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此系列的終篇。原擬的標題是:「兩岸共同推進衛生福利好嗎?」文末會說為什麼。瞻望前路。台灣的追求在「和平發展」,大陸的追求在「和平崛起」。這兩個目標皆與兩岸關係密切交纏。
先談台灣要和平發展。借當下的熱議來說,將台灣建立成「世界AI中心」確是一個憧憬。要發展AI,黃仁勳主張回復核能。但只有核能還不夠,另一個更重要的條件是台灣不能一直是「台獨是非之地」。美國拆走台積電,主要的理由或藉口即是「台灣是全球最危險的地方」;台積電不能久留台灣,黃仁勳就能嗎?或許他一時可用台灣作踏腳石,恐亦非久留之地。
燕不巢飛瀑,魚不游沸鼎。「AI島」與「台獨島」是一組互斥的概念。因此,台灣若要追求和平發展,就至少不能將台灣一直搞成一個「台獨是非之地」。這應是黃仁勳心知肚明但口未言的。
再談大陸要和平崛起。大陸處於「中國崛起」與「世界圍堵」的劇烈衝突中。中共除了要「把自己的事件做好」,同樣重要的是必須處理好兩岸關係。因為,兩岸關係正是「中國崛起vs.世界圍堵」之間的關鍵介面。一方面,中共若主動武統台灣也就不必奢望能和平崛起,且另一方面台灣亦可能是國際要用以「讓中國上當」的陷阱(習近平語)。
因此,前文指出,台灣的「和平發展」與大陸的「和平崛起」,皆與兩岸關係密切交纏。
但是,兩岸當局現今的兩岸操作卻都是失敗的。
失去海峽中線,是失去了兩岸的「軍事中線」。失去九二共識,則是失去了兩岸的「政治中線」。
大陸的兩岸政策是失敗的。中共的「三論四統」皆失敗。三論,一國兩制、九二共識及中華民國已經滅亡論,皆失敗。四統,和統、武統、惠統、融統,也都失敗。軍機繞台,雖是匕現,也是圖窮與技窮。
民進黨主政十七年的兩岸政策也是失敗的。民進黨其實明明知道台獨是一騙術(近日已公開否定台灣地位未定論,確認台灣主權屬於中華民國),且台獨亦在現實上不可能(邱義仁說,除非瘋子才搞台獨),賴清德卻仍用種種「內殺型台獨」手段來裂解中華民國,自毀長城,自掘墳墓。
撥亂反正之道,首先兩岸可以共同維護「大屋頂中國/大屋頂中華」之類的概念;這個「上位中國」,原已存在,就在眼前,接納了即可開展「分治而不分裂」的兩岸和平競合關係。
中共應敬畏中華民國的存在是中華民族的歷史恩典,要為中華民族珍惜中華民國。台灣亦應珍惜中華民國今日能成為「兩岸民主燈塔」的角色,勿以十四億中國人為敵,而應當勇敢參與對「中國方向」的打造與追求。
亦即,中華民國應當參與「中國方向」的追求,中華人民共和國也應迎納中華民國參與「中國方向」的標定。
沒有參與,就沒有認同。
倘若中共對台灣甚至當面連「中華民國」四個字也不准說,那麼所謂「平等協商/什麼都可以談」豈不成了一句鬼話?
天理何在。中華民國會接受一個當面連「中華民國」都不能談的兩岸方案嗎?
至於台灣,萬勿被美國的「地緣政治」所挾持。美國的目標甚至是將台灣變成「美國豪豬」來阻滯中國崛起,但台灣的目標則應在努力營造和平競合的兩岸關係。台灣不能做美國的一隻長期在牛棚裡待命的「美國豪豬」,而必須致力於不要「引戰」,使戰爭不要發生。
台灣不要想著「中國崩潰論」,不必唱衰中國大陸的日趨富強,反而應為十四億人寄以善意的祝福。中華民國無意與美西方聯手阻滯中國崛起,實際上也阻滯不了,中華民國關注的是「中國方向」與「中國往何處去」。
面對大陸,賴清德應當知道:中華民國,愈「中華」,「民國」愈有力量。
亦即,中華民國本來就是中國,更應在參與「中國方向/中國往何處去」的議題中為中華民族表達當然的話語權。
但是,賴清德今日的操作卻變成了:中華民國,「中華」漸淘空,「民國」已異化。
如此,在民族上,「中華」失去了能量;在民主上,「民國」變成了「內殺型台獨」。
回到前文。台灣不能做一個「台獨島」,永遠淪為「台獨是非之地」,而希望能蛻變成一個「AI島」。如前文主張台灣可祝福大陸,則大陸也可祝福台灣成為「AI島」,因為台灣若想成為「AI島」,那就不能以「台獨島」作繭自縛。
何克臻此?只要將「中共與台獨皆要消滅中華民國的兩岸關係」變成「中共與台灣共同維持中華民國的兩岸關係」,即可「定錨中華民國,共構和平競合」。
在結束本系列時,希望能有三句話留下印象:
一、中國內涵:自由是人性的本質,民主是文明的方向。
二、兩岸解決方案:為人類文明建立典範,為中華民族創造救贖。
三、中華民國:愈「中華」,「民國」愈有力量。
好了。現在可以說一說為什麼本文原訂的標題是:「兩岸共同推進衛生福利好嗎?」
本系列的主旨是:我們不要國共內戰,那是兩黨冤仇;我們要兩岸共榮,這才是人民的視角。
而且,正因中國大陸改革開放有今日成績,所以可寄以更高大的期望;亦以中華民國能有今日表現,更應受到珍惜衛護。
歷史恩典,應當敬畏。
因此,希望兩岸能夠走出「國共內戰」的誤區,聯袂朝向「中國方向/更好的中國」邁進。
更好的中國,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及中華民國誰吃掉誰的中國,而應當是共同努力創造「讓全體中國人過上更好日子」的中國。
更好的日子,就是更好的經濟生活與更好的政治生活。更好的經濟生活就是希望老百姓的荷包更滿一些,更好的政治生活就是希望老百姓有更自由民主的人生。
如果只說「你多一點民主/我多一點民族」之類的話,這好像還是一種形而上的視角;但若從「讓全體中國人過上更好日子」作為兩岸共同目標,這就是兩岸人民的共同憧憬了。
比如說,僅舉一隅,衛生福利是兩岸人民的共同關注。台灣的衛生福利成績不錯,大陸也始終以衛生福利為治理的重點。那麼,兩岸能不能不要再比賽「國共內戰」,而改以共同推進衛生福利等百姓福祉?
兩岸相互祝福,共同推進「讓人民過上更好日子」好嗎?從這個視角出發,必更能回答中國往何處去及兩岸往何處去。
(系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