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智權報】探討專利與智慧財產權,涵蓋各國重要的侵權訴訟分析、法規解析,提供您需要的IP實務與知識! 網路時代,部落格是最佳發聲的平台。從【部落格名嘴】電子報非大眾媒體的角度,看個人媒體如何發揮影響力!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5/08/01 第6017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去不成紐約去救災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看韓、星發消費券,卓揆若覆議是自取其辱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世界減一」的世界 正在浮現
民意論壇 美給南韓面子 台能守糧食主權?
不論美國關稅結局演變 正視台灣是籌碼的殘酷
台美洽簽FTA 原來是一場騙局
改設計抗風災 電桿無須地下化
淹水會退去 民心難挽回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去不成紐約去救災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南部歷經颱風毀村,又遇西南氣流豪雨成災。賴總統神隱多日,終於現身中央災害應變中心。他關切風災重創未復原,水患又擴大災情,下令政院成立「雲嘉南災後復原前進指揮所」,調度全台資源進場修復。天佑台灣,風災廿三天後,賴總統終於想到「前進指揮」。

大罷免決戰時,賴總統叫災區老人自己爬上屋頂去補漏。罷免全軍覆沒,他改口稱「政府存在目的,是幫民眾解決困難」,指示內政部等相關部會全力協助。總統本來訓斥災民,稱軍人不能進民宅救災;這回,忙完演習的部隊趕赴淹水區,挨家挨戶送熱便當。

賴清德要求政院調度中央工程單位災區協助施工,合約外支出,由政府埋單。若非禍不單行,他會一改冷漠,慈悲地苦民所苦嗎?看來,近四百萬反罷選民也算作了善事,讓總統想起死忠選民還在水深火熱。

嘉南災區上萬舊屋被颱風吹走屋頂,災後廿多天,仍只有帆布遮風雨。李家同教授感嘆,台灣半導體工業領先全球,但鄉下竟有這麼多簡陋老屋,「這是國家的羞恥」。南部魚塭生出光電板煉金,農家卻修不起堅固屋頂,綠色執政果然是奇蹟保證。

豪雨成災,經濟部卻藉機宣傳治水有成。所幸川普否決賴清德過境紐約,讓他留在台灣急救政治災難。否則,災區還是沒有「前進指揮所」。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看韓、星發消費券,卓揆若覆議是自取其辱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國民黨在《韌性特別條例》增訂「普發一萬元現金」,行政院長卓榮泰以「違憲」及「債留子孫」為由,始終拒絕拍板。大罷免失敗後,今天是他提覆議的最後期限;面對排山倒海的不滿民意壓力,卓榮泰如果仍悍然選擇拒絕,恐將引發更強烈反彈,自取其辱。

民進黨對大罷免慘敗迄今仍心有不甘,不少人咬定,「普發現金」是這次反對罷免者投票率高的主因,是國民黨「政策買票」的結果。這種說法,不僅嚴重貶低選民的自主意識,更暴露民進黨的不知反省。尤有甚者,綠委王義川等人還藉機大作文章,指控「台中人非常在意錢」。青鳥也跟著亂發假訊息,稱台中市超徵一二○億元,每人要「普發四萬」,新北每人三萬,北市一萬八等。這些,其實都在打臉哭窮的卓榮泰。

利用假訊息攪局的惡劣操作,反映了新一代民進黨人的墮落。他們成長於民進黨長期執政的太平年代,習慣了傍隨掌權的呼喝,耽溺於網軍側翼的前呼後擁,幾乎忘了什麼是理念、什麼是執政初衷。他們彷彿生來就是為了分享權力、分包政府標案,至於民進黨前輩有過的堅持與追求,全都可以輾壓而過。大罷免就是這種心境下創造出來的怪獸:大步踐踏民主,要用「少數集中」的公民掠奪「多數鬆散」的民意。他們沒料到的是,台灣民眾比他們想像的還要清醒,人民也並沒有失憶;也因此,大罷免只能以大翻車收場。

問題是,即使大罷免輸得一敗塗地,王義川之類的人卻連一刻都不肯休息反省,還在想方設法挑起仇恨騷動。這恐怕才是民進黨最深層的病灶:他們以為自己會是「永遠的執政黨」嗎?還是由於得勢太久,而漸漸忘記要怎麼低調與認錯?多少天過去了,全民都還在等賴清德一句道歉,就像卓榮泰還以「內心掙扎」訴說他不想發現金的呢喃一樣;他們的問題,就是把自己看得比國家和人民還重要!

關於普發現金,不妨看看我們鄰近國家的做法。新加坡因去年稅收超徵,二月即宣布向公民發放「電子購物金」;六十歲以上長者每人可領取八百元星幣(約一萬八千多台幣),廿歲到五十九歲公民則可領取六百星幣(約一萬三千多台幣)。亦即,星國購物金只發給成年公民,依年齡有別,但金額都超過萬元。

南韓總統李在明雖然六月才當選,但也劍及履及發放消費金。他們採「排富」設計,每人依所得高低可領取十五萬到四十五萬韓圜(約三五○○到一萬二台幣),低收入者另有加碼。澳門的「現金分享」計畫,則發給永久居民每人一萬澳門幣(約台幣三萬六千元),非永久性居民可有六千澳門幣。至於日本,首相石破茂也承諾將「普發二萬日圓」,但自民黨參院選舉大敗後,承諾能否兌現仍在未定之天。

這些鄰國發放的,不論叫消費券、購物金或現金分享,主要是將政府超徵的稅收回饋給人民,同時也因應川普關稅戰可能帶來的物價衝擊。這些處理手法,與台灣在野黨要求普發萬元現金的精神,其實是一樣的。所不同的,就是要不要採取「排富」或「排幼」設計,要不要給弱勢族群更多優遇,都可以再作更好的安排。

對卓揆而言,普發現金恐怕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他可以做的,就是透過朝野協商,如何把這筆錢發得更漂亮、更公正;例如要不要跟南韓一樣排富,像新加坡一樣「排幼」,或增加鼓勵消費的設計。無論如何,若能打破銅牆鐵壁邁出協商的一步,就值得嘉許。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世界減一」的世界 正在浮現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新加坡前總理、國務資政李顯龍認為,在美國的「解放日(4月2日)」後,全球可能邁入一個「全世界暫時減一」的新局面──全球整體經貿框架不變,美國則暫時游離在外。他認為,世界也許再也回不到關稅戰之前的樣子,我們應該學會適應這個「世界減一」的框架和沒有美國管理的世界。

川普政府現在的做法,很大程度上是在霸權衰落過程中的必然選擇,美國為了維繫自己的霸權,必然會強調「美國優先」的路線,遺憾的是,此一路線執行時卻必須具體落實三個主義:孤立主義(外交)、保護主義(經貿)、本土主義(民族),從而對長久以來一貫由美國主導的全球化構成了一波強過一波的衝擊,從反全球化到去全球化到逆全球化,最後乾脆是斃了全球化。美國此一巨大「變數」,將世界導入了空前的紛亂、混沌與不安的狀態。

對世界的絕大多數國家來說,似乎早已熟悉了美國單極治理下的國際體系,但隨著美國的不斷變化,或許大家都得被迫要面臨一個多極化的世界,以及更加多元化的全球治理體系。李顯龍的發言是對世界的一個提醒,不論對中國、歐洲、日本還是金磚國家來說,都要認真地開始思考在一個沒有美國的世界當中,如何推動全球治理。換言之,世界各國必須努力探索如何建構出一個沒有美國在內的全球化體系。

既有的全球化被美國砸爛了,各國還是得努力去建構一個退而求其次的全球化,那是因為全球化可以給所有成員帶來巨大的「外部經濟」,也即是可以讓各國彼此之間的「交易成本」極小化。

理論上,任何兩國之間自願的貿易都是互惠的、雙贏的,關鍵是如何能讓交易成本極小化;讓彼此的福利或GDP的極大化,所以全球化就是一個雙贏或多贏的機制。自上世紀二戰結束以來,世界享有了一段人類有史以來難得的和平發展歲月,基本即拜全球化之賜。

自川普4月發動全球關稅戰以來,各國在錯愕、不滿之餘,條件弱者放低姿態尋求與美國妥協,條件優者則力抗美國壓力虛與委蛇,最值得關注的則是歐盟開始與加拿大、日本等同受美國霸凌的國家接觸,試探推動建立一個「新WTO」的可能。所謂「新WTO」意味著當然就是一個「世界減一」的新版WTO。

其實,早在歐盟動作之前,美國發動全球關稅戰之後不久,我們即預見到此種可能,只是當時更多的推測是中國而非歐盟。歐盟與中國,就推動構建新WTO而言,雙方條件相當,經濟規模體量接近,亦均為貿易大國、進口大國,但歐盟在內部意見協調統一上遜於中國,而中國又是全球150個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國,再加上中國對全球一眾低度發展國家主動給予零關稅的政策,總的來講,中國條件又略勝一籌,因此不排除中、歐聯手推動構建世界經貿新秩序或新WTO的可能。

值得注意的是,形勢一旦開始朝這個方向發展,對美國而言,衝擊到的就不僅是貿易這一個領域了,「世界減一」的大趨勢至少在三大層面威脅到美國的霸權地位:

第一,美國製造業空心化的狀態不但難以改善,甚至還有可能促使美國本土企業的外流,後者將因美國與世界尤其是中國供應鏈的斷裂而經營困難不得不遠走他鄉,果爾,將成為對川普「MAGA」的最大諷刺。

其次,當美國不再成為全球化的中心,甚至是不再成為全球化體系中的一分子的時候,美元作為國際貨幣的地位亦將鬆動,「去美元化」將成為順理成章的邏輯與趨勢。

第三,不單是「去美元化」,「世界減一」的形勢與趨勢,實質上亦必將出現「去美國化」或「去美化」的效果,從而讓世界開始進入一個「後美國時代」。

「世界減一」的世界正在浮現而出,卻充滿了懸念。

   
民意論壇
美給南韓面子 台能守糧食主權?
劉順達/教(台北市)/聯合報
與其說美中關稅之戰,不如說霸權之戰。川普上台以來,掛在嘴邊的話題就是關稅,先恐嚇某一國家,如果不來協議,美國就對該國課以高關稅,影響其他國家的經濟。

八月一日新關稅政策上路之前,美韓達成協議,南韓跟日本和歐盟同樣百分之十五,據美方說,南韓進口美國米和牛肉;然而,韓方則說這是不可能的事,看來已藉由未對美開放稻米和牛肉市場,維護了南韓的「糧食主權」。川普邀請李在明兩周內訪問華府,舉行首次「川李會」。川普似乎不願輸給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

原本,李在明正在等待川普的邀請,不然中共早先已邀李在明赴北京參加「九三戰勝節閱兵典禮」,李在明很可能「先去大陸」,或許會造成美韓間的尷尬。因此川普向南韓施以「小惠」,旋即又賺得南韓三千五百億美元的投資。

在川普眼中,李在明是「親中、親朝、反美」。近日,共同民主黨和農民團體在駐韓美國大使館前示威抗議,除了反對南韓進口美國大米和牛肉外,其他標語幾乎是反美口號,例如駐韓美軍完全撤離等。奇怪的是,南韓警方「未予阻止」,李在明則「旁觀不語」,讓川普仍然對南韓新政府不放心。

說實話,李在明任職城南市長與京畿道知事期間,就已投資北韓八百萬美元在案,一心要學習前總統金大中、盧武鉉及文在寅早日登陸平壤,尤其,李在明任命的新內閣閣員如國情院長李鍾錫、統一部長鄭東泳等人,屢屢向北韓「提出善意」,欲促成「李金會」。

川普這次主動找來李在明。美國可能除了要南韓當面承諾李在明不是「左傾」,還要強調美日韓及美韓關係的重要性等;川普允諾兩周內舉行「川李會」,讓李在明鬆了一口氣─至少,在李在明先一步赴美後,九月三日李也可以訪問大陸了。

近日,南韓新任外交部長趙顯以兩天一夜行程匆匆訪問日本。其目的主要是表演給美國看,李在明上台「日韓關係沒有任何變化」,以免川普對李在明「想入非非」。在七月卅一日關稅談判的最後一日,川普給了李在明莫大面子。

從南韓的例子來看台灣,「親美」的賴政府在「大罷免大失敗」後,手中還有什麼籌碼?美國看得一清二楚。換言之,台美關稅協商,川普給賴清德的壓力,勢必只會比給李在明的更大。例如美國可能要求台灣全面開放美國牛肉等農產品的進口,此時的賴政府既已選擇要「硬幹」八二三,還有可能與南韓一般硬氣抗美、捍衛台灣的「糧食主權」嗎?

外有毫無底氣的關稅談判、內有堅持硬幹到底的罷免。賴總統難道不該給全體人民一個交代?

賴政府為達政治目的不顧民生經濟,恐讓台灣社會持續混亂。台灣人民應要賴清德付出政治代價,甚至,參與此次大罷免的有關官員也應一起接受民意制裁。

   
不論美國關稅結局演變 正視台灣是籌碼的殘酷
吳斯懷/陸軍退役中將(新北市)/聯合報

彭博廿九日報導,美方近期已向台灣遞出一紙「最優惠稅率」條件,內容可能與日本、韓國相似,稅率鎖定在十五%。美國也對台方提出新要求,希望台灣比照日本、南韓加碼對美投資,做為降低關稅的交換條件。

還沒談判,台灣已經主動付出的金額有多少?三月台積電宣布投資一千億美元,加上拜登政府時期規畫的六五○億美元投資,台積電對美國投資金額合計達到一六五○億美元,後續還會被脅迫加碼多少?只有川普知道答案。

一一四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軍事防衛的支出增長到占GDP二點四五%左右,超過去年的二點三八%,同比增長七點七%,總額六四七○億新台幣。美國不斷要求增加至GDP的百分之五,等於年度預算需編足一兆二二八○億,占中央政府總預算比例高達四成三。這等同政府每花二塊錢,就有將近一塊錢用在軍備上,恐怕沒有一個民主國家在非戰爭時期有辦法這樣編國防預算。

中油三月簽署阿拉斯加天然氣投資意向書,成為全球第一個表態支持這項高成本、高風險能源開發案的國家。但該案還沒完成募資,預計二○三二年才供氣,台灣會當「冤大頭」?就算將每年六百萬噸的阿拉斯加案納入考量,讓台灣每年從美國進口的天然氣由二百萬噸增加到一二○○萬噸,採購金額從八點三億美元增至卅六億美元(約新台幣一○八○億元),對比順差七九三億美元,也僅有三點五%的貢獻。

據傳,我方端出上看四千億美元的對美投資,盼爭取與日本齊平的十五%稅率。日韓已被迫讓步,台灣能撐住川普的大刀嗎?日本取得十五%關稅,同時承諾對美投入五五○○億美元投資。南韓取得十五%關稅,同意將投資三五○○億美元於美國主導的產業與基礎設施計畫,並額外採購一千億美元的液化天然氣與能源產品。

川普對北京的態度軟化,主要著眼於今秋可能舉行的美中元首峰會,美國正刻意壓低對台接觸的政治敏感度,為下半年川習會預作鋪陳。國安專家憂心,美方為了確保川習會,在科技議題的讓步上,台灣恐需付出代價。哈德遜研究所高級研究員索博利克說:「川普似乎更在乎讓美國企業能進入中國市場,而不是顧慮與北京有關的國安問題。」

台灣近來內憂未解,大罷免大失敗;風災水災嚴重,民怨高漲。外部最大考驗則是美國關稅的不確定性;美中棋手入座,棋局已經開始,台灣棋子即將落子。外媒揭露,賴清德原定八月初過境美國,行程遭川普政府施壓取消;國防部長顧立雄原定今年六月規畫訪問華府,亦遭美方臨時喊停。

關稅結局若慘輸,民眾要問,賴政府有何因應措施?期待川普政府無條件支持台灣,是天真幻想,必須務實面對美國將台灣視為戰略籌碼的現實。

   
台美洽簽FTA 原來是一場騙局
徐世勳/台灣產業關聯學會名譽理事/聯合報
還記得兩年前,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總談判代表鄧振中,活靈活現地宣揚有關「台美廿一世紀貿易倡議」的種種好處。他將台美洽簽自由貿易協定(FTA)妙喻為小兩口的婚事;先是求婚成功,「台美廿一世紀貿易倡議」意謂著兩家人同意提親、安排訂婚、談妥聘金和嫁妝再籌備婚事。「結完婚後生小孩、建立家庭,最後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就是圓滿家庭的結果」。結果是場春秋大夢,連聘金(即關稅減讓或零關稅)也沒個影兒,反而我們落得人財兩失,夢醒一場空。

不僅如此,在美國二三二條款的「國安關稅」結合「對等關稅」高稅率的夾殺下,我國幾無談判籌碼,犧牲我中小企業與農漁業是遲早的事,更別提台美洽簽自由貿易協定。若再加上當初海峽兩岸ECFA的一盤好棋全給輸個精光,我們目前可說是兩頭落空,稱得上是國安危機。

在「對等關稅」的額外稅率下,對我出口至美國的產品必然產生價格效果與替代效果。前者指的是高關稅帶動高物價,使得需求減少;後者是台灣與貿易競爭對手國的「對等關稅」稅率差異,帶來需求替代效果。更讓人憂心的是,台灣早已被邊緣化,跟主要國家日本、韓國、歐盟等都沒有簽署自由貿易協定,也不在CPTPP、RCEP裡面,更凸顯我國在全球商業競爭市場的劣勢。以「台灣綠金」毛豆出口日本為例,台灣被課六個百分點的進口關稅,而泰國因與日本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卻是零關稅。

台美農產品貿易是逆差(去年是廿八億美元),巨額貿易順差的是我半導體、AI伺服器、資通訊(ICT)等產品,後者涉及美國的地緣政治與國家安全,是二三二條款「國安關稅」獵殺的主要對象。不過,今年三月美國貿易代表署向川普總統及國會提交「二○二五年對外貿易障礙評估報告」,再次點名台灣對美豬、美牛、馬鈴薯、稻米、基改食品、米酒稅率等的限制為「不必要的非關稅貿易障礙」,要求我國調整改善。不用等「台美廿一世紀貿易倡議」第二階段的農業談判,在二三二條款「國安關稅」的龐大壓力下,這些攸關國民食安與健康的「非關稅貿易障礙」,遲早要被剔除。

對我中小企業和農漁民而言,現在是「台美FTA」與「兩岸ECFA」兩頭落空,全盤皆輸相當悲哀。經濟學的基本常識告訴我們,為了養家活口、逃避高關稅障礙,我中小企業及農漁業將會大量出走;這可從中國大陸的「台灣農民創業園區」從過去的個位數,激增至目前的卅六個看出趨勢。高關稅的衝擊影響,真可謂「為淵驅魚,為叢驅雀」。

在《世界是平的》一書中,佛里曼將其預防衝突的「金色拱門理論」更新為「戴爾理論」,認為如果兩個地區同處於戴爾電腦的全球供應鏈,它們彼此永遠不會走向戰爭。抗中無法保台,理盲必將誤國,「台美FTA」原是一場騙局。商業必將改變世界,自救人救,我們應該回過頭來審慎思考是否加強兩岸市場的交流互動,重啟ECFA貨貿與服貿的談判。

   
改設計抗風災 電桿無須地下化
賴明煌/土木工程技師、前台南縣交/聯合報
颱風丹娜絲除在恆春半島牡丹降下近七百公釐暴雨外,登陸北緣雲林口湖也吹起十七級強風,釀成創紀錄吹斷雲嘉南地區高達二四四五枝台電電桿折斷或拔起、新塭三座高壓電塔也被吹斷致百萬戶停電。丹娜絲颱風災後廿餘天仍有部分未修復,又遭逢七二八豪雨西南氣流雷雨胞接連肆虐,更讓原已受困風災與澇災的廣大蒼生欲哭無淚。

風災吹斷龐大電力桿柱又連續多日降下暴雨,因受限於第一線從業工程人員數量不足,難在短期內修復,致災區怨聲四起不斷。遂有部分民眾要求政府,比照屏鵝公路桿柱地下化,以避免再次受風災影響。但桿柱地下化需要複雜的技術與成本考量,並非所有地區均適合。況且,雲嘉南這次大面積淹水,沿海城鎮其海拔均屬較低之地區,甚至嘉義縣朴子市台積電AP7封裝廠淹水,也因其園內海拔九米與園外大區域淹水湧入所致;而淹水嚴重之台南市七股區西寮里青鯤鯓其國小海拔僅一米。故桿柱若下地,未來淹水之搶通要修復埋在地下與水中之電力電信等維生管道,其難度與安全性遠超出現在架空方式。

反觀台灣高鐵橋梁比率達百分之七十三,約一五七公里位在彰化到新左營之間,所設立電力桿柱約每六十米一支,全線兩向共一一五○○枝以上,但在這次丹娜絲颱風肆虐下,沒有電力桿被吹斷。究其因,高鐵所用電桿設計是為確保桿柱結構強度與耐用性和防鏽蝕,以符合高鐵高速對電桿之安全要求;反觀台電桿柱,絕大數為預力水泥桿柱,其水泥強度和抗壓強度與高鐵桿柱截然不同,兩者抗壓強度相差約有廿倍之距,抗拉強度更有兩百倍之遙,故在抗彎矩強度與防傾倒上就有天壤之別。

丹娜絲造成的風災導致各地區停電與搶修困難,要預防此情況,應增進基礎建設之韌性強度,乃至建設養護維修的簡潔便利、使用對地球自然環境較友善可回收的綠建材之鍍鋅鋼質感桿柱,均可比目前台電公司四百餘萬枝預力水泥桿柱的優點多,並有高鐵之抗災實例示範。

政府與其耗巨資辦理沿海低窪地區之桿柱下地工程,不如改以熱浸鍍鋅外膜塗抗腐蝕油漆等鋼柱取代現有水泥桿柱;只需再做好必要防漏電與桿柱入地基礎工程,就可減少使用高汙染、難回收再利用且強度較低之預力水泥桿。面對地球暖化與極端氣候,這就是海島台灣抗風災、抗震、少養護維修又可回收綠工程之最佳解套工法。

   
淹水會退去 民心難挽回
李武忠、林君翰/農漁經學者、農企/聯合報
近來南台灣飽受颱風豪雨肆虐,多地淹水,許多人的家當都泡在水裡,災損較過去更為嚴重,民眾生活苦不堪言,賴總統不能苦民所苦,還說出「不能所有事都需要國軍」等風涼話。風災水患淹的不只是家園,更是民眾對政府的信心,讓人再度質疑政府不僅事前的預防措施做得不到位,事後的復原工作做得更差。

隨著氣候變遷加劇,災害將更加頻繁、更加嚴重,加以防汛防颱是人命關天的大事,因此實施有效的備災和風險降低措施,是追求永續發展的必要組成部分。給錢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把錢用到刀口上。

所謂的刀口指的是構建完善的「韌性防汛防颱防災體系,亦即在面對災害時,能夠快速反應、有效應對,並能迅速從災害中恢復的體系,透過預防、應對和復原,降低災害對生命財產的威脅和減少社會動盪,具體做法包括:強化輸電線、備用發電機、交通、供水和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更新老舊排水管、增加排水能力;對於河流堤防,加大加固力度、定期進行巡查和維護、及時發現並處理隱患,防止潰堤風險;因地制宜建設海綿城市,綜合採取「滲、滯、蓄、淨、用、排」等措施,有效控制雨水徑流。

鑑於大眾防災意識的提升對韌性體系的重要性,可透過社區演練、媒體宣傳和學校教育等多種方式,向民眾普及防災減災知識和技能。從預警、防範、應對到恢復各環節,都能做到精準、高效、有序,才能建構真正具韌性防汛防颱防災體系!

傳統農業是最容易受到極端天氣影響的產業,近年天然災害造成農作物的損失愈來愈嚴重,已經影響到農民生計和糧食安全。為適應氣候變遷,除了培育推廣耐旱、抗澇等抗逆新品種外,更需要優化種植結構,在乾旱地區重點推廣耐旱作物;在低窪易澇區推廣耐澇作物,並推動智慧農業,提前預警極端天氣來降低糧食減產風險。鑑於農業保險可為農民撐起「保護傘」,政府應鼓勵農民踴躍投保。

農民急需的是可以保護田園的「農業韌性建設政策」,包括農村基礎設施升級、落實智慧農業與氣候應變方案、地方治理與中央整合、農業損失補償機制透明化、增加科研人力及經費,積極推動農業保險制度等等,不是災後補助的一紙申請;政府雖推動「智慧韌性永續安心」─農業政策行動策略,卻經不起天災的考驗,農損並未減少,政府應虛心面對。

另,由於氣溫不斷升高和大量降雨,增強了登革熱、瘧疾、腦炎等疾病的暴發和蔓延風險;尤其極端天氣、熱浪、洪水和土石流不僅直接威脅生命,也阻斷了災區的交通運輸和衛生醫療服務,影響人們的健康與福祉,有必要增加醫院緊急醫療處置量能,補強醫院應對緊急災難和極端氣候的韌性。

極端氣候已成常態,一場大雨讓政客虛偽的嘴臉盡露。淹水總有退去的時候,但民眾失去對政府的信賴,恐難以重建!

   
AI奔流仍方興未艾 新型態的產業革命帶動投資
回頭看全球資本市場變化,經歷了DeepSeek襲擊,到川普揮舞關稅大刀,市場又恢復活力,這次看起來是AI領航,從全球市值表現來看,市值變大的企業都與AI有關,輝達的四.一六五兆美元躍居第一,微軟股價最高衝到五○八美元,市值來到三.七六兆美元又恢復老二地位。

白天夜晚都美 「Kaohsiung Highline」為高雄注入新活力
陪伴高雄市民走過四十年,曾是全球巨星麥可傑克森演出場地及辦理多場體育賽事的中正運動場,經歷3年改造,蛻變為結合運動、休閒與社交的複合空間「苓雅運動園區 Kaohsiung Highline Park」。環保石籠牆勾勒出600公尺的環形天空步道,解放四周視野和清新綠意,園區設備與景觀再升級,為市民打造新概念的運動生活圈!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