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藤e起學英語】精選最精采的文章,時而新奇有趣,時而發人深省,透過閱讀喜歡的事物學習英語。 【東寫西讀電子報】摘錄《好讀周報》精彩話題,以推廣閱讀與寫作為核心內容,讓您掌握每周最新內容!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5/09/19 第6052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招式用爛的公民與學生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重彈台灣地位未定論,AIT在打什麼算盤?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川普五步驟進逼 Fed力保獨立
民意論壇 國際社會 政治凌駕法律
演算法 已成地緣政治決戰核心
政治網紅之死 當公共對話淪為敵我對抗
舞抖音的劍 意在川習會
否認光復節 就是否認中華民國
生育給付每胎10萬 治標不治本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招式用爛的公民與學生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北市府著手拆除公館圓環,不保留地下道,近日並未引起交通災難。市議員苗博雅那天發動民眾抗議,卻先行離去,導致學生和群眾與現場員警衝突。

公館少了地下道,不同方向車流全進入交叉路口,勢必增加交通壓力。但地下道填平後,上方鏤空的通風頂蓋可變成車輛行駛路面,四方車流少了視覺死角,能避免不少車禍。這次工期壓縮到兩個月,比起高雄左營圓環拆除要花十四個月,已是超高效率!

交通專業的選擇沒有絕對正確,但民代抗議的方式卻絕不正確。不辯論公共政策優劣,卻把是否贊同拆除圓環與藍綠之爭畫上等號,甚至惡意舉著蔣萬安「遺像」,是在訴諸歷史仇恨。最後爆發肢體衝突,主事者卻已離場。

把公共政策貼上簡化的藍綠標籤,黨同伐異,甚至上綱到「芒果乾」,向支持者情緒勒索;這些曾是綠營無往不利的萬靈丹。但歷經多年,招數顯已用老。大罷免大失敗,正是民眾對凡事都搞成朝野惡鬥的反感,包括對凡事包裝成「公民運動」與「學生團體」的厭煩。

抗議拆除公館圓環,多少是衝著規畫者李四川而來。「川伯」是呼聲最高的新北市長候選人,綠營找到機會,自然提前發動打擊。問題是,手段能否發揮效果,還是先替自己扣分?很多人還不願意醒,還活在太陽花時代的夢裡。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重彈台灣地位未定論,AIT在打什麼算盤?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美國在台協會(AIT)突拋出「台灣最終政治地位未定」言論,外交部隨即「稱謝」,民進黨秘書長徐國勇更加碼喊出「沒有台灣光復節」,說「當時台灣人還是日本人」。民進黨發言人則說,徐國勇說法就是執政黨立場。AIT重提冷戰時期的台灣無主論,看似是為北京的「台灣屬於中國」說法設下防線,但同時也淡化中華民國當年接收台灣的正當性。因此引爆了台灣內部激烈的爭議。

AIT在十二日晚透過親綠網媒,以答記者問方式發稿,指中國刻意曲解二戰文件,包括《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及《舊金山和約》,稱「這些文件從未決定台灣最終政治地位」。AIT稱,北京虛假的法律敘事,目的是將台灣孤立於國際社會外,限制其他國家與台灣互動交往。美國國務院背書AIT說法,理應列入紀錄,但立場並未見諸官網,也讓外界質疑。

中共紀念抗戰結束八十年舉行九三閱兵,強化抗戰歷史敘事,鞏固中國反法西斯戰爭的歷史地位。中共這套掠奪國民政府貢獻的劇本,賴政府本應駁斥,但賴清德的「終戰說」,等於自我退縮,也是邏輯錯亂;此次又跟進美國的「台灣地位未定論」,徐國勇還上綱至「沒有台灣光復」,更是切斷歷史 ,強行接片,前後錯亂,自失立場。

美中這次談判前,兩國外長與防長先分別對話。王毅警告美方:在台灣等涉及中國核心利益的問題上,務必謹言慎行;美國防長則對中方表示,美國不尋求與中國衝突。三天後,AIT就拋出信號彈。此舉,應該在為美方談判堆高籌碼,要讓大陸付出更多代價;也有人認為,無論大陸是否埋單,一定會加快軍事準備,更有利於美國要求台灣提高軍購。

美國首次提出「台灣未定論」,是在韓戰爆發時。當時美方基於戰略利益考量,改變對台灣地位立場,從「不捲入中國內戰」轉為「台灣地位未定」,預留介入空間,防止台灣淪入蘇聯陣營。但在美中上海公報後,美國建構「一中」政策與中國和平交往,便不再提「台灣地位未定」。後來,更改以「和平解決」作為台灣問題立場。

美國這次轉變,除了替兩國談判布局,可能也與考量美中軍力消長而重新評估台海情勢有關。這點,值得賴政府嚴肅思考。

川普上台後,台灣原本是美國「抗中前鋒」的角色,便逐漸被「籌碼化」。所謂籌碼化,一方面是成為川普向北京叫價、喊話施壓的工具,以換取中方讓步;另一方面,甚至利用美台關稅談判的進度拖延,以爭取美中談判及角力的議價空間。日前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放話,稱美台將達成重大協議,但至今只聞樓梯響。他說的big deal,是說給誰聽?

台灣地位未定論重出江湖,讓獨派興奮異常,認為是「大罷免後的沖喜」;但一般認同中華民國的民眾則極為不滿,認為這只是在撕裂台灣社會,製造內部的認同混亂。AIT這次看似累積籌碼,但也為台獨送上柴火,令人不解;此番動作究竟有無經過白宮協調,想要達成什麼效果,都令外界質疑。

最可議的是,「台灣地位未定論」固然鼓舞台派和獨派,對於台灣在大罷免後凝聚共識前進並無助益,反而讓賴總統誤以為可以重整隊伍繼續抗中。對一般民眾而言,AIT歷來的角色在防止台灣暴衝引發台海緊張,但這次AIT卻帶頭測試兩岸紅線,徐國勇順勢喊出「沒有台灣光復節」,這不會加深台灣人民的「疑美」氛圍嗎?不會造成北京高度疑慮,反而快速提升台海緊張嗎? 

台灣如果沒有「光復」,台灣也與中華民國無關,那麼賴清德今天又是哪國總統?開羅宣言等歷史文件白紙黑字,清清楚楚說台灣歸還給中華民國,AIT突然重彈台灣政治地位未定,吹皺一池春水,造成更多爭議,究竟打什麼算盤?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川普五步驟進逼 Fed力保獨立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美國聯準會(Fed)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17日會議從整體來看,值得用「可圈可點」來形容。降息1碼的決策有理有據,對經濟風險的評估與未來利率走向的預測也沒有明顯的毛病;更重要的是各界並不會認為Fed降息是屈服於川普的壓力,因此Fed的獨立性也不致受損。但在未來Fed的獨立性及美國經濟展望仍面臨嚴峻的威脅。

自從Fed鮑爾在8月22日傑克遜洞年會上明示Fed準備恢復降息之後,他這番論調已經通過三項經濟數據的考驗,使這次降息能夠得到經濟學者及金融市場的普遍認可。第一項考驗,是8月底公布的7月個人消費支出(PCE)核心平減指數比去年同期上升2.9%,符合預估,雖離2%目標頗遠,但仍低於3%防線,顯示關稅措施對通膨的衝擊並不嚴重,勉強符合小幅降息的條件。

第二項是9月初公布的8月就業報告,非農業就業人數僅增加2.2萬人,低於預估;失業率進一步上升到4.3%,為2021年來高點,再加上7月企業求才人數減少到718萬,在在印證了鮑爾「就業下降的風險正在升高」之說,這也為這次降息提供了堅實的理由。

第三是9月11日公布的8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報告,核心指數月升幅及年升幅分別維持0.3%及3.1%,雖仍居高不下,但並未更上層樓。

這三項重要數據顯示就業情勢已經明顯惡化,而通膨則是溫和上升,因此從就業與通膨兩項使命的「風險控管」角度來看,Fed於此時「預防性」地降息1碼,應屬適當。

至於各界最為關切的今年內利率走向,有十位預測至少將再降2碼,九位委員預測最多只再降1碼。表面上顯示「鷹、鴿」兩派壁壘分明,但也能看出決策官員的審慎立場。一旦未來幾個月的通膨數據明顯升高,Fed仍有彈性調整的空間。利率決策的基礎仍然是「一切看數據」,只不過並非只看「靜態」地觀察數據的現值,而是「動態地」評估數據的走向;並未預設利率路徑,仍舊維持「一會一決議」的基調。

最值得稱道之處,則是川普對Fed採取的一連串大動作,迄未對利率決策造成重大影響。各界原本預期這次會議上除了新任「川派」理事米蘭之外,另外兩位現任「川派」理事沃勒與鮑蔓也可能投下「異議」票,主張降息2碼,這將使Fed的信譽嚴重受損;但結果這兩人也站在Fed主流派這一邊,支持只降1碼,充分顯示決策官員仍強力捍衛Fed的決策獨立性。耐人尋味的是米蘭居然預測今年內利率將降到2.75-3.00%,亦即10月及12月總共將降息5碼;除非他已經預測今年內將發生重大的震撼事件,否則他如此強力向川普表態只會被認為是「牆壁上的蒼蠅(fly on the wall)」。

然而令人擔憂的是儘管市場並沒有把米蘭及庫克的人事問題當回事,但川普想要完全掌控Fed之心未死,只是在策略上由「一戰成功」,改為「迂迴作戰」,而且並不需要透過國會修法。從川普目前的作法,不難推論出他計劃以五個步驟來「打包」Fed。第一步是米蘭進入Fed,已經完成;第二步是開革現任理事庫克,目前雖連續受挫,但法律專家認為最高法院同意開革庫克的機率正在升高。第三步是成功趕走庫克之後,川普再提名接任者,並獲得參議院同意;第四步則是此時Fed的七位理事中,有鮑蔓、沃勒、米蘭及庫克的接替者皆屬「川派」,已經過半,足以在明年2月時主導八位地區性聯邦準備銀行總裁的人事任命;第五步,則是Fed的理事及總裁都將照川普的意思投票。其中的關鍵在於第二步,這也正是川普一心要開革庫克的急迫性所在。

川普一旦大功告成,Fed的獨立性就此蕩然無存,美國利率勢必將低於適當水準,非常可能使通膨升高,並使美元在全球經濟體系的地位下降,導致美元進一步貶值。因此Fed恢復降息雖是短多,但後續的演變卻可能是長空。

   
民意論壇
國際社會 政治凌駕法律
戴瑞明/退休大使(台北市)/聯合報
美國在台協會(AIT)日前提及「台灣地位未定」,且獲美國國務院背書,民進黨秘書長徐國勇也附和稱,AIT提到「台灣地位未定」的說法及美國國務院的回覆才是正確的,更進一步宣稱「沒有什麼台灣光復節」。不過,「台灣(法律)地位未定」這種陳腔濫調,不可能改變美、中及兩岸之間實力消長的現實,因為它不是「法律問題」而是「政治問題」。

在聯合國工作過的人,都知道國際社會運作是政治超越法律、講求實力原則。一九七一年美國為了本身利益,想拉攏中共以制蘇聯,導致中華民國被迫退出聯合國。當年筆者是我國駐聯合國代表團最低階的團員、三等秘書,退出聯合國前後都置身其中。會前,我國代表團資深顧問劉毓棠大使主張,即使大會通過「中國代表權決議案」,我方亦應堅持不離座、奮戰到底,除非修改憲章,因為聯合國憲章第廿三條仍明定「中華民國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之一」。我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劉鍇大使知道形勢比人強,國際社會只講實力,恐連美國都無法抗拒,委婉地說明可能性不大。

劉毓棠顧問是哈佛大學的政治學博士,抗戰期間以華僑身分返國,共赴國難。他當時透過其岳父、總統府秘書長張群施壓外交部,要求代表團深入研究因應;劉鍇大使乃請曾任聯合國法典局長的梁鋆立博士進行研究,梁博士又指示我這個曾在哥倫比亞大學修習過聯合國典章制度和運作的小小三等秘書做助手、撰寫研究報告。我們最後的結論是,代表權是個「政治問題」而非「法律問題」;若多數會員國認定「中國代表權」應由中共代表,即使沒修改聯合國憲章亦不成問題。事實上,憲章廿三條至今已五十多年隻字未改,「中華民國」仍名列其上!

至於大會在舉行「中國代表權」問題的總辯論期間,筆者也在場。友我的沙烏地阿拉伯代表巴羅蒂大使,因為當年五月間訪問台北、會見蔣中正總統的費瑟國王指示全力支持我國,故其甚至提出以「台灣」名義讓我國繼續留在聯合國;後來成為美國總統的當年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老布希,則呼籲會員國支持美國提出的「雙重代表權」案,努力維護中華民國的聯合國安理會和大會席位。無奈國際現實,他們的努力都沒成功。

如今美國不甘心看到中國大陸和平崛起,又想把台灣當做「烏克蘭第二」,利用代理人戰爭的方式來制約、削弱中國大陸。事實上,台灣不是美國口中的「台灣問題」,而是國共內戰遺留給台海兩岸的「內戰問題」。請美國放手,讓兩岸人民自己解決自己的歷史問題。

   
演算法 已成地緣政治決戰核心
楊柔遠/退休媒體工作者(台北市)/聯合報
基於用戶數據被中方掌控的國家安全、演算法被操作而影響輿論、壓制美國本土社群平台的經濟競爭這些理由,從拜登到川普,對於美國版抖音(TikTok),卻都陷入禁與不禁的兩難,不敢遽然處理。

抖音在美國有一億七千萬活躍用戶,每月流量四億二千萬人次,在網站中排名第十八,每人平均停留的時間五十二分鐘,超過YouTube;抖音快節奏的短影音在美國造成的社會影響力、文化滲透,以及商業能力、相對熱度都還在高幅成長,七年多的時間拔地崛起,表現亮麗,震撼全美。

抖音的使用者,十八到廿四歲約占廿七%,廿五到卅四歲約占四十%,卅五到四十四歲約占廿%,青壯年是它的骨幹;隨著時間的推移,會形成每一個年齡層壯碩均勻而不尖長陡峭,它的年輕使用層不斷向上延伸成長,沒有族群老化的問題。抖音使用者的年平均收入,十萬美元以上的占卅七%,七萬五美元以上占廿%,也就是一半以上的年收入都是超過七萬五美元的高收入或中產階層,是社會的中堅,在廣告行銷上具有常青購買力。

抖音的族群,支持民主黨:共和黨的比例五十五%:卅九%;男女性的比例六十一%:卅九%。民主黨多、女性多,這些都是川普及共和黨要積極爭取的對象。

川普在二○二四年總統大選時,擅長使用抖音的力量宣傳,使他得到青壯選民的共鳴,爭取很多青年選票,深切了解抖音平台是決戰的關鍵之一;十八到卅四歲的年輕人,投票率較低,如果被演算法影響,更可能成為決勝票源。

流行之所在,趨勢之所在,更是選票之所在。

各國政府對關鍵科技公司有控制和監管權。中美雙方最大的爭執點是在抖音的國安問題,外媒說抖音賣給美國,但是中方演算法要保留,演算法是抖音的核心價值,掌握推薦型演算法,就可操控資訊流、影響宣傳力;美方手上有抖音,沒有演算法,就像老虎沒有牙齒,雖有傳播宣傳功能,但會忐忑不安;中國會不會利用演算法,通過抖音向美國用戶推播中國的宣傳或極端的內容,甚或在美國選舉時成為潛在的選舉干預武器?特別是在廿到卅四歲的年輕人,這群人通常投票率低,但如果被演算法影響,可能成為決勝的票源,而為地緣政治拉鋸戰的核心。

所以演算法在哪一方手上,就形成有利的一方,反之亦然。

美國打的是資本主義的算盤,由甲骨文為首的科技集團,聯合創投和私募基金,一起拿下抖音八十%的股權,包括一名由美國政府任命的董事,充分主導抖音的現在及未來,中方只做單純的短影音供應商。這樣的情況,中國會就範嗎?

   
政治網紅之死 當公共對話淪為敵我對抗
吳仁麟/三意學校校長(台北市)/聯合報
九月十日,美國年僅卅一歲的保守派政治網紅柯克,在猶他州公開演講時遇刺身亡。這起事件震撼美國社會、並掀起一串漣漪。近日就有美國脫口秀主持人因評論柯克遇害被指發言不當、節目遭停播;美國各行各業,也陸續傳出有人因負面評論柯克而遭解雇的寒蟬效應情況。

另一方面,柯克遇害後,川普總統第一時間表示「問題出在左翼」,將調查左翼煽動者;但前總統歐巴馬日昨則表示,柯克遇刺後美國正處於轉捩點,總統應該扮演的角色,是要團結人民。川普聞訊後反批,歐巴馬才是分裂國家。

柯克之死,凸顯了政治極化與仇恨言論如何演變為實際暴力。對台灣而言,柯克事件並非一樁遙遠的新聞,更像是一面鏡子,映照出我們應當警惕與思考的現實:即使在成熟的民主體制中,當公共對話淪為敵我對抗,當言語失去理性制衡,暴力也可能成為極端分子的選項。

台灣社會在選舉與政策爭議中,已能感受到極端言論與社群動員的壓力。若缺乏足夠的制度性預防與社會共識,台灣並非免疫。

柯克之所以受到矚目,是因為他能吸引大量年輕追隨者。他的死或許會讓美國青年對政治參與的安全與風險有更多懷疑,也可能催化「殉道者效應」,反而激發更強烈的政治動員。

台灣年輕世代同樣熱中公共議題,但如何在激情的參與及維持安全之間找到平衡?柯克之死提醒我們,政治熱情需要制度保障與文化成熟的支撐,否則可能付出沉重代價。

台灣媒體在討論這起事件時,普遍聚焦於「言論自由與仇恨言論的界線」。美國的社交平台與媒體環境已被批評過度放大對立,讓煽動性言論迅速擴散。

台灣同樣面臨假訊息、謠言與極端化言論的挑戰。如何在保障言論自由的同時,建立社會共識來限制仇恨言論?如何避免媒體或網紅成為分裂的推手?這些都將是亟需回應的問題。

柯克是在大學演講場合遇刺,這使人質疑公共活動的安全性。台灣未來在舉辦大型選舉造勢、校園論壇、甚至公民討論活動時,都必須重新檢視安全規範與應變機制。

同時,政府也可能面臨更多社會壓力,要求加強法律對仇恨言論、極端行為的管控。這會牽涉如何在「安全」與「自由」之間拿捏平衡,對台灣的民主制度是一大考驗。

美國作為台灣最重要的盟友之一,柯克之死也象徵著美國內部政治撕裂的深度。對台灣來說,這至少有三個關注方向:

一、美國內政的穩定度:若政治暴力常態化,將影響其國際領導力與對盟友的承諾可信度。

二、兩岸與大國競爭:中國可能利用美國的內部分裂,批評西方民主「無力自保」,在輿論戰上削弱美國與台灣的民主敘事。

三、台灣的戰略自主:這提醒我們不能完全依賴美國,必須更積極建構自主防禦與多元外交網路。

柯克之死不僅是美國的悲劇,也是一個國際性警示。對台灣而言,它意味著:民主不是理所當然,而是需要不斷防範暴力與分裂的努力。青年政治熱情需要被正向引導,否則可能成為對立與極端的燃料;媒體與言論環境需要智慧治理,既避免箝制,又要防止仇恨滋生。

更值得思考的是:台灣必須在外交上建立更多韌性,不因美國內政的動盪而失去戰略主動。

   
舞抖音的劍 意在川習會
張光球/致理科技大學副教授(台北/聯合報

美中第四輪馬德里經貿會談,達成以甲骨文為首的財團,收購美國版抖音(TikTok)百分之八十股權,但其關鍵的演算法,則由母公司字節跳動授權使用的框架協議。今天,川普與習近平據稱將通話確認此協議。

外界推測川習會可能於下個月底,韓國慶州亞太經合會(APEC)前後,在北京舉行。問題是,美中四月已商定處理抖音問題的原則,且與本次版本類似,實無須再藉由會談提出所謂的框架,唯一的解釋是:舞抖音的劍,意在公告川習會成形,這對川習二人都有加分的效果。

首先,美國一再對外放話中國不賣抖音則禁,所以北京只好讓步接受。試問,無法使用抖音的受害者是誰?除了美國年輕人之外,就是川普本人,因為抖音讓他贏得年輕選票。一旦抖音被禁,美國年輕人的騷動可想而知,川普並不樂見有損其未來可能再選的票源,這亦是美國政府對抖音禁令一延再延的原因。對北京而言,守住演算法底線就不是對美讓步,亦對大陸人民有所交代。因此,馬德里會談藉抖音議題讓美中都有台階下,順勢搭起川習會的舞台。

其次,美國前外交官唐偉康及英國《金融時報》皆表示,川普已收到今年出訪中國的正式邀請函,《南華早報》則報導習近平計畫明年回訪美國,雙方關係如此快速發展,令吾人懷疑美中早已套好招。之前美方對廿三家中國企業出口管制,中方也對輝達進行反傾銷及反壟斷調查,皆是掩護看似好不容易達成川習會的障眼法,為的是讓雙方在關稅議題上能解套。

再者,唐偉康與《金融時報》事前都提出美中應該互表善意,讓彼此的貿易關係順暢。《南華早報》報導,雙方協議包括中國可能採購五百架波音客機,恢復大豆進口,這可視為對美善意,但川普最在意的議題是稀土穩定供應,這也是北京最有優勢的談判籌碼。因此,北京很可能要華府用「台灣問題」、尤其是近來美方拋出的「台灣地位未定論」,交換相關利益。我政府須料敵機先,應對中共對台灣的意圖,防範川普將台灣當籌碼。

最後,舞台劇最後謝幕的是主角。對川普而言,在中國九三大閱兵後到訪,可凸顯出他比普丁及金正恩們更重要。對習近平來說,他是接待來朝親善的東道主,具天時地利之便。此外,有鑑於英國對川普「王冠外交」的尊榮,相信北京亦會給好大喜功的川普,類似「宮殿外交」高規格的迎賓排場,以滿足他的虛榮心,好獲得大陸想要的利益。

川普政策反覆,性格虛偽,崇尚權與利,亟欲與習近平會面,世人皆看在眼裡。筆者認為,川普前往北京訪問將是排場大於成果,無助解決全球的關稅戰,美中的競爭仍大於合作。川普會繼續以關稅獲利,中國仍持續深耕全球南方,國際裂痕恐再加大。川普如欲成為習近平及普丁般威權,須先清楚明白彼此間的立國精神與政治制度,是位在光譜的兩端。

   
否認光復節 就是否認中華民國
何仁豪/商(台北市)/聯合報
民進黨秘書長徐國勇竟然公開說「沒有什麼光復節」,甚至宣稱蔣介石只是「代表同盟國」接收台灣。這種說法,不只是歷史謬誤,且是赤裸裸地掏空國家根基。

事實很清楚。一九四五年十月廿五日,日本在台北公會堂受降,殖民統治正式結束,台灣重回中華民國。這一天是全體台灣人命運的轉捩點,是中華民國政府從此合法統治台灣。若如徐國勇所言「沒有光復節」,請問今日上至總統、文武百官乃至基層公務員的憲政法定地位從何而來?

民進黨長年操作「去中國化」,從課綱到紀念日無一放過,如今更否定光復節的存在。這不是討論歷史而是政治毀滅。對無數台灣家庭而言,祖輩在戰火下熬過殖民、盼來光復,那是一段不可抹滅的血淚記憶。徐國勇一句「沒有光復節」,不僅侮辱歷史更踐踏人民情感。民進黨刻意把「同盟國接收」說成「不是光復」,卻閉口不談後續簽署的中日和約在國際法上確認了台灣由中華民國治理。這種片面切割史實的說法,不僅讓國際誤讀台灣政治地位,亦削弱我國主權。

歷史不是民進黨的玩物。光復節提醒台灣人曾受殖民統治,也讓我們不忘中華民國浴血抗日奮戰,才有今日自由。民進黨否認光復節,就是否認中華民國,更否認自己執政的正當性,這樣的執政黨有何資格談民主?

   
生育給付每胎10萬 治標不治本
徐正雄/農夫(新北市)/聯合報
因應少子化,行政院會昨天通過「好孕三方案」,中央補助生育給付將提高至每胎十萬元、雙胞胎領雙倍。看到這個鼓勵生育的政策出爐,真覺得政府好傻、好天真!十萬元用於育嬰,沒幾個月就用罄了;但養一個孩子,過程可比貸款買房子更複雜。

房貸繳不起,大不了認賠賣掉,親子關係卻難切割,養不起的話豈可隨便送養?況且現在環境愈來愈糟,各種汙染、通膨、家暴、就業競爭…日趨嚴重,考慮周詳的人可能傾向少生或不生,只有那些「想不了太多」的人,才會為那一點生育補貼而生育。

筆者周遭就有不少人在衝動之下生了小孩,後來不是成為單親照顧者,就是把小孩丟給祖父母、一走了之。悲劇往往是在這些「思慮不周」的人身上重複。最令人心疼的,就是這些沒有選擇的兒童及被迫中獎的親屬。

這種政策彷彿生育版的「新青安房貸」,短暫的甜蜜期過後,就得面對「落落長」的殘酷現實。其實大家都知道問題出在哪,高通膨、高房價才是最大病因!但這種改革的「手術風險」太高,還是給你一片痠痛貼布短暫止痛就好。就怕為了十萬元,又製造出更多無法獲得良好家庭教育和關懷的不幸孩子,只會把教養責任丟給老師,又讓社會承擔風險。

   
歐洲最美的客廳 威尼斯聖馬可廣場
如果你到了威尼斯只能選一個地方去玩的話,那想都不用想,那個地方一定只能是「聖馬可廣場」。「聖馬可廣場」是威尼斯最著名,也是最重要的景點。所有出名的威尼斯地標都在圍繞在這座廣場上。等於說你來「聖馬可廣場」Piazza San Marco一口氣就可以把出名的景點一網打盡。

超高齡社會...無障礙旅遊藏巨大商機 為何台灣仍卡關?
台灣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後,共融旅遊將成為一塊新藍海。然而,台灣目前對共融旅遊的理解仍有不足,硬體設施與社會共識尚不完備,加上民眾對無障礙客房的刻板印象,都成為推動共融旅遊的阻礙。從事無障礙服務多年的「多扶事業」創辦人許佐夫,分享他在業界十多年的第一線觀察,以及政府如何透過與民間合作,讓行動不便者與照顧者都享受旅遊樂趣,創造翻倍的經濟效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