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天日語學習充電報】提供日常生活中的會話表現,並收錄最實用、最豐富內容,讓你輕鬆脫口說日語! 【上班族e周刊】不但有職場求生法則,更幫你補強不可不知的勞工權益,讓你成為內外兼修的快樂上班族!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5/07/16 第6003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國安基金也挺大罷免?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救災惹民怨,賴政府竟還想沒收萬元現金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車用產業重構 台灣莫失先機
民意論壇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數位化繁為簡 個資盡量從簡
韓星GD代表的「國族品味戰爭」
賴過境美本土? 美中關係是變數
美中氛圍已變 賴出訪難跨「蔡英文障礙」
人禍致災 選民自己選的
賴清德與魔鬼交易 成台灣浮士德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國安基金也挺大罷免?
黑白集/聯合報

川普關稅海嘯餘波不止,美股卻屢創新高。台股蒙國安基金進場護盤,加上美股加持,自谷底翻漲四千多點,指數超越海嘯前。三個月累積漲幅逾兩成,全球僅次於美韓。但國安基金「功成身不退」,賴政府秉持少見的責任感,以國際情勢多變為由,抬著五千億元繼續護股市。

以往國安基金多在跌破「十年均線」時進場,任務完成便退場。這次,台股只「跌破三年線」,國安基金便入市高調護盤。一季來,護出滿園金花,引得外資禿鷹環伺不退場。股民不禁疑心四起:莫非關稅真的談崩,為免影響大罷免,政院必須保駕護航?

許多企業已因關稅談判與匯率狂升血流成河,卻不見政府救援。反而股市距史上高點不遠,政府卻誓言以維護投資者信心為己任。難道產業永續不如股市紅盤重要?

面對關稅海嘯,韓國新政府把錢用在產業結構調整,扶植半導體與AI、生技與量子等產業,並支援出口產業。韓股因政策利多,累積漲幅逾三成,跑贏台灣。韓國用產業政策創造投資人信心,不像台灣棄慘業保台股,靠國安基金塑造景氣假象。

大罷免戰火下,賴政府捨得花五千億護股市,任外資在股匯市爽割韭菜,冷看中小企業哀鴻遍野,卻看不得藍白通過普發一萬元。說什麼債留子孫,不過是「寧予外人,不給家奴」。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救災惹民怨,賴政府竟還想沒收萬元現金
社論/聯合報

丹娜絲颱風在南部造成重大災情,不僅社會韌性受到嚴重考驗,政府的救災效能也頗受訾議。嘉南若干地區直到第九天還無法恢復供電,而賴總統前往視察,卻為國軍應否救災及手機有無訊號等問題與災民爭辯,留下難堪場面。當救災不力的民怨四起,又傳出行政院擬以釋憲或不編列預算的方式,沒收立院通過的「普發一萬元」決議;賴政府的高傲頑固,也到了難以想像的地步。

這次颱風,南部有兩千五百多支電線桿倒成骨牌,令人怵目驚心。蔡英文任內投下八千八百億元的「前瞻建設」,如今不知「前瞻」在哪,卻凸顯地方例行基礎建設受到忽略,電線桿才會集體陣亡。此外,屏東海上光電浮台殘骸遍布海邊,嘉義新埤滯洪池光電板被吹得不成形狀,在在暴露政府綠電神話破功。因此,才會有台南北門號稱「全台最大光電場」,當地居民卻無電可用的諷刺景象。

更糟的則是賴政府的救災態度,不僅漫不經心,更以倨傲姿態面對求助無門之災民。明明往年都有國軍投入救災,賴清德卻說「國軍不能進入民宅」,要求鄉下僅剩的老人自行爬上屋頂修繕。這樣的總統,到底有沒有一點「苦民所苦」的仁心?當民眾問到手機斷訊多日因而聯絡困難,賴清德竟答稱綠委「郭國文手機有訊號」,讓民眾碰個硬釘子。問題是,中華電信有訊號,台哥大和遠傳沒訊號,這樣的問題很難懂嗎?

賴清德的自我中心強大,也因此,雖身為少數總統,他面對在野黨總是趾高氣揚。當他面對災民,竟仍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好辯爭勝姿態,未意識到自己「服務人民」的責任。連古代國君都知道要「愛民如子」、「視民如傷」,賴清德身為現代民選總統,難道以為自己下鄉勘災是去供民眾瞻仰歌頌的?

就在美台關稅談判前景不明之際,立院審查《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國土安全韌性特別條例》,在野黨特別增加了「普發現金一萬元」的條文,要求十月底前執行完畢。法案剛剛通過不到一天,隨即傳出行政院擬透過「釋憲」或「不編列預算」的方式,變相「沒收」這一萬元現金。儘管行政院尚未證實,亦未否認;但以一年來行政院對待立院多項法案的經驗,卓內閣採取硬拗處理,不難想見。

卓內閣稱,普發現金會「債留子孫」,這是扭曲的說法。政府連續五年出現稅收超徵,意味政府財政編列不實、又不適時檢討,這是過度搜刮民間財富。何況,政府發放過消費券、三倍券、五倍券,不論是「還財於民」,或是刺激消費,從「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角度,都不可能債留子孫。反倒是,政府對勞、健保或台電的虧損拒絕作根本改善,使虧損變成無底洞,才是債留子孫。再說,憲法雖規定立法院對行政院所提預算案「不得為增加支出之提議」;但這次特別條例是在處理稅收超徵,並非中央總預算案之列,不應受該規定制約。

不難想見,行政院的如意算盤有二:如果大罷免無法使民進黨扳回國會劣勢,行政院屆時就會找各種藉口拒編預算,把這筆要發給全民的錢直接「沒收」;若大罷免使民進黨席次過半,賴政府會視狀況再修一次法,把發現金的「恩惠」攬在自己身上,絕不會讓在野黨沾到這個光,但金額可能就遭削減。所謂「拔一毛以利天下,不為也」,大概就是這番寫照。

一萬元雖非什麼大數字,但從災民慘狀可知,這筆錢對底層民眾不無小補。賴政府若再沒收,就真坐實「晉惠帝」之譏了!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車用產業重構 台灣莫失先機
社論/經濟日報

川普政府在與國際主要貿易夥伴進行關稅談判過程中,最受到談判各方關注的焦點,除了鋼鋁、半導體、農業之外,就屬汽車產業最關鍵。川普意圖對國際汽車產業供應鏈展開新一輪重組行動:一方面對中國車用零組件維持高關稅,另一方面則與日本、韓國、歐盟等簽訂附帶「在地生產占比」、「供應鏈安全」與「配額控制」等協議。更進一步,美國準備對部分友好夥伴開放三年期、附條件的汽車零組件關稅減免機制,企圖引導盟友一起共構「美國市場銷售車輛在地生產」供應體系。

這波全球供應鏈重組,既是地緣政治風險升高的反映,也為台灣車用產業創造百年難逢的轉型契機。台灣雖非整車生產大國,因具備電子設計、彈性製造與供應鏈整合優勢,且長年深耕車用電子與高階零組件市場,在國際汽車供應鏈中擔任Tier 1.5至Tier 2技術供應商,具備躍升為核心夥伴潛力。

電動車與智慧車正主導下一世代汽車革命。台灣在電控模組、功率轉換、感測系統、車用影像晶片、智慧座艙與通訊模組等高技術領域競爭力逐年增強;在電池模組散熱、液冷板、馬達殼體等熱控結構方面,亦累積關鍵技術,正好銜接電動車對高效熱管理的迫切需求。

未來汽車將以軟體定義功能(software-defined vehicle),台灣ICT產業背景有機會轉化為車用系統整合優勢,打造嵌入式平台、感測融合與通訊協定的創新解決方案。

從國際布局觀察,中國大陸雖是全球最大汽車市場,但政策不確定性高,本土供應鏈扶植政策加劇外資競爭壓力。相較之下,美國友岸外包策略明確,若台灣業者能配合其原產地規則、在地設廠與技術合作等要求,將可列入低關稅清單,逐步納入美系車廠主要供應網絡。歐洲則因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上路,對低碳製程與高效率電子模組需求擴大,也是台灣可主攻市場。東南亞如泰國、印尼、越南正推動汽車工業升級並導入電動車,亦是製造外溢與市場拓展新契機。

但欲成為國際車廠關鍵供應者,台灣企業仍面臨四大挑戰。首先是國際認證門檻高,車規產品須通過冗長且昂貴驗證流程;其次是汽車品牌廠對供應商交貨穩定性與合作歷史,要求遠高於一般ICT產業;第三是系統與軟體整合能力日益重要,若無嵌入式開發實力將逐漸邊緣化;最後則是全球地緣政治風險升高,企業須具備合規經營與多地據點配置能力,方能降低供應鏈斷鏈風險。

面對產業重構,政府政策應與時俱進,積極助力產業升級與國際化。具體而言,可從六方面著手:

一、協助企業取得國際車用品質認證(如IATF 16949),提供補助與驗證平台,降低中小企業進入車用市場門檻。

二、整合產學研資源,針對電控模組、散熱結構、車載感測器與車用軟體平台,建立技術聯盟與聯合研發機制。

三、推動海外設廠與策略合作,善用新南向與對美投資基金機制,提供租稅與融資支持,協助企業掌握美國與東南亞市場。

四、建構本土示範應用場域,推動公共運輸電動化、自駕車示範區,提供車用模組測試與驗證場景,加快商業化進程。

五、鼓勵產業整併與系統整合,促進從單一零件向模組平台化升級,強化台灣供應鏈國際競爭力與話語權。

六、將車用產業納入科技戰略核心,與半導體、人工智慧並列為國家高科技優先領域,制定出口導向與人才培育長期藍圖。

汽車產業正值百年一遇結構重組期,台灣若能順應全球供應鏈重整、掌握美國震盪出的策略空間,發揮電控、散熱與感測領域比較優勢,並配合國際合作與政策引導,有望在未來十年建立關鍵模組與系統全球地位,迎接來自電動化、智慧化與地緣重組三大浪潮交會的產業新局。

   
民意論壇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數位化繁為簡 個資盡量從簡
趙坤茂/聯合報
前陣子電冰箱突然故障,冷凍不凍、冷藏不冷,卅年老齡電器也該汰換了;趁網購平台年中慶特價期間,上網選購一部能源效率一級的新款冰箱,幾天後順利更新。

幸運的是,只要在十月底前將家中老舊電冰箱汰換為一級能效產品,就可申請汰舊換新補助三千元。安裝當日,筆者將身分證、匯款存摺封面、裝機地址電費單、發票證明聯、產品保證書及廢四機回收聯單一一拍照後,直接登入「住宅家電汰舊換新節能補助」專屬網站提出申請。該網站善用OCR光學辨識技術,可辨識民眾上傳的文件檔案內容,從而自動將相關資料填入表格,省下申請者許多功夫。

例如,當你上傳存摺封面照片後,它會自動將銀行的匯款帳號填上;又如上傳電費單後,當你還在找尋電號在哪裡時,它已自動將電號填入表格,相當機智靈巧。該網站藉由電子文件佐證汰舊換新的事實,並以自動辨識協助民眾填寫補助表格,可算是公部門相當優質貼心的網站。

兩年前更換冷氣時,筆者也曾使用過該網站申請節能補助。彼時,在上傳檔案後,還得手工一一鍵入相關資料;儘管稍微費時,但已覺得相當便捷。難能可貴的是,該網站持續精進,如今已可從圖檔讀取關鍵資訊並自動填入,讓申請者只花幾分鐘就能完成申請作業。雖然該網站幾乎已臻完善,但若可行,個人認為身分證件應免予上傳,畢竟個資盡量從簡,是數位時代的基本準則;無奈許多法規並未與時俱進,往往為了預防某些特殊狀況的弊端,而要求所有申請者提供過多的個資,相當不合理。

好友老孟最近辦理繼承時,就碰上諸多個資方面的無理要求,讓他覺得極為不可思議。以戶籍謄本為例,雖然戶政單位已提供電子戶籍謄本,但在目前的繼承實務中似乎派不上用場。不僅如此,戶籍謄本的記事欄是否可以省略,也是眾家說法不一,相當令人困擾。

十五年前內政部早有令函:「核發戶籍謄本時,基於尊重及保護個人隱私考量,記事欄內資料須經當事人同意始得列印交付」,亦提到:「鑑於申請人多未諳需用機關受理申請案件是否有審閱戶籍謄本記事欄之需求,基於行政一體,強化為民服務,建請 貴機關(單位)於申辦須知敘明是否有保留戶籍謄本記事欄之必要,避免民眾往返奔波補正並落實保護個人隱私。」十五年過去了,老孟還是為了補正記事欄而往返戶政單位,讓筆者大嘆那些效能不彰、多如牛毛的規定準則,不知浪費了多少權利關係人的時間與精力!

試問,攸關個資的記事欄,真的可讓承辦單位如此需索嗎?個人甚至覺得,許多要求身分證件及戶籍謄本的案例其實均非必要,只會增加個資外洩的風險。籲請主其事者,全面檢討身分證件及戶籍謄本的使用規範準則,俾保障民眾的基本權利。

(作者為台大資工系教授)

   
韓星GD代表的「國族品味戰爭」
吳仁麟/三意學校校長(台北市)/聯合報

韓星GD(權志龍)十一日起連續三天在台北小巨蛋舉辦演唱會,黃牛票被炒到一張六萬元。出生於一九八八年的權志龍,從看待藝人的角度來看,這年紀可能已是中年大叔,卻依然能在台灣引發瘋狂追星潮。

這不只是粉絲熱情所呈現的市場,更像是一場有計畫的全球文化攻勢。權志龍所代表的,其實是韓國對全世界發動的「國族品味戰爭」的一部分。就如同BlackPink、BTS(防彈少年團)等韓星,GD背後有國家政策與娛樂資本的雙重驅動,目的是掠奪全球注意力、金錢與文化話語權。

權志龍不是偶然崛起的天才,而是韓國卅年來現代化與文化國策推進的產物。他六歲成為童星、十一歲成為練習生,當時正值韓國從威權體制邁向民主轉型,從製造導向經濟轉向文化內容產業。

亞洲金融風暴後,韓國政府提出「文化立國」戰略,設立KOCCA(韓國文化產業振興院),開始資助影視音產業出口,打造內容強國。GD的成長歷程正是這段政策深化與全球化浪潮下的文化投射成果。他不只是偶像,更是創作者、品牌總監與韓國品味的國族化身。

GD至今創作逾一百八十首歌曲,其個人巡演曾創下韓國史上規模最大的個人巡演紀錄。他與國際品牌聯名推出的商品幾乎秒殺,創立個人品牌後更成為全球潮流場域中被模仿與再創的風格範本。據估算,他個人年營收至少兩千萬至三千萬美元,堪稱「文化輸出型個體」的經典樣本。

法國文化學者布迪厄曾指出,「品味」不只是個人偏好,而是文化與階級權力的結晶。在GD身上,韓國成功將他打造為高階品味的象徵,讓全球青年模仿他的穿搭、髮型、舞台語言,進而主動吸納「韓國性」為潮流象徵。

國際政治學者奈伊的「軟實力」理論也在此體現:GD不是以武力或金錢征服世界,而是以態度、風格與審美定義世界。

反觀台灣,我們有自由的創作環境、成熟的文學與影像資源、鄰近華語市場的語言優勢,卻始終沒有誕生如GD這般能橫跨音樂、時尚與國際品牌的文化主體。我們擁有個體藝能,卻缺乏將這些創作能量轉化為全球文化IP的政策結構與跨部門支援。韓國有文化部、外交部、資本、技術共同支撐GD;台灣則仍停留在零星補助與創作自由的浪漫敘事中。

更關鍵的是,AI時代正在重構整個文化競技場。當AI能生成無限內容,真正稀缺的是「可被模仿的風格語法」與「可被學習的文化人格」。GD的樣貌、作品與語彙,早已成為AI訓練模型可參照的文化素材。這使他不再只是人類偶像,而是文化生成的模組、風格再生的節點。

未來的國族競爭,將不是GDP之爭,而是「GD之爭」:誰的文化主體能進入全球機器學習架構,誰就擁有下世代文化主導權。

GD現象提醒我們,文化不是娛樂,它是國力的靈魂。未來世界不再問「你生產多少」,而問「世界是否想變得像你」。

台灣要參與這場國族品味戰爭,不能只是旁觀消費,更必須積極培養出自己的權志龍,擁有風格、態度、敘事與品牌力的文化主體。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在AI重構世界之前,先重構自己的文化定位。

   
賴過境美本土? 美中關係是變數
張光球/致理科技大學副教授(台北/聯合報

賴清德總統傳將於八月出訪我拉美友邦,並將過境紐約及達拉斯,總統府表示如有確定會適時向國人說明。如成行,將是賴總統上任後第二次出訪友邦,第一次是去年十一月訪問南太平洋友邦,過境夏威夷和關島,這次有望過境美國本土。一如以往,我元首出訪的重頭戲不在友邦,而在過境美國的城市與規格,其間又牽扯著美國與中國複雜的關係。

巴拉圭總統潘尼亞在接見我外交部長林佳龍及企業代表團時表示,賴總統將於下個月來訪,巴國也會堅定支持台灣。接著,更有消息指出,賴總統將過境紐約出訪巴國,接著轉往中美洲邦交國瓜地馬拉及貝里斯訪問,回程借道達拉斯返國。若訪問行程照媒體所言,將說明台美關係不容置疑,但在川普執政下仍存有變數,可從下列四點後續發展觀察之。

首先,中國外長王毅與美國國務卿魯比歐,剛結束在馬來西亞的會面,雙方皆表示會談具有積極、務實與建設性。魯比歐更表示川普與習近平會面的可能性很高,外界咸認,雙方可望在十月於南韓舉行的亞太經合會上見面;但亦有可能川普接受習近平邀請,出席九月大陸舉辦慶祝抗戰勝利八十周年的活動。若這一段時間美中並無太大矛盾發生,賴總統的過境地與規格可能還有變數。

其次,美國尚未公布對台灣的對等關稅,但各界的臆測大多不利於台灣。台幣升值,投資阿拉斯加天然氣,中油投資美國頁岩油,更遑論大量採購美國武器,台廠大舉至美國設廠,台灣可說已展現相當「對等」的誠意,顯然川普政府認為還不夠,所以才有台美關稅「握手協議」的報導出現。假設美國藉由賴總統出訪拉美,提出我國需放行美國牛、豬、汽車等商品進口為條件,屆時賴政府對內將面臨民意的責難。

再者,林佳龍帶領慶賀投資考察團前去巴拉圭,美事一樁。潘尼亞率先透露賴總統本次出訪的消息,相信巴國抱有很大的期望。賴清德任副總統訪問巴國時,承諾設立的「台巴智慧科技園區」已在東方市運作,加上多年來台巴間在科技教育、醫療管理、電動巴士等合作計畫皆有成果。藉由賴總統的到訪,巴國可提出擴大台巴在半導體、智慧運用、冷鏈物流等多方合作計畫。

最後,巴國是台灣目前在南美洲唯一的邦交國,雖然執政的紅黨對台灣友好,然多年來反對黨及企業界,一直存在與大陸建交的聲音,也迫使潘尼亞多次強調希望與大陸擴大經貿關係,但不會損及台巴關係。中共透過各種管道,希望巴國能轉向北京,其中南方共同市場即是一個國際施壓的場所,巴西則扮演重要角色。

巴西與美國的關係短期難有改善機會,近期與巴國又有雙方共有「伊泰普」水力發電廠的分潤問題。潘尼亞能否頂得住內外壓力,尚待觀察。

賴總統出國拚外交,國人絕對支持,但仍須提防川普反覆無常的性格。無論美國國會、國務院、國防部再如何友好台灣,都無法力抗川普的意志,未來三年多我國要謹慎對應川普的無常行徑。

   
美中氛圍已變 賴出訪難跨「蔡英文障礙」
邱師儀/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聯合報

賴清德總統預計八月訪問南美洲的巴拉圭與中美洲的瓜地馬拉與貝里斯,賴是否可以過境美國,與過境美國的哪裡,受關注程度遠高於出訪中南美洲友邦。目前,傳出賴想要過境紐約與達拉斯,而外交部長林佳龍則已先赴巴拉圭。

回想蔡英文總統上次出訪中南美洲邦交國是在二○二三年,當時華府允許蔡去程在紐約入境,回程則在洛杉磯停留,甚至見到了時任眾議院議長麥卡錫,留下首次有台灣總統在美國本土見到眾院議長的紀錄。更不用說二○二二年眾院議長裴洛西在共軍恫嚇下就是要降落松山機場,蔡總統當時不但在總統府親自接待,還頒給她「特種大綬卿雲勳章」。

蔡政府時期的台美高層互訪,已成為賴政府的標竿,賴勢必想要有一定程度的達標或超越,不然至少也要追隨。當然,這兩次蔡與眾院議長的會面都引起中共圍台軍演。但事後來看,也就是軍演而已,不出台軍可控範圍內的中共情緒宣洩。如果從綠營外交路線來思考,中共軍演不會是問題,美方對於台美高層互訪的態度才是關鍵。

也許有人會說:蔡總統執政時遇到了絕佳情勢,包括川普第一任因緣際會與蔡通話,又遇到新冠疫情之後美中對抗加劇,才能讓蔡政府與川普1.0內閣時期的行政與立法部門的官員頻繁見面。接而蔡又遇到建制派堅守民主價值的拜登當局,當然可以為台美外交成就畫下令人滿意的篇章。但其實這也都是事後諸葛,蔡當時面對各種詭譎的國際情勢,當時在外交上應該做些什麼,也不見得會比現在好判斷。

賴在今年下半年的出訪計畫遇到幾個情勢上的考驗。第一,現在是更重交易式外交的川普2.0而非1.0;第二,是川普與習近平之間的逐漸融冰與可能互訪;第三,是美國將對台灣課多少趴的關稅仍未定;第四,是七月廿六日與八月廿三日的大罷免前後,賴總統會在投票前後把這兩場民意洗禮如何連結到反共主題上?與可能因此而觸怒中共的程度?最終會連動華府何種反應?

也就是說,賴總統遇到與蔡總統完全不同的主客觀情勢。從川普的立場來看,根據《日經》報導,其外交路線已經由財長貝森特暫時壓過國務卿魯比歐,也就是抗中路線暫緩,轉往對中接觸並且降險。六月初川普在川習通話後甚至親口說他有訪中計畫。因此,現在美中融冰大概有個端倪,不過美中之間的矛盾仍多,對川普來說,他尤其在乎貿易赤字,但這與習近平最在乎的「華府不要在台灣議題上踩紅線」也不違背。所以,儘管川普不會在美中需要「先禮」後兵進入經貿談判的深水區前,照單全收習近平對於台灣議題的苛刻要求,但川普可以選擇冷卻台灣議題。

事實上,從今年一月廿日川普上任至今,川普除了對於台灣晶片的抱怨之外,他對於美軍是否防衛台灣拒絕回應。至今,華府對台灣的友善立場都出自於魯比歐與先前的國安顧問沃茲,川普本人似乎沒有太多定見。在這些背景之下,賴是否能在美國本土過境最直接的關鍵在於是否對美中融冰有礙;其次,是川普是否滿意美台關稅談判最終的結果?關於後者台灣是很有誠意促成的。

如果川普願意在比較有餘裕的部分對中讓步,譬如說出不支持台獨,以換取讓賴在比較不敏感的德州轉機,事實上美國過去很多總統都曾說過不支持台獨,則也許賴的過境與川習會就不會有衝突。至於轉機地點,比起紐約金融中心,賴在休士頓或達拉斯轉機的敏感性也許再低一些,當然也會有人把德州視為是美國能源與軍事重鎮,而把賴的轉機視為是外交的新成就就是。

   
人禍致災 選民自己選的
汪志雄/美國伊利諾芝加哥大學教授/聯合報
颱風丹娜絲侵襲重創台南,許多災民飽受停水停電之苦逾卅小時。總統賴清德十一日到七股區勘災時,災民紛紛當面開罵,痛批政府事前防颱工作沒做,善後也拖延不力;不料賴總統在回應民眾希望國軍協助清運毀損家具、幫忙屋頂蓋帆布時,竟稱「不能什麼事情都靠國軍」、「帆布那邊有要自己爬」,引發議論。

台灣在民進黨長期執政之下,年年投入大筆預算,卻遇水則淹,尤其是在深綠的南部縣市,這不僅讓人質疑究竟是政黨失職,還是選民應該自甘承擔。從簡單的颱風救災到能源政策、司法改革、財政分配、兩岸關係等,執政黨的許多政策不僅未如預期改善現況,反而造成社會撕裂、經濟困局與民怨四起。

民進黨堅持非核家園政策,在未有穩定替代能源之際就提前關閉核電、大規模開發光電,引發電力吃緊,跳電事故頻傳,並在過去幾年間連續發生大規模停電,企業損失難以估計,民眾生活受擾。當初支持非核政策的選民,如今卻承受著不穩定供電與電價上漲的苦果。丹娜絲颱風過後,南台灣沿岸堆積了大量損毀的光電板,更是嚴重破壞生態,正是「自招之禍」。

近幾年台灣司法逐漸東廠化,更是令人詬病。民主社會司法制度應公正透明,民進黨執政下的司法卻成了打壓在野黨與反對者的工具。從京華城案到罷免案死人連署,檢調動輒以「羈押取供」的方式製造寒蟬效應。當法律最根本的基石,諸如無罪推定、比例原則、證據說話等核心價值受到挑戰與破壞時,手中無權、朝中無勢的平常百姓,心中更是充滿悲憤與哀鳴。

雖然這幾年國家年年稅收超徵,民進黨卻毫無財政紀律,從「前瞻計畫」到各式補助、紓困,政府大撒幣式的財政操作被批評為「買票政策」卻欠缺長遠規畫,導致債務攀升與資源錯置。治國方向逐漸從基礎建設轉向政治操作,施政品質每況愈下;選民卻無視問題、繼續投票支持這樣的執政團隊,終究只能自食其果。

在兩岸關係方面,民進黨對大陸強硬,固然展現了台灣的主體性,長期與中國對抗的路線卻也加劇區域緊張,提升戰爭風險。對內,台海局勢不安導致國防預算暴增、兵役延長,年輕世代成了代價的承擔者;對外,邦交國接連斷交,外交空間逐漸被壓縮,又被美國予取予求。選民若持續支持這種單一路線,未來的地緣政治風險,也只能默默承擔。

民主不該成為免責的藉口,民主賦予人民改變政權的機會,但人民也同樣承受選舉的後果。民進黨長期執政並不是免責的通行證,而是選民用選票背書的。當賴政府政績不彰導致天災人禍,人民除了批評執政黨,更應誠實面對自己的選擇,深自反省檢討。

所謂「禍福無門,唯人自召」,選錯了人就得承擔錯誤的後果,這正是民主制度最現實的一面。真正可怕的不是壞人,而是那群把所有人拖下水、一起遭殃的死忠選民。面對七月廿六日的大罷免,如果台灣人民持續冷漠、不出來投下反對票,那麼好壞也只能由大家共同承擔了!

   
賴清德與魔鬼交易 成台灣浮士德
須予謙/國民黨國際事務部助理主任/聯合報
這兩天,網路瘋傳賴清德總統下鄉勘災的短片。賴總統面對處境艱難的災民,無論是態度或回應,都顯得有心無力,甚至被網友剪出「何不食肉糜」的片段。賴總統一反過去台南市長、行政院長、副總統的親民形象,更讓反罷免方在「團結十講」暫停的狀況下,掌握有力的反擊點。

筆者不認為賴總統表現失常,也不認為他失去初心,而是當他選擇向綠營極端派靠攏、鼓動「青鳥」上街、發動「大罷免」的那一刻,他就成為向魔鬼梅菲斯特出賣靈魂的浮士德。

與魔鬼交易必然能在短時間獲得利益,但看似聲勢壯大的背後,是快速腐化的精氣神,和急速失去控制的四肢。身兼黨主席和總統的賴清德,正在承擔與魔鬼交易的後果。

據台灣民意基金會的最新民調,顯示台灣整體和七二六的投票選區,反對罷免的支持度都高於同意罷免五至十個百分點。但農曆新年至今,罷團展現出高動員力、高擴散力、高連結力的氣勢,使七二六罷免案的投票對象一舉達到廿四席。

筆者認為民意翻轉的背後,就在於這場「魔鬼的交易」注定出錯;賴清德無意願、也沒能力約束失控的綠營極端派。當柯建銘、沈伯洋、郭昱晴、曹興誠及青鳥們引發爭議,爭議造成的政治責任開始吞噬賴清德;基於政治利益需要,賴清德卻無法割捨這些人,反而得透過更激進的政治動作,如「團結十講」、全代會演講等基本教義派的煽動性言論,激勵死硬派投入罷免動員。這一連串的戰術錯誤卻引發了更大的反效果,讓反對罷免的民意逐漸高於支持罷免。

但進一步探討,賴清德是否有「不與魔鬼交易的空間」?筆者認為,從他選擇在立法院與在野黨對抗、選擇摒棄蔡路線、推動務實台獨;只剩兩岸、國防、外交可以發揮的賴清德,似乎也只剩煽動民粹、鼓動以仇中為核心的「台灣民族主義」這條路。由此看來,以奪回國會多數為政治目標的大罷免,也是賴清德不得不發動的政治運動;依靠死硬派與在野黨發起短期決戰,先安內、後攘外,一舉奪回立院多數,再專心處理國內外政局。

令人遺憾的是,賴清德與魔鬼交易的後果,現在正由全國人民共同承擔。賴總統無暇顧及台美經貿談判和美元匯率,導致高度仰賴出口的台灣中小企業,光是在匯率就承擔近一成三的相對收入損失。

民進黨政府堅持非核家園,除了在核能發展、能源配置倚賴天然氣上犧牲國家安全,領取上億元補助的光電設施亦絲毫經不起颱風挑戰;甚且總統的心顯然不與台南、嘉義飽受風災水災的民眾同在。若希望台灣的電網和社會要有韌性,賴總統必須放下自己對大罷免的任性,取消與黨內基本教義派的魔鬼交易,台灣才可國泰民安。

   
選擇高強度磁能治療來改善頸椎退化的疼痛
頸椎退化的治療方法可分為保守、介入性和手術三類。初期患者可通過藥物控制發炎、物理治療改善活動度,或進行如高強度磁能治療等非侵入性治療,這些手段有助於肌肉再教育和緩解疼痛。高強度磁能治療讓人體的組織產生感應電流而進行去極化,進而達到肌肉強化、關節放鬆及舒緩疼痛的效果。

關公都點頭!「有料」英文怎麼說?學起來讓你大展鴻圖
最近滑 IG Reels 和 TikTok 時,你是不是也常被攬佬的《大展鴻圖》洗腦呢?那魔性的節奏、聽幾次就記起來的歌詞,整個讓人難以忘記!那在英文中,要怎麼表達「有料」呢?「有料」有很多意思,根據表達的意思不同,英文也要換口氣來翻。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