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5/11/05 第6082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川普相信習近平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天算不如人算,酬庸與派系政治難擋民意!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經貿戰 改變世界遊戲規則
民意論壇 習近平知犯台後果 賴知道嗎?
美中建默契□賴路線該調整
吳音寧董事長「落榜」 勿再放任政治老鼠會擴張
避免隱藏性公營事業黨國化
林岱樺展現實力 綠營如坐針氈
務實護海纜讓台船找回榮耀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亟待補綴的海岸國土「藍」圖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川普相信習近平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川習會以「休止符」無聲演繹台灣,各方為之糾結。川普接受CBS專訪,主持人一再追問是否會下令美軍保衛台灣。川普強調,習近平已承諾,不會在他任內對台動武;若真發生中國武力犯台,「習知道後果」。

解放軍對台動武,川普何嘗不知後果?川習會前,他說不知對方是否會談台灣,但「不想讓問題變複雜」。上半年雙方兩次通話,習近平已強調美國應慎重處理台灣問題。馬德里談判安排川習會,王毅談判前再度提醒美國務卿魯比歐:「對台灣問題謹言慎行」。不談台灣,算是美中元首會晤的階段性默契,因為已經先談過了。

為推動美中大交易,川普相信習近平的承諾,「不會在我任內動武」,宣稱「G2會晤」將帶來持久和平。連防長赫塞斯也跟著川普改口,大讚「美中關係史上最好」。賴清德過境美國、軍援台灣等有礙G2交往,因而被擱置。

賴總統不許人民疑美,自己卻順從美國提高軍購預算,以示自我防衛決心;但川普卻相信習近平不會對台動武。更怪的是,若川普相信台海無事,為何又要避險,要求台灣科技大廠「撤離」到美國?

大陸試圖讓川普相信和統對美國有利。台海看似比俄烏、中東戰場平靜,讓川普自信滿滿。賴清德拍馬川普得諾貝爾和平獎,但願不是以台灣為獻禮。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天算不如人算,酬庸與派系政治難擋民意!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賴政府內定吳音寧出任台肥董事長,顯不相稱的酬庸,飽受外界譏議。台肥前天深夜臨時發布重大公告,宣布總經理張滄郎為法人董事,顯示人事生變。果然,昨天台肥董事會通過張滄郎為董事長,吳音寧與董事長擦身而過。天算不如人算,賴清德這次的酬庸算計,栽在民意手裡。

吳音寧經驗和資歷本非公司治理,卻屢受拔擢出任要職,一再引發議論。尤其年輕世代更是冷言冷語,深有相對剝奪感。最後一刻,賴政府能聽取民意及時打消原任命計畫,也算是懸崖勒馬。否則,酬庸質疑不斷擴大,台肥決策動輒得咎,派系分贓雖然逞一時之快,未來勢必要付出慘痛的代價。

與拔擢吳音寧未遂的台肥案形成對比的,則是賴清德對南部兩名女性綠委林岱樺與陳亭妃的打壓。因手法顯不公平,也讓民眾深覺反感,但「信賴團隊」迄無收手跡象。

林岱樺深受助理費案拖累,一度遙遙領先的民調下滑。近日她展開「三山大造勢」,其所屬的派系「正國會」由掌門人外長林佳龍發文肯定她「有為有守,不貪不取」,其他正國會要角卓冠廷、王義川也積極聲援。未料,林佳龍隨即遭到綠營網軍圍剿,卓冠廷和王義川則遭黨秘書長徐國勇告誡:「不得介入黨內初選」。一聲令下,果然中央黨公職無人敢為林岱樺站台。但林岱樺首場岡山造勢仍湧入上萬群眾,她聲淚俱下控訴「暗黑勢力蹧蹋高雄女兒」,砲轟檢調濫權,「小女子對抗大黑手」的悲情訴求,當場爭取到許多鄉親的同情。

此情此景,令人想起昔日「蔡賴之爭」。當年,賴清德曾拜託蔡總統的網軍停止攻擊他;如今卻主客易位,賴清德是刀俎,正國會和林岱樺成為魚肉。問題是,徐國勇「不得介入黨內初選」的命令喊得義正辭嚴,黨中央「黨務中立」的標竿卻形同虛設。林俊憲與陳亭妃在台南市長初選廝殺,台南市黨部主委郭國文一再片面砲打陳亭妃,黨中央完全裝作沒看到。陳亭妃因缺乏高層關愛,只能「啞巴吃黃連」,但她的支持度卻依然屹立不墜。莫非,選民已看透賴清德的雙標。

林岱樺和陳亭妃原本民調領先群雄,只因兩人不是「國王的人馬」,便一路遭到打壓。民進黨口口聲聲「黨內民主」,卻說一套做一套。對比之下,「高薪實習生」吳音寧仕途一路順遂,與其專業能力毫無關係,只因家族背景及派系「正確」使然,「小英女孩」及「新潮流系」的加乘效果,加上前農業部長陳吉仲的極力背書,便屢屢受到高層關愛。這樁人事任命,除有派系酬庸分贓的脈絡,又有蔡、賴政治交易的身影,完全非常識所能理解。否則,以吳音寧的經驗和過往的資歷,她如何能獲得這種撈過界的待遇?

台肥名義上販賣肥料,但它真正「肥」在擁有百億地產,已近乎是一家資產管理公司。從吳音寧的人事看,民進黨似乎有意要以酬庸來清理初選戰場,國家資源像蛋糕般被他們切來切去。前政委張景森直言,民進黨若要承擔長期治理國家的責任,須把人事從叢林帶回文明,不可再放任派系分食。

五年前民進黨爆發SOGO收賄案時,蔡英文曾呼籲黨公職,「升官發財請走別路。」此話,如今顯得格外諷刺:吳音寧走升官發財路,林岱樺則孤軍篳路藍縷。民進黨全力挹注「綠友友」,光電、廢土集團吃銅吃鐵,造成國土破毀還不夠嗎?民進黨初選刀刀見骨,吳音寧、林岱樺都是賴神「二刀流」的見證人;但天算不如人算,神功再強也得通過民意這關!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經貿戰 改變世界遊戲規則
社論/經濟日報

美中元首10月30日在韓國釜山會晤,共同決定美中經貿戰暫停,休兵一年。這場經貿戰,從今年4月2日美國發動,到10月30日,歷經七個月,牽動全球,但畢竟雙方均手握王牌,打得兩敗俱傷,不得不叫停,但只以一年為期,因為雙方均自信手中王牌最終必能扳倒對方,一年,只是給自己一個緩兵休整的機會,重振旗鼓,待來日再戰。

這場看起來分明是勢均力敵、平分秋色的火併,西方媒體卻給出了跟川普總統完全不同的評價。川普認為美中元首會晤十分成功,「若以0到10來打分,這次有12分」。川普之言未必誇張,因為會前他頭上有兩柄「達摩克利斯之劍」,分分鐘就會落下要命,一是大豆,二是稀土,與習近平會晤,通過交換,總算暫時解除危機,大鬆一口氣,給個超滿分,的確是他當時的心境。但《紐約時報》的專欄作家紀思道和CNN卻都不以為然。

紀思道撰文表示,當今世界最重要的雙邊關係是美中關係,而川普把它搞得一團糟。他發起了一場美國一直在輸的貿易戰,即便目前雙方正式達成休戰協議,也可能是以中國掌握主動權,削弱美國影響力的形式收場。

紀思道論點中的兩個關鍵詞是主動權和影響力。美中這一場經貿戰美國手中的兩大武器,一是關稅,二是晶片,但用來打中國最多是打痛而不能打死。至於中國手中兩大武器,則是大豆和稀土,都能打到川普和美國要害,特別是稀土,中國打到的是美國死穴,而解藥沒有五年根本搞不出來,即便休戰一年,主動權仍在中國手裡。至於他所謂的影響力,那就跟CNN的觀點很接近了。

CNN認為,美中以平起平坐的姿態登上全球舞台,不管談判結果如何,就是中國勝了。CNN的觀點是從宏觀的國際角度來看的,川普發起的貿易戰針對的不僅是中國而是全球,幾個月下來,絕大多數國家,下跪的下跪、諂媚的諂媚,最近日、韓兩國的表現尤其讓人錯愕,但中國從頭到尾不但不跪,甚至強烈反擊,反擊到美國倒過來向中國示好,這即是為何CNN認為只要美中平起平坐展開會談,就是美國輸了的邏輯,而這也正是紀思道看到的美國影響力的削弱。

值得注意的是,換一個角度看,這一輪經貿戰打下來,不僅是一個原本還屬抽象、現在輪廓已浮現而出的「G2」格局問題,還要看到,近一個世紀來,一個由美國主導構建的世界秩序與遊戲規則正在悄然發生變化。

上世紀1945年二戰結束之後,美國作為全球頭號大國,主導構建了一個既為美國利益服務,又能裨益於世界各國的全球化秩序,遺憾的是,進入新世紀後,美國發現它已不能從全球化中像過去一樣攫取巨大利益,反而讓一些國家尤其是中國成了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於是從2016年川普上台開始,即不惜從原本的全球化鼓吹者及捍衛者,倒轉旗幟,成了反全球化的前鋒,不僅打亂了原本的世界秩序,而且通過它自訂的霸權遊戲規則霸凌全球,甚至不分親疏,也包括其一眾盟友,此一形勢在2025年川普2.0上台之後臻於顛峰。

美國對中國的遏制打壓是全方位的,中國對美國的反擊也是全方位的。首先是反霸及反制裁,無論在科技、軍事、貨幣或太空領域,中國都要奮力打開一條屬於自己的出路,結果,無形中就衝撞了原本在每一個領域中由美國建構的秩序與遊戲規則。反霸是破舊,破舊的同時還有立新。

對於如何才能有一個更好更有利於所有國家的世界秩序,中國也提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張,和「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遊戲規則,這些就是立新。

紀思道也許也看到了這一點,所以說中國正在通過經貿戰削弱美國影響力,對於美中兩強的世紀大博弈,這也許是一種更深廣層次的觀察。

   
民意論壇
習近平知犯台後果 賴知道嗎?
孫家瑞/金融分析師(新北市)/聯合報
美國總統川普接受哥倫比亞廣播公司老牌節目「六十分鐘」專訪,被問及中國如果犯台,美軍是否出兵協防?川普說,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清楚犯台後果,但拒絕透露美國政府會有何具體回應,還說「我不能洩漏祕密」,且強調自己總統任內,中方不會採取行動。

不承諾放棄武力犯台是對岸的一貫底線,但只要台灣不越過紅線北京也不會輕易動武。兩岸長期「維持現狀」的情況是美台希望的,但絕非中國大陸想要的;大陸希望能早日完成統一,但他們自知代價與成本皆不低。

包括美國在內的多數國家,都承認世上只有「一個中國」或「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即便台日友好,日本也不可能與台灣建交。我方雖不斷宣稱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兩國」互不隸屬,但說再多也無益於國際現實困境。

對中共而言,「一個中國」是內政問題,若台灣踏過紅線則武力犯台將成真;「九二共識」對「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模糊空間,其實是對岸願求同存異的讓步,也就是對「一個中國是誰」可以各說各話,但「各說各話」並不包括「說成兩個國家」。只要台灣不改變一中憲法、國體和國號,武統就不會發生,只怕台灣領導人口不擇言,或發生其他令人意想不到的變化。

普亭究竟是不是獨裁者,世界自有公評;然近來兩岸兵凶戰危之聲不斷,若兩岸發生戰爭是因賴總統的固執路線而起,這算不算「獨裁」呢?川普說習近平知道犯台的後果,但賴清德知道嗎?

   
美中建默契□賴路線該調整
彭士剛/文字工作者(屏東市)/聯合報
日前舉行的川習會未公開提到台灣,出乎各界預料,因為美國總統川普在川習會前曾向媒體表示,預計雙方將談到台灣;我方國安局長蔡明彥亦稱會觸及包含台灣議題在內的地緣政治問題;北京當局在會前也是動作頻頻,盛大紀念台灣光復八十周年。雖然川習會最終並未公開談及台灣,但不可否認的是,大陸一再強調台灣是美中關係最敏感、最核心的議題,川普也深知大陸立場。因此川習會能順利舉行,極可能雙方在台灣問題上已達成某種默契,至於分歧的部分則暫時擱置。

筆者愚見,美中之間的默契正是「台海和平」。大陸「十五五規畫」裡的對台政策提到「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維護台海和平穩定」,可以看出未來五年大陸仍將積極以和平手段促融促統。川普近日受訪也表示,習近平已向他「保證」,北京不會在其任內對台灣採取軍事行動,並強調「習近平很清楚後果」。被問及若中共武力犯台是否會出兵協防,川普並未正面回答,維持戰略模糊態度。美防長赫塞斯日前也稱美中關係「前所未有良好」,並證實雙方一致同意重啟軍事熱線。

但台灣能因此高枕無憂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二○一六年以來,兩岸僵局遲遲無解、台海局勢愈發緊張;台海和平雖是各方共同期盼,但因各國核心利益差異極大,一旦不可控因素增加極易擦槍走火。大陸「十五五規畫」雖然強調台海和平,卻也重申「堅決打擊台獨分裂勢力、反對外部勢力干涉」。川普政府為了與中共達成貿易協議及解決稀土出口管制問題,並攜手處理俄烏戰爭、北韓核武等重大國際議題。為避免刺激中共,川普需要管控台灣問題風險,因此對是否出兵協防台灣三緘其口,數月前亦傳出賴總統擬過境紐約遭拒;甚且台灣向美國軍購超過二百億美元卻尚未交貨,亦不足為奇。

台灣應當為區域和平貢獻力量,而非成為麻煩製造者,台海情勢不穩定的主因源於兩岸僵局持續。面對中共持續文攻武嚇,台灣維持國防戰力確有必要,但台海和平之鑰仍是兩岸恢復對話交流。賴總統囿於台獨意識形態,始終不願意依據中華民國憲法調整兩岸論述,提出「新兩國論」、堅稱大陸為境外敵對勢力,如何與對岸破冰?在全民乃至全世界期盼台海和平的時刻,賴政府偏執的兩岸路線卻讓台海局勢岌岌可危。

賴總統曾言「台灣是棋手不是棋子」,在當前美中競合的局勢下,一味「依美抗中」只會讓台灣喪失戰略空間和發展機遇。改善兩岸關係並在美中之間保持等距,才能建構長久穩定的台海和平。奉勸賴總統回頭是岸,勿一再操弄反中抗中情緒、阻撓兩岸交流往來;避免讓台灣淪為美中棋盤上的棋子甚至棄子,才是福國利民的執政之道。

   
吳音寧董事長「落榜」 勿再放任政治老鼠會擴張
林騰鷂/東海大學法律系退休教授(/聯合報
近年來台灣政治出現令人非常不安的現象:政治報償制度化、政治酬庸常態化、及派系分贓公開化!

最明顯的是,吳音寧重返官派職位、試圖被推舉為台肥董事長,可見這股「政治老鼠會」式的人事文化,已滲入政黨與政府的每一層,腐蝕文官體系,傷害民主根基。

吳音寧八年前以「高級實習生」之姿空降北農,日前再傳以「官派董事」之名接掌台肥,職等四級跳、薪水六倍翻。不過,因酬庸情事過於突兀,引發輿論激烈批評,故在台肥昨日董事會上,她終於落榜。吳音寧一事,再次顯示了台灣政治的嚴重病徵。

民進黨執政以來,「政治報償」被合理化為派系妥協的結果:敗選者轉任政務官、基層官員空降肥缺,學者朋友名列公股事業董、監事,政治變成派系分食權力的盛宴。前政委張景森就指出:「民進黨對政治人才的甄補、栽培、晉升、任用,一直缺少現代政黨應有的基本制度。都是山頭自己在拉幫結派,人事工坊神秘作業。」

這樣的現象早已不止於中央,幾乎整個公部門皆遭政治化,公帑成派系交換的籌碼。更嚴重的是,政治老鼠會讓民主變質。當官職淪為派系籌碼,選舉不再是公共理想的競爭,而是進入權力分贓體系的門票。當酬庸取代實績,能力被權力取代,政黨就失去自我淨化的功能。民進黨若仍放任此風蔓延,不僅將重蹈二○一八年敗選覆轍,更可能重創民主的信任基礎!

在健全的憲政民主體制中,政務官應受國會監督,文官任命須依公開遴選與專業資格。各級人事應建立「公開甄補、職能評鑑、任期責任」三制度。同時,也應檢討公部門的報酬結構,防止職務肥大與重複給付;國營事業與基金管理機構,更應建立透明的董事遴選機制與薪資揭露制度!

政治不是庇護所,權力不是人情債。若政府繼續讓派系分贓、人情報償成常態,不僅文官體制被蠶蝕,整個社會的價值秩序也會崩壞。台灣需要的,是從根本改革的政治倫理與人事制度;而不是放任「政治老鼠會」持續擴張!

唯有讓權力回歸制度、報酬回歸公平,民主才能回到人民手中。

   
避免隱藏性公營事業黨國化
桂宏誠/民主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台/聯合報
原傳出「內定」為台肥公司董事長的「高薪級實習生」吳音寧,在引起輿論譁然後終與董事長擦身而過。

多年前以「論台灣官營事業之民營化」為副標題的《解構黨國資本主義》一書即指出,國民黨執政時期推動的民營化政策,實際上常有「藉集體轉投資或其他障眼手法擺脫公營身分,得以隱身為民營企業的『隱藏性』公營事業」的情形。因為,依據《公營事業移轉民營條例》之規定,「政府與人民合資經營,且政府資本超過百分之五十者」才屬公營事業。

台肥公司正是典型的「隱藏性公營事業」。亦即,原本的公營事業雖然「遁入私法」可不受監督,但實質上仍受政府掌控。如台肥公司共有九位董事,代表農業部官股的董事就有五位,人事權和經營政策完全可由農業部掌握。

國民黨過去對如台肥公司董事長這種「肥缺」,固然也會來「酬庸」,卻未曾想過用來「施肥」給一位學經歷均甚「纖弱」的「實習生」。因此,當傳出吳音寧將擔任董事長的消息後,不僅在野黨及輿論掀起一陣批評的聲浪,即使民進黨內也發出「揠苗助長」將不利選舉的聲音。

吳音寧現在只是代表農業部官股的董事,但她並不是農業及所屬機關(構)的公務人員,故應符合《農業部派兼公民營事業與財團及社團法人董監事人員遴派級考核要點》之規定,「遴派非具公務人員身分之人員」代表農業部擔任董監事者,「所具專長應適合法人業務需要」。而吳音寧最受爭議之處,就是她只具有「根正苗綠」的出身,從而讓人質疑其「專長」在於鞏固綠色黨國資本主義。

吳音寧現職為行政院中部聯合服務中心副執行長,此職務是依《聘用人員聘用條例》以契約進用的「約聘人員」。雖然該條例規定不得擔任法定編制的主管職務,但在各地區聯合服務中心的正副執行長,實質上卻都是主管。一個統合許多部會業務的單位,竟由「黑官」擔任正副主管,可見這些職務若不是酬庸,就是為了方便選舉固樁。而以「黑官」身分出任代表農業部官股的董事不倫不類,吳音寧應只能以「非具公務人員身分」擔任台肥董事,故也理應辭去副執行長的職務。

為強化監督「隱藏性公營事業」避免走向黨國化,立法院可將代表官股董監事等的資格,從「行政內規」的「要點」改為法律來規範。過去董監事達六十五歲須退休,現在則有可延長的彈性,正是因相關「要點」可隨時修改。

   
林岱樺展現實力 綠營如坐針氈
李坤隆/大學教師(高雄市)/聯合報
綠委林岱樺日前在岡山造勢,據估計現場湧入三萬支持群眾,展現其驚人基層實力。有評論稱這場晚會堪稱是近年來高雄最成功的群眾造勢活動之一,尤其林岱樺官司纏身,卻仍展現出如此實力,顯然已為民進黨高雄市長初選投下一個超級變數。

在這樣的現實背後,民進黨當然是如坐針氈,因為原本最穩的台南與高雄都出現變數,如果沒有突破性的做法,恐怕南台灣政治版圖將會產生巨變,就連二○二八大選勢必也會遭受極大影響。

但我們更難以理解的是,民進黨不僅不願意與其他政黨進行溝通,就連黨內亦然。在台南一味打壓陳亭妃,在高雄則是打壓林岱樺,而據媒體報導,這兩人都是民調領先者,卻不是層峰中意人選,所以許多小手段不斷出現。這也凸顯出民進黨要執行黨主席意志的堅定態度,但這絕對不是一個「民主」政黨該展示的「進步」格局。

在林岱樺的造勢活動中還有一個意義,那就是表現出對黨內高層的不滿,畢竟在活動前突然下令重要的黨內人士不能到場,這種蠻橫手法已被人看破,更可能是催出這麼多人的關鍵之一,否則一個官司纏身的候選人竟還會有如此造勢場面,確實令人匪夷所思。

這是對於民進黨的考驗,也是對高雄選民的考驗,因為當民進黨的支持者都願意透過造勢場合表達對黨內決策的不悅,那高雄選民又有什麼理由,不透過選舉表達對執政不利的不滿呢?

   
務實護海纜讓台船找回榮耀
華健/海洋大學退休教授(基隆市)/聯合報
十一月一日,賴清德總統在「台船」高雄廠出席海巡兩艦成軍及下水典禮,特別呼籲支持「海纜七法」修法,避免海纜遭斷;同時總統並期勉台船獲利、發展。

「海纜七法」修法呼應了數月前斷纜事件,海委會管碧玲主委所指出的,不排除嫌疑船背後有中國大陸灰色襲擾的謀略。

其實海底電纜出問題並不罕見,一如岸上電纜,幾乎所有海纜都可能會斷或故障。據統計,全世界各處每年約發生一百五十至兩百起海纜故障。而海纜業者往往也都會採取將網路容量分散到多條電纜上的策略,以確保一旦某條電纜損壞,仍可在修復前透過其他電纜持續穩定運作。此外,業者為縮短當機時間,也會和維護業者簽長約,保持維修船待命,準備隨時進行搶修。

依歷史數據,七至八成斷纜原因包括拖網等漁具、船錨等人為因素;環境因素如海床沖刷,導致電纜移動等所導致約占一成;其餘原因還包括電纜安裝不當造成的物理損壞等。例如,電纜安裝與結構之間連接器上施加的側向應力,便是一種常見的故障情況;電纜和其他組件的物理損壞,也會造成無法正常運作。

至於故意破壞海纜的活動極為罕見,多數公開實例距今已數十甚至上百年,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戰、美西戰爭中的案例。

務實保護海纜可採取的措施,包括可在電纜周遭設保護區,並裝設警報器以防止船舶太靠近,對漁民進行宣導、盡量在海岸線附近埋設電纜,以及增進電纜多樣化等。

賴總統強調「健全造船體系,才能穩定造艦」,卻未提過去這些年,台船被要求全力投入的「海鯤」潛艦。或許這是因為總統跟大家一樣,對這艘「潛艦」的期待,已從原本的須具備匿蹤等條件,隨著進度嚴重延誤、一再降低到如國防部顧立雄部長所說「建造完成」。

如今台船的營收來源仰賴的僅剩潛艦和海軍、海巡艦艇等來自人民納稅錢的巨額長單,以及離岸風電工程;至於商船則一直獲利微薄。

回想民國六十二年十大建設中的「中船」公司(二○○七年扁政府更名台船),在國際造船市場上大顯身手,完成世界第三大船、四十四點五萬噸的「柏瑪奮進號」,驗證造船各項技術。當年,就連如今川普要重振美國造船業所仰賴的南韓,都曾派人來台取經。

然而,最近類國營的陽明航運先後建造總價逾六百七十億十二艘雙燃料貨櫃船,台船竟因為無造該類型船的經驗等原因,投標一開始就被判出局,令人不勝唏噓。

要實現賴總統說的「確保通訊穩定,維護海上秩序以及區域和平穩定」,以及「台船長期獲利、發展,讓產業、國防、經濟形成良性循環」,皆須務實面對。最重要的,即是應請官員停止輕率地「指導」斷纜事件原因,並停造潛艦,讓台船急起學習新技,以重回國際市場。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亟待補綴的海岸國土「藍」圖
郭瓊瑩/聯合報
今年持續的幾場颱風及其共伴效應,將東部蔚藍海岸變成上游土石流之出口;西部海岸之河口,亦因極端氣候變遷與人謀不臧,成為破碎光電板的漂浮墳場。防風林腰折、沿海濕地魚塭滿目瘡痍,空拍下的美麗島頓時山河變色。

海岸管理法上路已十年,「台灣沿海地區自然環境保護計畫」亦公告滿四十年;國土計畫法公告九年,到二○三一年才全面實施。這些法令看似均有治理依據,為何我們的國土卻不堪幾個颱風襲擊?許多海島型國家儘管也有天災之虞,惟多以海岸觀光產業經濟自豪。台灣因地理區位優勢,自古即是海上貿易重要中繼站,繼而孕育了島民勇於挑戰大自然之悍性,惟此亦蓋過了回饋土地之責任感,取多於給、多於守護。

海景第一排搶建觀光旅館和豪宅、濱海鐵皮屋攤販各自據地為王;海岸防風林間隱藏著建築與受汙染的廢棄土;金色沙丘上沙灘車橫行;沿海養殖超抽地下水造成地層下陷、土壤鹽化。近年大規模設置光電設施、海岸離岸風機,更將藍色海岸抹上一層灰幕,應有的政策評估與環評治理工具卻自廢武功。另因海岸在地理區位上實為行政治理的神經末梢,少有決策主管會頻繁勘查,更遑論微服出巡。

聰明的候鳥會自主遷徙、離開那些已不適棲息之中繼站,這些候鳥空間資訊歷歷在案,決策者總是視而不見,卻用一堆數字美化那不堪目睹之國土實況。各鄉鎮主管單位推拖「海岸」不歸其管轄,跨部會單位不是權責重疊就是三不管;庶民百姓少有人知道海岸法、海岸管理,與他們的生活、生產、生計何干?無人之地就是我的—海岸民宿、遊樂區、餐飲店等,隱匿在風景美麗的私藏海角樂園中,他們不必繳稅卻坐收漁利,且讓環境修復的責任轉嫁於全民。

我們自詡為全球高科技金字塔輸出國,國土治理卻低階至此,還不如一些開發中國家。上世紀末高爾業已提出「數位地球」的各層級國土空間治理智慧藍圖與工具,台灣早具備這些基礎建設能力,惟「全國國土資源大調查」的即時國土資訊大數據資料庫建置,卻從未在各級政府的預算中落實。

有的只是施政報告中的一頁「願景」,而少有決策者識清關鍵議題,一肩挑起責任、建構這個看不見「亮麗政績」的大藍圖。

面對滿目瘡痍的國土,筆者要嚴正呼籲以內政部為首的各級主管機關,正視我們國土空間的內外在實況;立法院亦應支持「全社會防衛韌性預算」確切用於「全國國土資源大調查」、可持續性建置滾動式國土空間資訊與AI加值。

且讓這蒙塵、灰暗、破碎化的海岸能補綴藍圖,建立完善的法制治理機制,成為合理實踐國土計畫與國土復育的第一槍。(作者為中華民國景觀學會榮譽理事長)

   
早知道、少遺憾 糖尿病風險的預警之鑰
「糖尿病從來不是單一疾病,而是一連串共病的起點。」黃建寧提醒,除了大小血管病變,糖尿病患者的失智風險比一般人高,也與癌症、睡眠呼吸中止、骨質疏鬆症等高度相關。

個人隨意的台式下午茶 切一盤長大才懂的街頭美味
回想起小時候,大人常常帶著我在台南吃「香腸熟肉」,但其實當時的我並不喜歡。仔細說來,不對味的倒也不是食物味道本身,而是檯面上五花八門的部位,對小孩來說,品嚐難度太高,這是一種長大後才懂的街頭美味。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