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畫刊】提供讀者掌握高雄最「夯」的訊息,感受維持不變的人情味與不斷改變的新高雄。 【上班族e周刊】不但有職場求生法則,更幫你補強不可不知的勞工權益,讓你成為內外兼修的快樂上班族!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5/09/22 第6053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萊爾校長的替罪羊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大撒幣式糖衣補助可騙選票,難解青年困境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川普關稅難獲最高法院全面放行
民意論壇 挨川普告 紐時應效法哈佛
柯克之死 美國社會轉折點
美國「反川」噤聲之聯想與啟示
美國怕抖音木馬屠城?
高姿態籲陸交流 說給誰聽
藍黨魁群雄爭 勿陷宮廷政治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各自圈粉的人氣玩偶
藍黨魁群雄爭…未戰先內耗 只會讓人看笑話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萊爾校長的替罪羊
黑白集/聯合報

民進黨立院黨團大會選出新潮流系立委鍾佳濱任幹事長,總召柯建銘則以任期未到不改選。鍾佳濱扮演監軍,看似分了總召之權,但柯建銘打贏「總召保衛戰」,卻是宣告賴總統逼退柯建銘不成。大罷免大失敗,小罷免也翻車;卅三比零,賴清德徹底完敗。

大罷免失利,賴清德推柯建銘當箭靶,並由黨秘書長徐國勇發動黨團改組連署,賴更表態「黨團改選會更符合社會期待」,頗有「砍柯換手氣」之意。不料黨內認為賴清德鐵腕逼退太粗暴,讓其斷尾求生大計生變。

黨團大會前夕,賴清德再度諭示黨團改組,但一番角力下來,柯建銘穩如泰山,賴清德被看破手腳,退守萊爾校長寶座。

民進黨前立委林濁水評價:「總召勝;總統加民進黨敗,慟!」但民進黨舉目皆戰犯,最大的正是賴清德。賴清德發動倒柯小罷免,只是厚著臉皮抓替罪羊,避免火燒中樞。黨團大會中,林淑芬冒出一句「民進黨臉已丟完了」,果真是一語中的。

只要賴清德不改擴權意圖,堅持意識形態治國,可預見仍將深陷主帥抓替罪羊的死循環。差別在於,老柯有大改顛狂、引曹植和白居易詩明志、能屈能伸的政治狡獪;而只會編造「台灣沒光復節」偽歷史的徐國勇,卻連倒柯連署書也不敢拿出來。

看來,萊爾校長要抓下一隻替罪羊,並非難事。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大撒幣式糖衣補助可騙選票,難解青年困境
社論/聯合報

二○二六年選舉進入前哨戰,民進黨早早開始布局。民進黨基於「得年輕人者得天下」的黨內信條,目標瞄準年輕世代;賴政府的政策設計,也總帶著濃厚的「年輕人優先」色彩。然而,執政者若僅靠討好式政策來換取選票,恐怕短暫有用,長遠將遭反噬。

行政院日前拍板「好孕三方案」,就是最新例子。其中生育補助號稱每胎均能達十萬元,其實是在既有社會保險生育給付基礎上填補差額。以勞保生育給付為例,投保薪資最高級距者只多領八千四百元補助,整體平均補助也不到三萬元,比地方政府十萬元獎勵金還沒誠意,催生效果恐怕有限。

此外,政府高調宣示加碼托育補助、擴大育兒津貼、增加公共資源,不斷以「國家一起養」標榜照顧年輕家庭,勾勒美好遠景。但回到現實,不少新手爸媽反映托嬰中心不足、公托名額有限,得四處排隊搶名額。所謂「國家一起養」只是政治口號,年輕世代面對的絕非一筆補助金就能解決的困難,而是房價高漲、租金飆升、生活開銷沉重的多重壓力。

住房問題更是青年最切身的痛。為配合總統大選,執政者前年八月推出「新青安」房貸,祭出低利率、長年期與寬限期。政策一出,反助房市炒熱,演變成「新青安之亂」,部分建商順勢推案、投資客搭便車進場,年輕人期待的居住正義,卻變成推升房價的助燃劑。政策起初看似甜頭,最終可能是陷阱。

同樣問題也出現在租屋政策上。政府宣稱要保護租屋族權益,擴大租金補貼,說服年輕人「買不起就先租」。問題是,台灣租屋市場向來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房東為規避稅負或限制,往往巧立名目、哄抬租金。年輕人依然在「高租金、低薪資」的夾縫中掙扎,並在房租與物價的雙重夾擊下,被推向貧困邊緣。

地方創生與文創補助,更是前車之鑑。政策初衷在支持年輕人返鄉、推動藝文創業,結果造就許多「合法要飯」的補助依賴者。青鳥書店「寄生標案」的模式,正好點破此種假象:倚靠補助維生,缺乏市場自立能力,一旦資源斷炊,經營馬上崩解。這些看似「挺青年」的政策,最後反而將青年培養成依賴補助,而非能夠創造價值的世代。

賴政府為表現重視青年,也勇於拔擢年輕世代,但不論是才德不備或歷練不足,對國家和青年都是傷害。例如國安會三個副秘書長平均三十七歲,都不具國安領域專業,被譏「國安童子軍」;國安會「小鬼當家」,賴總統根本把國家安全當兒戲。

又如政府新設運動部,找三十歲的奧運雙金選手李洋出任首任部長。這本是佳話,但外界憂慮,體育界派系林立、利益糾葛,豈是一位初出茅廬的金牌選手即能撼動?體育部數百億元預算的利益大餅,也會遭致更多有心人士覬覦,令運動改革淪為空談。年輕人被捧上舞台,若淪為政治秀的花瓶,最後受傷的仍是青年。

為青年打造更好的社會環境是政府責任,但相關政策究竟是基於真實的長遠規畫,還是僅僅為了選舉操作?若政府以為年輕人好哄好騙,用補助收買、用口號麻醉,短時間內或許能換來掌聲與選票,但長遠而言,換來的將是背棄與憤怒。年輕人可以用選票給予政黨權力,也能在期望幻滅之後收回。

真正能打動年輕人的,不是補助金額的多寡,而是政府是否有勇氣直面結構問題,是否願意拿出改革的誠意與決心。青年需要的是真正能夠改變他們未來的制度,而不是一次次被利用、被消費,然後一次次失望。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川普關稅難獲最高法院全面放行
社論/經濟日報

川普關稅案是否逾越總統職權引起高度爭論,美國國際貿易法院及聯邦巡迴上訴法院均判決認為,川普依「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的徵稅政策違法。聯邦巡迴法院尤其指出,總統透過IEEPA實施的關稅範圍過於無限、權力過度膨脹。此判決雖予政府過渡寬限期,但川普政府已正式向最高法院提出上訴,最高法院將進行快速審理。這場訴訟攸關川普政府在全球貿易戰中推行的關稅政策是否合法,具高度政治與經濟意義。

川普依據1977年制定的IEEPA,宣稱國家緊急狀態,藉以擴大徵收涵蓋多數進口商品的對等關稅,旨在重塑國際貿易秩序、拉抬美國製造業及捍衛國家安全。此舉遭多個州政府和中小企業提告,認為總統權力超越立法授權,最高法院受理此案使其成為攸關國際經貿與美國政府權力關係的憲法大案。

依法而言,IEEPA明言賦予總統「管制」權,但並未明確提及「徵收關稅」的具體權限,更未授權對幾乎所有商品、大規模對多國徵稅。傳統上,根據美國憲法,徵稅和關稅權屬國會專屬立法權。若總統能繞過國會,以緊急狀態名義隨意課徵關稅,將導致權力分立被破壞,憲政體系受到嚴重挑戰。

案件焦點還涉及著名的「重大議題原則」(Major Questions Doctrine),該原則主張對涉及重大經濟和政治影響的行政行動,須有國會極為明確的授權。關稅影響深遠,牽涉國際貿易、財政收入與國內生活成本,最高法院多數法官可能認為此類大規模關稅屬重大議題,應獲得國會明文授權。

目前最高法院由六位保守派法官掌控多數,然而就本案而言,保守派法官在行政權案件中也普遍強調限制行政濫權與憲法分權原則。預計最高法院將依法律文本、立法歷史、憲政結構及重大議題原則,對總統權力劃定合理界線。

最高法院很可能部分否定川普以IEEPA為依據而徵收「普遍關稅」的權力,判定IEEPA並未明示授權總統對所有商品、所有國家實施廣泛關稅,認定此舉違憲且越權。法院可能強調國會仍為徵稅與財政立法的唯一權威,必須由國會通過具體法律授權以確定關稅範圍、對象與期限。另一方面,最高法院或會認可總統在針對特定國家安全或緊急威脅(如毒品走私或武器擴散)範圍內,有限度徵收關稅的權力,以保留行政部門因應特殊國安事件的合理彈性。最高法院近期判例趨勢嚴格執行重大議題原則,強調國會授權明確性,所以全面支持川普權力型裁決機率偏低。

若如此,意味著川普廣泛關稅政策將被法律限制,政府需取消或退還非法徵收部分關稅,並由國會重新制定清楚授權的法律。最高法院可能也會考慮到經濟穩定及市場衝擊,允許退稅過渡期,避免突發性經濟震盪。

最高法院可能採中間路線,對國安相關、緊急狀況下的具體限制性關稅予以允許,但否認用IEEPA全面合法化普遍性互惠關稅。這種折衷裁決將部分保護行政部門的緊急權限,同時保留立法權不被過度侵蝕。

最高法院如果否定川普課徵關稅的權力,將強化國會在貿易與財政立法的憲法地位,限制未來總統以緊急狀態名義推行大規模貿易政策,維護權力分立原則,也減少行政部門濫用經濟制裁的風險。短期內,政府可能需退還累計數千億美元的關稅,引發財政調整與經濟反彈。反之,若支持川普權力,則總統將成為美國貿易政策的主導者,貿易壁壘和對外政策可更快速靈活調整。這可能引發國內外對行政權過大干預貿易的憂慮,損及憲法分權制度與民主監督機制,所以可能性不大。

   
民意論壇
挨川普告 紐時應效法哈佛
朱立安/教(嘉義市)/聯合報
本月十五日,川普宣布控告紐約時報,求償天文數字,紐約時報想必等這天也相當久,因為紐時去年底即報導共和黨極右翼的「傳統基金會」推出之「二○二五計畫」,那是多達九百多頁、詳細的右派執政藍圖,對付媒體、高等教育等手段早就寫在裡面。

川普上任不到一年,就偕同黨羽聯手控告多家媒體、大學,甚至控告了馬里蘭州的十五位聯邦地區法院法官。他告人的理由不必認真看待,告人不僅是川普消滅政敵的手段,更是其賺錢門路。被川普控告的大學,僅哈佛勇於和總統對簿公堂,其他都拿錢和解;他至少已告了美國廣播公司新聞網以及老牌新聞節目「六十分鐘」,兩家媒體都拿出近新台幣五億元和解,這些錢都將進了川普私人基金會或圖書館。大概除了台灣的民進黨呼籲不要疑美,全球都把川普嘴臉看在眼裡。

從台灣看美國的政治,如閱讀卡夫卡小說之荒誕情節,天天皺眉驚奇的同時,不免湧起深沉悲哀。這種悲哀來自川普對民主原則發動攻擊的飛快速度,以及美國在野黨反抗力道之軟弱。即使民主黨能於二○二八年重返白宮,面對破碎的政府,除非新總統效法川普天天簽行政命令,否則根本百廢不及待舉,無法撥亂反正。倘使在野黨未能在明年期中選舉突破打壓且大獲全勝,二○二八則形同豎白旗,台灣的狀況不也是如此嗎?

美國現狀與民主多有扞格,希望紐約時報能效法哈佛大學,結合少數仍未被收買、不受威脅的律師事務所,採取積極行動應對川普。從更大層面觀之,針對近年全球右翼興起與民主敗壞,紐時有相當多精闢分析,把美國與其他威權政體互相比較,例如奧班在匈牙利的奪權、上世紀三十年代的歐洲。

最使筆者驚恐的是美國總統一人權力之龐大、選區畫分說改就改如同兒戲、深植人心的暴力文化;以及政治權力結合資本主義,導致種種不合理現象被合理化,更造成經濟階級鴻溝持續擴大。最後一點,不正是兩次世界大戰的真正導火線嗎?

   
柯克之死 美國社會轉折點
梁國輝/國家文官學院前任講座(台/聯合報
美國知名右翼人士柯克,日前在「美國轉折點」政治運動演講場合中遭槍殺身亡。輿論擔憂這或將成為美國政治暴力升級的「轉折點」,也有人期待川普能發揮影響力,自此把美國的分裂政治導入理性對話的「轉折點」。

「我不同意你的意見,但我誓死捍衛你發言的權利」,在美國已形同死亡。英國作家霍爾這句名言,被民主之士沿用超過百年,時至今日幾已成明日黃花,取而代之的是層出不窮的殲滅異己。美國政治暴力衝突逐年升溫,甚至已達誅殺異己的犯罪事件。美國民眾擔憂,若無理性覺醒,美國曾引以為傲的民主體制將遭裂解。

其次,政治暴力已逼進川普團隊。於公,柯克是川普信任的核心顧問;於私,柯克是川普及其子摯友。柯克遭遇不測,案發地猶他州州長第一時間定調為政治暗殺事件。據此延伸解讀,暴力分子或已向現任總統宣戰,因針對性太強,故也是最讓美國人民擔心的關鍵。

另外,雙方鐵粉陣營若理智失控,恐讓美國進入報復性的惡質循環。據統計,美國今年上半年已發生約一五○件政治暴力事件,幾乎是去年同期兩倍。民眾對川普的愛恨情緒在社群媒體推波助瀾下,激進動員效應或將加速擴大。

再者,雙方陣營領導人是否願發揮冷卻作用,事關情勢發展。舉例而言,川普下令為柯克降半旗致哀,能否真正為社會帶來撫慰效果,不無疑義。依「美國法典」第四篇第一章規定,降半旗致哀的對象,通常是現任或卸任正副總統、州長、國會議員,或重大事故的無辜罹難者等,因單一政治盟友或黨職人員而降半旗,並不多見。

最後,本事件勢將再度引爆關於槍枝管制的辯論。川普去年曾向美國「全國步槍協會」的支持者承諾,當選後將取消前政府的槍枝管制規定;柯克也強調擁槍是合於美國憲法第二條修正案的權利,「為了捍衛擁槍權,人命的犧牲是合理的」。不意,柯克自己竟成為擁護憲法修正案的殉道者,川普當局對此議題的反應有待觀察。

據統計,近四年是美國自一九七○年以來,政治暴力事件最顯著且持續最久的高峰。有美國媒體呼籲:「對川普而言,這不僅是個人悲痛的時刻,更是展現領導力的契機。身為美國總統,同時也是一名曾親身遭遇暗殺的倖存者,更是柯克的政治盟友與摯友─川普能夠協助國家超越這場瘋狂,他可以表明,此刻正是必須終結政治暴力的關鍵時刻!」

   
美國「反川」噤聲之聯想與啟示
許嘉棟/東吳大學辜濂松先生紀念講/聯合報
川普自年初上任以來,推出不少顛覆性「新政」,對全球與美國幾乎在各方面都造成重大衝擊。世人領教其近乎肆無忌憚、為所欲為的施政作風,更對美國行政、立法、司法三權相互制衡的政治體制,何以對川普濫用行政權未曾發揮牽制作用,感到大惑不解。

川普的諸多拙劣作為,雖然在美國內部引起不少批評與反對,民調支持度也下降,但其恣意妄為似也未受抑制。《天下雜誌》在九月初彙整《金融時報》與《經濟學人》雜誌的分析,對何以「反川普」在美國不成氣候、菁英圈對川普近乎噤聲,提出了一些說明,包括,川普有參眾兩院與最高法院為靠山;川普政策變化快速,司法制衡機制卻運作耗時,來不及阻擋;民主黨積弱不振,對川普政策提不出有力的反制,甚至支持度還落在川普之下,因此無法有效約束川普。

此外,川普對反對其看法與理念的機構、企業領袖與政治人物,多施以恫嚇、懲處或報復,使眾人多心生畏懼,不敢指責。其次,川普的一些政策使不少企業與金融界得到好處,這些獲益者基於私利考量,即使明知該政策損及全民公益,也選擇噤聲。再者,川普採取分化攻擊策略,只針對具代表性的龍頭企業或機構,例如對代表學術界的哈佛大學發動攻擊,一則避免激起全體產業與學術界的團結反抗,二則收到殺雞儆猴的嚇阻效果,也有效降低了反對聲浪。

從以上對川普噤聲之原因,很自然產生三方面的聯想:

一、意識形態對立之危害不容忽視:歐美先進國家近幾年多因左派與右派意識形態的對立日趨激烈,而陷入政治動盪。美國川普所領導的右派共和黨,目前掌握行政與立法部門,最高法院也由右派大法官居多數,分立的三權因此由一黨獨攬,彼此制衡的功能喪失。政府所作出的決策,自然偏愛、甚至獨厚於社會的某些族群,社會對立與不安定更將日益嚴重。如何緩和意識形態的對立衝突,是全球共同面臨的挑戰。

二、公理正義的追求不易:公理正義是人人喜愛的「公共財」。既然是公共財,大多數人都有「搭便車」的心理,寄望別人出頭爭取,自己坐享其成。以指責川普為例,若有遭川普報復的風險,或需犧牲私利,則願出面對抗川普的批評者自然更少了。

三、團結才有力量:若對威權容忍坐視,必將使威權坐大,最終損及民主、全民受害。川普對哈佛大學學術研究自由之迫害,若可獲全美學術界聯合反對,事態發展或將不同;川普的分化攻擊策略,也必將收斂不少。同理,全球若能聯合對抗川普的對等關稅政策,川普也難如此囂張。唯欲團結,必須克服上述公共財的搭便車難題。

最後,可引申出對台灣的兩點啟示。首先,台灣政治上的意識形態之爭更甚美國。卅多年來,國、民兩黨在兩岸、統獨及能源等議題衝突不斷,嚴重滯礙了台灣前進的動力。近一年來,國家領導者不妥協的個性更讓社會陷於撕裂。朝野有必要早日協商,求同存異,以凝聚攜手向前的共識。

其次,國民黨應以美國民主黨因積弱不振,而未能收撫川普喪失之民心為鑑。雖然民進黨近期因執政不力、撕裂社會,致民心背離,但國民黨若不戮力改革,選民終得被迫在「兩顆爛蘋果」中作選擇、或不願作選擇,如此則國民黨重返執政仍將淪為畫餅。

   
美國怕抖音木馬屠城?
楊朔/退休媒體人(台北市)/聯合報
抖音因為涉及國家安全、數據隱密的重要因素,所以雖然在中美兩國領導人電話裡同意抖音的交易框架,但後續還有很多關於技術移轉,特別是演算法的掌控權,還沒有明確的歸屬。

初步判斷習近平在抖音的交易上做了讓步,算是給川普大面子,原則上同意賣美國版抖音給美國,習近平給了小惠,但未來會向川普討回來,究竟要回來什麼?會是美國同意輝達的高階晶片銷中?還是調降美國對中國的關稅?還是其他?恐難臆測。

抖音現階段「推薦演算法」是核心價值,但已不斷在測試AI生成文案、配音、濾鏡,和虛擬人主播,未來可能進化成「生成式推薦演算法」,這就會完全結合生成式AI。

抖音在美國為了回應美國政府對資安與國安的疑慮,所以美國用戶的私密資料受到保護,儲存在美國,由美國人操作,採用的是總部在美國德州奧斯汀的甲骨文雲端儲存這些資料。未來抖音可能會在德州設立研發團隊,但研發團隊掌控在中方還是美方手上,就會是未來討論、爭執所在。美方最擔心的是演算法操控在中方手上,會截入中國官方宣傳或在美國大選時載入短視頻干擾美國選舉,演成現代版的「木馬屠城記」?

抖音二○二四年全球總營收一五五○億美元,比臉書總營收一三五○億美元高出甚多;主因為中國大陸抖音有一一六○億美元的營收,但臉書在中國大陸禁用,所以營收是零。

抖音在美國只有七年多的時間,每月活躍用戶數、營業收入呈現高幅陡峻的成長,後勢一路看漲。以二○二四年來說,抖音在美國的收入有一六○億美元,比全美最大的社群網站臉書五八○億美元低很多,但勢頭極為看好。抖音的強勢崛起,不斷成長,深受全美矚目,一般民眾用它,專業人士敬它,川普上次大選時也得益於它,凝聚更多年輕人的選票,所以美國總統都要出面為它和中國領導人討論。

大家都這麼看好美國版抖音,美國的投資銀行對它的估算,價值超過二千億美元,其中演算法就值五百億美元以上;川普對抖音的估算更高,認為它值一兆美元。

抖音的估值超過二千億美元,比台灣全年的國家總預算兩倍還多。

   
高姿態籲陸交流 說給誰聽
桂宏誠/民主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台/聯合報
習近平日前和川普通話近兩小時,目前公開的談話內容並未提及「台灣問題」,引起了各種分析與臆測。陸委會在當日下午「默默」地發布了新聞稿,要求大陸盡速回應我方在二月即已提出之恢復觀光協商的邀請,以及恢復開放陸生來台就讀學位,其實已就川普對「台灣問題」的意向指出了線索。

陸委會趕在川習通話前呼籲大陸,為「兩岸健康有序交流」應有所作為,目的是製造台灣對大陸早已釋出和平交流善意的印象。此一操作應是受迫於川普目前對大陸的態度。如同賴總統在就職周年前夕,釋出「中國」要「併購台灣」也應先提出條件的「併購論」,就職周年當天的文告中卻毫未著墨兩岸政策。

陸委會向大陸表達交流「善意」的翌日,賴清德就在一場國際論壇上表示,萬一台灣遭受軍事侵略,「任何有關國家戰敗或政府宣布投降的訊息,都是假訊息」。姑且不論是否只有「終戰」才可能是真訊息?但賴清德的說法讓人感受不到兩岸和平的氣氛,反倒像蔣委員長的對日抗戰策略,因國力孱弱、需先求助國際力量而揭示「和平未到根本絕望時期,絕不放棄和平」,且到了全面抗戰的最後關頭,只能抱著「犧牲到底的決心」,不能中途妥協投降以致國家滅亡。

事實上,賴清德已將大陸定位為「境外敵對勢力」的「外國」,無論呼籲大陸與台灣進行「健康有序的交流」,或是把和平統一比擬成兩個大小公司間的併購,都違反其務實台獨路線的本意而顯得矯情。然而,若大陸當局對此虛應故事、假戲真做似地演下去,極可能讓民進黨露出狐狸尾巴。

例如,過去陸客來台旅遊的團客每日限額五千人、自由行限額為六千人。此刻大陸若單方宣布開放,且限額增至各二萬人,民進黨政府必說台灣的接待容量不足,故須先協商出適當的名額。然而,協商是依據「大陸居民赴台旅遊協議」,而簽訂此協議的前提則係「台灣地區和大陸地區同屬一個中國」及「九二共識」的政治互信基礎。

新冠疫情爆發之初,民進黨政府未經與大陸對口單位協商,就對陸客關閉了來台旅遊之門,當時在台的陸客旅遊團甚至還遭令限時離境。現在民進黨政府呼籲大陸盡速開放,是想以高姿態掩飾自己關閉旅遊交流之門的事實;且真相是,大陸絕不會以「敵國」的立場與台灣進行協商。再說,賴總統一再強調要防範「中國」滲透,陸客和陸生來台,難道不是其認知的滲透渠道?

大陸當局或許也可正視賴清德原本是說給川普聽的「併購論」,較為具體地勾勒出「大公司併購小公司」後,大陸將獲得哪些「權力」與「限制」?台灣人民又將增加哪些原本所無的權利與利益?更重要的是,併購後又如何促進美國的國家利益。畢竟,民進黨不敢違逆美國對台灣問題的立場,所能做的也只是對內認知作戰而已。

   
藍黨魁群雄爭 勿陷宮廷政治
吳林鍇/國際戰略研究所成員(馬來/聯合報
原被視為雞肋的國民黨主席一職,由於盧秀燕棄選竟迎來了眾人垂青。起初,包括郝龍斌、趙少康、傅□萁等黨內要角紛紛示意,鄭麗文、羅智強等中生代也摩拳擦掌,而卓伯源,張亞中等資深黨員更動作頻頻,最後有六人參選,人數之多,聲勢之大,相較歷屆都甚為罕見。

照理說,黨內菁英願意為黨服務、促進改革、扛起重返執政的大旗,本是好事。然而從現實情況來看,本次黨主席選舉宛如茶壺風暴;先是「藍白合」議題黨內互打,後又直指中生代「威望不夠」難以服眾;本土派也秘密聚會算「人頭票」。如此亂局,好不容易完封大罷免而稍獲喘息的國民黨,又因為「家務事」而讓人嗅出了宮廷政治的味道。

何為宮廷政治?簡單來說,權力的互動與博弈,只圍繞一人或少數幾人展開,形成了一套特定的政治結構,用以囊括體系內各層級的權力關係。因此宮廷政治有三個顯著特徵:個人意志凌駕制度、密室協商盛行、集權化傾向強烈。

其實,民進黨近年來之所以每況愈下,即因賴清德獨斷專行導致綠營充斥宮廷政治;賴熱中在派系小圈子選人與用人,決策不按照民主體系已是常態。雖然府院黨都各自有規則慣例,但從行政立法溝通協調、九合一大選提名作業,再到誰應該為大罷免失利而負責,都圍繞著賴的意志、少數幾位派系大老的臉色行事。全黨上下要嘛只顧揣摩上意、要嘛就是噤若寒蟬,早已沒有「民主進步」的樣子。

國民黨亦令人唏噓,黨主席選舉有制度、也有歷史經驗,只要依照規章辦事即無爭議。可惜先是選舉時程一改再改,似為了因人設事;後又傳出有特定結盟意圖內定交棒,中生代更是被一些風言風語壓得抬不起頭。整個選舉給外界的印象是論資歷、論名望、論人脈,卻不論制度。

黨主席須由全體黨員決定,而非少數人一己私利。若結果由輩分高者出線,能以老成謀國之胸懷為年輕一代鋪路,也不失為一段佳話。若是中生代出線,更體現政黨有新血、有活力,世代交替難能可貴。然而,今天的局面無非說明了國民黨根深蒂固的問題—各懷鬼胎,宮廷政治積習難改。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各自圈粉的人氣玩偶
趙坤茂/聯合報
日昨舉辦的艾美獎頒獎典禮上,韓團BLACKPINK成員LISA被真人裝扮的Labubu(拉布布)給「熊熊」嚇到,讓不少粉絲看了大喊吃不消。

LISA是亞洲首位IG粉絲人數破億的藝人,不僅在亞洲擁有龐大的粉絲群,而且在全球也有極高的能見度,其數位影響力堪稱「喊水會結凍,蹔腳會地震」。去年四月,LISA在IG分享她抱著拉布布的限時動態,立即吸引眾多網友關注;此後她就經常在包包掛著拉布布吊飾,在社群網路直播開啟拉布布盲盒,並在演唱會以拉布布形象登台,逐步引爆全球粉絲熱烈的回響與仿效。

另一方面,拉布布是一隻外型帶有北歐神話精靈風格的毛絨娃娃,它有著大大的眼睛、尖尖的耳朵,以及九顆立體雕塑的鋸齒尖牙。在這快速變化的數位時代裡,拉布布「醜萌淘氣」的獨特表情,反而能帶給許多粉絲簡單樸素的慰藉,成為一款極速暴紅的療癒公仔。

暑假期間,筆者就曾在紐約法拉盛的商場,目睹某位女士試著從娃娃機夾出拉布布,可惜屢敗屢戰,經過幾番嘗試後依然落空。或許一時鬼迷心竅,她仍不放棄擁有拉布布的決心,轉而到旁邊的公仔店購買。雖然彼時該商場的拉布布專賣店已缺貨,但只要是華人聚集的地方總有門路,最後該女士以高於定價三倍的價錢買了一隻拉布布,其熱賣程度可見一斑。

拉布布山寨版滿天飛,要如何判斷真品或贗品呢?除了觀察包裝良莠、尖牙數量及公仔材質外,最好還是透過網路自助驗證平台來辨識真偽。一種方式是掃描包裝盒的QR碼,此時螢幕就會出現驗證頁面,接著再刮掉標籤塗層來揭露驗證碼,然後在驗證頁面輸入驗證碼;另一種方式是開啟盲盒,直接掃描拉布布的「洗滌標籤碼」,就可跳至驗證頁面,並自動輸入驗證碼。

如果輸入的驗證碼是正確的,其驗證結果可能為:「您的產品是正品,這是第一次驗證掃描」、「您的產品是正品,但代碼已被掃描過數次」、「注意!代碼掃描次數已超過最大掃描次數限制」。該驗證方式固然有其獨到之處,但對收藏者或投資者而言,將陷於兩難窘境:如果上網驗證,將會破壞收藏品的完整性,影響其轉手價值;如果不上網驗證,又豈知其真偽。

撰稿當下,報載拉布布近日出現退燒跡象,二手市場價格崩跌,連黃牛收購都「黃牛」了。此番退燒是否為暫時性回檔尚不得而知,但近日LISA的包掛新寵已改為經典玩偶「蒙奇奇」,或可「一葉知秋」。

話說回來,筆者既非LISA的粉絲,亦非拉布布的愛好者,本文乃近日網路踏青的隨想心得。與其一味追求時尚,或許超過百年歷史的德國Steiff金耳釦泰迪熊,或者前陣子在紐約廣場飯店慶祝角色誕生七十周年的艾洛伊斯(Eloise),依然是許多男女成長歲月的最佳夥伴哩!

(作者為台大資工系教授)

   
藍黨魁群雄爭…未戰先內耗 只會讓人看笑話
紀情/家庭主婦(台北市)/聯合報
國民黨主席選舉領表登記截止,共六位登記參選,日前並已進行首場電視辯論。諸位人選學經歷各有優劣勢,包括卓伯源、蔡志弘、鄭麗文、羅智強、郝龍斌及張亞中,每人都有各自對國民黨與台灣政局發展的願景。

只是幾天來,各陣營出現諸多相互攻擊言行,已讓選戰蒙上不小陰影。筆者認為,黨主席的主要功能,應是傾聽黨員及民意,妥適進行人事及黨務等各方面改革,強化黨的團結力量,監督執政黨不當施政,擄獲民心並贏得下次選舉,重拾執政。如果參選人砲口對內,不斷互相攻擊、互揭瘡疤、消耗內戰,只會讓人民看笑話。

   
Give or take,不是叫你「給」或「拿」!
公司的新產品要上市,Alex要召集一次conference call,邀請海外相關部門的同事參與,他問負責安排會議的外籍同事Belle,一共有多少人會參與會議?Belle回答:"Maybe 10 people, give or take." Give or take,Alex心裡納悶,什麼是「給」或「拿」,到底有多少人會參加?原來give or take是一個片語,和「給」或「拿」沒關係。

連吃5天高熱量會變笨?
一項刊登於「Nature Metabolism」的研究證實,只要連續5天攝取高熱量的垃圾食物,肝臟脂肪明顯增加,可能影響大腦運作,且增加情緒陷入沮喪的機率。家醫科醫師魏士航表示,食用這些高糖、高鹽、高脂等油炸、含糖等食物,也會讓腦袋變鈍。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