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發現政府宣布了「AI新十大建設」,十大項目是:一、AI軟體產業登峰;二、百工百業智慧應用;三、全民智慧生活圈;四、矽光子技術全球搶先;五、全球量子能力登頂;六、全球AI機器人供應鏈樞紐;七、主權AI及算力建設;八、智慧政府與資料治理;九、培育人才與千億創投基金;十、區域AI均衡發展。
這使我想起民國六十三年的「十大建設」,分別是:
一、核能發電廠;二、中正國際機場;三、中山高速公路;四、鐵路電氣化;五、蘇澳港;六、北迴鐵路;七、台中港;八、大煉鋼廠;九、大造船廠;十、石油化學工業。
比較一下,我發現早年的「十大建設」,目標非常明確;最近所提出的「AI新十大建設」只有一些含糊其辭的名稱,如何驗收,恐怕是一個問題。
令我不解的是,AI究竟是什麼?在我看來,AI可以有五種不同的意義:
一、生成式軟體,如ChatGPT;二、大數據;三、AI晶片;四、自動化;五、感測器。
究竟政府所談的AI是什麼?真希望政府明確講清楚。還有一點,我感到政府有一點在誇大其辭,如「AI軟體產業登峰」、「矽光子技術全球搶先」、「全球量子能力登頂」;「新十大建設」竟有三項要登峰登頂,我實在有點無法了解,在全世界登頂,我們有這個能力嗎?
我很佩服政府官員能夠想出十個美好的名詞,真不知道何年何月何日能夠成功,更不知道這「新十大建設」成功以後,能對我們工業水準的提高,有什麼極大的幫助?
我又看到了中央社的報導,政府官員大捧KKDay,我非常困惑,想起了當年數發部長大力吹捧的點餐系統。希望政府知道,「十大建設」是經過研究,發現國家需要這些建設,這些建設對國家的經濟發展絕對十分有益;不是口號,而是可以腳踏實地去做的,政府不能以口號治國。
政府忽然宣布「AI新十大建設」,顯示政府的確非常重視AI。但是這種做法可能嚴重地誤導我們的下一代,很多年輕人和他們的父母都希望孩子全力研讀AI,他們卻不知道AI也牽涉到很多物理、化學、數學、電機、機械、化工等基礎科學的研究。
就以自動化為例,自動化一定會牽涉到馬達,但光是要了解馬達就不容易。現在的馬達都又和電腦有關係,而且也牽涉到很多感測器,如光學尺和光編碼。精密的光學尺和光編碼,目前仍然需要進口;要有好的馬達控制,工程師還要懂得電機、機械及數學。政府如果的確重視AI,就應該強調基礎科學研究的重要性。我擔心的是,很多孩子學到的是一些表面的花拳繡腿,可能會吃虧一輩子。
(作者為清大榮譽教授、博幼社會福利基金會榮譽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