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因中國管制稀土出口,宣布從11月1日開始對中國加徵100%關稅,華爾街股市應聲大跌,全球市場受拖累。除了對中國的關稅由60%調到160%;川普也認為月底原要在南韓舉行的川習會,沒有理由這麼做。
中國稀土擴大管制,出口一律要有政府的許可證。美國稀土進口量70%以上來自中國,稀土的稀缺性價值很高,對美國的電動車、AI高科技、國防航天都有關鍵影響。稀土管制出口,是墊高中國談判籌碼的策略,讓習近平在川習會有更大揮灑空間,卻讓川普很火大。
4月開始美國啟動以中國為靶心的全球關稅戰;事先各國都知川普要課關稅,1到3月拚命出貨美國,因此要計算受關稅影響的貿易量,不用4到9月的同期比較,用1到9月估算數與去年同期比較會更均衡。
中國今年1到9月貿易總額4兆8,624億美元(年比+3.2%),其中出口2兆8,704億(+1,600億,+5.9%)。同期美國貿易總額3兆3,100億(+2.8%),其中進口2兆600億(+600億,+3.0%)。中美1到9月貿易總額4,229億(-40億,-0.9%),中國出口到美3,145億(-74億,-2.3%),進口1,084億(+34億,+3.3%),順差2,061億(-110億,-4.9%)。
中美兩大貿易國,年比總量都有近3%的成長,貨物流通暢旺。兩國貿易總量略減40億美元;中對美課34%稅貿易額增34億、美對中課60%稅貿易額少74億,影響輕微;兩國貿易逆差縮小110億。
中國出口量增1,600億美元,彌補對美出口少74億美元;市場也多元分散,轉到俄羅斯、東協、全球南方。美國的關稅衝擊雖大,但美國對全世界的進口同比增600億美元,各國還是要全力爭取美國市場。中國的出口量和貿易順差都在成長,也讓中國自信商品有底氣。
中美在西班牙談判,中國允諾到美投資1兆美元,大投資恐不是美國能消化的。中國不會像日本,同意將錢存放在美國,由川普指定項目;中國要自主投資,近年中國從生活家電、電子消費品、半導體晶片,在品質價格都已具有競爭力。
例如,美國如同意中國電動車製造商比亞迪開廠銷售,最低款車價8,000美元,不到特斯拉38,000的四分之一。類似像比亞迪的產品,中國所在多有,如電子消費(小米、華為)、家電生活(海爾、美的)、電子零組件半導體(長江存儲、紫光展銳),還有很多工業品都很有性價比和競爭力,都吻合川普要的科技製造業,更能MAGA。這些產品如果獲准到美國投產,對美國產業造成的衝擊,不可想像。
中國這幾年蓄養的底氣,貿易、產品都足以因應中美關稅戰。輝達黃仁勳多次強調,中國的高階晶片技術已逐漸趕上美國。輝達的高階H200,華為也有類同產品Ascend950,華為性能略遜輝達,但在AI應用中具有競爭力;專家說,中國AI人才輩出,假以時日會迎頭趕上。
中國的川普智庫,對川普的行事風格研究極深,攻防見招拆招。這次美國加徵100%關稅,相信中國在宣布稀土管制政策前,已做過美國可能反應的沙盤推演,相信在美國加徵關稅上路前,中國會謀定後動伺機出招。
川普最關切兩個數字,一是華爾街股價指數,二是民調。股市受加徵關稅影響大跌,未來震盪難免;最新民調,川普有41%支持率,比最高點49%下降,他很在意。對中國加徵關稅、取消APEC的川習會,是川普的即時反擊,月底前如果這兩項數據不理想,應該還有緩衝,可能會有變化。
加徵中國100%關稅會使中美未來談判空間愈來愈小,雙方貿易額嚴重下滑,供應鏈也會中斷;對美國的通膨、廠商的成本,形成很大壓力,經濟成長也不利;這些都不是稅收的增加能彌補的。
課徵關稅形成貿易壁壘,是保護主義復辟。全球貿易、科技體系已一分為二,一個是美國為主的自由體制;一個是中國為主的國家體制,各自結盟形成生態圈。美中之間的關稅戰,會是一場永遠沒有終點的競爭,未來還是打打談談無休無止,沒有贏家。世界注定要長期的動盪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