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山川習會結束,美中達成框架共識協議。彼此所有的制裁與報復措施都暫停一年,束之高閣。雙方的意圖並無二致,都是為自身爭取足夠的戰略緩衝時間,為未來可能的和平乃至升級的鏖戰再蓄積實力。
「釜山會晤」不只是一場貿易談判,它具備高度的地緣意涵。這場擠在釜山機場一隅、看似湊合著舉行的會談,不期然揭開了一個新時代的序幕。
在會前,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即率先指出了此一新局。它以一篇標題為《無論結果如何,都將是中國的勝利》的報導,預言北京將以這場里程碑式的「釜山會晤」展示它的戰果:中國在全球舞台上與美國「平起平坐」。
就連川普自己也承認了這個「平起平坐」的局面。川習會前,川普就在他的「真實社交」上發出預告:「G2高峰會即將召開」。這「G2」的用法,可能只是他信手拈來,卻下意識暴露這位白宮主人的認知。
即使一般人也能發現,會談後揭露的這紙協議,內容充滿了刻意的對稱性,展示了一種高度的均衡、完美的對等效果。例如,五十%穿透性規則與稀土出口管制對等。這樣一紙看似臨時性的協議,藉由整齊劃一的對稱格式,清楚映現了美中力量臻於等量齊觀的地緣現實。
這就是「釜山會晤」所折射出的強力政治訊號:「單極」時代正在消退,全球正轉向「雙極」時代。在未來一段時期裡,它將是全球地緣格局的「新現實」與「新常態」。所有嗅覺敏銳的國際政治玩家,都將在這一「新現實」底下,或快或慢地調整他們的步伐。
一些改變也已經發生。譬如,印度配合美國的印太戰略,以疫情為藉口跟中國斷航了五年;最近已火速重啟。一直被美國當成附庸的加拿大也嗅出風向,總理卡尼一改前任杜魯多唯美是從作風,選在APEC峰會上與習近平會晤融冰。就連以極右翼姿態出任日相的高市早苗,不但迅速敲定與習的首腦會談,還在她的X帳號上貼出兩人相視而笑的寒暄照。其間透露的含意不言可喻。
在這一「新現實」底下,外界矚目的「釜山川習會」卻對台灣問題一字不提,則殊堪玩味。「台灣問題」歷來是美中領導人通話與會晤的必備題,如今卻已兩度在川習接觸場合缺席,可謂極為罕見。但各種謠諑與揣測都顯得十分瑣碎,真實原因並不難解。
從川普的交易性格即可知悉,他在會前拋出「可能談台灣問題」的風聲,無非是想藉修改美方對台獨立場的表述修辭,與習近平達成一筆交易,包括聲明「反對」台獨,甚或是支持兩岸「和平統一」。但當他改口說「台灣就是台灣」時,顯然交易提議已遭習近平婉拒。
不願交易的原因無它,北京視台灣為中國領土一部分,拿主權領土與外國交易,就算利於統一,仍屬喪權辱國。更赤裸的現實是,解放軍的兵力投射已輻輳第二島鏈,在其眼中,台灣已猶如囊中物,跟他國交易已在自己囊中的東西,似多此一舉。
「新現實」的形成不會在一夕之間,勢必有各種震盪與拉扯,堅定站隊美國的老盟友可能會以更加喧囂的方式抗中。就連美國,從國會到智庫仍然布滿鷹派勢力,美中的價值矛盾也將隱隱作疼,美中的前路依舊荊棘滿布。
但「釜山會晤」能造就美中平起平坐的格局,實是美國內部黨爭激烈、貧富分化、及國債壓頂下的矛盾形勢。在這個新現實下,台灣應積極理性地開啟與北京的深層對話,闢出可行願景;而不是躲入美國變調的羽翼下,最終仍不免墮入無情戰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