到家的孩子二○二人。多年來,相關業務和做法都由民間自行發展建立,「剴剴案」後,衛福部於二○二四年即刻檢討過往疏漏,要求民間單位回歸單純的收養人培訓與媒親,其餘「出養必要性評估」和「出養兒安置」,必須改由國家公權力介入,成為各地方政府社福中心的責任。

「出養必要性評估」不但是專業,更有專業難以涉入的親情糾結,及無法預知的兒童未來最佳利益發展。許多被收養的孩子長大都會尋根尋親,都非常想知道當初那個出養的決定是誰做的?是每個人都討論過了、想清楚了各種可能,才決定放棄自己的嗎?對想留下孩子卻沒有能力養育的父母而言,放棄孩子不但天人交戰,也可能陷入長期的自我咎責。

根據衛福部一一一至一一三年的統計,在每年等待收養的孩子裡,大約有三至四成是沒有等到收養就中途結案的,主要原因是原生家庭或親屬最後改變主意,決定把孩子留下。在法院裁定收養案例中的國內外收養比率,幾乎都是國外比率高於國內。

台灣經濟實力排名世界前廿名,為什麼在兒童收、出養這件事情上,我們竟然是出養國而不是收養國?究其因,台灣對原生家庭的支持極其不足,特別是對年輕、單親或非預期懷孕的母親來說,育兒、工作、社會眼光和種種生活考驗,都是難以兼顧的困局。若對原生家庭有更多支持,便能避免孩子被帶離原生家庭安置。

本月十日,民團發起「終結兒虐,陪你長大」集會活動,台灣民眾溫暖、想為孩子喚醒應有關注,值得肯定也令人敬佩。行動訴求包括設立「兒少保護部」、增設有給職兒少保護專責醫師、設立兒虐專責社工、推動訪視助理與視訊訪視制度、增訂刑法二七一條之一「虐殺兒童罪」、法律授權快速隔離疑似加害人。

其中,設立「兒少保護部」,不禁讓我想起政府成立「少子女化辦公室」,卻未能妥善規畫組織職掌及分析問題成因;倉促的組織部門,恐怕無法「精準補網」接住孩子。

社工或居家托育人員都需要時間和信任,才能和生父母及原生家庭建立細緻的關係,始知兒童最佳利益;草率決定將孩子出養,對相關人都是創傷。在「剴剴案」中,其生母和外婆也曾在一一一年元月和六月求助某社福中心,卻都沒能得到相應支持,故而決定將剴剴出養。出養家庭可能需要彈性的托育幫手、穩定居住、就業輔導、家人支持或親職教育;甚至需要情緒、心理、精神、早療甚至藥、酒癮等協助。

目前,社福中心人力極其不足、流動率大,就算有中央補助款也終年找不到社工,如同托育幼教機構及居家托育服務中心,職場嚴重缺老師、缺保母。合力接住岌岌可危的家庭,才能共同照顧可能出養的孩子。縫補社會安全網破口,請先剔除政治操作,回歸兒童最佳利益,幫助孩子擁有一個家;善待照顧和教育孩子的社工、托育、幼教人員,請別忘了縫補上他們的尊嚴。

   
用關稅特別預算 搶救年輕世代
杜紫宸/中華大學兼任講座教授(台/聯合報
走進捷運車廂、咖啡館,或滑開社群媒體,不難察覺一種瀰漫在年輕人間的情緒:安靜、內斂,透著疲憊與茫然。他們不是沒有夢想,而是逐漸懷疑夢想是否仍能兌現;不是不努力,而是看不到努力究竟通往哪裡。

這一代年輕人活在選項貌似多元、實際路徑卻愈走愈窄的時代。他們從小被教育要競爭、要拚搏;進入社會後卻發現沒有公平起跑線,工作就像在跑步機上全速奔跑,始終無法抵達可以安身立命的終點。

以大學畢業生起薪中位數計算,台北市房價/年所得比超過十五倍,蛋黃區甚至逼近廿倍;在雙北租十坪套房,租金吃掉薪資三分之一。當房價高漲、物價上升成為日常,勉強生活著變成普遍社會經驗,苦悶來自未來感的崩解。

年輕人渴望自由選擇人生,卻被社會強加以薪資、職稱、資產來衡量價值,在傳統期待與自我意識之間拉扯,找不到真正能落腳的地方。社群平台不斷推送人生勝利組的光鮮片段,演算法提醒你過得不夠好。普通被視為失敗,平凡變得羞愧,焦慮與自責就難以排解。

年輕人是街頭運動、網路倡議主力,但當政黨忙於鬥爭,青年訴求被忽視,他們對民主制度的期待就此崩解。這些現象不該再被視為抱怨,而是社會警訊。一個世代對未來無感、對體制無望,引爆消極文化、低生育率與民主冷感,對台灣的未來,將比任何關稅或外部衝擊更具破壞性。

面對美國總統川普對等關稅壓力,既然政府能編列四一○○億元特別預算用於增加對美大宗採購、補貼台電虧損、以低利貸款助企業因應衝擊,為何不能以同樣規模投資青年的未來?補貼企業固可短期緩解出口產業壓力,穩住股市與信心,卻無助企業技術升級或轉型。若將相同資源投入青年政策,不僅可改善青年生活壓力,更能強化內需、穩定社會信任,培養國家中產根基。

特別預算是資本與人力的抉擇,更是國家走向的價值判斷;不能僅解燃眉之急,更應投資未來。以下是可立即啟動、成效具體的青年政策構想:

一、青年儲蓄配對帳戶:為十八至卅歲青年設立專戶,政府按比例配對存款,專款用於進修、創業或購屋。以每人儲蓄百萬即配對廿萬元估算,涵蓋五十萬人僅需一千億元,卻能為青年重建未來起點。

二、推動人生分享運動:與主流社群平台合作,邀請創業者與領域達人分享失敗與低潮經驗,讓青年理解不是只有成功才值得被看見。

三、設立第二人生實驗場:針對轉職青年,提供一年生活基本保障與技能培訓,鼓勵社會接受「重新開始」是正常而非失敗的象徵。

四、推動微型倡議平台:讓青年以簡易流程提出公共提案,如城市改造、文化行動、社區營造,並獲得小額補助與資源媒合;讓「我可以做點什麼」成為具體行動。

這一代年輕人不是脆弱,而是太久沒被認真對待;他們不是不努力,而是社會還沒給出合理的回報機制。若現在不投資在他們的未來,下一個社會斷層將比經濟衰退更難修補。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問題考卷省思:漠視道德不明智
李家同/聯合報
金門金城國中日前傳出,有一份考卷出現了非常不雅的詞句,引起很多人極大的反感,認為這些詞句即使在平常都不能出現,怎麼可以出現在國中考卷上?這的確是一個值得問的問題,我們應該好好地思考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我相信這位老師出這些題目的時候,並不覺得有什麼不妥,更沒有料到會引起軒然大波;所以我們要問的是,為何相當多人認為不該出這種題目,而這位老師卻不認為這些題目有任何不妥之處?

這個事件令我想起越戰開始時的「嬉皮運動」。美國過去一再宣稱自己是基督教國家,在越戰還沒爆發以前,美國爆發了民權運動,當年很多年輕人忽然發現美國上流社會的偽善。民權運動是為了要爭取種族間的平等,美國的開國元勳曾經一再宣稱「人生而平等」,可是這些領袖們同時卻聽任奴隸制度的存在。我在一九六二年去美國,那時還是有很多地方,黑人搭公車時只能坐在最後面,看電影時也不能和白人坐在一起,廁所當然更是要分開,難怪美國很多年輕人開始對美國的道德觀念感到懷疑。

越戰更加深了這種對道德的懷疑,因為美國在越戰中被迫使用空軍轟炸,轟炸時炸彈當然會炸死很多平民。我在美國的時候,晚上看電視常看到小孩被汽油彈擊中,引起背部的火焰;這些影片使得美國開始了嬉皮運動,嬉皮運動的基本議題是「要打敗美國的偽善者」。

遺憾的是,嬉皮運動推翻了很多固有的道德觀念。美國原本沒有《花花公子》這種雜誌,可是從此以後,美國可以公開地發行這種刊物。嬉皮運動在美國造成了「文化大革命」,美國現在很少人是所謂的「衛道之士」、很少人強調固有道德;這種文化大革命也影響了全世界,我國當然也不能避免。在過去,我們的確過份地強調道德;五四運動已經指出有些禮教是不符合正義的,很多人心知肚明,統治階級卻大談他們定義的道德,因為這對他們的統治是有用的。

因此我相信出這些考題的老師,恐怕是對舊道德感到不滿,他或許認為我們的道德觀念是將自己鎖在一個非常窄小的空間,他要打破「道德的框架」,不願意做一個「偽善者」。遺憾的是,他不了解人類和一般動物是不同的,人類的社會必須要有一些道德基本規範,否則會不堪設想。

我們在責備出題老師的同時,也應該檢討我們的社會有沒有重視道德。這個事件發生以後,校方和教育部都沒有提「師道」這兩個字,都僅在性別平等這個議題上著墨。也怪不得校方和教育部了,因為他們不願意被認為是「迂腐的衛道者」。

我卻要大聲地疾呼,社會必須重視道德!重視道德是非常正確的想法,漠視道德是不明智的。

(作者為清大榮譽教授、博幼社會福利基金會榮譽董事長)

   
美中忙博弈 台灣關鍵期
黃健群/工業總會大陸處處長、大學/聯合報
經歷幾番波折,美中兩國代表在瑞士進行兩天協商後,終於達成初步協議,並發表了聯合聲明。原來美國對大陸進口商品課徵的關稅已達一四五%,大陸對美國進口商品課徵關稅亦達一二五%,在雙方共同調降一一五%後,美國對陸進口商品關稅降至卅%,大陸對美進口商品關稅降至十%;雙方議定九十天內繼續磋商。對大陸來說,與美國的關稅爭議,可謂一夕之間回到川普四月二日解放日前。

四月以來美國對陸進口商品課徵的關稅,包含三月加徵的廿%芬太尼關稅;在陸方表明願與美方共同解決芬太尼問題、芬太尼關稅於協商期可能取消前提下,美中雙方僅存十%的基礎關稅;美中實際上已回到平等的地位重新談判。

誠然,此次被認為是經濟停戰協議的中美聯合聲明,並非代表之後美中經貿關係將一馬平川;但美中貿易爭端暫時的偃旗息鼓,不但讓岌岌可危的全球經貿體系有了喘息的空間;更大的意義,是為仍在與美國談判的經濟體提供一個可供依循的典範。

從現實看,美方有必須和陸方達成協議的理由,陸方亦有與美方合作可促成的利益。

從美國方面來看,由於製造業回流並非一蹴可幾。若川普一意孤行,執意遂行不合理的對陸關稅,在沒有替代來源情況下,美國民眾的日常生活用品勢必面臨漲價;學生開學所需要的校服、書包、筆記本甚至電子產品,在貨運船都驟減的情況下,最快將於七月爆發空貨架危機。川普之前也承認,課徵關稅將使得美國商品變少、價格變貴;因此,已嚴重影響美國民眾基本生活的關稅政策,顯然並不具可持續性。

從大陸方面來看,雖然大陸已經做好最壞打算、最好準備的底線思維;但正值大陸產業結構調整期,經濟承壓加劇;對美貿易戰升級,對大陸絕非沒有衝擊。舉例來說,為了規避關稅等因素,近年來大陸的外商投資(FDI)持續衰退,去年FDI實際利用金額衰退了廿七點一%,在祭出一系列穩外資政策後,今年第一季仍呈現十點八%的衰退。且由第一季居民消費價格(C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雙降來看,大陸仍面臨有效需求仍不足下的通縮問題。此外,經濟下行導致的就業困難,更讓重視維穩的大陸當局不敢輕忽。

誠如大陸當局一再強調,貿易戰沒有贏家,「合則兩利、鬥則俱傷」。歷經幾十年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在比較利益法則下,大陸已發展為全球第一大貨物貿易出口國,美國亦成為全球最大的服務出口國。已有許多論者指出,川普想透過關稅重構全球經貿體系,將面臨包括政策之間的衝突矛盾、其他經濟體的抵制與圍堵,甚至美國內部的分化等諸多困難與挑戰。基此,雖然是否「東升西降」仍未可知,但在「西風壓不倒東風」下,美中基於現實及各自需要,將有極大達成最終協議的可能性。

如吾人一再提醒,美中領導人若要在十一月的G20會面,則未來三個月美中將進入博弈與交易期;這段期間也將是台灣的關鍵期。台灣想要成為棋手而不淪為棋子、甚至避免變成棄子,只有自立自強,並加強底線思維,基於現實而非空想進行沙盤推演,做最壞的打算、最好的準備。如此,才能因應接下來對美的關稅、匯率談判,甚至更大的地緣政治變局!

   
陸應助WTO 力抗「強權即公理」
王亮/關務署前署長(台北市)/聯合報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及美國貿易代表葛里爾,連續兩天在瑞士日內瓦,和大陸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等,展開美中經貿高層會談,全球矚目。昨天,雙方第一波經貿高層會談已落幕,彼此同意暫停「對等關稅」九十天。根據美中敲定的協議內容,美方對中國大陸的關稅從一四五%降至卅%;中國大陸對美國的關稅則從一二五%降至十%,這使得雙方貿易暫時能夠正常進行,以維護市場秩序及民生需求。

不過,即便美中之間已有暫時性共識,很多好戲還在後頭。雙方比的是韌性、兩國民眾的耐力及調整經貿結構的效率。WTO秘書長伊衛拉在本次美中會談後發表聲明稱,她敦促兩國借助這股推力,繼續形成具實用性的解決方案,以緩和緊張關係、恢復可預測性,並且增強對多邊體系的信心。不過,她的這番話聽起來實在令人頗覺諷刺,因為維護自由貿易的遊戲規則、保障自由貿易的可預測性,及強化會員國對多邊貿易體系的信心,不就正是WTO的主要職責嗎?

川普在四月二日宣布要對中國課徵卅四%的「對等關稅」後,中國立即於四月九日提出反制,也課徵美國卅二%的關稅,並同時向WTO提出書面陳情,抱怨美國的魯莽行為。但WTO秘書長在此次的聲明當中,隻字未提中國當時陳情處理的後續情形,卻只寄望兩大會員國「自求多福」。

WTO的爭端解決機制,是WTO藉以維護多邊貿易秩序的重要方式,如果WTO的此項機制難以、甚至無法發揮作用,像中國這樣的大國還可與美國抗衡,但其他力不及中國的小國權益,將由誰來維護?

在美中後續的談判中,中國應同時扮演協助WTO推動和強化多邊貿易秩序合理化、法制化及制度化的角色,以避免未來不會再有「強權即公理」的情事一再發生,讓自由貿易正常運作,各國市場及人民不再動盪不安。

   
養生村養老好心動?專家揭「不能說的秘密」4大重點付費前避雷
一卡皮箱即可入住的養生村,漸成銀髮族的居住新選擇。然而,近期養生村爭議頻傳,有業者遭投訴積欠100萬元的保證金,更遭到終止租約。想找個地方養老,卻捲進合約糾紛?把握4件事避免介入爭議。

"Please let me introduce myself." 這句話哪裡錯了?
在商業場合,想要表現得更有禮貌一點,很容易就用 "please",就像講中文加一個「請」字,但是英文的"please" 是一把雙面刃——用得好,可以讓你的語氣更禮貌;但用得不好,可能讓你的表達太直接、太客氣,甚至影響專業度。來看幾個例子。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