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昨日)賴清德在兩岸的「政治戰略」與「軍事戰略」,有兩個根本性的系統性的盲點。第一個盲點:由於他的「政治戰略」根本錯誤,因此也就根本找不到可能、可行、不會失敗的「軍事戰略」。
台灣的「政治戰略」,可有兩個體系。
一、中華民國本位。用中華民國面對兩岸及世界。亦即,用「中華」維持「中國人不打中國人」,用「民國」維持「兩岸關係必須經由民主節制」。可以主張「憲法一中」、「一中各表」、「不統/不獨/不武」、「和平民主統一」、「大屋頂中國/大屋頂中華」,也可以主張「定錨中華民國/共構和平競合」…。這些,皆是根本性的系統性的「政治戰略」。
二、台獨本位。從賴清德十講中,完全看不到前述「中華民國本位」如「憲法一中」等表述;看到的只是「猛□象台獨論」,他說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曾統治台灣一天」是對的,但偷換至「中國自古以來與台灣的關係在今天都已不算數」卻根本不能立足。至此,中華民國,「中華」被淘空,「民國」也被異化。這是另一套根本性的系統性的「政治戰略」。
兩岸抗衡,「政治戰略」是「軍事戰略」的上位概念與前提。以「中華民國本位」為政治戰略,始有可能主張「定錨中華民國/共構和平競合」;而對岸也始有可能在「和平統一/心靈契合的統一」的「政治戰略」下思考兩岸問題。否則,台灣若以「台獨本位」為政治戰略,則對岸亦必將「台獨與兩岸和平水火不容」據為他的「政治戰略/軍事戰略」。此即兩岸之間的「鏡像效應」。
賴清德十講,以「台獨本位」為「政治戰略」,因此也就使他接續的「軍事戰略」暴露出離離落落不知如何自圓其說的窘態。
因為,「中華民國本位」主張努力經營兩岸和平競合,但「台獨本位」卻無睹「台獨與兩岸和平水火不容」,這不僅必須「備戰」,根本是在「引戰」。
既然不惜引戰,且看賴清德「軍事戰略」的虛浮。用大白話說,就是:設法拖美國下水、增加國防預算、呼籲民眾準備緊急避難包,及讓軍人優先登機與候補商務艙…。說來說去,這些「軍事戰略」,完全沒有說「屆時台灣必定勝利,中共失敗,台獨即可實現」,而只是聽到「台灣烏克蘭化/台灣成為美國豪豬/城鎮焦土戰/戰到一兵一卒/讓中共付出重大代價」等狂言妄語。試問:難道這就是不惜以台獨「引戰」所期待得到的終戰想定嗎?
台獨本位的「政治戰略」,根本就推不出可能、可行、不會失敗的「軍事戰略」。僅舉六月上旬舉行的「美日台大兵推」為例,只能略論:
這次兵推的最大亮點在中共組海空登陸奪取了澎湖,且台灣組承認澎湖失守的速度「超乎預期」。
大家可接續來「推」一下。澎湖失守,中共成立了「澎湖統一回歸特區」,宣布「已將一部分的台灣(澎湖)先統一起來」,一方面澎湖立即成為中共的軍事與政治的前進基地,另一方面也切斷了台灣與金馬的連結(仍維持金馬與台灣的行政聯結,成為人質籌碼,台灣救不救?),再一方面台灣海峽亦告「淪陷」,此際台灣全島的戰略性目標(包括機場港口及能源電網等)皆被共軍摧毀殆盡,再在中部(南投?)劃出「非戰爭區(人道區)」,將南北難民驅趕到中部,這時的台灣非但東西兩部隔離,西部也被切斷成南北兩段。試問:這個仗要怎麼打下去?
以上,只是在軍事戰略上推推看。澎湖失守,金馬脫鉤,南北斷裂。情勢若演變到了這個地步,台灣社會在政治面的驚恐震撼與分裂則是更為致命的衝擊。屆時必然出現兩種高度撕裂的民意:①這是台獨的聖戰,不惜兩千三百萬人總玉碎。②這是台獨引戰,是台獨受到十四億中國人的報復與懲罰,罪有應得,咎由自取。而且,②必大於①。請問賴清德:這個仗要怎麼打下去?你非要給大家開這個玩笑嗎?
說到這裡,還未提起此次兵推最令人驚異的一幕。第一動,中共組已進入我十二浬領空、領海,但台灣組居然沒有任何回應動作,等於坐視共軍入侵,據稱是秉持「不開第一槍」的原則,不願開啟戰爭。且在被問及「如此如何維護主權?」時,一度竟答不上來,兵推因此也被迫叫停,推不下去了。
有一種解釋是:台灣組判斷「首戰即終戰」,這是一場根本不能打的仗,因此決定「不開第一槍」。這個決定令人覺得悲涼,卻其實可能是真實又殘酷地反映了台灣唯一可取的「軍事戰略」:這一仗根本不能打。
沒有正確的政治戰略,就沒有活得下去的軍事戰略。
再談賴清德的第二個盲點。兩岸關係嚴重惡化,賴清德將責任完全歸咎於對岸「併吞/侵略」的威脅,這是「武統驅動論」。但是,銅板的另一面卻是賴清德的「台獨本位政治戰略」,使得中共堅持「台獨與兩岸和平水火不容」的「政治戰略/軍事戰略」所致,此即「台獨驅動論」。
你要搞台獨,驅動武統;他要對付台獨,訴諸武統。這是兩岸「鏡像效應」的另一側影。
因此,賴清德將兩岸交惡完全歸咎「武統驅動論」是片面之言,他完全不能卸脫他的「台獨驅動論」也有無可抵賴而必須承當的重大責任。
由此亦可見,賴清德以「武統驅動論」來煽動大罷免,是十分卑鄙的政治操作,竟將悉數藍委打成好像都是贊同中共「併吞/侵略台灣」的「間諜/共匪/中共同路人」。但是,藍白在兩岸的「政治戰略」,只是要努力營造兩岸和平競合。既反對「武統驅動論」,也反對「台獨驅動論」。胡志強說:「難道連主張和平也不可以嗎?」
綜上所論,若欲化解兩岸僵局,最重要的是須先化解「台獨驅動論vs.武統驅動論」的鏡像效應。而且,從二者的因果邏輯而言,應該先停止台獨操作;因為,台獨引戰,不能阻止武統,只會誘發武統。反之,若不搞台獨,則能大概率地降低武統的可能性,將兩岸關係導向和平競合。
如今,賴清德已將台獨個人化,把自己塑造成「台獨驅動/台獨引戰」的最高政治旗幟。台灣究竟要不要搞台獨,已是唯你是問。
你要搞台獨,能叫他不武統?
解鈴還需繫鈴人。你不台獨引戰,化解武統,才可能搞定兩岸和平競合。賴清德,你要周處除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