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史前館電子報】有考古學家帶你進入時光隧道,讓你更認識臺灣豐富史前文化、原住民文化與自然史。 房地產買賣不是一朝一夕的簡單課題,快訂閱【好宅生活家】幫助您了解房市脈動,打造快樂家庭!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5/10/09 第6064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館長嗆辣惹到誰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總統只准報喜不報憂,信心喊話當飯吃?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從「矽盾」發展為「系統盾」
民意論壇 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惠勒聯想
今年物理、化學諾貝爾獎 開啟通往科學未來的窗
藍白合唯一實驗機會 兩黨需珍惜
降低台海風險 爭取最佳利益
護憲三大法官 值得讚揚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館長嗆辣惹到誰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網紅「館長」陳之漢一向言詞辛辣,近日他一句「把賴清德狗頭斬下來」,語驚全台。總統府痛批其發言涉嫌恐嚇,元首維安不容任何挑戰。刑事局則以「涉嫌煽動暴力」報請檢方偵辦,並向他發出約談通知。

任何人威脅要對國家元首不利,都是極嚴重的挑釁,這恐怕已不屬於言論自由範疇。尤其,「斬狗頭」一語太過刺耳,表達了強烈的鄙夷及敵視,讓人不安。然而,若還原館長說話時的「語境」,他並非宣稱自己想要斬狗頭,也並非慫恿誰去做;那麼,就不妨回頭就事論事。

檢視當天的錄影,館長當時是在回應大陸網友留言。對方稱,台灣二○二八年不用選舉了,因為中國二○二七就會打過來。館長答稱,正規的管道,藍白還是要努力下架民進黨。接著,他說看到對岸「斬首打擊」演習的新聞,要精準斬首,「把賴清德的狗頭斬下來」。他嗆對方,「兄弟,我等你,我朝也思日也思啊!」

亦即,館長那句要命的發言,其實是在描繪對岸「斬首行動」的意圖,而不是發表自己的主張。他發言辛辣卻邋遢,最糟的是主詞不清,被掐頭去尾後,彷彿他呼籲斬狗頭。

網紅嗆辣是為賺流量,但小心別只賺到風險。館長擴大經營兩岸網友,地雷多到踩不完。繼柯文哲之後,綠營已鎖定黃國昌追打,館長卻把自己也送上門。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總統只准報喜不報憂,信心喊話當飯吃?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賴總統中秋連假前到屏東車城福安宮參香表示,台灣股市一片大好,經濟成長率是亞洲四小龍第一名,也勝過日、美、歐、陸。他說,但有些人故意說一些有的沒的,說一些沒志氣的話,說一些助他人威風、滅自己志氣的話;大家不要去聽,對台灣要有信心。

事實上,大家對台灣是有信心的,卻對賴總統沒信心。因為總統只看到股市一片大好,卻看不到傳產一片哀鴻;總統只說台灣經濟成長率亞洲四小龍第一名,卻不說無薪假正在創新高;總統只說台灣經濟勝過日美歐陸,卻不說國際已看壞台灣明年經濟成長;總統要大家對台灣有信心,卻不提半壁護國神山可能不保。更重要的是,總統只准報喜不報憂,還要民眾別聽真話;如此一來,人們對台灣的信心,難保不被賴政府搞垮。

賴清德參香談話前,國內外機構分別發布了不少經濟數據,值得我們警惕。而賴清德極力貶斥的那些「有的沒的」、「沒志氣的」、「助他人威風、滅自己志氣」的話,人們真的不該聽嗎?

秋節前,台灣股市創下二六七六一點的歷史新高;勞動部統計也顯示,全國已有三九八家企業、八五○五名勞工被迫放無薪假,創下一年半新高。高科技業強力拉動的股市,確實欣欣向榮;一般製造業卻成為美國關稅衝擊下的海嘯第一排。聽見賴清德信心喊話的屏東鄉親,不知幾人能享受到一片大好的股市紅利;但製造業集中、無薪假人數居冠的台中市,市長盧秀燕卻正擔心政府把整個科學園區搬去美國,台中將被掏空成蚊子城。

不只是盧秀燕「沒志氣」,許多廠商和消費者都很「沒志氣」。中央大學公布九月消費者信心指數(CCI)總指數為六十四.六九,由跌轉升,但僅投資股票時機指標上升,其餘物價水準、家庭經濟、國內景氣、就業機會、購買耐久財貨等五項指標均持續下降。很顯然,除了股市一片大好,百工百業多半黯淡,許多家庭已受影響,消費也趨保守。賴清德只看到股市信心上揚,可曾看到家庭與消費信心喪失?

中華經濟研究院發布的九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微幅升到四十八.三,但仍低於五十的榮枯分水嶺。廠商對於未來景氣信心不足,傳產更不看好經濟前景。標普全球數據也顯示,台灣製造業PMI持續下滑到四十六.八;我們的競爭鄰國南韓PMI反上升至五十.七,突破榮枯關卡,顯示南韓企業信心開始好轉。是誰讓台灣廠商既沒信心又沒志氣?

賴清德最得意的是,台灣經濟成長率是亞洲四小龍第一名,勝過日美歐陸。然而,亞銀公布「亞洲發展展望」九月版,台灣今年GDP成長上調為五.一%,明年卻大幅下修為二.三%。原因是,內需持續疲弱,美國限制性貿易政策將壓抑出口需求,AI投資熱潮可能放緩。此外,美國、中國和日本推動生產高階晶片,也不利台灣的優勢。問題已不是明年成長將輸給大陸,而是傳產能否承受如此衝擊?

台美關稅談判未定,美國需索愈來愈誇張,賴政府若擋不住,可能就是從拆遷科學園區到晶片五五分。賴清德在神明面前保證會顧好人民和經濟,但他不願讓民眾知道真相,只用信心喊話蒙蔽民眾;賴清德要大家不去聽「沒志氣」的話,但他偏聽獨斷,只活在同溫層。賴清德也強調「顧佛祖也要顧腹肚」,但他常踩著民眾腹肚,堅持意識形態治國。賴清德還記得「吃飯皇帝大」,最好他高喊的信心和志氣,還可以給民眾當飯吃。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從「矽盾」發展為「系統盾」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台積電(2330)股價站上1,400元,再創新高,這是台灣科技產業實力體現,也是全球資本市場對半導體需求長線看好的背書。然而,股價榮光背後,亦映照出台灣產業結構過於單一、經濟高度依賴單一企業的現實。正因如此,社會各界在歡呼之餘,更應思考如何將護國神山的矽盾,延伸為更全面的「系統盾」,才能讓台灣的安全與經濟真正立於不敗之地。

所謂矽盾,源自國際戰略界觀點:由於台灣在先進晶片製造具有壟斷性優勢,因此美國與其他主要經濟體不得不支持台灣,以確保其自身的科技供應鏈安全。這確實為台灣提供了一定程度的戰略保護。但矽盾本質上仍是單點依賴,它過度集中於台積電一家公司,一旦受到地緣政治、技術競爭或市場波動影響,整個盾牌就可能出現裂縫。這樣的保護雖強韌,卻也脆弱。

股價創新高正好凸顯了這個矛盾。一方面,市場對台積電的領先地位、對全球算力需求的強勁預期,給予高度肯定;另一方面,過度依賴單一企業帶來的風險卻更加放大。美國不斷要求台積電擴大在美設廠規模,甚至提出將產能對半遷至美國;中國則將台積電視為戰略目標,不論經濟施壓或軍事恫嚇,都以其為核心。這些國際壓力,恰恰說明「矽盾」無法永遠穩固。台灣若要真正安全,必須將矽盾升級為更廣泛的「系統盾」。

所謂系統盾,意指將台灣的戰略價值從單一企業,擴展為完整產業體系與社會制度的綜合防護。

首先是產業鏈完整性。台灣不僅應在先進製程保持領先,更要鞏固材料、設備、封測、設計等各環節的競爭力,讓整個供應鏈形成環環相扣、難以取代的系統。這意味著政府必須支持上游材料、先進設備本土化突破,也要協助中小企業融入國際市場。唯有如此,台灣的產業護城河才不會只集中在單一企業,而是形成整體集群。

其次是跨領域應用結合。晶片的價值在於應用,若台灣能在AI智慧醫療、智慧製造、資安防護等領域建立獨特優勢,將使國際社會不僅因晶片需要台灣,更因應用生態依賴台灣。這種依存關係的廣度,才是真正穩固的系統盾。

最後是制度與人才支撐。矽盾能否延伸為系統盾,不僅是產業問題,更是制度設計與社會治理的挑戰。台灣需要完善人才政策、穩健能源規劃、靈活金融工具來支持產業升級。舉例來說,若沒有足夠電力支撐,晶片與AI資料中心發展將受限;若沒有主權基金或長期資本投入,產業多元化將缺乏後盾。

這樣的系統盾,能把台灣戰略價值,從「一座工廠」提升為「一個生態」。當台灣不僅掌握先進製程,還同時掌握完整供應鏈、跨領域應用與穩健制度,國際社會就不得不承認:台灣的存在,是維繫全球經濟與科技穩定的關鍵。

因此,台積電股價創新高固然值得肯定,但它同時提醒台灣,護國神山不能是唯一依靠。若將矽盾升級為系統盾,台灣的經濟將不再只是「單點光芒」,而能形成「全面護盾」。這才是台灣在瞬息萬變的國際局勢中,維持自主、繁榮與安全的根本之道。

具體而言,政府與社會應把握當前契機,推動相關政策方向:一、正視AI資料中心與半導體產業將帶來的龐大用電需求,延役核能、加速再生能源並強化電網韌性,避免因能源瓶頸限制台灣科技優勢;二、成立主權基金或國家產業基金,將外匯存底與盈餘導入長期資本運作,支持戰略新興產業;三、加大對教育、研究與移民政策的投資,吸引並留住跨國人才,使台灣不僅有矽盾,還有人才盾。

台積電的榮耀值得驕傲,但更重要的是,將這份榮耀轉化為推動整體國家轉型的動力。台灣要從矽盾走向系統盾,必須有政策遠見與社會共識。只有如此,護國神山才不只是股市上的明星,更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奠基石。

   
民意論壇
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惠勒聯想
陳孝平/退休大學教授(嘉縣新港)/聯合報
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又」再度頒給了量子現象的相關研究。三位學者多年前以實驗驗證了「量子隧穿」現象也可以發生在所謂的「宏觀」(大於基本粒子)的世界;無數個電子在沒有阻力的超導體中,似乎幻化為一個單一的電子,穿越絕緣的屏障。

這實驗突破了傳統上認為的,宏觀世界完全可由牛頓力學解釋,而無法觀察到量子現象的觀點;在量子電腦的發展以及其他量子相關的應用上,具有重大的貢獻自不待言。但從科學史的角度來看,更令人驚豔的是,這實驗使人聯想到已故美國物理學家約翰惠勒數十年前提出的驚世駭俗論點:「整個宇宙就只有一個電子」及「萬物都是信息,信息即是萬物」。

傳統的量子力學發軔於觀察到單一的光子;既具有粒子特性,也具有波動性質的所謂「疊加態」。但這樣的疊加態一旦置於被觀察之下(也就是人的觀察或儀器的測量),就會「坍塌」成為一個確定的(粒子)狀態。這樣的發現打破了傳統科學實驗中「觀察者與被觀察者彼此獨立」的鐵律,也成為「參與式宇宙形成說」的先聲。

約翰惠勒更把這樣的現象推到超越想像的極致,所謂「整個宇宙只有一個電子」,頗有「千江有水千江月」的意味;真正的月亮只有一個,但倒映在無數江河之中,再與人的心靈感受相激盪,觀察之下就形成了無數個月亮。又謂,所有的觀察者之集體觀測行為,不但迫使宇宙形成今天這個樣子,且塑造了宇宙過去形成的軌跡;於是現在也可以改變過去,似乎時光可以倒流,這也是量子現象中的所謂「遞延決定理論 」。

在此之前,惠勒的說法比較是一種臆測,或只是一種哲學的隱喻-宇宙由你的觀測或測量而產生,除此別無真實物質存在的宇宙。今年諾貝爾獎所認證的實驗,雖然不能說是「驗證」了惠勒的臆測,但也把惠勒的臆測納入了可實驗驗證的一小步,不再只是一個純粹哲學的比喻。

從今年諾貝爾獎聯想到惠勒的臆測,更能體會「如果有人宣稱他瞭解量子,就表示他不瞭解量子」。量子就像一個頑皮的小孩,對人類作出鬼臉說:「我雖然讓你『知道』我有那些調皮的行為,但我不讓你『瞭解』我怎麼做到,更不會讓你『體會』我為什麼那樣做。」

   
今年物理、化學諾貝爾獎 開啟通往科學未來的窗
張瑞雄/台北商業大學前校長(台北/聯合報
今年諾貝爾獎為我們打開了兩扇通往科學未來的窗,化學獎頒給了三位創造「金屬有機框架」(MOF)架構的科學家,他們為分子世界建造了新的房間;物理獎頒給了三位用實驗證明量子力學可在宏觀電路中顯現的學者,他們讓粒子的幽靈觸碰到了我們的日常材料。這兩項殊榮不只是對個別學門的肯定,更是一種跨領域的共鳴,呼喚我們重新理解物理與化學之間錯綜交織的本質。

物理所揭示的,是宇宙深層規則的普遍性。當電子能夠穿越本不可逾越的障礙,當電路能階不再連續,而是一階階地量化,這不再只是理論與課本上的思辨,而是在低溫實驗室中可見可測的現象。這些觀察告訴我們,在某些條件下,宏觀世界也必須屈從於微觀法則。就如古人說的大「象」無形,真正的力量往往潛藏在不可見之處。

化學的榮耀,來自於對這種微觀秩序的精準編織。三位得獎者所開創的MOF結構並非憑空構想的藝術,而是透過對金屬離子與有機配體相互作用的深刻理解,打造出分子層級的空間迷宮。這些孔洞成為捕捉氣體、儲存能量、淨化汙染的微型容器,是實用功能與分子美學的結合。化學因此成為一種「建築學」,在原子與分子間築構出功能性的空間,將無形之力轉化為可見之功。

物理「可知」、化學「可塑」;當量子穿隧效應進入工程實作,變成量子位元的實體基礎,計算邏輯便開始在矽之外的材料上重建。當MOF被設計用來吸附特定氣體或釋放藥物,我們便能以原子級的精準控制世界。這兩種能力如同陰陽雙環,讓科學不僅能解釋宇宙,亦能重新塑造人類的生存條件。

科學不應僅止於對真理追尋,它更是對未來可能性的鍛造。在此兩獎項,我們看到四十年前的靈光一現,如何發酵成當代的科技基石。一位教授因為教學用的分子模型而啟發新思路、一群研究生則在極低溫的電路中觀察到了宏觀量子行為。他們的成功並非一蹴可幾,而是源於不斷質疑「這樣的結構是否有用」或「這樣的結果是否真實」。正如「無用之用,方為大用」,那些起初看似荒謬的發現,往往才是推動人類文明躍進的起點。

這些成果也提醒我們,科學的進步不僅靠精密儀器與計算力,更來自對自然規律的直覺、對未來可能的想像,以及對既有知識框架的挑戰。在今日這個AI、大數據、能源轉型交錯的時代,化學與物理不再是分立的學門,而是相互為用的雙螺旋。MOF可以被設計為量子材料的支架,量子現象則可以在MOF的空腔中被放大觀測,這種交會將催生下一波科學革命。

我們身處的世界,正愈來愈像一個大型的MOF結構,充滿通道、空間與轉換節點。知識不再是線性堆疊,而是多孔網路;思考不再是單向的邏輯推演,而是類似於量子叢集中的重疊與糾纏。真正的創新者,會像這兩組諾貝爾獎得主一樣,敢於進入這些空間中開鑿、重構,甚至冒著崩塌的風險去建立全新的秩序。

因此我們不只為得獎者喝采,更應從他們的歷程中學會一件事-在科學的世界裡,真正重要的從來不是「正確」的答案,而是那些能持續激發問題、創造可能性的結構。不論是穿透能障的粒子,還是開展化學空間的框架,背後皆有對未知的勇氣與對秩序的敬畏。

科學不是通往終點的道路,而是通往無限的大門。這些門由物理開啟、以化學裝飾;未來能否通行,就看我們是否願意繼續好奇和努力。

   
藍白合唯一實驗機會 兩黨需珍惜
黃錦堂/台大政治學系退休教授(新/聯合報
民眾黨將於今天舉辦「聯合政府與台灣民主的進階嘗試」首場研討會。黨主席黃國昌表示,面對民進黨政府持續撕裂社會,民眾黨必須幫全民找到出路,回應台灣當前現實需要;民眾黨政策會執行長賴香伶說,首場研討會聚焦聯合政府的理論,希望進行制度性創新實驗,並在明年的地方選舉優先試行。這研討在時機上恰當,對於台灣的民主深化、有效治理,以因應地緣政治變局,具有重大意義。

政黨的功能在於針對各主要選舉推出候選人參選,勝選後取得執政機會。愈是重大事項的原則性決定,各政黨愈是必須在選前,經由黨內民主程序作成決定、對外公布,勝選後必須貫徹。

但因我國總統、副總統選舉採相對多數制,一輪選出、一翻兩瞪眼,而且總統當選人有任命閣揆的絕對自由,不以其所屬政黨在立法院席次有無過半為限。為負起前述公開責任,藍白綠政黨「必須」於二○二八大選前,適時對外公布,其經如何之黨內及黨際過程、達成什麼共識或決定如何共推一組候選人。

尤其,是否依然維持對比式民調以一決高低?或是如何安撫黨內立委參選人「沒有母雞帶頭」的危機感,以及是否在不分區席次或區域立委提名上作出必要讓步等。

藍白協議就未來治理方向,只得是方向性、原則性;選後雙方須進一步協商落實,最徹底的方法係經由黨對黨的協商,依據當時共識,及選舉時雙方各自的貢獻度,做必要的折衝讓步,相關政黨不得反悔,否則將受到輿論嚴厲抨擊,這是內閣制國家如德國聯邦的實踐結果。於我國,因有基於國家認同所生的社會分歧及政社媒憲政法治結構之缺失,是否有可能落空或打折,有待觀察。

就明年地方選舉而言,各直轄市政府、縣市政府席次也得有組成聯合政府的可能,這是當今一個議題;但更重要者,其為總統大選之前哨戰,且為藍白合成敗及方案改良之唯一實驗機會。

到目前為止,民眾黨主席黃國昌正式宣布參選新北市長,並拋出「不排斥與藍營共推最強候選人」,民眾黨立委張□楷也傳出有意參選嘉義市或彰化縣;國民黨基層則表示憂心,若黨內呼聲高的台北市副市長李四川遲遲不表態參選新北市,是否喪失先機,是否藍色小雞無主帥?經資深黨員幹部勸進,李四川表示「若明年要我承擔,我不會排斥」。

在這樣的定位下,藍白應從大局考量。在程序上,藍白雙方應先各自經過黨內程序,確立地方選舉的合作策略,明確指出這是以二○二八合作為前提的措施;其次,就實質面,在諸多方相關利益之衡量上,雙方應作出合於比例性的方案。例如,藍營得慎重考慮讓步給民眾黨為強棒的少數選區,從二○二八合作勝選而言,這讓步有限,合於比例原則。

或有一說主張,若國民黨人選民調一路領先、既無須藍白合,但這非無懸念,戰局仍有變數;也有一說認為,國民黨戰略目標的設定,若一開始就把「藍白合」視為爭取執政的前提,就可能為黨的主體性設下諸多無謂框架,讓勝敗無法操之在己,但這是混淆「平時努力」與「大選當前之必要的策略行動」;另一說主張,國民黨得勵精圖治而成就「一黨過半」的單方執政,但這未必能成功。

媒體報導柯文哲在看守所羈押期間著手研究聯合政府,於交保後促成這次研討會。藍白兩黨應珍惜這二○二六地方選舉的唯一實驗機會!

   
降低台海風險 爭取最佳利益
王伯元/李國鼎科技發展基金會董事/聯合報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日前表示,美國正與台灣討論晶片生產比例的承諾,因為目前九成五的晶片都在台灣生產、僅有百分之二在美國本土生產。但台海緊張局勢日增,一旦兩岸間有任何狀況影響到晶片生產,就會危及美國的國家安全。因而美國想將生產比例調整為台美「五五分工」,等於將台灣一半的晶片產能奪走,將會對我們的經濟及產業產生重大影響,也會弱化原先「矽盾」的影響力。

此言一出,台灣各界譁然,政府表明不會同意五五分。但從過去協商經驗來看,面對美國各種施壓手段,我們都顯弱勢;台積電明知生產成本將會增加,也必須赴美投資,且即使台灣配合美國要求作出讓步,也不見得能換回好處。尤有甚者,美中對抗以來,台灣一向站隊美國;然而對於一旦台海發生危機,美國是否會出兵協防台灣,川普一直態度模糊。因此這次我們能否全身而退,尚不得而知。

事實上美國不單對台灣如此,川普政府要求日本投資五五○○億美元,由美方獲得九成利潤,以換取日本產品進入美國的關稅降至一成五;也要求南韓支付三五○○億美元,作為關稅自二成五降為一成五的代價。日本的部分尚待可能的新首相高市早苗進行談判;南韓政府則表明「無法現金買單」,否則將使南韓陷入金融風暴。因為美韓雙方對這筆巨額投資的方式尚無法達成共識,故二國遲遲無法簽訂正式協議。

韓國在軍事國防上一直仰賴美國,境內約有近三萬名美國駐軍。除了保護南韓、對抗北韓,也做為美國防止中國勢力擴張的同盟。此次關稅事件,加上月前川普政府在美逮捕南韓勞工並遺送回國的屈辱,韓國的外交方向出現了明顯變化。

李在明除了持續向北韓遞出橄欖枝,承認兩韓統一目前不具可行性,他要以「和平共存」為務實目標,同時也不像過去那樣迴避對中國的態度,開始強調中韓關係的重要性。因為他看出,若繼續一味配合美國的需求,韓國自己的空間將會愈來愈小。對李而言,這並非反美,而是重新定位與美國的合作關係,也不是一味對中國示好,而是在尋找一個安全的外交平衡點,以為自己爭取更多的利益。

李在明此舉很值得我們借鏡。美國現在以「台灣危險」作為將晶片製造移轉到美國的理由,若我們能採取一種「降低敵意、維持交流、避免衝突、追求和平」的機制,讓台海不再是美國預期的火藥庫,就可為自己增加更多的籌碼。否則在「台灣危險」的標誌下,我們腹背受敵,只能任憑美國予取予求。

美國對台灣有著各種巧取豪奪的手段,以台積電而言,在去年六月董事會之後,七席獨立董事中有六席是外籍,國外股東也占多數,早有成為「美積電」的風險;更要慎防美國可能會以反壟斷法當手段,強制分拆台積電。因此我們更要想辦法排除各種美國可能施招的因素及理由,讓兩岸先以「不統不獨、和平共存」為基礎,化解國際間對台灣安全的疑慮,並在與大國的抗衡之中獲得更多緩衝空間。換言之,面對美國壓力的最好方式就是降低台海風險;台灣沒有危險,美國就師出無名。

   
護憲三大法官 值得讚揚
陳清雲/立法院法制局前局長(新北/聯合報
憲法法庭因人數不足,釋憲結果遙遙無期,更凸顯行政院不能拿「待釋憲」當擋箭牌。依法行政,是政府最起碼的責任,也是解決朝野僵局的唯一出路。

史上首次,三位大法官蔡宗珍、楊惠欽、朱富美公開聲明,堅持「憲法訴訟法」所定十人門檻,拒絕違法評議;三位大法官強調守護憲法秩序、不得違憲自我擴權並恣意行使大法官職權,此舉不僅體現對憲政秩序與權力分立的尊重,更是守護憲法秩序的實踐,值得肯定與讚揚。

正如大法官應依法審判,行政院亦有依法行政之責,兩者同為維繫憲政運作的基石。但看明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再度引爆朝野攻防,藍白已提復議,批評行政院違法不編軍警消加薪與地方補助;綠營則喊協商,行政院搬出卅多年前的釋字第二六四號,主張立院決議有違憲疑慮。問題在於,「違憲疑慮」不等於「違憲判決」。如今憲法法庭僅剩八名大法官,更有三位大法官公開聲明「人數未滿十人無法作成判決」,顯示釋憲程序短期內無解。在此情況下,行政院更應依法編列、如期送審,同時展開協商,總統也應盡速補提名大法官,這是法律責任,也是政治誠意。

台灣「朝小野大」並非第一次,國外少數政府更是常態,講求協商與妥協。如今外有美中關稅談判未明、內有花蓮災後重建迫切,若政院仍以「待釋憲」為由拖延執行,形同以憲政空窗迴避政治責任,將使朝野僵局更深、民怨更高。

依法行政,是政府最起碼的義務。立法院三讀通過、總統公布施行的「軍人待遇條例」與「警察人員人事條例」,都已具法律效力。行政院卻以「已聲請釋憲、尚待結果」為由,暫不編列相關預算,等同以釋憲程序取代依法執行。

藍白提復議,並非杯葛,而是合乎議事規則的監督程序。依慣例,在施政總質詢期間,議案多會被院長宣告「另定期處理」,意思是暫時擱著、等朝野協商。此時政院若真有誠意,就該先依法編列預算,再依釋憲結果調整,並主動赴會說明,而不是老擺出「你違憲、我合法」的姿態。

政治不是打官司,人民要看的不是誰贏了釋憲,而是加薪能不能入帳、補助能不能撥得下來、重建能不能如期推進。花蓮災後復原雖已啟動,但能否加速進度、讓居民早日回到日常生活,才是政府當務之急。

更值得警惕的是,預算法第五十四條規定,總預算如未依期限完成審議,雖可「準用上年度預算」,保障政府運作不致停擺,但也讓執政者少了談判壓力,成為「拖延的護身符」。若行政院仗著這條條文不急協商,民生政策只會愈積愈多。

接連兩次罷免結果,反映民意對執政者的不滿,也提醒政府必須回歸依法行政、誠意協商;憲法法庭陷入「無法判決」的真空,更凸顯政治部門必須自我節制、依法行事。大法官以行動示範「忠於憲法、依法行使職權」,行政院亦應效法其精神,回歸依法行政的正軌。當預算依法編列、協商務實推動,民怨自然消散,福國利民才能真正上路。

   
咳嗽超過4週別再拖!醫師:可能不只是感冒沒好
咳嗽超過4週就該警覺,或許不只是單純的「感冒還沒好」,咳嗽超過8週更要考慮潛在問題。鼻涕倒流、氣喘、胃食道逆流、藥物副作用甚至肺纖維化、肺癌或心臟衰竭都與慢性咳嗽有關。建議可透過胸部X光攝影、肺功能檢查、上消化內視鏡(胃鏡)檢查、過敏原檢測或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等工具找出可能病因。

「原來如此」英文怎麼說?不是「搜得斯內」啦!
「啊∼原來如此」你可能常常這樣說,但要翻成英文時,腦袋卻一片空白,最後只冒出日文的「So desu ne」。今天就來聊聊「原來如此」的英文到底要怎麼說吧!如:I see. 這是最簡單也最安全的翻譯。語氣平靜,不帶太多情緒,適合日常聊天。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