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5/08/21 第6031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連就業安定基金都敢吃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核三公投不過,等於嘉許賴政府政策完美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美政府入股台積電利弊分析
民意論壇 水含放射核種氚□能不喝?
重啟核三核四□能源政策最佳路徑
高關稅高電價 政府無能廠商受困
廢話部長 難救市場恐慌
高鐵台鐵化 乘客如喪屍般失序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連就業安定基金都敢吃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國民黨爆料,《零日攻擊》導演羅景壬三年拿了勞動部二八七二萬元補助,錢都出自「就業安定基金」。而且,原本「開口合約」設定,羅團隊應提供卅五支影片及兩場公開活動,最後卻以一支影片和一場記者會打發。對此,審計部表示「難以驗核履約結果」,勞動部長洪申翰也說已檢討開口合約程序。

羅景壬也是賴清德競選影片《在路上》的導演。他拍《零日攻擊》,拿了文化部七一三一萬元補助,再加上勞動部這兩千多萬,真是肥滋滋,難怪挨譏「奉旨給飯」。文化人只要路線正確了,就能富貴上身,果然不假。

民進黨政府濫用公帑不斷變本加厲。各種招標發包,無論是豢養綠營側翼,或回饋金主、綠友友,都沒有在手軟的。問題是,什麼名目不好用,竟連「就業安定基金」都敢拿去揮撒。這也顯示,民進黨的墮落,已到了不堪想像的地步。

依法,就業安定基金就是用在勞工的「職業訓練」及「失業輔助」等用途,誰准許勞動部拿去補助導演?去年發生霸凌事件的勞動部北分署長謝宜容,就拿就安基金的錢去裝潢辦公室,和私人送禮。勞動部前部長許銘春也一樣,拿基金去開演唱會,拍個人沙龍照。這些人,心裡還有勞工嗎?

一路吃國家,已經太難看,竟還吃到勞工頭上。當失業潮席捲時,勞工怎麼辦?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核三公投不過,等於嘉許賴政府政策完美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周六將舉行七藍委罷免案投票和核三重啟公投。罷免案部分,雖有一、二藍委在危險邊緣,但以首波公投的經驗,或許都能驚險過關。比較令人擔憂的,反而是公投。儘管支持重啟核三的民意高於反對者達兩倍多;但因全台絕大多數選區並未同步舉行罷免投票,將大大影響投票率。如此一來,要達到過門檻的五百萬張同意票,可能就有困難。

投票率會決定選舉和公投結果,這點容不得絲毫輕忽。以七二六的大罷免為例,其實有七名國民黨立委的「同意罷免票」超過了法定罷免門檻;但因為「反對罷免票」都超過同意罷免票,使得罷免案無一過關。這就是「投票率」的力量。當反對大罷免的民意強烈展現在選票上,五成五的過半投票率,便足以擋下賴政府的惡意大罷免。

但這次情況不同。一則是只有七個選區同時舉辦罷免,其他選區選民對核三公投的參與便可能鬆懈;二則是一般民眾以為「民調中」支持重啟的聲浪很高,公投案必然過關,卻忽略了民眾的意向必須用「選票」來實現。六年前,蔡政府修法將「公投綁大選」脫鉤,就是為了降低公投過關的機會。再者,政府不斷用行政迴避或行政怠惰的方式因應過關的公投案,也讓民眾對公投感到意興闌珊。

問題是,當民進黨政府選擇走向退步、選擇敷衍民意,選民就應該更加倍凝聚力量,利用集體意志逼使政府面對現實,進而造成改變。蔡英文就任後推動的能源轉型政策,從政府的表面宣傳看,似乎成功地以「綠能」取代「核能」。但仔細檢驗電力結構,這個非核家園的「成就」,其實是以供電不穩、排碳大增、電價高漲、環境破壞、易受封鎖、乃至台電變得負債累累等為代價,絲毫沒有值得欣喜之處。

更可議的是,民進黨政府透過所謂的「能源轉型」政策,不斷將相關能源產業和工程發包給其「綠友友」們。透過這種以「政策」為名的利益輸送,一方面壯大自己的政商網絡,二方面鯨吞蠶食國家各種電力開發資源,台灣的國土、山川、農田、漁塭、公營事業土地,都難逃其染指之殃。就算「非核家園」的實現算是政治功績一件,但比起國家資源遭到的濫用和剝削,比起人民承受的停跳電之苦,它留下的就只剩虛偽和苦悶罷了!

從這個角度看,這次的重啟核三公投,主要目的是要逼使賴政府承認能源政策的錯誤,並促使它調整政策方向。換言之,公投必須有夠多的票數才能過關,也才能對賴政府構成強勁的壓力。然而,目前各方對核三公投的投票率預估並不看好,可能無法達到過關的門檻。一名綠媒名嘴更在節目上公然訕笑,稱核三公投投票率「最多就是五%」,成為「史上最好笑的公投」。有過首波大罷免的教訓,綠媒側翼依然不改猖狂,對民意極盡侮蔑;選民真要一直忍受綠營這種囂張的鳥氣嗎?

七二六大罷免結果,台灣選民給了空想權力的賴政府一記重錘,但賴總統依然沒有謙卑悔改之意。以這樣的心態,如果重啟核三公投未過關,可想而知,民進黨勢必將公投結果解讀為「民意充分支持現有能源政策」,甚至說成「民意嘉許能源政策完美無瑕」。如此一來,賴政府非但不會調整能源政策,甚至會自稱「勝利」,連施政及內閣人事都不調整了。

四年前「重啟核四」公投以失敗作收,但四年來,民意對核能的認知已大大改觀。選民須秉持大罷免「教訓民進黨」的精神,力挺核三公投過關,才能逼爛泥一灘的政府作出改變。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美政府入股台積電利弊分析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川普政府有意將《晶片與科學法》對英特爾、台積電(2330)補助,轉換為持股形式,引發投資人不安與股市波動。然而,若根據補助金額與台積電依據現有美國存託憑證ADR價格計算市值,美國政府即使將66億美元補助全數轉為股權,持股比例也僅約0.7%。如此有限持股不足以左右董事會或影響經營決策,從實質控制權角度而言,這是一種象徵性入股,並非掌控。

不過,象徵性並不等於沒有影響,值得關注的應是其後續可能衍生的政治操作空間。美國政府一旦名義上成為台積電股東,未來不論是國會聽證或行政部門推動政策時,都可將台積電納入「國內關鍵產業體系」進行政治論述。換言之,這是一種策略性股份,而非單純財務投資。

是故,與其討論「會不會干預經營」,更重要的反而是台積電和我國政府應如何設定合作邊界與談判條件。

首先應明確排除「技術與製程資訊分享義務」。當前《晶片法》補助條件已有若干要求企業提供製程成本、產能分配與研發投入等高度敏感資料規定,若再加上股東身分,未來美國政府可能藉「股東知情權」延伸要求更多資訊披露。台積電應主動劃出邊界,例如將資料揭露限定於美國設廠營運範圍內,而不涉及總公司層級之研發資料。

其次,必須對「產能優先分配」設定明確原則。入股後,美國政府可能要求在全球供應鏈發生緊急狀況時,美國市場享有優先供應保障。台積電可主動提出「緊急協調條款」,在特定條件下提供美方必要產能,但需以不排擠既有供應承諾為前提,避免形成供應配額政治化。

再者,應將「擴產決策自主權」列入談判底線。美國未來勢必希望台積電持續在美擴充先進製程,而非僅侷限於目前計畫。針對此點,台積電與政府應堅持在協議中加入「分階段投資前提」,只有在當地法規、市場需求與勞動力條件達成特定狀況下才進入下一階段擴產,避免被政治時間表牽著走。

在軍事與國安合作議題上,應該維持「有限參與」原則。美方可能以股東名義主張合作深化,甚至納入敏感國防項目,為避免無端增加自由營運設限,台積電應堅持只在民用延伸技術範圍內配合,原則不參與具有軍備屬性晶片專案,並由董事會保留個案最後決定權。

不可忽略的是,即使持股僅0.7%,入股仍可能成為美國政府提出更多要求的正當性基礎。國會或行政機關可能在未來特定情境下主張:「身為股東,美國有權要求台積電優先於本土布局、或延後在其他國家的投資。」雖然這些意見未必具法律拘束力,但若不預先建立談判底線,未來很可能在政府間政治協商壓力下逐步讓步。

從另一角度而言,象徵性入股也可能帶來正面效果,例如提升美方行政機構協助動機、增加國防專案資格門票、降低被列為反壟斷對象風險等。但這些優點基本上皆屬於政治保護,應與相應政治條件綁定處理,避免單純接受。

綜上而言,美國政府將補助轉為入股,短期內並不影響台積電經營自主,但中長期可能成為要求「技術留美」「產能優先」「投資優先」的基礎。台積電在面對此入股談判時,不應僅關注股權比例高低,應主動提出三大底線:

一、技術資訊與機密研發不納入股東知情範圍;

二、全球產能配置仍以商業與供應鏈安全為唯一原則,不接受政治性優先權;

三、未來擴廠與產能轉移應該由董事會自主決定,且不得設定投資排他性。

值得提醒的是,一旦台積電未來追加投資或在美擴產規模進一步擴大,美國政府持股比例也可能要求跟進調升。今日的0.7%,若演變為3%或5%,就不再是象徵性參與,而可能成為政策槓桿。台積電必須及早設定談判邊界與機制,確保美國政府的「政治保護」不致演變成「政治牽制」。

   
民意論壇
水含放射核種氚□能不喝?
李志浩/清大工程與系統科學系教授/聯合報
民進黨北市黨部前副執行長陳聖文,昨天帶著到蘭嶼低放射性核廢料貯存場放置一夜的瓶裝水,至國民黨中央黨部踢館,嗆國民黨應身體力行把水喝下去。國民黨發言人楊智□則一口喝下,並表示台灣需要穩定能源,而不是操作情緒。這場被當場踢爆的反核秀,也反映出部分國人對於核能、核廢料與輻射的誤解或無知。

我們期待的是「非核害家園」,而不是「非核家園」,這是前原能會主委歐陽敏盛的名言。不管是核災還是核廢料,民眾真正擔心的核害,應該還是輻射線是否會致癌。然而,地球上的輻射無所不在,有來自天上的、地面上的,也有來自人體自身的。地球本身就是從四十五億年前中子星爆炸,經過多次核反應、產生高原子序的元素而形成的。

如今,短半期之核種早已衰變殆盡,長半衰期之核種,如鈾二三五、二三八等,依舊在地面上長存,閃爍著核輻射。廣義來說,地球本身就是個「核廢料」,其中鉀40的半衰期為十億年,仍存在於地球各地。鉀為人體必需元素,鉀40在人類體內發射加瑪射線。

太陽也是個核反應進行中的恆星,太陽為地球帶來溫暖,也帶來致命的輻射線;所幸地球具有大氣層保護、又有磁場,人類才不受核子輻射線侵害。這些宇宙射線與大氣層產生許多核反應,譬如碳14等核種產生;碳14半衰期五七○○年,產生之後形成二氧化碳,透過光合作用使蔬菜成長而被人類食用,成為人體的一部分,在人體內不斷的發射貝塔粒子。

日前,清大原子科學院前院長李敏教授說,根據核安會輻射偵檢普查,全台輻射較多的地方是台北車站,因其建築物以花崗岩為牆壁。的確,花崗岩中鉀元素占約百分之四,也是其中原因。高輻射的地區還有金門,因為金門是花崗岩島。幾年前我到香港中文大學參加一場中子散射應用研討會,與時任香港城市大學校長郭位院士閒聊,郭院士說香港的輻射是台灣的三倍,因香港是花崗石構成的島,但輻射效應低到可忽略不計。

台北車站的高輻射背景除了花崗岩外,氡氣強度也是一項因素。空氣中的氡氣來自土壤中錒系元素之衰變,放射性氡氣吸入肺部,在胸腔中發射阿法粒子,是背景輻射的主角。氡氣易累積於通風不良的地下建築及隧道中,惟台北車站及雪山隧道的通風都相當良好。其實,就連放射核種氚也是自然界的產物,日常每公升飲用水含有之天然氚,發射的貝塔粒子為每秒一萬顆,是世界衛生組織的飲用水標準,您喝不喝?

核廢料會慢慢蛻變,有些核種須經萬年才會到達背景輻射值;在這段時間,除非用新科技轉換核子成為短半衰期核種,或轉化成可再度使用之核燃料,在原子爐中燒掉外,只有加以屏蔽與隔離、萬年深埋於數百或數千公尺之地下。縱使萬年穩定的地質,也很難保證沒有極少數輻射核種溢出、擴散至地表;適當的耐腐蝕包封容器與良好的地質選址,其輻射數量經詳細的核種遷移計算後,到達人類生活圈的輻射強度,比台北車站還少。

民眾擔心的是這些滲漏的核種輻射是否會致癌,這是數千或萬年後可能發生的事件,然以目前生醫科技進步的速度,人類基因廿年前才定序完成,癌症在未來可能已不再是絕症。另外,核廢料還會隨半衰期慢慢蛻變,但工業產生的重金屬汙染卻是不會衰變的,幾億兆年都在那裡!政府處理重金屬汙泥以垃圾淺埋為主,怎不設法將這些永久不會衰變的重金屬永久隔絕於人類呢?

   
重啟核三核四□能源政策最佳路徑
聞博/大學退休教師(高雄市)/聯合報
核三重啟公投將在八二三投票,賴總統面對核三議題的態度一如既往,就職周年前卻拋出「不排除接受先進新式核能」。放著現成的核電廠不用,卻空想花巨資興建SMR,只會讓台電的財務狀況雪上加霜,且浪費公帑。

日前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修正通過,可以讓核電廠運轉期滿後得申請換發執照;換發運轉執照的有效期間,自執照生效日起算最長廿年。核三廠已依法除役,重啟至少需要三年半;未來三年半,台灣民眾仍沒有便宜又穩定的核電可用。

外電報導,加拿大安大略省要投資興建四部SMR機組,投資經費高達二○九億加幣,換算超過一百億美元,每部SMR機組只能發電三○○百萬瓦,四部機組加起來僅一二○○百萬瓦。對照核三廠兩部機組,每部發電九五○百萬瓦,是加拿大安大略省SMR的三倍,因此要取代核三廠則最少需有六部SMR機組,投資經費恐超過一五○億美元,對台電公司或政府都是巨額負擔。但重啟核三廠,在未來廿年僅需三百億台幣,一五○億美元與三百億台幣,兩相對照,利弊顯而易見。

目前封存的核四廠已有兩部完工的機組,每部機組可發電一三五○百萬瓦,比核三廠機組發電量高出四○○百萬瓦,兩部機組可發電二七○○百萬瓦。只要賴政府願轉念、重新檢查安全性再重購燃料棒,台灣就有一座新的核能電廠可用。加拿大的SMR是北美地區第一座,預計二○三○年完工,距離目前尚有六年之久;可見對已處於缺電危機的台灣,其時效性遠不如重啟核三與核四。

核四廠是蘇貞昌第一次閣揆任內,由時任副閣揆的蔡英文主張追加預算而完工,因此縱使核四廠完工經費近一百億美元,也比加拿大的SMR還便宜。況且核四廠是現成的,同時發電容量二七○○百萬瓦,比加拿大SMR的一二○○百萬瓦高出一倍多;為何擺著不用,卻不排斥美國人建議的SMR?其實,美國人就是把賴政府當冤大頭看待。

論機組規模,核四廠的二七○○百萬瓦發電量,換算下來需要九部SMR機組;核三廠的一九○○百萬瓦發電量,換算下來則需六部SMR機組。加拿大安大略省四部SMR需耗時六年完工,台灣不論興建九部或六部SMR,耗費的時間只會更久,要忍受更長的缺電危機,這是最佳選擇嗎?

SMR沒有大家想像得那樣美好,不論六部、九部,甚至十五部機組,可能就有六個、九個、十五個地點,不論放到哪個縣市、地方區域,恐怕就吵翻天了!大家都不願核電廠就在我家隔壁。重啟核三、延役廿年;核四商轉廿年至六十年,過程中再等待引進核融合新型核能,才是台灣能源政策的最佳路徑。

   
高關稅高電價 政府無能廠商受困
汪志雄/伊利諾芝加哥大學教授(美/聯合報
台灣產業受到高關稅、高電價的雙重衝擊,不斷爆出無薪假。有「工具機界勞斯萊斯」之稱的百德機械十九日宣布因大環境不明確,八、九月已向台中市勞工局通報啟動「做四休三」無薪假。隨後百德雖發公告,表示已恢復正常工作日程,但中市勞工局稱百德尚未撤回通報。工具機大廠程泰集團也證實正規畫申請做四休三,台中大甲自行車廠育華工業更公告只營運到今年底。然而,這一切都只是冰山一角。

近年來,台灣的產業與民生壓力不斷升高。從高電價到高關稅,民眾與企業的怨聲載道,卻換不來政府的有效改革。這種情況,凸顯的不是外在環境有多艱難,而是執政團隊的無能與短視。

台灣號稱自由經濟體,但在某些進口商品上仍維持高關稅,形成變相的保護主義。表面上是保護本地產業,實際卻造成消費者負擔加重、物價居高不下。

在對美關稅談判上,賴清德政府「割地賠款」卻仍無力降低關稅,突破關稅壁壘,無法讓台灣商品有競爭力的走向國際市場,最後反而是台灣廠商受困、消費者吃虧。

電價政策更是荒謬。政府一方面長期壓低電價以換取選票,一方面又因能源政策錯誤,放著低價核電不用,而去買高價綠電,導致電力結構失衡,缺電危機頻頻上演。如今電價逐步上漲,不僅家庭開銷大幅增加,企業成本更是飆升,削弱台灣在國際上的競爭力。高科技產業尚能勉力支撐,中小企業卻苦不堪言。

高關稅與高電價反映出的就是賴政府「對外無能,對內無心」,缺乏長遠規畫、只會用短期政策止血,遇到困境,不願面對問題核心,只會用補助、抑價、轉移責任的手段來應付。這樣的治理方式,讓人民對政府信任不斷流失。例如面對美國的關稅談判,除了首席關稅代表鄭麗君開了一場「聽君一席話,如聽一席話」的記者會,經貿談判處副代表顏慧欣在國會上,面對立委質詢多項商品稅率時也是一問三不知。人民還能期待什麼呢?

而民進黨的非核家園更是一個美麗動人的謊言。在這個美麗的謊言底下,台灣人民所付出的代價是生態不斷破壞的山林海洋、成本不斷飆升的電力價格、全島不斷下降的空氣品質、以及人數不斷增加的肺癌患者。因此周六的核三公投將是台灣人民力量的展現,我們要選擇繼續被意識形態所綁架,還是回歸科學理性思考,這將會決定台灣未來的終極命運。

說到底,台灣高關稅、高電價背後真正的問題在於執政者總是把政治當表演舞台,把人民當觀眾,政策不以長遠利益為考量,而是為了選票而用話術把「民主進步」包裝的更精美、更有價值。結果是,民眾荷包縮水、產業競爭力下滑,而無能的官員們依舊吃香喝辣,得意洋洋。

台灣要擺脫困境,必須有真正的改革勇氣。降低不合理的關稅、重整能源政策、提高行政效率,才是讓台灣經濟與民生走向正常發展的根本。若政府依舊無能、只顧權位,那麼所謂的「民主進步」只會淪為空談,最終付出代價的,仍然是廣大的台灣人民。

   
廢話部長 難救市場恐慌
公孫可歆/文字工作者(台南市)/聯合報

近期美國在半導體關稅以及補助政策上的強硬態度,引發台灣產業界的高度關注。川普預告半導體關稅可能提升至百分之三百,並提出補助變入股的計畫,直接點名台積電、三星、英特爾等企業。此舉不僅使台積電股價重挫,也讓台股大盤昨日暴跌七二八點,市場恐慌情緒蔓延。然而,面對這場可能影響台灣經濟命脈的危機,經濟部長郭智輝的回應卻顯得空洞乏力,讓人不得不質疑政府的應變能力。

針對美國政府可能入股台積電一事,郭部長在受訪時表示,「需要確認訊息和真正影響的程度,這都需要專家評估。」並提到若半導體被課徵高關稅,政府會「研擬一套方式協助業者」。事實上,這樣的說法無疑是一種官場廢話。當前情勢已經非常明朗,美國政府不僅在關稅上施壓,更試圖以股權交易方式介入台灣半導體產業。此時此刻,政府的責任是提出具體對策,而非以模糊的語言拖延時間。

更令人擔憂的是,郭部長的言論不僅未能安撫市場情緒,反而讓民眾對政府的能力產生更大的質疑。社會輿論紛紛批評其缺乏魄力,「廢話部長」的標籤一再出現。網友留言指出,「政府會研擬一套方式協助業者,至於計畫是什麼,還在想?」以及「他還是不要講話比較好,避免吳姓立委又要幫你解釋!」這些意見反映了民眾對政府的不信任,也凸顯了官員溝通能力的重要性。

值得注意的是,日前立院民進黨團幹事長吳思瑤也忍不住公開批評郭智輝,表示自己不是經濟部發言人,並要求部長「好好思考問題」。身為一國經濟部長,在面對國際重大議題時,不應將責任推給專家或其他人,而是要展現領導者的果斷與智慧。官場廢話或拖延戰術只會讓民眾失去信心,更可能讓台灣在國際談判中處於被動地位。

當前情勢不容樂觀,美國政府的政策可能對台灣半導體產業造成深遠影響。若美方成功入股台積電,不僅會削弱台灣對護國神山的自主權,也可能使台灣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受到威脅。因此,郭部長應迅速採取行動,包括與台積電、其他相關企業進行密切溝通,並與外交部合作向美方釋出明確立場。

此外,政府應制定具體的危機處理方案,例如設立特別基金協助企業應對高關稅衝擊,或尋求其他國際合作來分散風險。

最後必須強調,危機面前沉默比空洞的言論更有價值。若郭部長無法提出具體方案,不如少說話,以免引發更多爭議。真正有效的領導者應以行動證明自己的能力,而非以官場語言掩蓋自己的無能。

面對美方的壓力,台灣需要的是一個有魄力、有智慧的經濟領袖,而非只會說「我們會研擬一套方式」的廢話部長。

   
高鐵台鐵化 乘客如喪屍般失序
陳永昌/台北市商業會前副秘書長(/聯合報

台灣高鐵運能迭創新高,在新採購列車預計二○二七年下半年上線營運前,假日熱門尖峰時段運能始終處於緊張狀態,自由座乘客擠滿各車廂間通道玄關,連車廂中間走道也寸步難行。

在營收至上短視近利的心態下,高鐵自由座車票數量猶如脫韁野馬般失控,出入口、通道與走道總是堵塞不通,可能產生的公共安全隱憂無人聞問,放任對號座乘客與自由座乘客敵對衝突,袖手旁觀的高鐵公司難辭其咎。尤其對號座與自由座兩者價差僅僅只有百分之三,自由座購票者彷彿淪為二等乘客。

自由座車廂人滿為患,開放第六節商務車廂以外對號座車廂通道玄關與中間走道讓自由座乘站立,是高鐵公司現階段採取唯一應變方案。通道與走道空間有限、先占先贏,堵住出入口是自由座乘客自力救濟惡性循環下產物,對號座乘客擠不上車,則是高鐵公司無能失能的象徵。

自由座乘客擠不上車的焦慮程度,事實上遠大於對號座乘客。因為要不要全面開放對號座車廂通道與走道,往往拖到列車離站前最後一刻才廣播周知,堵在門口擠不上自由座車廂的旅客聞聲後立刻放腿狂奔,只為尋找有立足之地的前方車廂,上演有如喪屍電影般恐怖場景,險象環生同時,連帶耽擱延誤列車運行時間。

對號座乘客擠不上車與自由座乘客月台失序狂奔,同屬自由座車票數量失控問題一體兩面。傳聞中彈性管控自由座售票數量,必須建立在即時精準掌握候車人數動態前提上,是高鐵公司長期以來應做未做的當務之急。

根據現行標準作業流程,自由座旅客是否分流疏散至各車廂通道玄關或走道,授權該車次列車長依照現場狀況判斷決定,連月台服務人員也是被動接受指示。問題癥結在於最多四至五節自由座車廂容納人數上限,各站上車人數與下一站排隊候車人數,通過即時監看畫面與通訊科技協助,月台人員與列車長隨時保持通暢溝通,在列車進站前提前清楚預判絕非難事。如果連安全事先有序疏散分流都做不到,如何有效管控自由座發售數量,難免讓人質疑。

國道客運萎縮式微,公司化後台鐵沉痾依舊,高鐵獨占壟斷中長程運輸市場,且傾斜失衡程度有增無減,民眾別無選擇只能逆來順受,被迫接受日益下滑的服務水準,「高鐵台鐵化」絕非網路酸民刻薄之辭,而是不折不扣現在進行式。

擬議自由座限量發售方案,只是高鐵公司跨出正視問題第一步,未來大排長龍拉長進站上車時間,勢必成為連續假日高鐵車站反覆上演的常態,一旦候車時間比乘車時間長,可以預期自由座乘客群起反彈抗議。高鐵經營團隊必須提出更周全配套措施,平衡兼顧便民與民怨天平兩端。

   
雇主拒勞工七種假最高可罰30萬 這三種假…勞資爭議最多
北市勞動局近期接獲多起勞工投訴「當育嬰假結束,準備回到職場,卻發現原本的位置不見了。」經查發現,皆因雇主未讓勞工「恢復原職」,呼籲雇主,依法如果未讓勞工「恢復原職」,依法可開罰2萬至30萬元不等。「性別平等工作法」中,有七種假別是雇主不能拒絕員工申請的。

共和黨又想賣國有地 面積數百萬英畝
美國聯邦參議院共和黨籍議員正在重啟出售數百萬英畝聯邦土地的計畫,當作總統川普龐大減稅和支出法案的配套,勢將引發內訌。該提議將要求土地管理局和美國林務局確認並出售橫跨美西11州共220萬至330萬英畝的公有地以興建住宅。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