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因印度購買俄羅斯石油,所以在原已加徵的關稅百分之廿五,再加百分之廿五,因此印度商品進到美國要課百分之五十的關稅。
印度很冤枉,二○二二年俄烏戰爭,美國制裁俄羅斯,從金融到商品進出口全面封鎖。俄羅斯的油產量占全世界十分之一以上,供應內需後,每天還出口四百七十萬桶,如果封鎖俄羅斯原油出口,國際市場少了這麼大的供應商,原油每桶價格會從當時的一二○美元飆到兩百美元,對全世界經濟影響很大。當時美國總統就睜隻眼閉隻眼讓印度買俄羅斯石油,財政部長葉倫則訂定每桶六十美元的價格上限。
三年不到,昨是今非。美國態度大翻轉,當年印度向俄羅斯低價買油,和緩國際油價,也遏阻俄羅斯的收入,減小俄烏戰爭的規模;物換星移,拜登下川普上,推翻當年對印度的默許,美國優先,課徵印度高關稅,讓美國更偉大。
印度總理莫迪強硬譴責美國,也可能停止對美國波音飛機、裝甲車、火箭彈的採購。同時本月底到中國參加上合峰會,想辦法將印度商品轉向他國。
川普的談判策略有三:一、攻擊,攻擊,再攻擊;二、在過程中,即或有錯,也絕不承認;三、不管成功或失敗,最後一定宣稱自己勝利。
課徵印度高關稅是不是川普談判伎倆的故技重施?印度原是美國重要政經軍事戰略夥伴,經過這番震盪,兩國間的信任折損泰半;美國這樣做實有失泱泱大國風範。
蘋果電腦執行長庫克日前和川普一起宣布,將年初承諾投資美國的五千億美元,再加大一千億美元。蘋果從二○二一年四月開始承諾未來五年要投資美國四千三百億,再加上今年的六千億美元,累積超過一兆美元。但這幾年實際投入的資本支出,總共五四六億美元,蘋果採用的是全球合併報表,無法區分美國和其他國家的投資。專家估算,美國投資占百分之五十七,所以二○二一年到現在,蘋果共投資美國三一一億美元,占四千三百億美元的百分之七點二;當初還提到,會新增美國二萬個工作機會,蘋果一直沒有提供具體的數字。
經濟學人雜誌看盡了美國歷屆政府的投資美國政策、大公司的投資允諾,在歐盟承諾投資美國六千億美元的第一時間說,「投資金額先擺一邊,久了就算了」。這對於台灣政府、台積電以及數十家要到美國投資的廠家很有參考價值,投資不要急躁,總統有任期,時間站在投資國跟廠商這一邊。
川普好大喜功變化莫測,對各國課高關稅,又要求巨額投資美國,將各國財政搞到枯竭。大家好像幾十年來都幫美國打工,好不容易積累一些錢,現在美國一聲令下,所有賺的錢回到美國;過去我們拚命生產最好的商品給美國用,賺外匯,投資設備創新品質,再賣給美國賺外匯,好像一場遊戲一場夢。
現在的美國「他強任他強」,政府允諾到美國的投資,各廠家照自己的產業特性,有方法、有步驟的向前走,假以時日,總會「清風拂山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