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藤e起學英語】精選最精采的文章,時而新奇有趣,時而發人深省,透過閱讀喜歡的事物學習英語。 【考公職e周刊】提供你公職、職場、證照……等各類考試的情報,還有應考人現身說法,上榜秘訣分享給你!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5/07/03 第5994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總統的財產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看守所變監獄:司法何以成政治追殺工具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大而美法案恐引發美雙赤字循環
民意論壇 北風與太陽給執政的啟示
司法不能請鬼拿藥單 賴應懸崖勒馬
升值榮光 換來社會裂痕
城市裡的孤影:白鼻心與我們的生態責任
大學招生員額要考慮就業需求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總統的財產
黑白集/聯合報

監察院公布賴總統財產,存款一一二五萬元,較參選時的二一五萬元增加了九一○萬元,另有一二四六萬元房貸。值得注意的是,賴清德申報了三筆合計一一八六萬元的有價證券,都是美國國庫債券。由於台幣升值,估計匯兌損失約一一八萬元。

賴清德已上任一年,為何迄今才首度公布財產?原因是,監察院去年底已公布了一批政務官的財產,而今年三月應公布的廉政專刊,卻以「預算被刪」為由拖延至今。

光看數字,總統財產不算驚人,但也引起網友七嘴八舌。有人問,那麼多存款,為何不拿去還房貸?有人說,原來「美國人的阿公」,還是喜歡買美債避險。有人質疑,總統年薪才六百萬,為何賴總統一年存款能增加九百多萬?有人質疑,這些財產數字太籠統,根本無法反映真相。這些,都是庶民的小牢騷。

月入三、五萬的年輕人,當然看不懂上層階級的財產玄機。他們可能不知道,除了房地產、汽車、股票,高官們最愛的理財術是「保單」。上一期的廉政專刊即顯示,十二名部會首長總共申報了九十三張保單,平均一人七.八張。其中,閣揆卓榮泰榮登「保單王」,個人擁有十九張。

賴清德參選時申報十三筆保單,已繳保費達四千五百萬元,這比較接近其財產實情。這次他僅申報六張保單,但肥水去向只能猜測。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看守所變監獄:司法何以成政治追殺工具
社論/聯合報

涉及京華城案的台北市前副市長彭振聲,在偵訊中接獲罹憂鬱症妻子墜樓身亡的消息,悲泣道:「我是冤枉的,檢察官的良心在哪裡?我為什麼生在這樣的國家!」彭振聲說,他先前認罪是為了拚交保,讓妻子安心;「現在她走了,我也沒顧慮了。」捲入柯文哲的京華城案,是彭振聲公務生涯的最大不幸。即使妻子輕生也難還他清白。這次悲劇暴露了檢調一年來不斷「押人取供」的惡行,把看守所當監獄,把嫌犯當罪犯,都踰越了人權和法治的界線。

回顧此案,彭振聲、柯文哲等人於去年九月遭台北地檢署羈押禁見,十二月底北檢將他們一干人等起訴;此時,彭振聲已被羈押了一一五天。在此期間,其妻罹患憂鬱症,彭振聲先行認罪,換取以五百萬元交保;柯文哲等人則持續遭羈押至今。依法官的延押裁定,俟本次羈押期限屆滿,柯文哲等人將已被羈押一年以上。

爭議癥結在,檢方的偵辦一直缺乏強有力的突破,尤其涉及貪汙圖利部分的收賄及送賄雙方的「金流」,未能掌握關鍵證據。也因此,檢方一直以關鍵證人「橘子」未到案為由,持續聲請羈押。如此一來,因為案情膠著,檢方就把「台北看守所」當成「監獄」,持續關押京華城案嫌犯,這其實已有侵犯被告人權之虞。

在美國,聯邦法院對輕罪的羈押期限,通常為九十天;對於重罪,則是一二○天。貪汙屬於重罪,偵辦有難度;但像柯文哲這樣一押就是一年,恐怕也太超過了。尤其,當偵辦進度無明顯進展,其實只是反證檢調的無能及濫權,並留下司法淪為「政治迫害工具」的口實。何況,目前已有「電子腳鐐」等方式可以監控,防止嫌犯逃亡;檢調硬要用羈押手段把反對黨政治人物關押在看守所,根本是司法倒退的做法。

賴政府執政一年來,司法濫權踰矩的情況層出不窮,除了正義遭到踐踏,更讓人擔心台灣的法治節節敗退,司法成為當權者的政治追殺工具。這種憂慮,並非無的放矢。柯文哲涉及京華城及政治獻金案,確實有必要查個水落石出,如今政治獻金案已查獲確鑿事證,但京華城案卻缺臨門一腳。檢調偵辦京華城案已一年多,若因辦案技巧笨拙無法使案情水落石出,使貪瀆者一刀畢命,卻強行羈押嫌犯意圖使其意志崩潰,這顯非正當的司法程序。試問,難道台灣又回到了皇權時代?

再者,例如檢調對國民黨「反惡罷」的假偽連署大動干戈,與以往的類似案例對比,顯然追殺手段也太不成比例。過去遇到虛偽連署或死亡連署,多半由中選會認定為無效,予以剔除;而今,卻是還在連署階段,就由檢調向藍營地方黨部發動搜索、逮捕,乃至有大批黨工遭到羈押。此舉,除導致藍營「罷綠」深遭恫嚇,最後結果,是無一成案。如此一來,民進黨將大罷免「吃乾抹淨」,一路順暢無阻。但是,想想民主台灣淪落至此,不覺得很可悲嗎?

去年桃園市前市長鄭文燦因收賄遭到起訴,民眾都為司法大展雄風拍手叫好。然而,今年賴清德子弟兵陳宗彥涉性招待獲判無罪,人們就困惑不解了:司法天平是看權勢關係的親疏遠近而定的嗎?而最近民進黨公布縣市長初選辦法,民調最高的高雄民代林岱樺就在此時因助理費案被起訴,恰恰符合賴總統的黨內愛憎尺度。由此看來,司法公權力似乎成了為執政者服務的工具,而且對象不分黨內外。

彭振聲之妻此際輕生,不僅是彭振聲個人的悲劇,也刻劃了這個時代司法天平的傾斜。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大而美法案恐引發美雙赤字循環
社論/經濟日報

美國總統川普極力推動「大而美法案」(簡稱BBB),近日在參議院險勝通過。由於法案內容涉及稅改、削減支出、移民及邊境安全、第899條「報復稅」與軍事支出等,爭議很大,恐讓美國債務再度擴大。

這項法案被馬斯克強烈抨擊為引爆聯邦赤字、讓美國破產的「噁心怪物」,從而導致他與川普公開決裂,參議院險勝通過後,還要再送眾議院表決。最新的民調顯示,仍然只有28%民眾支持該修正案,因此未來要過關仍充滿變數。

大而美法案中值得注意的,首先是稅改方案。川普將他第一任在2017年推出、將於2025年底到期的「減稅與就業法案」,延長實施,包括降低公司和個人所得稅稅率、提高標準扣除額和家庭稅額扣抵、提高個人最低稅負制的扣除額、取消公司最低稅負制、遺產及贈與稅免稅額增加一倍等「減稅」方案。

此外,他還新增了小費、加班費免稅,提高家庭稅額扣抵及州和地方稅收減免(SALT)上限等減稅方案,以及將拜登政府《通膨削減法案》中針對清潔能源、電動汽車等的稅收抵免減少或刪除,並對外籍人士及企業匯款出境課徵5%等加稅方案。

稅改方案雖然讓80%的美國人減稅,但受益最多的卻是富人,尤其是公司、個人所得稅稅率的調降、最低稅負制的調降或取消、州及地方稅扣除額的提高、遺贈稅終身免稅額的提高等,有劫貧濟富之嫌。研究指出,收入最高的0.1%家庭獲得超過25萬美元的減稅,收入最高1%的家庭則獲得平均超過6萬美元的減稅,而收入最低60%工薪家庭僅獲得平均500美元的減稅。也有研究顯示企業減稅並未使80%的勞工獲得加薪,反而是高管薪酬大增。

更諷刺的是,大而美法案的削減支出方案,集中在補助弱勢的社會福利支出,包括低收入戶醫療補助及糧食券,可見得大而美法案最大的爭議,在於稅改及削減支出方案,破壞社會公平正義,讓嚴重的貧富懸殊問題更加惡化。

此外,大而美法案的成本效益分析,是建立在經濟成長與低通膨過於樂觀的假設上,加上以對外加徵對等關稅,作為減所得稅的財源,並不切實際;馬斯克主持的政府效率部刪減支出成效不彰,不但無法增加財政收入,反而導致財政赤字暴增。國會預算辦公室原估大而美法案增加至少2.4兆的財政赤字,修正後的法案更可能使赤字暴增到3.4兆。目前美國國債已經超過37兆美元,是GDP的123%,每年光利息支出就超過1兆美元,大而美法案確定將使財政問題更加惡化。

瞭解國民所得會計恆等式的人都知道,國際的「經常帳逆差」和國內的「儲蓄不足」是一體兩面。美國經常帳逆差(尤其是貿易逆差)反映的就是民間部門儲蓄不足(投資超過儲蓄)以及政府財政赤字(政府支出超過收入)。因此,若美國人不改變愛消費、不儲蓄習慣,或政府財政赤字不改善,所有的關稅政策都徒勞無功。

從川普關稅1.0於2018年專門針對中國課徵,結果貿易逆差改善只在2019年曇花一現,2020年又再惡化;拜登繼續對中加徵關稅,美國的貿易逆差反而擴大,2024年底更創歷史新高,即知關稅政策無濟於事。

總之,川普的關稅2.0與全球作對,大而美法案又導致美國財政赤字有增無減,想扭轉貿易逆差注定失敗,更不要說還有引發物價上漲、美元資產(尤其美債信用評等)失去國際的信賴等等經濟負面影響。大而美法案一點都不美,僥倖通過之時,恐怕是美國雙赤字(財政及貿易赤字)惡性循環的開始。

   
民意論壇
北風與太陽給執政的啟示
傅榮珂/大學退休教授(台南市)/聯合報
當日昨聽聞新聞報導,台北市前副市長彭振聲因京華城案子出庭,其妻子卻在高雄住家墜樓而亡;接著彭振聲在開庭前聽聞相守四十幾年的妻子身亡的消息,痛哭悲鳴吶喊:「檢察官的良心在哪裡?是不是要我的命?為何我會生在這個國家?」

他的哭嚎聲令人相當不捨,尤其後續報導透露彭妻一大早還煮好早餐,之後默默地搭乘高鐵返回高雄住家、墜樓而亡。想起這四十多年相濡以沫的夫妻之情,可以知道彭前副市長的悲痛,鶼鰈情深讓人感動。彭夫人在離世之前還顧念其丈夫,幫其先生煮好早餐再悄然離開。其不捨之情,讓我感同身受而流淚。

我們不知道台北市前市長柯文哲涉及的京華城案真相如何?但最起碼,我佩服柯市長的初衷用心,他想招攬學有專長的專家主政北市,而不只是酬庸;彭振聲是工程專業,經海選而被柯重用,他原先在高雄市政府任職時就已聲名遠播。

今天,當我們檢視賴政府團隊的各部門主管首長,有多少是專業的?又有多少是酬庸的?一個沒有專業背景的官吏,即使他肯學習,也時不我予,相信無法在短時間內做出政績;難道靠大罷免、大宣講來消除「雜質」,就能讓賴政府施政順利?

我在教學上常以伊索寓言「北風與太陽」的故事來告訴學生,誰的力量比較強?誰才有力量讓行人脫下衣服?北風愈是用力吹,行人愈是包緊衣服;當太陽照耀散發熱力時,行人因為炎熱而不得不脫下衣服。該故事寓指,與其盡全力壓制對方,不如以溫煦的態度讓對方心悅誠服。無論是交友、從政或經營事業都是如此。「北風」的冷酷,是無法讓台灣社會「大團結」的。

我們可以了解,這段時間以來,彭副市長和夫人因官司糾纏,他們及家人所承受的深刻煎熬有多深。今天發生這種悲劇,令人心酸!在此,僅致上無限的祝福給彭副市長,願生者堅強。

※ 提醒您: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1925(依舊愛我)安心專線

   
司法不能請鬼拿藥單 賴應懸崖勒馬
陳長文/國防部前法律總顧問、雲麾/聯合報
立法院將於近日審查總統再度提名的七位大法官人選,其中獲提名為司法院長的蔡秋明於三月記者會上,將其未來職志鎖定在「協助國家因應憲法挑戰」,並劍指當前國安議題。然讓一位有濫權追訴嫌疑者,主掌攸關人民自由的司法憲政,無異是「請鬼拿藥單」。

一、檢察官品第之辨,下下品者莫此為甚:檢察官其下下品者,莫過於將司法天職淪為換取政治前途的籌碼,蔡先生在拉法葉案的行徑,正是此不堪的註腳。當年,他在時任總統陳水扁「不惜動搖國本」號令下,竟以「判有罪才能追回佣金」為由,意圖犧牲無辜海軍軍官以成就功業。然事實是,我國海軍據優質採購契約,透過國際仲裁向法國船廠追討鉅額違約金;追索汪傳浦資產,亦有其跨國司法程序,兩者皆與是否需將雷學明等海軍軍官定罪以成祭品,風馬牛不相及!這種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心態,已徹底背離法治。

二、窄化憲政為國安,法治前景堪憂:如今蔡先生遇上第二位「老闆」—提名他的賴清德總統。更令人驚駭的是,他竟主動將憲法挑戰等同於國安議題。憲法涵蓋人權保障、權力分立、社會正義乃至兩岸關係,豈能以國安一詞蔽之?執政當局將對岸定義為「境外敵對勢力」,對國安特別關切,不免令人質疑未來是否將以為賴總統「打掉雜質」為志。尤其賴總統近日於「團結國家」第三講中,謬稱中華民國憲法台灣沒有派員參加,意圖割裂憲法與台灣的歷史連結,又豈能讓「上命下效」者主掌司法,為其違憲言行保駕護航?

三、黃世銘的堅持與劉方慈之風骨:此事之荒謬,不僅在蔡先生濫權過往,更在於司法高層與審薦機制集體噤聲。黃世銘先生當年力抗壓力,甚至與時任檢察總長盧仁發徹夜對峙,堅拒簽署證據不足起訴書,為此去職。他在當年獲提名檢察總長的立院聽證會上,更揭示這段過往,其風骨令人動容。然當他擔任總長後,未能主動追訴盧仁發與蔡秋明之濫權,實為重大缺憾。真正撐起司法青天的,是在同樣政治壓力下,毅然判決無罪的劉方慈審判長。當檢察官為政治服務時,是她及受命、陪席法官的司法獨立風骨,結束雷學明先生等人近十年的司法折磨,並給黃總長以「為免訟累」說詞不上訴之勇氣,劃下全案句點。

四、懸崖勒馬,各方應知所進退:基上,蔡被提名人已非「不適任」三字所能涵蓋,更是對中華民國憲政與人民智慧的公然挑戰。倘蔡被提名人對過往尚有一絲反省,或應公開致歉。然遍尋其言行,未見分毫悔意,更無引領司法之胸襟品格。筆者以為,蔡先生應知所進退,主動公開懇辭。若仍戀棧,則立法院應嚴加審查,斷然否決任命,為法治守住山海關。

然根本之解,仍在賴總統一念。本次提名,不僅是人選的適任與否,更是對司法獨立之考驗。若司法淪為聽命行事的行政附庸,則數十年來篳路藍縷所建立的憲政成果,將前功盡棄。

賴總統若真是遍尋不著適格院長人選,默默守護法治的劉方慈法官,不正是最佳人選?若連高檢署檢察官皆可獲提名,一位歷經考驗、經驗豐富的現任高等法院庭長,當更有資格。賴總統應懸崖勒馬,撤回蔡秋明之提名,方能引領中華民國從「法制」邁向「法治」,終臻「良制」。

   
升值榮光 換來社會裂痕
禹拜/大學教授(台北市)/聯合報
近期新台幣匯率強勢升值,幾度突破廿九元兌一美元關卡,引發社會熱議。針對台幣狂升,賴清德總統五月時對此公開表示,升值原因包含「去年經濟成長四點五九%」,試圖將升值風暴合理化為國家實力的展現。但事實真是如此單純?台幣升值真的造福全民?這波升值是誰受益?又是誰默默承擔苦果?

從經濟基本面來看,台灣確實具備某些升值條件:長期貿易順差、外匯存底豐厚、科技出口暢旺。然而,這波台幣升值的幅度與速度,卻超過基本面所能支撐的水準。真實升值原因,無法不讓人懷疑是否來自政治因素:為避免被川普政府再次列為「匯率操縱國」,中央銀行選擇主動放手,讓台幣「順勢升值」,塑造匯率自由浮動良好形象,降低美國經貿關稅談判施壓的籌碼。

這樣的戰略操作雖可理解,卻不能忽略它所造成的分配惡果:這不是一場全體國民共享的經濟成果,卻是一場財富向上集中、風險向下轉嫁的政策悲劇。

首先受益者是誰?答案非常明確,就是金融機構與資產階級。他們在匯率剛出現變化時即敏銳反應,提前布局、拋匯、買進台幣資產,靠匯差與資本利得雙頭獲利。壽險公司、外資券商、特定投信與銀行法人部門,早在市場出現訊號時即開始操作,幾天內帳面收益盆滿缽滿。這些機構不事生產、不靠創新,純粹藉由揣測政策風向投機套利,其行徑雖合法,卻讓人不齒。

令人憤怒的是,部分金融機構不只被動因應,更積極推波助瀾。他們透過研究報告放大升值預期,引導資金流入以助升勢成真,甚至讓小型投資人跟風進場,自己則已提前布局,坐等收割。這種行為雖難構成違法,卻近乎國內版的「華爾街內線操作」,將升值變成一場圈內人的財富盛宴。

誰是受害者?當然是無力參與金融套利遊戲的多數國民。

台灣是出口導向經濟,中小型企業多以美元報價、台幣計本,台幣一旦升值,毛利立刻遭壓縮。這些企業缺乏避險工具,也無力議價,唯一能做的就是壓縮成本:裁員、凍薪、削減加班費,最終受害的是基層技術員與產線工人。

農漁民也在這場升值中陷入雙重困境。對外出口農產因匯率升值而價格失去競爭力,對內則面臨進口商品變便宜的壓力,本地售價被迫下修,利潤大幅縮水。入境觀光產業更不用說,來台旅客因匯率不利、開銷上升而減少消費,住宿、餐飲、交通首當其衝。這些產業從業者多為基層民眾,收入不穩、工作量不保卻沒人關心他們在升值中失去了什麼。

令人遺憾的是,政府至今對此缺乏誠實說明與配套作為。賴清德用「經濟成長所以台幣升值」來解釋,無疑是錯誤包裝因果。不但混淆市場變動與政策操作界線,更是對弱勢承受者輕率冷漠。真正的問題在於:即便這是策略性升值,為何沒有弱勢補貼與金融監管?為何沒有對投機套利的資金課以合理限制與稅捐反制?為何任由升值後的風險轉嫁給最弱勢階層?

這場台幣升值事件,對不同國民而言,真的是兩個世界:對金融產業與投資族群,是機會與喜悅;但對基層勞工與中小企業,則是衝擊與沉痛。令人遺憾的是:政府在這當中,選擇了沉默與不作為。如果這就是我們所謂的「升值榮光」,那麼它帶來的,在光鮮數字背後,是更深層的分配不公與社會裂痕。

   
城市裡的孤影:白鼻心與我們的生態責任
葉傑生/台北市立動物園前園長(台/聯合報
有時候,真正代表一座城市進步與否的,未必是高樓大廈的數量,而是夜幕降臨時是否還能容納一雙野生動物的眼睛。近年來,一種叫白鼻心的夜行性動物,悄悄走進了台灣的城市邊緣,牠們出現在廢棄工地、頂樓加蓋、倉庫天花板,甚至出現在住宅陽台、後巷與社區邊界。對某些人來說,這樣的「入侵」令人驚訝甚至惶恐;但對我來說,這其實是動物對人類社會發出的一次沉默提醒。

白鼻心,又名果子狸,過去牠們廣泛棲息於低海拔山林、果園與農村地帶,靠著吃水果、昆蟲與小型動物維生。然而隨著人類活動加劇,牠們原本熟悉的棲地迅速消失。當白天屬於人類的城市不斷擴張,夜晚也不再保有野生動物的一席之地,白鼻心只能被迫與我們「共享」空間。

事實上,牠們並不是主動「闖入」城市,而是城市的邊界正在侵蝕牠們的生存空間;不是牠們選擇親近人類,而是我們逼近得太快,以致牠們無處可逃。

近年來,白鼻心在城市邊緣的通報次數急遽上升。而更令人憂心的,是牠們的死亡紀錄逐年攀升。根據動保團體統計,白鼻心的主要死因集中在車禍與流浪犬攻擊。由於牠們多在夜間活動,車輛駛過時根本難以反應;未絕育與管理的流浪犬,也經常對牠們造成致命威脅。

除了直接的生理風險,白鼻心更面臨來自人類社會的誤解與排斥。牠們被視為騷擾來源,有時是因為夜間活動聲音太大,有時是因為遺留排泄物或啃咬電線。更有民眾誤以為白鼻心會主動攻擊人或攜帶狂犬病,進而要求撲殺或設陷阱驅離。事實上,白鼻心是極為膽小的物種,幾乎不會主動與人類接觸,牠們只是在試圖求得一席安全的棲身之地。這些誤解之所以產生,往往來自於缺乏認識與教育。

這正是我多年來從動物行為研究中最深刻的體會之一,當我們缺乏對自然的理解,我們也就容易對動物產生恐懼與敵意。我們只看到牠們「入侵」了我們的生活,卻看不見我們的城市其實早已「占據」了牠們的世界。

從生態學的角度來看,白鼻心在環境中的角色其實極為關鍵。牠們幫助控制害蟲,傳播植物種子,是山林與農地之間的重要連結者。而當這樣的物種開始大量出現在城市邊緣,反映的不只是物種的遷移,更是生態系統平衡的警訊。白鼻心不只是個體的困境,而是一整個生態鏈在城市化衝擊下的應變與脆弱。

那麼,我們能做些什麼?保育從來不只是山林深處的專業工作,它應該從城市規畫與日常生活開始。我們應該重新思考都市的開發邏輯,在建設中預留綠地與自然通道,讓野生動物仍有移動與藏身的空間。學校與社區更應積極推動生態教育,讓孩子與居民理解白鼻心的習性與角色,培養對生物多樣性的尊重與包容。流浪動物的管理也不能再只是頭痛醫頭,要從源頭落實絕育、收容與棄養防治,避免跨物種的資源競爭與衝突升溫。

白鼻心的現象就是一面鏡子,映照出台灣人在快速都市化過程中對自然的忽略與矛盾。我們總說要重視生態、強調永續,但當動物走進家門時,我們往往選擇排斥,而不是理解。如果真心希望與自然共生,就不能只在森林裡談保育,更要在城市裡落實行動。

   
大學招生員額要考慮就業需求
楊正/前大學評鑑委員(台北市)/聯合報
七月大學聯考分科測驗,和年初的學測一樣,莘莘學子拚命爭取進入招生員額有限的窄門。今年,十一個基層醫師團體聯合反對教育部對清華、中興、中山等三個學校的學士後醫學系招生名額增加,最後行政院長裁定,名額維持一千三百人,不能增加。

大學教育是青年朋友成長的重要階段,也是就業的前奏曲。選擇的科系和未來就業的狀況有很大的關聯,每人都很慎重。

台灣長期以來,特定的醫師團體對醫學系、牙醫系、中醫系的招生員額充分介入,不希望人數擴增,對醫學生未來的就業有充分保障,外界常批評這是保護既得利益者,保障醫生的飯碗,這種說法,未必公允卻爭議不斷。這項措施,使得台灣的醫生求過於供;台灣的醫師密度每千人只有二點三,遠低於OECD的平均數三點七。

台灣學生為了要擠進醫學系的窄門,就改到國外,現在每年有一百五十位以上的學生(含牙醫)到美英加澳日,或波蘭、捷克、西班牙就讀,拿外國醫學院學歷回台,通過台灣的考試進入醫生的行列。為此,教育部還訂定了「波波條款」,每年回國的考試,也有錄取名額的限制,目前等待實習的牙醫師超過三百名。

義守大學從二千年起設立中醫、護理系,並向教育部爭取設立醫學院,十三年後才如願,設立學士後醫學系外國學生專班,二○一八正式准許招收國內生的醫學系,從申請招收醫學生,到招收外國生、本國生,歷經曲折的十八年。教育部對這案例沒有徹底體悟,醫學系學生的招生員額,沒有考慮台灣老年化社會的強烈需要;到現今任何醫學生員額的擴張,醫師團體還是要鎖緊員額底線。醫師團體力量強大,行政機關淪為利益團體的「行政俘虜」,只謀利益團體的利益;而將台灣社會對醫生的需求,擺在一邊。

大學教育的目的,是要學習一技之長,以便進入社會能夠發揮所長貢獻國家,但每一科系是否真正考慮到市場就業供需?每個學校都設有就業輔導處,協助學生在畢業後尋求好的就業機會,愈是競爭的科系,在這方面所做的輔導工作愈強大。美國名校紐約大學以「全美國輔導學生就業最成功的學校」為號召,吸引包括台灣在內很多國家的學生就讀。

以新聞工作來說,這幾年平面、電子媒體受到網路閱聽環境的變化,收入銳減影響巨大,報紙雜誌常為撙節成本裁撤員工。新聞科系的龍頭政大新聞系,每一年的招生人數從廿年前約一百人,十年前的九十二人,現在仍是九十二人,變化不大。相信政大傳播學院因應媒體環境的變遷,在課程上絞盡腦汁調整,以適應媒體轉型的需要,但招生員額並沒有很大的變化。政大統計,現今新聞系畢業生進入新聞傳媒工作僅有廿%,十年前有四十%;大部分的畢業生從事其他產業或繼續升學。

社會的變化快速而巨大,現在及未來受到AI影響會更大,也會使得就業門檻墊高,究竟招生的員額,要如何和就業需求掛勾,我認為是大學教育在專業課程以外重要的一環。

   
托斯卡尼豔陽下的肉食主義 愛在雙城故事裡的人氣牛排館
這家在佛羅倫斯也很超人氣的牛排館LOsteria Di Giovanni恰恰就是佛羅倫斯和紐約雙城牛排故事裡的愛情結晶。「佛羅倫斯牛排」沒有分一人份或是兩人份的,只有論斤賣,從一公斤起跳。意思就是說這一公斤的牛排是一人份的。佛羅倫斯人吃起牛排來就是這麼狂。

善用保險傳承資產 一舉數得
為了能「只留遺產、不留遺憾」,民眾都應該要掌握資產傳承規劃正確知識。而資產傳承工具百百種,其中,若選擇用保險保單進行資產傳承,除了具有壽險保障、可以預留稅源,讓自己的意志、規劃得以彈性調整與快速貫徹,還可選擇一次給付或分期給付,達到類似信託的效果,可說是一舉數得。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